關于初等教育的論文
摘要:
我國城鎮化和工業化不斷加快,進城務工人員不斷增多,這是我國現代化過程中的必然趨勢,由此留守兒童也形成了一個特殊的龐大群體。由于父母不在身邊,使得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缺失。首先分析了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加強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
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對策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大量的農民涌進城市打工,目前我國進城務工人員達到2、3億,龐大的進城務工人員造成約2000萬留守兒童出現。留守兒童是指農村地區因父母雙方或一方外出務工而被留在家鄉、由他人照管的正常兒童。這些留守兒童正處于生長發育期、思想成熟期,但由于遠離雙親,缺乏來自父母和完整家庭的親情呵護,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他們在思想道德、心理健康的嚴重缺失。從而使得留守兒童在思想、行為和心理上都偏離成長發育的軌道,對兒童今后的認識發展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因此,加強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1、性格上的缺陷
由于留守兒童長期與父母分開,基本上屬于隔代撫養,而隔代撫養中由于長輩精力有限或者處于對孩子的溺愛,對小孩的管教不嚴,使得孩子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同時由于缺少父母的愛,孩子感情上缺乏依靠、內心的活動很難向外傾訴,久而久之變得不愿與人交流、性格孤僻,形成以自我為中心的性格。具體表現在缺乏自信,過度怕羞,拒絕交朋友。
2、心理上的障礙
親情對于培養兒童良好的情感來說至關重要,在父母的關愛下,在家庭溫暖的環境中,兒童從小就在心理播下愛的種子。而留守兒童由于感受不到父母的親情,在留守兒童身上很難找到這個年齡孩子們應有的那種天真與活潑,被錯誤地認為他們懂事了,卻又無時無刻不在渴望父母那種不可替代的愛撫。缺少關愛和交流的留守兒童很容易造成心理上的障礙。比如有困難沒地方傾訴,有焦慮、孤獨傾向等問題。這些心理障礙造成留守兒童經常不能集中注意力來學習,經常不能夠按時按要求完成作業,甚至不愿意回家。
3、認知行為上的偏差
留守兒童由于父母不在身邊,孩子有疑問都無法得到解答,使得他們不能對事情有個正確的認識,造成認知行為上存在偏差。他們對事物的看法往往呈現出簡單化、片面化的傾向,這樣就很容易造成留守兒童情緒化。
二、加強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對策建議
1、發揮家長的教育作用
留守兒童心理諸多問題主要是由于父母不在身邊造成的,是由于家庭的缺失造成的。因此,要重視發揮家長在留守兒童健康心理成長中的作用。家長要從以下兩個方面加強對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的教育:
(1)要多跟孩子交流,盡可能地保證每天跟孩子通電話,多跟孩子談談心,多跟孩子溝通,對孩子的心理、情感和精神需求給予更多關注。
(2)家長要主動跟老師聯系,不要等老師來主動聯系你,通過跟老師的交談來了解孩子在學校的狀況,同時可以跟老師交流一下怎么教育孩子,以便能夠及時地了解孩子的心理問題。
2、營造良好的教育環境
對于留守兒童我們應該高度重視,盡量營造一個寬松的環境。特別是學校,更要高度重視,不歧視老師兒童,平等地對待他們。要特別關心留守兒童的思想狀況,多給留守兒童一些熱情的幫助,比如利用陽光小屋心理咨詢室,以解答學生成長中的煩惱。也可以聘請離退休的老師當留守兒童的心理輔導員,負責孩子思想、情感輔導。
3、建立完善的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機制
在留守兒童的成長中,學校要負起更大的責任,必須建立完善的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機制,以培養留守兒童健康的心理。學校應建立“留守兒童”檔案和成長記錄袋,但不能讓留守兒童知道,以免刺激孩子。對他們在學習、生活等活動中的表現及健康狀況進行調查登記,以實現對留守兒童成長道路上監護的缺位。在開展多種形式的宣傳教育中,可以通過講座、“夏令營”之類的活動來進行。同時在“進步之星、三好學生”的評比中向留守兒童傾斜,并且樹立標兵,在留守兒童中形成你追我趕的良好教學氛圍。
總之,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問題是關系到我國社會主義未來建設成果的重要因素,因此絕不能忽視對2000萬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教育。但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問題不是某一方面就能完成的,需要家庭、學校、社會的共同努力、共同參與,從而構建完善的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機制,促進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發展。
【初等教育的論文】相關文章:
初等教育的論文06-20
活動中的情感效應初等教育論文12-12
給寫注入潤滑劑的初等教育論文03-27
關于教育論文的論文11-06
畢業論文提綱 --科技論文12-12
關于教育論文的論文8篇11-06
路橋專業論文:橋梁設計論文03-18
關聯理論文化的語境論文11-19
論文致謝05-15
論文的結構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