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中西方教育與素質教育探析論文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是立國之本,民族興旺的標記,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教育思想形成了不同的教育形式。中華千年傳統教育延展至今造就了中國當前的應試教育,西方幾百年教育思想形成的是個人能力培養的教育。近年來,“素質教育”已經成了中國社會的熱門話題。自改革開放以來,國家一直倡導實施素質教育,但受教育體制的影響,真正實行的卻依然是應試教育。應試教育是單純的以應考為目的的教育,在這種教育模式下,中國基本無法培育出真正意義上的高質量的人,這就解釋了為什么中國的教育培養不出諾貝爾獎獲得者,而西方的獲獎者層出不窮,因此,許多人對中國所謂的素質教育提出了質疑。1997年,國家教委明確:素質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質為宗旨的教育。它是依據《教育法》規定的國家教育方針,著眼于受教育者及社會長遠發展的要求,以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學生的基本素質為宗旨,以注重培養受教育者的態度、能力、促進他們在德智體等方面生動、活潑、主動地發展為基本特征的教育。”素質教育必將有利于提高全體受教育者的綜合素質。
一、中西方學校教育與素質教育
從教育觀念上來說,中國教育的目的是獲得知識、得到高分或優異成績,最終能從一所優秀的大學畢業進而找到一份好工作。西方教育的目的是通過幫助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提問,鍛煉批判性的思考,從而進行高層認知能力的學習,有助于構建和挑戰知識。如果說國內的教育是一口井,講究的是深度;那么國外的教育則更像一片海,講究的是廣度。從小學到高中,中國的學生接觸到的科目很多,但偏重的一直是語數英。中小學十二年,大學四年,還不算學前教育甚至胎教,如此投入培養專業人才,在科學研究領域,中國的技術依然比不上西方發達國家。西方的學校注重培養學生的動手和實踐能力。老師通過有效的方法幫助、引導、鼓勵學生,學生們的積極性被充分調動起來,提高了他們的獨立思考能力。西方的學校是鼓勵孩子們從小就養成通過自己獨立思考感悟去獲取知識,注重培養孩子的研究能力,從小學起就為學生設立了科學研究專案。做這樣的“研究”能培養孩子的獨立思考能力、獨立處理問題的能力,同時也能在研究中鞏固書本知識,掌握實踐知識。學生很少有家庭作業,低年級學生甚至上學不用背書包,學校生活輕松、愉快、自在,學生樂此不疲。中學課程的學習實行的是學分制,學校規定課時數,修滿就可以畢業,學生沒有太多考試壓力,他們有更多的時間做自己想做的事情。這種教學方式不呆板、不枯燥、不費力,有利于青少年的身心發展和健康成長,所帶來的是更廣泛地學習,獲得更多的知識。美國教育與中國教育相比,多了讓孩子通過自身感悟而產生的智慧和創新能力,美國的真正財富不在金錢而恰恰在這里。中國的基礎教育貌似最棒,有著最好的國際中小學奧賽成績。然而僅限于學生只會做題目,考試考高分,卻缺乏想象力,缺乏主見和創造力。這也可能是中國難以推出一個諾貝爾獎得主的原因所在。這一現象在2011年高考數學中得到了很好的證明。高考生基本都會使用余弦定理,但考題卻是要求證明余弦定理是如何得來的。90%的考生都在這道題上栽了跟頭,只有那些堅持探究余弦定理的成因的學生才拿下這道題。如果每個學生都能善于思考,探究始末,那么拿下這道題就變得輕而易舉了。與中國相比,西方的教育從小重視培養孩子的想象力和創新能力,他們認為沒什么比孩子的創造力更重要了。在西方國家,老師鼓勵學生勇于質疑,甚至反對老師的觀點。中國的大學被許多學生視作保險箱,學生們經過重重考試,進入大學時真是長舒一口氣,雖有就業壓力困擾,卻也算是學業有成,不少人在隨隨便便killtime,結果四年時間過去了,真正的知識卻沒來得及學到。中國的大學生活太輕松了,他們放松的四年恰好是西方大學生最勤奮地積蓄人生能量的四年。西方許多國家的大學里充滿了激烈的競爭,只有頑強拼搏,經歷過一次次的優勝略汰,才能最后順利畢業。西方大學的畢業生學會了發現和鑒別事實真相的能力,與中國的大學畢業生相比,西方的大學畢業生少了許多嬌氣,他們早已練就了長時間超負荷學習和工作的毅力。這樣一來,中西方大學的畢業生所具有的能力完全不同。中西方學校在德育方面也存在明顯的差異,國外往往很巧妙地把德育教育與智力教育融合在一起,在進行專業教育時滲透了德育教育。而在國內,教師往往在進行專業課教學時,忽視了道德教育或者說是重視不夠。在大學校園里,隨地扔垃圾的現象依然時有發生,甚至是口出臟話。公眾場合仍有個別大學生不排隊,或者出現抽煙等不文明現象。這些現象發生在年輕的高素質群體中,真的讓人不由得想到素質教育問題。有這樣一幅漫畫,在國內公園里,一個人隨地吐痰,路人會說看那個人;在國外的公園里,一個人隨地吐痰,路人會說看中國人。關于泰國給中國游客設專門廁所的新聞真的讓國人汗顏!由此可見,中國教育應該狠抓道德修養,因為個人素質不僅代表自己,還代表了所在國家形象。
二、中西方家庭教育與素質教育
常言所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教育自然是對孩子成長發揮重要作用。在中國,家長和孩子對話交談的七到八成都是關于學習,作業和吃飯睡覺的內容,有的或許比例更多。家長對孩子的獨立生活能力、社會適應能力、心理健康程度、道德情操以及興趣愛好等真的關心很少,有的甚至忙得沒時間以至完全不顧。這樣教育的孩子長大以后,情況好的可能除了學習幾乎別的什么也不會,情況不理想的學習學不好,可能連自己基本的生存能力都讓人憂慮。神童魏永康17歲就考上中科院的碩博連讀研究,3年后卻因為生活不能自理被中科院勸退回家,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在西方,如果孩子年滿18歲還和父母生活在一起,整個社會都會感到驚訝。在西方的家庭教育觀念中,自從孩子有了獨立思維能力,家長就會教育孩子參與勞作,從勞作中得到快樂。家長會讓孩子從分擔家務勞動開始,培養自理、自立的意識,學會自己生活,盡早學會做一個有獨立生存能力的人。在中國,所謂的好孩子就是聽父母的話,一切以學習為重,在西方國家卻截然相反。西方國家里,家長與孩子之間是平等的關系。家長相信孩子同成人一樣,具有獨立研究、獨立動手能力。家長們會用寬容的心態盡力去營造有利于培養孩子掌握生存能力和開發創造力的氛圍和環境。對于孩子因探索和積極主動思考而提出的任何問題都會給以積極、肯定的支持態度,他們會鼓勵孩子在生活中有不同的見解,并鼓勵孩子對發現的疑問進行積極的探索。在中國,家長將孩子看成是自己的私有財產,將孩子用作實現自己理想或為自己掙面子的工具。許多家長把孩子進行的探索活動視為“胡鬧”而嚴加制止,孩子們的探索萌芽往往就這樣早早夭折了。這大概就是中國為什么沒有出現較多著名發明家的原因。
三、結語
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是教育的兩大重要陣地,雖因不同時期其重要性凸顯不同,但于人才培養都起著不可或缺的作用。素質教育不是脫離于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之外的教育,而是時刻融入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之中的教育內容。素質教育不僅是學會學習、學會勞動、學會生活,更重要的是要學會做人、學會自律、學會思考、學會創造。中國的教育重視基礎課,要求嚴格,學生對書本上的東西記得快、記得牢,他們在課堂上專心,注意力集中,課后相當努力用功。而西方教育的優點是重視學生生存能力的培養,幫助學生學會獨立頑強地生活,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形成獨立思考、批判接受的習慣和方法,對他人和社會形成合理的給予與索取的思想[6]P119-120。對比中西方教育,學習西方教育中人本主義的因素,取其精華,以彼之長補己之短,注重培養提高學生的素質教育,努力完善我國的教育體制,從而為實現中國夢,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培養更多的合格人才
【中西方教育與素質教育探析論文】相關文章:
小學素質教育論文05-25
高職學生素質教育論文11-29
初中數學素質教育論文08-04
初中體育素質教育教育論文03-26
素質教育下的高職藝術教育論文11-29
高校體育素質教育的思考論文11-07
體育與素質教育接軌的探討的論文12-03
音樂藝術教育對素質教育的作用分析論文11-30
小學音樂教學在素質教育中的重要作用的探析03-09
體育課中的素質教育的論文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