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老年骨質疏松患者的健康教育論文(精選7篇)
在學習和工作中,大家都接觸過論文吧,論文是我們對某個問題進行深入研究的文章。還是對論文一籌莫展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老年骨質疏松患者的健康教育論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老年骨質疏松患者的健康教育論文 篇1
【關鍵詞】老年骨質疏松;健康教育
骨質疏松是一種以單位體積內骨量減少、骨密度降低、骨微觀結構退化、骨強度減弱、骨脆性增加和骨折危險度升高的一種全身骨代謝障礙性疾病。隨著我國人口的不斷老齡化和人均壽命的提高,骨質疏松癥的發病率呈上升趨勢,女性發病率是男性的四倍,多發于絕經期前后的婦女。骨質疏松起病癥狀輕,病程發展緩慢,治愈率低,致畸率高。因此,做好老年骨質疏松患者的健康教育,對預防骨質疏松癥的進展及并發癥的發生有重要意義。
1、臨床表現
1.1疼痛
研究表明,當骨量丟失12%時,會發生腰背疼痛,疼痛沿脊柱兩側擴散,坐后加劇,仰臥或坐位時疼痛減輕,白天輕夜晚重,晨起時疼痛加重。當椎骨骨質疏松時,椎骨骨小梁萎縮,椎骨容易壓縮變形,身長就會變矮。當胸椎、腰椎的負荷量增大,容易壓縮變形,使脊椎前傾,背曲加劇,形成駝背。
1.2骨折
骨質疏松癥最常見和最嚴重的并發癥,骨折易發生在上肢、橈骨、腰椎骨和股骨上端。它不僅增加患者的痛苦,限制患者的活動,還增加了經濟負擔,影響生活質量。當骨量丟失20%或受到外力的作用時,隨時有可能發生骨折。
1.3呼吸功能下降
胸、腰椎發生壓縮性骨折后,脊椎后彎,胸廓畸形,可使肺活量和最大換氣量顯著減少,患者往往可出現胸悶、氣短、呼吸困難等癥狀。
2、骨質疏松的病因分析
2.1骨量丟失
女性病人絕經后由于卵巢萎縮,雌激素缺乏,其成骨細胞功能、腎的1—α—羥化酶活性亦隨老齡化而受損,導致骨的吸收、排泄增加,骨量丟失,這些都與骨質疏松癥形成有關。
2.2飲食結構不合理
不合理的飲食可導致鈣吸收不足、維生素D、維生素C、蛋白質缺乏造成骨機質蛋白合成不足,易發生骨質疏松。另外,保持人體弱堿性環境能預防和緩解骨質疏松,酸性食物和堿性食物的攝入比例應遵守1:4的比例,大多數的蔬菜水果屬于堿性食物,而大多數的肉類、谷物、糖、酒、魚蝦等類食物屬于酸性食物。
2.3遺傳因素
骨密度為診斷骨質疏松癥的重要指標,骨密度值主要取決于遺傳因素,其次受環境因素的影響。
2.4廢用因素
由于老年人活動減少,使肌肉強度減弱、骨量減少、動作協調障礙,使老年人較易摔跤,從而易發生骨折。老年人患有各種心血管疾病后遺癥,長期臥床不活動,因廢用因素導致骨量丟失,容易出現骨質疏松。
2.5藥物因素
有些老年患者由于患慢性疾病,長期服用抗驚厥藥、制酸劑、糖皮質激素、肝素、化療藥等藥物影響使腸道鈣的吸收障礙,相關的維生素D缺乏,骨量丟失大于骨量吸收而發生骨質疏松。
3、健康教育的意義
我國是骨質疏松癥患者發病率最高的國家,且隨著人均年齡的`增加,發病率呈上升趨勢,已躍居心腦血管病、癌癥等常見病、多發病的第7位。我國對防治骨質疏松的研究起步較晚,人們缺乏對骨質疏松癥發生的病因、預防及治療知識認識不夠,重視程度不高。臨床中患者均以骨折或疼痛就醫,骨密度測定多數呈嚴重骨質疏松狀態,治療效果不佳,嚴重影響了患者的生活質量,給患者及家屬帶來了極大的生理及心理負擔。因此,做好健康教育,做到“未病先防”,對預防此病的發生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
4、健康教育
重視三級預防。
4.1一級預防
“未病先防”,戒除不良生活習性,堅持科學生活方式,此期應從兒童青少年做起,注意合理的膳食營養,多食用含鈣、磷高的食物、乳制品、豆制品、海產品,如魚、蝦、蝦皮、海帶、牛奶、綠葉蔬菜等。值得注意的是維生素D是促進鈣吸收的主要元素,因此補充富含維生素D的食物也相當重要,如蛋黃、魚肝油等。指導患者堅持適當的運動,多從事戶外活動,適當曬太陽,適量的日光照射可促進體內活性維生素D3的形成,進一步促進骨礦化,使骨礦含量增加。但曬太陽應避免在陽光下曝曬,最好選擇在樹蔭、屋檐下等地方,一般每天2次,每次20~30min。中老年人可適當增加體能鍛煉,如老人體操、慢跑、游泳、太極拳等,運動量循序漸進,以無不適為宜。每天運動30~60min,每周堅持4天以上。指導患者不吸煙、不飲酒、少喝咖啡、濃茶及含碳酸飲料,以減少骨鈣的溶出,導致骨礦含量減少,引起骨質疏松。
4.2二級預防
“有病先治”,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人到中年,尤其婦女絕經期后,骨丟失量加速進行,此時期應每年進行一次骨密度檢查,此檢測是一項突破性進展,對早期診斷骨質疏松癥、預測骨折風險和評估干預措施的效果均有重要意義。及時發現低骨量者應盡早建議他們到醫院進行專業治療及指導。病情一旦診斷清楚,立即通過藥物與非藥物治療,緩解骨痛,提高生活質量。服用鈣劑時增加飲水量,以增加尿量,減少泌尿系結石形成的機會,服用時最好空腹,以增強藥物的吸收率服用維生素D時,避免和綠葉蔬菜一起服用,以免減少鈣的吸收。
4.3三級預防
“綜合治療”,此期患者均以明確診斷為骨質疏松癥,且大多出現腰背疼痛、不同程度的骨骼變形等臨床癥狀,部分患者存在骨折隱患,對骨質疏松老年人采取骨折風險評估,分析誘發跌倒的因素,采取預防跌倒的措施,針對個體進行安全防護指導,如廁、洗澡要站穩后才移步;上下樓梯、公共汽車要扶扶手;地板不宜過濕,穿防滑鞋,避免負重,必要時使用腰圍,以預防椎體骨折的發生。對于疼痛的患者,可指導睡硬板床,取仰臥位或側臥位休息,對疼痛的部位可采用1:3的醋調“活血定痛散”中藥外敷加PTO神燈照射,每次30min,每天2次,10天為1個療程,可緩解疼痛。對于服用止痛藥物者,應指導患者合理用藥,非甾體類抗炎藥應于餐后30min~1h服用,以減少對胃腸道的刺激。
5、討論
骨質疏松患者大多病程長,預后差,如果發生骨折,活動受到限制,可引起許多并發癥的發生,給患者及家屬帶來極大的生理及心理負擔。此病在當今社會中是一個發病率高、涉及人群廣、致病危險因素復雜、后果嚴重的公共衛生問題,迄今為止無絕對安全、有效的治療方法。骨質疏松的防治關鍵在于預防,做好健康教育,通過有目的、有計劃、有系統地傳播衛生保健知識和技術,幫助人們樹立正確的健康觀念,增強自我保健意識,調動患者加強健康保健的積極性,確保骨質疏松患者的發病率及并發癥的發生得到有效控制。
老年骨質疏松患者的健康教育論文 篇2
[摘要]目的探討中醫護理干預對骨質疏松癥患者的療效。方法選取224例骨質疏松癥患者,將其隨機均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n=112),對照組患者予以常規的骨科護理干預,觀察組患者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加以中醫護理干預,比較2組患者干預后的臨床療效、骨密度提高程度等。結果經護理干預后,觀察組患者的臨床療效和骨密度提高程度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骨質疏松癥患者實施中醫護理干預能有效地提高患者的臨床療效,緩解患者的疼痛癥狀,提高患者的骨密度,值得在臨床上推廣使用。
[關鍵詞]骨質疏松癥;中醫護理干預;療效骨質
疏松癥患者的臨床特點是易于骨折、骨量低、骨強度減低、骨髓腔增寬、骨組織的微細結構發生退化和(或)遭受破壞、骨皮質變薄、單位體積內骨量減少等[1]。研究表明[2],通過中醫護理干預,能有效提高患者的臨床療效。本研究通過對骨質疏松癥患者施以中醫護理干預,患者的疼痛癥狀得到有效的緩解,且臨床療效及骨骼礦物質密度(簡稱骨密度)也顯著提高,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4月~2014年4月遼寧省丹東市中醫院收治的224例骨質疏松癥患者,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112例,其中男48例,女64例;平均年齡(46.3±4.5)歲;病程(6.7±3.1)年。觀察組112例,其中男52例,女60例;平均年齡(46.4±4.3)歲;病程(6.5±3.3)年。2組患者的年齡、性別、病程均具有可比性,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
(1)符合《原發性骨質疏松癥診治指南2011》診斷標準;
(2)18歲<年齡<80歲;
(3)無嚴重的肝、腎、心、肺系統疾病。
排除標準:
(1)合并有嚴重的肝、腎、心、肺系統基礎疾病
(2)不同意治療的患者。
1.2護理方法
對照組患者予以常規的骨科護理干預,觀察組患者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予以中醫護理干預。中醫護理干預的具體護理方法如下。
1.2.1情志護理干預
大多數患者由于對疾病的認識不足[3],很容易出現恐懼、緊張、焦慮等負性情緒,負性情緒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患者的病情恢復。因此,護理人員應做好患者的心理護理工作。護理人員應將疾病的發病原因、診治經過、預后等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講解給患者,使患者對骨質疏松癥有所了解,從而樹立戰勝骨質疏松癥的信心,積極配合醫師完成救治方案。對于有負性情緒的患者,應注意及時的疏解,并將一些治療成功的案例講解給患者,讓患者更加有信心面對疾病。
1.2.2體位護理干預
應注意對骨質疏松癥患者在生病期間的體位護理,囑咐患者生病期間休息時應選擇硬板床,在仰臥時應將雙膝保持在輕度屈曲的狀態,并于患者的膝關節下墊一個軟枕,體位以患者感到舒適為宜。除了要做好體位護理,如果天氣發生變化,應指導患者做好祛濕、保暖、防寒等自我防護措施,還可配合一些局部的熱敷治療等[4]。
1.2.3飲食護理干預
應特別注意骨質疏松癥患者的飲食,患者宜進食富含多種維生素、蛋白質和鈣的食物。這些食物能補充患者所需的礦物質,特別是鋅、鎂、鈣,此外還要注意維生素D和維生素C的補充。中醫理論辨證的將骨質疏松癥分為:腎陰虛型和脾氣虛型。因此進食應以益肝健脾、溫補腎陽、滋補腎陰的藥食為主[5]。膳食中如桑葚牛骨湯、豆腐蝦皮湯、黃豆豬骨、豬皮續斷湯,并配合花生、核桃仁、松子仁等堅果類食物的進食,具有益腎強筋、滋陰補血的作用。指導患者戒煙、限酒,盡量避免過量的咖啡、茶等一些刺激性飲料的攝入。
1.2.4功能鍛煉干預
中醫理論認為不通則痛,筋膜失養、血經不通、氣滯不行是骨質疏松癥的主要發病機制,因此加強患者的功能鍛煉是通絡、溫經的一個非常有效的方法。根據患者的骨質疏松部位選擇合適的項目,如若是髖骨和股骨發生骨質疏松,則可以選擇登樓梯運動;如果是腰椎骨質疏松,可以選擇體操訓練;而促進骨質疏松的一個重要運動方式是漸進抗阻練習法。運動時間、運動強度、運動頻率等均應與患者的身體素質相符,循序漸進,堅持恒久,方能有效的延緩骨質丟失。可以針對患者的具體情況,配合中醫按摩、中藥熏蒸、中藥熱奄包、小針刀、針炙拔罐等方式改善患者的血液循環,提高患者神經系統的興奮性,促進患者的功能恢復。
1.3療效評價標準
比較干預后2組患者的臨床療效、骨密度提高程度等。無效:患者的臨床癥狀及體征無任何改善甚至加重,患者的疼痛明顯;好轉:患者的臨床癥狀及體征基本消失,但患者活動仍感到輕微的疼痛;顯效:患者的臨床癥狀及體征消失,靜息狀態及運動時均無疼痛感。骨密度采用骨密度T值表示。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與分析,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例數(n)表示,計數資料組間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觀察組患者經常規骨科護理后,2組治療后有效率和骨密度比較,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討論
骨質疏松癥是一種以骨脆性增加、骨強度降低、骨質量改變、骨量減少等為主要特征的一種全身性的代謝性骨病[6],患者臨床主要表現為容易易骨折。有研究表明,>70歲男性及絕經>20年的女性的發病率非常高,且女性的發病率是男性的2倍[7]。
本研究中,通過情志護理、體位護理、飲食護理和功能鍛煉等中醫護理干預后,觀察組患者的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且骨密度T值也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與前人研究結果一致[2]。結果表明,中醫護理干預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療效,提高患者的骨密度。骨質疏松癥患者由于病程比較長,且容易發生反復的.骨骼疼痛,易產生焦慮、緊張、不安的負性情緒[8],導致患者的肝氣郁結,肝郁會導致氣滯,而氣滯則會導致瘀血的發生,血液循環不通暢,不通則痛。對患者實施情志護理干預后,患者的緊張、焦慮、恐懼等負性情緒得到疏解,因此有效的緩解了疼痛,并讓患者更有信心面對疾病,有利于病情的恢復。通過飲食調護,能有效的補充患者體內的維生素D、礦物質等,進一步緩解了骨質丟失對患者的危害,從而提高治療的療效。通過功能鍛煉干預,并配合中醫按摩、中藥熏蒸、中藥熱奄包、小針刀、針炙、拔罐等,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液循環,從而促進患者功能的恢復。綜上,對骨質疏松癥患者實施中醫護理干預,能有效提高患者的臨床療效,緩解患者的疼痛癥狀,增加患者的骨密度,值得在臨床上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熊桂華,黃彬,趙軍.中醫護理干預對骨質疏松癥患者的作用[J].中國當代醫藥,2011,9(27):118-121.
[2]張玲.中醫護理干預對骨質疏松癥患者的影響[J].湖北中醫雜志,2014,36(4):58.
[3]唐海梅.中醫護理干預對老年原發性骨質疏松癥患者的影響[J].中醫藥導報,2012,18(7):114-115.
[4]丁云霞,崔曉燕.中醫護理在骨質疏松癥中的應用現狀與進展[J].河北中醫,2014,36(2):312-313.
[5]周一慶.骨質疏松性腰椎壓縮性骨折保守治療中醫護理研究進展[J].中國農村衛生,2013(z2):210-211.
[6]何艷平.骨質疏松癥的中醫護理[J].醫藥前沿,2014,20(7):319-320.
[7]張珉珉.骨質疏松癥病人的中醫護理[J].護理研究,2013,27(30):3406-3407.
[8]郭珍輝.骨質疏松并發椎體病理性骨折的中醫護理[J].中國醫藥指南,2012,10(30):429-430.
老年骨質疏松患者的健康教育論文 篇3
摘要:隨著社會生產方式的不斷發展,當前社會物質以及工業文明開始向著低碳經濟方向發展。這是一種新型生活方式,同時也通過工業文明社會物質資料的生產方式向低碳經濟的新生活理念轉變。在這樣的發展趨勢下,輕體育具有非常大的推廣價值。通過實施與推廣,讓輕體育成為老年人群體全民健身的指導,讓低碳經濟形勢下的輕體育成為改善老年健康狀態的有效方式。
關鍵詞:低碳經濟;輕體育;老年人健康
輕體育是一種新興的體育運動方式,其具有簡易性、終生性的特征。輕體育還是一種非常好的有氧運動,通過對一些帶有競技性運動項目的弱化演變而成。對于輕體育而言,其運動項目及內容非常豐富,當前在老年人群體中較為流行的廣場舞、散步、健身氣功、太極等輕體育項目都屬于輕體育范圍。這些輕體育項目非常適合于老年人群體練習。在人們開始向著低碳經濟生活方式轉變過程中,輕體育與低碳經濟的“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相對應,成為了現代人的一種消費理解,讓輕體育成為了當前老年人健康活動的一種新方式。
一、低碳經濟形勢下在老年人群體中開展輕體育的價值
1.通過輕體育預防老年疾病。我國當前社會已經呈現出了老年化的特征,這也意味著我國社會老年人數在不斷上升。當老年人群體開始關注自身身體健康時,從最初的藥物養生向著運動養生的方向發展。在輕體育的作用下,一些常見的老年病得到了改善,讓輕體育能夠預防老年疾病的作用得到了廣大老年人群體的認可。低碳經濟形勢下,輕體育體現出一靜不如一動的精髓,也向人們呈現出了運動對于身體健康、對于延長壽命的作用。老年人可以通過輕度運動,維護自身身體機能,改善自體質達到強身健身的效果。而且,老年人之所以關注輕體育,主要是老年人對于消費理念的轉變。他們開始意識到,輕體育運動是一種非常經濟實惠且對健身強體有著非常好效果的運動方式。比如老年人群體中,最常見的是Ⅰ期高血壓,這部分患者能夠通過輕體驗來改善自身的無心血管環境、降低血脂等作用,從而讓體育越來越受到老年人群體的喜愛,已經在城市生活中成為了改善老年人健康狀態的一種最佳方式。
2.通過輕體育營造健康心理。在低碳經濟背景下,人們意識到了低碳生活需要從自身做起。從生活習慣中與節能環保形成關系,從而能夠有效減少個人的碳排量,也可以減少一些不必要的消費,這種消費理念與老年人的節儉形成了呼應。但在當前高速發展的社會生活中,老年人的心理活動變得越來越復雜,他們開始產生了一定的壓力。這種壓力并不一定是來自于經濟方面,還有的則會來自于孤獨。因此,在老年人群體中開展輕松的體育活動,可以讓老年人形成聚集并通過參與輕體育活動,擴大了老年人的社交范圍,讓其與其他參與者一起通過體育得到了身體鍛煉,還能夠從精神以及心理上得到安慰,緩解其內心的孤獨感,為其心理健康提供保障。據相關研究顯示,經常參與輕體育活動的老年人,可以從活動中得到愉快的體驗,讓其心情能夠長期地保持快樂的狀態。基于低碳經濟理念下,老年人想要以一種低消費且行之有效的健身方式來保持自身的健康心理。輕體育正好滿足了老年人的低碳消費需求,不僅能夠為其營造健康心理供了條件,還能提升中老年人的心理素質。讓輕體育所具有的心態調節功能,在改善老年健康狀態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3.通過輕體育保持老年人愉快情緒。隨著我國全民健康熱潮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老年人開始意識到體育運動對自身身體健康的.重要性。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的物質生活得到了改善,老年人所追求生活品質也有所提升。在這樣的一種發展形勢下,一些高消費的體育項目進入到了大眾的視野。但對于老年人而言,他們本身就比較節儉,不希望自己的體育消費有較大的增加。因此,老年人群體開始將健身目光投向了輕體育運動,這也正好符合低碳經濟的消費理念。應該說,輕體育是當前增強老年人身體素質,促進其參與到全民健身活動中的一種重要形式。通過輕體育讓老年人得到了身心健康的提升,同時也能夠在輕體育活動中體驗體育運動的樂趣。這樣的一種良性循環,讓老年人既不需要消費過多,也能夠大幅度提高體質。
4.對觀念的轉變作用。隨著輕體育活動在老年人群體中實施,老年人健康狀態得到了改善。而且在其參與輕體育活動過程中,還能夠感受到“以人為本”的全民健身的新理念。在這樣的發展形勢下,老年人開始意識到了人與體育之間所存在的價值關系,能夠促進老年人身心的和諧發展。這種以人為本的新理念,可以說是一種人性的回歸,也是當前低碳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要求。許多老年人都非常喜歡收看一些競技運動,而且能夠從中體會到競技運動所具有的魅力。輕體育本身就是一種將競技運動弱化后的運動方式,老年人通過參與輕體育活動,可以從中親身感受到運動的魅力。從低碳經濟層面來分析,通過弱化后的輕體育運動,在很大程度上減小了運動負荷要求。而且輕體育運動強度也可以根據老年人的活動需求來進行調整,這也正是輕體育所具有的一種“以人為本”的健身理念。這種健身理念,與老年人的體育消費理念形成了一致,不僅豐富了老年人的文化生活,同時還能夠以輕體育的運動方式參與到全民健身活動,真正改善了老年人群體的身體健康狀態。在這樣的一種影響作用下,老年人群體的消費需求以及消費習慣得到了轉變,向著低碳經濟理論層面發展,加快了我國低碳經濟社會的快速構建。
二、低碳經濟形勢下老年人輕體育的實施策略
1.加大對低碳經濟以及輕體育的宣傳力度。隨產低碳經濟的不斷深化,人們對于低碳經濟以及生活理念有了新的認識,但對于低碳運動的了解并不多。因此,社區工作人員應該加大對低碳運動價值宣傳力度,讓更多的老年人對低碳運動有所了解,吸引更多的老年人能夠參與到輕體育活動中,最終實現改善老年健康狀態。
2.豐富輕體育項目。老年人之所以喜歡輕體育,原因在于其簡易性以及豐富性,同時輕體育是我國全民健康的一種主要形式。老年人可以結合自身的健康狀況選擇適合于自身的輕體育項目,實現體育鍛煉、增強體質、促進身體健康目標。因此,相關部門應該針對輕體育運動進行研究,并通過擴展其運動項目以及弱化強度的方式,豐富老年人輕體育內容。讓老年人可以有更多的選擇,同時也增加了老年人堅持參與輕體育的吸引力。
3.轉變老年人便利生活方式。低碳經濟形勢下的輕體育,能具備能夠改變老年人便利生活習慣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減少老年人參與體育活動中的消費。同時也要從生活習慣上改變老年人,讓其通過輕體育活動來養低碳生活習慣。比如,以社區為主導,組織老年人慢行爬樓梯活動。其活動并非要以速度取勝,而是要改變老年人依賴性的乘坐電梯的生活習慣。此類活動的舉辦,與低碳經濟形成關系,節約了能源的同時還能夠增強老年人體質。
4.加強對老年人輕體育的指導。這里所提及的指導需要從兩個方面來進行,即理論指導與實踐指導。因為,有的老年人由于缺少一定的體育運動知識,盲目性地選擇一些體育活動,不僅增加了自身的負擔,還對其身體健康有所損害。因此,社會各界需要更多地關愛老年人,組織安排專業人士進入到社區,為老年人指導輕體育理論,讓其從低碳經濟意識到能量消耗、運動內容到運動量等多個角度對低碳經濟形勢下的輕體育理念有所了解。讓老年人能夠對不同類型的輕體育有所了解,并制定出合理化的體育消費規劃以及體育運動方式。指導人員需要將不同類型的項目的運動量制作成宣傳單提供給老年人,讓老年人自己去選擇與自己最為貼近的運動方式,并判斷其類型的運動量是否能夠滿足自身的運動需求,從而才能夠讓輕體育真正意義上地改善老年人健康狀態。
5.構建管理機構。我國已經進入了老齡化社會,而且每年的老齡化人群在不斷增加。同時,我國是一個人口眾多的國家,想要更好地發展與推廣輕體育,需要相關政策的支持。結合我國實際國情的發展需求,輕體育需要專業管理機構的參與,才能夠讓其發展得更加順利。通過專門的管理機構,輕體育才能夠更深入地進入到市場中。同時,政府應該給予這項新興的體育運動項目更多的優惠政策,為輕體育的發展提供保障。在低碳經濟形勢下,可供老年人選擇的輕體育運動項目更豐富。通過專門管理機構的引導,讓老年人能夠接受到專業化的競技運動,使其能在享受輕體育運動過程中,得到身心健康的鍛煉。讓其保持一顆愉快的心情,增強老年人群體參與到輕體育活動中的積極性與主動性。隨著低碳經濟理念的推廣與普及,管理機構需要以低碳經濟發展為前提,加大全民健身計劃的開展與落實中。將低碳經濟生活理念融入到老年人體育活動當中,讓其理念能夠滲透于老年人群體的每一個生活細節中。只有這樣才能夠讓老年人在低碳經濟理念的影響下,全身心地投入到輕體育活動中,讓體育活動真正實現低碳運動。
三、結語
綜上所述,當前全球都在倡導低碳經濟,這種新的生活理念成為了許多人的追求。從某種層面上來講,低碳經濟社會是一種人類過去與自然環境力關系逆轉的一種現象。通過這種方式,可以讓人與自然形成融合,并為人類自身構建一個和諧的生活環境。在低碳經濟的影響下,讓老年人參與到輕體育活動中。同時,需要在專業管理機構引導下,為老年人群體提供更多的輕體育項目,為其提供更多的運動項目的選擇。不僅改變了老年人對體育鍛煉的理解,還能夠通過輕體育改善老年人的健康狀態。
參考文獻:
[1]胡鑫.全民健身運動對我國體育產業發展的推動價值探析[J].鴨綠江(下半月),2014,(11).
[2]王萌.全民健身與大眾體育的內在聯系[J].文體用品與科技,2013,(24).
[3]方鋼.工房外的趣味健身運動會[J].中國軍轉民,2014,(2).
[4]徐文,陳鵬.關于全民健身運動誤區的研究[J].現代交際,2011,(2).
老年骨質疏松患者的健康教育論文 篇4
【摘要】目的:通過家庭醫生制度的實施,更好地完善老年人的健康管理模式。方法:在家庭醫生簽約工作中,以老年人為重點簽約對象,通過不斷完善老年人健康檔案信息化建設,奠定家庭醫生有的放矢地開展老年健康保健管理的基礎,并按照老年人的健康需要,進行個性化、有針對性的分類管理服務。結果:家庭醫生簽約率為27.73%,其中老年人簽約率近70.00%,老年人健康檔案建檔率達90.00%以上,為50.00%的老年人進行了健康體檢,為近50.00%的老年人進行了肺炎疫苗的接種和結直腸癌篩查,為5.00%的老年人進行了中醫體質辨識服務。結論:家庭醫生在促進老年人健康管理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關鍵詞】家庭醫生老年人健康管理
上海市長寧區的區域面積為37.19km2,管轄區內有9個街道和1個鎮,戶籍人口62.65萬人,60歲以上人口為15.78萬人,占全區戶籍人口的25.2%,平均期望壽命83.56歲,是一個老年化的城區。隨著老年人口的迅速增加,老年性疾病日益突出,為老年人開展健康保健服務是社區衛生的重要內容。長寧區政府大力支持老年健康保健工作,歷年來加大投入,政府各相關部門緊密配合,形成了很好的機制體制。2009年,長寧區率先在全市探索全科服務團隊下的家庭醫生制度,為每個居委會配備了一名家庭醫生和助手,以社區老年人為簽約服務重點對象,為完善老年人健康檔案信息化建設及有的放矢地開展老年健康保健奠定了基礎,并按照老年人的健康需要,進行個性化、有針對性的分類管理服務,為做好老年健康管理提供有效措施。家庭醫生通過與老年人建立穩定、有序、連續服務的健康保健關系,對老年人的健康實行全程管理。
對象與方法
對象
長寧區60歲以上戶籍老年人口為15.78萬人,截止2013年,60歲以上老年人的健康檔案建檔率已達90.00%以上。我們以建立健康檔案的60歲以上戶籍老人為主要研究對象,自2000年開始建立居民健康檔案工作,特別是以老年人為重點對象,全面掌握居民的個人基本信息、健康體檢、健康管理記錄和其他醫療衛生服務情況,至今全部實行信息化管理。
方法
長寧區積極推進家庭醫生制度,為社區居民開展基本醫療和基本公共衛生服務[1]。家庭醫生在自己管轄的居委,以社區老年人為簽約服務重點對象,通過為有需求的老人進行簽約開展健康評估,針對存在的健康危險因素,制定健康干預方案,并根據老年人的身體狀況進行分類管理服務。
提供防治一體化門診服務
家庭醫生引導簽約老人到對接的家庭醫生處進行首診,為他們提供常見病和多發病診療、健康生活行為指導及慢性病管理的“防治一體”預約門診;根據病情需要,家庭醫生可以通過工作站的轉診平臺實施分診和逐級轉診。對轉診到上級醫療機構的簽約老人,及時跟蹤診療情況;對其中轉診回社區的簽約老人落實出院隨訪和后續服務,實現簽約老人診療服務和診療信息的連續性[2]。
提供中醫治未病服務
家庭醫生根據老人需要,利用中醫防治一體化門診,開展中醫健康狀態評估和中醫咨詢指導。在社區內廣泛開展“中醫治未病”養生保健知識宣傳,積極組織社區老年人學習中華通絡操、太極拳、經穴保健操,深受老年人的喜愛。
開展健康體檢工作
家庭醫生根據街道(鎮)提供的體檢名冊做好體檢安排,通過預約方式引導65歲以上常住老人進行免費體檢工作,并將體檢結果及時錄入到居民健康檔案系統,實行動態管理,完成老年人體檢分析與評估報告。對發現已確診的原發性高血壓和Ⅱ型糖尿病等患者納入相應的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對于異常報告,老人可到家庭醫生處就診或轉診,并進行疫苗接種、骨質疏松預防、防跌倒措施等的健康指導。
提供肺炎疫苗接種
為本市戶籍60周歲及以上老年人免費接種肺炎疫苗。全科團隊成員在居委的協助下,對轄區內符合接種條件的人群進行排摸、告知及接種意愿的征詢、登記,并由接種人員對符合接種條件且有接種意愿的老年人預約安排接種,力求實現告知和接種“全覆蓋”。
提供疾病篩查
全科團隊根據管轄居委的情況及時安排進度,為常住人口免費提供大腸癌危險度評估、糞便隱血試驗檢測和相關防治教育咨詢等服務。對結果陽性或有腸道病史者建議到指定醫院接受進一步腸鏡排查。
老年人視力障礙是一個常見而又被低估的問題。家庭醫生為65歲以上的老年人每2年進行一次全面眼科檢查,有糖尿病的患者則每年檢查一次。對需要手術或者藥物治療的患者,建議到專科進行規范治療。對70歲以上需進行白內障摘除術的貧困人群,由街道登記核定,全區統一安排時間到指定醫院進行免費手術。
提供居家健康指導
家庭醫生和助手負責百歲老人健康照顧及居家護理項目,并對歸僑和獨居老人定期上門訪視、提供健康服務,同時為行動不便的.老人提供家庭病床服務。
提供養老院醫療保健服務
家庭醫生每周到養老院了解老人的健康需求和身體狀況。在老人需要醫療保障時給予送醫送藥服務,確保老人的身體健康。
結果
xx區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自2009年探索家庭醫生工作,截止2013年底,家庭醫生簽約率為27.73%,其中老年人簽約率已近70.00%,老年人健康檔案建檔率達90.00%以上,為50.00%的老年人進行了健康體檢、肺炎疫苗接種、大腸癌篩查、中醫體質辨識服務。每年為百歲老人、高齡特困老人提供上門照護服務,為歸僑和獨居老人提供各類保健服務8000多人次。每年建立家庭病床1000多張,上門服務40000多人次,上門護理40000多人次。為社區老人開展視力普查66000多人,白內障術后隨訪2000多人次。
討論
政府支持,各方協作是做好老年健康管理的保障
長寧區區委區政府堅持“惠民生、促和諧”的投入政策,加強對社會管理創新的財力保障,加大政府購買公共衛生服務的力度。每年遞增財政投入用于老年健康管理,確保社區衛生改革工作,深入推進“幸福養老”建設,促進公共衛生體系不斷健全,積極支持推廣家庭醫生制服務。
不斷加強管理體系建設,區域層面建立健康促進委員會、公共衛生工作聯席會議,成立社區衛生改革領導小組,建立“雙主任”(街鎮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主任)例會制度[3],定期調研、專題商議社區衛生改革及老年管理等。各街道(鎮)成立由市政管理、組織部門及老齡委等參與的健康促進委員會,通過社區衛生機構與街鎮、居委會等相關部門的溝通聯系,有效地推動老年健康管理體系建設。發揮區政府主導下的公共衛生工作聯席會議平臺作用,推進和強化區發改委、區財政、區人保、區民政、區殘聯、區老齡委、區僑辦、區僑聯等多部門在機制創新、政策突破、經費補償等方面的合作,為更好發揮老年健康管理服務平臺的作用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和經費支撐,確保老年健康管理各項工作的順利開展。
掌握信息,統籌管理是做好老年健康管理的基礎
全科醫生通過居民的健康檔案信息系統,全面掌握60歲以上老人的基本信息、健康體檢、健康管理記錄和其他醫療衛生服務情況。與社區居委會、派出所等相關部門進行聯系和溝通,掌握轄區內老年人口的信息變化[4]。老年人通過各中心和站點的“醫健通”或手機APP客戶端“信我-健康長寧”[5],都可了解到自身的健康狀況。全面掌握健康信息,是做好老年健康管理的基礎。
簽約服務,分類管理是做好老年健康管理的手段
家庭醫生通過與老年人建立穩定、有序、連續服務的健康保健關系,對老年人的健康實行綜合、全面、全程的健康管理。使老年人從被動治療轉變為主動預防,提高慢性病管理的依從性、管理率和控制率,并進行合理就醫的路徑引導。開展健康信息管理、健康生活行為指導;及時了解健康檔案信息和身體狀況,引導老人進行健康自我監測和自我管理。家庭醫生按照老年人的健康需要,進行有針對性的分類管理服務,是做好老年健康管理的有效手段。
但現階段家庭醫生對老年人進行的健康管理主要在生活方式和疾病防治方面,如何真正做好老年人的健康需求管理、災難性病傷管理、殘疾管理以及綜合人群健康管理[6],真正做好疾病一級預防、及時消除健康危險因素、遏制疾病的發生、節約醫療成本和人力資源、發揮健康管理的最佳功效,是一項長期的戰略任務。積極探索財政、人保、價格聯動等多渠道補償機制,最大限度地調動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醫務人員的工作積極性,才能確保老年人健康管理持續有效的開展。
老年骨質疏松患者的健康教育論文 篇5
摘要:心理健康問題已經成為當今社會各界比較關注的熱點問題,而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問題得到的關注相對而言比較少。本文采用文獻法、觀察法并運用個案訪談對以不同居住方式劃分的老年群體心理健康狀況進行實地調查,發現老年人心理健康問題主要表現,并結合需求層次理論、撤離理論等相關理論深入分析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響因素,其關鍵因素為老年人對生活、人生的態度,即心態。
關鍵詞:老年人心理健康影響因素
當今社會醫療、經濟保障基本健全,老年人物質生活提高,身體健康問題基本可以解決,而老年人心理健康問題關注較少。老年人心理健康問題日益凸顯,嚴重影響老年人安享晚年、家庭發展及社會和諧進步。因此,在如今人口老齡化趨向加重、老年人心理健康問題堪憂的情況下研究老年人心理健康頗為重要。
一、老年人心理健康概念及相關研究
1.相關概念
(1)老年人
所謂老年人,是指其年齡起點是建立在客觀基礎上的主觀界定。目前國際上對老年人的界定標準有兩個,一個是在1956年聯合國推薦的65歲,另一個是1982年世界老齡問題大會上推薦的60歲。前者一般被發達國家所采納,后者則被大多數發展中國家所接受。我國在2012年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規定“本法所稱老年人是指六十周歲及以上的公民”。此外,學術界一般也將60歲作為老年人的臨界點。由此可見,在中國將60歲及以上的人口界定為老年人是較為合適的。因此,本文依據我國界定老年人的標準及相關社會制度,如退休制度等,傾向于將老年人界定為60歲及以上的人口。
(2)老年人心理健康及其標準劃分
國外學者對于心理健康的界定有很多角度,至今也都沒有統一的概念界定,對于老年人心理健康標準亦是如此,學者們眾說紛紜。國外學者對于心理健康的界定傾向于人類心理持續狀況、適應性及觀念態度等。對于心理健康標準劃分傾向于多條標準共同滿足,多條標準涉及飲食運動、學習能力、社會規范等關于人類全面發展。
我國多數學者對于心理健康的界定較認同于心理健康是指個體能夠適應發展著的`環境,具有完善的個性特征;且其認知、情緒反應、意志行為處于積極狀態,并能夠保持正常的調控能力。從廣義上講,心理健康是指一種高效而滿意的、持續的心理狀態。從狹義上講,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動的過程內容的完整、協調一致,即認知、情感、意志、行為、人格完整和協調,能夠適應社會,與社會保持同步。
我國也有許多研究關于老年人心理健康相關的學者,也提出了許多關于老年人心理健康的標準,如我國中科院心理學研究所吳振云教授根據以往研究結果,從心理學角度出發歸納出老年人心理健康的理論框架應涉及五個主要方面:性格健全,開朗樂觀;情緒穩定,善于調適;社會適應良好,能應對應激事件;具有一定的交往能力,人際關系和諧;認知功能基本正常。我國著名的老年心理學家許淑蓮教授對老年人心理健康標準的劃分從老年人情緒、情感和人際關系方面入手進行了概括,包括以下五個方面:一是熱愛生活和工作;二是心情舒暢,精神愉悅;三是情緒穩定,適應能力強;四是性格開朗,通情達理;五是人際關系適應性強。
綜合以上討論,本文從自身研究角度出發對老年人心理健康的界定及老年人心理健康標準的劃分傾向于從以下方面為基礎研究老年人心理健康,即老年人心理健康應表現為智力正常、情緒穩定、意志健全、人際關系適應、反應適度、心理特點符合年齡。老年人心理健康標準劃分應該有以下幾點:一是有正常的感覺和知覺,思維正常,有良好的記憶;二是有健全的人格,情緒穩定、意志力堅強;三是有良好的人際關系四是有自我認同。
本文將老年人按居住方式分為三類群體,即:空巢老人、與子女居住老人以及居住在養老機構的老人,再對這三類群體的老年人選取進行個案訪談,了解這三類群體老年人心理健康狀況,選出具有代表性的訪談案例作為例證,再結合文獻法、實地觀察法了解老年人心理健康現狀及問題,最后進行影響因素分析。
二、老年人心理健康存在的主要問題
1.老年人感知覺、記憶力、邏輯思維能力下降,情緒趨于消極
老年人感知覺敏銳度逐漸下降,身體機能狀況越來越差。根據個案訪談對象來看,老年人看待問題更傾向于主觀判斷,且難以接受其他人的勸告,進而使個人人生觀、價值觀與世界觀等出現失調;個人情緒也會因自身無奈接受身體老化及老年時期遇到的重大事件,情緒、情感趨于抑郁、焦慮等。
2.老年人意志力薄弱
老年人普遍容易受到一些生活事件的打擊,尤其是有關事故、死亡的新聞、親友的離世等,普遍表現出回避、逃避的態度,消極抑郁。
3.老年人自我價值認同度低
通過個案訪談發現,多數老年人認為自己是家庭的負擔,這也是其不愿與子女同住及選擇安老服務中心的主要原因。此外生活中的各項事務對老年人而言也都是考驗。在實地觀察中還發現,老年人很難憑借自身的生活經驗和閱歷獲得他人乃至社會的尊重與認同。這些狀況加速老年人自卑心理的出現,形成較低的自我認同感。
三、影響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因素分析
1.老年人自身因素分析
老年人自身方面是影響老年人心理健康因素的主要方面,具體表現以下幾個方面:
(1)老年人身體狀況
一般來講,老年人普遍隨著年齡增加身體各項機能逐漸衰退。根據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分析,老年人身體有各種疾病其安全需求未得到滿足,其心理就會失衡,容易形成錯誤的認知。
(2)老年人消極的個性特征
具有積極樂觀個性品格的老年人心理健康狀況較好,能夠進行積極的自我調節,通過自我開放緩解內心抑郁、焦慮等不良情緒。調查還發現老年人普遍具有憂心的特點,他們會憂心各種與他們生活有關或無關的事情或者人,在與他人交流不足的情況下,導致老年人內心負擔加重,情緒低落。
(3)老年人體育鍛煉及交友狀況
經過實地觀察發現,經常進行體育鍛煉的老年人呈現出積極健康的心理狀態,他們對生活充滿熱情,進而保持健康的心態。除此之外,表現出愿意與外界接觸,多交朋友的老年人,生活比較充實有目標。這些老年人心理健康狀況比較好,這與老年人自我開放的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息息相關。
2.家庭因素分析
(1)家庭是否和諧
一個和諧的家庭預示著家庭成員間關系良好,家庭成員間溝通順暢。和睦的家庭氛圍是老年人心情舒暢的源泉,即使有病痛,經濟不景氣,和諧的家庭氛圍也會克服這些物質上的障礙而使得老年人得到精神上的滿足。
(2)家庭成員變故及經濟狀況
親友去世或者一些重大變故都會影響老年人脆弱的心靈,并且老年人容易聯想自身,產生畏懼感,甚至連這樣的消息都會影響到老年人心理。
家庭經濟狀況對于老年人心理健康也有一定的影響。在實地觀察中發現這種憂心普遍存在于老年人群體中,因此而產生無用感、自卑等消極心理情趣,影響心理健康。
3.社會因素分析
依據撤離理論與活動理論來分析,撤退理論認為,老年人有脫離社會的傾向,社會現有制度亦會讓老年人自動從社會中脫離出來。
(1)老年人社會參與度降低
老年人因退休、身體狀況不佳等原因不參與社會工作,這種被迫撤離和主動脫離社會活動的老年人主要生活在家里,狹窄的交友圈現狀易使老年人與現代社會逐漸脫軌。老年人朋友圈中一旦有人身體疾病加重、去世都會影響朋友圈內老年人的情緒,沒有年輕人的老年朋友圈會加重老年人抑郁、低沉等消極情緒,從而影響老年人心理健康。
(2)老年人被重視程度降低
社會對老年人事業的支持程度及社會對老年人的尊重程度反映著老年人群體受到重視的程度。調查發現,多數老年人普遍具有無用感意識,這種無用感不僅來源于身體機能衰弱的影響,還來自于社會外界所傳達的信息,社會上人們對老年人的不尊重、對老年人能力的質疑、與老年人溝通減少等方面。
綜合以上分析,筆者發現影響老年人心理健康主要原因在于老年人的心態,其他方面的因素起到間接性影響。由此可以探尋出有利于老年人心理健康的途徑即為老年人積極心態的形成搭建完善的社會支持體系。
參考文獻
[1]楊建輝,呂林,呂牧軒.體育活動對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響[j].中國老年雜志,2011(3):490-491
[2]張河川,張曉芬,郭思智.獨居老年人心理健康狀況與社會支持關系[j].中國公共衛生,2010(4):466-467
[3]王春麗,孫長安,劉潔.老年心理健康障礙原因分析[j].調查研究,2011(35):159-160
[4]馮海英.老年人個人偏好與心理健康的關系[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1(18):3579-3581
[5]呂林,楊建輝,呂牧軒.不同養老模式對老年人心理健康狀況影響調查分析[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1(17):3343-3344
[6]陳昌盛.現代老年心理健康:回顧與展望[j].湖北水利水電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1(4):78-80.
[7]傅蓉.近十年我國老年人心理健康研究的進展[j].南陽師范學院學報,2012(11):104-107
[8]高藝丹.老年人主要心理健康問題及干預對策[j].科技資訊,2013(13):249
[9]杜敏,郭文匯.關于我國老年人社會支持相關研究的綜述[j].景德鎮高專學報,2013(4):8-10
[10]段修云.我國農村老年人心理問題探析[j].三農探索,2013(1):48-50
[11]吳馨獻.影響中學生形成積極的自我價值感的因素初探[j].廣州科學城中學,2013:24-25
[12]張靜.老年人的心理特點及護理[j].校園心理,2012(3):206-207
[13]王嫦娟.上海市獨居老人心理需求與心理健康狀況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1:7
作者簡介:高杉,1979D,長春理工大學法學院社會工作專業教師,主要研究方向:社會福利與社會政策、社區與社會問題。尚祖輝,吉林大學社會學院社會工作研究生。
老年骨質疏松患者的健康教育論文 篇6
【摘要】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應引起社會的足夠重視。老年人生活的是否幸福,心理健康是關鍵因素之一。如何關愛這一特殊群體應從老年人心理健康的意義、標準和如何保持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等方面進行指導。目的在于促進老年人的心理健康,使老年人具有更幸福的晚年生活。
【關鍵詞】老年人心理健康
中圖分類號:r471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5-0515(2011)12-295-02
1、前言
隨著社會的發展與進步,人們對老年人的生理健康有了較足夠的重視,但心理健康方面的關注明顯不足。老年人已成為最缺乏心理知識的群體。據調查顯示,離退休前后生活的急劇變化和大腦功能的退化,使60-70%的老人或多或少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20%的人有明顯的焦慮、憂郁等心理障礙,0.34%的人有一定的精神分裂癥狀,0.75%的人患有老年癡呆癥。心理問題現已成為嚴重影響老年人健康和生活質量的主要疾病之一。因此,我們應當就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給予更充分的關注。
1.1老年人心理特點
1.1.1性格:有的老人顯得嚕蘇說話多重復,過于小心謹慎唯恐出錯;多變得不修邊幅、生活懶散,不注意個人衛生;也有變得幼稚喜與孩子們在一起貪吃零食;或變得自私、貪婪好占小便宜。
1.1.2智力:記憶力減退,以近時記憶較明顯,如親友幾天前來看望過都會想不起來,東西放下就忘,經常找不到鑰匙、眼鏡、鋼筆等小物件;見到熟人一下子想不起名字,對空間概念的理解、分析事物的能力都減退,計算能力也緩慢遲鈍,易出錯,否認新知識看不慣新事物。
1.1.3情緒:30%-40%的老人變得多疑、善感、容易激動,為小事大發脾氣,對周圍事物總感到看不慣不稱心;還固執己見、自以為是、倚老賣老;郁郁寡歡、苦悶壓抑,情緒低落或是顯得淡漠無情凡事無動于衷。
1.1.4自尊:老年人特別喜歡周圍的人對他尊敬,尤其是兒孫們對他的尊敬,稍有不如意就會發脾氣,有時甚至會象小孩一樣幼稚,為一些細微的照顧不周而生氣,為不順心的小事而哭泣。
1.1.5孤獨:因剛從忙碌的工作崗位上退下來或無勞動能力,加上與同事往來明顯減少,生活不能完全自理子女不在身邊,又抱病在身,就會感到孤獨寂寞無價值感,導致情緒低落,易怒、易煩,從而影響自己的身體健康。
1.1.6恐懼與悲觀:老年人一般都有慢性病或老年性疾病,當疾病較重時,由于對病情不了解,就會出現恐懼、悲觀的心理,因過度緊張而引起心理上的消極狀態,造成惡性刺激,致使病情進一步加重。
1.1.7絕望:認為自己已老生活前途渺茫,已瀕臨死亡邊緣,心灰意冷,消極等待,甚至不接受治療。
2、老年人心理
2.1角色轉變
這是老年人退休后的首要矛盾,退休、離休雖然是正常角色變遷,但不同職業群體的人對離退休心理感受是大不一樣的,離退休干部和退休工人的感受十分明顯,工人退休前后心理感受變化不大,他們退休后擺脫了沉重體力勞動有更充裕時間料理家務、消遣娛樂和結交朋友并且有足夠退休金和公費醫療,所以內心比較滿足情緒較為穩定社會適應良好;但離退休干部情況就大不相同了,這些老干部在離退休之前有較高社會地位和廣泛社會聯系,其生活重心是機關和事業,退休、離休以后生活重心變成了家庭瑣事,廣泛社會聯系驟然減少這使他們感到很不習慣、很不適應。
2.2能力轉變
老年人通常在離開工作崗位之后都不甘于清閑,他們渴望在有生之年能夠再為社會多做一些工作,所謂退而不休、老有所為便是這類老年人崇高精神追求真實寫照;然而很多年高志不減的老年人身心健康狀況并不理想,他們或者機體衰老嚴重或者身患多種疾病,有在感知、記憶、思維等心理能力衰退也非常明顯,就使得這些老年人在志向與衰老之間形成了矛盾,有人還為此而陷入深深苦惱和焦慮之中。
2.3經濟保障轉變
老年人離退休后,由于經濟保障相對較工作時減少,且自覺社會地位不高,因而使得這類老年人容易產生自卑心理,他們性情也比較郁悶,處事小心、易于傷感,如果受到子女歧視或抱怨,性格倔強老年人常常會滋生一死了之念頭。所以老有所養與經濟保障不充分的矛盾突顯出來,因此急需社會熱切關注。
2.4意外刺激
老年人都希望平平安安幸福美滿地度過晚年,而且大多數老年人都希望長壽,但這種美好愿望與實際生活中意外打擊、重大刺激往往形成強烈對比和深刻矛盾。如喪偶打擊、夫妻爭吵、親友亡故、婆媳不和、突患重病等意外刺激對老年人心靈打擊也十分嚴重,因此缺乏足夠的社會支持將導致老年人早亡。
3、老年人心理保健
3.1針對老年人心理做好保健工作不僅僅是醫療機構、離退休管理部門的事,而是全社會的事。全社會方方面面都要關心有關老年心理保健的工作,都要采取積極措施支持老年心理保健的工作,以期不斷提高全社會老年心理保健的工作意識。
3.2宣傳老年心理保健的重要性;促進全社會對老年心理保健工作的認識。據調查,我國在進行老年心理保健教育方面的普及水平還很低,城里老人、文化老人還稍懂一些,而在鄉下、文盲老人的絕大部分對老年心理保健還屬于一無所知。應該說,我們這方面的工作任務還很大,還必須利用一切有利條件,進行廣泛的宣傳教育,積極引導廣大老年人及時跟上時代的步伐,樹立健康的老年心理保健的新理念。
3.3建立健全專業的老年心理保健研討機構,總結推廣科學的老年心理保健知識和方法。要充分利用新聞媒體等現代手段,組織一些通俗易懂的老年心理保健的專題講座,介紹一些科學健康的心理保健方法。充分利用鄉鎮、社區、離退休工作部門等有關組織,在老年人比較集中的地方進行老年心理保健的咨詢服務活動。
3.4倡導全社會人人關愛和尊敬老年人,形成敬老助老的良好風尚,確實使老年人無論是在家中還是在社區,無論走到何處何地,都能感受到人格的尊嚴和獨立,都能無憂無慮,心情舒暢地安享晚年。
4、小結
人類自然壽命應比現在實際的壽命更長,但由于疾病創傷或心理社會等不良影響使人們未能達到預期壽命而過早死亡。現階段危害老年人的常見疾病為心血管疾病、腦血管疾病和癌癥,而這些疾病是慢性非傳染性疾病,均屬“心身疾病”,其中50%以上是由于不良生活方式和行為(包括不良情緒、吸煙、酗酒、飲食過度、睡眠和休息不足等)引起的。可見,改變不良生活方式和心理行為,此類疾病即可大大減少。因此全社會應該采取積極有力的措施,及時給老年人提供心理咨詢服務,指導他們進行自我心理調節和自我保健,以達到不斷提高廣大老年人的生活質量和身心健康的群體。
老年骨質疏松患者的健康教育論文 篇7
摘要:介紹中國老年人口心理健康問題的現狀及表現,分析老年心理健康問題的原因,提出解決方案,認為必要時要正確引導他們進行心理咨詢和治療,確保其身心健康。
關鍵詞:老年人口心理健康解決方案
1、中國老年人口心理健康問題的現狀及表現
中國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國家,60歲以上老年人口已達1.44億,占全國總人口的1I%,占全球老年人口總量的20%。老年人口的高速增長,帶來了平均預期壽命的延長,卻并沒有帶來人們所期待的健康期望壽命的延長,所延長的壽命中大多數為非健康壽命。造成這種狀況的重要原因之一,便是老年期精神衛生問題。
首先是老年期的各種心理疾患,如老年性癡呆、老年期抑郁等精神疾病,這些心理疾患不僅嚴重影響了老年人的健康,而且給他們的家庭和子女帶來了許多煩惱和痛苦。其次是老年期特有的如離退休綜合征、喪偶問題、再婚問題等心理問題也大大降低了老年人的生活質量。據1999年的調查,北京地區65歲以上人口抑郁癥患病率為3.85%,老年癡呆患病率為3.86%;上海地區65歲以上人口老年癡呆患病率為4.61%,已接近發達國家水平。
老年期心理問題主要表現為:感覺、知覺衰退;言語能力衰退、記憶力下降;想象、思維能力衰退;情緒變化不穩,容易焦慮不安;意志衰退,且容易自卑;個性心理特點明顯,習慣心理頑固;性格更容易發生變化;敏感多疑;易產生孤獨感和失落感;害怕衰老和死亡。
2、導致老年人口心理變化的外界原因分析
(1)不能適應角色的.轉變。老年人離退休雖然是一種正常的角色變遷,但不同職業群體的人,對離退休的心理感受是大不一樣的。據對北京市離退休干部和退休工人的對比調查:工人退休前后的心理感受變化不大,他們退休后擺脫了沉重的體力勞動,有更充裕的時間料理家務、消遣娛樂和結交朋友,并且有足夠的退休金和公費醫療,所以內心比較滿足,情緒較為穩定,社會適應良好。但離退體干部的情況就大不相同了,這些老干部在離退休之前,有較高的社會地位和廣泛的社會聯系,其生活的重心是事業;而離退休以后,生活的重心變成了家庭瑣事,廣泛的社會聯系驟然減少,這使他們感到很不習慣、很不適應。
(2)不能很好的認識自己的身體狀況。有一技之長、身體條件較好的老年人,在離開工作崗位之后,大都不甘于清閑,他們都渴望在有生之年為社會多做一些工作。然而,很多老年人身心健康狀況并不理想,卻像年輕人一樣忙工作,結果不僅工作力不從心,身體也一天天衰老。雖然我們鼓勵老年人“老有所為”,但老年人也應該根據自身條件,充分認識自己,適當從事力所能及的工作。
(3)沒有穩定的經濟來源。缺乏獨立的經濟來源或可靠的經濟保障,是老年人心理困擾的重要原因之一。一般來說,經濟收人不穩定的人往往社會地位不高,這類老年人在與人相處的過程中就比較郁悶,容易產生自卑心理。他們如果再得不到家庭成員的理解,甚至受到子女的歧視或抱怨,往往會釀成家庭和社會的悲劇。
(4)靜養環境得不到保障。受傳統思想、經濟條件、身體狀況和地域等因素的影響,我國老年人以居家養老為主,家庭是老年最重要的精神、物質和生活的依托。因此家庭對老年人具有特殊的意義,對老年人的身心健康也具有重大的影響。老年人都希望平平靜靜、幸福美滿地度過晚年,然而現實生活中不可避免的夫妻爭吵、婆媳不和、突患重病、親友亡故、喪偶等意外刺激,不時地打破老年人平靜的生活,特別是喪偶的打擊更為嚴重。據統計,喪偶老年人的死亡率是一般老年人死亡率的7倍,對老年人心靈的打擊十分嚴重。
3、解決老年人心理健康問題的方案
(1)加強學習,不斷充實自己。大腦的功能需要鍛煉,越是閑置不用,越是衰退明顯。提倡老年人多學習、勤記憶、多用腦。積極參加老年健康教育活動,了解疾病防治的基本知識,正確認識疾病,提高自我保健的能力,增強生活的信心。老年人要善于從生活中尋找生存的意義和樂趣,保持樂觀精神,培養健康的心理,樹立堅強的信念和正確的生死觀。
(2)注重人際交往,拓展豐富多彩的生活空間。老年人既要注意聯系老朋友,又要結交新朋友,要經常和好友談心,主動地與他人交流思想感情,做到在生活上互相關心體貼,思想上溝通交流;積極參加各項集體活動,在人際交往中取長補短,汲取生活營養,使自己心情舒暢,生活愉快;根據身體條件培養適當的興趣愛好,把生活內容安排得充實些,如練書法、學繪畫、種花草等,既可舒展心靈,又能學習新知識,使生活更有意義;在健康允許的前提下,進行適當的娛樂活動,能平衡機體新陳代謝,促進身心健康,延緩衰老,豐富老年生活;條件允許的可以參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為社會貢獻余熱。
(3)保持樂觀開朗的性格,善于擺脫外界干擾,維護家庭和諧。面對生活中的煩惱,不必心緒不安,更不要郁郁寡歡,而要通過各種合理途徑及時有效地把不良晴緒釋放出來。對于外界干擾要善于擺脫,勇于超脫。對家務事不要操勞過度,能放則放,讓自己保持一份好心情。老年人要建立自主、自強、自信的觀念,時刻培養生活情趣,在心理上擺脫老年意識,保持樂觀,以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挖掘自身的快樂,保持永遠年輕的心態。
(4)合理飲食,加強鍛煉,多做戶外活動。健康的身體是心理健康的前提,老年人平時要多攝取優質高蛋白質、低脂肪的食物,多吃新鮮水果和蔬菜,應根據身體狀況,多參加適宜的戶外運動,呼吸新鮮空氣,活動關節,鍛煉大腦協調能力,促進腦部血液循環,強度以感覺舒適為宜。
(5)自我調節不能起作用時,應及時到專業的心理醫療機構接受心理治療。
4、結語
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做好老年工作,不僅要做好他們的思想政治工作,在生活上照顧他們,更要為他們的心理健康提供幫助,必要時要正確引導他們進行心理咨詢和治療,確保他們的身心健康。從某種意義上說,老年工作不僅需要指導他們自我調整,更需要專業的心理咨詢和心理治療的職業素質。
【老年骨質疏松患者的健康教育論文】相關文章:
圖像引導放療患者的健康教育教育論文12-02
移動技術在骨質疏松延續護理中的應用03-14
同伴教育對抑郁癥患者健康教育的影響論文12-03
健康教育對酒依賴患者出院后復飲的影響論文12-02
有關他汀類藥物治療骨質疏松癥的研究進展03-19
健康教育對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影響03-27
探討健康教育對抑郁癥患者的效果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