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職業教育如何嫁接服務于三農論文
摘要:園藝專業課做為中等職業學校涉農專業的骨干專業課,要適應社會需求,與當地實際情況相結合,送教下鄉,服務“三農”。本文以秦皇島市職業技術學校為例,從利用資源和技術優勢為當地特色農業服務,把最新的技術傳授給學生和果農,指導學員生產綠色無公害農產品,科學合理地安排課程內容和學校要成為科研和生產實踐之間溝通的橋梁等方面論述了職業教育如何與當地“三農”嫁接服務的問題。
關鍵詞:職業教育服務農業
職業教育不僅要面向城鎮,面向工商業、服務業,還要面向農村、農業、農民。對于職業教育來說,農村是廣闊的天地,服務“三農”是大有作為的。園藝專業課做為中等職業學校涉農專業的骨干專業課,要適應社會需求,與當地實際情況相結合,送教下鄉,真正解決好職業教育如何與當地“三農”嫁接服務的問題。
一、利用資源和技術優勢為當地特色農業服務
中職學校在課程設置時應充分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圍繞當地農業生產,普及和推廣適合本地特色的種植、養殖或其他項目的相關科技知識,用農業知識幫助農民致富,助推當地的農業經濟發展。以秦皇島市職業技術學校推廣大櫻桃的種植技術為例,秦皇島市職業技術學校地處秦皇島市山海關區,本地的氣候和自然地理環境極為適合大櫻桃的生長,大櫻桃色澤鮮艷味美,經濟收益高,大櫻桃的種植也有相當的規模,因此本地有大櫻桃之鄉的美譽。但是當地很多種植戶并不懂得大櫻桃的種植技術,大櫻桃的田間管理僅是簡單借用其他果木的經驗,產果率不穩定,經常欠收,渴望得到系統的培訓。同時還有很多農民擔心虧損而不敢種植。過去職校的課程設置當中沒有涉及到大櫻桃方面,現在考慮到農村的實際需求,學校組織骨干教師通過外聘專家、走訪農戶,外派學習等方式學習積累了一定的大櫻桃的種植知識,專門編寫出校本教材《大櫻桃種植技術》。該校本教材在本校園藝專業的常規教學和專門針對周邊農業知識普及的送教下鄉活動中作為正式教材推廣使用,參加本校送教下鄉的農民學員每期多達1000余人,已經持續舉辦了4期,由此使得該技術能夠廣泛傳播。鄉親們利用學到的技術發財致富,然后做大做強,大櫻桃成為品牌,成為鄉村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這樣,在技術支持下,山海關區大櫻桃的生產規模逐步擴大。
二、追蹤專業前沿動向,把最新的技術傳授給學生和果農
在科學技術和社會正在迅猛發展的今天,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高任課教師的專業技術水平和技能,這是新時期對廣大教師提出的新要求,做為園藝專業課教師,應該不斷學習先進生產手段和方式,把最前沿的生產水平和技術傳授給學生。
例如,對于秦皇島地區大多數蘋果種植戶來說,現在用的還是傳統的修剪法,這種修剪法相對復雜,不易掌握。現在我們倡導和推廣的是中國農科院汪井彥教授發明的簡易修剪法。(職教論文 )筆者特地向撫寧縣石門寨有豐富實踐經驗的專家曹振永師傅請教這種修剪方法,在上課時向學員講授。簡易修剪法簡單好學,作業量大幅減少,但是保留花芽少,日后坐果的數量也少,不過由于單個果實體積生長很大,總體產量將會不降反升。由于多年的傳統經驗已根深蒂固,在剛開始推廣的時候,人們普遍持懷疑態度。僅僅講理論數據是無法讓人信服的,必須要看到實在的效果。恰好學校有蘋果園實訓基地,在實訓果園劃出一片區域的富士蘋果樹用作對比試驗,冬季采用簡易修剪法修剪,經過第二年春夏季的管理,到秋季時收獲了可喜的結果。采用這種修剪法的果樹的產果數量少于傳統修剪的果樹,但果實的個體都很大。富士蘋果屬于大型果,按一般標準,直徑6.5厘米以上才有資格劃分等級,小于6.5厘米的屬于等外品。個體越大市場售價越高。學校的實驗果樹上有90%的蘋果直徑達到8厘米以上,大家信服了,開始紛紛效仿。現在簡易修剪法已經在本地廣泛采用。
在講植物保護中的農藥品種時,教師要隨時關注產生的新藥及國家新禁止上市的藥品名稱;在介紹某種花卉品種時,教師要在第一時間知道該花卉最新培育的品種。通過對內容的更新,使教材更科學合理,學生學習的知識更加前沿。
三、轉變學員思想,倡導生產綠色無公害農產品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進步,人們的消費理念和消費方式也在發生著變化.果品生產已由產量效益型已悄然轉化為質量效益型,質量高綠色無公害的果品盡管價格稍高,但也廣受消費者歡迎。為了糾正農民朋友在果品生產中管理理念和方式的誤區,學校在送教下鄉的授課實踐中,加強對農民學員農產品安全生產的教育和指導,提升農民學員的道德素質。在走訪調查中發現,有些地區,農藥的銷售管理還不到位,一些劇毒、高殘留的農藥還在悄悄地銷售和使用,比如為防治果樹食心蟲類害蟲,還有人為了成本和效果,偷偷使用地下黑工廠生產的劇毒違禁農藥進行防治。這種違禁農藥殺蟲效果很好,但是生態危害卻是毀滅性的。針對這一現象,在授課中和與農民朋友的交談中,耐心地講解這些禁止使用農藥的危害和食品安全的重要性,提高農民朋友的認識水平。
四、重視實踐性教學,科學合理地安排課程內容
傳統教材的內容在編排上不一定都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比如,秋季(9月份)入學的新生,他們正在從事果園的深翻施肥及果實的采摘、儲藏和銷售工作,而按教材的編排應講授果樹的生產基礎——生物學特陛。如果按教材要求講,學生們下課后摘著果實要想著花的功能,死記硬背用不上。在這種情況下,有時就需要教師對教材內容進行適當的調整與重組。可以根據園藝植物的生長的先后順序,根據生長的各個階段的非常重要的生產技術要領等規律安排授課內容,編寫校本教材。筆者在進行果樹種植技術的教學時,根據農時和這一時期的管理任務,將教學內容靈活地劃分為6個項目,比如在春季的時候講拉枝、疏花疏果,6月中旬講果實的套袋,12月底講冬剪等,并制作成精美的教學課件,內容直觀,通俗易懂,便于學生和農民朋友愉快地接受與掌握,教學效果很好。
五、學校要成為科研和生產實踐之間溝通的橋梁
一般來說,學校受條件和技術水平限制,不能及時掌握最新的科研動態和技術成果,知識技術更新滯后。同時學校的實踐較少,很難獲得最直接的實踐經驗和問題反饋。所以學校應向上連接高校科研院所和專家,向下溝通廣大農民朋友,起到技術知識傳播反饋的橋梁作用。在目前與學校合作的院校或專家當中,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山海關科協主席張勝先生,他最早把大櫻桃引進山海關,在講授大櫻桃種植技術,在大櫻桃推廣和教學當中,張勝先生不遺余力:河北科技師范學院的王久興教授,講授大棚蔬菜種植技術:農牧局高級技術員侯桂蘭,講授蔬菜病蟲害防治技術;還有當地的農民土專家苑信先生,講授五色韭菜的種植技術,如此等等。
學校倡導教學方式的多樣化,本校開設有普通的園藝專業課程,招收普通的應屆學生。同時還積極開展送教下鄉教學活動,教學點設在各村鎮,派遣教師或外聘專家直接向農民授課。這是一個很好的溝通平臺,上述的各專家都是通過送教下鄉這個平臺來授課的。每次授課時教師和專家都被學員團團圍住,咨詢各種問題。農民渴求知識,專家們也樂于傳布知識。送教下鄉這個平臺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教學方式多樣化,既有系統的理論培訓,又有專題講座,既有課堂教學,又有田間地頭的實踐。目前接受送教下鄉教學的農民學員每期多達1000余人,已經持續舉辦了4期,極大地促進了農業知識的普及和推廣,收到了很好社會效益。
解決“三農”問題是我們的黨和國家發展經濟、建設和諧社會、實現小康目標的重大戰略選擇,職業教育與“三農”嫁接,有效地服務“三農”,具有重要的實踐和戰略意義。這是一個很大的課題。做好這個大課題,需要我們不斷地研究探索職業教育的規律,在總結服務“三農”的經驗的基礎上,不斷取得新的成果。(作者單位:秦皇島市職業技術學校)
【職業教育如何嫁接服務于三農論文】相關文章:
如何讓物流服務于市場營銷論文10-11
如何讓物流服務于市場營銷08-15
職業教育論文09-22
職業教育教學論文05-20
職業教育教學論文發表08-10
職業教育現狀淺析論文08-21
職業教育論文15篇10-04
淺談職業教育的課改論文10-31
關于職業教育課程的論文08-14
服務于企業創新的全面質量管理體制論文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