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心理學視角下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論文(精選12篇)
在日常學習和工作中,大家一定都接觸過論文吧,論文可以推廣經驗,交流認識。你知道論文怎樣寫才規范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心理學視角下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論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心理學視角下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論文 篇1
【摘要】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入推進,高校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當代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直接影響其未來發展,同時關系著社會安定與國家發展,高校師生應認識到加強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與必要性。積極心理學是現階段高校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方向,本文以積極心理學理論為依據,分析了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并探討了有效的解決措施,希望能以此促進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
關鍵詞:積極心理學;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有效對策
大學時期是個體身心發展的重要階段,在青少年綜合素質和道德觀念培養方面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高校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應以預防為主、治療為輔,分析導致心理健康問題的原因,從源頭上杜絕此類問題的出現,為當代大學生的學習發展營造一個健康環境。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積極心理學有著重要的暗示作用和正面意義,應加大研究力度,在積極心理學視角下展開心理健康教育教學工作,以此培養學生的優良品質,促進其向著更好的方向發展。
一、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概述
1.學生心理健康的發展現狀
大學生的整體素質較高,具有學習能力強、健康向上的特點。然而在多種因素影響下,許多大學生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問題。目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可分為輕度心理障礙和嚴重心理障礙兩類。據調查分析可知,因心理健康問題退學已經成了導致大學生退學的主要原因。嚴重的是,大學生患心理健康疾病的人數還在逐年增長,高校教育工作者應引起重視。大學生的心理較為敏感、偏執,極易受到外界因素(如壓力、困境)的影響,不利于自身的良好發展,甚至影響社會穩定與人才質量的提高。針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發展現狀,高校應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降低心理壓力與心理障礙對學生的不利影響,從而促進其身心健康發展。總之,提高心理健康素質有利于幫助當代大學生盡快適應社會環境,并為社會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2.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取得的成績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逐漸加強了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視,在各高校設立了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中心,已經取得了良好的實施效果,取得的成績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其一是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受到黨和政府的重視與支持。各級政府相繼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支持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并對高校的具體教育工作予以指導,為大學生心理健康發展提供動力。其二是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形成了一定的工作基礎。各高校深入貫徹上級精神,進一步改善教育工作中的不足,在日常教育中積累經驗,為提升教育效果奠定了堅實基礎,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更好的開展。其三是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條件明顯改善。隨著現代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心理教育工作開發了大量科學的心理測試軟件,能更好的宣傳心理健康知識,更及時的為大學生解決心理問題。
二、積極心理學相關內容分析
1.積極心理學的涵義
積極心理學是由前美國心理學研究者賽里格曼提出的,作為一個全新的研究方向,打開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新窗口。積極心理學認為,心理活動受積極心理力量和消極心理力量的共同影響。前者給予人積極向上的驅動力,而后者卻恰恰相反,阻礙了人的前進腳步。積極或消極的心理力量在生活、學習與工作中發揮的作用取決于人的主觀偏好,也就是說生活態度決定了心理健康程度。積極心理學關注人的優良品質和積極力量,促使其激發自身潛力,進而為人的全面發展奠定基礎。
2.積極心理學的重要作用
積極心理學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主要體現在如下方面。
(1)指導心理健康教育目標形成。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高校越來越關注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卻在教育工作中忽視了挖掘學生的潛能,未將培養積極的心理素質作為工作重點。在積極心理學的指導下,心理學教育逐漸形成了培養符合時代要求、積極樂觀的當代大學生的目標。
(2)指導心理健康教育內容。積極心理學利用其新穎的理論引導高校將教學重點放在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上來,完善了心理健康教育內容。
(3)指導大學生價值取向形成。在積極心理學視角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作用體現在激發和培養學生歸屬感與責任感,確保其形成正確的價值取向。
三、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1.教育目標缺失
盡管已經加強了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但仍存在較多問題需要解決,教育目標缺失便是其中的重要問題。現階段的心理健康教育以問題導向式為主,缺少有效的發展目標。傳統的心理健康教育大多只停留在解決心理問題等方面,沒有實現預防教育為主的重要目標。解決心理問題能夠幫助大學生克服心理障礙,以免為未來發展埋下安全隱患,但該目標缺乏一定的前瞻性,只在問題出現后尋找解決措施,忽視了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發展性目標,心理教育效果有待提高。
2.教學手段陳舊
我國正在逐步推進素質教育,但傳統教育的影響依舊根深蒂固。傳統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以灌輸為主,不重視學生的心理體驗,教學質量與效率較低。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在課堂教學中應多多關注大學生的情感體驗和心理體驗。目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手段陳舊,無法吸引大學生的學習興趣,導致課程效果較差。另外,高校的心理教育師資力量不足,無法實現團體輔導、情景體驗、角色扮演等教學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教學效果。
3.教育對象個體化
我國很多高校都以消極心理學作為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導理論,導致教育工作者將教學重點放在心理出現障礙的學生身上,忽視了正常的學生群體。在日常工作中重視大學生各種心理疾病的表現、成因和矯正方法,全力消除大學生的心理問題,避免造成不良后果。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主要為上門咨詢的學生答疑解惑,并強制干預心理疾病嚴重的同學,然而該種工作范圍主要涉及個別學生,久而久之容易導致教育對象個體化。忽視了培養大學生的積極信念,不利于大學生掌握維護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造成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范圍狹窄、內容單一,影響學生的全面發展。
4.教育方式醫學化
我國高校在長時間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取得了良好的工作成果,大學生心理疾病得到了有效控制。但心理健康教育知識不全面與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體系不完善等問題也逐漸顯現,需要高校教育工作者提高重視,及時尋找有效地解決措施。目前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書籍和知識宣傳一般以心理問題為主,主要作用是傳播渲染消極的心理體驗,通過矯治性的方法對學生個體進行心理干預。但在當前消極心理學的影響下,這種教育方式盡管能解決個別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但無法促進全體學生的積極發展,影響了心理健康教育功能地發揮。
四、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
1.大學生重視程度不足
大學生的重視程度不足是導致心理健康教育效果不佳的重要原因。當代大學生對心理健康教育的認識不正確,其觀念較為陳舊保守。通過多角度、多層次的分析可知,大學生對心理問題的認識還不夠完善,無法科學地對待心理問題,很多學生認為存在心理問題很丟人,羞于啟齒不敢醫治,導致問題越來越嚴重。大學生的這種心理嚴重影響了自身的健康發展,同時在這樣的環境中,一些有強烈心理咨詢愿望的大學生可能不敢去學校心理咨詢中心尋求幫助。
2.心理學理論基礎較差
與西方國家相比,我國的心理健康教育起步較晚,存在心理學理論基礎較差的問題。為了降低這一問題帶來的影響,我國高校引進國外的理論研究成果,并在實際工作中總結教育經驗,以此促進心理健康教育水平的全面提升。我國的心理健康教育理論研究水平較低是困擾我國心理學者的關鍵問題,缺乏理論指導,很多研究工作都沒有實質性的進展。近年來的在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都是在消極心理學理論的指導下完成的,工作人員應不斷探索積極心理學,為我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實施開辟新視角,促進該工作的良好發展。
3.理論研究的本土化力度不夠
心理咨詢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實施方式,但我國高校在心理咨詢理論研究方面的本土化力度不夠,主要表現在過于依賴引進的西方理論,沒有結合我國的實際國情進行改良。西方理論是在西方國家的實際國情中發展起來的,可能只適應某一特定時期與特定人群,一味地照搬照抄只會加重問題。目前,各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理論研究水平較低,缺乏系統有特色的理論體系指導工作順利進行。
五、積極心理學視角下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對策
1.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原則
教育原則在當代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有著重要的導向作用,在積極心理學理念視角下應培養學生的積極人格,重視學生在課程及日常生活中的積極心理體驗,全方位、多角度的優化心理健康教育效果。高校的教育工作者應以積極理念作為指導理論,加強對大學生樂觀向上、健康積極等方面品質的培養。大學生的積極心理品質涉及眾多方面,主要包括認知品質、情感品質、意志品質及優良個性心理等,對大學生的身心健康影響較大。高校教育工作者應嚴格按照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三級目標劃分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內容,利用發展性課程激發大學生的積極情緒與積極人格,盡可能的挖掘大學生的心理潛能與積極品質。預防性課程也在大學生的身心發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可以盡早發現自身在學習、生活中遇見的心理問題,以便及時咨詢調整,避免影響自身的健康生活。
2.調整心理健康教育方法
在傳統教學中,學生只能被動的接受教育,教師采取灌輸式的教育方法將心理健康教育知識傳授給學生,極易引起學生的反感。被動的教育身份使學生的學習效果十分不穩定,影響了主觀能動性的發揮,不利于提升學習效果。教師應深入貫徹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在課堂上構建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用積極心理學理論指導學生完成學習。面對心理存在障礙的學生,教師應調整心理健康教育方法,通過平等交流深入了解學生的心理,進而給出最正確的指導意見。
3.構建心理健康實施體系
在積極心理學視野下,高校應構建健全的心理健康實施體系。首先需要完善心理健康教育的課內講授體系,根據高校的實際情況開設有意義的心理教育課程。其次建立心理健康教育的課外活動體系,通過心理沙龍、心理電影等活動在在校園內營造關心心理健康的氛圍。再次需要健全心理危機預警及干預體系,通過心理測試、心理危機排查等手段做到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解決。最后需要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師資隊伍體系,打造一支高水平的教師隊伍提升該項工作的質量。
4.重視培養大學生的積極品質
心理咨詢和輔導工作應在積極心理學的影響下關注大學生的積極品質。積極心理學認為,每個個體都有自身的閃光點與發展潛能,教育工作者應格外注重激發當代大學生的自身潛能,避免一味的關注他們的心理疾病。在積極心理學視角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應擴大范圍,一方面為心理存在問題的大學生解決心理問題,另一方面應在全校范圍內開設心理健康講座,讓大學生在積極心理學的影響下更加健康的發展。高校的心健康教育工作應全面發展大學生自身的積極因素,全力激發其內在潛能,給予學生積極的希望,幫助其樹立信心,避免產生心理問題。培養大學生的積極品質能提高其心理免疫力、抵抗力和心理韌性,顯著降低了心理疾病的發生概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5.優化積極教育環境
優化積極教育環境需要學校、家庭和社會共同努力。積極的教育環境是由和諧的家庭、高效能的學校、人際關系良好的社會組成的,能夠給予大學生最直觀的情感體驗,是建構積極個性品質的核心力量。高校應聯合家庭與社會力量為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提供有效助力。例如,高校可以通過網絡平臺對大學生及其家長進行積極心理教育的知識宣傳,社會也應予以當代學生關心與愛護,留出一定的自由空間,三方通過切實有效的方法提升心理健康水平。在積極心理學的視角下,應構建科學化、規范化、專業化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機制,不斷優化教育環境,促進高校大學生的健康發展。
六、總結
綜上所述,加強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對社會、學校、個人都具有深遠影響。教育工作者將積極心理學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進行有機融合,能夠起到積極的引導作用,有助于完善當代大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與價值觀,進而促進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針對當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可通過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原則、調整心理健康教育方法、構建心理健康實施體系、重視培養大學生的積極品質、優化積極教育環境等措施加以解決,不斷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完善水平。
參考文獻
[1]張變花.積極心理學視角下的獨立院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J].教書育人(高教論壇),2015,(5):32-33.
[2]劉雯潔.積極心理學視角下高效貧困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探討[J].教育界,2016,(15):112-112.
[3]湯靜,湯娜.積極心理學視角下90后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微探[J].蚌埠學院學報,2016,5(3):145-148.
心理學視角下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論文 篇2
【摘要】小學教育階段是提高國民基本素質的關鍵時期,也是小學生心理健康成長的重要時期。伴隨著生理心理的成熟、生活閱歷的豐富、生活和思考方式的轉變,這一時期的小學生面臨諸多來自社會和家長的壓力,使得他們在學習、生活和人際交往方面或多或少地存在各種復雜的心理問題。而小學生一旦出現心理問題會對他們形成健康的人格以及良好素質的養成產生障礙。
【關鍵詞】積極心理學小學心理教育心理素質
一、引言
近年來隨著國民素質的不斷提高,愈來愈多的社會大眾和學校開始把建設積極的小學生健康心理教育作為首要目標,不斷應用有效的手段開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也相應地取得了一些成果。目前最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是積極地對學生出現紛雜的問題進行疏導和解決,這樣的方式能夠有效防范各類心理疾病的出現,從而避免出現嚴重的心理問題,改變頹靡的態度。而教育本身最大的目標便是追求卓越與發展,積極的心理教育能夠激發學生的心理健康潛意識與認知,以此作為教學目標的宗旨有利于促進小學生的健康心理養成。
二、深入貫徹積極心理學在小學教育的應用
上世紀一場積極心理學運動廣泛地引起了社會的關注。在該運動的理念下,我們只有正確地分析與解讀心理健康教育才是解決小學心理問題的根本途徑。眾所周知任何人的身上都蘊含著正能量和優秀的品質,在發展這些積極因素的基礎上,每個人都能夠實現自己的終身幸福。積極的心理學能夠凝聚人的正能量、善良與美德,從而把這種正面情緒向我們釋放出來。心理學的積極意義莫過于協助人們渡過人生的坎坷與磨難,從而得到更廣闊的生活自由與發展空間。這樣我們便能夠在正常的境遇下不斷打造我們的高質量社交能力和高品質生活方式,從而為我們指明前進地方向。
目前來看積極心理學研究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對積極情緒意義的研究。該運動表明,人生下來的時候均是生性積極樂觀的,而積極樂觀的心理情趣能夠發展人們對于某一行動的深入思考與施行能力,同樣強烈的幸福感對于學生追尋夢想的行動也有積極的意義。其次,根據心理健康的人格特質分析,推斷出每個人在面對不同事物時會同時出現積極與消極兩種不同的態度,而我們要倡導教師呼吁學生在出現心理疾病時要積極地進行解釋說明。也應注重培養學生“開朗、積極、樂觀、自信”等優質的品格特點。只有這樣才能夠增強個體的認知體驗,實現深入組織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開展的目的。我們深知環境深深地影響著我們的心理,在家庭、學校、社會等不同環境,積極健康的心理也能夠深入地挖掘人們的潛能,促使人們增強對生活的幸福感。
三、積極心理學視角下心理健康教育帶來的啟示
積極心理學視角下對于構建和諧的校園學風起著重要的作用,學生擁有健康良好的心理態度,使得學生在面對挫折磨難時能夠迎難而上,不畏懼前方的障礙,從而一步步建立起健康積極的人生生活態度。
1.要正確認識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
學校之所以積極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其目的主要是預防各類不健康的心理疾病產生,這也是建立在健康的心理思維基礎上。這一點極有可能給學生思想帶來一定的思維壓迫感,使得學生不自覺地產生一系列心理問題。另一方面,由于各學校過于追求心理健康教育帶來的成效,各個學校分別開設心理咨詢室,但這也只是一種形式,并沒有依據心理健康教育理念進行施行,所以學校要定期開設心理健康專家講座,為學生及時排解消極、不健康的心理問題。其次學校要邀請一些專業的心理教師為學生進行心理指導。由于當前心理健康教育名存實亡狀況的出現,必定不利于小學生人格健全與發展,因此,只有切實地引導學生敞開心扉向教師說出自己的問題,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小學生偏激的心理問題,才能不斷健全小學生的心理素質,真正地做到促進學生在各方面全面健康的發展。
2.持有健康心理教育的觀念
近年來,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層出不窮,這無疑對學生及其學校各方面帶來了巨大的麻煩,導致出現這些問題的原因便是學校各層面不注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沒有深入挖掘學生內在的學習潛能和引導他們向積極的事物看齊。所以,這一階段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效差強人意。而上世紀的心理學健康運動主旨便是傳達從積極的心理學角度去看待問題。人與生具有可貴的品質,獨有追尋夢想的思維動機,絲毫不畏懼前方的艱難坎坷。而現在的小學生求知欲極強、喜歡爭強好勝,從學生的這些行為舉動中我們能夠看出他們每一個個體都是充滿活力的。因此,作為教師我們要運用積極的心理健康教育來疏導孩童內心存在的一些心理疾病。我們要善于挖掘孩童對待世界的積極態度。即使是面對一些心理問題極其嚴重的“問題兒童”,我們也要秉承著“讓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在我們的教學中”,不排擠、疏遠他們,并且要充分調動他們內在、積極樂觀的心理,畢竟,關愛的力量比局限于心理傷害補救相關措施更加有效。在這方面教師可以充分應用、整合學校各方面資源,定期開設一些關于心理健康教育的講座、情景再現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方法。
總之,雖然積極心理學的應用仍然還存在一些不足之處,但是因為傳統的心理健康教育極度匱乏以積極心理學為核心的理念,所以需要我們深入研究這一問題,以實現小學生心理健康的正確引導。努力實現從“病態的傳統心理學觀念”到“全新的益智心理學思維的轉變”。
參考文獻:
[1]焦麗梅. 基于積極心理學角度探析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發展對策——以錦州市區小學為例[J]. 船舶職業教育,2016,(06):14-17.
[2]郭菊. 積極心理學取向下的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14.
心理學視角下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論文 篇3
【摘 要】積極心理學核心在于研究人積極品質的構建,最終目的是促進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在中學生人群中,由于進入青春期叛逆期,生理、思維都處于飛速發展時期,對事物的認知有一定的自我意識,同時也會受許多外界因素的影響,往往可能產生不確定性,甚至產生一些不利于學生身心發展的不良情緒,運用積極心理學,喚起學生的積極心理,去制約消極、不良的心理,幫助學生建立健康向上的人生觀、價值觀,去面對未來的生活與挑戰。
關鍵詞:積極心理學;中學;心理健康教育
中學生由于正處于青春發育期,處于人生的轉折點,處于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期,這一時期的心理健康尤為重要,可能會對今后一生都造成一定影響。因此,各學校紛紛成立心理咨詢室,并且,根據近年來教育部的要求,從以往的矯正學生的心理問題,轉向培養樂觀、向上的心理品質,賦予學生們以積極的心態,促進其人格的健康發展。
一、積極心理學概述
現代心理學起源于二戰后,為治愈戰爭創傷而出現的消極心理學,幾乎主導了20世紀全程,一直到20世紀末才逐漸興起積極心理學的新思潮。積極心理學與消極心理學相對,又是傳統心理學的補充,堅持用科學的原則來研究幸福,主張挖掘人們積極的品質,用這些積極品質中所蘊含的力量,幫助人們獲得幸福的生活,尋找人文關懷與終極關懷,從而使心理學部分領域轉向人的積極層面,拓展了心理學的研究領域。積極心理學主要采用實證、人本主義現象學、文化解釋學等方法,主要研究積極情緒、積極體驗、積極人格特質、積極社會環境等,并能堅固個體與社會層面,提出積極的預防思想,強調對人性優點與價值的研究。
二、傳統中學心理健康教育存在問題
(一)學校、家庭不重視,教育重點有失偏頗
青春期的孩子們,正處于幼稚到成熟的轉折,心理、感情會比其他時期更加敏感,更容易出現心理問題。但是,偏偏這個時期的課業壓力較大,學校、家庭的關注點基本都放在學習上,如果孩子學習成績下降了,可能老師只會一味的要求學生端正學習態度,家長只會一味的責罵孩子,卻不會去幫助孩子一起找原因,查找是否是心理、情緒上出現了什么問題,往往等到問題確切暴露了以后,卻已來不及補救了。而且,因為尚受傳統心理學的影響,仍將心理健康教育注意的重點放在問題學生身上,只知道治療,而不知道預防,沒有將預防性的心理教育作為經常性工作來抓,導致教育重點過于片面,效果不佳。
(二)教育方法不當,過于理論化
老師本身對心理健康教育的認知有問題,認為心理健康教育只是一門課程,傳道、授業、解惑而已,只要自己把課上好,讓學生清楚心理問題的產生、發展及解決辦法,學生學會了這些理論知識,肯定就不會有心理問題了。但是老師忽略了一點,即使是社會上的各類專職心理醫生尚因為承受各種患者帶來的心理壓力,處于心理健康的邊緣,也需要人定期幫助疏導,何況是心智發育不成熟的學生。而且,有些老師在于學生進行溝通疏導時,并沒有注意自己的態度,缺乏耐心、細心,不能讓學生建立起信任感,而達不到疏導的效果。
三、將積極心理學運用于中學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一)加強對學生心理變化的關注
中學生們心智發育尚未成熟,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特別是在難以做出決斷時,還需要老師、長輩們的正確引導。因此,老師需要同時關注孩子的學習與心理變化,要關注學生潛在的能力、積極品格,發掘學生的閃光點,多溝通,多鼓勵。如果發現孩子有異常情況出現,比如情緒變化,學習開小差,發呆,注意力不集中等情況,不能直接批評孩子,而是要加強與孩子課下的溝通,查找原因,并需及時與家長溝通,實現家校合作,共同關注孩子的健康發展。
(二)“預防”、“治療”并重
相對于傳統心理學的“治療”心理問題作用,積極心理學更注重“預防”心理問題的出現,通過對學生們的普遍教育,挖掘學生身上的“潛在的具有建設性的力量”,幫助學生們建立積極向上的人生觀、價值觀,培養學生樂觀的人生態度,引導學生建立幸福感,促進學生們通過培養積極的心態,去戰勝隨時可能出現的消極心態,遇到挫折可以有一定時間的消極、情緒的發泄,但是最終,還是要靠自己的積極心態幫助自己從挫折中走出來,避免因過度消極而走向極端。
(三)因人而異的施教方法
每個學生都是不一樣的,有不同的成長環境、家庭教育、性格特征,以及不同的心理問題,所以,健康教育或者解決心理問題的方法也不同。老師應該給學生們創造寬松的環境,耐心的傾聽,幫助學生打開心扉,愿意傾吐自己的心理、情緒上的問題,方便老師有針對性的加以疏導;而對于心理健康的學生,則需要針對其潛在的積極品質加以引導,使其一直處于積極的狀態,以防患于未然。
(四)理論與實踐同步
教育,從來都不是紙上談兵,而是更重視實踐,目的是學以致用。所以,老師在對心理知識進行必要的教授之后,需要同時運用積極心理學的各種研究方法、手段,去切實了解學生的心理狀態,并擔負起心理輔導、治療的責任。
四、小結
老師應該運用好積極心理學的方法,將其落到實處,切實幫助中學生們建立起積極向上的心態,正確面對壓力及挫折,鍛煉良好的心理品格,讓中學生們獲得幸福感。
參考文獻:
[1]丁俊霞,師彥潔.積極心理學視角下的中學心理健康教育[J].河南大學教育科學學院,2010,(2).
[2]梁濤.論積極心理學視野下的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J].教改聚焦,2011,(2).
[3]王莉,于巧錫,朱蘇榕,方翰青.構建學校、家庭、社會一體化網絡體系強化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J].江蘇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13(3):56-60.
[4]于紅春.高中生心理健康狀況及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研究一以青島市城陽一中為例[D].聊城:聊城大學,2011.
心理學視角下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論文 篇4
[摘要]積極心理學是致力于研究人的發展潛力和美德的一門科學,它倡導心理學研究的積極取向,是當代心理學最新進展之一。以積極心理學推進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種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進行重新定位并適應現代社會的新觀念。
[關鍵詞]積極心理學;高校;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不應該僅僅只是糾正學生的錯誤和不足,更主要的應是尋找并研究學生的各種積極品質包括外顯的和潛在的,并在實踐中對這些積極品質進行擴大和培育,以積極心理學推進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這是一種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進行重新定位并適應現代社會的新觀念。
一、積極心理學
積極心理學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研究積極的情緒和體驗、積極的個性特征、積極的情緒對生理健康的影響以及培養天才等方面。它把自己的研究重點放在人自身的積極因素方面,主張心理學要以人實際的、潛在的、具有建設性的力量、美德和善端為出發點,提倡用一種積極的心態來對人的許多心理現象包括心理問題做出新的解讀,從而激發人自身內在的積極力量和優秀品質,并利用這些積極力量和優秀品質來幫助有問題的人、普通人或具有一定天賦的人最大限度地挖掘自己的潛力并獲得良好的生活。
二、以積極心理學推進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1.當前我國社會發展實際的需要
從我國的實際情況來看,隨著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順利進行,社會已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我國已由一個貧窮、落后的社會而逐漸開始進入一個和平的、文明的并且解決了溫飽問題的小康社會。也就是說,我們已為關注積極創造了最好的物質條件和社會條件。在這樣的社會里,人類的一切活動都不再是為了生存,而是為了生活得更幸福。
2.當前我國素質教育發展的需要
素質教育重視人的主體性及人的發展的相對完整性,它是面向全體學生,并關注個人,致力于個人全面發展和最大限度的發展,努力使個人身心發展達到最佳狀態,潛力達到最大限度發揮的教育。素質教育和我國現行的以培養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教育目標是完全吻合的。
三、以積極心理學理念推進高校心理健康教育
1.以廣大普通學生作為高校心理教育工作的重心
教育在于使人成人,其成人的任務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糾正缺點,使有問題的人能得到應有的發展;二是使人更具有生產性和道德性,即具有一定的知識、能力和社會道德;三是對人進行鑒別,并使天才得到充分的發展。一種教育如果能很好地兼顧到這三個方面的任務,那它至少在理論上就是一種好的教育。
2.以培養學生的積極心理品質,塑造積極人格作為高校心理教育的目標
積極心理學強調從積極的方面來研究與探討心理健康問題,把主觀幸福感指標作為心理健康狀況的重要指標,認為心理健康的主要目標是促進個體的主觀幸福感,以及對生活的滿意度,對未來的樂觀希望,流暢感和思維,有價值的情緒體驗,內在成長的動機,積極的人際關系,積極的自我概念,積極的自我等等,他們更關注和挖掘個體和群體中最積極的品質和潛能,努力創造有利的環境使個體最大化地發揮出積極的品質,而不是消極地矯正心理疾病,這為理解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目標提供了新視角。
推進積極心理學視野下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實施積極心理干預策略。在積極心理咨詢和心理治療中,治療師關注來訪者的積極品質,不僅可以促進來訪者與治療師之間的充分信賴,建立良好的治療關系,而且可以給來訪者樹立起信心和希望,調動起其潛能,通過其自身的積極品質來達到心理健康,使自身能力不斷得以提升。
(2)多渠道開展積極心理健康教育。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可以開設包括學習心理指導、生命教育、情感教育、性格教育、人際交往關系指導、挫折教育、愛情教育、創新教育、就業教育、性心理教育等課程,還可以通過游戲、娛樂、主題團隊日、野營、拉練、軍訓等活動對學生進行心理教育和訓練,特別要注重快樂、尊重、感激、關心、贊賞、寬容等情感的培養,使學生在參與積極心理教育的過程中獲得心理學知識、掌握科學的心理方法、發展能力、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質,使自身潛能得到開發,心理素質和心理健康水平得到提高,成為會學習、會生活、會合作、會關心、會創造,能夠承擔各種風險、壓力和挑戰,成為符合社會需要的人才。
3.以積極心理學理念強化高校心理教育工作者的人性觀和價值
傳統的病理性心理教育模式下的老師一般都學會了如何在困境中使學生得到改變并生活得更好,但卻不知道如何對待良好條件下的學生,更不知道如何使學生能夠好上加好。教師的這種單一的矯治技能導致他會用問題的眼光去審察他碰到的每一個學生,最好的學生在他眼里也能被看到問題。積極心理學理念可以促使教育者建立積極的人性觀和價值觀,不斷發展積極的情感,擯棄原有對人性的各種消極認識和評價,以及個人的好惡偏向,從而有助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在實踐中更新觀念,開辟工作視野,懂得用一種開放和欣賞的眼光來看待每一個人,強調對問題作出積極的解釋或看到問題的積極方面來使自己獲得積極意義。積極心理學能夠強化教育者具有這種理念:人性的積極因素能抵御和降低人性中負面因素的困擾;堅信個體發展所需求的不僅是終結痛苦,更期待充實美好的生活;承認和確信求助者與正常人一樣,擁有各種良好的品質,通過咨詢與輔導能發掘他們的各種積極品質和美德。教育者對大學生積極潛能和美德的堅信,有助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成效的實現。
參考文獻:
[1]樊富珉. 21世紀我國學校心理教育的發展趨勢[ J]. 大眾心理學, 2000, 4.
[2] 任俊, 葉浩生. 積極, 當代心理學研究的價值核心. 陜西師范大學學報(哲社版), 2004, 33( 4).
[3]王婷, 馬寅生. 近5年來大學生心理問題研究綜述. 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 2007, 3.
[4] 崔景貴. 積極型心理教育: 21 世紀心理教育的主導范式[ J]. 江蘇教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 2006, 5.
心理學視角下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論文 篇5
摘要: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至關重要,以往我們過分關注大學生心理的消極層面,削弱了教育的功效,使學生產生逆反心理,從而導致學生與教育者之間形成對立關系,這既起不到教書育人的作用,也達不成學生心理健康的目的。而積極心理學的出現改變了這一現狀。本文將通過對積極心理學的分析與研究,力求尋找一條解決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道路。
關鍵詞:積極心理學;大學生;心理健康;
在當代大學生心理健康越來越被關注的前提下,積極心理學得到了很多教育者的認同。積極心理學誕生于美國,它的不同之處在于不像其他心理學那樣關注大學生的負面心理,而是注重診斷與治療的研究模式,重視研究人性中的正面心理,以人的積極力量、善良、美德和精神等為重點研究對象,來幫助人們更好的生存與發展。
一、什么是積極心理學
積極心理學又被稱為(PositivePsychology),是一種新型模式的心理學研究,它誕生于上個世紀末的美國。主要是針對心理學的發展歷程和現狀進行總結,反思和批評,并在此基礎上得出心理學不僅是關于疾病或健康的科學,它更是關于幸福、發展和快樂的科學[1]。積極心理學主要涵蓋三個層面。其一是主觀層面,以主觀的積極體驗為研究對象,重點對人的主觀幸福感進行研究,強調人要樂觀地對待過去,幸福地感受現在和積極地應對未來;其二是個人層面,通過對個人性格特質的研究,發現積極的性格,并對個體所缺乏的積極性格加以培養,從而實現積極的情緒體驗;其三是群體和組織系統層面上的,致力于研究積極的社會、家庭和學校等,培養公民的美德和責任心,以及禮儀和道德規范,從而得到積極的社會體驗。
二、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問題
(一)教育者的主觀教育問題
傳統的消極心理學通過研究人的負面心理,以簡單直接的方式,對病患進行治療。然而,這種方式對于心理正常的人或許有用,而對于心理并不健康的人,則可能產生更加嚴重的心理問題。我們大學生心理健康的教育者也大多如此,往往沒有解決實際問題不說,反而又導致問題的進一步加深,也使得人們對于心理學產生了一些誤解。
(二)過分關注消極層面
現在的大學生心理學健康教育,是以往消極心理學思想的延續。一方面,強調關注疾病,從疾病本身入手解決問題;另一方面,過分關注大學生的負面消極心理,從問題本身入手從而解決問題[2]。然而,這種方式并不容易被接受,而且容易使得原本心理健康的大學生也開始關注自己的消極心理層面,久而久之為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埋下隱患。
(三)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不理想
在以往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通常是先找問題,指出學生的問題,加以闡述、探討,并將問題嚴重化、擴大化,最后再給出如何克服和改正的方式方法。這樣做的結果是不僅無形中加重了學生的心理負擔,而且還容易讓學生產生厭煩、排斥和自我否定的心理,甚至長期困惑或導致更嚴重的心理健康問題,從而削弱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四)學生與教育者之間形成對立關系
雖然在傳統的心理學教育體系中,對于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也是強調平等和信任關系的,也追求雙方在平等和互信的原則下建立良好的溝通關系[3],但是消極心理學的核心在于過分強調問題本身和否定。這使得一些脆弱,敏感的大學生,容易產生抵觸情緒,這樣的結果就使教育者和學生站在了對立面上。
(五)缺乏行之有效的教育體系支撐
很多學校對于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并不重視,有的學校只是簡單走走形式,開展心理健康課,開設心理輔導與咨詢的窗口。有的學校甚至還將心理健康教育與其他各學科教育完全割裂,與其他學科教育無關,這樣做必然會導致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缺乏,同時也導致教育者本身對本職工作的熱情不高。
三、積極心理學對于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導意義
(一)提供不同視角
積極心理學與傳統心理學的最大不同就在于視角問題,積極心理學在強調積極層面的基礎上,注重引導和培養,講究循序漸進和實踐,這樣才能建立良好的互信與溝通機制,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為大學生心理健康的教育提供新視角和新思路。
(二)注重培養
積極心理學認為心理健康不僅是指心理疾病,也指是否有積極的心態去面對學習和生活。積極心理學認為人人都具備積極的心理潛能和自我向上的潛意識。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中,重點在于如何培養和指引學生積極的自我認知、人格塑造,習慣養成、意志品質和群體意識上,充分肯定學生的潛力,提升學生的自信,從而達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
(三)預防為首要任務
積極心理學認為通過挖掘專注于深處困境的人自身力量就可以有效起到預防作用。因此,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通過挖掘學生潛在的積極層面心理,使大學生自身產生強烈的自我完善意識,能夠有效預防心理健康問題的發生。
(四)改善教育者與學生之間的關系
由于積極心理學注重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培養和實踐的理念,使教師和學生同處于成長過程中,一起實踐、互相鼓勵,而不是教育者與被教育者的關系,這樣使得大學生更能夠感同身受,也更容易積極面對,從被動幫助變為主動相互幫助,從而改善了教育者與學生之間的關系。
(五)建立科學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體系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項意義深遠的工作,也是需要多方配合的工作。心理健康與否直接影響到一個人的未來成長是否健康,同時心理健康教育也不僅體現在學校,它是融入到生活當中的,人人都是教育者,人人也都是自我心理的調試者。所以,心理學教育不應該被割裂,而應該形成多方合作、積極面對、成體系的教育學科,這樣才能保證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良好效果,同時為國家的發展建設和民族復興保駕護航。
四、結束語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發展在我國還僅僅是出于起步階段,這就需要教育者有高瞻遠矚的廣泛視角,通過對積極心理學的研究與探討,形成切實可行并且高效的心理健康教育體系,為實現祖國的繁榮昌盛和教書育人的崇高理想做出重要貢獻。
參考文獻:
[1]汪燕春.積極心理學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的啟示及運用[J].老區建設,2016(2):53-54.
[2]李思晴.積極心理學對大學生心理健康自我教育能力培養的啟示[J].求知導刊,2016(7):64-65.
[3]康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積極心理學對教育的啟示[J].天津中德應用技術大學學報,2017(2):124-127.
心理學視角下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論文 篇6
[提要] 幼兒是祖國的未來,是民族的希望,幼兒時期心理狀況的優劣將直接影響到其一生的健康成長。因此,關注幼兒心理健康問題的因素,對當前幼兒健康成長和教育策略的轉變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但是,在幼兒教育過程中,人們往往只重視身體健康教育而忽略了心理健康的教育。心理健康已成為健康這一概念的重要組成部分,人們應該看到,幼兒的心理健康和身體健康是同等重要的問題。
[關鍵詞]幼兒心理健康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全面身心并重
隨著經濟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心理健康問題已日益引起全社會的重視。關注個人的心理健康已成為現代文明人的一個重要標志。具有文明意識的人都知道,對正常人來說心理健康水平的高低不僅關系到個人的生活質量,而且直接影響其勞動效率及對社會的貢獻,而如果一個人患有精神和心理疾患則會成為社會的一種負擔。古今中外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健健康康的成長。關注孩子長大后未來社會中是否具有生存能力,我們不能不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對處于關鍵期的幼兒來講,培養良好心理素質,進行心理的自我保護更是十分重要。
幼兒園必須將心理健康教育擺在首位。幼兒園是兒童成長的第二環境,是兒童最早加入的集體教育機構,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增加一日活動環節,也不是替代原有的教學活動,而是把教學活動內在的、潛在的因素挖掘出來,根據幼兒的心理特點、發展的需要,更好地發揮心理健康教學活動的教育作用,在活動組織形式上采用融合模式,打破班級界限,由小、中、大班各級組間、各班級間幼兒互相參與活動,從單一的同齡伙伴交往發展到混齡伙伴交往,擴大了兒童交往場合和機會,提高了他們的合群性和合作性。作為教師,更應高度重視幼兒的心理健康教育, 在幼兒階段,教師在這方面的作用顯得十分重要。教師的作用發揮的好,可以維護和促進幼兒心理的健康發展;反之,則會影響幼兒的心理健康發展。
愛是幼兒心理健康發展的重要條件和必要的環境因素。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育技巧的全部奧秘在于教師如何愛孩子。”實踐證明,一個充分受到教師正確而有理智的愛的孩子,總是充滿自信、朝氣蓬勃、積極向上的;反之,被教師忽視的幼兒則經常自暴自棄,形成一種自卑感反社會的心理。比如,平時有些孩子上課時“喜歡”搗亂,活動時常打人,這往往是由于我們對他付出的愛太少所致。他想通過“搗亂”、“打架”來引起教師對他的關注,進而獲得老師對他的愛。作為一名幼兒教師,無論孩子美或丑,也無論聰明或愚鈍,我們一定要有一顆熱愛孩子的心,用我們的愛給幼兒帶來自信、安全感、信任感,讓我們懷著一顆愛心走近幼兒,并熟練地掌握和運用愛的策略,多給幼兒一些關懷與微笑,分享他們心中的快樂,分擔排解他們心中的憂慮與不安。同時教師對幼兒的愛需要貫穿于各類活動的始終,切忌忽冷忽熱、喜怒無常,讓我們以自己的愛和真誠鼓勵幼兒學習愛和真誠,用愛心呵護幼兒身心健康成長。
幼兒良好的心理,也可使幼兒一些不良行為習慣和錯誤心理觀念得以糾正。幼兒心理呈現出的各種不良預兆,教師要及時糾正,積極防治。如“問題家庭”的孩子,心靈上都受到過創傷,若缺少正確的引導,往往容易形成自卑、不合群、膽怯、多疑等消極心理特征。因此,對這一類幼兒要多施愛,從而有效地防治此類幼兒的心理扭曲。又如,身體發育畸形和有生理缺陷的幼兒。此類幼兒往往自卑、敏感、多疑,若我們不注意、不關心他們,就很容易使他們的心理發展偏離正常軌跡而變得仇視社會,淡漠人生。因此,對這一類幼兒千萬不能取笑、不能嘲諷。同時,對這類小孩子比較好的辦法是培養他們各方面的興趣特長,如樂器、畫畫、書法等等,并鼓勵他們不斷努力,取得成績,這樣他們因有了某方面的興趣或特長而會逐漸產生優越感,性格也會在活動中因得到鍛煉而日益堅強、日漸開朗,從而形成一種積極正常的心態。
家庭是幼兒生活中第一個接觸到的環境,是幼兒心理發展的最重要、最基礎的環境。完善的家庭結構,良好的家庭人際環境,家長本身的素養及對子女的教育觀、教養方式,都會給幼兒心靈烙上深刻的“印記”,幼兒的早期經驗對心理的影響特別重要。
家庭是幼兒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社會組織,家庭環境的教育功能會影響兒童的健康發展。目前大多數家長只注重孩子的智力投資,而不重視對孩子進行良好的情感教育,有的家長甚至教孩子“別人打你一下,你就還他兩下。”于是我們經常看到許多在幼兒園表現很好的孩子,到了家里卻對父母、長輩發脾氣,蠻不講理。這就要求家長要多關注幼兒的心理健康問題,可以通過看書、學習、與幼兒老師溝通、聽關于幼兒教育的講座等,讓自己了解幼兒的心理常識,掌握幼兒健康心理教育的方法、途徑,以便采取有利的措施,配合幼兒園做好幼兒心理健康的工作,真正達到幼兒園與家庭教育同步進行,共同促進幼兒心理健康成長。
時代在發展,教育在改革,孩子在成長,堅持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是現代德育教育的標志,是提高幼兒整體素質的關鍵,是擺在每個教師面前刻不容緩的重大課題。所謂“授人魚不如授人以漁”,我們不可能給予孩子應對一生的知識和技能,而學習和獨立思考的能力、動手實踐的能力、探求新知和創造的激情與精神、良好的道德品質和習慣,才是我們應賦予孩子的珍貴財富。作為教師要用愛撥亮每位幼兒心中的那盞"燈",揚起前進的風帆。只要人人都去關注孩子的成長過程,“一切為了每一位孩子的發展”這一核心問題就能實現,那么教育這朵花會越開越美。
參考文獻:
1.劉維良.心理健康教育從娃娃抓起(M).華文出版社.2004.49頁.
2.馮麗靜.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M).廣東幼兒教育出版社.2007.25頁.
3.楊鳳池.讓家庭成為孩子健康成長的樂園(M).深圳新胡同出版社.2006.137頁.
心理學視角下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論文 篇7
摘要:針對大學生出現心理健康問題比例不斷上升的問題,高校應從完善宣傳教育機制,完善培訓機制,規范咨詢、治療程序,建立快速反應危機干預機制等方面完善工作機制,切實做好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促進大學生身心健康成長。
關鍵詞: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機制
近年來,由于社會、家庭等因素的影響,大學生出現心理康問題的比例在不斷上升。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實施的一調查顯示,有40%以上的大學生認為由于就業、學習和經上的負擔而面臨較大的心理壓力,有10.6%和6.8%的人為心理壓力來自“人情冷漠”和“人際關系緊張”。[1]這些現象表明,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已經成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熱點和重點。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對實現人才培養目標,幫助大學生健康成長,推動和諧校園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一、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存在的問題
1、部分學校和學生認識存在偏差
心理輔導和咨詢的本源是如何測量人的個性差異,更有效地進行差異教學,發揮人的長處,使人與職業更好地匹配,輔助人的生涯規劃,讓人更完美地生活。目前部分學校的心理輔導與咨詢工作已偏離了本源目標,成了解決心理問題的手段,通常認為來心理輔導和咨詢的,都是有心理問題的學生,有心理問題就等于心理不健康,這似乎成為人們普遍認同的一種觀點。基于這種觀點,大部分學生認為有病才去咨詢,咨詢中心是治病的地方,部分有強烈心理咨詢愿望的學生由于害怕周圍同學的異樣目光,對心理咨詢機構也只能敬而遠之,他們只能獨自查找資料或向身邊的同學、朋友求助,而未能向具有專業技能的服務人員咨詢,這極大地降低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時效性。
2、心理咨詢工作水平亟待提高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一項科學性、專業性和技術性很強工作,對工作人員的專業知識和業務能力要求都很高[2]。在歐美高校,從事這項工作的人員必須獲得碩士或博士學位。在我國,按照要求,從業人員至少要具備必要的心理學知、掌握一定的心理輔導和心理治療的基本技巧和方法、能用一些基本的心理測量工具。在很多高校,從事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詢的人員主要有心理學專業教師、輔導員、班主任、德育工作者和其他管理人員,大多為兼職或“半路出家”,他們大都沒有經過正規的心理學知識與技能的培訓,專業化程度偏低,其心理學、心理咨詢學方面的知識儲備不足,缺乏心理咨詢所需的有關經驗,不能妥善處理心理咨詢與思想政治工作的關系,心理咨詢常常不能令學生滿意,自身也感到不能適應心理咨詢發展的要求,在心理教育和咨詢實踐中難以保證良好的效果;其中不少教師對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詢的理解與心理學原則背道而馳,已經開展的心理咨詢偏重于教育和指導,心理活動課偏重于形式而書本化,缺乏整體構建,缺少預防性指導,師生關系很難做到相互尊重與平等。從學生的角度看,學校心理咨詢的效益是低的,存在來訪學生對心理咨詢效果和咨詢師的業務水平的評價偏低的問題。有些學生滿懷希望而來,卻失望而去,長此以往,學生將對學校心理咨詢失去信賴,對學校心理咨詢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發展產生極大地影響。從目前心理健康教育的實際情況來看,師資短缺、水平參差不齊、專業化程度低、隊伍不穩定仍是制約心理健康教育發展的一大問題。按照國際標準,學校心理咨詢師與學生的比例應為1:500。而許多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師遠遠不能滿足教育教學的需要,經過專職心理咨詢教師資格認證的更是寥寥無幾。因此心理咨詢隊伍的建設便成為較突出的問題,制約著心理咨詢科學化、規范化發展。
3、高校心理咨詢工作的宣傳力度需要加大
大多數學生對心理健康咨詢和教育工作知之甚少,心理咨詢工作人員要借助報刊、黑板報、廣播、講座、特別是各學科課堂教學等多種渠道,全方位地大力宣傳和普及心理衛生和心理咨詢常識,使學生了解心理咨詢的意義、內容、方式和原則等,逐步認識到心理咨詢是面向所有學生包括正常健康的學生。在信息高速發達的現今,應充分利用各種媒體,廣泛宣傳和開展心理素質教育活動,以使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與學生的實際需要相適應。
4、高校心理咨詢工作方法有待完善
通過日常與學生交流中還得出,大多數學生對高校心理咨詢工作的方式和效果不甚滿意。從理論角度分析,咨詢應遵循自愿原則,不能采取強制手段使求詢者參與。只有當求詢者有強烈的求詢愿望和動機,自愿尋求咨詢,這樣才會主動講出自己的心理問題,并積極配合,使咨詢取得好的效果。因此,我們要完善心理咨詢方法,例如對學生中的個性問題可采用面對面的咨詢與書信咨詢、電話咨詢及網絡咨詢結合的方式。如當一些學生面對面難以啟齒問題時,書信和電話咨詢可以減輕學生內心的緊張和壓力。并且以平等交互、虛擬隱藏性為基本特征的網上咨詢就特別適合有求助必要又不愿走進咨詢室的學生;我們也可以對學生中存在的共性問題、焦點問題進行團體心理咨詢,團體咨詢因涉及面廣,范圍大,有助于從整體上提高學生心理健康水平。如新生學習、生活適應,應屆畢業生的就業面試等就可采用團體心理咨詢。
另外,心理健康教育在學校教育中之所以占有一席地位,是由于人們對心理疾病危害性的認識,家長和學校教育工作者關注到心理不健康的個體,把注意的焦點集中在心理問題方面,所以無論是心理健康教育課,還是學校心理輔導與咨詢,都是針對教育對象中已存在或易發生的心理問題和存在心理問題的個體進行的,這就導致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無論是教育的內容、形式和途徑,還是教育的對象和實施者,都偏離了心理健康教育的總目標和基本原則,使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一直浮在面上,難于深入和擴展,其實效性和發展都受到一定的限制。問題的癥結在于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在價值取向上偏離了心理健康的積極心理學取向,而陷入一種心理疾病預防和治療的病態心理學取向。
二、高校應構建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長效機制
高校應從構建長效機制、完善工作方法等方面著手,咨詢、教學、宣傳、科研四管齊下,營造校園心理健康教育氛圍,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成長,有效推進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1、要加大宣傳力度,發揮課堂的主陣地作用
高校應在學生中開設《大學生心理健康》等課程。同時,對不同年級專業學生的心理特點,分年級分專業開設專題心理健康教課程,幫助學生緩解來自生活、學習、情感、職業生涯規劃方面的壓力,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質,增強學生心保健意識。要充分校園廣播電臺、校園網絡、櫥窗、心理教育專刊等媒介的作用,最大限度地宣傳普及心健康知識。校園文化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要在校園文化設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通過組織大學生心理健康月,開辦心理講座、心理知識競賽等主題教育活動,把理健康教育融入到校園文化活動中。轉變學生觀念,讓學明白善于求助也是一種能力,讓學生真正形成正確的心理康教育觀念。
2、加強心理健康教育隊伍建設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其成效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施教育的隊伍的素質,所以,隊伍建設是關鍵。開展大學生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隊伍主要包括:專業咨詢師隊伍、輔導員隊伍、學生干部隊伍。專業咨詢師是心理健康教育隊伍的核心組成部分,應重視咨詢師的培訓,提高其的理論水平、業務水平和業道德,并參照國家有關部門的心理咨詢專業人員有關規和要求,每個心理咨詢師達到持證上崗要求。輔導員(班主任)是隊伍的中堅力量,通過培訓讓輔導員掌握一定的心理學基本理論、心理咨詢和精神病學知識,學會鑒別常見的心理問題和嚴重的精神疾患,這樣在心理危機干預中輔導員可以于第一時間采取有效措施。抓好學生干部隊伍建設和培訓,在各班級設心理委員,專門負責班級學生心理危機的發現、匯報、控制和跟蹤,并發揮朋輩心理咨詢的作用。
3、完善大學生心理檔案,建立快速危機反應機制
通過心理普查建立大學生心理健康檔案,采用卡特爾PF人格測驗、SCL290心理健康測驗以及大學生心理健康驗(UPI)等心理測驗對大學新生進行心理健康普查,建立學生心理健康電子檔案。大學生心理健康檔案是及時找到心理問題的一種快捷方式,有條件的學校,應在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時以心理測查為輔助手段形成宣傳、篩查、干預、跟蹤、控制一體化的工作機制,切實做好篩查中可能有心理問題學生的后期支持工作。但在利用學生心理檔案進行學生心理狀況的分析研究時,既要注意收集學生心理活動的整體材料,又要結合系別專業、年級、班級和學生本人特點考慮,清楚而全面地了解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把學生心理健康檔案看作是一個相互聯系的系統。
輔導員通過日常與學生的談話,走訪,了解學生情況,跟蹤學生心理發展軌跡及時補充完善,大學生心理檔案不是固定不變的,應對學生心理發展情況進行追蹤記錄,隨時報送,新近出現或可能出現的問題學生檔案,以保證及時有效地預防或治療,以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的心理狀況。根據心理健康檔案,初步對學生的情況進行判斷,對于存在心理障礙的學生,要及時介紹到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咨詢中心。專職人員通過對大學生進行具體的、有深度的個別幫助,幫助他們化解心理壓力,克服心理障礙,及時進行危機干預。發現存在嚴重心理障礙和心理疾病的學生,要及時轉介到專業衛生機構進行治療。要真正建立從學生骨干—輔導員—院部—學校的快速危機反應渠道,建立從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到專業精神衛生機構的快速危機干預通道。
4、加強家庭教育和朋輩教育
根據問卷調查,我們了解到,學生在有了心理困惑時有較多選擇“朋友或同學的幫助”而較少的選擇“希望通過心理咨詢師解決”。這說明需要進一步強和改進心理咨詢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尊重學生的自我選擇的同時,注意加強家庭教育和朋輩教育等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作用。
大學生是高校教育工作的主要對象,培養身心健康大學生是高校教育的基本落腳點,高校要不斷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機制,切實有效地做好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參考文獻:
[1]佘海舟。試析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現狀與對策[J]。湖北招生考試,2007(16):59
[2]王強,狄玉峰。淺析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現狀及其對策[J]。職業時空,2007(15):41
心理學視角下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論文 篇8
摘要:對于小學生而言,小學階段是學生學習與成長的黃金階段,同時,這一階段,也是小學生中形成健全人格,樹立正確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的基礎時期。因此,小學生這一時期的心理健康教育尤為重要。而在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教學中運用情景教學法,能夠拉近師生之間距離,加強師生之間交流,有利于教師幫助小學生解決心理困惑,讓他們健康無憂成長。本文就是針對如何在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教學中應用情景教學法展開分析和研究,希望尋求出有效的措施來幫助小學生學生解決心理問題,讓他們積極向上地學習與生活。
關鍵詞:情景教學;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應用;措施
小學階段是學生成長過程中尤為重要的一個時期,他們剛剛離開父母懷抱,開始集體生活,所以這一時期正是為他們打下良好基礎的最佳階段。但是在由于這些學生年齡比較小,思想比較簡單,容易受到周遭環境的影響,情緒變化很不穩定,常常會產生一些如自卑、厭學等心理問題。因此,作為小學教師,必須對小學生的心理健康多加關注,并通過情景教學法的應用,減少小學生的心理問題,從而讓他們開心快樂的成長。
一、情景教學法概述
1.情景教學法概念:情景教學法是指教師在教材的指導下,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和生活實際情況,創造各種情景,讓學生在自然或者認為創設情境中獲得最直觀的感受,促進他們對教材知識內容的理解。
2.情景教學法在心理健康教學中應用的意義。在小學心理健康教育中運用情景教學法,能夠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在教學過程當中運用情景教學法,首先能夠活躍課堂氣氛,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尤其是在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可以讓學生扮演角色,進行情景構建,讓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當中來,通過心理體驗,促進積極心理增量,發揮出自己的優點。其次運用情景教學法,能夠培養小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和創新能力,通過角色扮演,情景設置,能夠讓學生將自己的想象力盡情發揮出來,獲得快樂和成就感。
二、小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原因分析
小學生由于年齡比較小,對社會認知水平比較低,心理脆弱,所以當他們遇到挫折或者受到打擊時,特別容易產生心理問題,再加之學校、家庭和社會多方面因素的影響,他們的心理問題變得越來越嚴重。
1.升學和擇校給孩子帶來的.壓力。現在我國各省市的大部分中小學校都開設了心健課,落實情況也很好,學校和授課老師對于這一門課程還是比較重視的。為了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解決小學生的心理困惑,教師在上課之前都會認真進行備課,并且通過課堂上的情景設置、角色扮演等方式引導學生進行心理體驗,獲得積極心理增量。但是由于在小學階段,小學生就已經開始面臨升學和擇校的壓力,再加上小學生年齡比較小,心理承受能力弱,他們面對這樣大的壓力,無法進行有效排解,極其容易產生心理問題。
2.家長缺少對孩子心理健康的關注。在我國,大部分家長由于受根深蒂固的傳統思想影響以及對心理學相關知識的匱乏,缺乏對孩子心理健康的關注。他們通常更加關心孩子的這兩方面:一,是否滿足了孩子的物質生活;二,孩子的成績是否優異;他們很少關注孩子的內心世界,很少坐下來與孩子平等的進行溝通和交流。
3.離異家庭和留守兒童,對孩子心理造成的困惑。近年來,中國的離婚率逐年增高,導致離異子女大量增加。根據調查顯示,出自于離異家庭的小學生,心理健康出現問題的要遠遠高于正常家庭的孩子。這是因為父母離異后,孩子生活在破損家庭或者再婚家庭中,無法獲得正常的父愛或者母愛。長期下去,孩子的心理健康受到影響。在生活中,我們不難發現,一些離異家庭的孩子通常比較孤僻、自卑、憂郁,甚至有的孩子具有暴力傾向。與離異家庭孩子一樣,留守兒童的心理問題也比較嚴重,通常留守兒童都是由家里老人看管照顧,父母長期在外打工獲得經濟來源供家庭花銷,但是由于父母長期不在身邊,孩子缺乏關愛和管教,導致留守兒童產生了一系列的心理問題,如叛逆、自閉等。
三、情景教學在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將情景教學法應用到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教學當中來,能夠拉近師生之間的關系,增強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與溝通,還能夠使課堂氣氛更加輕松和活躍,對于提高教學質量,培養學生健康的心理狀態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創新教育理念,善于運用情景教學。隨著新課改的深入與發展,對學校和教師也相對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何況我國一直倡導素質教育,希望培養出來的人才能夠“德智體美,全面發展”。這也就要求學生不僅成績優異,還要有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狀況。因此,學校和教師根據素質教育要求,應該重視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問題,首先作為教師必須要轉變傳統的教學理念,對其創新,不可以再把成績作為衡量一個學生是否優異的唯一標準,而是要按照新課改的要求,加強對學生健全人格的塑造和心理健康的培養。教師在日常教學中要善于運用情景教學法,讓學生在創設的情景中學到相關的心理健康知識。
運用情景教學,培養學生健康心理。在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教師可以應用情景教學的方式,培養學生的健康心理。在教學時,可以根據心理健康知識的相關內容制作教學視頻或者PPT,讓學生直觀的感受到良好的心理狀態所產生的影響,讓學生身處其境,感受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從而注重對自己心理健康的關注。例如,有的學校的教師為了讓學生明白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將一系列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視頻播放給同學們觀看,并讓學生在觀看之后寫出自己心得。這種情景教學的方式讓學生更加透徹的了解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相關內容。
參考文獻:
[1]于瑤.情景教學法在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金融理論與教學,2003,01:66-68.
[2]虞花榮.情景教學法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的運用[J].四川教育學院學報,2007,10:23-25.
心理學視角下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論文 篇9
摘要: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這是教育教學的基本要求。小學時期是學生形成良好品質和個性的關鍵時期。為此,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滲透變得非常迫切。而語文教學擔負著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職責。為此,闡述了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滲透策略。
關鍵詞:心理健康;課后作業;滲透
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滲透,不但是社會發展的實際要求,也是小學生進步和發展的一種趨勢。事實上,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滲透,不但能夠推動心理健康教育的進行,而且能夠大大地提升教學效率與教學質量。下面,筆者根據自身的教學經驗以及教學實踐,對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問題進行了簡要探討。
一、通過閱讀教學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學研究明確提出,學生學習的強大內驅力是學習動機。學習動機對學生的學習結果與學習態度有著直接的影響。教師在教學課堂上應當引導學生保持良好的情緒。具體來講,教師對待學生應當和藹可親,進而激發學生良好的學習情緒,實時地排除學生的不良情緒,實現學生課業和學習的減負,肯定學生的長處,特別是學困生,應實時地發現他們身上的優點,在適當的時候給予贊賞。例如,教師在閱讀教學《藍樹葉》這篇課文的時候,應有針對性和目的性地啟發學生對日常生活中出現的相似現象進行回憶:當時的你或者是他人是如何做的呢?你或者是他人會是一種怎樣的體會呢?將來碰到這樣的事情你會如何去處理呢?等等。在教師的提問和學生的回答過程中,教師應啟發學生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以及懂得寬容他人。最后應讓學生明確只有跟別人建立良好的關系、進行正常的交流和溝通,才會不斷增強自信心、歸屬感以及安全感。
二、通過講解課文的主旨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小學語文教材知識分為五大方面,即愛自己、愛人民、愛自然、愛祖國、愛科學,教師應當有效地挖掘這種愛的主題,通過教材當中關于愛的要素激發學生的內心世界,以激發學生的情感與陶冶學生的情操。例如,教師在講解《魚游到了紙上》這篇課文的時候,應著重啟發學生體會課文當中聾啞青年專注、勤奮、執著、認真的良好品質,并且,借助多媒體為學生演示聾啞青年看魚和畫魚的情景,讓學生不但可以感受到作者觀察能力的敏銳,而且還可以感受到聾啞青年熱愛生活的情感、做事的認真,及執著勤奮的良好品質。如此一來,不但有利于學生把握文章的內容和主旨,而且也能夠引導學生在潛移默化中體會聾啞青年身殘志堅的意志,從而實現學生心靈的升華,激發學生的情趣。
三、通過布置課后作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作業不但是對學生學習和理解知識情況進行驗證的一種手段,而且也是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一種方式。然而,很長一段時間以來,不少教師僅僅視作業為教學的一個補充,布置大量的作業,這不但使學生的大量課余時間被占據,而且難以提升作業的效率與質量,最終往往適得其反。近些年,盡管社會要求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教學改革也要求實現學生課業減負,可是實際上常常難以實現減負的效果。繁重的課業負擔不但不利于對小學生滲透心理健康教育,而且也不利于激發學生的創新性思維和能力,最終難以讓學生提高自身的學習趣味性和體現自己的長處。為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當適當地安排課后作業,從而有利于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并且,應注重在減負的過程中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一是教師在布置課后作業的時候,應當實施差異性的方式,要求不同層次的學生做類型不同的作業,從而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讓所有層次的學生都可以認認真真、仔仔細細地完成作業,提高完成作業的質量。二是教師在安排作業的時候,應當實施精選精練的策略,針對一種類型的題目,選擇有價值和代表意義的練習內容,以使學生在高效的練習過程中學會有關的內容,并且,教師在設計課外作業的時候,還應當增加實踐的內容。例如,讓學生在寫作文時選用貼近生活實際的題目,以使學生寫出自身的真實體會。只有如此,才可以實現學生學習負擔的減輕,才可以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有效地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總而言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對學生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存在非常多的方式,語文教學課堂就好比一塊肥沃的土地,只要教師能夠開發和耕耘,就能夠在潛移默化中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從而洗滌學生的心靈、培養學生的精神、增強學生的學習自信心等,最終讓學生變成生活和學習中的強者。
參考文獻:
[1]梁鐘欽.創設情境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科教文匯(中旬刊),2015(1).
[2]王斌.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學習動機激發與培養策略[J].新西部(理論版),2013(11).
[3]胡榮裕.挖掘語文教材中的藝術素材培養學生的想象力[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3(3).
心理學視角下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論文 篇10
摘要: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已經成為我國心理學研究的一項重要課題。在高校的實踐探索中,心理健康教育不再局限在一項具體的活動,更是一種教育理念。班級作為高校教育中的基本單位,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如何將心理教育在班級管理中更好的應用值得探索。本文將結合現實經驗,探討心理健康教育在班級管理中的應用。
關鍵詞:心理健康教育;班級管理;應用
育人必先育心,是國內外教育界所達成的共識。由此可見,心理健康教育在高校教育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高校應當把班級單位作為大學生心理教育工作的抓手,幫助班主任、班級干部、班級同學建立正向的班級情感,把心理教育與班級建設進行有機融合,將對班級以及班級學生整體的發展產生積極的影響。
1心理健康教育在班級管理中應用的重要意義
1.1有利于形成積極向上的班風學風
對大學生進行及時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學生在班級建設中發揮自己的主人公作用。在現實工作中,大學生因為高校大課堂的教育模式對班級的概念比較模糊,此時班主任或輔導員對學生進行必要的心理指導,關注班級的整體發展,關心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有利于每名學生的健康成長,從而形成一個集體優良的班風與學風。
1.2有利于形成朋輩溝通的有效氛圍
朋輩心理輔導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新趨勢,它是指由年齡相當者對需要幫助的同伴提供傾訴、支持、安慰或咨詢服務[1]。在班級中,為學生灌輸朋輩輔導的理念,讓同一年齡層次、同一文化水平和同一成長環境的學生進行朋輩輔導溝通,使得學生更容易理解與接受,從而達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
1.3有利于班級整體目標的實現
定期對班級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對班級學生進行整體把握。很多大學生正處于人生目標的迷茫時期,此時班主任或輔導員的適度引導將有利于學生把握自己的成長方向,從而有利于集體的目標實現。
2心理健康教育在班級管理中應用的途徑分析
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不是關注“健康”與“不健康”的教育,而是關注人的教育,是以促進人的發展為其根本宗旨的教育[2]。因此,將心理教育作為班級管理的理念進行應用,才能有效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的充分發展。
2.1主題班會——幫助學生進行自我教育
班會作為一個班級學生的集體學習和活動時間,教育工作者應當予以關注。一個成功的班會,既可以幫助班主任和輔導員與學生建立融洽的關系,還可以讓學生在參與班會的過程中達到自我教育的目的,對學生的成長發展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成效。筆者十分重視班會的主題和流程構建,并實現了對于不同年級、不同階段的梯度教育。以筆者所在學院為例,對于剛入校的新生,他們可能正處于獨立階段的迷茫期,學院會適應性開展“給4年后的自己一封信”主題班會,將理想信念教育貫穿與此,通過文字的方式幫助新生有所計劃地適應大學生活;對于二年級學生,他們已經基本適應了校園生活,學院則重視班級凝聚力的培養,主題班會多圍繞“班級成長記錄”而設定,以期用集體的力量輔助個人的成長;對于三年級學生,他們大多正處于職業生涯規劃的迷茫期,學院則會根據此類情況開展“我的未來我做主”主題班會,讓大部分的同學說出自己心中的困惑,用長輩與朋輩的經驗建議加以指導;對于畢業班的學生,他們更多的是對新生活的向往以及對大學生活的留念,基于此種心態,學院會以“記憶留下”為主題幫助學生留下大學生活的美好回憶。此外,在班會之中,可以穿插一下心理游戲、心理小品等,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完善自我。
2.2豐富活動——營造良好的班級氛圍
學生活動是與學生進行溝通的有效手段,根據學生的特點進行有必要的設計,利用活動載體滲透心理健康教育。以筆者所在學院為例,學院在本科生中組織開展了“每周一小時”的班級活動,此活動的宗旨在于鼓勵班級每周利用一小時的時間進行有意義的主題活動,如“志愿服務一小時”、“體育鍛煉一小時”、“讀書交流一小時”等主題活動,借用此載體將思想學習、志愿服務、社會實踐等有利于學生身心發展的主題進行融合,用集體的力量帶動個人的成長,讓學生在室外活動中暢所欲言,達到了身心愉悅的目的。
2.3學生干部選拔——建立班級示范體系
學生干部作為班級的學生的領袖,其思想品德、綜合素質均接受著全班同學的檢驗。班主任作為班級的領導者,在班干部選拔過程中應當從班級實際出發,遵循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基本規律,對集體實施組織管理。班主任可采用民主的選舉方式,給予學生充分的信任,選拔一批有熱情、有能力、有責任的學生干部任職會對整個班級起到示范作用。而在選拔過后,班主任和輔導員有必要對學生干部進行積極的引導,讓學生干部在學生群體中播撒正能量。當班級中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出現自卑心理、學業警示學生出現挫敗心理時,學生干部應當發揮模范帶頭作用,關注心理異常的同學,并對他們的行為進行引導。
2.4全方位了解——形成學生心理教育的合力
學生的心理意識產生因素多樣,不僅來源于學校,更來自環境、家庭、朋友等多方因素。因此,班主任和輔導員應當多方了解,不能獨斷專行。通過走訪宿舍、走訪學生家長等途徑了解學生的成長環境和成長經歷,形成學校-家庭教育的合力。從而對學生的行為和心態進行必要的判斷,在此基礎上對學生進行有必要的疏導。
2.5關注新媒體——注重線上心理教育
新媒體在當今大學生中已經廣泛應用。據調研統計,逾80%的學生已習慣于微信、QQ等相關新媒體發表自己的言論及看法。班主任和輔導員老師應當抓住大學生這一特點,通過網絡關注學生的心理動態,并用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對學生進行線上的心理健康教育。
3結語
將心理健康教育在班級中進行應用不僅能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發展,而且能促進學生主動參與到班級管理中,提高學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從而使班級真正成為有利于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場所。
參考文獻:
[1]向前.論心理健康教育在班級管理中的滲透[J].教學與管理,2011,(10).
[2]姚本先,陸璐.我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現狀與展望[J].心理科學,2007,30(2).
心理學視角下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論文 篇11
摘要:為了充分發揮學科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在教學實踐中進行學科心理健康教育應該注意做到:學科教育目標與心理健康教育目標的整合,既要體現學科教學中全方位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又要突出學科特點;充分發掘教材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掌握心理健康教育因素的發掘方法。
關鍵詞:小學數學;心理健康教育;滲透
一、教師要有健康的心理,營造寬松的課堂氛圍
教師是學生學習的榜樣,其行為舉止往往影響著他身邊的一大批學生。一個老師心理健康、情緒穩定,以一種親切、信賴的目光;一句熱情而飽含激勵的話語,給學生以勇氣,就會使他們產生一種樂觀的學習態度,以此感染帶動學生的積極情感,則可使學生在一種心情平靜、愉快而活潑、民主的課堂氛圍中學習,學生會從老師的身上學會真誠待人,認真做事;相反,教師情緒失控,對學生的行為不滿,火冒三丈,嚴加訓斥,不僅會使課堂氣氛驟然緊張,而且會令學生望而生畏,產生厭學情緒。心理健康的數學教師往往具有良好的心理修養和師德修養,有較強的心理調節能力,不斷完善自己的個性品質,能真誠地接納學生,理解與尊重學生,為學生創設一個健康向上的學習環境。用其健康的心理,陽光的行動引導和感染學生,發揮潛移默化的作用。
二、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樂學情緒
結合學生的心理特點、生活經驗,創設問題情境,為學生提供充分的數學活動和交流的心理空間。將數學知識放回到生活的某個事件中,形成一個含有數學問題的原始生活情境,讓學生在這個情境中對事件進行觀察、分析、提出數學問題,讓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構成學生已有知識與解決現實問題之間的“沖突”,激起學生探究學習新知識,解決新問題的欲望,引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吸引學生主動參與,從而接近學習難點,消除對學習內容的陌生感和畏懼感,讓學生在不斷解決矛盾的數學活動中,逐漸地克服學習中的心理障礙,引導和幫助學生在數學學習上獲得成功,不斷提高學習的自信心。
三、要善于利用“數學美”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數學知識原本就比較抽象,不像語文具有描述性、美術具有直觀性、體育具有身體參與性的特點。各種概念的描述既枯燥又無味。要使抽象的內容變得具體、易懂,就得挖掘“數學美”。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從學生升入五年級后,我會每天在課后抽出十分鐘的時間,引導學生閱讀我國著名作家梁衡先生的《數理化通俗演義》。這是一本從興趣入手的軟教材和知識拓展教材,采用的是中國的章回小說形式,以栩栩如生的事例、深入淺出的語言、旁征博引的敘述,生動地介紹了幾千年來中外科學家、發明家探索科學真理的艱辛歷程。為枯燥的數理化知識包上了“一層美麗的糖衣”。通過閱讀書中的故事,一是用形象思維還原科學史上的人和事,開拓了學生視野,為學生打開一扇通往數學王國的興趣之門;二是講解科學家在發現、發明過程中用的方法,啟迪學生的思維和創造能力。使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既能提高興趣,也能學到知識,更有世界觀、方法論的引導。
四、用愛心促進學生心理健康
愛是教育的基礎。當教師全身心地愛護、關心、幫助每一個學生,做學生的貼心人時,愛就成了一種巨大的教育力量。因為愛,教師才能贏得學生的信賴,學生才樂于接受教育,教育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前蘇聯教育家贊可夫認為:“當教師的必不可少的,甚至幾乎是最重要的品質,就是熱愛兒童。”教師熱愛學生,應表現為信任、尊重、關心、稱贊和體貼學生,而不是訓斥、厭棄、批評學生。尊重、理解、信任學生是消除教育盲點的基礎。這就要求教師不能盛氣凌人,更不能利用教師的地位和權力污辱學生;理解學生要從青少年的心理發展特點出發,理解他們幼稚和天真;放手讓學生在實踐中鍛煉,在磨練中成長。縮小學生與教師心理距離。
五、贊美賞識是優化課堂心理環境的催化劑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詹姆斯說:人類本質中最深的企圖是渴望被贊美、欽佩、尊重。作為教師,要有一雙慧眼,發現學生的些許進步,欣賞他們的點滴成功,肯定他們的潛在價值,呵護他們自豪的舉動,讓學生品嘗到成功的喜悅和學習的樂趣。教師要時刻站在與學生平等的位置上真心交流互動,讓學生有如沐春風的感覺。我們提倡“三個一”:給膽怯的學生一個鼓勵的目光;一個會心的微笑;一個“你能行”的暗示,讓他們戰勝自卑的心理,和同學們平等相處,以競爭、樂觀的精神面貌參與學習。
總之,作為教師,運用教育心理學的知識正確處理好師與生、知識與實踐的關系。要轉變教學觀念,不僅要傳道、授業、解惑,更要靈活地挖掘教材和教育教學活動中可以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資源,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促進其心理的健康、人格的健全,使學生的心理健康達到全面和諧的發展和提高。
參考文獻:
[1]孫淑杰.在數學教學中如何滲透心理健康教育[J].新課程,2016,(09).
[2]徐娟.小學數學課堂如何滲透心理健康教育[J].數學大世界,2016,(07).
心理學視角下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論文 篇12
【摘要】隨著教育改革的穩步推進,新課程標準中明確了高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向,而樹立心理健康教育理念,提高教師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論及實踐水平,關注學生身心健康發展,讓每一名學生都成長為對社會的有用之才,是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策略,同時也是學校領導和教師必須牢牢把握的。
【關鍵詞】高中 心理健康 教育 實施策略
一、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現狀
隨著改革的深入進行,教育改革也進入了一個關鍵時期。深刻的社會變革和信息化社會的到來為教育事業的發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同時也提出了嚴峻的挑戰。社會變革帶來利益關系和結構關系的調整必然引發一些社會矛盾,人們難免要出現一些心理困惑或者心理障礙。信息技術的發展在推動社會進步的同時也帶來了網絡成癮、網絡犯罪等社會問題。獨生子女家庭教育中出現的溺愛孩子、對孩子的過高期待等問題,不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和健全人格的培養。學校教育中,盡管教師對學生的正面教育和引導是主流,但也存在教育方法與學生身心發展規律不相吻合的現象。步入高中的學生正處在心理矛盾最多的青春期,也是自我同一性建立或同一性混亂的時期,他們需要更多的關心和科學指導。提高高中學生的心理素質是全面貫徹教育方針、實施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方面,學校有責任幫助學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因此,探索如何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發揮心理健康教育的應有作用,是實施素質教育,貫徹“以生為本”精神,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一個重要課題。
二、高中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一)在課程計劃中設置心理健康課
課程改革的一項重要內容就是在高考課程體系之外開設有學校特色的校本課程。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學校應該開設心理健康知識講座,依據學生身心發展的進程講授相關的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知識。通過有針對性的專題講座,讓學生掌握必要的心理健康知識以提高學生的認知水平,正確對待學生成長中出現的心理困惑。教授給學生調節人際關系和自我心理調節的技巧以促進學生與他人和諧相處、有效交流,達到促進學生身心健康成長、培養學生健全人格、提高學生社會適應能力的目的。而且,開展心理健康講座還可以推進“以生為本”的素質教育目標的有效落實。
(二)重視班主任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有許多相通之處,也都需要日積月累、潛移默化、細致入微的教育工作。縣級高中的學生絕大多數是住宿生,學生在學習期間的絕大部分時間是在學校度過的,而班主任在授課之余還承擔著管理班級的任務,所以有更多的時間和學生在一起,師生之間的相互了解和關系的融洽程度都優越于非住宿的學校。因此,我校班主任在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上有著獨特的優勢和突出的重要性。班主任憑借所掌握的學生家庭環境的相關信息,基于對學生的連續觀察,匯總來自科任教師和學生所反映的信息,能夠及時發現學生的情緒變化和異常舉動并做出合理的判斷,再運用他所掌握的心理健康知識對學生進行恰當的疏導和引導,幫助學生正確認識并合理處理在其成長過程中所遇到的心理困惑,把問題解決在萌芽中。素質教育要求全面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課堂教學突出的是培養學生的科學素質和人文素質,班主任同學生的課余個別談心也突出了培養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和心理健康素質,心理健康教育真正成為了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
(三)學校應當配備專職心理咨詢人員
家庭環境和家長教育理念的不同,教育中所出現的心理困惑和心理障礙的嚴重程度不同,那么,解決這些問題的方式、方法也不同。正如學生學習知識需要找教師,病人問診看病需要找醫生一樣,學生的一些心理問題的解決也需要找專職心理教師來解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一項嚴謹求實、方法科學的工作,它不僅要解決學生的各種心理困惑,還要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甚至是引領學生構建合理的價值觀。因此,學校必須配備經過正規心理專業知識教育,受過正規心理輔導技能訓練的專職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為廣大師生提供理論指導、技能訓練、心理咨詢等服務。專職心理健康教師依照學生身心發展水平,針對學生不同成長階段所遇到的共性問題,提供面向全體學生的普及型心理知識講座,組織心理調節活動。尤其是他要定期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測評并進行科學的測評數據分析,提供嚴謹的學生心理健康測評報告,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科學依據,并積累原始數據。通過心理測評的數據分析還可以及時發現學生的異常心理問題,由心理健康教育教師依據科學理論的指導,采取1+1的心理咨詢模式,有計劃地進行發展性心理健康調節,使學生在解決心理困惑和心理障礙的過程中感受到被尊重,增強自信,快樂成長。心理健康教師還承擔培訓其他教師的任務,對學科教學中的心理滲透課和班主任的心理輔導工作提供指導,以保證學校整體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科學性、規范性、實效性。此外,教師因工作壓力而出現的心理問題也要由專職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加以疏導,保證教師的心理健康才能保證教育教學目標的有效落實。
(四)組織開展家長培訓講座
教育工作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學校與家長的相互協作。學生的心理健康,尤其是他們青春期的許多問題都與家庭教育環境緊密相關。如:學生與家長間不良溝通導致的強烈的逆反心理;家長的過高期待導致的學生厭學問題;家庭不和睦導致的學生偏激心態或反社會心理;家長對孩子關注不夠導致的孩子的情感問題等。因此,要達到培養學生健康心理,促進學生健全人格發展的目標,就需要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的密切協作。學校通過不定期的舉辦學生家長培訓講座,讓家長了解一些教育發展心理學知識。
總之,面對教育改革的新發展,實施“以生為本,全面發展”的素質教育要切實有效的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提升教師的教育理念,提高教師的業務素質,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培養學生的健全人格。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和方法多種多樣,但要符合校情,注意發揮多種途徑和方式的綜合作用,這是新形勢下學校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
參考文獻:
[1]呂玉.高中心理健康教育與研究性學習的整合[J].教育科學研究,2010(3).
[2]王貴華.如何開展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0(36).
【關于心理學視角下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論文(精選12篇)】相關文章:
生命視角下兒童養成教育研究論文08-22
電化教育視角下的口譯教學研究論文08-04
多元智能視角下音樂教育教學研究論文08-21
積極心理學視角下初中英語厭學研究09-18
教育公平視角下教育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質量保障研究論文12-13
關于網絡生態視角下電子商務業發展研究論文09-22
產權視角下的物權法研究11-03
審計視角下的企業成本管理研究的論文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