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淺析高職國際貿易實務專業建設
論文摘要:在生活中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但目前高職高專國際貿易專業的水平.無論是培養目標還是課程結構和教學方法等方面都落后于經濟體制改革和經濟發展,不適應經濟需要。因此,高職高專國際貿易專業建設改革已迫在眉睫。
論文關鍵詞:高職;國際貿易實務專業;專業建設;能力模塊;課程建設;思路
一、專業建設思路
專業建設整體思路是實現“三大轉變”,即從傳統的課堂向學習工場轉變:從以就業為導向向以就業能力培養為導向轉變;從千校一面向突出特色轉變。
(一)從傳統課堂向學習工場轉變
其中一個核心的概念就是結合,它是以職業崗位和具體工作過程的分析作為課程設置的理念,以真實工作任務為載體.組織教學內容的人才培養模式。我們將國際貿易實務專業根據崗位業務能力要求分析、設計了基礎能力(一級能力)、就業核心能力(二級能力)和職業拓展能力(三級能力)三個能力模塊,并以此為基礎,設計專業主干課程。
(二)從以就業為導向向以就業能力培養為導向轉變
在教學過程中,既注重傳授知識、技能又注重教授解決問題的方法,選擇實踐經驗豐富的教師及企業資深人士教授學生核心實訓課;在傳授知識技能的同時,還肩負著職業素質訓導工作,加強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以適應學生就業需要。
(三)從千校一面向突出特色轉變
目前經管類高職院校基本都開設國際貿易專業.如何辦出自己特色一直是我們多年來思考和探索的問題.我們培養目標的特色:“國際貿易實務專業培養進出口及相關環節中的技能型復合型專門人才。”既具有大專程度的專業知識,又具有高級技能,并能切實做到畢業即能上崗.上崗即能操作。
二、專業建設內容
(一)專業建設目標
堅持以學生為中心,著力培養學生的職業、職業技能、職業態度和職業習慣;致力于培養外貿業務員、外貿跟單員、國際商務單證員、報關員、報檢員等外貿行業的各個崗位。
(二)課程建設
以精品課程建設為龍頭,建設優質核心課程;深化課程改革,在所有課程中,全面推廣案例教學、項目教學,融“教學做”于一體;工學結合,依據企業人才規格需求和學生實踐反饋信息,改革課程設置和課程內容。
三、專業建設措施
(一)以職業崗位群所需要的素質能力為導向構建專業課程體系
通過深入各類外貿相關企業進行研究。了解適合高職高專培養層次的職業崗位或崗位群,弄清這些職業崗位或崗位群的工作流程、環節、操作內容、步驟等,掌握勝任這些工作所必須具備的知識、素質、能力;本著“夠用、實用、應用”以及“畢業即能上崗、上崗即能操作”的基本原則,通過課程整合和內容綜合,將課程體系分成基本素質課程、素質拓展課程、基礎能力課程、核心能力課程四大課程群。這些課程的教學內容都必須與技術應用能力或實務操作能力的培養相適應,突出適用性和針對性,重視應用能力或操作能力的培養。使學生既具有一定的可持續發展能力,又能很快勝任這些崗位的工作。
(二)以崗位工作過程分析和職業資格標準為依據進行課程改革
將國際商務單證員、跟單員、報關員等崗位工作過程分析和相應的職業資格標準所要求的知識、技能、素質分解到有關的課程中。把崗位工作過程所需的素質能力要求和職業資格鑒定的每一個考核點編入課程教學大綱之中,成為教學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將崗位工作過程所需的素質能力要求與職業資格標準有機地統一起來,使教學內容和教學進度的安排與職業資格證書鑒定的內容、要求和時間相一致,與學生將來從事的崗位工作過程所需的素質能力要求相一致。
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和特長對個人職業發展進行定位,使學生畢業時即能拿到畢業證書.又能拿到職業資格證書。例如,在《報關實務》課程中,將報關工作流程、報關員在報關過程中應具備的能力、及報關員全國資格考試所要求的知識把握,全部分解在該課程中.培訓學生報關能力,使學生能夠通過報關員職業資格考試,畢業時即拿到報關員證書和學歷證書,增加了學生就力競爭力,突出高職特色。
(三)嘗試以業務中的各種典型工作任務為導向編制專業教學內容
在《外貿函電》課程中,讓學生完成實際工作任務,通過在網絡上為企業尋找客戶,與國外客戶回復函電的過程來鍛煉學生能力,改變以往只是通過背誦書本,達到會說會背即可的教學方式,通過實踐效果良好,鍛煉學生能力。同時先后在外貿單據業務和國際貿易實務與操作課程實訓等課程中應用。
1.師資隊伍建設
師資隊伍建設核心是雙師隊伍建設。采用“培養和聘用為主。引進為輔”的方式,打造一支由2名專業帶頭人領銜、雙師素質專任教師和行業兼職教師為主體的優秀國際貿易實務專業教學團隊,努力培養一支既能教動腦又能教動手的“雙師型”教師團隊。這就要求專業老師能夠具備相應等級的技能.能勝任職業教學的要求。不斷提高現有教師實踐教學能力.定期派教師下企業項崗.規定教師每年下企業鍛煉時間不少于30天,至少取得1項相關職業資格高級證書,參與企業技術咨詢與服務。同時,依托行業與企業,在國際貿易實務、外貿單證操作、跟單、報關實務、報檢實務等方面聘請既有一定理論水平又有豐富實踐經驗的企業業務骨干擔任兼職教師。重點承擔實踐技能要求較高的實訓課程的教學任務以及學生實訓過程的工作,參與專業標準制定、專業教學、課程建設、實訓室建設、教材編寫、科研課題的研究、指導畢業生就業等工作。另外我們將教師項崗實踐中的業務內容融入到課堂教學中,增強了學生實際業務操作能力。
2.教學實訓條件建設
校內實訓基地建設:建立國際貿易綜合仿真實訓室,通過國際商務模擬平臺以及外貿單證操作、報關綜合模擬、國際貨代業務等實訓系統,主要滿足課程訓練和頂崗實訓前的綜合訓練的需要,使學生基本掌握外貿業務的流程、各環節的運作,熟練進行各種業務的操作。
校外實訓基地建設:逐步構建各種類型企業(包括生產型進出口企業、貿易型進出口企業、報關企業、國際物流企業等)組成的校外實訓基地,以滿足學生認知實訓、跟崗實訓和頂崗實訓的需要。另外與外貿企業建立的實習實訓基地.應為深層次的合作,不單單到企業參觀、實習,還可利用企業的外貿資質、企業的網絡平臺、企業的產品,在校內實訓室、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網絡完成真實的外貿業務,即鍛煉學生外貿業務能力,又為企業創造效益,達到雙贏。
四、專業建設過程中的體會與思考
1.專業建設的重點是課程建設。課程是專業建設的基礎,專業教學計劃、教學改革最終都要落實到課程上.實訓室建設必須要以課程建設為龍頭,師資隊伍建設必須以課程建設為核心動力,結合的思想也要通過課程來實現。因此,在專業建設過程中。重點放在精品課建設上,這也是目前各高職高專院校工作的重點.應以精品課建設為契機建設優質核心課程,推進課程改革。
2.如何真正落實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是難點。原因如下:改革涉及到高職教育人才培養模式的根本改變,這種思想轉變有一個過程;一般企業積極性不高,工作推動難度比較大;當前相當一部分教師能力跟不上.包括真正能夠按照工學結合的思想設計課程的能力、與企業溝通協調的能力以及真正能幫助企業解決難題的能力與工學結合的要求都有差距。這些因素阻礙了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改革
3.實訓條件與近幾年國際貿易專業和相關專業群快速發展的規模還不相適應,有待于進一步改善實訓條件。增加實訓設施和實習指導教師。
4.以崗位職業能力為導向、以職業資格標準為依據的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還有待進一步開發和完善。
5.在產學合作方面.對學生在企業實習的質量保障與監控等方面還要進一步加強,有效保證學生在企業現場教學質量的措施還需進一步完善。
【淺析高職國際貿易實務專業建設】相關文章:
淺析國際貿易實務課程教學改革探討03-26
高職國際貿易專業的整合與探索03-18
高職品牌專業建設研究03-23
淺談高職院校國際貿易實務課程教學改革03-18
淺析國際貿易實務課程中的軟件實訓環節設計03-26
淺析金融保險專業建設02-28
淺析示范性高職院校建設對推進陜西高職教育發展的作用03-21
國際貿易實務論文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