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淺談自組織理論在校園網絡文化建設中的應用
論文關鍵詞:自組織理論 網絡 建設 應用
論文摘 要:運用自組織理論分析校園網絡文化活動,從新的理論視角詮釋網絡文化的規律和特征,有利于提高對校園網絡文化建設的認識,以便選擇行之有效的建設思路和策略。自組織理論在校園網絡文化建設中具有積極的作用。運用自組織理論進行校園網絡文化建設的思路與途徑是:進行開放性的校園網絡文化建設;通過網絡自律,建立健康的校園網絡氛圍;加強高校學生自組織群網絡社團的。
伴隨著人類的發展與進步,網絡逐步走入了千家萬戶。自組織現象無論在自然界還是在人類社會中都普遍存在,網絡文化具有鮮明的自組織特征,在加強校園網絡文化建設中,自組織理論提供了很好的借鑒。?
一、自組織理論發展概述?
系統自組織理論,是指系統不是由于外部的強制,而是通過自己內部的組成部分之間的相互作用,自發地形成有序結構的動態過程[1]。主要關注系統在內部結構和復雜性增加的相交期間內所表現出來的行為。強調系統形成的各種穩定有序的結構來自于系統內部各因素彼此的相干性、協同性或某種特性相互作用的結果,而不是外界直接強加給系統的[2]。自組織理論由三個部分組成:耗散結構理論(Dissipative Structure)、協同學(Synergertios)和突變論(Calastrophe Theory)。?
耗散結構理論是由20世紀60年代比利時科學家伊里亞•普里高津(llya Prisogine)教授提出的。認為一個遠離平衡態的開放系統,由于同外界有物質、能量和信息的交換,有可能產生負熵流,形成新的結構,使系統從混亂走向有序。隨后,德國學家赫爾曼•哈肯(H?Haken)又提出了協同學。認為系統各要素之間的協同是自組織過程的基礎。系統內各序參量之間的競爭和協同作用是系統產生新結構的直接根源。漲落是系統調整自組織行為的重要動力。突變論則建立在穩定性理論的基礎上,認為突變過程是由一種穩定態經過不穩定態向新的穩定態躍遷的過程。突變論認為,即使是同一過程,對應于同一控制因素臨界值,突變仍會產生不同的結果,即可能達到若干不同的新穩態,每個狀態都呈現出一定的概率。后來,科學界又相繼提出了超循環理論、混沌理論、分形理論等。這些理論從不同側面對自組織理論作了進一步的發展,所以一般把自組織理論看成是這些理論的統稱。?
二、自組織理論在校園網絡文化建設中的積極作用?
1?調動校園網絡文化活動各要素的力量,推動校園網絡文化建設?
系統自組織理論認為,開放和遠離平衡態是系統發生自組織演化的必要條件,而系統演化的終極動因,則在于系統內的非線性相互作用。開放性是網絡文化的基本特征,校園中的廣大師生員工通過網絡相互之間或與外界進行信息、技術乃至人員等要素的流通和交換,使校園網絡文化系統不斷引入負熵,形成自組織。大學網絡文化活動的開放性可引起學生不同的想法、問題,這些想法和問題之間相互影響,也會影響到教師,引出遠離平衡態,這個遠離平衡態是充滿活力的。非線性機制是系統產生自組織行為的根本原因[3]。網絡為學習、生活、工作在校園內的廣大師生提供了海量的信息資源,開闊師生視野,增進對社會、校園熱點問題的關注和了解。這種信息帶來的影響是非線性的,使師生的思維不僅受到自身的影響、他人的影響,還會出現反影響的現象。因此,發展高校校園網絡文化可以充分運用自組織理論,注重強調校園網絡內的各個因素的協調與溝通機制,調動各方面的積極因素,推動校園網絡文化建設,促使校園文化系統整體走向更高層次的有序。?
2?實現校園網絡文化的自修復,改善傳統校園網絡文化活動管理現狀?
哈肯認為,從組織的進化形式來看,可以把它分為兩類:他組織和自組織。外部控制是一種典型的他組織作用,傳統的對校園網絡文化的管理建設,主要的還是通過“外部控制”這種他組織模式,導致高校校園網絡文化缺乏活力。如果運用自組織原理賦予系統特定的自組織能力,將自組織理論運用到這—系統的建設進程中,加強系統內部的自控、反饋作用,改變系統發展的單向線性軌跡,則可以改善傳統校園網絡文化缺乏活力的現狀,提高實效性。同時,校園網絡文化是大學文化的一個子系統,需要服務于大學文化的發展進步。自組織理論運用于校園網絡文化建設,可以充分發揮系統自控與反饋機制,有效監測校園網絡文化與學校發展是否相適應、相協調。當校園網絡文化整體或局部與預期相偏離,或受到“損傷”時,系統便有能力進行自修復。反饋是實施控制的必要環節,控制與反饋便是校園網絡文化系統動態演化的保證,促使系統與環境進入“適應—不適應—更好地適應”狀態,使系統演化進入“無序—有序—更有序”的良性循環。?
3?自組織理論的漲落與失穩是推動校園網絡文化不斷創新的不竭動力?
漲落普遍存在于任何一個現實的自組織系統中,網絡也不例外。在一定條件下,當漲落得到系統整體成員的響應時,小的漲落就被放大成為引起系統整體進入新的有序態的巨漲落。漲落是系統調整自組織行為的重要動力。校園網絡文化活動中的信息流動性和參與者的自主性,隨時可以消除一個虛擬的空間,也隨時可以再構一個虛擬的空間,這種消失和再生也就是通過漲落實現著無序到有序,這種漲落也將不斷推進校園網絡文化的不斷創新。在校園網絡文化的創新與建設中,有些是漸進型的積累,如部門網站、論壇社區、個人博客、MSN、QQ、Fetion等即時通訊工具為載體各種群等等。對于校園網絡文化系統來說,這些形形色色的載體就是“微漲落”,微漲落能否被放大為巨漲落是校園網絡文化系統能否與環境相適應、與學校發展相適應、實現由低層次有序向高層次有序躍遷的決定因素。當微漲落被師生們認可從而放大為巨漲落之時,便是校園網絡文化系統的失穩之時,同時也是校園網絡文化系統適應新的形勢,重新建立起更高級的穩定結構之際。
?
三、校園網絡建設的思路?
1?進行開放性的校園網絡文化建設?
開放性是網絡的基本特征。不能否認,開放的網絡在豐富了大學生文化生活的同時,良莠不齊的網絡信息,也給大學生的健康成長帶來許多負面影響。但是,我們絕不能因噎廢食。傳統的校園網絡文化,或出于經費的原因,或源于認識的問題,對校園網絡的開放性進行了種種限制,如封閉校園網的互動交流平臺,將校園網設置成各院系、部門單向信息發布平臺;限制與互聯網的連接,屏蔽一些大流量互聯網站(這些網站并非不良網站)等。耗散結構理論指出,自組織系統要通過開放性不斷從外部中吸收能量、物質等負熵,以減少由于自身發展引起的無序。大學生要形成健康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這一過程要不斷從大系統中吸取新觀點和新方法,以調節自身系統的平衡發展。大學生知識結構和認知的全面發展是個自組織系統,以大學生為主要構成群體的校園網絡文化具有自組織特性,我們絕不能無視這一基本事實,人為地限制校園網的開放,這不利于校園網絡文化的健康發展。校園網絡文化的開放性建設,重在加強校園主體網站群的建設。建設校園主體網站群的宗旨不是限制學生瀏覽外部網站或為學生提供預先訂制好的信息模塊,而是基于開放的網絡環境,以學生日常學習生活需求為載體,為學生提供網絡信息甄別的價值導向,形成合乎核心價值體系的主流輿論氛圍,提高學生明辨是非、知榮明恥的判斷力和自覺性。因此,基于自組織開放性的高校校園網絡文化建設應在加強校園主體網站群建設基礎上,提高者(教師)的自覺意識和參與者(大學生)的自主意識,滲透到應用網絡進行學習、生活的每一個環節,充分利用一切網絡過程進行價值觀的同步傳播。?
2?通過網絡自律教育,建立健康的校園網絡氛圍?
自組織理論著重強調系統(事物)不是由于外部的強制、而是通過自己內部的組成部分之間的相互作用,自發地形成有序結構的動態過程。因此,進行校園網絡文化的自組織建設,應充分尊重校園網絡文化中活動主體(教師、大學生)的自組織活動規律,積極有效地開展網絡文化活動主體的網絡自律教育,促使校園網絡文化通過主體的自控達到有序狀態,這種有序狀態體現著一種健康的校園網絡文化氛圍。因此,形成和鞏固大學師生的網絡人格自律,既是校園網絡教育的目標,也是實現校園網絡文化健康發展的必由之路。一方面,要努力用現實生活中的道德約束因素代替網絡的隱蔽性和虛擬性,建立網絡個體與群體間契約式的道德精神,如在技術保障的前提下實行網絡言論實名制,使用院系、班級、社團等傳統的人際組織形式對校園網絡空間進行結構調整。另一方面,要加強傳統道德觀念的傳播和鞏固。中國重視“慎獨”與“自省”,這是對大學師生進行新時期網絡倫理教育的寶貴精神財富。?
3?加強高校學生自組織群網絡社團的管理?
據,在校大學生占據了中國上網總的21%,是中國第一上網族群。高校校園網絡文化自組織建設切不可忽視對高校學生自組織群網絡社團的管理。高校學生自組織群網絡社團是源于學生的成就需要、就業需要、自尊需要、情感需要、交往需要等而興起的網絡信息交流平臺,是高校校園網絡文化自組織建設不可忽視的重要方面。目前高校學生自組織群網絡社團的主要類型有考試類、類、學習類、班級類和情感類等[4]。面對迅速發展的新事物,高校校園網絡文化建設應努力尋求對大學生自組織群網絡社團引導、管理的新手段和新方法。1)構建虛擬自組織群網絡社團和實體社團相融合的管理辦法。通過開展“網絡進社團”、“社團進網絡”建設,把高校實體社團和虛擬社團融合成一個統一社團納入校園文化建設和管理之中。高校要積極打造符合時代主流的精品大學生自組織群網絡社團,使它成為帶動和影響校園小型自組織群網絡社團健康發展的引擎。2)在大學生自組織群網絡社團中引入社團教學模式進行建設,促進大學生自組織群網絡社團規范化建設。通過一定教學制度、教學規范和教學成果評價機制建設,實現大學生自組織群網絡社團建設學術性、文化品位性、科研性的提高。3)以大學生自組織群網絡社團導師制模式,提高社團的層次和水平。聘請熟悉現代信息技術、有專長的教師擔任自組織群網絡社團的指導教師或顧問。導師通過加入校園主流自組織群網絡社團這一平臺,不僅要在學生學習方面給予指導,而且還要在生活、修養、成長成才方面給予指導。?
參考文獻:
[1]
梁繼峰,呂莉媛?自組織理論視野下的思想教育系統研究[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9(7)?
[2]王洪錄,趙麗萍?基于自組織理論的學習者分析[J]?開放教育研究,2005(1)?
[3]楊小華,唐文利?高校信息系統的自組織研究[J]?圖書情報學刊,2005(5)?
[4]全曉松,馬會瓊?高校學生自組織群網絡社團的管理[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9(2)?
【淺談自組織理論在校園網絡文化建設中的應用】相關文章:
淺談基于自組織理論的信息化教學和學習03-21
淺談精益管理在班組建設中的應用03-16
淺談工程建設中的項目管理論文(通用6篇)01-13
淺談透過網絡文化特性分析大學網絡文化構建03-16
淺談治理會計理論的研究與應用02-27
淺談管理會計理論的研究與應用03-24
淺談幼兒園管理論文03-13
淺談中藥法象理論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