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淺談農業院校食品毒理學實驗課程教學改革措施
論文關鍵詞院校 食品毒 實驗 教學改革
論文摘要針對農業院校《食品毒理學》實驗課程教學過程中出現的“教”與“學”之間的一些問題,探討了該課程的改革措施,包括:培養學習興趣,調整課程結構;改進教學方法,加強實驗技能;優化教學內容,豐富實驗項目;完善考核制度,突出實驗成績等內容,以期為改進實驗教學效果提供了一些思路。
食品毒理學是現代毒理學的一個重要分支,它借用基礎毒理學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研究食品中有毒有害物質的性質、來源及對人體損害的作用與機制,評價其安全性并確定這些物質的安全限量以及提出措施的一門學科[1],是云南農業大學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的必修課程。食品科學類專業開設《食品毒理學》,使學生掌握毒理學的基本理論、知識和基本技能,研究食品中可能含有的外源化學物質對食用者的毒作用機理,和評價食品的安全性或安全范圍,達到確保人類健康的目的[2]。
教學過程中,《食品毒理學》是一門與科學緊密聯系的、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課程。毒理學實驗是毒理學的組成部分,是理論教學的重要補充[3]。然而食品質量安全專業與醫學科學專業相差甚遠,食品科學類專業學生絕大多數都沒有接觸過活的實驗動物(如大白鼠、小白鼠、豚鼠和兔子等),而大白鼠插管灌胃、小白鼠插管灌胃、小白鼠尾靜脈和兔耳緣靜脈注射等基本實驗技能就更無從談起。但如果沒有這些技能作保證,諸如“化學物的急性毒性試驗”、“外源化學物半數致死量測定”等毒理學實驗就無法開展。因此,針對上述情況,筆者從以下幾個方面對實驗教學進行了一些有益的改革和嘗試,收效明顯。
1培養學習興趣,調整課程結構
由于《食品毒理學》(包括實驗課)與食品貯藏、加工及檢驗等食品類傳統課程有明顯差異,且理論性強,內容較為枯燥、抽象,學習困難較大,且部分學生認為該門課程與其今后從事的工作關系不大,因此學習積極性不高[4]。同時,同學們在學習過程中表現出較大的被動性和盲目性,特別是實驗課程,經常難以達到預期目的。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想學好這門課程,首先應提高同學們的興趣。如何培養學生對《食品毒理學》,特別是其實驗課程的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這對教師是一個較大的挑戰。在課堂上,通過列舉新近國內外、特別是人們周圍的一些涉及食品安全的事例,如“三聚氰胺奶粉事件”、“蒙牛OMP事件”、“氫化植物油安全性評估啟動”等,進一步闡述“食品安全的重要性—食品毒理學在食品安全中的地位—實驗是食品毒理學的核心”三者的關系,從而強調了食品毒理學特別是毒理學實驗學習的重要性;同時,在課程講授中,以“人與食品”這一相互關系為線索,適當穿插、普及一些醫學常識,并通過音像、視頻資料以及實地參觀相關實驗室,使學生了解實驗動物學、細胞生物學和分子生物學等在毒理學中的應用,有效提升了其學習主動性。
同時,學院領導對該門課程也十分重視,對課時結構作了相應調整,課時數由以前的32課時調整為48課時,其中實驗課時從9課時提高至15課時,內容也從單一的“驗證性實驗”向“綜合設計性實驗”過渡,從而提高了實驗課程的教學質量。
2改進教學方法,加強實驗技能
動物實驗是毒理學最基本的實驗,而進行動物實驗的基本技能訓練如實驗動物的選擇、分組、染毒方法以及生物的采集與制備等,是完成毒理學實驗的根本保證。教師在實驗時干預過多,學生的動手實驗變成教師的演示實驗,對實踐教學極為不利[5]。
因此,只有改進教學方法,加強同學們實驗技能,才能完成好毒理學課程實驗[6-8]。而對食品類專業的學生來說,要在短時間內都掌握動物實驗技能是不太現實的。因此,通過自愿報名和班級推薦,選出10名左右對動物實驗感興趣且動手能力強的骨干學生,利用課余時間,結合教師相關科研課題,專門對其進行基本實驗技能培訓。在師生的共同努力下,學生可基本掌握抓取動物的正確手法、動物染毒(如灌胃和注射)方法、生物材料的采集(如小鼠眼眶后靜脈叢采血)等基本實驗技能。正式實驗時,再將這些同學分散到各小組,帶領和指導其他同學共同完成實驗操作。實踐教學的改進,盡管期間增加了師生的工作量和工作時間,卻加強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并解決了部分教師科研力量不足的問題(目前云南農業大學食品科學技術學院教師承擔的科研課題中很大一部分會涉及動物實驗),也能使學生積極參與到科研工作中去,可以說是師生共贏、教學科研共贏。
3優化教學內容,豐富實驗項目
傳統的毒實驗多數都以驗證性實驗為主,學生按照實驗講義的內容及要求按部就班地操作,實驗結果一目了然。但全部采用這種實驗教學,一方面會降低學生的學習興趣,難以鞏固所學的基礎知識;另一方面也不利于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因此,對實踐教學內容有必要進行調整,以進一步激發學生的科學探索精神。
調整后的實驗內容安排上,由3個傳統的驗證性實驗、1個應用型實驗和1個綜合設計性實驗構成。驗證性實驗依舊為毒理學經典基礎性實驗:急性經口LD50毒性試驗、Ames試驗和小鼠骨髓多染紅細胞微核試驗;應用型實驗為“家兔有機磷中毒的觀察及解救”;而綜合設計性實驗則是“不同外源化學物對小鼠肝功能的影響”,要求同學們自行選取感興趣的、與食品相關的外源化學物質通過灌喂小鼠,測定動物血漿轉氨酶活性變化,并分析該化學物質對肝臟的損害。
實驗項目的優化,不僅可以更好地鞏固和提高同學們的實驗技能,更重要的是加深其對“實驗”在食品毒理學應用中重要性的認識和理解。通過基礎性實驗,使同學們熟悉、掌握了最基本的實驗技能,并了解經典實驗的相關內容及毒理學意義;應用型實驗是在掌握一定基礎實驗后對解決毒理學實際問題的探索[9-10];而綜合設計性實驗則是要求學生能夠分組(4~6人/組)完成非特定外源化學物毒性及致病機制的初步研究。該實驗要求學生通過查找資料及進行預實驗確定實驗用外源性化學物質的種類、可能引起動物中毒的劑量(既能引發明顯的中毒癥狀和特征性生物學標志的改變,又不能導致動物死亡),并能夠熟練進行實驗動物灌胃、采血及其血清轉氨酶活性的測定。通過上述實驗的逐級訓練,特別是綜合性設計實驗,不但可以使大部分學生較為熟練地掌握一般毒理學實驗技能,更為重要的是幫助學生將理論知識聯系起來進行初步毒理學試驗設計,為今后從事相關工作和研究奠定了較好的基礎。
4完善考核制度,突出實驗成績
要圓滿完成上述實驗,需學生付出相對較多的時間和精力,因此增加實驗成績在期末課程成績的權重也是非常必要的,目前已由20%提高至30%,大大提高了同學們完成實驗課程的積極性。實驗課成績從實驗操作、實驗報告、課堂提問和考勤等幾方面進行評分。
課程實驗成績的考核重在過程而非結論,這一原則始終貫穿在實驗考核中。針對部分學生缺課、不認真完成實驗和抄襲實驗報告等現象,采取了嚴格的實驗課程辦法:成績考核方面如無故缺席實驗課1次以上,實驗成績取消;實驗過程中觀察學生有無重大操作失誤;對實驗報告的格式、實驗原理和現象的討論分析進行綜合評定,主要考察學生是否認真完成了實驗,而實驗結果誤差多少不重要,只要在一定的范圍內即可。通過上述幾個方面對學生進行考核,就能比較客觀地反映出其對毒理學實驗的掌握情況,而學生對實驗成績的評定也完全認可。
5結語
實踐證明,《食品毒理學》實驗教學方法的改進得到了絕大多生的肯定,課程教學質量也得到了提高。但實驗教學內容和方法的改革是沒有窮盡的,目前僅是作了一些探索,而在提高學生實驗技能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方面,還有很多工作要做[11]。相信在老師和同學們的共同努力下,《食品毒理學》實驗教學效果會不斷提高。
6參考文獻
[1] 嚴衛星,丁曉雯.食品毒理學[M].北京:中國大學出版社,2008.
[2] 汪雪雁,付瑞燕,薛秀恒.淺談院校食品毒理學的教學改革[J].資源管理:學術版,2010(3):104-106.
[3] 王安,安飛云,鐘才高.提高衛生毒理學實驗教學質量的方法探討[J].山科大學學報:基礎版,2005,7(3):300-301.
[4] 吳又桐,楊杏芬,黃俊明,等.25所毒理學實驗室設施及設備資源報告[J].中華醫學科研管理雜志,2006,19(4):222-224.
[5] 宋正蕊,王金勇,季守蓮,等.改進《毒理學基礎》課程實驗教學的體會[J].大理學院學報:綜合版,2009,8(2):81-83.
[6] 袁旭,阮長青,張清榮.食品毒理學實驗教學方法改革的探討[J].中國教育導刊,2005(18):84-85.
[7] 王彥波,韓劍眾.食品毒理學的教學改革與實踐[J].現代食品科技,2007,23(12):95-97.
[8] 邵美麗,劉寧,徐漸,等.食品毒理學實驗教學改革與探索[J].東北農業大學學報:科學版,2009,7(6):62-64.
[9] 計紅芳,張令文,胡梁斌,等.食品毒理學實驗教學改革探討[J].農產品加工:創新版,2010(2):67-68.
[10] 張海暉,段玉清,張紅印,等.食品毒理學實踐教學改革探索--綜合性實驗的設計與探討[J].陜西教育:高教版,2010(1):147.
[11] 江蕓,金邦荃,劉琛,等.《食品毒理學》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J].安徽農業科學,2010(23):12861-12862,12865.
【淺談農業院校食品毒理學實驗課程教學改革措施】相關文章:
淺談大學物理實驗教學改革03-07
淺談高職院校專業基礎課程的教學改革03-20
淺談高職院校數學課程教學改革初探03-21
淺談高職院校國際貿易實務課程教學改革03-18
關于淺談材料力學拉伸實驗的教學改革論文11-13
食品基因工程綜合實驗教學改革03-14
有關計算機實驗教學改革措施的幾點探討03-19
淺談《計算機系統結構》課程教學改革探討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