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藝術院校英語分級教學的探索
摘要:我國高校擴招以來,越來越多的人有了接受高等的機會,同時也給教學帶來了許多新問題。如班大人多、英語水平參差不齊等。結合我校的實際情況,文章從理論和實踐兩個層面探討了院校分級教學的必要性及具體實施,以期解決高校擴招給英語教學帶來的一些問題,同時也為同類藝術院校的英語教學提供借鑒。關鍵詞:藝術院校;大學英語;分級教學
自從我國高校擴招以來,高等教育由早期的“精英教育”向“大眾教育”轉變,讓更多的人有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然而,也給教學帶來了許多新問題。由于生源分布廣,學生英語水平參差不齊,致使教學難度加大。2007 年,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在《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中指出:“我國幅員遼闊,各地區、各高校之間情況差異較大,大學英語教學應貫徹分類指導、因材施教的原則,以適應個性化教學的實際需要”。在這一大背景下,結合藝術院校的特色,探討針對藝術生的分級教學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分級教學的理論依據和必要性
美國著名的應用語言學家Krashen 提出的“語言輸入假說”(Krashen,1981)是當今第二語言習得理論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其中的i﹢1 輸入理論為探討大學英語分級教學提供了一個很好的理論框架。i﹢1理論告訴我們,是否向學生提供足夠的可理解性語言輸入是外語教學成功與否的關鍵。其中,i表示語言學習者目前的水平,1 表示略高于語言學習者現有水平的語言知識。可理解性語言輸入就是指學習者學習的語言知識要在學習者可理解的基礎之上,略高于學習者現有的知識水平。因此,我們要把握語言輸入的難度,慢慢增加語言的輸入量。學習者只有對大量的可理解的輸入進行吸收、加工,才會很地提高語言的輸出能力(楊勁松等,2008)。
分級教學的另一理論依據來自于建構主義心。該心理學特別強調個人自身已有的認知水平對未來學習的重要作用,認為學習是學習者不斷在已有知識或技能基礎上不斷建構新的知識或技能的過程,只有建立在學習者以往學習成果基礎上的學習,才是有效的學習(Cameron,2001)。根據這一理論,只有進行分級教學,才能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和能力,使每個學生都能有效地學習,并在各自不同的起點上分別進步。
作為教育者,眾所周知,學生的原有基礎和認知結構是存在差異的,這就導致學生英語成績方面的巨大差異。隨著招生規模的逐漸擴大,這種差異更加明顯。在工藝美院,不同專業的學生進校時的外語水平也是大相徑庭。高考招生時,藝術設計學、包裝工程、城市規劃等專業英語分數線是70 分,藝術設計、設計等專業英語分數線是50 分,表演專業則不設英語分數線。就入校的實際來看,英語成績最高分和最低分之間相差近100分。所以,學校應從每位學生的實際出發,立足于調動每位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著眼于每位學生在原有基礎上的進步和提高,面向全體,因材施教。
二、分級教學的具體實施
1.制定各個級別的教學要求
《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提出了一般要求、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三個層次的教學要求供各級各類高校根據實際情況選擇達到。此《課程要求》并沒有對藝術類學生的英語學習提出具體要求,而藝術生的英語水平普遍不高,要達到一般要求,很大一部分學生也是存在困難的。因此,我校結合此《課程要求》,根據學生入學英語水平和我校的實際情況,制定出適應不同層次、不同程度的大學英語本、專科教學大綱及教改方案,確立院級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思路和目標。為此,針對藝術院校的學生入學英語水平,我們對我校各個級別的學生大學英語課程學習制訂了相應的要求。
通過本課程的學習,A 級:達到《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的最低要求,即一般要求。B 級的具體要求是:(1)理解能力:基本能聽懂英語授課,能聽懂涉及日常交際的結構簡單、發音清楚、語速較慢(每分鐘110 詞左右)的英語簡短對話和陳述,能掌握其中心大意,抓住要點,理解正確。(2)口語表達能力:經準備后能就所熟悉的話題做簡短發言,掌握一般的課堂用語,并能在日常涉外活動中進行簡單的交流,表達比較清楚,語音、語調基本正確。(3)閱讀理解能力:能基本讀懂一般性題材的文章,閱讀速度不低于每分鐘50 詞。在快速閱讀篇幅較長、難度略低的材料時,閱讀速度不低于每分鐘80 詞,能就閱讀材料進行略讀和尋讀。能讀懂通用的簡短實用文字材料,如信函、產品說明等,理解基本正確。(4)書面表達能力:能運用所學詞匯和語法寫出簡單的短文;能在半小時內就一般性話題或提綱寫出不少于100 詞的短文,能用英語填寫表格,套寫便函、等,詞句基本正確,無重大語法錯誤,格式基本恰當,表達清楚。(5)翻譯能力:能借助詞典對題材熟悉的文章進行英漢互譯,英譯漢速度為每小時約260 詞,漢譯英速度為每小時約200 個漢字。譯文基本正確,通暢達意。(6)詞匯量:掌握的詞匯量應達到約3400 個英語單詞(包括入學時要求掌握的1000 個詞)以及由這些詞構成的常用詞組,對其中1500 左右的單詞能正確拼寫,在口頭和書面表達兩個方面熟練運用。
2.如何分級
首先在學生開課前對入學新生進行入學水平測試,根據測試成績結合高考英語成績和學生的意愿將學生分為A、B 兩級。
其中A 級為加強班,學生人數占全年級人數的30%,是全校同年級學生中的優秀學習者。教學中教師采取靈活多樣的授課方式,在完成正常教學任務的情況下,加大學習任務,加深授課難度,加快教學進度,給予學生特殊指導,以達到《要求》中的一般要求。B 級學生占全年級總人數的70%,其授課程度適中,課程從《大學體驗英語》基礎教程學起,扎實系統地進行學習,與高中的基礎知識進行簡單銜接,夯實語法基礎和基本詞匯,然后再逐步展開大學英語知識體系,最終達到學校制定的要求。在第一學期期末可按照學生成績和教師推薦實行“微調”,即A 級學生成績不及格者轉入B級,B 級學生成績高于指定分數線者升入A 級學習。這樣,我們為不同起點的學生提供不同的菜單,確定不同的教學進度,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打造學生自主學習和個性的平臺。
3.課程設置
經過不斷的探索和實踐,我們構建了符合各專業學生實際的新形勢下的山東工藝美術學院大學英語課程體系方案,它包括基礎英語課程、擴展英語課程和校本英語課程三大部分。 基礎課程為必修課程,以語言講解和訓練為主線,目的是使學生掌握扎實的語言基礎知識,培養學生聽、說、讀、寫、譯綜合語言能力,掌握良好的學習方法。
英語擴展課程為指定選修課,主要包括三個模塊:語言文化修養模塊(西方文化、跨文化交際、英語演講名篇賞析等)、專門用途模塊(實用英語寫作、實用就業英語)和綜合應用模塊(英語視聽說、英漢翻譯等),著重用來培養學生的語言應用技能。這些課程在大學英語學習的第四個學期開設。致力于提高學生的語言技能,培養自主學習能力,開闊學生視野,擴大學生知識面,使學生更多地了解世界,借鑒和吸收外國文化精華,提高文化素養和跨文化交際能力。
英語校本課程是指結合我校的實際情況和專業特點,考慮到我校學生的認知背景及其學習特點,主要由外語教師自主開發的課程,比如英語閱讀、藝術英語翻譯等。英語校本課程是選修課,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專業特點自主選擇。校本課程的開發目的是給學生提供貼近學生實際、貼近生活、貼近時代的內容健康和豐富的課程資源,引起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和熱情,為他們的專業學習開辟更廣闊的天地。
4.教學內容和教材
教學內容以“統一教材、各有側重”為指導思想,根據不級別學生的英語水平來確定,A 級學生的起點相對較高,除課本任務外,增加詞匯量、課下習題量和課后輔導量,推動了這部分學生的學習努力程度的,客觀上激發了這部分學生的學習愿望。另外,設定通過四、六級的目標,明確學生的學習目的,從而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之成為學生學習的內部驅動力。B 級從教學起點上可以接受相應難度,逐漸改變其以往因失去興趣而產生的厭學情緒,改變其對英語學習的抵制態度,誘發其學習的動力,從而鞏固其英語學習動機。
《大學體驗英語》依托和信息技術,用音、像、圖等手段把這個世界拉到學生眼前,使之能立體地感受到這個語言環境,接受多種感官的刺激。同時,這種立體教材也有利于從不同角度和憑借不同媒介向學生提供多種學習形式和學習渠道,有利于不同學習風格的學生充分發揮他們的學習潛力和形成自主學習能力(卞樹榮,2005)。考慮到《大學體驗英語》立體化教材在各方面的優勢,我校將繼續采用這一教材。A 級的學生在前三個學期學完《大學體驗英語》綜合教程的第一、二、三冊,B級的學生在前三個學期學完《大學體驗英語》基礎教程和《大學體驗英語》綜合教程的第一、二冊。
5.教學評價
測試是檢測教學效果和學習效果的重要手段。對同一年級的學生,的目標要求不能統一規定,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應有不同的目標要求。每學期期末考試應嚴格實行級別測試,充分提高考試的信度和效度。由于不同的教學目標,期末考試實行單獨命題,考試難度不同。A級的學生的考試內容可側重語言的綜合運用能力;B 級學生的考試內容則是以課本為主,以綜合運用能力為輔,從而達到不同的測試效果。最終采取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考評機制,期末考試成績占70%,平時成績占30%(包括考勤、課堂表現和作業等)。
分級教學是大學英語教學改革領域的一個重要課題。針對社會對不同人才的需求,它實踐了人性化的理念,承認了學生學習能力及基礎上的差異,為學生提供了更加廣闊的個性化發展空間。但由于我校的大學英語分級教學尚處于起步階段,如何分級更?課程怎樣設置更合理?教學評價怎樣做到公正?這都需要我們在今后的教學實踐中不斷地摸索和,不斷地發現問題并加以解決,才能不斷地完善,并最終取得更大的進步。
: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Krashen,Stephen D.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Second LanguageLearning [M].Oxford: Pergamon, 1981.
[3]楊勁松等.大學英語傳統分級教學與網絡分級教學模式對比研究[J].吉林工程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08(07):58-60.
[4]Cameron, Lynne. Teaching Language to Young Learners [M].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1.
[5]卞樹榮.《大學體驗英語》教材分析與評估[D].上海:上海師范大學,2005.
【藝術院校英語分級教學的探索】相關文章:
英語音標教學的策略探索11-24
探索英語口譯特點及教學方法03-18
關于高職英語教學新探索12-04
探索高中英語的詞匯教學03-19
高職院校英語教學改革探索03-19
對網絡信息化英語教學探索03-11
對網絡英語教學新模式的探索與研究03-19
探索鋼琴教學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