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小學美術教育改革的探索與實踐
內容摘要:新課標和教材的啟用使我們每個美術教師從新的角度重新探索教學。怎樣才能充分發(fā)揮美術教育在完善人的素質方面所具有的獨特作用,是許多教師思考的問題之一。在實踐中,教師要善于從多種角度觀察和思考教學,使學生在欣賞美、發(fā)現美、創(chuàng)造美的同時,個性得到發(fā)展,整體素質得到提高。主題詞:新課程 素質教育 評價
淺談小學美術教育改革的探索與實踐
以往改革的歷史經驗告訴我們,“ 一切先進的教學改革都是從新的教育觀念中生發(fā)出來的;一切教學改革的困難都來自舊的教育觀念的束縛;一切教學改革的嘗試都是新舊教育觀念斗爭的結果。 ” 長期以來我國的學校美術教育的改革之所以步履艱難,之所以始終不能跳出傳統(tǒng)專業(yè)美術教育模式的控制,不能擺脫應試教育陰影的籠罩,究其原因就是對學校美術課程和美術教育本身的認識的錯誤與觀念的陳舊。為此,亟待來一次美術教育思想觀念的 “ 啟蒙運動 ”,使我們的教育思想觀念真正統(tǒng)一到美術新課程的方向上來。
新課標和教材的啟用使我們每個美術教師從新的角度重新探索教學。怎樣才能充分發(fā)揮美術教育在完善人的素質方面所具有的獨特作用,是許多教師思考的問題之一。在實踐中,我深刻體會到,教師要善于改變自己的教學方式,從多種角度觀察和思考教學,并運用巧妙的教學藝術將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三維目標融于教學之中,使學生在發(fā)現美、欣賞美、表現美的同時,個性得到發(fā)展,整體素質得到提高。下面幾點是我在教學中的一些探索和嘗試:
一、淡化學科中心,建設新的課程文化。
傳統(tǒng)課程觀念突出地表現為以知識為中心、以學科為中心。美術課程是以美術學科知識與技能為中心,以自成體系的各美術門類的專業(yè)技法授受和訓練為美術課程教學的基本原則。正如美術新課程標準所指出的那樣,課程“過于強調學科中心,過于關注美術專業(yè)知識和技能;在一定程度上脫離學生的生活經驗,難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長期以來,由于小學美術教學受成人美術教學模式的影響,缺乏創(chuàng)造性、誘導式教學方法的應用。一些美術教師違背兒童繪畫自身的規(guī)律,往往以造型、比例是否準確的標準來引導學生,至少在挖掘和發(fā)揮學生內部機能上下工夫。導致小學高年級學生畫面拘謹。一些具有創(chuàng)造思維的學生,由于得不到教師的肯定而漸漸對繪畫失去了興趣。
新美術課程打破了長期以來以美術門類為主線的純美術學科知識體系,重新建構綜合的美術課程的知識結構。從促進學生綜合性素質發(fā)展出發(fā),“力求體現素質教育的要求,以學習活動方式劃分美術學習領域,加強學習活動的綜合性和探索性,注重美術課程與學生生活經驗的聯系,使學生在積極的情感體驗中提高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提高審美意識和審美能力,增強對大自然和人類社會的熱愛及責任感,發(fā)展創(chuàng)造美好生活的愿望和能力”。新美術課程以“造型·表現”、“設計·應用”、“欣賞·評述”和“綜合·探索”四個方面的學習活動方式來劃分學習領域。特別是“綜合·探索”學習領域的設置,更強化了美術學習領域之間、美術與其他學科之間、美術與現實社會等方面綜合的綜合性學習活動特點,充分體現了世界教育發(fā)展的新特點,體現了課程是學習者參與的各種自主的綜合性學習活動的總和的“課程是活動”的現代課程觀。
淡化美術學科中心是本次美術課程改革最突出的一個亮點。這一改革的基本理念已不再是僅僅停留在過去的降低美術知識和技能的難度和量的要求層面上,而是上升為新的課程觀念的高度,立足于全新的課程文化的建設與創(chuàng)造,重新認識美術課程,改革美術課程。如何在教學中做好呢:
(一)得當的教學方法是完成美術教學任務的紐帶
小學美術教育,形象生動,鮮明直觀,是對學生進行美育,促進智力發(fā)展和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等方面,其有它特有的優(yōu)勢,然而如何發(fā)揮或擴大它的優(yōu)勢作用,關鍵在于任課教師能否大膽改革,勇于創(chuàng)新,把握少年兒童心理特點與身心發(fā)展的規(guī)律,努力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輕松愉快,有趣味的學習環(huán)境和氣氛,消除學生心中的心理障礙,使學生感到學習沒有負擔,是一種享受,一種娛樂。就象游戲一樣,使他們感到輕松愉快,這樣讓學生在樂趣中吸取知識和掌握技能,才能收到最佳效果充分發(fā)揮優(yōu)勢作用。同時,還要把德育教育和美育教育結合進行,讓學生掌握一定的繪畫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技法。同時要培養(yǎng)學生具有一定觀察能力、思維能力、構圖能力和辨別、調色能力,F代化教育不能局限在只傳授知識,而要把開發(fā)智力放在重要位置。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每一方面都不可偏廢,那么怎樣才能完成這幾方面的任務呢?這確實是值得深思和探討的問題。我在多年的美術教學中,我認為教師本身除了不斷提高美術素質以外,最重要的是不斷的改進教學方法,上好美術課貴在得法。方法好比船和橋,是達到目的完成任務的一種手段。所以,美術教育與教學方法密切相關,美術教育要依賴得當的教學方法去完成。沒有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就不能很好的完成教學任務,提高教學質量便是一句空話。所以教師根據教材不同的內容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要研究方法,教者本身要有創(chuàng)造性思維,教者思路活躍、方法新穎,學生感到有興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能引起學生積極思維取得預定的效果。由此教學方法是完成美術教學任務的紐帶。
(二)改革課堂舊式教學方法,促進學生智力發(fā)展
過去有些人受傳統(tǒng)教育思想的影響,把課堂教學當成只傳授知識的場所,沒有做到教書育人、培養(yǎng)才干、開發(fā)智力。而是教法簡單化,教師講,學生聽,墨守常規(guī)老一套不變樣,滿堂灌,學生思想僵化不開竅。如老師就是這樣講課,限制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的發(fā)展,所以,教學方法必須改革。在當今大力強調素質教育的今天,教學方法的改革勢在必行,要探索出一條新的教改方法,根據不同年齡特點,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如教低年級孩子認識三原色、三間色。我感到要用一般的抽象的講話,孩子們是很難接受的。于是我就考慮出這樣一種做法:用水彩顏料調成紅、黃、藍三種原色彩水,分別盛裝在三個玻璃試管內,再拿三個空試管,一齊放在試管架上。課堂上讓學生認識三原色時,把三種彩水展現在學生面前,講什么是間色和間色是哪兩種原色調配成的,就拿試管做演示。當我把兩種原色彩水倒入一個試管內一晃動立刻變成間色時,學生邊拍手邊喊出聲來。做法雖然很簡單,但形式較為新穎,孩子們象看魔術一樣看老師演示,興趣很濃。讓學生做實驗,紅色+黃色=?色,紅色+藍色=?色,藍色+黃色=?色,兩種原色的量的多少不同調成的間色有什么不同?這樣學生記得牢,記得深,又證明了知識的科學性,同時學生又學會調色方法。再如,高年級的數學美術字和美術字,也同樣讓學生自己去觀察美術字的書寫形式,了解方體,找出規(guī)律之后,我又在黑板上書寫幾個不正確的美術字讓學生進行對比和分析美與丑,就數字美術字來說,是大小相等、粗細一致和有粗有細富有變化的協調統(tǒng)一的美;黑體美術字,宋體美術字都有著各自的美。黑體字粗壯,鋼勁的美;宋體美術字粗細變化,俊秀力量的美,若不這樣寫,就會影響字的美感,也會使字寫的細小無力,大小不勻,影響了字的結構。美術字不但不美還會影響整個布局的整體的美。我們也學不到美術字的正確書寫方法和書寫規(guī)律?傊,在每一節(jié)新授課前,對學生進行美的教育是必要的,使學生們懂得了什么是美及運用美的表現形式去繪制美的圖畫作業(yè),作業(yè)的速度和質量都得到了提高。同時也促進了學生的智力發(fā)展。
(三)培養(yǎng)學生求異思維是開發(fā)智力的重要方法
美術教育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要促進學生的智力發(fā)展,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因為社會要發(fā)展,就需要人去開拓創(chuàng)造。那么,就需要造就一代新型人才,從小在他們的心靈上播上一顆“獨創(chuàng)”的種子。在美術教學中挖掘教材的求異因素,特別是圖案裝飾、工藝美術等教材,從不同角度去展開、去強化,創(chuàng)設情景。善于從聯想中求異。求異思維訓練是開發(fā)智力的重要方法。沒有創(chuàng)造就不能“青出于籃勝于籃”。未來的世紀將創(chuàng)造競爭的世紀,把美術教育和智力開發(fā)溶于在每節(jié)課的教學過程中,使他們知道自己是處在一個美的世界和社會里,還知道人類在悠久的年代里創(chuàng)造了光輝燦爛美好的當今世界,他們還知道用自己的雙手和智慧去創(chuàng)造更加美好的未來世界,更知道再過十年、二十年將成為建設祖國的棟梁之才。同時,還看到了自己的價值,他們的未來就是祖國的未來,祖國的強盛、民族的興旺都是他們的智慧和美感,美術知識和運用表現美的頭腦及雙手去創(chuàng)造、去建設的。因此,才能在他們細小心靈中埋下這美的種子,使他們現在成為愛美、會美、外表美、能創(chuàng)造美的一代鮮花,在祖國這塊大花園中競相吐鮮開放,促進我國群星燦爛、英才輩出時代的來臨。
二、教學應關注人,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關注每一位學生的發(fā)展。
傳統(tǒng)的教育把學習建立在學生的客體性、受動性、依賴性和教師的主體性、權威性、專制性的教學論關系之上。對于學生來說,學習成為一種異己的外在的控制力量,而不是一種發(fā)自內在的精神解放運動;致使學生沒有了學習的愉悅感和自我滿足感,在應試教育的功利主義思想的指導下,教學關注的是教材、教法、作業(yè)、考試、分數等外在的沒有生命的東西。人們慣于用“學海無涯苦作舟”的古訓,以“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的傳統(tǒng)理念激勵學生為了拿高分、進好的學校而苦學、死練,從而導致了學生作為人的主體性、自主性、能動性、獨立性、創(chuàng)造性、個性,乃至人性的不斷銷蝕,使學習成為有悖于人性的、扼殺個性的、扭曲人格的兇手。這種過分關注知識與技能訓練,關注應試教育功利的教學已成為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極大障礙。
現代美術教育不僅強調教學應關注人,還強調應關注每一位學生的發(fā)展。關注學生人的存在及其發(fā)展是新課程以人為本的教育最基本的原則要求。我國幾千年前就有“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的著名論述。國際21世紀教育委員會在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交的報告中,就把“學會學習、學會做事、學會共同生活、學會生存”確定為現代人一生發(fā)展的四大支柱,確定為未來教育的四大支柱。如果教學失去了對人的存在、生命的存在以及人本身的發(fā)展的'整體關懷,失去了學生鮮活的生活價值的體驗和課程意義建構的人文性的教學本質內涵,則是美術教學最大的失誤。而教學一旦失去了人文性就必然不能對學生的人性豐滿、道德提升和人格完善的人文教育發(fā)揮其應有作用,其結果便會導致不完整的教育。
美術新課程強調美術教育的教育取向性,要求更多地從教育的角度來認識美術課程,而不是從美術的角度來看待美術教育。為此,美術課程也將自身的目標價值追求定位在陶冶學生的情操,提高審美能力;引導學生參與文化的傳承和交流;發(fā)展學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維能力;形成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技術意識;促進學生的個性形成和全面發(fā)展。新課程關注教學過程的人文教育意義的生成,關注教學過程中學生的情緒生活和情感體驗,關注學生的科學和人文素養(yǎng)的養(yǎng)成,關注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充分體現了人的基本素質教育養(yǎng)成的人文性教育教學的方向性。那么如何做好教學工作呢:
(一)、激發(fā)靈性展現自我:
魯迅先生曾說過:“孩子是可敬的,他常常想到星月上的境界,想到地面上的情形,想到花卉的用途,想到昆蟲的語言,他想飛上天空,他想潛入蟻穴”。這句話表明:孩子的內心深處,有著超出常人的想象力。
在教學中,我常常發(fā)現:學生畫紙上那些與眾不同的色彩、線條與形象,和諧而富于個性,體現著奇思妙想,閃爍著靈性的光芒,沖擊著人的心靈。作為一名美術教師,要時刻注意捕捉孩子們這種閃光點,使他們心中那片獨特、神奇的內心世界得以充分展現。
夢的感受既是奇妙的,又是獨一無二的。二年級《我的夢》充分體現了學生奇妙、豐富多彩的內心世界。課上,我播放了動人的歌曲《愉快的夢》,引導學生進入奇異的夢境。由此讓他們回憶自己印象最深的夢,說一說為什么你的記憶這么深刻,哪里最獨特?激發(fā)他們把夢境中最難忘、最有特點的情景畫出來。其中一個學生畫了許多做游戲的小天使:有的坐在椅子上、有的站在云彩上、個子高的跪下和小個子拍手做游戲,還有一顆顆微笑的張著翅膀的心,看:這一顆顆微笑的心正是孩子快樂的心靈!有的同學畫出了奇異的畫面:西瓜、小烏龜、魚飄在天空、有的飄在小朋友的頭頂,人也是倒著的、樹爺爺捋著白白的胡子在微笑……多么奇異的世界呀!還有那一個個頭戴王冠、揮動著翅膀站在云彩上的可愛小天使……那一幅幅稚嫩的畫面似乎張開雙臂,召喚我走進那豐富多彩的世界!
雖然,這些畫技法上有些并不是很完美,形象并不是很準確,技法粗糙,但它真摯、原始、單純,反映了兒童的認識、情感以及他們獨有的思維方法和表現方式,可稱為是兒童畫的靈魂。
(二)、給學生肯定和尊重:
美國心理學家威廉·詹姆士曾說過:人類本質中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被肯定。教師應該認識到:你的一個肯定,一聲贊美,會帶給學生無比的自信,在這種情緒的引導下,將促使他們以更大的激情投入到繪畫中去。所以,教學中,教師應不斷發(fā)現學生的優(yōu)點,運用肯定、贊美等神奇的教學語言貫穿于課堂,使學生對繪畫始終充滿自信和熱情。
動畫片陪伴孩子們度過了快樂的童年,是他們心中的最愛。用繪畫方式表現動畫中的人物激發(fā)了學生極大的熱情。動畫中栩栩如生的人物表情、千姿百態(tài)的人物動態(tài)深深地吸引著學生。在繪畫中,同學們滿懷著對動畫人物的喜愛,非常投入的進行了創(chuàng)作,畫筆下流露出了一幅幅精彩的畫面,閃耀著奪目的光彩?偨Y時,我把同學們畫中的閃光點放大,用大量贊美的語言肯定他們的作品,并把其中精彩的繪畫拍成照片,通過屏幕一一展示,讓大家共同欣賞這些美麗的畫面,同學們享受到成功的喜悅和成就感,臉上都帶著自豪的笑容,繪畫的自信心和積極性得到大大的提高。
這節(jié)課使我認識到:教育教學的技巧和藝術就在于,使每一個學生的潛能發(fā)揮出來,讓他們能充分享受到學習成功的快樂。
(三)、注重創(chuàng)造意識的培養(yǎng):
美術教育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要促進學生的智力發(fā)展,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社會發(fā)展需要開拓性的人才,就需要從小在學生的心靈上播上一顆“創(chuàng)新”的種子。教師要善于發(fā)現有創(chuàng)新意識的作品,并且有意識地培育這些“創(chuàng)新”的小幼苗,使它茁壯成長。
課本中有許多對學生創(chuàng)造能力和創(chuàng)造意識培養(yǎng)的好題材。如果想讓學生有創(chuàng)造性的表現,首先,教師應先作表率。在《巧用紙袋裝扮自己》教學中,為了能更好的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作,我親自制作了幾件精美的不同風格的服飾,深深地吸引了學生,極大地激發(fā)了他們的創(chuàng)作欲望。學生通過觀察、探究掌握了巧用紙袋制作服飾的要領,在采用具體分工、小組合作的方式中創(chuàng)作出了一套套體現著集體智慧、舞動著個性風采的服飾。課上,我對學生們新穎、獨創(chuàng)的想法給予了大力的稱贊,并選出了一件設計得最巧妙、最獨特的帽子,展示給大家,引領學生學習他這種大膽、獨特的創(chuàng)新精神,給全體學生點燃了美術學科的一盞明燈,為他們邁上更高的臺階奠定了基礎。
這節(jié)課使我意識到:美術學科就像學生成長過程中的一支火炬,點燃了他們生命中創(chuàng)造的火花。作為美術教師,我們應當給學生提供充分的引導與支持,這種引導和支持將把學生領入一個非凡的世界,在這奇特的世界中,任由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閃耀靈性的光芒。同時教師提供更多的鼓勵和展示舞臺,讓他們充分體會到創(chuàng)新的魅力,這將激勵他們不斷的去探索和追求,將創(chuàng)新精神伴隨終身。
(四)、培養(yǎng)熱愛生活的情感
教育家杜威說:教育即生活。兒童與生俱來就熱愛生活中美好的事物,引導學生用基礎的藝術形式表現生活中的美、讓學生真正領會美源自于生活,學會在生活中發(fā)現美、創(chuàng)造美、培養(yǎng)積極向上、健康的精神品質,是美術教育的主要任務之一。
《北京的胡同》這一課體現了古都北京傳統(tǒng)、古樸的美和濃厚的生活氣息。課上,同學們通過回憶、欣賞、交流感受到了北京胡同的特色和特有的美。有的同學說:“門上的花紋很豐富、很美,體現了古代人們的智慧”,有的說:“門口的小獅子活潑可愛,很有個性”,還有的說:“我喜歡從胡同上面露出來的天壇,它和胡同組合起來很有味道”。課后,我收到了一幅幅生動、樸實、飽含著生活氣息的作品:有的把大門的門環(huán)放大加以表現;有的對大門、墻壁以及花紋進行刻畫;還有的同學細致的觀察到了胡同里的三層小樓,就連上面的買賣招牌都畫出來了……孩子們的心多么細致、敏銳!學生筆下流露出古老建筑的描繪,蘊含著他們對文化美的體驗,同時也表達了他們對生活的熱愛。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美育最重要的任務是教會孩子能從周圍世界(大自然、藝術、人們的關系)的美中看到精神的高尚、善良、真摯,并以此為基礎確立自身的美。而我們的任務就在于:要善于在每一個孩子身上培養(yǎng)一種對美術知識、文化和美的不可熄滅的向往,讓孩子在美的領悟中塑造自己、受益終生。
三、建立良好的兒童作品評價機制。
小學美術教育過程和結果的的評量,是衡量教育成效的重要手段,并能由此促進教育目標的實現。不能僅僅采用忽略主題創(chuàng)造和審美情意表現的、強調美術學科智能的外在的規(guī)范性評量規(guī)則,也不能只注重片面合混的、強調自我表現的內在的感覺式評量規(guī)則,而應建立一套以學生全面均衡發(fā)展為價值取向并兼顧形式、內容、思想、藝術與主體因素的,從自覺性、審美能力與造型能力三方面進行評量的標準與實施機制,以促進美術之審美教育的健康發(fā)展。
美術作業(yè)的評價方式有別于其他學科,但美術作業(yè)無論是何種(除理論知識外)類型都應是造型性、具象性。因此不適合于數學學科的判斷式批閱法,但適合于直觀性評價法。如繪畫技法課,學生在具體的造型過程中,可能用各自不同的方法表現,都可以造出一定的型來,不可能因為造型方法的不一樣而產生出不同的型來。
傳統(tǒng)的兒童作品的評價方式已經不能適應素質教育發(fā)展的需要,有很多局限性。過去我們一般采用打分制的方法去評價兒童作品,使學生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比如對賀卡制作的成敗就不能用分數來衡量賞評,學生才會有可能真正搞清楚問題的來源。另外在師生情感上也有所顧慮,打百分制相同的作業(yè),有得85分的,有得88分的,也有得90分的。學生之間總會相互詢問別人得多少分,當他們各自都知道別人的得分時,分數低的學生就會想:老師給我打了85分,他們的分數比我的高,老師大概不喜歡我了。學生從情感上不太愿意接收,這樣很不利于提高學生的積極性,久而久之便會對美術失去興趣,嚴重的甚至會打擊到學生自尊心,當然就不利于提高教學質量了。
為了適應素質教育的發(fā)展需要,兒童美術作品的評價方式應有所改進。學生的繪畫過程及評價結果都在課堂內進行,這種方法稱為“面述法”。具體實施如下:離下課還有5分鐘左右的時間,美術科代表把作業(yè)收齊放到講桌上,教師以最快速度將學生作業(yè)分為很好、好、一般三類,還可以把突出的作業(yè)專列成一類,讓他們自己用簡短的幾句話說出自己作品的意義。最后,學生集中精力,看自己的作業(yè)被選入哪一類,從而培養(yǎng)他們的競爭意識與精誠的專業(yè)思想。師生共同賞評作業(yè),很快就能找出自己作業(yè)中存在的問題與不足。師生在評價學生作業(yè)的互動環(huán)節(jié)中,教師只能是一個引導者,學生作業(yè)中的失誤與成功一定要讓學生自己來說,為什么成功,為什么失誤,最后教師再進行總結(是思維方式或觀察方法失誤,還是表現方法不對),以后應該怎樣去做。但對于那些較差的作品也要由教師盡量發(fā)現他們的優(yōu)點和長處,及時予以鼓勵,并加以引導,尤其對那些兒童稚趣濃有自己獨特想法和個性的學生作品,更應加以保護和肯定。這樣再結合課堂教學的內容,學生對自己作業(yè)中的問題一下子全明白了,也為下一節(jié)課打下了扎實的基礎。
以上只是我對美術教學新課程標準下進行美術教學的個人之見,但是它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當然,只有我們從事美術教育工作的同志一起更加主動地學習、探索、實踐,走出過去美術教學的傳統(tǒng)模式,展示全新的自我。讓每一堂美術課都有精彩的體現,激勵、喚醒每一個學生潛在的能力,使每一個學生都散發(fā)出燦爛的光芒,只有這樣才能把美術教學推上一個新的高度。
參考文獻:
1 、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全日制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實驗稿)》,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
2、《走進新課程──與課程實施這對話》一書
3、《美術新課程標準》
4、徐州師范大學2003年教育教學重點項目:《高師院校如何應對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和高中課程改革》課題組,美術課程研究課題之一《基礎教育美術新課程基本改革理念論析》。之二《論美術課程教學及其教育的人文性》(惠伯金)
【淺談小學美術教育改革的探索與實踐】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