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淺析信息技術與小學科學課程的整合
摘要:隨著時代的發展,以網絡和多媒體為核心的信息技術已成了學生觀察世界、探究世界、拓寬視野的一種現代工具。本文從內容、方式、專題三個層面對有效進行信息技術與小學科學課程的科學整合進行了相關探究,并提出建議。
關鍵詞:信息技術;小學科學;課程整合
隨著時代的發展,以網絡和多媒體為核心的信息技術已成了學生觀察世界、探究世界、拓寬視野的一種現代便利工具。現代信息技術以它的交互性、廣博性、便捷性為科學課堂打開了新視野,使學習過程成為學生積累科學文化底蘊的過程。
一、課程內容的整合——實現知識的再現與補充
現行小學科學教材中。經常出現一些離現實、離時代比較遠的信息,教學內容明顯滯后于時代的發展。大部分最鮮活的、具有明顯時代特征的科學素材和教學內容,由于編寫的限制。很難在教材中及時、準確地反映出來。恰當地運用信息技術,則能較好地化解上述教材內容滯后的現實與科學教學的實際要求的矛盾,實現科學知識的再現和補充。
例如,教科版小學《科學》四年級下冊第五單元《進一步觀察巖》一課中,通過模擬火山噴發實驗,讓學生明確玄武巖的形成原因。教材主要通過引導學生對火山自然現象的了解,認識這種自然現象是形成玄武巖的主要原因。然而這一教學內容宏觀和抽象,所舉的事例也已久遠,學生又缺少相應的知識基礎與“生活”經驗。因此,我們通過與信息技術的整合,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將宏觀的地球自然現象濃宿進教室,把千萬年的漫長時間變化縮短至幾分、幾秒展現在學生面前;把復雜多變、抽象的地殼運動,變得集中、具體和形象;把最近的、影響最大的“火山”鮮活地呈現在學生面前。不僅讓學生對地球的地殼運動有了深層次的認識,更使學生經歷了科學研究的一般過程。
教學中,先引導學生上網查詢、收集、整理玄武巖、國內外的火山方面文字、圖片等信息;再組織交流,增加學生的感性認識,讓他們自主了解火山與玄武巖的密切關系,同時進一步激發學生探究形成火山的興趣與欲望。此后,教師運用信息技術在課堂中再現火山爆發的場景,在身臨其境的體驗中,引領學生分析探究玄武巖的形成原因,讓孩子們在觀察研討中感受科學學習的快樂。
查詢、收集、整理、交流、觀摩、研討學生思維的空間拓寬了,創新能力提高了,探索精神養成了。現代信息技術的有效加盟,引時代活水于課堂,使科學課堂學習內容更加豐富多彩,更具有時代感,也為科學課堂注入了活力。
二、教學方式的整合——體現學習的自主與合作
信息技術和學科整合教學的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起組織者、指導者、幫助者和促進者的作用,充分利用情境、合作探究、研討交流等學習環境和手段,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首創精神,最終達到使各層次的學生有效地實現對當前所學知識的建構目標。
例如,教學俄們知道的太陽》一課,為了讓學生能自主參與對太陽的研究,豐富科學課堂的內涵,我們可以引網絡于科學研究性學習當中,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操作上分三步走:.學習第一板塊,在學校校園網的子網站——“小學科學在線”網站(www.1ykx365.com)中“科學園地”中設“我們的太陽”子欄目,可確定若干塊學習內容:如太陽的故事、太陽與人類、太陽的未來等;第二板塊,各小組選定學習內容后,制訂本組活動計劃(包括信息來源、活動步驟及學習成果展示的方式)利用網絡探究學習并完成研究成果。過程中教師及時查看學生收集資料情況,同時巡視指導,進行個別輔導,了解各小組活動進程。最后的板塊,引導學生進行現場展示、匯報和研討交流。過程中其它組的同學可以提問、評價,也可以進行相關學習材料的補充。
三、研究專題的整合——呈現學習的過程與態度
科學課程應向學生提供充分的科學探究機會,使他們在探究過程中,體驗科學學習的樂趣,提高科學探究能力,豐富科學知識,形成尊重事實、善于質疑的科學態度,領悟科科學實驗的本質。在這瞬息萬變的信息世界中,我們更應該利用信息技術和科學課程整合,積極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性小課題的研究,幫助學生養成隨時留意周圍的新問題、新現象的良好習慣和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促進自我發展。
例如,我們可以課前在校園網上發布一些學生樂于研究的科學小課題,如“蝸牛怎么不動了?”“梧桐樹葉為什么落得有早有遲?”“爬山虎為什么能攀爬墻壁?”等等,并將其作為考核學生學業成績的一項“長作業”,以提高學生科學小課題研究的積極性。然后,引導學生自行選題,或個人或組成研究小組,通過網絡資源,查找有關資料,要求在學期末進行考核評定與表彰。過程中,老師做個有心人,關注、鼓勵幫助學生的“作業”成效、及時發現并指導學生將研究成果,寫成小論文在網上發布或在校園網的留言板上留言,甚至可以通過發貼子與老師或同學進行互動式的交流、研討,或開展階段性的成果匯報活動,以激發學生小課題研究的興趣與成功的體驗。另外,老師能將自己平時在學習、生活中不解的現象或問題發布在校園網上,吸引其它的師生一起參與解決和研究,壯大科學探究的團隊。同時開設科學活動課,組織大家一起匯報、交流研究成果,催化學生的探究欲望,培養創新精神。
研究專題的整合,使科學課堂充滿了“研”的品質,它詮釋了研究性學習的內涵。首先,于科學知識與生活場景,教師將教學內容和網絡資源進行了整合,形成了研究主題;其二,網絡留言板的交互功能,使每個學生既是科學信息的獲取者,也是科學信息的提供者,這樣便形成了一個密切與研究目標相結合的信息庫;其三,網上資料的收集是專題研究性學習的重要環節,通過對資料的分析、篩選、整理,研究性學習在網絡環境中找到實踐的支點,同進,為最終問題的解決作好了準備,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能力和自主發展能力;其四,網絡的現實與虛擬雙重性推進了課后的延伸拓展,它不僅促成了研究主題的再生,綜合能力的提升,而且也達成了研究性學習的“行無止步,研無止境”之境,使研究又開始新一輪的動態生成!
四、課程整合的幾點思考
現代信息技術是一把雙刃劍。它與小學科學課程的有效整合,豐富了科學課堂的內涵,拓寬了科學課堂的外延,而且也促進了學生良好學習方法的獲得,。但是如果使用不當,反而會帶來負面作用,因而使用得當是關鍵。在整合的教學過程中,我們需要注意把握好幾個度:
(一)把握好權重比例的“度”
信息技術與小學科學課程的整合,其主體是課程,而非信息技術。孰輕孰重?我們應該有個權重把握,避免在使用傳統教學手段能夠取得良好效果的時候,生硬地使用信息技術。教學中,要從科學課程的實際需求出發來使用信息技術,它只是作為輔助手段引入課堂教學,切不可為使用技術而使用技術,甚至不惜以犧牲課程目標的實現為代價。同時,還要注意計算機基本知識與技能的掌握需要一個較長的循序漸進的過程,師生間、生生間的水平又不盡相同,尤其小學生,往往因相關同步知識不具備而使信息技術輔助教學本身遇到障礙。
(二)把握好信息擴充的“度”
信息技術與小學科學課程
【淺析信息技術與小學科學課程的整合】相關文章:
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開題報告模板12-09
信息技術和語文課程整合03-08
研究信息技術與英語課程整合03-18
淺析高職高專網站設計課程體系整合12-06
淺論信息技術與小學英語課程教學的整合方式03-18
關于信息技術與英語課程整合的研究03-18
數學技術、信息技術與數學課程整合03-22
淺談信息技術與英語課程整合的效益03-19
淺談中學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整合問題的研究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