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談如何培養學生的人格魅力論文
在個人成長的多個環節中,大家都寫過論文吧,借助論文可以達到探討問題進行學術研究的目的。那要怎么寫好論文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談如何培養學生的人格魅力論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談如何培養學生的人格魅力 篇1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課程在中學時期的開展正是奠定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和人生觀念的黃金階段。中學思想政治教學以培養出健全人格學生的方式,為“中國夢”指引下的中國現代化建設發展助力。中學思想政治課程的教學效果以及學生對課程的接受情況對學生的人格發展狀況有著直接地影響。通過文獻資料法、邏輯分析法揭示中學思想政治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修正意見,以供教學人員參考。
【關鍵詞】思想政治教學;教學目標;人格培養;教學方式;黃金階段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作用下中國的教育環境和文化環境都得到了進一步改善,現代中學思想政治教育為順應時代發展的需要,從教學內容到教學方式進行及時調整,提出可操作性及行之有效的方案為中學生健全人格的塑造而奠基。可是當下有些學校仍受“應試教育”等因素的影響,沒能在中學思想政治教育課程的開展過程中把握住學生思想、人格完善提高的黃金階段。為社會提供培養出具有更高政治素質的人才儲備刻不容緩。
1、中學思想政治教學中人格教育的關注
1.1學校教育目標存在些許偏差
教師教學方案的實行與學校教育目標的提出存在必然聯系,部分學校提出的教學目標具有較注重分數,而忽視了人格的教育目標導向,導致一些教師為達成學校的教育目標采取了不適合培養學生健全人格的教學方案,致力于政治理論的灌輸及考試分數的提高,將思想政治教學人格培養這一功能弱化。
1.2教師教學觀念相對落后
部分教師的教學觀念較改革后的教學觀念來說相對落后,執著于對思想政治教育的淺層次上的表意內容進行深層次的研究,側重于將政治理論的灌輸及政治素養的培養作為學生的主要學習方向,忽視了中學思想政治教育是對學生進行人格培養這一實質性目的,教師教學觀念的相對落后導致教育出現些許偏差。
1.3教師教學方式不夠靈活
思想政治課程中的政治理論晦澀難懂,它所向學生展現的理論觀點多是社會生活現象的抽象總結。學校部分教師不懂變通,始終以填鴨式、灌輸式教學為主要教學方式。顯然這樣一門來源于實際又超脫于實際的課程僅僅使用說教的教學方式將學生帶入教學情景,以達到進行人格培養的目的是遠遠不夠的。
2、中學思想政治教學中人格教育現狀的原因分析
2.1社會文化多元化帶來的影響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實現,全球實現經濟文化等各個領域的相互流通和傳遞,中國文化呈現多元化的特點,中學生正處于身體、心理及人格上的迅速發展的高峰期,這是一個吸收外界思想進行自我人格塑造的良好契機。同時這個階段的中學生缺乏明辨思維,文化多元化的現狀也極易影響學生正確價值觀的樹立,這不僅會影響學生健全人格的養成,還會使中學思想政治教學受到挑戰。
2.2部分學校功利化教學帶來的影響
時代發展為學校提供更高層次的教育及文化氛圍的同時,也對學校對學生的教育水準提出了更高層次的要求,而檢驗人才培養程度高低的可見性成效之一是學生成績的高低。一些學校出于對自身長期發展的考慮,將學校的升學率提高視為培養學生的主要目的。部分學校在升學率的.作用下,在學生成績提高的虛假外衣下忽視了對學生人格的培養。使中學思想政治教學對學生人格的培養失去作用。
2.3家庭環境帶來的影響
父母的行為,家庭的氛圍都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對孩子健全人格的養成產生影響,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的生活節奏也不斷加快,父母為了給孩子提供更高質量的生活環境及教育環境,往往忽視了自己對孩子的影響。孩子在人格養成的過程中缺少由家長帶來的正確價值觀念的引導,這種讓孩子在學校單方面受教育的情況,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中學思想政治教學對學生人格培養的實效。
3、中學思想政治教學中人格培養的對策
3.1推進教學改革,重視人格培養
學校及教師應端正教學態度,將教書育人這一理念貫徹始終,要意識到中學思想政治教學是中學生健全人格,實現教育“育人”理念的主要陣地。學校應推進教學改革,以“育人”更替以“分數”作為教育目的的培養目標,應充分發揮思想政治教學人格培養職能的作用,促使學生具備健全人格,并以此作為學校間競爭的更有利于學校自身長期良性發展的優勢,回歸學校教書育人的本質目的。且讓學生在有健全人格的前提下更好的服務于社會。
3.2更新教學理念,加強人格培養
教師應明確思想政治教學的人格培養的職能才是這一課程的精髓所在,更新教育觀念不僅是為了教師自身對時代發展的調整和適應,更是為了學生健全人格的發展。但也要注意扎實過硬的政治理論基礎是實現這一課目人格培養職能的奠基石,要將理論與職能相融匯才能讓學生人格健全的發展。在青少年思想、性格形成的黃金時期,對其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從而實現人格的塑造及培養,為社會培養出具有高素質,高水平和健全人格的人才儲備軍。
3.3教學方式靈活化,促進人格培養
在思想政治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要發揮時代發展的優勢,在良好的社會和文化氛圍下,通過先進的理念及先進的教育技術對中學思想政治教學進行整改。將抽象的政治理論容納到生活中去讓學生理解,而非單純的進行理論灌輸。多媒體等現代教育技術在課堂上的應用也是必不可少的。教師順應時代發展的要求,具有過硬政治素養是遠遠不夠的,還要能夠將政治理論通過自己的講解讓學生進行健全人格的塑造才是教學的關鍵所在。
參考文獻:
[1]慕欣茹.我國中學思想政治教育中青少年健康人格的塑造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4.
[2]張龍梅.中學思想政治課教學中學生人文素質的培養[D].山東師范大學,2007.
[3]張紅燕.思想品德課對健全人格培養的教學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07.
談如何培養學生的人格魅力 篇2
關鍵詞:高職院校;道德;人格;現狀對策
摘要:道德人格是個人的道德修養、思想品質、行為習慣、處世態度及社會責任等多方面的具體統一,包括道德認識、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和道德習慣等多個方面。在當今社會轉型時期,高職院校學生道德人格怎么樣呢?呈現什么樣的特點?審視當代高職生道德人格的現狀及存在問題,找到完善的對策,并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思想道德教育及心理輔導,是本文要探討的問題。
一、高職院校學生道德人格的現狀及特征
1、堅守與困惑并存的政治信仰
從思想政治方面總體上看,積極、健康、向上的良好發展態勢依然是當前學生政治信仰的主流。但高職生在思想政治觀念上也存在一些不好的方面,如在政治理想和政治觀念上存在著淡化的傾向,以自我發展為視點看待政治問題,比較關注自我的經濟利益,甚至存在一些功利性傾向,把評優作為實現個人利益的手段等。
2、主流與支流沖突的道德品質
道德品質方面主流是積極的,但在道德選擇和道德評價上也存在著矛盾和困惑。首先從好的方面看,廣大高職生對基本道德原則,還是信守和推崇的,希望自己做一個“有健全人格”、“道德高尚”的人。對社會上存在的道德失范現象反映強烈,對社會丑惡現象深惡痛絕;積極參加社會公益活動;主動參與校園管理。其次,因為高職生有不同于普通大學生的特點,其群體道德水準參差不齊,道德狀況仍存在著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
3、客觀與困惑兼有的主體意識
高職院校學生自我認識、自我評價趨于客觀,自我意識和成才意識日益強烈,但身心健康狀況下降,成長過程中的矛盾和困惑增加。高職生在成長過程中也遇到一些壓力,一是學習壓力大。隨著教學改革和學分制的實施,學生在學習方面投人了更多的精力。但仍有部分學生心理準備不夠,信心不足,加之對學校教學改革、教學條件不滿等原因,學習茫然,沒有明確的學習目標,因而造成了學習成績不佳。二是經濟壓力大。伴隨著全國高校大規模擴招和收費并軌制實施的步伐,校園里已涌現出越來越多因高昂的教育費而使整個家庭背上沉重負擔的貧困生,他們自身也因為經濟原因而存在心理上的巨大落差。三是就業壓力大。隨著用人單位和畢業生雙向選擇局面的逐漸明朗化,許多在校生已經清晰地感受到來自社會的激烈競爭,最關心的是將來的就業問題和現在的就業形勢。
4、認知與行為脫節的'價值觀念
大多數學生能積極進取,敢于競爭,堅持集體主義,擁有服務和奉獻精神。但在價值主體、價值取向和價值目標上表現出自我化、實效化、短期化的特點。從價值主體來看,高職生的自我主體意識增強,注重個人奮斗,注重自我價值的實現,熱衷于“自我設計,自我奮斗,自我實現”。從價值觀念來源來看,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沖擊下,高職生的價值觀念的來源呈現出多元化傾向,社會現實生活及社會流行的價值觀念對學生的影響較大。在價值實現的途徑上,傾向于既靠自己努力,又爭取他人幫助,傾向于在不損害他人利益的前提下實現自我價值。
二、對高職生進行道德人格培養的對策
根據當代高職生的自身特點和社會環境的變化,塑造道德人格新形象,是解決當代高職生道德人格偏差的有效途徑。發展和完善高職生道德人格,需要從他律和自律,即從高職生道德教育與道德修養兩個環節著手。
1、確定道德評判的內在標準
道德評判標準的形成是建立在社會基本價值尺度合理定位的基礎之上的,社會基本價值尺度對道德標準存在直接的制約關系,所以應注重社會價值觀的引導和定位。當前,廣大教育工作者應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導向,在承認多元的基礎上,進一步確定社會主導利益與各群體利益、個體利益之間的關系,以及其間的價值評判標準,探索人生價值在現實行為模式下如何得到合理真實的體現。
2、建立道德教育系統
高職生思想道德的培養應著眼未來,增加新內容,必須把培養適合21世紀需要的人才道德素質放在首位。同時,也應不斷融人心理學、社會學、美學等學科的研究結果,把握時代脈搏,立足現實,面向未來,注重吸取新知識。在道德教育方法和手段上應注重啟發學生思考現實,尋求答案,幫助學生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道德觀,同時引進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如信息網絡、多媒體等,促進教育的效果。在高職生道德人格塑造的過程中要充分發揮道德榜樣的作用。學生黨員要成為道德榜樣的典范,并發揮黨員的模范帶頭作用。對道德典范要進行表彰,適當的時候應給予其物質上的獎勵,這樣會對高職生產生道德感化作用。
3、優化德育過程
德育的出發點須由“泛政治化”轉向人的全面發展,因此,德育目標應該具有現實性,應以幫助個體實現社會化為目標,培養適應社會的人。院校德育應緊緊圍繞基本的道德品質開展教育,培養學生的責任感、義務感、自信心、效率感,創新性,合作與競爭精神。德育載體必須適應新的變化,從激發人的積極性、主動性出發,合理運用傳媒、網絡等現代技術手段,沖破傳統的道德灌輸模式,注意培養學生道德主體意識,實現德育手段、方法、方式的變革,增強德育的說服力、吸引力和影響力。
4、加強心理健康教育
在社會處于轉型期間,競爭越來越激烈,大學生必須有很強的心理適應和承受能力,才能迎接來自各方面的挑戰。要重視開展學生心理輔導或咨詢工作,有針對性地向學生提供經常、及時,有效的心理健康指導與服務;幫助學生樹立心理健康意識,優化心理品質,增強心理適應能力和社會生活的適應能力,預防和緩解心理問題,幫助他們處理好環境適應、學習成才、人際交往等方面的困惑,提高健康水平,促進德智體美等方面全面發展。
5、建立“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德育體系
學校教育是學生道德觀念形成的主要形式,但良好的家庭教育和有效的社會教育對學生道德觀念的形成也有重大的作用。學校、家庭和社會都應當重視對學生的道德教育,把學生的德育工作納人整個社會的大系統、大環境之中,空間上向社會發展,時間上向課外延伸,從而形成學校、家庭、社會三結合網絡,實行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化的教育,取得綜合整體教育效應。在三位一體的思想教育網的建立過程中,要發揮學校德育主渠道的作用,堅持教書育人,落到實處;同時要健全學校、家庭聯系制度,形成育人合力;建好德育基地,強化德育效果;聘請校外德育輔導員,開發德育資源;嚴肅批判一些社會丑惡現象,用學校小環境積極影響大環境;堅持揭露和抑制格調低下的影視、報刊、書籍,大力宣傳其危害性,從而使學生在接觸社會實際的政治事物中受到積極的熏陶。
【談如何培養學生的人格魅力論文】相關文章:
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合作交流能力論文(精選6篇)05-18
談如何激發學生學習有機化學的積極性論文08-07
談如何完善教學行為藝術論文08-05
如何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02-24
如何培養學生科學探究能力05-19
在物理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論文05-27
如何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能力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