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高校會計教學改革
高校會計教學現狀調查結果表明,我國高校會計教學總體水平一般,某些指標令人擔憂。高校要培養出適應社會需要的會計人才,會計教學改革勢在必行。下面是小編搜集整理的相關內容的論文,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摘要:學生為本的教學改革就是指堅持以學生需求為導向進行的教學改革,其要求能夠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對教學計劃進行調整,對教學模式進行改進,從而使之更適應學生,更能夠被學生所接受。對此,本文將對高校會計教學工作學生為本理念下的教學改革展開討論。
關鍵詞:學生為本;高校會計;教學改革
一、前言
高校會計專業是一門實踐性比較強的專業,因此在教學中能夠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尤為重要,尤其是在國民經濟不斷發展的今天,社會需要的是復合型的人才,高校在進行會計教學時,也應該從學生的長遠角度出發,以學生為本進行教學改革,才能真正地對學生未來就業有所幫助。
二、學生為本理念下高校會計教學改革的重要意義
推行學生為本的高校會計教學改革,更注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而不只是簡單的知識理論教學,因此在學生為本的高校會計教學中,學生不但要對財務行業的業務知識與行業法規有所了解,還要具有一定的實踐操作能力,并對具體的工作細節有所認知,這樣對學生未來的崗位就業就會有一定的幫助,同時也會加快學生的崗位工作磨合,提升學校的就業機率[1]。且從社會企業發展方面分析,在市場經濟作用下,企業對于內部的財務管理越發重視,因此企業急需優秀的會計財務人員,對企業內部的財政進行控制,從而優化生產,為企業創造更多的利益。而學生為本理念下高校會計教學改革,注重電算一體化的現代學科教學,因此高校完全可以為企業推送更多的新型知識人才,這無論是對其企業的長遠發展還是對于社會經濟推進,都具有重要意義。
三、學生為本理念下的高校會計教學改革
3.1重新定位教學目標,實施彈性教學計劃
3.1.1若想實現學生為本的高校會計教學改革,首先高校就應該從時代的發展需求出發,重新去定位教學目標,而這也將成為具體教學改革實施的前提條件。在傳統的高校會計教學中,其教學目標以培養精英型人才為主,也就是培養一些高級會計專業人才,隨著近些年高等教育漸漸的大眾化,且社會對于財務人才需求漸漸呈現出多層次化的特點,傳統教學目標已經與時代的發展相脫軌,因此轉變教學目標,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需求,把培養復合型人才作為教學目標,才更貼近學生的就業現實,同時這也是尊重學生個體差異的一種表現,不但符合素質教學的基本需求,也有利于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在最適合學生的情況下,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2]。
3.1.2當然在制定教學目標時,高校也可以從自身的辦學特色出發,因地制宜地制定教學目標。其次,實行彈性化的教學計劃,也是學生為本理念的重要體現。在傳統的高校會計教學中,所有的教學計劃以及學時內容安排都是一成不變的,這樣做雖然計劃性比較強,但是很容易出現教學中的僵硬化,且隨著近些年高校會計專業學生生源越來越廣,學生漸漸的呈現出多樣化的特點,加之近些年市場經濟的轉型,不斷有新的會計法規與會計準則推出,高校若還是采用固定化的教學計劃,是不能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的。因此在學生為本理念下,實行彈性化教學,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去自行安排學習時間,自主選擇學習內容,無疑對學生的知識傳授質量以及學習速度都會有很大的提升作用。
3.2整合原有教材內容,科學設置課程體系
3.2.1教材是教師課上教學的依據,因此,對于課堂教學具有指導性作用,但是縱觀現下的高校會計教材,在教學內容與教學結構編排上都呈現出千篇一律的樣式,多半都是圍繞著會計相應科目進行闡述,理論內容比較多,實踐操作比較少,在教材知識+復習題的模式中機械式的訓練,這就很難對學生的思維產生本質上的觸動,也不利于學生能力的提升[3]。雖然近些年也有一些高校開始重視會計專業的教材整合,但多半是采用引進西方教材的方式,而這些教材其大多數都是依照西方的財務流程進行教學內容設置的,這種教材的編排其實并不適合我國學生的發展,為此在學生為本理念下的高校會計教學改革,應從學生的情況出發,編制更適合學生的教材是非常有必要的。
3.2.2筆者認為,教材內容的設置,既要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還要注重學生的自主思考能力與實踐操作能力,因此我們可以在原有教材內容的基礎上,從企業的角度去審視教材,打破學科界限,將成本會計、財務管理等內容有機地整合在一起,同時在具體內容設置上,從現代企業的發展背景出發,以案例的形式進行教學,盡可能地將專業知識與實踐相聯系,教學內容也可以由淺到深的過渡性進行安排,讓學生先從一些獨資企業或者中小型企業中涉及的財務知識進行學習,然后再對一些上市公司的復雜財務知識進行了解,通過案例分析+綜合練習的教材組成方式,對學生進行指導性教學。科學設置課程體系也是一種以學生為本的重要體現,在進行課程設置上,一定要與指定的教學目標相契合,可以將其分為理論教學課程和實踐教學課程兩個部分,其中理論教學課程又應該分為學科基礎課、公共基礎課、專科課、職業判斷課四個方面[4]。
3.2.3而實踐課由于其具有較強社會應用性,因此其相對之下應該更加重要一些,可以將整個教學體系分為基礎實踐課、信息技能實驗課、課程設計以及綜合實踐四個方面,且在教學過程中,高校可以采取校內外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教學,在校內進行模擬實踐教學并安排學生到校外進行實踐學習,還可以讓學生到企業進行實訓,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的同時,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同時,對課程內容進行調整完善,在課程中可以增設一些電子商務、財務英語、稅務處理、財務報表分析等課程,綜合性地培養學生的財務分析能力與社會適應能力。
3.3轉變作業布置類型,更新會計考試模式
3.3.1作業布置對于學生而言,無疑是幫助學生鞏固課上所學知識的最好辦法,但是在傳統的高校會計教學中,很多教師卻把作業當成了是檢驗學生學習能力的一種手段,如很多教師將課程知識傳授后,就會調整一下模式將其變為作業的素材,且從作業的布置方式分析,也主要是以習題為主,這樣的作業布置方法顯然是不尊重學生的發展規律,且也違背了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5]。對此筆者認為,在進行作業布置時,應該圍繞著教學內容展開,要與教學內容進行區分對待,且從會計專業這門學科分析,其職業特性較強,因此教師在進行作業布置時,最好采用案例分析模式,用這種方法進行作業布置,對于一些理論性比較強的學科內容,如職業會計理論,教師可以采用論文撰寫的方式,讓學生真正地對其課上內容有一定的思想認識。
3.3.2教師要多為學生布置一些比較開放的課堂作業,讓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進來,如教師可以推出一個課題目標,并提供相應的素材和具體要求,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合作去完成課題作業,然后在課上,對自己課題進行解讀,其他同學可以對其進行補充或者提問,最后由教師進行點評,這樣不但有助于提升學生的團隊能力,同時也體現出以學生為本教學理念。其次,對考試模式進行更新。可以說,考試是檢驗學生知識掌握程度的關鍵,更是對教學質量檢測的有效方式,因此考試模式是教學改革成功的重要體現。現下的高校會計教學,采用的還是以試卷考試為主的考試模式,這種考試方式不但知識片面,且只能體現出機械性的記憶。對此筆者認為,為體現出以學生為主的教學改革,高校可以采取平時測試與多種測試相結合的方式,并將學生的課堂表現成績以及出勤率作為考試評價的參考,全方位地體現出高校教學改革的生本概念。
四、總結
高校作為社會財務人才的主要輸出地,堅持學生為本,并從時代的發展需求去進行教學改革是存在一定必要性的。通過本文的分析,筆者主要對學生為本理念下高校會計教學改革的意義以及改革策略進行了詳細的研究,希望對諸多同事有所助益。
參考文獻:
[1]楊春鳳.會計學專業教學改革研究以《中級財務會計》為例[J].科技視界,2014,(28).
[2]楊春鳳.源自一份調查問卷的《中級財務會計》教學改革研究[J].科技信息,2013,(4).
[3]張前.傳統會計教學模式應用型人才培養及化解措施[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15,(12).
[4]田冬芹.新形勢下高職會計教育中問題及應對策略[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5,(31).
[5]彭小華.會計專業“會計記賬實訓中心”實踐教學構想[J].長沙鐵道學院學報,2015,(1).
【高校會計教學改革】相關文章:
關于高校美術教學改革的思考09-08
對高校攝影專業實踐教學改革的思考08-21
淺談高校二外日語教學改革10-23
高校舞蹈專業教學改革的實踐探索08-18
高校古代文學教學改革論文06-13
關于高校會計專業的實踐性教學改革分析07-06
高校計算機基礎教學改革討論09-28
淺析多媒體教學深化高校教學改革08-27
推動高校經濟法教學改革的措施探討09-26
多媒體技術與高校法學課堂教學改革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