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農產品物流發展現狀與對策論文(精選7篇)
改革開放以來,國家對“三農”工作的重視程度逐漸加大,隨著“三農”問題的逐步解決,我國農業、農村工作取得了優異成績。但是,由于過去的“二元”經濟結構,導致我國農業發展相對滯后,雖然農產品的產量大,但流通效率低,成本高,損耗大。為此,必須加快農產品物流的發展,提高物流效率,促使農村經濟快速發展。
農產品物流發展現狀與對策論文 篇1
1農產品物流存在的主要問題
1.1農產品物流相關設施及研究缺乏
在一些比較偏遠的農村,由于農村道路狀況差,各種運輸以及倉儲設備和加工以及保鮮技術都相對落后,從而導致了較大的農產品物流損耗,不但延長了物流時間,還增加了成本。由于涉及農產品倉儲、運輸以及通信和裝卸等環節的基礎設施相對落后,從而制約了農產品物流的發展。另外,我國的農產品物流研究成果相對貧乏,需要進一步加快物流科研步伐,盡快地將有關科技成果轉化成現實生產力。
1.2倉儲環境不佳
目前的農產品倉儲條件有限,在很多地方缺乏相關的冷藏設備和技術,特別是缺乏鮮活農產品的保鮮技術。庫房設備只能滿足一般農產品儲存,不能滿足大宗鮮活農產品的儲存之需。
1.3農產品物流成本高
目前,我國農產品流通環節多、物流速度慢,導致損耗率較高。據統計,發達國家果蔬產品的損耗率僅為5%左右,而我國果蔬產品在流通過程中損耗率高達25%~30%。另外,我國農產品的運輸模式多以多批次、小規模的方式進行,導致農產品的運輸成本增大。
1.4傳統、封閉的自產自銷型模式,導致農產品附加值低
我國農業生產雖然取得了長足進步,但是中西部地區的農業發展不均衡,西部地區的發展仍不發達,傳統的農貿集市仍存在縣市、鄉鎮。農戶選擇將農產品運到集市上進行銷售,這種模式雖然減少了生產者和消費者之間的很多中間環節,并在交易完成后即可獲得收益,但是因農戶的資金、生產技術有限,只能對農產品進行簡單的加工和包裝,致使農產品附加值較低,農民不能得到較大的收益。
1.5農產品物流信息化程度低
我國從事農產品物流業務的企業較多,但是專業的、大規模的農產品物流企業卻很少,同時農產品物流企業資金實力比較薄弱,在物流技術、運輸方式等方面也存在不足,難以形成規模經濟,各物流企業之間缺乏系統整合,各自為戰,難以滿足農產品物流巨大的市場需求。
1.6物流專業人員嚴重缺乏
目前,缺乏專業性物流人才的現象十分明顯。很多物流專業的畢業生,選擇工作的時候都會選擇留在城市,服務工業物流,很少有物流專業人才選擇到農村或城鎮服務。此外,制約農產品物流進一步發展和完善的最大障礙就是現有的物流人員技術素質和專業技能都不高。
2提高農產品物流水平的對策
2.1加強配套設施建設
現代農業要改變“農業生產”、“食品工業”和“流通業”相互分離的傳統產業思維模式,促進農業生產、食品加工和流通的相互協調與配合,以尋求產業鏈的最佳效益,逐步形成大農業、大食品、大流通、國內和國際大市場的新格局,農產品物流園區的建設是一種有效的模式。配套設施建設主要包括農產品倉儲專業化、農產品產地的道路、運輸工具和車輛配套等設施的建設。為了降低農產品的損耗,應當將公路或鐵路網建設推進到偏遠農村,以實現公路、鐵路、空運和海運的相互連接并加大對農產品運輸和保鮮工具的研發力度。另外,加大農產品庫房建設,為了避免農產品的亂裝、混裝、亂儲存等現象的發生,應該實行農產品的統一調度和管理。
2.2簡化流通環節
實踐證明,農產品流通若完全按市場經濟或計劃經濟運行是行不通的。應通過計劃、市場的有效調控,讓農產品物流按照市場經濟運行的規律發展。所以,國家一定要做好宏觀調控,以各項政策、法規、制度和行業管理等方式,創造一個更有利于農產品物流發展的市場環境。同時,應鼓勵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農產品流通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和運輸企業及其他農業合作組織與農戶合作,真正降低交易成本,減少中間環節,促進產銷銜接。實行農超對接,減少中間環節,有效降低超市采購成本。
2.3提高農產品品質、重視農產品包裝,提高農產品附加值
從農產品的生產到包裝應突出自身的`品質特色。要著力打造農產品特色,突出“綠色、天然、無公害、標準化”特性,提高其附加值。同時也要重視農產品的包裝,要靠更好的包裝來體現自己的個性和差異,以吸引消費者的注意,提升自身的價值。
2.4提高農產品物流信息化水平
在“互聯網+”時代下,農產品物流要與時俱進,用先進的技術將農產品推向市場,要加強對農民信息化能力的培訓,讓他們掌握專業知識;要開發適合農民操作、適應農產品流通的物流平臺,增加他們掌握現代物流的實踐經驗。將農產品推向網絡,減少流通環節,將農產品直接通過物流平臺,由農戶與購買者直接對話,提高農民收入。
2.5提高物流技術水平
應加大物流技術的研發力度,積極學習并引進國外先進的物流運輸、物流管理、物流維護等技術和經驗,同時要創新出適合自身特點的物流技術。鼓勵銷售公司或龍頭企業發展代理商,設立銷售網點,建立“實體店+網店”直銷模式和“訂單農業”模式,通過連鎖經營,加快電子商務發展及信息更新,并將先進的技術與科學的管理進行有機結合,做到農產品編碼、信息、設備的標準化,提高農產品物流競爭力。還要加強“供應鏈”管理,提高物流效率,加快反應速度,讓農產品物流能達到有效銜接。
2.6強化人才培養
當前,我國農產品物流領域人才極度匱乏,要加強對物流專業人才的培養。加大招生及宣傳力度,改革教育模式,使高校學生掌握物流發展新動態,把握國內外物流科技前沿,以增強物流企業的競爭力;另外,相關的實施標準也要提高,保證培育出來的專業人才能充分掌握農產品物流的供應鏈技術,具備較強的物流管理能力,從而進一步推進農產品物流市場的健康發展。
2.7發展第三方物流
我國農村主要是分散的農業組織,應對市場能力較弱。而發展第三方物流,不僅可以減少成本的投入,而且能使農產品準確安全地配送出去。為了提高第三方物流在農產品物流領域的比重,必須創新物流理念,使現代物流觀念真正走進人心。物流企業不僅要提供基礎的物流服務,而且要提高物流的服務質量,根據市場的需求不斷細分市場并拓展業務范圍,通過創新、引進物流新技術,加速第三方物流發展。
3結語
農產品物流技術是隨著社會科技的發展而不斷進步的,物流企業應根據時代的發展來創新物流理念,要深入研究國內外農產品物流的新動態,探索物流新模式,使農產品物流為農業經濟發展做出新貢獻,為廣大消費者提供便利。
農產品物流發展現狀與對策論文 篇2
摘要:農產品產業在我國農業經濟中占據著重要地位。循環經濟是新時期我國一項重要戰略,這對農產品物流業的調整和發展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基于農產品物流的基本特征出發,系統剖析當前我國農產品物流業發展中的問題,并闡述基于循環經濟下的農產品物流模式的構建,在此基礎上探討推進循環經濟視野下農產品物流業發展策略。
關鍵詞:循環經濟論文
當前,我國針對農產品的專項物流業有長足發展,在農業經濟建設和發展中發揮重要作用,伴隨農產品市場的擴張,傳統農產品物流已無法適應發展形勢,創建農產品低碳、環保的物流模式,是新時期我國綠色農業建設和發展可持續農村經濟的核心。循環經濟是我國經濟科學發展的重要戰略,如何通過循環經濟指導,強化農產品物流環境效應,創新物流模式,逐步發展成一個高效優質、符合我國實際的農產品綠色物流,是新時期農產品物流業轉型升級的重點。
一、農產品物流的基本特點
從當前我國農產品物流的情況看,表現出這幾個特點:
(1)數量大農產品產業在我國農業經濟中占據很大比重,市場潛力大。我國幅員遼闊,農產品不僅品類多樣,在數量和規模上很大,而這直接決定著農產品物流量大、豐富多樣的特點。近年來,伴隨電子商務發展,國內物流業發展迅速,國家對農產品物流業的建設和發展給予了很大支持,對農產品物流規模擴張有積極作用。
(2)專業性強,基于農產品的保鮮保質要求,在整個物流環節中均要有專業包裝和裝置設備,以確保在存儲及運輸中保護好農產品品質。同時,對農產品物流從業人員有較高要求,需要掌握農產品的物流特性,并要具備物流專業知識和技能,明確農產品包裝、保存溫濕度等技術要點。
(3)難度大,因當前國內農產品物流方式和方法較為落后,以致于農產品物流效率難以提升,特別是在物流操作上還處在發展階段,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物流難度。
二、當前我國農產品物流業發展中的問題
1、物流設施尚不完善。對于農產品而言,物流設備設施的要求比一般產品更高。當前,我國農產品物流在包裝、存儲、運輸等設備方面較為落后,仍以常溫或自然物流方式為主,使得農產品整體質量不高,嚴重的出現腐爛、變質等情況,這不僅造成農產品的浪費,同時給生產、物流公司造成很大的經濟損失。據統計,我國果蔬類農產品在采摘、運輸、儲存等環節的損耗達到25%~0%,西方發達國家控制在5%以內。一方面,農產品物流網絡還未完善,尤其是交通網未能科學規劃,未對農產品運算設備進行統一和標準設計,以致于農產品運輸中的用時較長,進而造成物流成本的增加。另一方面,農產品必須有專業存儲裝置進行運輸,但在實際物流中,因物流企業自身經濟能力不強,在專業裝置的配置上較低,農產品物流技術水平不高,造成物流效率低,這將直接影響到農產品物流的發展。
2、物流信息難易共享。近年來,我國的農產品物流業發展迅速,但規模相對較小,經營較為分散,在物流信息采集和查詢上仍以傳統方法為主,易出現信息不對稱的情況。如此會造成農產品物流信息失真,不利于商家和消費者及時、全面的了解到物流信息,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農產品物流風險,也對消費者體驗產生不利影響。此外,因農產品物流企業的信息化水平不高,使得物流信息很難共享,尚未建立專門的農產品物流信息管理平臺。這就造成一旦在運輸和配送中出現問題,那么物流企業很難及時掌握物流信息而不能及時提供幫助,進而給物流企業造成較大經濟損失。
3、法律體系還不健全。當前,我國農產品物流業發展的市場經濟法制環境建設還不夠,特別是在物流監管上,缺乏針對性制度,這造成農產品的流通無法得到規范,也不利于產業化發展和經營。與此同時,農產品物流的相關技術、服務等規定、標準還不夠健全,未能進行明確和說明,如此使得農產品物流難以得到及時有效的調控,政策上的積極影響較小。
4、物流人才建設滯后。現階段,我國農產品物流人才培養機制還不健全,從業人員的專業知識和技能整體水平不高,服務意識不強。原因在于在當前高校物流專業中,較少開設農產品物流相關的理論和實踐課程,以致于物流從業人員未能科學正確的認識農產品物流要求,不能很好掌握農產品物流的技能,以致于不能實現規范化、標準化物流操作。同時也對新的物流設備、技術及工藝應用不能熟練掌握。此外,對從業人員培訓上未能給予重視,不能及時更新物流知識和技能,綜合素質難以提升。
三、基于循環經濟的農產品物流模式建立
循環物流是現階段農產品產業鏈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其貫穿了自農戶生產到消費者的過程,在每個環節使相關資源得到充分應用,直至使用價值完全實現為止。農產品循環物流中,各節點、參與企業均擔負各自責任,相互協作、配合,讓整個物流更為順暢、有序,具體而言,基于循環經濟下的農產品物流模式的流程是:農資供應商負責供應農產品生產相關物資→農戶充分應用初級再生物料→農產品加工企業加強再生物料應用,并對既有資源進行復生及再用→配送及批發中心把廢棄物進行分類,以提升再用包裝用量,以實現銷售中減廢→消費者把物流廢棄物進行分類,以便后續分揀操作→回收及加工企業專門回收物流廢棄資源,并進行分類,依照種類來拆解、再加工。如此實現上下游的全力配合,實現物流資料的循環利用,最大現代提高物流資源的利用率,減少浪費,降低污染。杭州地區已逐步建立農產品的循環物流模式,依照分類方法有多種模式。
四、循環經濟視野下農產品物流業發展可行性對策
1、加大投入力度,完善物流基礎設施。首先,設備的完善是推進農產品循環物流發展的基礎保障。基于現階段物流設備技術落后情況,必須不斷加大此方面的投入,采購和應用可有效保障農產品品質的包裝和冷藏裝置,特別是要把低碳、綠色及循環發展理論和有關物流設備設計和生產充分結合,在保障農產品品質同時,推進農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農產品物流冷藏庫、運輸車、存儲盒等運行溫濕度,必須具備有依照農產品品類進行調控的功能。其次,推運輸網絡建設,科學合理的規劃農產品物流交通網,尤其是要對農產品的生產供應地至中轉、目的地的路線進行優化,選擇最佳方案;在運輸方式上要對既有資源進行優化,并制定備份方案,最大限度減少物流成本,提升物流企業的整體效益。最后,在運輸設備的選用,必須嚴格依照循環經濟規律,最大限度應用再生性清潔能源,減少運輸中的廢棄物排放,以實現農產品物流業的可持續發展。
2、建立信息平臺,實現物流信息共享。為了確保農產品物流信息及時、完整的呈現,必須創建一個適用的物流信息平臺,提高信息資源的共享性。具體而言,物流企業需抓住信息經濟發展的契機,進一步加大信息技術建設的投入,創建一個完整的農產品物流信息平臺,把農產品物流相關的數據、推廣、業務等信息,通過此平臺為農產品物流相關參與方及時提供詳細、動態的信息,以實現物流各環節的良好銜接,引入綠色物流發展方式,優化相關的資源結構,合理配置物流各環節的資源,整合并充分應用農產品信息資源。同時,要不斷提升物流信息平臺的共享能力。基于我國國情,應推進農產品物流專業建設,確保物流操作的規范性,對農產品物流各環節的`資源,開展有效分析及預測,以便農產品物流企業及時掌握市場動態,確保農產物流信息能及時共享。
3、完善法律機制,加大宏觀調控力度。為推進農產品循環物流業的良好發展,必須營造一個穩定、法制的市場經濟環境,因此必須加快農產品物流的法律制度建設。首先,要立足于循環經濟理念和綠色農產品物流建設,開展法律制度建設,逐步完善我國農產品物流法律體系,如此為農產品物流業的發展提供法律指導和保障,并通過宣傳,讓相關企業充分認識到法制的重要性。其次,依照當前國內農產品物流業的發展實際,制定相關扶持政策,合理開始農產品物流綠色通道。同時,要建立補償機制,對真正落實循環經濟建設的農產品物流企業,政府應給予一定的補償,也應建立專項貸款給予這些企業融資支持。此外,應不斷強化政府的監管職能,確保農產品物流業遵循循環經濟機制發展。最后,對基于循環經濟下的農產品物流各項建設,必須依照標準化要求進行。一方面,要積極推進農產品循環物流的設施、設備的標準化建設,包括運輸裝備、物流設備、包裝材料、信息接口、信息系統等的方面。另一方面,對農產品物流的專業用語、計量、技術標準、數據傳輸、服務標準等進行深入研究,以便完善,建立規范、統一的農產品物流業標準,盡快和國際物流市場接軌。在確保物流安全基礎上,物流企業應選用簡化環保包裝,加快新包裝材料研發進度,以實現農產品流通中的包裝合理化。
4、重視人才培養,提升物流隊伍素質。循環經濟下的農產品物流業發展離不開人的參與,因此要重視物流人才培養,盡快打造一支專業強、素質水平高的農產品物流隊伍,為基于循環經濟下的農產品物流業發展給予人才支持。首先,高校物流專業應加快課程改革,把農產品物流理論和技能知識編入到教材中,同時要成立專門的循環物流研究小組,不斷完善理論體系,創新專業技能,以增強農產品物流人員的專業能力。其次,農產品物流企業必須重視物流人才的專業培訓,對循環物流的操作進進行系統全面的講解,尤其是對農產品物流信息化建設的要進行重點講解,對于管理人員必須強化責任感培養,以便提升從業人員的責任感和服務意識,定期對從業人員進行考核,只有通過考核財會上崗,如此促使其不斷提升個人的業務素質。同時,加大循環經濟理論的教育和宣傳,組織開展相關活動,比如:農產品物流知識競賽、技能比拼等,讓從業人員能夠更好的學習新的物流知識和技能,更好的投入到農產品物流模式的建設中,提高物流效率和質量。
五、結語
總而言之,基于循環經濟下的農產品物流業發展,對于我國新時期農業經濟建設和發展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因農產品的特殊性,在其物流中會產生諸多廢棄物,不僅污染到環境,也增加了物流成本。而循環物流模式的創建,能夠提高物流資源的循環利用率,把農產品物流各環節有效銜接,提高物流效益。應完善物流基礎建設,構建信息平臺,加強政府引導和調控,并要加強農產品物流人才建設,如此才能確保在循環經濟下農產品物流的健康、穩定發展。
農產品物流發展現狀與對策論文 篇3
摘要:經濟的發展使人民生活水平逐漸提高,消費者對于所需農產品的品質有了更高的要求,這就需要先進、完善、高效的農產品冷鏈物流系統來運作。本文分析了遼寧省農產品冷鏈物流發展的現狀,指出了冷鏈物流系統中存在的冷藏設施設備落后、專業性人才缺乏以及冷鏈物流體系不完善等問題,提出了相應的解決對策。
關鍵詞:遼寧省;農產品;冷鏈物流;對策
前言
農產品冷鏈物流通常指以蔬菜、水果、水產、肉類等為代表的農產品在生產、貯存、運輸、銷售以及消費前的各個流程中始終處于適宜的溫度環境下,以保證農產品的新鮮度和品質的一項系統工程。近年來,經濟的發展使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居民對所消費農產品的質量有了更高的要求,冷鏈物流成為保障農產品新鮮度與品質的重要物流方式,遼寧省農產品物流呈現出冷鏈市場規模不斷擴大和冷鏈行業快速發展的趨勢。冷鏈物流行業的健康發展是實現農業現代化的重要支撐,遼寧省作為我國重要的農產品主要產地之一,迫切需要建立完善的冷鏈物流體系,以推動省內經濟又好又快的發展。因此,對遼寧省農產品冷鏈物流進行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一、遼寧省農產品冷鏈物流發展現狀
(一)遼寧省農產品現狀
遼寧省為農業大省,省內具有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特色優勢,盛產不同種類的農產品。如在大連、丹東等沿海城市有著豐富的水產品,盤錦的河蟹、莊河的大骨雞、旅順的櫻桃、東港的草莓、鞍山的南果梨、朝陽的沙棘等更是獨具特色。根據《2017年遼寧統計年鑒》中主要農牧漁業生產情況來看,2016年遼寧省水果的總產量為570萬噸,水產品總產量549.6萬噸,豬牛羊肉類總產量為269.5萬噸,禽蛋總產287.9萬噸,奶類為144.2萬噸。
(二)遼寧省冷鏈物流現狀
冷鏈物流能夠保障一個穩定的低溫環境,降低易腐鮮活類農產品在儲存、流轉過程中的損腐率。據資料顯示,遼寧省的人均冷庫容量僅7公斤,冷藏保溫車的比例占貨運汽車的比例有0.3%,鐵路冷藏運輸車輛總量占鐵路運輸車輛總量為2%。近幾年,在消費者、生鮮電商和政府等多方面的促進和支持下,遼寧省冷鏈物流行業得到進一步的發展。多個城市建成了適用于低溫流通的物流園區,如東北亞冷鏈物流大連園區、丹東港臨港產業園、中鐵鐵龍冷鏈物流園以及東北內陸最大的沈陽東北冷鮮港等。傳統的物流企業也開始重視發展冷鏈物流系統,獐子島錦通冷鏈物流有限公司、大連海洋漁業集團公司與大連港集團等各大企業逐漸開展冷鏈物流相關業務。這些分布在各城市的冷鏈物流基地與企業,使得遼寧省初步具備了冷鏈物流網絡的基礎。
二、遼寧省農產品冷鏈物流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一)冷藏設施設備落后
農產品中的果蔬、水產品、肉蛋類以及乳制品的運輸對溫度是有較高要求的,如果這類產品在運輸的過程中不能保持恒定的溫度則會導致其不新鮮,甚至會出現腐爛變質等質量問題。冷藏運輸的設施設備往往需要很高的成本,即使在炎熱的夏季,多數農產品也是在常溫條件下進行儲存的,經銷商為了節約運輸成本常使用傳統車廂對易腐農產品進行運輸。遼寧省位于環渤海經濟區,在全國擁有相對較大的冷藏冷庫容量,但其冷庫分布是不均的,例如在大連、丹東這樣擁有豐富水產的城市冷庫分布較多,在其他小城市則分布相對較少。大部分冷庫是由舊廠改建而成的,設施設備的投入不足,冷庫自身的功能單一,庫里制冷技術落后,設備陳舊,對能源的消耗量大,智能化、標準化的現代冷庫少,實際操作的成本高且效率低。由于冷庫設計問題,裝車卸車在露天環境下操作而不是開到冷庫或保溫場所,導致運輸全程性低溫供應鏈遭到破壞。在冷鏈物流運輸的過程中,只有很少一部分的封閉式箱式貨車是具有制冷與保溫系統的。現有冷藏車的制造工藝落后、性能低,且不利于低碳環保,易對環境造成污染。冷藏車行業的整車保有量小、競爭不規范、核心技術缺乏和監管缺失等問題,制約著冷藏車行業的健康發展。在終端超市和商場里,冷藏車也并不是直接對接到冷柜的,通常是在常溫下卸貨,再輸送各個零售商的冷藏、冷凍設施中,這也導致全程性冷鏈的斷裂。可見省內的冷鏈物流系統還只是一個早期的'冷凍設備市場,在很多農產品品種上還不能完全應用,相對于先進水平仍然有很大的差距。
(二)專業性人才缺乏
冷鏈物流的發展需要強大的人才隊伍,而目前遼寧省農產品冷鏈行業剛剛起步,專業人才存在著較大的缺口。從事物流相關行業的專家有很多,但是在農產品冷鏈領域進行研究的專家卻不多。后期改變領域從事農產品冷鏈的專業人員擁有豐富的理論知識,卻沒有在此領域的實踐經歷與成長背景,運營人員不熟悉農產品特性,對于整個農產品冷鏈鏈條的運營管理水平較低,而從業多年的有實踐經驗的技術人員對于前沿專業知識方面的掌握又很匱乏。農產品冷鏈發展的起步相對于整個物流行業的發展較落后,沒有深厚的基礎,相關的理論體系不完善很薄弱,這也是阻礙農產品冷鏈行業發展的原因之一。冷鏈物流行業對于專業人才的要求相對普通物流運輸行業的要求更高也更嚴格,不僅要熟悉冷鏈管理還要了解農產品的特點。由于對技術要求高,從生產、加工、流通到銷售等環節都要保證農產品處于恒溫狀態以達到持久的保鮮效果,所以對整個過程的時間、溫控,都需要專業人員親自來進行操作。面對冷鏈物流操作過程的復雜性和管理的全面性,相關工作人員往往不能很好地勝任該項工作。省內高校開設的物流專業課程更多的是趨向于對傳統物流的運作,目前全國高等院校開設冷鏈管理專業與方向的學校屈指可數。雖然部分學校開展了冷鏈物流人才的培養課程,但也只是作為物流專業的一個方向,培養方向與企業人才需求的契合度低。冷鏈物流的運行操作模式具有特殊性,冷鏈物流相關的教育理念與冷鏈物流的實踐達不到同步,學校內部師資力量的稀少與內部資源共享的缺乏,使得與冷鏈物流相關的教育工作的開展變得更加困難。基于較高成本與管理費用的考量,企業對參與冷鏈物流人才培養的積極性較低,不是很愿意參與冷鏈物流人才的培養計劃,造成了冷鏈人才培養出現缺乏校企合作的境況。盡管目前冷鏈物流技術處于快速發展的階段,但冷鏈物流管理人才與技術人才的培養仍跟不上行業迅速發展的腳步。
(三)冷鏈物流體系不完善
農產品冷鏈是一個環環相扣、不可分割的完整物流體系。農產品的收采、加工、包裝、流通、運輸、配送、銷售各個環節構成了一條完整的冷鏈,少了其中任何一個環節都無法保證全程性冷鏈。物流環節中出現脫節情況,農產品的運輸效率低導致品質出現問題,對供銷商的效益產生一定的影響。冷鏈物流系統運行情況與經濟發展密切相關,與南方經濟發展快的省份相比,遼寧省的冷鏈市場尚未完善,冷鏈中的環節往往做不到連接貫通,產生斷鏈的情況較為普遍,難以形成一個完善的農產品冷鏈運輸系統。造成冷鏈物流體系不完善的原因有很多,如從上游生產環節到中游流通運輸再到下游的消費環節缺少必要的物流節點,致使對產品溫度失去控制,影響品質。廣大農村地區農產品冷鏈物流大多處于空白的階段,生產農戶很少使用冷藏倉庫與生產加工基地,對養殖場、種植地收取的農產品儲存條件不足,缺少低溫冷藏意識。由于冷鏈物流的成本較高,所以供銷批發商為節約運輸成本增加自身利益,在中間環節對流通型冷庫使用較少,經常使用常溫運輸工具進行運輸。農產品于市場、超市的售賣過程甚至不進行低溫冷藏,缺少冷柜、冰箱等低溫存儲工具。食品冷鏈的第三方物流發展相對滯后,服務網絡和信息系統不夠健全,各地區之間缺少信息交互溝通。供銷商不能及時準確的掌握消費者對商品的需求信息,大大影響了食品物流的在途質量、準確性和及時性,造成最終消費環節產生滯銷并且嚴重浪費食物。農業產業化和產供銷一體化水平低,缺少相關機構的監督與法律約束,行業發展中存在著嚴重失衡和無法配套的現象。
三、遼寧省農產品冷鏈物流發展對策
(一)加強物流設施設備建設
針對遼寧省現有冷鏈物流設施設備存在的問題,應該加大對冷庫、冷藏車等基礎設施設備的投入。為滿足居民對農產品的消費不斷增加的情況,應改造升級老舊冷庫,提高老舊冷庫的實用性與安全性;同時建設大型智能化高端冷庫。在建設冷庫前期,合理規劃好冷庫的建設地點與數量,增加冷藏設施設備網絡的覆蓋率,解決區域發展不平衡的問題,保持連接農作物產地與最終消費市場之間不產生斷鏈情況,使其發揮良好的節點作用。對于冷庫的內部功能性建設,應該吸取國際前沿的制冷技術,減少對能源的消耗,降低成本與人員浪費,建設綠色生態化的低碳冷庫。對于運輸環節中出現的冷藏汽車嚴重不足的問題,應購進新型冷藏車,增強運輸能力,提高冷藏車在道路運輸工具里的比例。冷藏車在運輸中制冷及保溫具有時效性,為減少產品在道路上運輸的時間,需放寬冷藏車輛的道路交通管制,實現最佳運輸線路智能化匹配以及對冷藏運輸中的溫濕度進行動態監控,加強對冷鏈運輸車輛性能方面的檢查,建立冷鏈車輛制冷保溫性能年檢制度,提高冷藏運輸質量。除此之外,需要建設可以無縫鏈接冷藏車與冷庫的場所,防止裝卸搬運的過程脫離冷藏溫度,從而產生斷鏈的情況。從根本上增強經銷商與農產品生產者的保溫貯藏意識,使經銷商購置冷藏車輛并使用新型環保的冷藏箱,而不是用塑料泡沫或者棉布等對農產品進行保溫。冷藏設施設備的建設成本較高,相關部門應該對其進行扶持與幫助,適當降低冷鏈運輸行業的門檻,減少稅收,增加福利政策。支持高新技術產業對冷藏運輸工具的技術研發與應用,吸收采納前沿技術,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對新設備新技術進行推廣普及。引導更多的企業、金融機構對冷鏈設施設備等進行投資與建設,保證冷鏈行業能夠更好的跟上物流行業不斷發展的腳步。
(二)加快專業人才的培養
現代物流行業的發展具有復雜性與長期性,充足的人才儲備是非常重要的。在冷鏈物流這個領域更是需要大量高水平的專業人才,想要健康穩定的發展,必然要有較好的人力資源進行保障。基于目前冷鏈物流人才的情況,需要加強對復合型人才的大力培養,對科學化和創新化的物流理論進行吸收借鑒,對具體冷鏈操作進行實際的指導教學。圍繞在傳授冷鏈物流基礎知識的前提下,提高專業人員冷鏈物流操作的技能,以及結合冷鏈物流企業的實際流程與運作模式,準確高效地提升冷鏈物流人才的職業素養。在遼寧省有眾多高校和職業類高職高專院校,應該有效利用教育教學優勢,深化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在擁有交通運輸、物流管理等相關物流專業的院校積極開設冷鏈物流相關課程,有針對性地培養冷鏈物流行業所需的專門人才。根據具體的發展情況,再結合國內外冷鏈物流發展的先進研究成果,及時改進培養計劃,在教學工作上做到與時俱進,因時制宜。沒有開設相關課程的院校,應鼓勵設立冷鏈物流專業方向,開設相關專業方向課及公開課,讓更多的學生接受相關專業的教育。政府以及有關部門、相關企業應結合各大高校,建立人才引進和激勵政策。開設具有針對性的專業,并為學生提供實訓機會,充分利用學校與企業的資源,走校企合作的冷鏈物流人才培養之路,共同培養冷鏈物流管理人才,使高校為企業輸送源源不斷的高精尖技術人才。同時企業自己本身也應開展相關的崗位技術培訓來有效提升冷鏈物流操作人員的專業水平,完善員工的薪酬制度和增加更多福利待遇,建立人才發展機制,為員工提供展現才華的平臺,提高員工對工作的積極性。
(三)構建完整冷鏈物流體系
為了使農產品在流通運輸過程中保持更好的品質,應建設起產地預冷、冷藏運輸、冷鏈配送、售區冷儲等環節全程一體化的農產品冷鏈物流體系,銜接好每一個環節,杜絕發生“斷鏈”現象。生產者對于果蔬種植、畜禽屠宰、水產捕撈等方面應該選擇與農產品相適用的制冷技術與設備,增加冷藏倉庫的覆蓋面積,解決源產地缺少冷藏儲存的問題。運輸環節應該著眼于提高運輸效率,縮短運輸時間以保證農產品質量,大力購置新型冷藏車提高人均保有量,裝卸所造成的時間停留都要進行考核和監督,若擁有一個健全的冷鏈運輸高速通道,則會事半功倍。消費市場應推廣使用多溫層的汽車進行配送,在城區內形成集約化與規模化的農產品配送模式,有效的消費者信息采集處理,使信息網絡保持暢通。大力發展第三方生鮮農產品冷鏈物流企業,增加第三方物流在農產品冷鏈物流中的比重。政府出臺相應扶持政策,引導、支持具有實力的物流企業和冷鏈運輸企業發展第三方冷鏈物流服務,積極推進“農戶—企業—市場”模式,避免農產品冷鏈物流中的多級周轉造成的低效情況。企業應積極地發揮對自身的溝通協調能力,對社會資源進行整合,增加第三方企業在行業中的占有量。相關機構應充分發揮各部門的職能作用,制定農產品物流鏈發展的整體規劃以及指導規范,制定嚴格的市場準入制度和公平競爭規則,監督核查企業不法經營行為,防止發生壟斷經營和過度競爭的情況,維持市場正常秩序,積極落實發展工作。只有各個環節進行優化升級,才能夠讓整個冷鏈系統效率與效益得到提高。要縮短與經濟發達地區的差距,全省人民都要積極提高對農產品冷鏈物流的認識,把發展農產品冷鏈物流看作是推動農業發展的有力措施。
四、結語
綜上所述,農產品冷鏈物流的發展是一項系統性的長期工作。盡管目前遼寧省內發展情況處于初級階段,在不同層面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問題,但應該將眼光放長遠,腳踏實地的去克服解決操作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未來的發展前景將十分可觀。
農產品物流發展現狀與對策論文 篇4
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國民經濟飛速發展,無論是在現代化城市建設,還是在城鎮農村建設方面都有了不俗的成績。然而,農村經濟與城市經濟的發展極不平衡,這也從側面表明了我國農村經濟結構還存在一定的問題。為了更好的解決這一問題,首先要做好的是農村的現代化物流。農村現代化物流作為實現農村產品農業價值的重要內容,對提高農產品利潤、保障農產品質量、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都有著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國農產品物流的發展尚不成熟,還存在著一系列問題。如農村物流體系不健全、農村物流技術水平低、基礎設施薄弱、物流信息化水平較低等問題。本文主要探討了城鎮化背景下我國農產品物流發展的現狀和問題及解決對策。
1城鎮化背景下我國農產品物流發展現狀和問題
1.1農村物流體系不健全
現階段,我國農村物流體系比較復雜,不僅有郵政比較健全的物流體系,更多的是有一些由個體經營的物流體系。這些體系互不干涉、各自經營,雖然這些如散沙式的物流體系當下都各自獲得可觀的利潤,但是以長遠的目光來看,這些眾多的物流體系對于農產品發揮自身價值存在一定的阻礙。此外,眾多的物流體系并沒有提供實際且高效的物流服務。
1.2農村物流基礎設施不完善
我國城鎮化的普及越來越廣,而且國家一直很重視農村基礎設施的發展,但是由于農村物流起步較晚,農村的物流基礎設施不盡人意。農村的道路比較窄,無法通行大貨車、集裝箱車;農村運輸車輛受到限制,主要是農用車、小型卡車等;最重要的是農村缺少一定的冷藏儲存設備,容易造成農產品發生一定程度的破壞,直接造成了農民的經濟損失。
1.3農產品物流信息化水平低
目前,我國農村物流水平整體水平比較低下。然而在農產品輸出的過程中,有很多的環節都運用到了信息化技術。無論是前期的儲存包裝,還是后期的加工銷售都離不開信息化。然而由于農村自身地理位置的特殊性,除了信息化水平低之外,還缺乏統一的信息平臺。一般地,只有一些大型的農產品企業才具備健全的信息化制度及信息平臺,而農村現階段還無法達到這樣的科技標準,因此,農產品的物流速度以及質量受到了一定的約束。
2城鎮化背景下我國農產品物流發展的對策
2.1健全農村物流體系,完善監管機制
雖然農村物流體系比較復雜,但是當地政府絕不是要通過打壓各種物流經營個體來完善農村物流體系,而是要善于引導這些物流經營個體,以團結合作為中心指導思想,為農村物流以及農村經濟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此外,政府要大力鼓勵物流經營主體及物流經營個體發展自身的規模,增加服務內容,擴大經營范圍,提高農產品的物流效率。
2.2加強農產品物流基礎設施建設
農產品物流基礎建設是農產品物流發展的基礎。只有完善了基礎設施,才有可能使得農村物流的優化發展成為可能。這就好比蓋高樓,只有地基穩了,才有可能建造成高樓大廈。為了加強農村的物流基礎設施的建設,可以通過以下幾個方面:首先,要對農村的'道路進行改造,對于不能通行的道路要及時修建,對于遭到毀壞的道路要及時維修。其次,農村物流經營體要大力引進大型卡車、集裝車箱車輛等,保證物流的速度和質量。最后,要積極的引入先進的冷藏儲存設備,延長農產品的使用時間,保證農產品的銷售效果。
2.3推動農產品物流信息化建設,構建信息平臺
信息化的建設是提高物流效率的關鍵。發展農村物流建設,就要求我們必須掌握一定的信息素養,充分利用現代信息化,加強和完善信息化以及信息化平臺的建設。推動農產品的信息化建設,政府與農業龍頭企業的相互配合是這項工作的重中之重。政府可以設立一個農產品信息服務點,通過專業的信息人員發布產品信息,而龍頭企業則要帶動小企業和個體經營戶不斷地完善自身的信息化建設,從而逐步參與到整體的信息化建設中。
2.4提高農村人員素質,增強現代物流意識
一般地,我國傳統農民的科學文化知識普遍較為匱乏,且對新興事物的接受能力比較差。然而,隨著我國城鎮化的不斷發展,農村產品經濟的發展對農村人員的文化知識和現代化技術有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信息化技術的熟練使用。提高農村人員的信息化素養,有效的促進農村物流的創新與發展。我們可以通過以下幾個方面提高農村人員素質。第一,加大對農村物流人員的信息培養力度,可以通過實時教育、開展培訓班等對農村物流從業人員進行系統科學的訓練。第二,為農村積極引進專業的物流信息技術人員,宣傳物流信息學習的重要性,發揮帶頭學習作用,幫助農村人員更好的提升信息水平。最后、改變農村人員傳統的思想觀念,樹立農民合作協作的思想。
3結語
我國農產品物流發展中存在的問題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解決的,需要每個相關人員的共同努力才能改善農產品物流存在的問題。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我國農產品物流發展問題將會迎刃而解,農村物流業也會更加促進農村經濟的繁榮。
農產品物流發展現狀與對策論文 篇5
1“互聯網+”背景下河北省農產品物流現狀
1、1網絡建設不足。河北省農產品物流系統中,客戶之間存在明顯的差異。而農產品物流的主要來源于農村,但目前縱觀整體農村,其現代化建設普遍不足,整體水平較低,雖然其中少部分鄉鎮及相關農村中的重點企業與生產銷售大戶有自己的網站,有效推動了農產品的物流發展,但由于資金有限、硬件設施陳舊等因素的影響,導致其網絡覆蓋面積較為狹窄,無法真正滿足不同客戶的實際需求,進而嚴重制約了物流系統的全面發展。
1、2信息化水平低。河北省目前整體物流的信息化水平偏低,影響物流系統的網絡化建設,特別是農產品物流方面,市場的信息化水平低,已成為阻礙河北省農產品物流進一步發展的關鍵因素。目前河北省物流系統缺乏信息化觀念,各部門之間依舊是單獨工作,沒有進行有效溝通與交流,更無法實現資源的實時共享,因而尚不具備先進性、拓展性、導向性的市場訊息,造成農產品整體物流存在較大的漏洞,依舊存在自主物流信息產品、追蹤體系、基本信息及公共服務系統等方面不完善的現象,因而浪費了大量的資源。
2“互聯網+”背景下推動河北省農產品物流發展的有效路徑
2、1構建物流信息整合系統。農產品物流信息整合系統應借助較為專業的農村合作經濟機構。首先,要在村戶與農村合作社中間構建其網絡信息處理系統。農民能夠根據合作社進一步強化與市場的聯絡,得到更多市場有效訊息,而合作社是擴散給村戶市場精確信息的有效節點。農村的先鋒企業可以利用不同的.信息渠道掌握市場對農產品所提出的最新要求,還能夠全面了解各農戶的實際生產狀況,從而建立更加準確的生產及營銷方案。物流系統不僅可以運用信息為自身提供相關的業務服務,同時還能知曉各企業與組織的信息,為他們提供更多切實有效的營銷指導。各經銷商與大規模的連鎖超市是直接與顧客進行接觸的,因而更容易獲得市場具體動態信息,且能將這些信息及時反饋到物流系統與各企業中,從而由系統和企業在傳送給合作社與村戶們。這既可以提高農民的經濟收益,同時還能為國家體恤民情、關注民生、構建和諧社會主義提供了一條全新的有效路徑。
2、2建設產品質量追蹤系統。農產品的追蹤系統主要包含條碼系統、智能識別的數據介質以及數字化信息交換標準合同。條碼系統是全球開放物流信息標識和條碼表示系統的重心。按照農產品不同的地理位置特點,可以運用位置條碼、入庫條碼、地界條碼、生產日期、驗證條碼的編碼模式設計產品的追蹤碼。這樣的條形追蹤碼就是各個農產品的身份信息,當顧客掃碼后便能夠知曉具體的物流信息,同時還能顯示出產品各種詳細信息。例如顧客拿起某一具體農產品時,只要輕掃條形碼,便會直接出現產品的生產地點、具體坐標、產品詳細的生產過程、甚至精細到其種植、生長、結果、加工、運輸、販售等方面的具體時間。同時還包括生產地的實拍圖片,經銷商以及生產廠家的聯系方式與企業簡介等。最后要設計出全面的信息質量追蹤條形碼,例如地理位置條碼、入庫條碼、地界條碼、日期條碼、規格條碼等,優化質量追蹤系統,尤其是服務處理器、路由器、數據轉換器、數據搜集計算機、系統管理及其具體軟件等,確保每個農產品擁有完整的信息,并可供顧客隨時查詢、質量能夠實時追蹤。
作為農業主要生產大省的河北省,其農產品的物流發展關系到整體經濟水平,但與工業的物流相比,農產品的物流尤其是其物流系統的運行模式在理論及實踐中均屬于初級階段,在“互聯網+”背景下,應全面加強河北省農產品物流的現代化發展。因此,通過對河北省當前物流發展現狀的分析,本文提出了構建物流信息整合系統以及產品質量追蹤系統,以此實現農產品物流的網絡化運行,從而提高農民的經濟效益,為河北省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奠定穩固基礎。
農產品物流發展現狀與對策論文 篇6
我們今天要發展優勢農業,一定要建立物流概念。先舉個例子,中國的蔬菜運到日本,中國農民種植、車運、船運,非常辛苦,要經過很多環節。而日本的物流業在日本港口碼頭附近就有工廠,拆開集裝箱后,迅速搞成小包裝,兩根大蔥一個塑料袋;兩三個青椒一個小塑料盒,立刻送到超市,甚至送到居民家里。這樣就賺大錢,而我們只賺很少一部分。所以,要提高農民收入,一定要建立物流概念,發展農產品物流產業。
要知道,傳統的流通概念僅限于從生產者到消費者之間的物品轉移。除少數生產者自產自銷外,都由銷售商從事物品從生產者到消費者的轉移。銷售商有各種類型,包括大批發商、小批發商、大零售商、小零售商等,他們的利潤來自差價。銷售商可以兼營運輸,也可以委托運輸機構從事運輸。而物流是指:以滿足客戶需求為目標,把生產的末端延伸到零售商、甚至消費者,銜接成供應鏈,使銷售、倉儲、運輸、加工、配送等環節聯起來,形成一個系統,其中每一個環節都是專業化的,基本上實行垂直的專業分工。物流產業的利潤來源是多元的、綜合性的。
換言之,物流意味著流通領域向兩端延伸,以最小成本把生產者提供的物品直接發送到用戶(包括廠家、商店、超市,甚至消費者)手中。物流主要包括以下六個環節:第一是物品配送,指準時、準地點把物品送給客戶(門對門服務)。超市、來料加工企業都怕延誤或中斷供應,特別需要即時配送。第二是連鎖經營,目前已從零售店、餐飲業、旅店業擴展到專業店(如家電、建材等業),內部建立配送中心。第三是初步加工,包括包裝、再包裝業務、其他加工業務,以滿足客戶的要求,還包括定制業務。第四是產前產后服務,包括報關服務、納稅服務、維修服務、代理服務、廣告業務、會展業務等,還包括信息提供。第五是倉儲運輸,包括多種方式聯運和中轉倉儲服務、裝卸業務、保管業務、維護貨運安全服務。第六是電子商務,通過電子商務,實現網上訂購、導購,鎖定客戶,追蹤服務,為客戶進行咨詢服務。通過電子商務,把以上各個環節更好地銜接起來,以實現物流成本最小化。
一定要發展第三方物流。第三方物流是同賣方或買方自營物流相對而言的。賣方或買方自營物流,是指在賣方或買方企業中有一職能部門或有一下屬企業,為本企業從事物流業務(推銷產品或采購產品),特點是業務比較熟悉,有事也比較方便。第三方物流是指:成立專業的物流企業,受賣方或買方的委托,從事物流業務。這樣,既可以在專業化服務的條件下節約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又可以使賣方企業或買方企業集中人力和物力搞好本企業的業務。雙贏結局是靠第三方物流的效率和信譽形成的。
我們要懂得物流成本下降的意義。物流成本是交易成本的組成部分。交易成本通常包括:信息收集和處理成本、談判成本、物流成本、合同履行成本等。交易成本是交易領域內發生的各種成本之和。在正常情況下,談判成本、合同履行成本低,信息成本也比較低,而物流成本在交易成本中所占的比例較大(在特殊情況下,如產權不清、市場秩序紊亂、市場信息不暢、信用體系極不完善、信息極不充分等,談判成本、合同履行成本、信息成本所占的比例較大,物流成本所占比重下降)。
降低物流成本,從宏觀上說,有利于充分利用資本,促進經濟增長;從微觀上說,任何一家企業,只要物流成本降低了,市場競爭力就強,贏利就上升。降低物流成本,還起到帶動消費和推進出口的.作用。無論從宏觀還是從微觀看,這既有利于國民經濟發展,又有利于企業的成長,也有利于消費者及滿足各方面的需要。
發展物流產業和降低物流成本,有利于大大提高農戶的收入。農戶自產自銷,不僅成本高,而且由于不了解市場狀況,往往失利。國際上通行兩種農產品物流形式。一是農民組成合作社,專門從事運銷。丹麥、新西蘭、澳大利亞是典型。這相當于生產企業自營物流。二是由經紀人或代理商同第三方物流簽訂合同,由專業的物流公司從事物流業務。在現階段的中國,在“公司加農戶”的模式下,實行訂單或成片租賃開發的公司,可以自營物流,也可以委托第三方來從事物流業務,結果都可以使農民收入穩定增長。
物流產業的發展有利于農業走向規模經營;有利于農民得到質量可靠的生產資料供應(種子、化肥、農業、農業機械等),以增加農產量;物流產業的發展還有利于增加農民收入,并導致農民收入的多元化,如幫助鄉鎮企業降低成本,售出產品,幫助農民經營養殖業和副業;在旅游區幫助農家接待旅客食宿;以及安全輸送民工外出和回鄉等。
農產品物流發展現狀與對策論文 篇7
論文摘要:農產品冷鏈物流是發展現代農業產業必備的關鍵基礎條件之一,本文分析了貴陽市農產品冷鏈物流的現狀和主要問題,對貴陽市農產品冷鏈物流的需求總量進行了預測,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促進貴陽市農產品冷鏈物流發展的對策建議。
論文關鍵詞:貴陽市,農產品,冷鏈物流,現狀,發展對策
前言
生鮮易腐農產品是民眾基本生活消費食品,關系到國計民生問題,是政府為民服務的政治任務。發達國家的肉禽蛋、乳制品、飲料等在流通過程中的冷鏈率已達到100%,蔬菜、水果的冷鏈比例已達到95%以上,生鮮易腐農產品的產后損耗率在5%以下。相比之下,我國有80%以上的生鮮食品都是采取常溫保存、流通和初加工,冷藏運輸率僅為15-20%,生鮮易腐農產品的產后損失相當嚴重。以水果、蔬菜為例,果品采摘后損失率高達30%左右,全國每年總計約有8000萬噸蔬果腐爛、變質失去使用價值。因此,發展城市農產品冷鏈物流系統具有重要的意義,除了有利于調節和穩定市場供應,提高生鮮易腐農產品的商品價值,還有助于保障食品安全,降低損耗,節約資源,并可通過農產品冷鏈物流產業拉動,實現有效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2009年國家《食品安全法》正式頒布實施,對食品冷鏈的物流環節提出了明確要求,而隨著貴陽城市居民對農產品新鮮、衛生、安全、營養的消費水平的提高,現有農產品冷鏈系統已明顯不能滿足。預計到2015年,貴陽市農產品冷鏈物流總量將達103.8萬噸,農產品冷鏈物流需求快速增長的趨勢十分明顯,市場潛力巨大,農產品冷鏈物流發展的挑戰和機遇并存。
一、貴陽市農產品冷鏈物流發展現狀
近年來,貴陽市生鮮農產品冷鏈物流發展較快,農產品冷鏈物流設施初具規模,用于冷凍冷藏肉類、蔬菜水果和花卉的冷庫容積達7.46萬立方米,初步構建起全市范圍的低成本鮮活農產品運輸網絡,基本形成了以“生產者或代理商-農產品經銷公司-超市-消費者”為主的生鮮農產品冷鏈流通模式;一些農業、商貿企業積極投資于低溫供應鏈系統,正在建設具有較大規模的生鮮農產品物流配送中心和低溫冷庫,為實現生鮮農產品物流專業化運作創造了重要的物質條件。
目前,貴陽市需通過冷鏈的生鮮易腐農產品主要包括蔬菜、水果、鮮切花、茶葉、肉類、禽蛋、牛奶、水產品和冷凍食品等九類。2008年全市總產量為160.81萬噸,其中:蔬菜134.61萬噸,占總量的83.71%;水果8.79萬噸,占5.47%;肉類12.21萬噸,占7.59%;禽蛋1.56萬噸,占0.97%;牛奶2.86萬噸,占1.78%;水產品0.78萬噸,占0.48%。根據本市居民消費量及調出、調入量估算,全市生鮮易腐農產品商品總量為178.71萬噸,其中本市產量138.54萬噸,占77.52%,外地調入量40.17萬噸,占22.48%。在這其中,通過冷鏈進行物流配送的生鮮易腐農產品總量為22.28萬噸,只占全部農產品總量的12.52%。其中本市自產農產品冷鏈物流量6.01萬噸,僅占商品量的4.34%。全市生鮮易腐農產品的冷鏈物流水平較低,除牛奶和肉類以外,大多數生鮮易腐農產品在流通和貯藏過程中幾乎沒有冷鏈措施,一般都是采摘后直接上市或采用普通運輸工具直接運輸。如本地蔬菜冷鏈物流量僅占其商品量的1.29%,水果冷鏈物流量僅占其商品量的.2.86%,肉類冷鏈物流量僅占其商品量的5%。
總體而言,由于歷史等多方面原因的限制,雖然目前得到較大發展,但貴陽市冷鏈物流仍存在很多問題:首先,基礎設施仍較薄弱,專業運輸設備和冷藏設備缺乏,無法為易腐農產品流通系統地提供低溫保障,生鮮易腐農產品的冷鏈比例較低,尚未形成從田間到餐桌的冷鏈物流鏈條;其次,冷鏈物流體系不完整,缺乏上下游之間的整體規劃和協調,響了鮮活產品冷鏈物流的資源整合;第三,農產品冷鏈物流市場化程度低,第三方物流發展滯后,服務網絡和信息系統不健全;第四,市內生鮮農產品消費水平較低,每年消費的主要生鮮易腐農產品670多萬噸,冷鏈物流率僅3%左右,冷鏈市場規模有待提高;最后,冷凍冷藏質量監控、環境潔凈度控制、包裝和保鮮技術與國際標準還有較大的差距,影響了生鮮農產品的對外出口。
二、貴陽市農產品冷鏈物流需求總量預測
影響生鮮易腐農產品冷鏈物流發展的因素較多,包括人口數量、農業增加值、農民人均純收入、城鄉居民的消費水平、賓館飯店的營業收入、旅游業總收入、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狀況、交通運輸能力、食品加工企業的數量及其生產能力、耕地面積等。但總的來說,需求拉動生產、收入促進消費主要的因素。通過分析2000-2008年的全市蔬菜、水果、肉類、禽蛋、牛奶等相關統計數據,篩選出部分對農產品生產影響比較顯著的因素,分析這些因素與生鮮易腐農產品產量之間的相關關系,并對未來貴陽市冷鏈物流設施的需求作出科學合理的判斷。
以2008年為基期年,預測2015年和2020年貴陽市生鮮易腐農產品的冷鏈物流量,在建模過程中,用了6個自變量,即:農民人均純收入,農業增加值,餐飲業零售額,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全市年末總人口和生豬年末存欄數。預計到2015年,貴陽市各種生鮮易腐農產品商品總量預計達到343.3萬噸,其中本地產品296.6萬噸,占86.4%;外地調入產品46.7萬噸,占13.6%。冷鏈物流總量103.8萬噸,占商品總量的30.24%,其中本地產品80.3萬噸,占冷鏈物流總量的77.36%,占本地產品商品量的27.07%;外地調入產品的冷鏈物流量23.5萬噸,占冷鏈物流總量的22.64%,占調入產品的50.54%。根據上述商品總量的預測,預計到2020年,全市各種生鮮易腐農產品商品總量預計達到426.7萬噸,其中本地產品373萬噸,占87.4%;外地調入產品53.7萬噸,占12.6%。冷鏈物流總量199.7萬噸,占商品物流總量的46.8%。
三、發展貴陽市農產品冷鏈物流的對策建議
農產品冷鏈物流的發展是一個系統工程,涉及到眾多市場主體和政府服務管理部門,從貴陽市的具體情況來看,需要在充分利用現有農產品冷藏設施設備的基礎上,科學構建和優化全市農產品冷鏈物流系統,處理好商流、資金流與物流的關系,合理布局建設全市農產品冷鏈物流體系,高效協調上中下游相關產業鏈接,充分利用區位優勢,快速提高全市農產品冷鏈物流的現代化水平。主要建議措施包括以下方面:
1.加強農產品冷鏈的整體規劃,建立政府、行業組織和相關企業的聯動機制,積極推進貴陽市農產品冷鏈物流體系建設。建立多種組織形式并存的農產品冷鏈物流體系,鼓勵和支持上下游企業建立長期戰略合作伙伴關系,探索龍頭企業與農戶的利益聯接機制,增強對農戶的帶動能力。
2.逐步建立“企業為主體、政府引導、多方參與”的多元化投入機制,提高冷鏈物流基礎設施的建設水平。通過專項資金,針對農產品冷鏈物流中加工、運輸和倉儲等薄弱環節,鼓勵和支持多家企業聯合建立生鮮配送中心,加大冷藏車輛和設備改造的投資扶持力度。
3.大力發展專業的第三方物流企業,推動建設大型綜合農產品冷鏈物流中心。加強招商宣傳,積極引導其他行業先進的第三方物流企業延伸其物流服務功能,向農產品冷鏈領域投資發展,提高市場化程度。并積極扶持,重點培育,充分發揮其專業化、規模化、組織化的優勢。
4.推進冷鏈物流技術的升級和開發。引導相關企業積極開發和引進與貴陽特色農產品如蔬菜、副食品等有關的冷凍冷藏、保鮮技術、包裝技術,形成高效綠色的特色冷鏈物流網絡,推動貴陽市農產品冷連物流實現跨越式發展。
5.鼓勵和引導農產品冷鏈物流企業推進物流管理信息化,從上游供應商到下游用戶各個環節建立現代化信息技術、網絡技術以及全程溫度控制跟蹤監測技術一體化服務的公共信息平臺,實現資源共享、數據共用、信息互通。
6.減少生鮮農產品冷鏈物流中間環節,“產銷直掛”,生產者或者生產者的聯合組織,不經過中間環節,就可直接為零售企業大批量的供應,從批發零售看,因為批發商經營規模較大,能夠為數量眾多的超市、連鎖店、中小零售商以及食品企業提供配送服務,超市、連鎖店等大型零售企業依靠自己的實力建立起自己的配送供貨機構,直接到產地組織采購,以減少中間費用。因此,通過發展生鮮農產品的超市和連鎖經營,完善批發市場的功能,增加生產者的規模或建立生產者聯合體來減少物流和冷鏈物流中間環節。
7.建立多種形式的農產品冷鏈物流,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推進多種冷鏈物流模式的發展,一方面依靠農業龍頭企業和大型食品加工企業,發展以核心企業為軸心的生鮮農產品冷鏈體系,串聯供應鏈上下游,逐步形成覆蓋分類生鮮農產品產業的冷鏈保障體系;另一方面在建設農產品綠色大通道的基礎上,建設連接農產品主產區和消費地的生鮮農產品冷鏈主干網絡,提高大批量生鮮農產品物流的安全保障水平。
8.引導農戶、加工企業、批發市場、物流企業組建農產品冷鏈物流行業協會,協調市場主體利益,維護行業公平競爭和促進農產品冷鏈物流行業發展。鼓勵、支持農產品冷鏈相關企業積極參與國際競爭,對具有農產品出口優勢的產區,引導形成“加工企業+生產基地+第三方物流”模式,提高農產品冷鏈物流的效率和標準,與國際水平接軌。
【農產品物流發展現狀與對策論文】相關文章:
張家口市郵政物流發展現狀與對策論文11-21
淺析我國鐵路物流發展形勢及對策論文11-25
農村物流發展存在的問題及發展的對策03-12
淺析中國出境旅游的發展現狀與發展對策03-07
旅游管理專業發展現狀與發展對策初探03-20
杭州休閑產業的現狀及發展對策03-21
企業ERP發展現狀及對策12-04
糧食生產的現狀及發展對策06-06
高校內部審計信息化現狀與發展對策論文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