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路面綠化與交通要道相融合人文景觀設計論文
1概況
北坦路位于萊城區西部,西為泰鋼工業園區,東為萊城區,南起老城區鳳城西大街,北接北部萊城工業園區,是老城區與新城區連接的重要交通要道。北坦北路是北坦路向北延伸的部分,南起魯中西大街,北至嬴牟西大街,全長3146米。其中魯中大街—汶源大街段長1122米,道路規劃紅線35米,主路面寬16米,兩側分車帶各寬1.5米,自行車道各寬3米,人行道各寬2米,路兩側綠化帶各寬3米;汶源大街—贏牟大街段長2024米,道路規劃紅線寬40米,主路面寬16米,兩側分車帶各寬1.5米,自行車道各寬3米,人行道各寬2米,路兩側綠化帶各寬5.5米。
2設計目標
北坦北路作為連接新老城區的主要道路,在設計時不僅滿足其交通功能,還結合城市及北坦路特點進行道路的景觀和綠化統一規劃,充分體現北坦路特色。
3規劃原則
3.1尊重當地環境
本方案規劃根植于北坦北路所在地域,注重當地鄉土文化,適應當地的自然環境,選用當地鄉土植物材料,以適應本地生長、降低管理與維護的成本。
3.2自然環境的高效利用
景觀的創造與景觀序列的劃分,充分結合道路沿途的不同景觀特點,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環境中的景觀,形成各路段的景觀特色。
3.3種植規劃原則
配置上遵循多樣性原則,以高大喬木為主,通過喬灌花草的合理搭配形成群落式種植,從而提升生態效益。突出植物造景功能,創造四季常青、三季有花、綠蔭護夏的景觀效果,豐富萊蕪市的植物景觀。突出地方特色,加大鄉土樹種在綠化中的比重。選擇樹種:常綠喬木:雪松、側柏、油松、白皮松、云杉等。落葉喬木:合歡、銀杏、國槐、刺槐、白蠟、垂柳、欒樹、元寶楓、水杉、玉蘭、紫葉李、櫻花、碧桃、丁香、紫薇、紅楓、雞爪槭、臘梅等。灌木:金銀木、珍珠梅、連翹、迎春、豐花月季、海棠、無花果、枸杞、石楠、鋪地柏、金葉女貞、大葉黃楊、小葉黃楊、紅葉小檗等。地被:二月蘭、千日紅、大花萱草、紅花三葉草、金雞菊、金盞菊、常夏石竹、麥冬、闊葉麥冬、地被菊等。藤本:紫藤、美國凌霄、金銀花、地錦、多花薔薇、扶芳藤等。竹類:早園竹、淡竹、箬竹等。
4設計構思
4.1注重生態性
北坦北路沿線有幾個工廠,對環境污染嚴重,因此在進行道路綠化設計時,應在適當豐富綠化層次、提高綠化質量的基礎上增加抗污染樹種,引入“環保、安全、自然、生態”的概念,把整條道路建成生態廊道。
4.2注重景觀性
北坦北路沿線地勢起伏較大,在進行景觀規劃和綠化設計時應結合道路兩側山丘、河流、洼地造景,合理配置植物,使道路景觀與周邊環境融為一體。
4.3打造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相結合的景觀鏈
充分利用北坦北路沿線的山丘、河流,在現有山坡處作起伏地形,將現有河道開挖整理,形成自然山水景觀。利用低矮花灌木、宿根花卉、時令花卉組成的大色塊花境的色彩、季相、層次變化與地形的起伏相結合,與山水自然景觀相呼應。突出道路綠地的生態性。模擬植物群落搭配形式合理配置喬木、灌木、地被植物。采用鄉土樹種,適地適樹;北坦北路作為連接新老城區的主要道路,來往車輛多、噪音大、污染重。利用喬木、灌木、球類、地被合理搭配形成復合植物群落,同時選擇刺槐、國槐、構樹、懸鈴木、側柏、臭椿、龍柏、石榴、臘梅、紫荊、紫薇、玉蘭等吸收粉塵、汽車廢氣、抑菌、殺菌、抗污染能力強的樹種,這樣不僅可以降低噪音,而且可以降塵、減少污染。另外,植物的科學合理配置可減少病蟲害的發生,減少養護管理費用;將反映萊蕪傳統文化(冶煉、戰爭、戲曲等)的雕塑、景墻、鋼構架等樣品適當布置在節點、較寬的綠化帶中,與周圍綠化相結合,體現蓬勃發展的新萊蕪。
5具體設計
5.1魯中大街—汶源大街段
此段是老城區的干道,為原有道路的改造。路兩側綠化帶根據現有道路兩側的建筑情況布置,寬窄不一。綠化帶植物配置采用喬木群與灌木群間隔搭配,形成高低錯落、步移景異的景觀效果;在汶源大街節點東南角、西北角,以常綠樹雪松、黑松為背景,其前面組團式栽植銀杏、女貞、玉蘭、櫻花、紫葉李、碧桃、榆葉梅等,樹下滿鋪鋪地柏形成對比強烈的空間層次,凸現簡潔、大氣。汶源大街節點東北角,現有地勢高于道路,可適當整理堆山,形成小山丘。景觀以植物造景為主,成林的喬木穿插配置,并加以規則式種植,中層種植小喬木及低矮花灌木,沿路以色葉灌木組成色塊,形成富有動感的線條花帶,營造濃烈的迎賓氣氛;1.5米寬分車帶主要栽植行道樹法桐和不同球類、花灌木,與綠化帶內的行道樹法桐形成林蔭通道。
5.2汶源大街—贏牟大街段
此段為新建道路,連接老城區干道與北部工業園區道路,該段綠化景觀不僅要與老城區相呼應,同時也要有自己的特色。在分車帶中,采用行道樹法桐、花灌木丁香、黃刺玫、榆葉梅、美人梅、紅王子錦帶、紅瑞木等相搭配,利用植物季相的變化形成四季景觀;路兩側綠化帶中植物配置層次明確,上層為落葉大喬木,中層為開花小喬木及常綠灌木,下層為修剪整齊的常綠灌木及色葉灌木,底層為草坪、低矮灌木、草花形成多彩地被,景觀效果較好。整體上構圖簡潔、優美而大氣。龍潭大街以南的綠化帶較寬,大約10米左右,可適當增設卵石、片石小路,滿足周邊居民休閑、健身需求。并適當設置休息廣場、座凳、景石,配置觀賞性強的喬木、各種花灌木、球類,沿路栽植低矮花灌木與時令花卉組成的花帶,使人置身其中既有綠蔭成廊之感又再現林間綴花的生態意境。喬木選擇:銀杏、國槐、欒樹、女貞、櫸樹、樸樹、苦楝、臭椿、五角楓、楓香、廣玉蘭、玉蘭等。灌木選擇櫻花、垂絲海棠、貼梗海棠、紫薇、黃刺玫、木芙蓉、紅楓、梅花、臘梅、紅瑞木、棣棠、竹子、南天竹、紅葉小檗、小龍柏、鋪地柏、金葉女貞、春鵑、夏鵑、金絲桃、海桐、狹葉十大功勞、棣棠、繡球花等。草本地被選擇大花美人蕉、吉祥草、麥冬、蔥蘭、金邊吊蘭、紫花酢漿草、紫鴨趾草、狗牙根、結縷草等。其中降噪效果好的植物選擇:銀杏、玉蘭、丁香、叢生大葉女貞、紅王子錦帶、棣棠等。
5.3北坦北路四個節點
北坦北路有龍潭大街節點、雪湖大街節點、贏牟大街節點、蓮河節點等四個節點。其中蓮河節點位于北坦北路以西,新舊兩條蓮河河道相匯處,面積約1萬平方米,地勢開闊,河道較寬,水面淺,規劃建成濕地公園。設計臨水亭廊、觀景平臺、休閑垂釣平臺,沿河木棧道、沙灘、廣場等由園路連接,適當布置景墻、雕塑、景石形成局部小景。植物配置上除保留現有的垂柳、毛白楊等植物外,適當搭配水杉、楓楊、雪松、盆景松、玉蘭、欒樹、合歡、女貞等大喬木,紫薇、木槿、紫荊、紫葉李、榆葉梅、紅王子錦帶、珍珠梅、丁香等花灌木,千屈菜、菖蒲、水蔥、梭魚草、大花美人蕉等水生植物,與球類、地被植物形成層次分明、色彩豐富的濕地植物群落。其他節點可根據周邊環境,結合北坦路綠化風格進行植物配置,同時適當設計休息廣場、亭、花架、座凳等為行人提供休閑場所。節點中可局部做微地形處理,這樣既有利于排水,又可豐富林冠線。游步小道貫穿地形,利用竹子形成曲徑通幽的景觀效果,同時形態各異的野花散落在小徑兩邊形成花溪漫道。作者簡介:張艷霞,大專學歷,萊蕪市園林管理局,助理工程師,研究方向:園林綠化管理、規劃、施工。
【路面綠化與交通要道相融合人文景觀設計論文】相關文章:
淺談科學教育與人文教育的融合論文10-26
《音樂公路之旅》音樂與人文精神的融合論文10-27
城市園林綠化景觀設計及養護管理探析論文08-17
人文醫學論文08-27
讓文學與地理相融的論文09-11
人文與醫學論文范例06-16
人文地理小論文07-10
淺談大學人文教育與科學教育的融合10-26
試論新聞與文學的分野與融合論文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