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議砂巖地質的施工技術論文
一、工程概況
鹿峪中橋位于陽泉西環高速公路LJ2合同段K7+400處,橫跨V型深谷,地形地貌較為復雜。橋位處長期受到雨水沖刷,地面表層基本為裸露強風化或弱風化砂巖,往下為弱風化、微風化及完整性砂巖,地質情況較為穩定。鹿峪中橋設計為3×30米分離式高架橋,樁基礎為鉆孔灌注樁,樁基類型為嵌巖支撐樁,設計樁長為12~15米,嵌巖深度要求不小于5米(完整性砂巖)。全橋共計鉆孔灌注樁20根,其中直徑1.2米的樁基12根,直徑1.6米的樁基8根。
二、施工背景和方案構思
鹿峪中橋為工程中期變更增加的橋梁,該處原設計為3×3米拱涵,路基右側填筑范圍有一煤礦斜井,在拱涵設計時,此處高填方路堤與斜井存在很大沖突。經過煤礦公司與陽泉西環高速公路建設管理處的共同協商,2012年7月底決定將此拱涵變更為鹿峪中橋,8月底下達正式設計施工圖紙。由于該橋變更圖紙下發時間較遲,且鹿峪中橋處于比較重要的地理位置(鹿峪中橋正處于王家灣大橋的預制梁運輸通道上),鹿峪中橋的施工進度將直接影響到王家灣大橋的預制箱梁安裝施工。因此,鹿峪中橋的基礎及下部施工工期十分緊迫,施工任務十分艱巨。工程項目部根據施工現場實際情況,對樁基施工的3種可行性施工方案(即人工挖孔、沖擊鉆沖孔和旋挖鉆鉆孔)進行了認真分析和研究。如果采用人工挖孔,由于爆破炸藥審批手續很復雜,且審批難度很大、審批費用也很高,而且鹿峪中橋靠近王家灣村,爆破施工安全隱患很大。如果采用沖擊鉆沖孔,砂巖地區的沖孔施工進度慢,且缺水、缺電,要確保施工進度就必須配備大功率發電機和多臺沖擊鉆進場施工,進場費用和其他施工成本很高。如果采用旋挖鉆鉆孔,施工進度相對較快,且能解決缺電、缺水問題,對當地環保也有保證。
三、鉆機型號與鉆頭的選擇
鉆機進場前,技術人員根據樁徑大小及現場砂巖實際強度、完整性等情況分析選擇鉆機型號及鉆頭形式,以確保鉆機和鉆頭有足夠的能力進行正常的鉆進施工。由于鹿峪中橋20根樁基中最大直徑為1.6米,設計孔深最深約為16米,鉆孔最大砂巖厚度約為13米,樁底砂巖強度可達30兆帕,為了確保鉆機有足夠的動力以及鉆頭有足夠的強度,在查詢相關資料及通過鉆機隊伍的技術咨詢后,工程項目部選擇了我國某公司生產的.TR220D型旋挖鉆機和旋挖合金鋼截齒鉆頭。
四、砂巖地質的旋挖鉆施工
施工平臺修筑由于鹿峪中橋橋位處于V型深谷處,地形地貌較為復雜,鉆機施工平臺采用半填半挖方式進行修筑。為了確保孔口穩定,成孔后不出現掉物現象,孔口采用簡易的鋼護筒做孔口防護,護筒頂高出施工平臺30~50厘米,并對護筒四周進行回填壓實。樁位控制待施工平臺修筑完好后,進行樁位放樣。由于鉆機施工平臺為新修筑平臺,填筑土部分穩定性普遍不高,加上樁基施工中鉆機振動,因此,樁位控制至關重要。為了確保樁位偏差滿足規范要求(排架樁為5厘米、群樁為10厘米),樁位放樣時在四周打上引樁,以便施工中隨時復核樁位。鉆機就位和開孔在鋼護筒埋置就位并經測量對好樁位后,即可進行鉆機就位。鉆機為履帶式行走系統,底盤可360度來回旋轉,機身靈活,但是,機身的穩定性不夠。為了確保鉆機機身的絕對穩定,在鉆機移動到指定位置并對鉆頭進行對中校正后,應對鉆機履帶進行前后和左右固定。對旋挖鉆可采用枕木和木楔子進行卡位固定,其左右可采用錨樁卡位固定,避免鉆機在鉆進振動時產生非正常位移現象。鉆機開孔時,先不加壓緩慢鉆進,盡量減小震動力,以免護筒出現位移,待鉆進到護筒底以下50厘米以上或鉆至風化砂巖位置時,應提鉆檢驗孔位,確保開孔時孔位的準確性。當開孔孔位滿足設計與規范要求后,即可開足馬力進行正常加壓鉆進,否則應對孔位進行校正,直到孔位滿足要求為止。砂巖鉆進施工為了便于橋梁下部構造和上部構造施工安排,先鉆左半幅所有樁孔,將左半幅樁孔由0號橋臺依次向3號橋臺推進,鉆完左半幅所有樁孔后,再進行右半幅樁孔施工。
五、小結
本施工工藝簡潔方便,對缺高壓電和缺水地區十分實用,同時對加快施工進度也十分有效,每臺鉆機每天可推進約20米,即每天可成孔一個,施工效率相對較高。
作者:冷鐵松 單位:陜西路橋施工隊
【小議砂巖地質的施工技術論文】相關文章:
7.河道施工技術論文
8.房屋施工技術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