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有益啟示傳統建筑論文
一、表層的提煉
這種思路是從中國傳統建筑中提煉出典型的傳統建筑符號,適當加以變形后運用到現代建筑中來。例如,香山飯店在藝術處理上就提煉并運用了許多中國傳統建筑符號,如正菱形的側窗、壁燈和灰磚裝修;正方形上帶有圓形開洞的樓梯桿柱頂燈、室外平臺欄板燈和路旁地燈;將宮燈加以變形的中餐廳吊燈、中庭座燈和入口庭院柱燈等等。在組織室外墻面灰磚線腳和室內木裝修線腳時則依照了同一墻面劃分模式。這些都使建筑的整體氛圍得到完整統一。
之后,香山飯店的幾個典型中國傳統符號常被廣泛應用到許多城市建筑里。當然,也有運用得不當的例子如北京通泰大廈,在現代辦公樓的帶形墻面上刻意作出一個巨大的“斗”這樣一個傳統抽象符號,不但從建筑本身的體量與風格上顯得笨重多余,而且從傳統文化提練上也難以引起國人的共鳴。在提煉傳統符號的建筑師中還有一個傾向便是符號的象征意義,但這種思路也往往因手段的膚淺而尚失意義。如中日青年交流中心(由黑川紀章與北京市建筑設計院合作)大做象征文章,以中軸線上的“橋”來象征“友誼之橋”,倒還顯得畫龍點睛,形象也算很美;但是接著又要以劇場象征幼芽,游泳館象征和平就有些牽強附會了;最后讓人啼笑皆非的是硬要使高層賓館也要有象征意義,于是便將圓形平面加以修改,處理成二十邊形。并等距離地豁開五條一米多寬的墻縫,形成了與梅花、櫻花相似的五片花瓣式的平面。這們做的結果是將一個本應簡潔挺拔的高層建筑弄得瑣碎零亂。
結果也不難想象無人能從建成的實物中找出些“梅花”或“櫻花”的味道來。至于以圖像符號形式來模仿中國傳統建筑的作品更是不足取。如蘇州吳宮大酒店,為與古城環境風貌保持一致,建筑風格承襲姑蘇傳統,采取“城墻”與“高臺”相結合的手法,布局為中軸對稱,城臺上點綴了造型各異的亭宇樓閣。雖然看上去屋頂層次還算豐富,可惜了無新意,更由于賓館功能布局的制約而從整體空間上難有古城聚落的神韻。看來這種借用中國傳統建筑屋頂符號的“拿來主義”實在是到了強駑之未了。
二、深層的同構
如果能夠超越視覺語言符號的制約,我們的設計天地將會開闊一些。有些建筑師便從中國傳統建筑深層結構中去尋找創作源泉。中國傳統建筑語言的基本形成結構,由于其本身的抽象性與可塑性而具有生命力,可移植于新語系中去組織新詞匯產生新釋意。如上海大劇院,將借鑒中國傳統建筑文化的視點落在中國傳統建筑空間這一仍有生命力的層次上。它的平面以“井”型劃分成9個方格,前部設大廳,多階和花園,這一嚴謹的平面有機地組合了主要和次要舞臺,觀眾大廳及公共場所。
發揮了中國傳統庭院空間布局的優勢。該建筑在外顯層面上則全部使用現代建筑技術語言:玻璃幕與反曲屋頂。而這些外顯形象又表現了一種水晶宮殿般的紀念性和承接天地萬物的博大胸懷。可見拋棄對中國傳統建筑符號的再現而追求傳統空間和結構氣質,可以使現代的建筑技術語言發揮得更加淋漓盡致。上海商城也是借助這種創作理念而成功的,設計中滲透了一些中國建筑的傳統手法,從建筑布局及細部處理等多個方面都可以看到一些中國建筑的語言和特征。上海商城的中國味集中表現在其底層的半室外中庭。
不同香山飯店傳統符號的堆砌的是,其空間及空間界面更加中國化,點到為止的欄桿、變形的雀替,高聳醒目的紅柱以及點綴其間的水池游廊無不引人發懷古之幽情;而它空間尺度的巨大,水幕、旋梯的設置,現代交通的組織又讓人耳目一新,其營造中國傳統建筑空間及界面的高超手段,著實有振聾發聵之力。深圳市政廳實施方案又是一個很好的佐證。它采用最現代的建造方法和科學技術,但與此同時又繼承中國南方的優秀傳統。沿襲了中國“內庭院”的布局,使這座建筑由若干個庭院組成。尤其是它的屋頂采用曲面網架拱殼,大面積覆蓋其下方的市政廳建筑,屋頂的曲線和暴露的結構構件隱喻著中國傳統的建筑技術,但給人的感覺卻毫不復古的意向。雖說是華夏的精神,但全是最新的科技成就。這種意念被發揮的成熟大器便是下面要論述的上海金茂大廈和上海環球金融中心。
三、內質的追求
透過傳統建筑的視覺表面,我們會發現支撐傳統建筑外顯形態的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內核,包括中國古代的政法制度、思維邏輯、哲學等等。正是這種質的規定性在我們特定的自然歷史環境下才會因人類的生存而產生獨樹一幟的中國傳統建筑。時至今日,中國傳統文化仍然以其古老的智慧讓世人矚目,這也是我們民族的最寶貴的財富。宏揚我們傳統文化的精神實質才是建筑設計創作理念的最高境界。上海金茂大廈便是這樣的一個作品,其設計概念是建造一座既有中國傳統、又體現現代高科技成就的高聳塔樓。
塔樓平面雙軸對稱,提煉“塔”的形意,外形呈柔和的階梯韻律,體造型以逐漸明快的節奏向上向內伸展,不但增強了高度感,同時勾出了剛勁有力的輪廓線。金茂大廈方案一問世,便語出驚人。其用高技術手段來表現的中國古塔的韻律是那么地惟妙惟肖,卻絲毫不見照搬模仿的痕跡。進入了中國建筑師一度曾十分向往的“神似境界”。
這與建筑師一方面具有高超的現代建筑設計水平與技巧,另一方面深入地研究中國傳統建筑美學是分不開的。由于建筑師面對中國傳統建筑文化,避開了從形式、空間層面上的具象承傳的俗套,而從更抽象更深層的文化美學上去尋找交融點,也便很自然地可以輕裝上陣,用自己所長(技術與手法)來表現異域文化的精髓(美與氣質)。同樣,上海環球金融中心也有異曲同工之妙。其主體采用正方形和圓形兩個單純的幾何形體,正方形平面的其中一組對角自下而上逐漸收分,寓“古幣”的構思,立“金融”標志的追求,寓其氣而無其形,充滿時代感。上述兩個建筑都努力去認同中國傳統建筑文化的審美趣味,在美學上尋找與傳統文化的共鳴,并均以高度的技術文明來做后盾,這種理念宛如給中國建筑界注入了一劑良藥,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
【有益啟示傳統建筑論文】相關文章:
木雕傳統建筑論文10-15
現代裝飾傳統建筑的論文08-18
非建筑語言屬性裝飾傳統建筑論文07-13
傳統建筑材料在現代建筑的運用論文09-12
城市設計對建筑空間設計的啟示論文10-07
譯本探究淮安傳統建筑論文05-15
節能技術用于傳統建筑論文07-11
中西方傳統建筑比較論文06-22
論文傳統建筑木雕美學應用09-29
傳統建筑材料在園林建筑的運用分析論文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