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水體底泥中磷的吸附-解吸研究進展
摘要:水環境污染和破壞已成為當今世界上最引人注意的環境問題之一,通過對水體底泥中磷的吸附—解吸的研究進展進行概述,介紹了底泥磷在水體污染方面的作用,為底泥磷在農業面源污染及水體富營養化的研究提供理論依據。
關鍵詞水:體底泥;磷;吸附;解吸
AbstractThe water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the destruction have become one of most remarkable environment problems in the world now。 Based on the review of research on absorption and desorption of phosphorus in underwater sediment,the effects of sediment phosphorus on water pollution were introduced,so as to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research of phosphorus in agricultwral non—point pollution and water eutrophication。
Key wordsunderwater sediment;phosphorus;absorption;desorption
水環境污染和破壞已成為當今世界上最引人注意的環境問題之一,水環境的好壞直接關系到人類的生存。我國在持續高速增長的同時,帶來最大的負效應就是環境污染日益嚴重,江河湖海等水環境質量日趨惡化,而影響這一趨勢惡化的主要原因是水體富營養化。隨著富營養化水體的不斷增加,水體富營養化的研究和防治日益被重視,其中過量的磷輸入或水體磷的高負荷是導致河流湖泊營養化污染的重要原因。近年來,人們對底泥的空間分布及其表面營養物的分布已有較多的調查和分析,但對底泥中磷在底泥—水界面的吸附—解吸特性的分析和研究較少。現對底泥磷的吸附—解吸研究進展作一綜述。為農業面源研究和水體富營養化的研究提供資料。
1水體底泥對磷的吸附作用與富營養化的關系
磷是最早發現的作物必需的營養元素之一,它不僅是植物體內許多重要化合物的組分,而且還以多種途徑參與植物體內的各種代謝過程,在人類賴以生存的生態系統中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1]。磷也是控制水體富營養化的主要營養鹽之一,對于某些水體,盡管采取了各種措施并杜絕了外源磷的輸入,但水體富營養化并未得到有效控制,可歸因于水體底泥中磷等營養元素的釋放[2—4]。
磷作為沉積物的宿體,是水體的重要營養源之一,其內源污染對水環境質量的影響不容忽視。沉積物,也稱底泥或底質,是來自各種途徑的營養物,即各種過程和人類經濟活動的產物,在一般的靜水水體中,污染物質被水體中顆粒物吸附、絡合、絮凝、沉降,從而進入沉積物。從一定意義上來說,沉積物通過接納了大量的污染物而緩解了水體富營養化的進程,是污染匯而非污染源,但富營養化湖泊沉積物有很高的容量暫時吸附水中的磷,然后將其釋放出來[5—6]。沉積物一般含豐富的營養物質和大量的腐朽性有機質。由于湖泊沉積物粒度的差異,比表面積不同,表面電荷的性質也不一樣,對磷的吸收與釋放表現較大不同。研究表明,沉積物中的磷循環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水體富營養化的進程。土壤和沉積物能通過交換吸附作用從環境中富集包括磷在內的多種微量元素及其他有毒有機物,對天然水體起到一定的凈化作用,是一種極好的清潔劑[7—9]。
2水體底泥中磷吸附—解吸機理的研究進展
天然含水介質中都不同程度地含有一些膠體物質,由于膠體有非常大的比表面積,污染物對膠體比對固相基質表面顯示出更高的親和性。底泥中的膠散復合體,對底泥中物質的遷移和積累具有重要作用[10]。土壤和含水層中的膠體不但能像固相基質那樣吸附污染物,而且還以類似于水相的速率運移[11]。因此,膠體作為污染物的載體,可以大大地影響污染物運移的凈速率。膠體不僅是底泥的重要物質基礎,也是重金屬或有機有毒污染物過濾器,而且它的存在對于物質的遷移和積累具有重要作用[12]。膠體是形成良好底泥的重要機制,有機物質對良好底泥的形成和穩定起著重要作用。膠體的形成是穩定性團聚體和底泥形成的重要機制和物質基礎。底泥的形成必須借助膠結物質,才能使分散的土粒通過凝聚作用粘結形成團聚體,微團聚體組成是評價底泥水平的綜合指標。這種團聚體的穩定性及其在底泥中的作用,與膠結物質組成、性質、陽離子種類及團聚過程中的土粒排列方式有密切關系。由于土壤不同,肥瘦和好壞不一,膠體的數量、程度、方式和狀態也各異[13—15]。
目前,國內外學者已對磷釋放機理開展了大量的研究,如溫度、溶解氧、pH值、水動力學的擾動以及底泥覆蓋對磷釋放的影響[16]。尹濤等通過對大鏡山水庫底泥磷釋放模擬研究發現底泥上覆水的氧化還原電位和pH值是影響底泥磷釋放的重要影響因子[17]。Berg等考察了方解石覆蓋技術控制底泥磷釋放的效果,結果表明1cm厚的方解石覆蓋層2~3個月內可以減少80%的底泥磷釋放通量[18]。林建偉等研究發現天然沸石和方解石復合覆蓋技術能有效抑制底泥磷的釋放[19]。
Olila等[20]認為,底泥對磷的吸附過程包括底泥中有機質、黏土、鐵鋁氧化物、碳酸鈣等礦物顆粒對磷酸根的專性吸附以及微生物通過吸收同化而產生的生物固定;Torrent等[21—22]認為其吸附速度可以Langmuir或Freundilch模型描述,其表現為磷和鐵氧化物初期在表面快速吸附,隨后在礦物晶格內部慢速擴散。Langmuir方程可以很好地擬合磷在底泥上的等溫吸附,通過Langmuir方程的曲線擬合,可以得到磷在底泥上的最大吸附量。
韓偉明通過對杭州西湖底泥釋磷的研究,考察了pH值、DO、溫度和上復水組成等環境因素對其影響,發現在20 ℃,pH值為6。5時,底泥釋磷量最小,pH值升高或降低,釋磷量倍增,TDP(可溶性磷)解吸量與pH值呈拋物線相關。
Shang等研究發現,pH值變化對有機磷和無機磷的吸附影響明顯;Sundar等研究認為,鹽度變化對潮灘濕地沉積物的磷吸附影響也十分顯著;石曉勇等在黃河口懸浮物磷的吸附和解吸研究中發現,隨著環境溫度的升高,懸浮物對磷的吸附呈線性增加。
劉敏研究發現,環境因子對沉積物吸附磷作用有顯著的影響,隨著pH值的變化,沉積物對磷的吸附量呈“U”形變化曲線,pH值在7~8,磷的吸附量較小。在低鹽度區,隨鹽度的增加,沉積物對磷的吸附量隨之呈顯著增加趨勢,而當鹽度大于5‰時,反而隨鹽度的增加,吸附量略呈下降趨勢。隨著溫度的升高,對磷的吸附量基本上呈線性增加。
李敏等研究發現,環境因素影響沉積物磷吸附量的強弱順序為:SS>pH值>溫度>鹽度,其中懸浮沉積物濃度是影響吸附量最重要的因素,pH值、溫度和鹽度對吸附量的影響程度差不多。沉積物對磷酸鹽的吸附量與粒徑小于0。005 mm顆粒的含量成較好的正相關關系,說明吸附作用主要發生在細顆粒沉積物上,樣品中細顆粒含量越高,吸附量就越大。
pH值是湖泊水環境的重要指標,大量研究表明,pH值與沉積物釋磷量之間呈拋物線關系,上覆水pH值近中性時釋磷量最低,而在偏酸、偏堿時都有利于磷的釋放。其原因可能是一方面pH值的改變引起了系統內微生物結構及其活動強度的變化,另一方面也影響了磷素的溶解狀態。
3
[1] 王慶仁,李繼云,李振聲。高效利用土壤磷素的植物營養學研究[J]。生態學報,1999,19(3):417—421。
[2] 徐軼群,熊慧欣,趙秀蘭。底泥磷的吸附與釋放研究進展[J]。重慶環境,2003,15(11):147—149。
[3] 王圣瑞,金相燦,趙海超,等。長江中下游淺水湖泊沉積物對磷的吸附特征[J]。環境科學,2005,26(3):38—43。
[4] 葉恒朋,陳繁忠,盛彥清,等。覆蓋法控制城市河涌底泥磷釋放研究[J]。環境科學學報,2006,26(2):262—268。
[5] JENSEN H S,ANDERSEN F O。Importance of temperature,nitrate and pH for phosphate release from aerobic sediments off our shallow,entropic lake[J]。Limnos Oceanport,1992(37):577—589。
[6] RAMM K,SCHEPS V。Phosphorus balance of a polytrophic shallow lake with the consideration of phosphorus release[J]。Hydrobiology,1997(34):43—53。
[7] YAMADA H,KAYAMA M。 Distribution and dissolution of several forms of phosphorus in coastal marine sediments[J]。Oceana。 Acts,1987,10(3):311—321。
[8] 林榮根,吳景陽。黃河口沉積物對磷酸鹽的吸附與釋放[J]。海洋學報,1994,16(4):31—34。
[9] ALBERT,KOREANS。 Sorption of 1,2,3,4—terachlorobenaene and Ca—dmium to sediments and suspended solids in lake Ulcers/zoom[J]。Water Res,1992,26(3):327—337。
[10] 熊毅。土壤膠體第一冊[M]。北京:科學出版社,1985:326—327。
[11] THOMASB,PETERF,THORSTENK,et al。Colloid and heavy metal tra—nsport at land felsites in direct contact with ground water[J]。Water Research,2006,40(14):2776—2786。
[12] 雷加容,何毓蓉,余敖。紫色土有機膠體與土壤肥力的關系[J]。西南農業學報,2003,16(4):85—89。
[13] WELLS M L,GOLDBERG E D。Occurrence of small colloids in sea water[J]。Nature,1991(353):342—344。
[14] ROSS J,SHERRILL R M。The role of colloids in trace metal transport and adsorption behavioral New Jersey Pinelands streams[J]。Limon。 Oceanport,1999,44(4):1019—1034。
[15] 侯惠珍,袁可能。土壤有機礦質復合體研究:VI。有機礦質復合體中有機磷的分布[J]。土壤學報,1990,27(3):286—292。
[16] 汪家權,孫亞敏,錢家忠,等。巢湖底泥磷的釋放模擬實驗研究[J]。環境科學學報,2002,22(6):738—742。
[17] 尹濤,林彰文,顧繼光,等。大鏡山水庫底泥磷釋放模擬研究[J]。生態科學,2007,26(1):46—49。
[18] BERG U,NEUMANN T,DONOR D,et al。 Sediment capping in entropic lakes efficiency of undisturbed calcite barriers to immobilize phosphorus[J]。Applied Geochemistry,2004(19):1759—1771。
[19] 林建偉,朱志良,趙建夫,等。天然沸石和方解石復合覆蓋技術抑制底泥磷釋放的影響因素研究[J]。環境科學,2007,28(2):397—402。
[20] OLILA O G,REDDY K R。 Phosphorus sorption characteristics of sedi—ments in two eutrophic lakes in Florida[J]。Arch。Hydrobiology,1993(129):45—65。
[21] PANT H K,REDDY K R。 Phosphorus sorption characteristics of estu—arine sediments under different red ox conditions[J]。J。Environ。 Quall,2001,(30):1474—1480。
[22] TORRENT J,SCHWARTZMAN U,BARRON V。Fast and slow phos—phorus sorption by gout hite2rich natural materials[J]。Clay and Clay Minerals,1992(40):14—21。
【水體底泥中磷的吸附-解吸研究進展】相關文章:
交通系統中的混沌現象研究進展和展望11-22
水體污染概況及防治對策03-07
分子生物學中鉀離子通道研究進展03-06
建筑水體景觀優化設計探究03-28
河道底泥污水污泥燒結制陶粒配方研究03-07
紅花的現代研究進展03-18
降脂中藥研究進展03-19
干細胞的研究進展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