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責任制整體護理對留守兒童的影響論文
大理地區在快速的城市化進程中,農村青年勞動力外出日益頻繁〔1〕,使得農村中家庭成員主要由孩子和老人構成。留守兒童〔2〕問題是當前我國社會轉型時期出現的一個獨特問題〔3〕。
大理地處西南邊疆,少數民族聚居,經濟落后,有一定比例的留守兒童,而隔代監護使留守兒童在成長中情緒緊張,較早地面對和應付各種緊張因素〔4〕。有調查發現和父母聯系越少,子女越容易出現行為問題〔5〕,由于留守兒童缺少父母的親情與關愛,缺失正常的家庭教育過程,產生一系列心理發展的情緒問題〔6〕。留守兒童生病住院時主要表現為敏感、孤獨、自卑、抑郁、自我封閉、感情脆弱、消極、孤僻、缺乏安全感〔7〕,大多不愿主動配合治療,可能會延誤病情。因此,關注住院留守兒童,實施責任制整體護理,促進早日康復,正確疏導其心理行為問題,維護民族地區住院留守兒童身心健康,是開展優質護理活動的一個重要內容。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在大理州人民醫院兒科住院的4~14歲留守兒童36例,其中白族25例,彝族6例,回族5例;男22例,女14例;4~6歲學齡前兒童8例,7~12歲小學生16例,12~14歲初中生12例;支氣管肺炎16例,過敏性紫癜10例,病毒性腦炎6例,腦囊蟲病2例,癲癇2例。將患兒隨機分為干預組和觀察組,兩組患兒在民族、性別、年齡構成、教育程度和疾病等方面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的治療和護理,干預組在常規治療和護理的基礎上實施心理疏導、健康教育、行為干預的責任制整體護理。
1.2.1熱情接診,積極有效的心理支持因為缺乏
家長的正確引導,留守兒童大都膽小、內向,不愿與人交流,進入醫院陌生的環境,更是緊張害怕。責任護士接待留守兒童入院時,積極主動地自我介紹,及時安排病床入住。評估患兒心理狀況,以聊天的方式了解留守兒童的具體情況,溫和的態度介紹主管醫生、病區環境、就餐方式以及安全注意事項,同時對患兒的住址、父母的打工地址及聯系電話進行記錄,建議父母盡可能回來陪伴,或者每天保持與兒童通話聯系,減輕孩子的不安全感。
1.2.2心理疏導,緩解緊張焦慮情緒學齡前兒童
由于年齡的關系,沒有疾病和住院的概念,情緒反應比較突出,住院后往往哭鬧不休、拒食、發脾氣。責任護士利用講故事、做游戲、玩玩具、看圖畫等方法分散其注意力,用形象生動的語言鼓勵和表揚患兒,緩解患兒恐懼情緒,從而順利完成治療和護理。學齡兒童住院常常擔心學習成績下降,擔心疾病的預后。責任護士進行護理操作時,一邊工作、一邊用普通話與之交談,幫助營造一個學習普通話的氛圍,創造條件鼓勵患兒多和學校老師、同學通話以保持聯系,使其對責任護士產生信任感,信賴、認可責任護士“代理家長”的角色,耐心講解疾病知識,各項檢查的目的、方法和注意事項,進行靜脈穿刺時安撫患兒,給予有效的告知,發放藥物時,詳細說明藥理作用、不良反應和服用時間。護士長每天深入病房,掌握患兒心理狀況,觀察治療效果,經常和患兒家屬交換意見,指導責任護士有計劃地對患兒實施內容形象生動,呈現個性化、多樣化的心理疏導,減緩患兒因缺少親情而導致的緊張、焦慮、恐懼等心理,幫助患兒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
1.2.3加強生活護理、基礎護理,實施整體化護理
留守兒童大都來自偏遠地區的農村,對疾病缺乏認識,自身不適又沒有父母的撫慰,因此懼怕醫護人員的各種操作和侵襲性的檢查。責任護士借助生活護理、基礎護理經常和患兒溝通交流,并以微笑、撫摸、拉手、擁抱等肢體語言主動拉近與患兒的距離,減少患兒的排斥心理,盡可能讓患兒接受自己,多詢問患兒的要求,如大小便、是否喝水、有無饑餓及疼痛不適等,及時幫助患兒解決實際困難。治療過程中及時巡視病房,結合疾病教會家屬一些護理方法,給以必要的飲食指導、衛生指導。
1.2.4消除孤獨抑郁癥狀,打開心扉
由于正常家庭氣氛的缺失,長期不能得到充分、及時的關心和情感支持,對愛的需求得不到滿足,留守兒童普遍感到內心孤單和失落膽小,變得情感淡漠、不愛說話、焦慮、孤獨,產生自卑、厭學、攻擊等不良心理行為。遇到困惑、迷茫及傷心寂寞的時候不愿意與他人交流,久而久之缺乏自信、膽小懦弱,性格孤僻內向,不善于表達,人際關系敏感,不主動與人交往,把自己嚴嚴實實地封閉起來,甘心生活在被人遺忘的角落里。住院后見到其他患兒有父母陪伴更是情緒低落,產生自暴自棄的心理。根據調查發現,白族留守兒童家長外出務工動機大多是為孩子的讀書成長創造更好的家庭條件,彝族、回族留守兒童家長外出務工動機是為解決家庭生計問題〔8〕。責任護士用有關堅強、勇氣的故事鼓勵患兒戰勝疾病困難,讓他們理解自己父母外出務工的艱辛和良苦用心。社會交往障礙是孤獨癥兒童的最核心癥狀〔9〕,長期存在的刻板行為是孤獨癥的另一典型表現,是導致孤獨癥患兒行為退縮,人際交流障礙的一個主要原因。在病情允許的情況下,責任護士鼓勵他們多與身邊的醫護人員、患兒、家長接觸交流,通過安排幫助家長或其他小朋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進一步學習掌握溝通技巧,提高自身應對能力。
1.2.5健康教育,出院電話隨訪
在疾病的診治過程中貫穿講解疾病、飲食、藥物、鍛煉與預防方面的知識,出院時詳細交代注意事項。電話隨訪出院患兒,了解留守兒童的疾病轉歸情況,指導日常保健知識,幫助調整心理狀態,鼓勵患兒與同學交朋友,將心里話向身邊的人傾訴和發泄,從而緩解因缺少溫暖而出現的孤僻心理,建立和諧人際關系,樹立積極、樂觀、向上的良好心態。
1.3觀察指標
采用自制住院留守兒童角色功能評定量表分別對干預組和對照組住院留守兒童進行評定,分值越高說明護理效果越明顯。
1.4統計學處理
應用SAS9.0統計軟件,采用χ2檢驗進行數據分析,χ2=12.83,P=0.025<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通過自制住院留守兒童角色功能評定量表(見表1),比較干預組和對照組患兒評分情況(見表2)。干預護理前兩組患兒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護理后觀察組評分明顯低于干預組(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3討論
留守兒童患病時,大都強調自我主觀感覺,過分擔心,夸大病情,加重抑郁癥狀,更使得監護的老人焦慮不安,坐臥不寧,互為影響。責任護士通過指導家屬調整心理狀況,及時解答家屬疑問,說明自身焦慮對兒童的不良影響,使患兒情緒逐漸趨于安靜。住院期間責任護士大量健康知識的宣教,喚起了住院留守兒童及其家屬的健康意識,改變其不良的生活習慣,建立起有利于健康的行為。正確引導留守兒童努力為自己構建良好的社會支持系統,讓留守兒童明白在自己遇到困難的時候,要積極向他人尋求幫助,除了父母之外,他人的幫助也能使自己順利渡過難關,使他們認識到沒有人能夠靠自己的力量解決一切問題,很多問題只有在他人的幫助下才能順利解決。責任護士分析掌握留守兒童的心理特征,對住院留守兒童進行心理疏導和行為干預,增強留守兒童的自我確定感,釋放壓抑情緒,使患兒易于接受醫護人員的指導,消除對護理操作的恐懼心理,主動配合治療,使得診療計劃順利進行,住院日期明顯縮短,減少了住院費用,住院病人滿意度得到提高。因此,重視留守兒童的心理疏導,實施責任制整體護理,既有利于患兒疾病康復,也有利于患兒心理素質及人格的健康發展。
作者:鐘文 單位:大理學院大理附屬醫院
【責任制整體護理對留守兒童的影響論文】相關文章:
小學智能英語教育對留守兒童的影響論文08-06
護理整體個案論文范文08-24
責任制整體護理在精神科的應用效果05-16
護理管理在整體護理中的改革與實踐的論文08-01
以整體護理為中心的內科護理教學改革論文08-21
農村留守兒童教育論文05-21
影響兒科護理質量的因素及護理對策論文10-25
留守兒童論文參考文獻范例10-18
護理質量管理的影響及優化論文10-25
關于農村留守兒童初中物理教學的論文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