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理教育如何滲透人文精神教育論文
摘要:隨著醫療衛生體系的不斷發展,護理模式逐漸發生轉變,加強護理的人文精神教育已經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通過對護理教育中滲透人文精神教育應用效果的分析,提出護理教育的改革思路,即不斷明確護理人文教育的全新培養目標,科學化、合理化地進行護理教育課程安排,不斷改進教學方法,增強護理人文教育師資力量,并逐步完善護理教育的人文體制構建,從而培養全面發展的綜合型護理人才。
關鍵詞:護理教育;人文精神;教學方法
1護理教育中滲透人文精神教育的重要性
人文精神是以人文修養為基本內容,對人文素質予以體現的一種精神;人文精神教育是通過對人文知識傳授,即通過傳授人文知識、加強自身實踐與環境熏陶等多種方式,培養學生的道德品質與情操,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護理工作是以服務人類健康為目標的一種職業,護士的人文精神將對護理工作的整體質量起到直接影響[1]。在21世紀,隨著生物—心理—社會的醫學模式的建立,護理模式也不斷發生轉變,從以疾病為中心的護理模式轉變為以患者健康為中心的整體護理模式,對于傳統的護理教育而言,則面臨全新的重大挑戰,怎樣不斷加強護理人文精神教育,成為護理教育中亟待解決的一個重要問題。
1.1護理模式轉變的需要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與進步,護理模式也不斷進行改革,在整體護理的模式下,要求以現代化的護理觀作為指導思想,以護理程序作為研究框架,以促進患者的康復為總體目標,將患者視為護理的主體。在傳統的護理教育中,始終沿用醫學教育的模式,將生物科學作為重點,而忽略了人文科學;將醫療作為重點,而忽略了護理;將疾病的治療作為重點,而輕視了心理方面的護理。在現代護理教育發展中,將護理學科作為一門獨立的體系,在對護理專業教育予以高度重視的同時,加強人文精神教育,同時將心理、美學、人際關系、人文以及社會等諸多學科,統統納入到護理教育的體系當中,使護理從業人員既具備專業素質,也具備人文素養,以便為患者提供真正意義上的整體護理服務,有效促進整體護理的長足發展。
1.2發展護理教育,看齊世界水平
在我國護理教育當中,對于社會學、文學、人際交往學等有關于人文精神的學科設置存在明顯的不足,大約只占護理教育總學時的8%。而與國外相比,國外的醫學課程則主要由社會人文科學、自然以及醫學這三部分共同組成,并且人文醫學課程時長比例最高的國家為美國與德國,其中美國20%,德國25%[2]。
2護理教育中人文精神教育的現狀與問題
2.1培養目標不夠明確
目前,許多醫學當中的人文精神教育已經確立了明確的目標,即樹立全新的醫學觀念,對醫學與社會進行全面的認知;培養學生的道德行為與品質;以人文知識與方法為基礎,發展學生的臨床相關技能;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能力與管理能力。由于我國的護理人文精神教育起步較晚,護理人文精神教育的目標尚不明確,且教育的基本模式還是以醫學院校的教育模式為基礎,對于人文社科的課程設置較為單易,且主要以意識形態類的教育為主,該種模式同國際化的護理教育模式相比較,產生了嚴重的脫節現象。各類護理院校的教師只是將教學當中一種任務,對于人文精神教育的目標與意義尚不清楚,對于培養學生人文精神的重要性與必要性也不清楚,這樣一來對于護理人文精神教育的發展造成了嚴重的阻礙。
2.2人文課程設置不合理
如今,我國護理教育總體而言偏重于生物學層面,對于精神、心理、行為與社會等重要因素沒有予以足夠的重視。目前存在問題如下:人文課程的科目設置不足,在總體護理課程的結構設置中所占比例偏小。即便我國的護理教育提出應以人文課程的設置為標準,然而對于科目以及課時的設置卻沒有統一的標準與要求,致使醫學院校沒能夠加強重視,在人際溝通與交流、人類學等一些方面的課程的設置缺乏。據不完全統計,在諸多的護理課程設置中,醫學人文的課程較少,最多設置8們,約占總課程數目的7.5%,在學時數方面,醫學人文課程最高時也僅占總學時數的2.7%,最低時則為0。發達國家的課程設置與其相反,在發達國家中,基礎課程、臨床課程以及人文社會課程的比例各占33.3%[3]。
2.3教學方法不科學
目前我國護理教育中人文精神教育的比例較小,且沒有確定比較明確的培養目標,致使人文課程教學方法中仍然沿用傳統的護理教育模式,即以班級授課為基本形式,且其中58.5%是采取大班授課形式,23.6%采取小班授課形式,對于開展小組討論等形式的教學方式僅占0.5%,而運用電教化的教學模式尚不足50%。從人文精神的角度而言,情感體驗的教育方式要比倫理說叫的教育方式更加有效,對學生的影響力度更大,雖然傳統教育對課堂上知識灌輸的重視力度更大,將教師的主導作用凸顯出來,然而卻由于缺乏師生互動,而忽略了學生在教學當中的主體作用,在學生的能力培養、潛能挖掘等方面有所欠缺,無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長此以往,學生會漸漸對上課失去興趣,人文社會學科并不重要,思想方面更加懈怠。
2.4師資力量薄弱
目前,我國護理教育的師資力量相對較為薄弱,護理本科及以上學歷的比例仍較低,與教師法所規定的教師資格仍具有很大的差距,相應學歷進行相應學制教學的現象目前還比較普遍。諸如此類問題在護理人文精神教育中尤為突出,在我國大多數的醫學院校當中,護理人文精神教育大都是由相應的護理專業教師或是人文社科部門所承擔的,而教師的知識結構以及學歷層次參差不齊,無法滿足護理人文精神教育的需求。專業的教師常常缺乏相應的人文素養,人文科學的教師對醫學護理方面的知識了解又不夠充分[4]。除此之外,在人文精神教育的交流問題上也存在很多問題,例如國內各個護理學院之間沒有相互的聯系,也缺乏長期的交流;對于國際上一些先進的學術思想缺乏交流與溝通等。如此一來,我國的護理人文精神教育的發展,就會面臨師資力量薄弱、教育梯隊發展緩慢等問題,使護理人文精神教育發展遲緩。
3護理教育中人文精神教育改革的`思路
3.1明確護理人文精神教育的培養目標
在護理人文精神教育中,重點內容即為以人為出發點,以提高人的素質、完善人的行為作為一切教育活動的起點,為學生的健康人格的養成而服務,教會學生如何做人,為學生提供更全面的科學知識。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培養高尚情操,樹立良好職業道德。我國護理人文精神教育的培養目標為以下幾點。第一,以愛國主義為核心,加強學生思想品質教育,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第二,加強職業道德培養,規范道德行為,幫助學生樹立高尚的道德品質與情操。第三,注重各學科知識的融會貫通,幫助學生擴展眼界、啟迪智慧、凈化心靈。第四,加強學生心理知識的學習,塑造健全人格,以便更好地為患者解決心理健康問題。第五,鼓勵學生多與社會接觸,積極參加社會的實踐活動,注重科學知識的學習,加強面對突發事件的分析與解決能力。第六,通過加強人文知識的學習,使學生了解學無止境的真實內涵,樹立“終生學習”的目標與信念,不斷從新的知識中獲取新的人生領悟,更好地適應醫學改革與社會的發展進步。
3.2科學合理地設置人文精神課程
我國護理人文精神教育改革的進程中,如何科學化合理化地設置人文精神相關課程,是其中十分關鍵的環節。最新的觀點認為,應當在護理教育模式改革的背景下,構造更為科學化、體系化且完善的護理人文精神教育體系。結合護理人文精神教育的三大課程:即公共基礎性人文課程、基礎護理性人文課程、綜合實踐性護理人文課程。具體實施過程為,一是將護理人文學課當中的核心內容予以明確,即為護理心理學、護理倫理學、護理社會學、護理美學。其中,學生可以通過護理心理學的學習,掌握更多人際交往的技巧,以便于更好地與患者及其家屬進行溝通交流,對于不同年齡、性別患者的不同情況,有針對性地制定出不同的護理計劃。二是在護理人文精神課程設置的基礎上,分階段地開設人文素養、護理禮儀以及人際溝通等輔助性課程,提高學生內在品質與修養,養成良好的氣質與習慣。三是定期舉辦與護理人文精神相關的知識講座,對臨床當中較為典型的護理案例進行收集與整理,對提出的一些新的觀念、方法進行討論分析和學習。
3.3改進教學方法
在護理人文精神教育的教學活動中,需要以靈活多變的方式進行教學與探索。目前比較統一的觀點認為,需要對科學化的理念予以進一步明確,即教育教學實際上是教師與學生相互合作與互動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是主導,而學生是主體,一個成功的教學活動必須滿足教師與學生同時參與。因而教師需要對主體性的教育進行積極主動的實施,并運用教學相長的方式進行教學,大膽鼓勵學生對有疑問之處提出質疑,發表自己的觀點與意見,對于自身不成熟的意見或看法要勇于放棄,同時對于自己合理、創新的想法要做到勇于堅持,對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予以充分的調動。加強社會實踐性教學,開展多種情境教學的模式,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舉辦人文實踐類活動,在濃厚的人文精神氛圍中使學生得到熏陶,以達到人文精神教育的最終目的。
參考文獻:
[1]黃弋冰.護理專業大學生人文關懷能力評價的實證研究[D].福建醫科大學,2007.
[2]王強,石超明.基于人文精神與質量安全的美國護理教育[J].醫藥高職教育與現代護理,2018(1):30-35.
[3]祝娉婷,張維,毛鳴,周嬌嬌.美國護理教育模式對中國人文護理教育發展的啟示[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7(40):7890-7891.
[4]朱麗.人文護理在護理教育中價值及倫理思考[J].中國衛生產業,2016(1):153-155.
【護理教育如何滲透人文精神教育論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