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燒傷患兒的心理康復
燒傷可導致患兒身心的后遺癥與嚴重的身體畸形,即使輕度的燒傷也能引起明顯的精神創傷。 如不及時干預消除這些不良心理反應,不僅影響燒傷患兒的康復治療,更會產生各種心理疾病。武漢市某醫院對2005年1月~2010年1月收治的105例燒傷后需接受康復治療的患兒,根據不同年齡段,進行心理、行為特點的分析和觀察,并進行針對性護理和健康教育,取得了良好的療效,現報告如下。
1 基本資料分析
1。1 臨床資料本組105例患兒中,男童67例,女童38例,年齡5個月~14歲,其中嬰幼兒64例,學齡前兒童26例,學齡兒童15例;燒傷面積2% ~100% ;致傷原因為:熱液燙傷68例,火焰燒傷22例,電擊燒傷9例,鞭炮燒傷6例。
1。2 臨床表現1。2。1 產生分離性焦慮。
30。4%的燒傷患兒出現分離性焦慮,主要原因是其接受治療時與家人分離,表現為哭鬧、煩躁不安,拒絕與陌生人接觸,用語言及行為攻擊陌生人等。
感喪失。
36。1% 的燒傷患兒控制感喪失,這是因為強烈的心理應激反應而產生的,表現為反抗、拒絕接受任何治療護理以及退化性行為等。
1。2。3 產生恐懼。
96。7% 的燒傷患兒出現恐懼,因為創傷及治療過程中的疼痛經歷記憶猶新,對康復鍛煉可能產生的疼痛產生恐懼。嬰幼兒表現為大聲哭泣,尖叫、煩躁;學齡前兒童會出現罵人、打人行為;學齡兒童表現為肌肉僵硬、咬緊牙關或較少有肢體語言的反抗,但可從對疼痛的描述或輕微的行為對抗中進行評估。
1。3 分析方法采用家長訪談、調查及行為觀察法, 對患兒情況進行分析。內容包括患兒一般情況,正常的應對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睡眠、飲食、排泄等;系統功能發育情況,精神狀態,性格、愛好及對燒傷的了解等主要心理問題,針對不同年齡段患兒,采用針對性的護理和相應的健康教育,觀察效果。
2 進行針對性的心理康復及健康教育的措施
2。1 通過了解,接近患兒醫務人員應主動向患兒家屬了解患兒的日常飲食、起居、生活習慣、性格、愛好,日常慣用詞法、表達需要及需求的特殊方式,建立相關患兒資料檔案。
2。2 愛護、體貼燒傷患兒醫護人員應運用語言和非語言交流方式,與燒傷患兒建立信任關系,保護患兒自尊心,尊重燒傷患兒的人格,重視與患兒的情感交流。切忌訓斥、恐嚇或強迫患兒。對嬰幼兒以非語言交流方式為主,如撫摸患兒身體,輕拍、哄逗,溫柔的直視等。
2。3 減少燒傷患兒與父母分離提倡人性化護理,在不影響治療的情況下,盡量允許燒傷患兒的家屬陪護,放寬探視時間及次數,但要注意執行消毒、隔離制度。
2。4 及早進行肢體功能訓練針對燒傷患兒控制感喪失的問題,在創面基本愈合、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應及早進行患兒肢體的功能訓練,防止關節功能障礙。
2。5 將治療融入燒傷患兒的生活醫護人員應將治療融入患兒的生活,鼓勵患兒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如多用患肢吃飯、喝水、做游戲、穿衣服、扣紐扣、玩玩具等。為燒傷患兒營造一個溫馨、舒適的家庭式的就醫環境,如利用溫馨的墻紙、卡通玩具、輕音樂等對患兒增加各種感官刺激。護士穿著非白色的護士服,提供親切、溫柔的服務,減少燒傷患兒控制感的喪失。
2。6 預防和減少身體傷害及疼痛因為燒傷患兒處于特殊的年齡階段,耐受力、理解力差,在術后長期的功能鍛煉中,不可避免的疼痛會引起患兒的恐懼心理。為了盡可能減輕或避免治療操作及訓練過程中的疼痛,醫護人員應采用各種方法,轉移患兒對疼痛的注意力。如對小于6個月的嬰兒可用帶聲音或能動的玩具逗樂;大于6個月的嬰兒讓其看一些色彩鮮艷的圖畫;可利用幼兒模仿力強的特點,講英雄的故事,鼓勵其向英雄學習,還可用贊揚、鼓勵等暗示語言增強其信心;對學齡兒童,可用看圖書、看電視、聽音樂等方式減輕其恐懼,預防和減輕他們身體的疼痛與不適。
3 結果
在心理干預組,86例患兒接受心理治療后,其中79例無心理行為問題,7例仍有心理行為問題;在非干預組,19例患兒未接受心理干預,其中1例無心理行為問題,18例仍有心理行為問題。非干預組心理行為問題發生率高于干預組,兩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58。9,P<0。O1)。這表明健康教育能提高患兒治療依從性,促進其心理健康發展。
4 健康教育
促進燒傷患兒康復的體會加強心理護理對患者康復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
情緒與精神狀態對傷殘者的康復過程及轉歸的重要影響,在于它能決定約50%傷殘者康復的成敗。 燒傷患兒屬于健康弱勢群體, 一般病情較重,在康復期及早開始康復訓練對恢復肢體及各項功能有顯著益處。
兒童大多不能很好地表達自身感受,所以要求護士及時評估患兒的心理反應,采用心理支持和護理干預,對患兒有耐心和愛心,同時應具備沉穩的心理素質,敏銳的觀察能力,扎實的理論功底和操作技能。
健康教育對患者康復的促進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①提高患者及家屬對疾病的認識、對康復治療的理解和配合;②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減輕對陪護的依賴;③減輕各種并發癥的發生,提高患者和家屬對護理工作的滿意率;④提高護士的教學、授課、溝通和管理能力;⑤提高康復醫生、康復治療師對護理工作的滿意率;⑥為康復護理健康教育在康復病房的開展提供全新的工作模式;⑦減少醫療糾紛,改善醫患關系。
健康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幫助患者建立健康行為,積極配合整個康復計劃,為患者全面康復、早日回歸家庭和社會打好基礎。 根據這個目標,應從健康知識、健康信念、健康行為三個方面制定健康教育評價指標。
健康知識包括燒傷病種的一般知識、自我功能鍛煉、日常生活自理、皮膚護理、疤痕瘙癢護理、疼痛的護理、燒傷肢位擺放、藥品及器械的使用和保養的方法、疾病日后的轉歸等。健康信念包括對康復治療護理及日后生活有信心、能表達自我感受、對家屬及醫務人員的依賴程度、尋求康復知識的意愿、對出院后康復護理計劃的宣教、社區康復隨訪的意愿等。健康行為包括參與修改和制定整個康復計劃、尋求自我功能鍛煉、主動完成日常生活自理活動、床上肢位的正確擺放、合理飲食的攝人、疤痕皮膚正確護理的方法、疾病的自我監護等。
【燒傷患兒的心理康復】相關文章:
蠟療護理在腦性癱瘓患兒康復中的作用03-06
試談患兒心理 心身疾病及防治03-06
淺談癌癥患兒的社會適應狀況及其心理需求03-01
淺談癌癥患兒的心理需求及其社會適應狀況11-25
小兒重度燒傷救治體會03-06
大批燒傷患者的護理03-16
手部燒傷瘢痕攣縮畸形的整復03-06
燒傷合并腹部外傷診治分析03-19
80例手部燒傷后的疤痕修復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