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內科護理論文
在日常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論文吧,通過論文寫作可以培養我們的科學研究能力。那么問題來了,到底應如何寫一篇優秀的論文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心內科護理論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心內科護理論文 篇1
【關鍵詞】心肺復蘇
心肺腹蘇成功使心臟驟停病人的循環、呼吸功能得以重建,但復蘇成功后病人的病情觀察及護理可有效減少病人合并癥,提高病人生命質量及遠期存活率。
一、臨床資料
本組7例,為我院CCU病房1999~2003年收治的心臟驟停復蘇成功后的病人,年齡為57~70歲,平均年齡64歲;其中2例并發肺部感染,經治療后好轉;5例病人病情好轉出院,1例病人因不可逆的腦功能損害死亡,1例病人再次發生心臟驟停復蘇失敗而死亡。
二、病情觀察及護理
2.1心電監護持續心電監護,以便及時發現和處理心律失常,防止再次發生心臟驟停。并準備好搶救藥品和搶救器械以備急用。
2.2腦損害的觀察及護理部分患者獲心肺復蘇成功,但終因不可逆性腦功能損害而致死亡或遺留有嚴重的后遺癥,因此腦復蘇至關重要。
(1)首先降溫,降低體溫可降低顱內壓和腦代謝,提高腦組織對缺氧的耐受性,減輕或預防腦水腫,因此降溫宜盡早實施。以頭部降溫為主,可用冰帽或冰袋物理降溫或加用冬眠藥物,一般以降至32℃為宜,不能低于31℃以免誘發室顫[1]。
(2)脫水療法,遵醫囑應用20%甘露醇(1~2g),聯合使用呋塞米。脫水治療時嚴密觀察尿量、血壓,防止脫水過度造成血容量不足,維持血壓穩定。
(3)輕的腦損害自主呼吸均在30min內恢復,隨之意識約在數小時內恢復,較重的腦損害,其中樞神經系統功能恢復緩慢,可達數日至10余日,同時出現驚厥或不自主動作。嚴重腦損害表現反射消失,四肢痙攣,并可產生失語、失明、麻痹、癡呆或癲癇等,應注意觀察。
2.3急性腎衰竭的觀察
(1)心肺復蘇的患者,其腎臟亦必然受到缺氧的損害,部分復蘇較晚或復蘇后循環功能不良,休克時間過長的患者可出現急性腎功能衰竭。因此必須觀察尿量的變化。宜留置尿管,記錄尿量,如心功能和血壓正常但每小時尿量<30ml,應用呋塞米40~100mg靜脈注射,處置后仍無尿或少尿,提示腎衰竭。
(2)由于已使用大劑量脫水劑和利尿劑,臨床可表現為尿量正常甚至增多,但血肌酐升高,表示屬非少尿型急性腎衰竭,通知醫生按急性腎衰處理。
2.4血壓觀察和護理嚴密監測血壓,應用升壓藥時要嚴格控制滴數,使血壓維持在正常或稍高,做好記錄。
2.5呼吸觀察與保持呼吸道通暢
(1)當出現呼吸深大、表淺、雙吸氣、點頭樣呼吸及潮式呼吸,為中樞缺氧性損害、呼吸系統不暢、肺部感染、代謝紊亂、腦水腫引起呼吸功能不全。無自主呼吸是由于缺氧、腦水腫影響延髓呼吸中樞的結果。呼吸困難、面色發紺為呼吸系統阻塞癥狀,肺部感染而致[2]。
(2)保持呼吸道通暢的方法是反復吸痰,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2.6感染的預防復蘇后的整個病程中常并發感染,最常見的是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氣管切口感染、口腔炎,無力咳出及昏迷者給予吸痰。加強皮膚、口腔護理、氣管切口護理等。
三、討論
加強心肺復蘇后的病情觀察,護理對保證心肺復蘇最終成功很重要。尤其要重視腦組織損害、腎損害的觀察及護理,同時加強四大生命體征的觀察及預防并發癥。可以有效提高病人的生存質量和遠期存活率。
【參考文獻】
1葉任高.內科學,第5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0,225.
2徐一萍.心肺復蘇后的病情觀察及護理.實用護理雜志,1995,7:41.
心內科護理論文 篇2
目前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升,對健康的重視度也在逐漸的增強,而心血管疾病作為內科常見性疾病,發病率呈顯著上升的趨勢,并且該疾病還具有發病快、病情復雜的特點,假如在臨床救治過程中護理不到位或者不及時,就會成為潛在的不安全因素,進而對患者的救治產生嚴重的影響,甚至威脅生命安全。因此,加強臨床不安全因素的相關探討,并提出相應的防范措施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義[1]。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以86例2013年1月1日~2014年1月1日在本院接受治療的心血管內科患者為研究對象,對患者的病歷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其中男40例,女46例,年齡40~75歲,平均年齡(52.2±2.8)歲,患者所患疾病種類具體為風濕性心臟病、高血壓伴冠心病、心肌梗死、先天性心臟病。
1.2方法 對以上86例心血管內科患者的病歷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了解并總結患者護理期間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同時將醫院自制的調查問卷向86例患者發放,涉及的內容主要包括環境因素、人際交流、工作責任心和護理的專業水平這些方面存在的不足;而對心血管內科的20名護理工作者也同樣發放調查問卷,涉及的內容主要包括患者因素、書寫規范、管理制度缺陷、臨床用藥不合理及業務水平等方面。
2、結果
據調查分析結果顯示,回收的86例心血管內科患者的不安全因素調查問卷中,患者指出的不安全因素主要為醫療服務水平存在不足(15例)、環境因素(20例)、醫患溝通障礙(27例)、護理工作者責任心不強(11例)、護理專業水平不足(7例)、其他(6例);而20名護理人員的調查結果顯示,不安全因素主要為患者因素(10名)、文書不規范(4名)、用藥不合理(5名)、管理制度缺陷(4名)、護理專業能力不足(5名)、其他(3名)。
3、討論
3.1心血管內科護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分析
3.1.1環境因素 患者在入院治療期間,相關的環境因素主要為硬件設施、配備及物品放置等,假如地面過滑或者是病床未安裝護欄,就會導致患者受傷。
3.1.2護理專業知識不足 基于該科室的患者病情具有不穩定性,因此,對護理人員的臨床經驗和專業知識水平有較高要求,然而在實際工作中,護理工作者在該方面嚴重不足,并且預見性和主動性較差,進而在安全、服務和法制意識上嚴重匱乏,在護理質量上無法做到與時俱進。
3.1.3護患之間的溝通和交流匱乏 通常情況下,該科室的患者以中老年人群居多,在理解和認知能力上嚴重不足,再加上護理人員耐心匱乏,進而極易引發醫患糾紛。
3.1.4文書不規范 文書書寫規范的重要性是廣大護理工作者明確的,但是由于法律意識匱乏,且將救治患者作為了工作重點,使得在進行記錄的時候常出現字跡潦草、漏記、記錄不全的現象,進而導致誤診[2]。
3.1.5醫院管理因素 醫院護理管理機制的匱乏是導致護理工作者職業道德薄弱、工作流程不合理、護理質量不高的主要因素,再加上患者日益增多,而護理人員數量卻有限進而使得護理質量大打折扣。
3.1.6操作和用藥因素 基于患者在治療過程中所用的藥物種類和數量較多,假如使用不當,就會導致錯誤的發生,還有就是在用藥的過程中不注意核對就會導致用藥劑量不合理。
3.2安全防范對策
3.2.1加強醫院環境建設 保證病房的干凈衛生和整潔,并且微波爐和電視等設備安裝于病房,帶給患者家的溫暖,構建和諧的住院環境。
3.2.2加強護理人員的專業知識培訓 對護理人員的專業能力和水平進行定期的評估、考核,對專業知識水平不足的護理工作者進行培訓,同時指派優秀的護理人員帶領,保證操作技術的嫻熟和專業知識的扎實,同時促進護理人員綜合素質的提升,將醫患糾紛發生幾率大大降低。
3.2.3加強護患之間的`交流和溝通 語言的溝通和交流在護理工作開展過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然而在應用的時候也要講究技巧性和藝術性,保證態度的誠懇、語言的文明、儀態的大方,同時將愛心、細心和耐心灌注,杜絕敷衍了事、語調生硬,以此來構建和諧的醫患關系。除此之外還可以將患者晨晚間護理的時間充分的利用,主動熱情的向患者詢問飲食和睡眠等情況,將更多地人文關懷給予患者,促進患者信任和理解程度的提升,及時聽取患者的建議和意見,并對問題耐心解答,對患者給予充分的尊重,構建和諧的護患關系。
3.2.4加強護理文書記錄和管理 在醫療文件中,護理記錄是重要的組成部分,因此,護理人員必須提高自身的法律意識,并慎重對待護理記錄,保證書寫的規范性,杜絕字跡潦草和涂改,同時規范性描述藥物和疾病的名稱,將潛在的安全隱患封堵,也對護理工作者起到很好的保護作用,還要及時詳細的記錄危重患者的病情發展,防止醫護記錄矛盾的產生[3]。
3.2.5強化醫院管理制度建設 建立健全醫院的護理管理制度,促進護理工作的正常開展,同時與心血管內科護理特點相結合進行相關制度的制定,如交班巡查制度、責任制度、文書書寫規范制度、工作流程等,并將相關的制度貫徹落實,使所有護理工作者能夠明確自身的責任、崗位等,將自身或者幫助同事把護理工作做好,促進護理服務質量水平的提升。
3.2.6規范操作和用藥 在相關制度建立的前提下,將各級護理工作者的職能充分的調動,保障臨床心血管內科的護理水平。同時將“三查八對一注意”貫徹落實,保證臨床用藥的安全、科學、合理和有效,提升患者的治療滿意度,將護患糾紛發生的幾率降到最低。
綜上所述,在心血管內科護理過程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主要包括了患者自身因素、護理人員因素和環境因素這幾個方面,因此在后期的臨床護理中,要想確保護理安全,就必須加強醫院環境建設、重視護理人員的專業知識培訓、加強護患之間的交流和溝通、加強護理文書記錄和管理、強化醫院管理制度建設、規范操作和用藥,以此來保證護理質量的提升。
參考文獻
[1]申時艷.心血管內科護理不安全因素分析及防范對策.心血管病防治知識(學術版),2014(4):100-102.
[2]陳麗清,林群帶.心血管內科護理不安全因素分析及防范對策.中國藥物經濟學,2014(5):145-146.
[3]張新玲.心血管內科護理不安全因素分析及防范對策.內蒙古中醫藥,2013(29):172.
心內科護理論文 篇3
1、心內科之規范化護理之于何為規范
“規范化”的定義是:“在經濟、技術和科學及管理等社會實踐中,對重復性事物和概念,通過制定、發布和實施標準(規范、規程和制度等)達到統一,以獲得最佳秩序和社會效益”。規范化理論正是用來改造關系模式,通過分解關系模式來消除其中不合適的數據依賴,以解決插入異常、刪除異常、更新異常和數據冗余問題。
以上是“規范化”的具體定義,言簡意賅形象具體的表明了規范化的作用,在日常護理尤其是心內科護理中“規范化”尤為顯得重要。護理中的“規范化”可以這么定義:“心內護理規范化”的定義是指在心內日常護理中,對每天的重復性護理操作;每天重復應用的護理概念;每天重復應用的護理準則,通過制定、發布和實施統一規范達到有標準可依以求獲得最佳護理秩序和最大效果。
2、心內科之規范化護理之于病房環境
病人入醫救治,并不是簡單地醫學治療,而是包括心情和精神以及肉體的綜合救治。從醫學美學的角度來要求,創造一個整潔、安靜、舒適、幽雅、安全的住院環境,從心理方面調節病人由于疾病所致煩腦、焦慮、恐懼、痛苦等影響健康的消積情緒,是現代化醫院所必須考慮的問題,也是醫院護理工作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2.1營造溫馨病房環境:每一件物品的每一樣東西都不是能隨意擺放的。擺放及建筑格局以方便老年患者,有利于療養、治療為原則。如:走廊有扶手,地面鋪防滑地板;床四周有護欄,可升降高度,方便患者上下床;室內光線充足,有夜燈設置;床頭及衛生間有呼叫器,方便緊急呼救。保持病區環境整潔、明亮,走廊根據季節變化放置不同盆景,病區護士站為開放式環形吧臺,臺面放置精致盆景、鮮花,并設有咨詢處、溫馨提示等方便患者詢問,護士站備有針線方便袋、報刊、雜志,為患者提供方便,豐富患者的生活。病房內衛生間設有防滑墊、扶手,并有提示標示。所有病床均帶床檔,跨床小桌,方便臥床患者就餐。病室設有呼叫器及夜燈,便于患者呼叫醫護人員。
2.2做好保潔保持環境。保潔工作既要遵循不要影響正常救治工作也不要影響病人休息,更要保持干凈整潔。病區保潔工每天早、中、晚三次全面打掃衛生,并隨時巡視保潔,夜間值班保潔杜絕了病區夜間無人保潔的現象。
3、心內科之規范化護理之于臨床護理
3.1保持尊重,給與精神上的慰藉:我們要把尊重和方便放在首位來抓,為患者提供最全方位和最周到的服務。最大限度方便患者、尊重患者。整理病房時,應力求使病房環境整潔美觀,護理患者時,應力求使患者清潔、舒適,但也在尊重患者意愿的前提下,晨晚間護理時,允許患者把一些自帶必須物品放在病房,但要歸類放置達到美觀。
3.2了解病人了解病情:護理如對弈,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熟悉患者的病情變化特點,細心的觀察患者的一切細微變化,根據病情變化及時做出正確的判斷和處理。
3.3重視用藥護理和心理護理:密切觀察老年人用藥后的反應、病情變化,及時發現老年患者不典型癥狀;靜脈輸液時按要求控制滴速,防止發生輸液反應。加強心理護理,緩解和消除患者心理障礙,耐心解答患者的疑問,滿足患者的生活需求,關心體貼患者,降低其焦慮程度,幫助患者及家屬樹立信心及正確的態度,消除不良因素對疾病的影響。
3.4敬業精神:加強心內護理人員的工作敬業精神,加強心內基礎護理,掌握心內病人安全護理和并發癥護理,掌握病人常見疾病的護理問題和護理措施。
4、心內科之規范化護理之于查找不足
及時總結“心內護理規范化”的經驗,查找不足,進一步推進優質護理服務工作地點深入開展。針對科室護理工作中的不足和缺陷、全院護理質量大檢查中發現的問題、滿意度調查中患者反饋的問題等一些能導致護理安全問題的隱患進行逐條認真分析和排查,并圍繞著如何進一步規范護理行為,微笑服務,方便病人,加強護理技術操作和新上崗人員的培訓,為患者創造安心舒適的就醫環境等方面進行了重點討論。護士長們暢所欲言,站在臨床及管理者的雙重角度上從護理技術操作到護理服務中的各個環節,查找出了一些目前醫院護理工作中的不和諧音符,同時提出了杜絕相關缺陷的對策,起到了自身警示、提高安全意識的作用。全力推行“心內護理規范化”的無阻礙進行。
5、心內科之規范化護理之于打分量化
制定病房環境考核必須嚴格執行通過打分把問題擺在明面,明確知道哪些地方不足哪些地方需要改進,哪些地方需要繼續保持。制定病房安全管理考核必須嚴格執行通過打分確保病房安全,安全作為首要任務來抓。
6、心內科之規范化護理之于優良可差
有落差才有動力,只有通過競技才能直到差距才能知道自己不足。開展護士心內護理大比武,設立護士崗位技能競賽流動獎牌,希望通過豐富多彩的培訓考核活動,促進全心內護士不斷提高50項護士崗位技能操作能力和水平,從而全面提升醫院優質護理服務水平。
7、總結
“心內護理規范化”在心內日常護理中,對每天的重復性護理操作;每天重復應用的護理概念;每天重復應用的護理準則,通過制定、發布和實施統一規范達到有標準可依以求獲得最佳護理秩序和最大效果。心內科疾病具有病情變化快,預見性差,死亡率高的特點,護士若沒有風險意識,不能及時發現護理風險,將會帶來嚴重的安全隱患,影響正常的護理工作。尤其在醫療安全被廣泛關注的今天,為病人提供更加優質安全的護理服務,是護患雙方共同的目標。通過實施“心內護理規范化”管理,我科的護理質量得以明顯提高,護理糾紛、護理投訴明顯減少,護理人員的法律意識、責任意識和風險防范意識正在不斷地增強,護理滿意度也在不斷地提高,得到了患者及家屬的好評。
參考文獻
[1]劉英慧,張艷,于娟.;心內科120例患者的護理方法改進與效果研究[J].中外醫療,2010年30期
[2]董曉紅,朱勁松,于麗娟,姚壯.中西醫結合心內科護理學的幾點教學體會[J].黑龍江醫藥科學,2006年05期
心內科護理論文 篇4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我院心內科共設床位60張,其中普通病房床位36張,重癥監護病房床位10張,特需病房床14張。護理人員共30名,主管護師有10名,護師有12名,護士有6名,護理員有2名。
1.2方法
1.2.1觀念轉變:實施優質護理的提前是轉變觀念。成立優質護理服務工作的領導小組,并制定具體執行方案,要求有關部門積極配合、參與,院內多次組織召開護士長會議,對優質護理工作進行宣傳部署,護理部定期召開護士長的會議,掌握了解護理工作的情況和護理人員思想狀況。同時采取有效溝通,為優質護理工作的實施奠定良好的基礎。
1.2.2完善規章制度:對臨床護理服務的工作制度及工作標準進一步完善,將對臨床護理行為嚴格規范。完善各級護理人員的工作標準及崗位職責,對所有護理人員實施三基培訓和技能操作培訓,增強溝通技能鍛煉,完善護理工作操作技術的規程、專業護理常規和病情觀察的要點。嚴格要求每名護理人員必須了解掌握專業疾病的特點、溝通技巧、病情觀察及安全管理等知識技能。
1.2.3落實基礎護理職責:改善護理工作模式,根據護理人員學歷、職稱、工作年限、專業理論知識水平、急救技術的掌握程度、緊急事件的應變能力以及與患者溝通技巧等能力水平對護理人員采取合理的分工和分層管理,然后根據心內科疾病的特點、患者病情、床位數及護理難度分別安排護理人員分管病情程度不同的患者,每例患者均安排一名責任護理人員,責任護理人員對患者采取8小時包干制度,24小時負責制。責任護理人員服務的內容主要是病情觀察、治療、生活和心理護理、健康指導以及康復訓練等,給予全面的連續性優質護理服務。個責任組之間分組但不分家,在臨床實踐中責任包干,互相配合,護士指導護理員負責主要的基礎生活護理。根據心內科的特點和人力資源情況對以往的排班模式重新調整,實施人性化、彈性化的排班。根據實際工作量進行靈活調配,在午間或夜間采取雙人雙崗制,確保基礎護理在高峰時間段充足的護理力量,將患者基礎護理和生活護理認真落實。
1.2.4護理質量管理:根據心內科特點,制訂專科護理的記錄單及表格模式,其內容要真實客觀、立意突出,對患者需要重點觀察的內容比較鮮明,充分表明連續動態護理的工作流程,便于護理人員之間的交接班,使護理服務更為規范化,將護理記錄的書寫時間降低。在心內科中建立質控小組,每月月末對出現的問題給予討論、分析,并采取整改措施予以解決。護理部應組織專人進行不定期抽查。出院后對出院患者給予客服專人進行調查走訪,并將患者的調查信息及時整理、歸類,并將調查中存在的問題及時報告給科室,及時予以整改。
1.2.5調動護理人員積極性:每月評選出一名優秀護理人員,并給予一定獎勵。初步實現垂直管理,由護理部對護理人員的分配機制、調配及績效考核進行統一分配,護理人員所完成工作的數量和質量,護理工作的難易程度、夜班次數、績效工資及患者滿意程度等情況進行分析給予公平分配。
1.3統計學處理:對實施優質護理和未實施優質護理的資料數據進行統計學處理,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16.0進行分析,計量數據選用t檢驗,用X2檢驗法行最終資料數據處理,以P值小于0.05為統計學組間差異標準。
2、結果
優質護理實施前后基礎護理的合格率、責任護士病情的知曉率、健康教育的知曉率以及患者的滿意程度均有所提高,且差異性明顯,P值小于0.05有統計學意義。
3、討論
優質護理服務是將患者滿意程度、社會滿意度、政府滿意度作為實踐目標,臨床護理工作進一步加強,將基礎護理落實,完善臨床護理服務,使患者滿意程度有所提高的護理改革。通過實施優質護理與未實施前相比,心內科護理質量取得了滿意成效。優質護理服務的實施,不僅為患者提供了良好的就治環境,而且進一步增強了護理人員的職業認同感。優質護理實施后,護理人員觀念得到轉變,心內科護理的規章制度得到完善,將基礎護理的責任認真落實,護理質量得到明顯提高,使護理人員的積極性充分被調動。在心內科實施優質護理服務臨床效果較為滿意,值得在臨床中推廣應用。
【心內科護理論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