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學論文15篇[推薦]
在學習、工作中,許多人都寫過論文吧,通過論文寫作可以培養我們的科學研究能力。寫論文的注意事項有許多,你確定會寫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高中化學論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高中化學論文1
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和綜合能力。因而,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率,是教師孜孜追求的目標。教師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和實施者,運用系統觀點,建立高效的教學模式是其責任所在。經過多年的教學實踐,研究者針對高中化學的特點,探索出一套高效的教學模式,即“引導、歸納、反思”模式,在高中化學教學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1“引導、歸納、反思”教學模式
1.1引導引導是該教學模式的關鍵環節,其思想是激發學生對學習該課程的極大的興趣,捕獲學生對學習該課程的思想,給學生提供學習該課程的信息、力量和動力。“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因此,學生能不能學好高中化學的知識點“,引導”的成功是學生學好該課程的第一步。引導的好壞,決定著高效教學的好壞,因而,引導的另一個目標是提高教學質量和高效教學。引導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包括切入點引導和過程引導。(1)切入點引導。切入點引導主要是教師在講授新的知識點時,而采用問題情景、生活情景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例如教師可以告訴學生現在的水資源比較不足,而海水中因含有氯化鈉、氯化鎂等工業原料而不能被直接飲用,采用什么化學方法可以既能從海水中提出工業原料,同時又能生產生活或工業用水呢?從而使得學生感覺到學習知識的有用性,進而激發學習熱情。(2)過程引導。在教學的過程中,運用知識對學生解決問題的方法、思想、步驟等進行引導。是教師豐富課堂教學、提高效率的重要途徑。例如針對濃硝酸與銅反應的知識點,可進行如下的思想和方法的引導:氧化銅能否在硝酸中穩定存在?→探究硝酸與銅會起什么類型的反應,生成什么產物?→在該反應中,硝酸起到哪些作用?→濃硝酸分解會產生什么物質?→哪一種分解產物會與銅發生反應→寫出銅與濃硝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1.2歸納歸納法是一種“由特殊到一般”、“由個別到普遍”、“由表象到實質”的推理方法,是人類探索規律、認識世界的一種重要思想方法。而化學這個學科,知識點零散、系統和規律性不強,且學生從初三到高中的學習,化學知識跨度大、難學難記。在高中化學教學過程中,面對零碎的化學知識,要確保提高教學效率,進行歸納分類,是教者和學者常用的學習方法,也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因而,歸納法是該教育模式的中心環節。高中化學教學和學習的過程中常用的歸納法主要有類比歸納法、分類歸納法、按序歸納法、體型歸納法等等。例如,教學元素周期規律時,可以先告訴學生該內容主要采用歸納法來進行講解和學習。然后將1~20號元素和具有代表性的族類元素作為個體,畫出核外電子的排布情況,引導學生歸納出核外電子的排布規律;最后,再引導學生歸納元素的主要化合價變化規律、元素原子半徑的變化規律。讓學生在歸納的過程中,激發學習熱情,體會成功,提高自我學習效能,從而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和學習效率。再如,在復習物質的漂白性時,采用歸納法教學進行總結:(1)HCIO,Na2O2,H2O2,CIO2的漂白原理——氧化性。(2)木炭、明礬的漂白原理——吸附性。(3)SO2的漂白原理——結合性,即與有機色質結合成了無色物質。通過歸納學習,學生既可以知道和了解一些常見的漂白性物質,又可以掌握它們的漂白原理,從而在研究漂白物質的過程中,運用原理,進行創作性的活動。可以說歸納給學生的知識自成系統,多而不亂,一目了然,便于學習和掌握。
1.3反思反思性教學是由美國學者D?A?舍恩(DonaldA.Schon)在其著作《反思實踐者:專業人員在行動中如何思考》中提出“反思性教學是教師從自己的教學經驗中學習的過程”。而在“引導、歸納、反思”教學模式中,反思不僅是包括教師對自己知識所授體系的反思,還包括引導學生的對知識有探究思想的反思,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創新意思。其思想是教師在反思中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和教學素養,而培養學生的反思則是教學的最終目標。(1)教師教學的'反思。在反思性教學中,教師進行反思的目的是為了進一步完善教學行為,提高教學水平。而且在反思的同時,教師又可以發現教學中的新問題,為了解決這些新問題,教師不斷修正和完善自己的教學行為,把自己的教學水平提高到一個新的高度。于此同時,教師通過反思性教學實踐,從中獲得經驗,而這些經驗又會促進教學。教師在該模式中的反思主要有對教學設計、教學過程、教學內容等的反思。例如教學重點是否突出?問題的設置是否合理?問題是否具有啟發性?是否留給學生思考的時間?能否保證每個學生有盡量多且均等的回答機會?課堂討論能否有效開展?閱讀、活動和練習的指導是否有效?(2)引發學生反思。引發學生反思,是該模式教學的重要環節。教學的目的就是要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就是要交給學生學習化學的思想和方法。學生提不出問題,或者不知該如何提出問題,說明他們并沒有真正的學到知識。因此,引起學生反思的教學是整個教學環節的關鍵。例如在強弱電解質的課程中,弱電解質的水解平衡方程式CH3COO-+H+CH3COOH,在該反應中,是否應該有H2O參加、可逆符號是否可以用等號代替、如何才能促進水解的進行,如何才能抑制水解的進行等等。在教學的過程中,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參與發現;永不停息地去探索、辨析,是反思教學的根本目的和指導思想。也是“引導、歸納、反思”模型教學的最終目標。
2結果和討論
高中化學教育也是一個使得學生能夠獲取知識的過程。而“引導——歸納——反思”教學方法,是符合自然界生物對物質獲取的本質規律:引誘——捕獲——消化——吸收。通過引導,捕獲學生的學心,使學生對化學領域產生濃厚的興趣,從而,能夠安心、靜心、心無旁騖地學習、探索、發現和提升;通過歸納,把所學的知識進行整理、歸類、鞏固,從而能達到對所學的知識進行掌控的目的;然后,通過反思,對所學的知識進行應用、探索、知識重組,從而達到能夠重新有所發現,學以致用的教學理念,同時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科學素養。
高中化學論文2
摘要:近年來,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我國陳舊的高中化學教學模式已然無法適應新課改的需要,傳統的高中化學課堂教學評價體系也顯然不能再適應新課改的步伐。科學且有效的進行高中化學教學評價能夠促進學生的自我反饋,提升他們的化學素養。對于老師而言,優質化學評價體系的建立也能夠不斷改善教學水平,提升自身的專業化發展。對于整個化學教學來說,課堂評價促進、調節、診斷以及激勵了教學行為。本文就新課改下的高中化學課堂教學評價進行研究,并提出自己的一些觀點。
關鍵詞:新課改;高中;化學;課堂教學;評價;研究
新課改要求我們課堂教學活動必須要同教學評價結合起來,必須要重視課堂評價在教學中的地位和作用。科學且有效的教學評價不僅可以指導學生正確認知、自我彌補,還能幫助化學老師進行專業自測,提升化學技能和知識儲備量。可以說,課堂評價是教學活動的指向標,積極課堂評價能夠促進、調節、診斷以及激勵教學行為。
1高中化學課堂教學評價的意義
1.1激勵學生進步,提升化學學習興趣:好的評價會使人更好地進步,在學習中更是如此。化學課程是一門非常受高中生歡迎的學科。但是很多的學生不能完全理解老師的意思,學不會相關的知識。他們在化學課堂上不是認真聽老師講課,而是去走思或者開小差。課堂評價能夠讓學生了解到自己的不足之處,能夠讓學生查漏補缺,還可以吸引他們的注意力,提高學生的學習化學的興趣,提起學生探索化學的好奇心。
1.2及時反饋學生信息,提升教師教學效率:良好的評價能夠提升化學老師的教學效率。老師的教學質量與學生的學習情況有著緊密地聯系,課堂評價就可以很好地反映出學生的學習情況。根據反饋的學習情況,老師就會對學生有一個更好地了解,然后去不斷地改進自己的教學內容。同時,根據學生對于老師的評價反饋,老師也能明確自身教學的優缺點,為今后的有效教學提供了現實依據。學習效率的提升自然會帶動教師教學的提升。
1.3改善傳統優劣生觀念,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在平時,幾乎所有人都以分數為中心,評價學生好壞的方式也是成績,經常忽視對他們的學習策略、態度以及其他各個因素的評價。積極的有效的評價有益于學生的健康發展。采取正確的評價方式和方法,能夠對教學程序有效監督,能對教學起到積極導向作用。在課程實施過程中,評價可以體現教學信息,讓學生找到適宜學習方式,促進老師改進教學。
2課堂教學評價實施建議
2.1深層次轉變教學評價理念,采取引導性評價:高中化學老師要有引導性地去對學生進行評價。很多老師在教學過程中,總是習慣會用一些“很好”“好”等一些平淡的詞語來對學生進行評價,這樣的課堂就好像是一個形式一樣,顯得特別嚴肅。有的老師對學生的結果不做任何反應,有的學生一節課下來會被老師表揚好多次,而有的學生老師連問都不問。這都不可以體現出評價在教學中的作用。老師要深層次轉變教學評價理念,采取引導性的話語去來吸引學生,去評價學生。這樣的效果要比老師只是單一地對學生進行評價好很多。同時學生也會在教師的引導下,對問題有一個更深入地研究,化學相關知識也能掌握地更多。
2.2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優化教學評價內容:傳統的教學評價方法存在明顯的不足與片面,存在重知識輕能力、重能力輕習慣的現象。這些弊端限制了學生化學素養的形成。每個老師都應該充分認識到每個學生都是與眾不同的,片面的評價使學生不能深刻認識到自己的優點和缺點,不利于學生的綜合發展,同時也難以發揮學生自身的潛在優勢。例如在高中化學教堂教學中,要以實驗探究能力、實踐水平、化學知識儲備量、靈活運用能力、舉一反三能力等多個方面來對學生進行綜合評價,要充分了解學生的優缺點,正確利用評價來為學生指明方向。
2.3加大對化學老師課堂教學評價方式的培訓:評價如何實施,如何讓學生更容易接受也是每一個化學老師需要深思的問題。化學老師要采用多樣化的方式去進行課堂評價。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老師可以通過口語與眼神相結合,給學生肯定的眼神,告訴學生“你是最棒的”,讓學生感到自己不是被冷落的.人,讓學生在親歷中感悟解決問題方法的多樣化,促使學生有更大的興趣去探求新知的奧秘;可以通過口語與手勢相結合,通過手臂及拍掌的動態姿勢來表達信息的方式,用手頭語結合口頭語,可以讓自己的想法表現的更加明確;也可以通過口頭語與其他語相配合等方式去進行評價。在評價的過程中,老師還可以通過自己的語言或者情感等一些方式來表達,用這樣的方式去給那些不同學習層次水平的學生鼓勵或者表揚,這樣學生的心里就會對自己產生很大的自信,還可以培養學生的興趣,讓學生主動參與到化學課堂中來。
2.4教學評價要緊密聯系生活:教學評價要與學生的生活聯系起來。化學的發展為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多的好處,也和我們的生活緊密聯系。課堂評價也要與實際生活進行關聯,讓學生感到化學是很有實際用處的。這樣學生才能好好地,踏下心來學習化學。
2.5創建課堂教學評價的文化氛圍:高中化學課堂中要創建課堂教學評價的文化氛圍,要將教師評價、學生自評以及學生互評連接起來,盡可能地展現積極評價的良好作用。學生自己評價能夠讓學生對自己的水平有個大致的了解,能夠讓能力稍微欠缺的學生變得更加努力。老師對學生的評價相對來說是最公正的,它能讓學生看到自己真正的不足。學生互評能夠讓學生規范自身的行為,還能促進同學之間的友誼。這都對化學課堂的有效性的實現有很大的幫助作用。
3結束語
老師評價是新課改中的重要環節,它能幫助教師了解學生實際學習情況,不斷提升教學質量。老師要在實際教學中,要注重評價的合理性,科學性,多樣性,將評價的積極作用淋漓盡致地發揮出來。
參考文獻:
[1]姚靜.激勵性評價的藝術性[J].學知報.2010.
[2]陳曦.小學英語域內課堂教學階段性評價分析[J].教育實踐與研究(A).2015.
高中化學論文3
摘要: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以及科技水平發展的加快,現代信息技術已經普及到教學領域,信息化教學工具為教師的教學提供了便利。新生事物的出現總會出現兩面性,現代教育技術也是如此,在為教師的教學提供巨大便利的同時,應用現代技術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會由于各種因素而在教學中出現各種教學問題。在高中教學階段,高中化學實驗可以鍛煉學生的實際動手操作能力,啟發學生的實驗性思維,對于學生的全面成長和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應用現代教育技術進行高中化學實驗的過程中,如何充分發揮現代教育技術的積極作用,盡量減少教學問題,完美地實現現代教育技術與高中化學實驗教學的整合是現下教師值得探究的問題。
關鍵詞:現代教育;高中化學;教學策略
在以往的高中化學實驗教學過程中,一些教師在應用現代教育技術教學時,對多媒體教學工具產生了很強的依賴性,其中一些教師在應用現代教育技術為學生演示一遍實驗過程后,并沒有親自動手引導學生進行實驗操作,而是放任學生依據實驗步驟隨意操作;一些教師在進行化學實驗教學時,就是簡單地應用現代教育技術為學生演示實驗過程,讓學生憑借多媒體的演示對實驗進行一個基本的了解。實驗教學是要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啟發學生實驗性思維,培養學生相應的思維方式,然而以往的高中實驗教學中,教師并沒有對化學實驗進行相應的重視,導致高中化學實驗教學意義的實現成為空談。本文結合我多年的高中化學教學經驗,對現代教育技術與高中化學實驗的整合進行研究。
一、應用現代教育技術創設問題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對高中化學實驗的興趣
化學實驗本就是發現相關問題、對問題產生質疑、對問題進行猜想、對問題進行驗證的過程,進行實驗教學的第一步就是要引導學生發現問題或者是向學生提問相關問題,在高中化學實驗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合理應用現代教育技術為學生創設高中實驗問題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對相應化學實驗的興趣,從而更好地引導學生進行化學實驗。通過多媒體教學工具,教師可以制作相應的PPT,利用PPT課件可以一步一步地進行問題的展示,從而一步一步地激發學生的疑問并一步一步地為學生解答相關問題,經過這種階梯形問題教學情境的創設,學生的思維會隨著教師的教學思路進行相關的拓展和延伸,從而可以啟發學生實驗性思維以及培養學生緊密的邏輯性思維。比如:在《粗鹽的提純》這一實驗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應用多媒體教學工具為學生展示粗鹽的圖片,讓學生了解有關粗鹽的知識,讓學生認識粗鹽內容的復雜性,從而提問學生問題:粗鹽在我們看來比較骯臟,那如何將粗鹽中的雜質與鹽分離呢?然后,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教學工具為學生展示海水曬鹽以及工業粗鹽提純的過程,讓學生思考在實驗室進行粗鹽提純需要用到哪些實驗用具,并讓學生思考這些實驗用具的用途以及在粗鹽提取中發揮的作用,從而鍛煉學生的實驗性思維,培養學生系統性思維以及系統性思考方式。讓學生依據實驗內容提出要使用的實驗工具,教師將之通過多媒體進行相關展示,然后依據實驗步驟繪制相應的流程圖,為學生全面剖析實驗過程以及每一個過程涉及實驗工具的作用。
二、應用現代教育技術為學生拓展相關實驗內容,豐富學生的實驗知識
在高中化學實驗中,一些化學實驗過程比較簡單,而且涉及的實驗內容也較少,在進行實驗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一兩句話就能表述清楚,這就促使學生腦海中產生了一定的意識———這個化學實驗簡單,不需要深度的了解和掌握。但是,所有的高中化學實驗都必須具有一定的嚴謹性,在實驗的過程中不能容忍一絲馬虎,為此,為了提高化學實驗在學生心目中的地位以及重要性,教師要針對過程簡單的實驗應用現代教育技術進行相關實驗內容的拓展。教師可以依據化學實驗的原理以及用途為學生拓展相關內容,比如:在《硫酸鈉溶液與氯化鋇溶液的反應》這一實驗教學時,教師可以應用多媒體教學工具為學生拓展這個實驗在醫用價值方面的內容,從而讓學生了解到這個化學實驗的實用價值,加強學生對化學實驗的認識。再比如:在《氫氧化鈉溶液與鹽酸的反應》這一實驗教學時,教師可以為學生拓展有關NaOH溶液和鹽酸溶液的化工價值內容,讓學生了解氫氧化鈉和鹽酸溶液在工業方面的重要性,此外,教師還可以為學生講解一些有關兩種溶液特性的知識,豐富學生化學實驗知識。另外,教師還可以通過相關化學實驗內容,引導學生應用生活中的物品進行簡單的化學實驗,增加化學實驗的趣味性。比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使用食醋和小蘇打進行化學實驗,利用實驗產生的.氣體使氣球發生膨脹。
三、應用現代教育技術模擬實驗不良后果,讓學生了解規范實驗的重要性
在高中化學實驗教學過程中,雖然實驗室有相關的實驗規范和標準,但是一些學生依舊沒有化學實驗憂患心理,在做實驗的過程中漫不經心,在這種實驗情況下,很容易出現安全事故,如果教師沒有進行相應的指導和引導,很有可能在化學實驗過程中造成學生的受傷,甚至情況嚴重者會導致學生死亡,因此,教師要為學生普及相關實驗安全知識。但是,學生由于沒有經歷過危險的歷程,對相關事故的關注并不是很用心,為此教師要將實驗不良后果呈現在學生面前。但是,一些不良后果又不能直接為學生演示,因此,為提高學生有關化學實驗的安全意識,教師可以應用現代教育技術模擬一些不規范進行實驗的不良后果,讓學生感受到不按照規范進行實驗的可怕性。教師可以利用網絡教學資源,為學生搜集一些有關不良實驗后果的視頻,讓學生觀看到不規范實驗的危害以及可能造成的后果。比如:教師可以為學生搜集有關試管炸裂的實驗視頻,為學生補充試管炸裂造成的后果的相關數據,通過視頻播放提高學生的實驗安全意識,提高學生進行實驗的規范性。
四、結語
總而言之,應用現代化教育技術與高中化學實驗整合是高中化學實驗教學的發展趨勢,為此,教師要隨應時代發展,對現代教育技術與高中化學實驗的整合進行相關的探究。在高中化學實驗教學中,教師可以應用現代教育技術為學生創設問題教學情境、拓展相關實驗教學內容,促使學生對高中化學知識進行全面了解和掌握。
參考文獻:
[1]許文捆.現代教育技術環境下的高中化學實驗教學研究[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7(21).
[2]曹豐君,楊繼張,楊選武等.現代教育技術與高中化學演示實驗的深度融合[J].教育現代化:電子版,2017(7):0150-0151
高中化學論文4
1.研究背景
新課程改革后,有研究者進行了高中生學習策略水平的問卷調查,發現學生在信息加工、選擇要點、復習等方面的學習策略上表現不佳,缺少高級學習策略的系統訓練。然而高中教師在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學習策略特別是高級學習策略的訓練培養缺乏重視。關于化學教學中組織策略運用的己有研究或是教學經驗的總結,或是個案研究,尚無在高中化學教學中進行的準實驗研究。培養學生掌握一定的學習策略不僅可以優化學生的學習方式,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而且學習策略作為高效的學習方法,可以提高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和學習能力,進而可提升學生對化學學習的信心和興趣,使學生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上達到協調發展。學習策略中的組織策略是對信息的深層次加工,關于組織策略的眾多研究表明組織策略有利于學習者對學習材料的理解、保持、提取與運用,然而組織策略應用于化學學科的研究尚不多,將組織策略較長時間的應用于化學教學實踐中的研究還沒有。因此,本研究的目的就是將組織策略運用于高中化學的教學實踐,培訓學生掌握一定的組織策略并探究其教學效果。
2.組織策略的本質
國內外諸多學者都對組織策略的概念進行了界定。國外學者的觀點如:溫斯坦(Weinstein,)和休莫(Hume,)認為,所謂組織策略就是用某種結構將學生要學習的內容組織起來。這種結構既可以是有關學習內容的、獨立的特定結構(內部的組織結構),也可以是將新知識與己有知識聯系起來的結構(精細加工的框架)。最簡單的組織策略就是將新信息集中在一起,以便于更好地進行管理和記憶。奧姆羅德(Ormrod,)認為,組織過程總是包括把不同的新信息片段聯系起來,有時也包括與己有知識建立聯系。國內學者們給的見解如:杜曉新認為,組織就是提取信息中的重要項目后再進行歸類,并對各類及各類所屬項目之間的關系進行編碼。
劉慧靈認為,組織策略是學習者有目的有意識地采用某種結構將所要學習的課程內容組織起來,使知識點間聯系起來,形成一個有序整體,從而利于學習者對材料的理解、保持與提取與運用。綜合以上國內外諸位學者的觀點,作者認為,組織策略首先是對學習材料的深加工,即首先提取出材料中的關鍵點,然后對這些關鍵點進行分析、比較、歸類,發現彼此內在的聯系,按照它們之間的關系將其聯系起來以形成有序、系統的知識結構。這種結構既可以是關于新學知識的獨立結構,也可以是將新知識與己有知識聯系起來的知識結構。
3.對高中生化學學習中組織策略運用的調查研究
《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實驗)》明確提出:“在化學學習中,學會運用觀察、實驗、查閱資料等多種手段獲取信息,并運用比較、分類、歸納、概括等方法對信息進行加工”。比較、分類、歸納、概括等可以歸屬于學習的組織策略,可見對學習策略的習得己成為高中化學課程目標之一。因此,本研究采用問卷調查的方式對化學學習中高中生運用組織策略的情況進行調查與分析,希望可以對這方面的教學實驗提供一些幫助與指導。本調查研究的目的是了解高中生在化學學習過程中組織策略的運用情況,涉及四個階段:第一,提取材料中的關鍵點;第二,對關鍵點進行分析、比較、歸類;第三,發現內在聯系;第四,形成有序、系統的知識結構。問卷包括30個調查項目,其中調查學習新知識時組織策略運用情況的項目有10個,調查復習時組織策略運用情況的項目有10個,調查解決問題時組織策略運用情況的項目有10個。
4.結果與分析
根據問卷回收的結果,項目20肯定回答百分比較高為%,說明多數同學在解答化學題目時,可以很容易的讀出題目中的關鍵信息,即提取題意要點;但有%的同學對于自己能否很容易的讀出題目中的關鍵信息卻并不清楚。項目21肯定回答百分比約為50%,說明有半數學生在做化學題目時,能將題目中的關鍵信息聯系起來綜合分析題意;在題給信息和己學過知識之間建立聯系是解答題目的重要環節之一,項目23肯定回答百分比最高為%,說明大多數學生能將題目所給信息與自己頭腦中己有的.知識建立聯系。
項目22肯定回答百分比為%,說明超過40%的學生在解決較復雜的化學計算題時,常常會利用流程圖的策略來組織題給信息,幫助分析題意,解決問題;項目24肯定回答百分比最低為%,說明即使在面對較復雜的化學問題時,很少學生會利用繪制表格的策略來呈現題給信息間的關系以分析題意,找出解答問題的突破口。根據對結果的分析和研究,作者提出一些建議幫助學生組織策略思維的培養:第一,教師方面,老師應該教給學生組織策略的知識,讓學生有個宏觀認識,激發學生學習組織策略的求知欲,教給學生組織策略的步驟,盡量提供詳盡具體的步驟,教給學生“條理化的知識”,幫助學生潛意識接受組織策略,給學生提供一些“實戰”的機會并進行過程的監控與調節,同時提供及時的提醒和幫助。
5.反思
本研究還存在一些不足有待改進之處:調查基數比較小,調查范圍不夠廣,缺少一點的普遍性;調查的方式還可以進行一些其他方式的嘗試;調查過程中的研究對象都是合作者,沒有在一定程度上,對問題有針對性。
高中化學論文5
摘要:無機化學實驗是化學專業學生第一門重要的專業實踐課程,我們在化學實驗創新性教學活動中,探索創造性教學的方法和途徑,以期提高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使其具有科學精神和科學態度,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
關鍵詞:無機化學實驗教學學生素質提高
隨著科學技術不斷向前發展,社會越來越需要大量綜合能力強、具有創新精神的化學人才。由于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因此發揮實驗教學的作用對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顯得尤為重要。通過化學實驗教學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是化學實驗教學的中心任務之一。近年來,化學教育工作者對如何在實驗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做了大量的探索和研究,取得了較為豐碩的成果,但在實際教學中仍存在較多的問題,使實驗教學達不到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目的。筆者根據無機化學實驗教學中存在的較為突出的問題,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探討在無機化學實驗教學中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方法。
1 堅持與時俱進,更新教學理念
與時俱進的教學理念是實施教學過程中達到教學目標的關鍵要素。根據新時期培養目標和教學基本要求,為適應新時期課程改革,我們應積極吸收先進的教學理念,以提高學生素質為本位,以教學質量為中心,以應用為目的,以“必須、夠用”為準的原則,以課程體系、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改革為重點,通過改革考試形式等各種手段達到強化學生基本素質、實踐能力和職業技能,實施“厚基礎、寬口徑、適應廣、能力強、素質高”為基本內容的人才培養模式,構建理論與實踐并重為主線的教學體系。打破學科型模式界限,使教學內容既相互銜接又避免重復,注重理論聯系實際、突出實踐技能訓練的效果。
2 開展設計性實驗,培養學生創新能力
在學生熟練掌握基本操作的基礎上,我們應引入設計性實驗,鼓勵和促使學生獨立思考問題、觀察現象和分析問題。鼓勵學生根據已學的理論知識設計實驗方案,探討方案的可行性,并在實驗過程中進一步加以改進。這一做法能極大地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激發學生對知識的探索精神,設計性實驗對于學生創新能力的提高方面也有很大的優勢。
3 精選實驗內容,更新實驗課教學體系
無機化學實驗在化學實驗教學中占有特殊地位,是學生化學實驗教育的第一門實驗教學課程,學生的興趣和學習態度如何,會直接影響今后整體化學實驗教學的效果。傳統的無機化學實驗內容中,元素化學實驗內容偏多,形式機械,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學生的興趣和大學化學實驗教育的新鮮感;同時,新時期實驗教學素質和技能培養主導思想的實施,又難以在目前無機化學實驗的單一系統內有所實現。因此,將無機化學實驗的內容進行整合,構筑新的實驗體系尤為重要。
無機化學實驗體系的.更新過程中必須注意元素化學實驗亟待改革。在新時期,大學教育將學生綜合素質培養放在重要位置,化學實驗體系也隨之發生了很大變化,在基礎化學實驗中,化學實驗摹本操作和技能訓練成為主線,而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質實驗的歷史地位遭到質疑;有的進行了大幅度壓縮,有的干脆摒棄。可以說,元素化學實驗的改革是大學化學實驗體系的改革重心之一。筆者認為元素化學實驗的改革,不是簡單摒棄元素化學實驗內容,而是在內容上選擇有益于學生自我總結規律性的反應,少而精,不拘泥于課堂教學內容的系統性,摒棄以往元素化學實驗為主的教材編寫方式,采用列舉實驗要點的方式,但不列舉試劑,不寫實驗步驟,由學生根據要求完成實驗,寫出報告;另外元素化學實驗也應采用開放式教學,實驗教材上僅給出的實驗要點和提示條目,由學生按照自己的興趣,任意選擇實驗內容,在給定時間內完成最低限度的實驗及實驗報告。這樣更有利于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高中化學論文6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化,對于教學模式的研究越來越多.那么,高中化學課堂如何轉型呢?下面結合自己的教學就該話題談點看法.
一、以探究教學為主要教學方式
新課程強調,學生是教學的主體,倡導探究式教學,教學應該以探究為主.例如,在講“元素化合物”時,教師可以采用以實驗探究為重心的教學模式.元素化合物是高中化學的主干知識.
1.以探究為重心的元素化合物教學模式.
以實驗探究為重心的元素化合物教學模式有4個環節.可以看出,以探究為重心的教學模式,教師的主導性作用還是很強的.通過設計問題,激活學生探究的欲望,問題是驅動力,也是線索,實驗探究是核心.
2.探究性實驗選擇的原則.
以實驗探究為重心,最重要的問題是如何選擇探究性實驗.
(1)所選的實驗必須具有污染小、可操作性強、實驗現象明顯、反應時間短等特點.
(2)結合學生的認知特點和教學內容的難易程度考慮實驗的開放度,可以是半開放,即給學生提供實驗試劑或器材,也可以是全開放型實驗,讓學生進行實驗器材和試劑的選擇.例如,在引導學生做“研究硫元素化合物之間的轉化”實驗時,筆者沒有給學生提供氧化劑和還原劑,而讓學生結合自己所學知識,以學習小組為單位就試劑進行自主選擇,這是原有知識內化和自主設計實驗的過程.
二、以問題解決為教學輔助手段
學習的過程是探究的過程.探究的目標是什么?是解決問題.在高中化學教學中,為了引導學生順利地探究知識,教師應該設計問題串,引導學生的思維向著正確的方向發展.例如,在講“硝酸”時,筆者通過實驗探究,幫助學生初學知識點.由于是新授課,學生往往把這些知識點簡單孤立起來,筆者引導學生尋找關聯性問題粘合劑,將新學知識與已學知識有機地聯系在一起,形成初步的`知識網絡.筆者設計如下幾個問題:問題1:工業上由氨氣生產硝酸的反應原理是什么?問題2:問題1中的反應中涉及的氧化還原反應有哪些?問題3:如何使NOx盡可能轉化為硝酸?問題4:Fe(NO3)2能在溶液中穩定存在,但如果在溶液中加入鹽酸,溶液將由淺綠色變為棕黃色,其中的原理是什么?
三、聯系生產、生活實際組織教學
生活即教育!化學知識更是與生活緊密聯系.在化學教學中,教師應注重將知識與生產、生活相聯系,有效拓展學生的認知渠道,同時讓學生感受到化學學習的價值.例如,在講“硫的化合物”時,筆者教學設計的整個框架。
四、關注學生的課堂生成
生成的目的,不是讓課堂熱鬧非凡,搞形式主義,而是要服務于教育教學,讓學生更好地發展.傳統灌輸、僵化的一言堂,使學生不愿、不敢提出自己的觀點,所以生成性資源很少,即使有也被教師“打壓”下去,無法創設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在化學教學中,教師要學會“俯下身”去傾聽,了解學生的困惑、創意和問題,審視自己教學上的偏差,不要急于將學生思路生拉硬拽到自己的預設軌道上.例如,在一次課堂上,筆者提出了一個問題:有哪些方法可以判斷電解氯化銅溶液時陰陽離子的運動方向?問題剛落,學生的發言非常踴躍,方法就在學生的生成過程中得到了沉淀.學生1:可以根據電極產物,陰極上析出金屬銅,銅離子在向陰極移動,陽極析出氯氣,氯離子向陽極移動.學生2:根據外電路中電流方向可以判斷,電流從直流電源正極流出,陽離子移動和電流方向一致,向陰極移動.學生3:如果讓電解過程在磁場中進行,根據左手定則,離子運動會切割磁力線,運動軌跡發生偏轉來說明.學生提出的觀點也許比較幼稚,不夠完整,甚至錯誤,教師要寬容地接納這些觀點,充分表揚、鼓勵其中合理的部分,哪怕片言只語,對學生的學習興趣都有很大的觸動,以后學生會更加敢于、勇于提出自己的觀點,生成性資源會源源不斷地不約而至.
高中化學論文7
摘 要:隨著新的教育體制的創新改革,教學課堂中教師對學生知識內容的傳授逐漸減少,取而代之的是創新性的素質與能力的培養。教師在課堂中的身份已經從傳授者逐漸地轉變為了引導者,是學生的顧問、意見交換者。所以,教師應該用更多的時間,投入更多的精力對新教育的理念進行體會和研究。而在化學教學中,學案導學通過引導的方式將教師和學生的教學模式轉換為新的模式。將學生的能力與知識相互統一,它讓學生的學習方式逐漸從接受知識的方向向探索知識的方向轉變。教師也不再對學生進行灌輸性的教學,而是讓學生自主地發現問題、探索方法,體會到能力對學習的重要性,這樣也更符合目前新課標改革的需要。
關鍵詞:高中化學;導學案;教學模式
化學導學案在高中化學這一復雜難懂的學科中引導了學生自己動手的能力。它是一種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通過自主探究的方式學習知識來提高自主學習能力的學習方案。高中化學中,知識內容復雜深奧,而且實踐性很強,給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帶來了很大的挑戰。因此,只有在教學中將導學案很好的編寫和運用,才能在培養學生的能力和提高教學效果方面上起到促進作用。本文通過對當前化學教學的`編寫和運用進行了一次詳細的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切實有效的實施方案。
一、編寫導學案需注意的問題及措施
1.將導學作為學案編寫的主要目的
在課堂中,學案的作用是在課程中幫助學生學習。所以編寫學案的最終目的應該是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因為化學知識都比較瑣碎,所以在化學學案的編制中,應該以提出問題的方式來作為導學的主要手段,將問題中相關的零碎知識串聯起來,使學生做到舉一反三。所以工作人員在設計化學學案的時候,學案中提到的問題應該源自書本,在書本基礎知識的鋪墊下,對知識內容進行深化和拓展,從而引導學生積極的自主學習,培養他們的自主學習思維。提出的問題,要在符合學生當前知識水平的前提下,留出懸念,通過這種懸念使學生產生自主探究的心理,這也是學案與一般參考書所存在的不同之處,也是學案的一大優勢。
2.合理設計問題難度
目前的高中化學難度相對要大一些,所涉及的范圍也非常的廣。編制人員在對高中化學學案進行編制的時候,切記不要編入過于深奧的問題,如果超出了學生的知識范圍和理解范圍,不僅對學生自主研究的積極性有所影響,也會降低教師在課堂中的教學效率。在編寫過程中,編寫人員應該以課本中的知識作為大綱,設計問題時避免跨度太大。
例如,在原子核外圍的電子這一課題中,可以設計這種問題:(1)電子的環形運動與地球圍繞太陽的環形運動有何區別。(2)在鈉外圍的電子分布為什么呈2、8、1排列,2、7、2排列或者是2、9排列的方式會產生什么結果。(3)電子圍繞運動類似于生活中的哪種物體。
通過這種有選擇性或聯系性的問題,不僅使學生學到了問題的解決思路,還加深了對要點知識的體會了解。
3.學案要有啟發性
導學案的主要作用是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索,從而對學生的能力進行培養。所以,在編制人員編寫導學案時應該盡量傾向于有利于學生探索的方向編寫,簡單來說就是要具有啟發性。
例如,在乙醇這一專題中,可以將酒的發明編寫到學案中,像杜康與酒、怒擲茅臺振國威等典故都是很好的啟發學生興趣的案例。
在問題設計方面,應該將引導理念融入編寫過程中,使學案能夠充分地對學生的思維進行調動,培養學生的思維模式,使之在以后的探索中可以熟練運用。
二、導學案在高中化學中的運用
1.引導學生進行課前預習
很多學生在課堂學習中,對教師所講的知識并不理解,無法跟上教師的思路,使得整個課堂沒有節奏感。而導學案就可以通過引導的方式在課前讓學生進行一次大體的了解,做好學生的預習工作。這樣可以使學生在課前了解課程的主要內容和學習目的,幫助學生明確學習思路。這樣在課堂中就可以更加清晰地理解教師的意思,緊跟課堂節奏,使學習效率增倍。
2.課堂中的使用
課本的內容一般都較為容易,無法讓學生得到進一步的鍛煉,而導學案恰好可以起到這一作用。教師可以通過學案中所涉及的難點和學案中提出的問題進行探究和講解,根據不同的時間段進行不同難度的訓練,使學生進一步熟練運用所學的知識,并能夠及時的鞏固。
3.明確學案運用中的作用
隨著化學導學案的增多,有些教師對導學案產生了誤解,在教學過程中過度地使用教學案而忽略了課本上的知識學習。課本中的知識是整個知識的基礎,只有將基礎知識運用熟練后,才能對更高難度的問題進行探索。而教學案在這一過程中起到的是引導和輔助的作用,而不是主導作用。教師應該以課本內容為主,學案內容為輔,制定出一套合理的教學方案,對學生進行體系性的綜合教學。
目前教師逐漸對導學學案引起了重視,這也使導學案成為人們研究的熱點。導學案通過引導和訓練的方式,將教學過程中的知識和能力聯系起來,讓學生可以親身體驗知識的發生過程,同時也讓學生對知識的了解起到鞏固的作用。導學案在高中化學這種高難度的學科中起到了梳理作用,將繁多的瑣碎知識點聯系在了一起,使學習的內容更加全面,也降低了學習難度,使學生的課堂生活輕松愉快。所以,只有結合目前的學習情況對導學案進行合理的編寫,并加以運用,才能提高課堂效率,從而實現現代化教學。
高中化學論文8
摘 要:對于學生來說,課堂教學是其汲取知識、啟迪智慧、開闊視野的重要渠道。
“以學生為本”是目前高中化學課堂教學的新理念,目的是樹立科學發展教育觀,轉變傳統的教學模式,構筑合作探究的教學模式,切實激發學生的主體意識。
在進行課堂教學時,為了凸顯教學的社會意義和個體價值,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應采取激發師生思維活動和思維碰撞的方式,進而使高中化學高效課堂的構建唾手可得。
主要圍繞高中化學高效課堂的構建展開探討,進而為化學課堂教學提供一定的啟迪。
關鍵詞:高中化學;高效課堂;構建策略
當前在課堂教學中,普遍存在的問題就是教學效率低,教師要想實現高效課堂,促進學生全面發展,除了注重教學過程和教學效率外,還應講究教學策略,不斷探究高效課堂教學模式。
教師在教學時應充分發揮其指引性作用,積極引導學生的行為活動,從而全面促進學生成長和進步。
教師可嘗試著將課堂變成愉悅的課堂,把課堂變成學生樂于學習、樂于探索、自由發揮、張揚個性的地方,把課堂還給學生,使學生切實成為課堂的主角。
一、高中化學教學中高效課堂的要求
1、提高教學效率。
從“高效課堂”的字面意思即可看出重點放在教學效率上,這里的效率需要教師能夠注重一定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在學習化學的時候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最大量地吸收課堂知識,如果學生自我要求高,還可以進行適當地拓展教學。
此外,高效課堂的構建更加需要化學教師自己掌握一定的新興教學手段,然后結合多媒體技術等輔助設備大幅地提高教學效率,讓學生學習起來也減小許多壓力。
而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還可以采用各種新穎的教學方式,保障學生的學習效率和教師的教學效率共同提高。
2、整體素質的培養。
高效課堂重在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但是更加注重的是一個學生的全面發展。
國家需要的人才是綜合素質人才,所以教學目標也是應該圍繞整體素質的培養來進行。
在高中化學的教學課堂中,教師在講授各種化學知識的時候,如果恰當地引入一些化學界有影響力的人的奮斗事跡,將會激勵學生更好地學習,并且在其他方面也能因此有一定的進步,除此之外還能提高學生自主能動性,使學生在化學學習過程能夠主動地獲取未知的知識,這樣也是間接培養了學生的勇于探索精神。
總之,在高中化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務必注重以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提高為根本目標,這樣才能真正促進素質教育的深入,學生才能很好地適應國家對人才的要求。
二、高中化學高效課堂構建的策略
1、做好課前備課工作。
課前準備工作是構建高中化學教學課堂的重要前提條件,一堂高效的高中化學教學課堂,必須具備思路清晰、目標明確、邏輯合理等條件。
做好課前準備工作,首先要求教師能夠明確本節課的知識目標,也就是教學的內容,并以此為前提,對教材進行相應的加工:按照教學計劃和學生學習的進度,創建合適的教學目標,對學生已經掌握的知識進行鞏固;其次,要確定整個的.教學過程,也就是如何進行教學。
教師要能夠充分看到學生學習的特點,
根據由淺入深的教學原則,制定出詳細的教學過程;最后,教師要搜集與本節課教學相關的資料,從基礎的理論知識到化學實驗的原理,都要做好準備。
2、堅持以學生為主體。
在傳統的高中化學教學課堂中,教師一直占據教學的主體,導致學生處于被動學習的狀態,這與新課標要求的“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背道而馳。
為了響應教育體制改革的號召,教師必須改變傳統的教學理念,牢牢把握住學生在教學課堂中的主體地位,培養學生學習的主人翁意識,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促進學生能夠全身心的投入到課堂學習中。
例如,在進行高中化學電化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Pb+CuSO4=PbSO4+Cu的反應原理,鼓勵學生自主進行原電池的設計。
將全班學生合理的分為八個小組,充分體現出學生的主體性。
在實驗完成后,由學生簡單的進行原電池設計原理的論述,幫助學生理清思路,形成思維模式。
最后,就本節課的學習讓學生談談自己的感受。
通過這樣的教學設計,由學生親手進行實驗操作,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充分體現出學生的主體性,同時還提高了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
只有通過這樣的教學課堂,才能有效的提高教學的質量,構建高效的高中化學教學課堂。
3、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手段。
高中化學高效課堂的構建要求教師能夠使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借助多媒體技術來有效的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
而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只有充分把握住學生學習的需要,才能以此為依據開展有效的課堂教學。
通過多樣化的教學手段,有利于大幅度降低學生學習的壓力,切實提高課堂學習的質量。
4、開展教學反思。
教學反思指的是教師對自身教學進行認真的思考,進行歸納總結。
通過教學反思,能夠讓教師認識到自身教學過程中的不足,有利于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因此教學反思受到廣大教師的一致認同。
通常情況下,教師要在每一學期、每一季度,都要進行總結,從而及時的發現教學過程中的缺陷,進行不斷的改善,為構建高中化學高效教學課堂提供有效的保障。
總之,高效化學課堂的構建一方面要思考學科特點,要根據化學學科對課堂的要求進行設計;另一方面要思考教與學雙邊的特點,根據化學教學的規律和高中學生學習化學的特點有針對性地設計。
課堂教學是一門藝術,作為一名化學教師應不斷地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以培養學生的積極情感和態度,增強學生的探究意識和能力。
高中化學論文9
以往,高中化學教師在開展實驗教學時,基本上都是按照教材上的內容,對化學實驗內容、步驟等進行機械化的講解。這種實驗教學模式不僅難以激發學生的實驗學習興趣,也制約了實驗教學效果。而趣味化學實驗有效轉變了“灌輸式”化學實驗教學中存在的諸多弊端,可借助簡單、原理淺顯、現象有趣的趣味實驗,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起學生的實驗學習熱情,培養學生的學科素養。
一、高中化學趣味實驗教學現狀
趣味實驗是高中化學實驗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在具體的課堂教學實踐中,受到多種因素的制約,趣味實驗教學效果差強人意,依然存在諸多問題。第一,過分強調實驗的趣味性,忽視了化學實驗的教學目標。在教學實踐中,雖然趣味實驗能夠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但是必須要掌握一個“度”,從而真正實現趣味實驗的教學價值。但在調查中發現,部分高中化學教師在開展實驗教學時,常常無法精準把握趣味實驗的“度”,盲目加入一些與實驗內容沒有關系的內容,雖然使得化學實驗更加生動、有趣,但是卻弱化了實驗的教學價值。例如,在“鈉的重要化合物”實驗中,其知識目標是引導學生在趣味實驗中掌握碳酸鈉和碳酸氫鈉的性質,但部分教師在具體的實驗教學中,過分關注實驗的趣味性,增加了“泡沫滅火器原理”等趣味性因素,雖然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但是學生在實驗中,卻無法明確碳酸鈉和碳酸氫鈉的異同,致使趣味實驗偏離了教學目標,難以達到預期的效果。第二,趣味實驗應用時機不佳、方法單一。為了充分發揮趣味化學實驗的教育價值,教師必須要結合課堂教學實踐,將趣味化學實驗科學合理地應用到每一個環節中,只有這樣才能真正達到既定的教學目標。但是在教學實踐中,由于教師對趣味實驗應用研究不夠深刻、全面,基本上都是在課堂的后半部分進行,且趣味實驗開展的形式也十分單一,嚴重制約了趣味實驗的教學價值。第三,忽略了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趣味實驗作為高中化學實驗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高中化學課堂教學中承擔著培養學生思維能力、促進學科素養落實的重任。但在教學實踐中,高中化學教師基本上都是為了完成任務而開展趣味實驗。在這種趣味實驗教學理念下,化學教師基本上都是通過單純講解的方式進行教學,忽視了學生對化學實驗的探究、思考和分析等。久而久之,嚴重制約了趣味實驗的教學質量,阻礙了化學學科素養的落實[1]。
二、趣味實驗在高中化學教學中的有效應用
(一)科學設計趣味實驗
在高中化學課堂教學中,趣味實驗設計情況直接決定了趣味實驗開展的效果。因此,為了充分發揮趣味實驗在高中化學課堂上的應用價值,教師應從以下幾個方面科學設計趣味實驗。第一,緊密聯系教學目標,設計趣味實驗。教學實踐證明,唯有科學設計趣味實驗方案,才能達到既定教學目標。基于此,教師必須要對化學學科素養和教學目標進行深入、全面的解讀,結合化學課堂教學內容,指向既定的教學目標,科學設計出高質量的趣味實驗教學方案。例如,在“鈉的重要化合物”教學中,由于這一章節的教學目標是“掌握碳酸鈉、碳酸氫鈉的性質”,教師在設計趣味實驗方案時,就應以此作為出發點,引導學生分別將碳酸鈉、碳酸氫鈉與稀鹽酸進行反應,并在其中加入趣味性的元素。如此,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實驗學習興趣,也促使學生在趣味實驗中,有效掌握了碳酸鈉和碳酸氫鈉之間的區別,高效地完成了教學目標。第二,貼近實際生活設計趣味實驗。在化學學科素養的要求下,教師在設計趣味實驗時,還應立足于學科與實際生活的內在聯系,積極開發貼近學生實際生活的實驗,以便學生在熟悉的場景中,更好地參與到實驗學習中。同時,在生活化的趣味實驗中,學生深刻理解了化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的內在聯系,強化了學生的化學知識應用能力,真正實現了“學以致用”的教學目標。例如,在“粗鹽去除雜質”的教學中,教師在開展趣味實驗時,就聯系學生的實際生活,引導學生從實際生活中搜集實驗材料,自行設計實驗方案。如此,使得枯燥的化學實驗更加具有趣味性,學生也結合所學的知識,利用家庭中的礦泉水瓶、細砂、活性炭,以及帶有導管的篩子作為實驗材料,對粗鹽進行了研磨、沉淀、過濾等,最后借助物理的方式去除了其中存在的雜質,并加入氯化鋇、碳酸鈉、碳酸氫鈉等,最終得到了純凈的氯化鈉。如此一來,不僅提升了化學實驗的趣味性,也促使學生在趣味性的實驗中,落實了學科素養的要求。第三,結合學情設計趣味性實驗。為了充分發揮趣味性實驗教學的有效性,高中化學教師在設計趣味實驗之前,還應加強學情的研究和分析。基于此,教師應提前了解高中生化學知識結構情況、現階段思維認知發展水平、自主學習能力、興趣愛好、學習習慣等,根據學生的元認知水平,設計出富有針對性的趣味實驗,使得趣味實驗能夠為課堂教學所服務。第四,遵循開放性、主體性原則設計趣味實驗。在最新的《高中化學課程標準》中,不僅提出了化學學科素養,也明確了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基于此,教師在設計趣味實驗時,必須要堅持開放性的原則,在實驗中給學生提供足夠的思考時間、探究空間,使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中,促進學科素養的落實。同時,面對學科素養下的要求,教師在設計趣味化學實驗時,無須將化學實驗過程都告訴學生,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在主動探究、自行設計化學實驗方案、交流實驗結果的過程中,促進學科素養的有效落實[2]。
(二)引入趣味實驗,導入新課
以往,高中化學教師在實施趣味實驗時,常常將其置于課堂的后半部分,嚴重制約了趣味實驗的教學效果。趣味實驗作為高中實驗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可將其靈活地應用到課堂教學的每一個環節中,如此才能充分發揮趣味實驗的教學價值。課堂導入作為課堂教學的第一個環節,雖然只有短短的幾分鐘,但是卻奠定了整堂課的基調。通常來說,只有提升課堂導入的科學性、有效性,才能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基于傳統化學課堂導入中存在的諸多弊端,教師可靈活借助趣味實驗的方式,引導學生在觀看、操作趣味實驗的過程中,自覺、踴躍地參與到新課程的學習中。例如,在“氨的化學性質”的課堂導入中,教師就給學生設計了一個趣味實驗:用玻璃片將兩個裝有氨、氯化氫的.玻璃杯隔開,在正式開展教學之前,教師將兩個玻璃杯中間的玻璃片抽走。此時,學生就會發現煙霧繚繞的現象。如此,通過趣味性化學實驗的引導,有效抓住了學生的眼球,使得學生興趣十足地參與到新知識的學習中。
(三)合理融入趣味實驗,激發學習興趣
受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學生化學學習興趣不足,學習的自覺性、主動性也不強。基于此,為了激發學生的化學學習興趣,教師不僅要優化課堂教學手段,還應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靈活融入趣味化學實驗,增加化學課堂的趣味性因素,使得學生在趣味實驗探究中,逐漸感悟到化學知識的魅力,促使其以自覺、主動的態度積極參與到新知識的學習中。例如,在“離子反應”的教學中,教師就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融入了趣味性的化學實驗:教師指導學生往盛有5ml的硫酸銅溶液(1mol/L)中增加適量的氯化鈉溶液,然后指導學生對實驗現象進行詳細的觀察,將溶液中離子在混合前后的變化現象、相關數據記錄下來。最后,教師借助多媒體技術,以動畫的形式將整個實驗過程直觀、形象地呈現出來。如此一來,通過化學實驗與多媒體技術的有機融合,為高中化學課堂教學增添了趣味性因素,讓學生在趣味化學實驗的引導下,感悟到化學知識的魅力,更好地參與到新知識的學習中[3]。
(四)依托趣味實驗,開展探究式教學
以往,高中化學教師雖然已經意識到實驗教學的重要性,但是在具體開展實驗教學時,依然無法擺脫“灌輸式”教學模式的影響,一味地按照教材上的內容,按部就班地將整個實驗過程、實驗結果傳授給學生,致使化學實驗教學效果大打折扣。基于此,為了契合學科素養下的教學要求,高中化學教師必須要轉變教學模式,緊緊圍繞化學學科素養、教學目標的要求,設計出具有趣味性的化學實驗。教師要發揮趣味化實驗的引導作用,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在趣味實驗探究中,完成既定的教學目標,促進學科素養的有效落實。例如,在“金屬與水的反應”教學時,為了引導學生更好地參與到探究學習中,教師在上課之初就給學生設計了一個問題:“鈉除了和氧氣發生反應之外,能不能與水、金屬發生化學反應呢?”接著,又給學生設置了趣味實驗:在小燒杯內加入少量的水,并向其中滴入1~2滴的酚酞溶液,之后將切好的鈉投入其中。此時,教師提醒學生對實驗現象進行觀察,并思考:“鈉在水中出現了什么樣的反應?其形態發生了什么樣的變化?如何運動?又發生了怎樣的聲音?化學反應中溶液的顏色出現了什么轉變?”接著,引導學生結合化學實驗觀察,運用所學的化學知識,對教師設置的問題進行思考、交流,最終完成化學知識的探究學習。如此一來,通過趣味實驗的引導,有效轉變了傳統化學課堂教學中存在的不足,使學生在趣味實驗的引導下,自主思考、分析化學現象,明確其產生的原因,并在探究的過程中,深刻把握化學知識的本質。
(五)運用趣味實驗,突破教學重難點
與初中化學學科相比,高中化學知識的難度、深度、廣度隨之提升。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常常會遇到各種各樣的難點、疑惑點。在傳統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基本上都是采用反復講解、習題訓練的方式進行教學。但這種教學模式,不僅浪費了大量的時間、精力,還難以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基于此,高中化學教師在優化課堂教學時,可以科學地在教學中融入趣味實驗,轉變重難點知識的呈現形式,使學生在形象、直觀的感知中,快速突破教學重難點,完成化學知識的高效學習。例如,在“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教學中,其教學重點為“氯氣的化學性質”,教學難點則為“氯氣與水的反應規律”。基于傳統教學模式下存在的諸多弊端,教師結合教學內容,融入了與其相關的趣味實驗:取一只盛滿氯氣的集氣瓶,往其中加入適量的水,然后震蕩集氣瓶。讓學生對其進行實驗觀察,在自主歸納中對氯氣的性質形成深刻的認知。接著,教師按照小組學習模式,將全班學生劃分為幾個學習小組,讓他們結合所學的內容,對“氯氣能夠溶于水”的實驗結果進行猜想。然后,引導學生親自動手,將盛滿氯氣的試管倒扣在水槽中,靜置一段時間之后,對其現象進行觀察。接下來,讓學生利用注射器分別吸取氯氣和水,并用橡膠塞將針頭進行密封,觀察注射器的刻度變化情況。如此一來,通過趣味實驗的融入,不僅活躍了課堂氛圍,也促使學生在趣味實驗的輔助下,完成了教學重難點的學習,高效地完成了教學目標。
(六)運用趣味實驗,拓展學生思維
學科素養下,趣味實驗不僅是高中化學實驗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深化化學知識、發展學生思維的重要途徑。將趣味實驗科學合理地融入化學課堂教學中,可促使學生更好地參與到知識探究中,還能促使學生在趣味實驗探究的過程中,拓展自身的思維,促進學科素養的落實。例如,在“銅和濃硫酸”的教學中,為了拓展學生的思維,促進學科素養的落實,教師融入了趣味實驗的方式:先借助多媒體信息技術,引導學生在視頻觀看的過程中,了解化學反應和化學反應現象,促使其產生強烈的好奇心。此時,教師給學生準備了相關的實驗設備,鼓勵學生親自操作化學實驗。如此,不僅提升了課堂教學的趣味性,也促使學生在趣味實驗的引導下,通過操作、思考、分析等,突破了固有的思維模式,使其變得更加靈活、更加變通[4]。綜上所述,趣味實驗作為高中實驗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深化理論知識、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科素養的關鍵途徑。基于此,高中化學教師必須要把握趣味實驗的內涵,科學設計化學趣味實驗,并將其科學合理地運用到課前導入、激發興趣、導入新課、探究學習、重難點教學、思維拓展中,充分發揮趣味實驗的課堂教學價值。
高中化學論文10
一、提高學生的實驗觀察能力
對于人類而言,化學實驗是人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一種方式,是人類通過已知的物質對未知物質的一種探索和創造的過程,是一種經過合理計劃的探究性實驗過程。對于高中化學實驗來說,化學實驗是一種對物質和物質變化的一種科學認識,從化學實驗的本質上講,它與相應的化學科學家在實驗本質上來說是相同的。學生可以通過化學實驗對事物的本質屬性進行探索和學習,在實驗過程中享受化學實驗帶來的樂趣。所以,高中化學教師應當對學生進行系統性的引導,讓學生重視實驗中的各種細節的變化,很多的化學問題和化學科學的新發現都是通過細致入微地科學實驗觀察發現的,對于偶然出現的化學現象應及時發現和探索,而很多化學科學的新發現都是通過對相應化學現象的探索而得出的。例如,如何對“苯“”乙烯“”甲苯”這三種液體進行鑒別。按照傳統的解題思路,是讓這三種液體與溴發生化學反應,如果化學反應中顯示的是褪色現象,那么這種液體就是乙烯,如果不能和溴發生化學反應的液體即為苯和甲苯,然后通過苯和甲苯的`相對差異屬性再進行鑒別。但是有很多同學可以運用更加簡單便捷的方法區分苯、乙烯和甲苯這三種液體,通過酸化的高錳酸鉀與這三種液體進行化學反應鑒別,并通過褪色的快慢來區分這三種液體,褪色速度最快的是乙烯,較慢者是甲苯,而苯則不會產生褪色的化學反應。
二、鼓勵學生在實驗時適度地創新
對于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是科學類學科教師的基本責任和義務,培養高中生在化學方面的創新創造思維,學生在化學實驗時敢于依據先有結論提出假設和問題,并作出創新性實驗,是一個學生對于化學理論的一種解讀和認識。引導學生通過自己對于現有實驗的一種質疑和不解,對現有化學實驗進行相應的改進,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分析和推理制訂自己的實驗計劃,并對多次實驗結果進行觀察和統計。這樣不僅可以讓學生提高自己的學習興趣,也能通過自發的實驗計劃對化學知識進行一種提煉。例如,在做乙烯的性質問題時,會要求學生做乙烯與溴水的化學實驗,將一定量的乙烯通入溴水之后可使溴水褪色,這樣的實驗結果會讓很多同學回答乙烯的某一性質可與溴水發生反應以致溴水產生褪色,只有很少的一部分同學會對以這一結論產生質疑。其實在制取乙烯時產生的二氧化硫是使乙烯褪色的主要原因。鼓勵學生對這一現象產生各種質疑,并對自己的質疑提供理論依據和實驗方案,在化學老師的引導之下根據實驗方案制訂實驗計劃。
三、結語
總之,在高中化學實驗教學中,教師要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主觀能動性,針對存在的問題,進行有效的引導,從而不斷提升高中化學實驗教學質量。
高中化學論文11
摘要:把學生從“聽化學”、“讀化學”轉變成“探化學”、“做化學”,在化學課堂中構建探究式教學,不僅有利于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更有利于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培養學生化學科學素養,使新課程理念真正扎根于課堂教學之中。
關鍵詞:探究式教學;實驗探究;科學素養
《化學課程標準》中十分重視和強調探究式課堂教學,目的是使學生自主地、開放地學習。這是課程改革的一個重要特征,它打破了原有的課程體系框架,重新注入了新的課程理念,構建新的課程標準,因而開展探究式化學課堂教學旨在提高學生的化學科學素養,而化學科學素養不可能單純地依靠知識的傳承、講授、灌輸來形成,必須通過改變教學策略和方法,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來實現。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就是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進個性發展,幫助學生獲得未來發展所必需的知識、方法、探究能力,在實踐中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以及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的情操,形成科學的價值觀和科學態度,培養合作精神、創新潛能和實踐能力。為了有效地促進學生發展,要變“注重學習結果”為“注重學習過程”,變學生的“接受式學習”為“探究式學習”。在實際教學中,我們要廣泛地應用問題探究、實驗探究、討論探究及運用多媒體手段探究等行之有效的教學模式,才能真正保證學生在課程實施過程中的主體地位,才能保證《化學課程標準》的貫徹實施。
一、巧用問題探究,提高興趣素養
化學教學離不開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巧用問題探究”正是在不斷提出問題、探究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教學活動中使學生的探索興趣在課堂中得以體現。每一個有價值的問題,都能夠點燃學生思維的火花,可以說在啟發學生思考,全面提高學生興趣素養方面,巧用問題探究是其它教學措施所不能替代的。從化學課堂教學系統分析“問題探究”是師生雙方發出的唯一要求對方必須做出反饋的語言信息,唯有不斷提出問題、不斷解決問題才能將思維引向深入,逐步揭示事物的本質。例如,在教學高一化學第六章第一節氧族元素關于H2O2化學性質時,當教師在講解完H2O2分子結構和性質后,先演示用pH試紙測定30%H2O2溶液的酸堿性,讓學生觀察現象,并及時提問為什么會有這現象,結果說明H2O2有什么性質,學生思考回答后,教師繼續提問實驗室久置的30%H2O2溶液濃度明顯減少,這又是什么原因?能否寫出其不穩定的反應方程式?學生在通過已學的鹽酸、次氯酸的性質可推測出H2O2可能有揮發性和不穩定性。這樣創設探究情境,激起學生思維的火花。教師在學生分析不穩定的基礎上提出根據H2O2中氧的化合價的氧化還原反應的規律,推測H2O2分解產物寫出化學方程式。緊跟著又將30%H2O2溶液滴入裝有少量MnO2的試管里以驗證剛才的推測,使學生體驗問題探究獲得成功的樂趣。“問題是科學思維的焦點”,在新課標下化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巧用問題探究,并把握好問題提問的時機和方式,使學生能主動參與教學活動,活躍課堂氣氛。教師設計的問題要能吸引學生,使學生進入所創設的問題情境,另外所提問題要形成逐級上升的序列,要能引導學生思維縱向發展,提高學生主動探索的欲望。例如,在介紹鐵的化合物的知識時,教師演示制備Fe(OH)2白色沉淀,而在實驗時卻出現了不同的實驗現象,此時教師及時提出問題:“為什么沒有出現預期的白色沉淀?”頓時學生的好奇心被激發了出來,他們就會產生強烈的疑問,這時教師再引導學生探究其原因:原來+2價的鐵易被空氣中的氧所氧化成+3價的鐵。在此基礎上教師再問:“如何制備Fe(OH)2沉淀呢?”頓時學生像炸開了鍋,各抒己見:①要用新制備的FeCl2溶液;②久置的NaOH溶液中溶有少量的氧氣,要加熱煮沸;③液面上要液封;④改進裝置用氫氣將表面的空氣排出;⑤要將滴管伸入液面下。經過學生的動腦思考,創新改進,深入探究,既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又激起了學生的創新欲望。此外,在引出問題后,教師應細心觀察學生的反應,對預先準備的一些問題,要根據學生的反應及時修正和完善,如果學生對所提問題感到茫然,說明問題難度太大或表述欠準確,要恰當給予提示;如果學生對所提問題顯得不以為然或者不經過認真思考就能立即回答,說明問題太容易,也要迅速進行調整,簡言之,教師在設計問題和提問時,既要注意課前的充分準備,又要注意課堂隨機應變,進而提高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二、善用實驗探究,提高智能素養
化學是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化學實驗具有獲知、激趣、求真、循理、育德等教育功能,化學實驗的功能和探究性學習的特點,決定了化學實驗必然是課堂實施探究性教學的重要途徑,再者化學實驗本身就是科學探究的過程。化學教學中要讓學生通過積極能動的科學探究活動來掌握知識,接受科學過程和科學方法的訓練,并在科學探究活動中理解化學,從而提高自身的科學素養。
(一)實驗探究可充分發揮學生的智力特長
在實驗探究中,學生可以根據自己感興趣的實驗內容進行探究,進而充分發展自身的自主性,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能了解學生都有哪些特長,以便能各施其職。如擅長于邏輯———數理智力的學生,可以讓他們在課外先收集資料,即進行實驗探究活動的證據收集、計劃制定、現象解釋和結論得出等;擅長于語言———語言智力的學生,可以在課堂上對實驗現象、結論用語言表述,體現出在探究過程中2教育熱點與爭鳴新課程導學提出問題,解釋及表述。在需要即興實驗演示或需要對形成的假設進行實驗時,擅長于操作———運動智力的學生可以大顯身手,這樣每個學生在課堂探究式教學中都能充分發揮自己的智力特長。
(二)實驗探究可增加學生的角色體驗
在化學探究式課堂教學中,可將學生分為若干組,分別指定組員為組織者、實驗設計者、記錄員、操作員、實驗報告整理者等,不同的角色需要不同的智力,不同的智力發展滲透在實驗探究活動的不同環節中。如作為實驗報告整理者要善于概括、表達,要語言清晰,這就要求學生運用概括及語言智力;實驗設計者要有空間想象、圖形形狀、儀器位置等準確感受能力;操作員需要身體及各肢體之間有很強的協調能力、動手能力等。為了讓學生全面發展,在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學生不同的智力發展特點經常替換,聽眾不能永遠是聽眾,組織者不能永遠是組織者,隨著學生體驗角色的增加,相應的智能就能得到提高。
(三)實驗探究可滿足學生的智力發展需求
在探究式教學中,善用探究式實驗教學,能滿足學生的智力要求:①課堂教學開始階段,要求學生對自己的能力水平和智力特征有正確的判斷,知道自己能勝任哪項工作,這就要求學生運用自我反省能力;②探究實驗中問題的.提出要求學生大膽地運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用“自己的腦子”想問題;用“自己的語言”明示問題。提出問題是成功地實施實驗探究教學的重要保證,需要學生有敏銳的自然觀察能力;③探究實驗教學中實施實驗時要求小組成員群策群力,闡述自己的觀點,最后選用最佳實驗方案,組員要運用清晰的語言表達能力;④實驗結論得出后,需要與各小組進行交流并形成書面報告,就需要綜合運用能力和表述能力。可見,在實施探究實驗教學中,利用小組成員之間的不同智力優勢及其相互影響,就能夠提高學生的智能素養。
三、樂用討論探究,提高合作素養
討論探究模式是近幾年來教學改革中逐漸興起的一種教學手段。《化學課程標準》提出:“在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從真實的情景中發現問題,有針對性地展開討論,提出解決問題的思路,使學生的認識逐步得到發展”。在教學中教師要充分運用教材中列出的討論題,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化學教學,進一步鞏固觀察中的發現,揭示產生現象的原因,進而促進學生化學語言和認識水平的發展,把探究引至目標、引向深入。更重要的是能讓學生在討論中學會合作、學會去偽存真、學會適應社會,最終學會明辨事理、掌握真知。例如,設計某幾種固體物質鑒別的實驗方案。通過學生討論,可能得出多種實驗方案,這時教師可引導學生進一步分析比較,得出一種或兩種最佳實驗方案。然后再由學生合作進行實驗,使他們感到合作所帶來的樂趣。在討論探究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對班級座位進行重組,組成“六人學習小組”,組內各成員之間進行“兵幫兵、兵教兵”的合作探究。再通過各組小組長的協作來營造互幫互助、共同探究的良好學習氣氛。教師依據反饋信息,及時調控、引伸討論,提高學生討論合作的素養。如高一第四章鹵素一節的教學中,教師可提出這樣的兩個問題讓學生進行討論探究:①喜歡養花或養魚的人,在給花澆水或給魚換水時總要把盛好的自來水預先曬一曬,這是為什么?②實驗室制備Cl2時常用NaOH溶液吸收尾氣,為何不用Ca(OH)2溶液?由于剛學完氯氣,學生的積極性很高,討論也很激烈。特別是第一個問題,學生光憑書本知識較難一時回答清楚,必須深入生活才能有所體驗,而這一過程學生若沒有與他人交流,沒有與他人合作是很難得出先曬一曬是為了讓次氯酸在光照下分解,同時還可以生成氧氣,增加水的營養價值的。因而學生對化學的理解,不僅是對學科本身及相關內容的理解,還要注重學生合作探究,讓學生在討論探究中鍛煉自己、尋找自信。并在探究中引導學生聯系現代社會生活,從生活中的現象入手,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討論問題,進而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使學生與學生、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更加融洽,以提高學生的合作能力。
四、選用多媒體探究,滲透品德素養
傳統“一塊黑板,一只粉筆”的教學模式,已經遠遠不能滿足教學發展的需要。更新教師的教學觀念,樹立適應現代社會發展的教學思維模式,掌握現代科學技術,運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即運用多媒體探究,也是近年來備受廣大教師青睞的一種教學手段。教師利用多媒體技術制作的課件,通過文字、圖像、聲音來刺激學生,調動學生多種感官。以多種方式,不同表現手法對教學內容進行加工,生動有趣地將教學內容展現于學生面前,讓學生充分認識化學現象及其反應規律。同時利用多媒體技術制作的課件可以加大傳輸的信息量和擴大知識面,實現課堂教學靈活多變。這樣生動活潑的課堂教學使得學生學習過程春意盎然,采用多媒體探究教學,還可以通過網絡搜索大量事實幫助學生形成科學的價值觀和科學態度,如講到稀有氣體時,可通過多媒體搜索出氬的發現過程———英國物理學家瑞利曾從事測定主要氣體的密度。他發現從氨分解得到的氮氣密度為1.2505克/升,而從空氣用化學方法除氧和其它氣體后所得氮氣的密度為1.2572克/升。這兩個數據表明從空氣得的氮氣要略重些,誤差僅為二百分之一(或0.5%)。這個細微的差別一般人會認為這是可接受的實驗誤差。但是瑞利非常尊重事實,和化學家萊姆塞共同進一步研究,終于發現這種從空氣得到的氮氣中混有氬氣,從而發現了第一種稀有氣體———氬氣。讓學生更詳實地了解它們發現,以激勵學生尊重事實,同時也讓學生感到事實是科學的基礎。科學容不得半點虛假,因此弄虛作假、浮夸等行為都是反科學的。又如教師在教學“環境保護”這一節時,可以運用多媒體展示與環境污染、濫用化肥、濫用食品添加劑和溫室效應等有關的圖片和視頻。尤其是環境污染嚴重地惡化了人類的生存空間。有的生產部門不認真貫徹國家保護環境的法規,為了眼前利益不顧人民的健康和子孫的未來,不加節制地開采、消耗各種天然資源,導致現在我們面臨能源危機、水源危機、礦產資源危機等;濫伐森林,破壞熱帶雨林使大片土地沙漠化……對學生進行持續發展的教育,增強他們的環保意識。并從自己做起,從日常生活做起:愛惜一切物資,節約用電,珍惜每一滴水……通過媒體探究可以培養學生關心科學的社會效果,關心當代社會面臨的重大問題,關心人類的生存環境等優秀品德素養。透過媒體開展對學生思想品德的教育,讓學生懂得科學知識浩如煙海,發展永無止境,而一人所知有限,一人所能更是有限。這就應該謙虛謹慎、勤奮好學、樂于協作和善于協作,這也是未來科學工作者或現代社會勞動者所具備的一個科學素質。虛心聽取別人意見,吸取有益成分,在解習題的討論中,學習別人的好方法充實自己。學生在日常學習和化學實驗中,要互相討論和研究,彼此進行配合,在各種活動中真誠合作;要懂得科學的發展、社會的進步都是創新精神作用的結果;要知道銳意進取、勇于探索、敢于破舊立新,不斷用新方法解決舊問題等都是創新精神的表現。例如有的學生學了電化學保護的原理之后,拆下廢電池的鋅皮焊到鐵管上來減緩銹蝕,等等。以此來喚醒學生追求新知,勇于創新,將科學品德教育滲透于教學中。總之,探究式教學是一種有效的、可操作的教學模式,它要求學生在“做化學”(即探究)中學習化學,與傳統的“聽化學”、“讀化學”的方式有著本質的不同,因此如何構建化學探究式教學,將科學探究落實到課堂教學中,是當今教師廣泛關注的一個課題。在新課程標準實施過程中,努力探究化學教學思想,運用探究式教學,必將促進現代教學觀念的深層次變革,真正使素質教育扎根于現代課堂教學之中。
參考文獻
[1]李振紅.淺談化學教學中的科學探究[J].中國校外教育,20xx(19).
[2]劉平.如何在化學教學中教會學生科學探究[J].赤子(中旬).20xx(04).
[3]全建鋒.淺談科學探究中的交流藝術[J].青年文學家,20xx(01).
[4]韓志安.對“科學探究”教學的反思[J].中國教育學刊,20xx(03).
[5]支會連.對化學實驗探究教學的探討[J].數理化學習,20xx(09).
[6]王星橋,米廣春.論證式教學:科學探究教學的新圖景[J].中國教育學刊,20xx(10):50-52.
高中化學論文12
20xx年高中化學新課標指出,要培養能夠適應新世紀科技和社會發展所需要的高層次、高素質人才,以此使學生在高中階段就可以很好地理解科學、技術以及社會之間的聯系,從而樹立可持續發展的理念.綠色化學貫穿于整個人類活動與環境相互作用的全過程,化學家們在研究化學之前,應該先與環境交朋友,他們在研究環境和環保問題時,綠色化學應運而生.綠色化學越來越受到社會的關注,尤其是在資源節約、污染防治、人類健康保障和安全方面.早在1996年,美國就設定了總統綠色化學挑戰獎.日本也相繼啟動了新陽光計劃,將綠色化學的環境無害制造技術上升為國家戰略,從而大大減少了環境污染.從以上這些實例我們可以看出,綠色化學不但是企業家與學術專家的話題,而且政府部門也越來越關注它的研究與開發.推行綠色化學對我國的社會建設和經濟發展來說,既帶來了嚴峻的挑戰,也獲得了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作為新世紀的高中化學教師,在實際的高中化學教學中,一定要將綠色化學的新概念、新思想以及新要求灌輸給廣大高中生,這是非常必要而且很有價值的.
一、課堂滲透的強化
教師應將化學課本與現實生活緊密聯系起來,在課堂中加強對學生綠色化學理念的滲透.在高中化學課本中,涉及環境保護有關的內容特別多,因此化學教師應合理有度地參照有關知識對學生進行滲透.從化學層面的角度入手,給學生認真講解污染的形成及其潛在的后果,使學生對污染有一個清晰的認識,從而知道如何保護環境.化學知識來源于日常生活,又為現實生活服務,與社會生活有著十分密切的聯系.因此,高中化學教師應從日常生活入手,對學生合理有效地進行綠色化學理念的滲透,從而讓學生形成正確的認識.現在的高中化學人教版教材,已經在原來的基礎上加入了大量有關綠色化學方面的知識,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盡量多地涉及有關綠色化學的知識,給學生灌輸綠色化學的思想.例如,教師在講解“化學反應及其能量變化”這部分內容時,可以在講解的過程中向學生提及一些關于新能量、能源開發利用方面的問題;在講解“鹵素”這一節時,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及用氯氣來進行自來水消毒的好處和壞處、氟利昂對臭氧層的影響等方面的知識.教師這種做法的目的就是為了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如何應用化學來解決實際問題,用綠色化學方面的知識來保護環境.
二、多媒體的有效利用
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科學技術水平也得到了飛速的提升,并且在不同的領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多媒體技術作為科學技術發展的產物,為廣大教育教學工作者帶來了新的希望和期待.因此,多媒體的有效利用在向學生滲透綠色化學理念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對于那些具有重污染、強毒性的化學實驗,在實際操作的過程中,不僅會對實驗者造成危害,同時還會對環境產生嚴重污染,因此通常不會進行手動實驗.教師為了按時完成教學任務,可以利用多媒體向學生進行直觀演示,并要求學生仔細觀察,這種實驗模式既不會產生污染,又能讓學生清楚地觀察實驗現象,教師還可以借助現代技術來放大那些時間短暫不易觀察的實驗現象,讓學生反復進行觀察,從而提高實驗教學的效果.例如,教師在講解氯氣的化學性質時,由于氯氣極具毒性,因此可以利用多媒體給學生進行直觀演示,并向學生強調,一般的居住環境中氯氣不能超過的含量.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時候,德國就曾用氯氣來襲擊對方,如今越來越多的國家開始呼吁停止使用化學武器.
三、基于教材與生活實際的綠色理念的滲透
教師在化學教學過程中,應該充分利用課本知識,將理論與生活實際相結合,對學生進行綠色化學教育.在高中化學教材中,與環境保護密切相關的'知識有很多,教師應該充分利用這些課本知識,將綠色化學理念滲透到學生的大腦中,讓他們樹立環境保護意識.教師應從化學的角度,給學生講解污染產生的原因及其危害的原理,讓學生認識到污染的源頭,從而制定出解決和防護的措施.眾所周知,化學原理源于生活,而實際生活中所遇到的很多問題又需要利用相關的化學知識來解決.因此,在高中化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合理地引入一些基于實際生活的教學案例,培養學生將化學課本知識和實際生活相結合的能力,以此在生活中的每個角落,學生都能形成綠色化學的意識.綠色化學已經融入到了現行的化學教材中,滲透在化學教學過程的各個環節.為了使祖國的天空更加湛藍,使我們共同擁有的地球變得更加美好,作為一名高中化學教師,我們有著義不容辭的責任與義務去培養新一代,使他們更加具有綠色環保意識.
高中化學論文13
摘要::綠色化學思想的實質是對自然、科學以及可持續發展的社會目標所展開的思考,追求的是人類生產和生態環境的和諧共生,對于生態文明理念下工業化發展具有指導性意義、在高中化學教學過程中,融入綠色化學的思想能引導學生樹立科學、環保、自然的科學意識,為學習、生活、工作提供正確、健康的發展觀、本文以人教版高中數學為例,介紹了高中綠色化學教學的特征,闡述了具體的實施策略,以期為廣大高中化學教育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參考、
關鍵詞:綠色化學;教學策略;高中化學化學
與其他學科相比具有更強的使用價值,與我們的生產、生活息息相關,但是又高于生產、生活、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不科學、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的生產方式給生態造成了極大的威脅,從教育者的觀點來說,化學技術是一把雙刃劍,對其的評價不應該集中于這門技術本身,而在于使用它的人、因此,在高中化學教學中融入生態保護的觀念、實施綠色化學教學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與發展前景、
一、綠色化學理念內涵
綠色化學指的是以環境保護為核心的化學工藝與化學技術,在反應過程中強調最大限度地控制污染物的產生或者是對污染物進行凈化處理,其做大的特點就是對自然能源、可再生能源的充分利用,節約能源,因此也被稱為“環境無害化學”、它實現環境保護的途徑不再是先污染后治理,而是從源頭上預防污染,在化學反應途徑中以限度地處理污染、與此同時,探究更為環保的新能源材料也屬于這一化學類型的研究范疇,符合可持續發展的理念、
二、高中綠色化學教育的內容與特征
化學學科具有其特殊性,決定了其教學過程不能單單聚焦于理論知識教育,應付考試不是這門學科最重要的意義,而應該是一種綜合素質和思想教育、高中化學的理論、實驗操作并不是十分的深奧,內容多為基礎的化學原理、物質性質和反應規律,通過化學學習,旨在讓學生們明白化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怎樣科學開展化學生產、而高中綠色化學的教學是在這一基礎上展開的,立足于化學基礎理論體系,強化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環保、科學思想教育,加深學生對科技和環境之間辯證關系的理解、在明確了主要內容之后,相應的教學特征也就不難理解了、高中綠色化學教育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四個方面:
1、教育思想要符合綠色化學教育思想的要求。
2、實驗教學采用的原材料要環保,不存在污染危害。
3、實驗過程中不會產生對人體和生態環境有危害的污染性物質。
4、實驗的產物不僅僅要滿足實驗的需求,還要保證其是環保、無害的。
三、綠色化學教育實施路徑
1、化學理論教學中的滲透路徑
(1)生活實際與教材內容相結合教材是學生知識學習的主要陣地,因此強調綠色化學理念,首先就需要重視教材中的基礎內容,深入剖析教材中的生態環境保護要素,設計溫室效應、水體污染、重金屬污染等綠色化學專題學習,引導學生深入理解相關知識點并與生活實際相結合,這樣學生才能意識到綠色化學的重要性、
(2)習題教學滲透化學習題是學生學習的重要輔助,也是化學教學的一部分,是幫助學生掌握、鞏固知識和內容的重要手段、探究型實驗是高考必考題,經常會涉及到物質生產、有毒有害物的回收處理等,這些都屬于綠色化學、因此,教師需要在習題訓練中融入綠色化學內容,讓學生做到學以致用,通過練習形成正確的科學觀,更深入地了解綠色化學的重要性、
(3)綠色化學的理念貫穿始終作為教學活動的設計者和組織者,教師自身需要具備綠色意識,這樣才能將其在教學過程中予以準確體現,進而引導學生形成綠色化學的'意識、比如,在講解“氯氣的性質和用途”這一章的內容時,可以補充說明雙氧水在造紙工業的應用,讓學生意識到傳統的氯氣漂白技術存在較大的污染,而綠色的、無污染的雙氧水最終會完全代替氯氣、這種教學方法就是教師向學生輸出綠色理念的有效途徑、
2、化學實驗教學的滲透路徑
(1)進行微型實驗微型實驗能在不改變實驗方法、實驗操作等的前提下,使用小容量的儀器,減少藥品的用量,保證與原有實驗相同的反應過程與反應結果、反應產物減少,那么對環境造成的污染也就小了,同時也能提高實驗的安全性、
(2)規范操作規范化學實驗操作指的是嚴格按照實驗步驟、試劑量、有害產物的控制與處理來進行化學實驗,否則會造成實驗試劑的浪費,產生環境污染,甚至是引發安全事故,給老師和學生帶來健康危害、因此,嚴格規范化學實驗操作不僅具有保證安全這一現實意義,還是綠色化學意識的重要體現、
(3)選用無毒無害材料教師在進行實驗展示或安排學生進行實驗活動時,需要考慮試劑材料的安全性與環保性,需要對比具有相近化學性質與反應特征的實驗材料所帶來的環境影響,盡量選用無毒無害、對環境影響較小的實驗材料、例如,在“磷的性質”教學過程中,傳統的實驗是選用白磷來展示其自燃現象,但是白磷有較大的毒性,燃燒所產生的有害氣體對環境的影響也較大,因此教室可以用Mg2Si代替白磷,因為Mg2Si水解后生成的SiH4在水面上也會發生自燃,實驗現象與白磷自燃相類似,但是實驗過程不會產生有害氣體,這就很好地體現了綠色化學的理念、
(4)有效處理實驗“三廢”有些經過簡單處理可實現再生循環使用或安全排放,不會對環境造成污染、還有一些實驗產物或殘留物有毒有害,不能再次使用,也不能直接排放,因此在實驗后教師還需要引導學生對這些物質進行轉化、吸收、等處理,既處理了污染源又節約了能源、
(5)高危實驗虛擬化有一些化學實驗的危險性比較高,可能會產生多種有毒有害物質,既威脅到了學生、教師的人身安全,又會對環境產生巨大的危害、因此,這種實驗就不能夠讓學生動手實踐,可以用計算機技術進行模擬演示,教師可以在提前設置好實驗數據,讓學生在計算機上進行模擬操作,讓學生了解實驗設備、反應物、生成物以及實驗步驟,加深學生對相關知識點的理解,同時也達成了綠色化學教學的目標,有效控制了“三廢”污染的產生與排放、隨著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以及人們環保意識的加強,綠色化學是黃學技術發展的必然趨勢,這也就決定了在高中化學教學中強化環保性,大力推行綠色化學教學是極其有必要的、在學生發展的起步階段,適當灌輸環保意識可以促進學生自發形成正確的發展觀,讓學生自發地提升環保意識,實現人類生產、生活與生態環境和諧共生、因此,在高中教育階段,將綠色化學的學習理念、方法滲透至到化學教學當中去,讓學生感受到綠色化學技術方法對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要意義,增強學生在自然、生態環境保護工作中的主體意識、
參考文獻:
[1]李偉、在高中實驗教學中體現綠色化學的思想[J]、考試周刊,20xx(60):45-46。
[2]張榮、化學實驗教學中滲透綠色化學的探討[J]、現代教育科學,20xx(3):31-32。
[3]李莉,潘培培、簡論綠色化學觀念在化學教學中的滲透[J]、淮南師范學院學報,20xx,11(5):54-55。
高中化學論文14
新課程改革的深入,我們不由對在新課程實踐中存在的一些困惑進行深深地反思:由于存在著教學內容面面俱到而又面面浮淺、知識很難形成體系、課時不夠用和課后練習與教學進度脫節等來自教材和課程的困惑;存在著沒有現成的經驗和方法導致慣性教學、學生活動影響教學進度、探究難以建構知識體系等來自教師的困惑:存在著實驗室建設、教學資源、網絡資源跟不上課改步伐等來自教學資源的困惑。只有對教師的教學理念、教學設計、教學方法、課堂教學結構、教學資源的運用進行深入的反思、總結和改進,才能真正提高新課程化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化學課堂才能煥發出生命的活力。
1、轉變教學理念是優化課堂教學的前提
新課程教學的依據是課程標準,教師是新課程實施的重要課程資源,因為教材的缺憾與空白靠教師去圓滿,教材的運用與開發靠教師去創造。教師要從教教材轉變為用教材,通過有效的校本教研活動,根據學情融入自己的科學精神和智慧,進行重組、活用,使預設進盡可能得到精彩的生成。因為預設與生成都是精彩的課堂教學不可或缺的兩個方面,預設水平高且能不斷生成的課,才算是精彩的。過分強調預設缺乏必要的開放和不斷的生成,就會使課堂教學變得機械、沉悶,使師生生命力得不到充分發揮:單純依靠開放和生成,缺乏精心的準備和充分的預設,課堂教學則會變得無序、缺乏目標和計劃,也不會有良好的生成效果。因此,教師只有在精心預設的基礎上,針對教學實際進行靈活調控,追求動態生成,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才能在預設與生成的融合中達成。
2、選擇適應課改的教學方法是優化課堂教學的關鍵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重在得法,貴在用活,課堂教學是一門極其復雜、內涵非常豐富的藝術。教學是個千變萬化的動態系統,不能刻意追求和照搬某一種模式。只有科學性、靈活性、創造性使用教法,才能適應課改要求。新課程提倡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方式,但并沒有否認傳統的啟發式、講授式教學等方式,只是以往的`教學方式太單一,不能滿足不同特點、不同學生發展的要求。任何教學方式本身都是中性的,用得好是好方法,用得不好就是壞方法,它的功效發揮取決于多種因素的和諧,所以要克服形式主義。教師的教學方式在新課程教學中是否適用,一要看是否體現了新課程理念;二要看是否有利于實現教學目標;三要看是否與教學內容的性質相符:四要看是否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五要看教學技術手段的使用是否得當;六要看是否有利于教師發揮自己的教學優勢。
3、教學過程必須凸現三維目標是優化課堂教學的根本
3.1創造和諧的學習環境、進行良好的情感教育。給知識注入生命,知識因此而鮮活;給生命融入知識,生命因此而厚重。新課程首先要致力于營造一種平等、和諧、支持性的學習氛圍。要激發學生的主體功能,教師要善于為學生創設學生心理自由、愉悅、健康、安全的學習環境,給學生以友愛、平等、快樂、成功的享受,營造出具有真誠接受和理解為特征的課堂教學氛圍,使學生意識到自己在一個群體中存在的價值。這就要求在師生互動時,教師積極鼓勵學生參與學習,鼓勵質疑問難,發表不同意見,讓學生能夠充分的傾述,教師表現出熱情、信任,在充分傾聽的基礎上進行有效指導、有效激勵,形成師生互動流,并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目標的達成中體現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3.2設置良好的教學情景、合理開展適度教學。學生有效學習的必要條件是學生具有一定的學習心向。創設優良的學習情景就是把學生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到當前所要解決的問題上來,一方面為學生指明學習的方向,明確學習的目標;另一方面,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喚醒學生的學習需求,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學習情景通常以問題形式體現,好問題的要求是:一是問題有價值。問題對達成目標有貢獻,有必要,有價值。教學中千萬不能由滿堂灌變為滿堂問。二是問題具有挑戰性。問題能引發學生的認知沖突,如設計知識陷阱、設置知識墻等。教學中要克服填鴨式的隨口問。三是問題符合可行性原則。問題的難度應控制在學生學習的最近發展區,即跳一跳能摘到挑子,滿足學生的成功感。四是問題要接問題,問題要套問題,形成問題鏈,引導學生思維不斷深入發展:同時要給學生留足思考的時間和空間,并恰當地運用實驗與現代技術等手段。提問技巧貴在以人為本、把握好度。
3.3創造有效的學生思維、提倡學生積極參與。學習論認為:學習是無序到有序的結構化了的過程。建構主義理論認為:學習是不斷順應和同化的建構過程。教學過程好不好的標準,主要是:一看課堂師生互動是否有效、學生是否人人參與、教學流程是否有創意、學生的思維是否產生碰撞和智力是否得到挑戰、師生的個性是否張揚等;優良的教學過程是以有效實現過程與方法課程目標為前提的,要求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和參與者,是平等中的首席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教師教和學生學彼此形成一個學習的共同體。二看學生的智力是否集中在教學重心相關的重要觀點上。
總之,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教材中的實驗不可能面面俱到。我們可以對教材上一帶而過的實驗,進行深入地研究。引導學生充分關注自然環境、人文環境以及現實的生產,生活問題,讓化學的學習活起來。
高中化學論文15
一、信息技術的滲透,在學生學習興趣、求知欲的激發方面有積極意義
信息技術的使用,可將那些比較抽象的化學定義、化學現象變得直觀化、形象化,可促進復雜的、靜態的化學反應環境向動態轉化,將化學過程由無聲轉化成有聲,這不僅僅使化學的表現力得以提升,同時對于學生學習興趣、求知欲的激發有一定的作用,進而推進學生對化學知識更好的理解與掌握。一般情況下,在對化學知識進行講解之前,老師可在備課環節收集一些相關的資料,或是視頻、圖片,盡可能為化學知識的形象直觀、生動創造條件,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得以提高,也可以在學生實驗操作之前,將實驗的標準操作流程、儀器的使用知識以視頻的形式展示給學生,讓學生來參考。比如,在高中化學教材中的化學元素與人體健康的教學,老師可借助信息技術,將人體中含量較多的化學元素、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以表格的形式展示出來。再如,在金屬材料這一章節的教學中,老師可以借助視頻播放古代青銅器、鐵器、現代新型金屬材料的圖片。
二、注重學生創新能力與信息技術的.整合
素質教育的提出,使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得到了重視。在開展化學教學活動的時候,老師一定要協調好化學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學生創新精神之間的關系。實驗表明,一個人的創新能力的高低,受人們的思維方式影響,對學生實施創新教育的主要內容在于啟發學生的創新精神。借助信息技術,可以將抽象的化學常識、龐大的化學反應進程,生動地向學生展示,也許有助于學生對化學常識更好地掌握。比如,在對《乙酸》這章實施學習的時候,老師可指導學生結合分子結構對乙酸的化學性質實施掌握。在備課環節,老師可借助信息結束制作一個Flash課件,對球棍模型實施模擬,將鍵的極性以動畫的形式展示出來,突顯出鍵與鍵的鍵能的不同,這樣有助于學生對乙酸的酸性和酯化反應的機理進行理解。
三、將現代信息技術與優秀的教學資源實施整合
將現代信息技術與優秀的教學資源實施整合。在教學過程中,要想成功地實施全過程的信息化教學,單憑老師一個人的力量是很難做到的。他們只是制作一些課件,要想在教學全過程中實施信息化是不可能的。這就需要建立一個先進的、豐富的資源庫,通過現代信息技術,借鑒優秀的教學資源,協助老師構成一個有特色的教學體系,進而推動高中化學與信息技術實現整合。
四、高中化學教學與信息技術整合應注意事項
對于高中化學教學與信息技術實現整合,我們需要從以下三點進行把握:
1.增進信息技術與傳統教學技術實行整合在實際課堂教學中,傳統教學模式下主要是借助教具、實驗、黑板、操作等來完成教學任務,這樣在信息技術的推動下,可使其更好地發揮其教學功能。
2.信息技術融合下的課題選擇要適當在信息環境中教學不是全部的課題都適合,有些需要學生對手的實驗課,如溶液的配制、酸堿中和滴定等就不合適。一些用不用信息技術都可以的課題,我們最好不要用。教學成效相同的情況下,我們要綜合其效益進行考慮。另外,在實施信息技術教學的時候,一定要結合老師的教學水平與學生應用信息技術的能力。綜上所述,在高中化學教學中信息技術的整合是很有必要性的。老師可借助現代教學媒體,如計算機圖像、動畫、視頻等形式,充分發揮其教學效果。但是,老師要清楚意識到,以往的那種教學模式下的媒體是不容忽視的,更是任何先進技術都取代不了的,如板書、板畫等。所以,媒體選擇,首先,要結合教學的實際內容,學生的掌握情況,要將媒體的優勢充分地發揮出來。其次,在教學效果一樣的情況下,還要綜合考慮,選擇的媒體可更好地發揮其優勢,可促進化學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
【高中化學論文】相關文章:
高中化學論文06-13
高中化學論文11-21
[精]高中化學論文06-14
[精品]高中化學論文06-21
(優秀)高中化學論文06-22
高中化學教學論文11-02
高中化學教學論文07-02
【優選】高中化學論文10-19
高中化學論文(合集)06-22
高中化學論文(集合)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