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化學論文15篇
無論在學習或是工作中,大家都經常看到論文的身影吧,論文是描述學術研究成果進行學術交流的一種工具。那要怎么寫好論文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化學論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化學論文1
一、創設情境,引導參與探究
只有在和諧、民主的課堂上才能萌發探究的種子.健康的課堂氛圍有利于構建平等的師生關系.使學生感動舒適、愉悅,從而能夠更好的激發潛能,展示自我.首先,教師應該有對學生充滿信心,相信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自我創造的潛能.把課堂交給學生,讓學生在討論中學習、修正、升華.鼓勵學生的發現,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愉悅.同時要引導學生討論、思考的方向,使課堂能夠在掌控之中.其次,平等的師生關系.探究式學習改變了過去“一言堂”、“滿堂灌”的教學方式.師生都是學習的參與者.教師從權威的神壇上走下,把自己看作一個中等水平的學生,站在學生的角度來思考問題.教師的引導作用滲透到教學的各個環節,在教學中,要不斷更新觀念,與學生一起查閱資料,尋求答案.真正做到教學相長.
二、激發興趣,主動發現問題
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說過:“學習的最好動機,乃是對所學教材本身的興趣.”興趣是求知的動力,但是學習興趣并是不會是天生的,需要教師來充分引導、調動.喚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讓學生能動的發現問題、深入探究是教學成功的關鍵.另外,既然是激發,一方面不是強制性的使其接受,另一方面要有力的引導,而不是放任自流.在教學中怎樣才能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呢?首先,要充分利用化學學科的特點,利用化學實驗來吸引學生.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在第一堂化學課上,可以設計幾個化學趣味實驗,如空杯生煙、魔棒點燈、火樹銀花等來吸引學生眼球.這些小實驗對多年從事化學教學的我們來說可能是司空見慣的,但是卻能充分調動沒有系統學習過化學知識的初三新生的積極性.從而使他們對化學學科的興趣放在一個較高的基點.其次,聯系生活,學以致用.化學知識從生活實踐實驗中得出,回頭來又能作用到生活實踐中去.從講解演示,到實驗探究,處處都能和生活實踐聯系起來.例如,在學習元素的概念時可以給學生提出這樣一個問題:鐵是人體中重要的微量元素.資料顯示,成人體內的鐵收集起來可以做成7顆鐵釘.小明看到這則信息后就拿磁鐵在自己身上試驗,結果并沒有吸引出鐵來.這是為什么呢?這個問題設計幽默有趣,同時和生活聯系緊密,能較好地調動起學生思考的積極性.
三、鼓勵合作,培養團隊精神
探究性學習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對事物形成自己的見解.在保持個性的同時,更加注重小組合作精神.現代社會是一個協作共贏的社會,個人要想獲得成功必須融入社會.在小組活動中,學生一方面要有獨創的思維和見解,同時能將自己的意見表達出來;另一方面,要能夠聽取別人的意見,做到兼容并蓄,取長補短.小組合作不能僅僅是形式上的合作,更應該注重合作內容.一般來講,我們可以把小組合作分為課前協作,課內討論、課后研習三種形式.
(1)課前協作.即課前的準備工作,這不僅僅指對教材的預習,還包括知識準備、資料查閱、實踐調研、探討交流等多方面的內容.教師可以根據各活動小組的具體情況布置相同的和不同的子課題.各小組內部也可以進一步進行細致分工.在規定時間內每名學生交出自己的調研報告,小組內部進行交流后,各小組長整理出本組的調研報告.
(2)課內討論.即在課堂上針對某一問題進行討論,討論過程中小組成員之間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在允許保留個人意見的前提下形成一致的見解.不磨滅個性的同時培養團隊精神.
(3)課后研習.課后的交流與反思.包括以下幾種情況:課堂知識技能的鞏固、練習;教材知識的延伸,課堂學習的進一步拓展;小組內的互幫互助、共同進步;應用已有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等.四、啟發思考,萌發個性品格學科素養的培養至為重要.要培養學生由個別現象歸納出普遍規律,由普遍規律解釋個別現象的能力.我曾經給學生交過一個故事:“一群科學家坐船來到一個小島,剛一下船就看到一只黑色的山羊.一個科學家說,這個小島上的山羊都是黑色的;另一個科學家說,你說的不對,只能說我們看到一只黑色的山羊,而不能確定整個島嶼上的山羊都是黑色的;第三個發言的說,我只能確定這個島上確實有一只羊,我們看到的這一面是黑色的.”學生在歡笑過后思考故事的內涵,能夠慢慢體會科學研究的態度和方法.在學習酸堿指示劑的時可以給學生介紹羅伯特波義耳發現酸堿指示劑的過程,設計問題給學生留下思考的空間.讓學生能夠主動的從硫酸的性質想到酸的通性,由紫羅蘭花瓣遇酸變色拓展到所有紫色花瓣、其他顏色花瓣遇酸是否會改變顏色.再如,引導學生由氯酸鉀的性質推斷碘酸鉀的性質;由碳酸鈣的性質推斷碳酸鋅的性質;由過氧化氫的化學式推斷過氧化鈉的化學式等等.獨立思考能夠讓學生遇到問題后能夠獨立拿出解決方案,分析方案的可行性,解決問題并再學習、再創造.進而形成終身學習的品格和敢于擔當的人格.
化學論文2
綠色化學理念是以科學發展觀為基礎,在初中教學過程中重點強調化學與人類社會以及與自然、社會的關系,強調科學、健康、可持續地發展。綠色化學理念也主要是在化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化學環保意識,讓學生在以后的化學實驗和化學學習中形成環保習慣,學會綠色化學的真正理念及內涵。接下來就來研究綠色化學理念在初中化學教學中的滲透。
一、在初中化學教學中滲透綠色化學理念的`必要性
我們能夠在課本中常見到關于綠色的詞語,比如“可循環利用”“可持續利用”“廢物再循環”等。這都是在滲透綠色化學的關鍵所在。在新的化學課本中,這類詞語更是能夠顯而易見。在初中化學教學中滲透綠色化學理念的必要性有二:(1)為了增強學生的綠色化學理念,通過在教學中滲透這一理念來促使學生能夠在平時的學習和實驗中遵循這一理念,以及在以后的生活實際中能夠貫徹好這一理念。(2)現在的初中化學教學中,關于綠色化學理念的滲透還不夠明顯,其作用也沒有真正地顯露出來,因此需要進一步加強對這一理念的貫徹。
二、加強綠色化學理念滲透的措施
1.教師要更新教育觀念,培養好自身綠色意識
教師是教育的主體,教師必須及時更新觀念,培養好自身的綠色化學意識,這樣才能夠在實際教學中起到積極的作用。在現實教學中,一部分教育工作者還保持傳統的教學理念,不能真正在教學中為學生樹立榜樣。因此,教育工作者必須把握好傳統與綠色理念之間的轉化,培養好自身的綠色化學意識。
2.結合實際貫徹綠色化學理念
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本地的相關具體案例進行分析。比如環境污染、大氣污染等等。通過對案例進行分析,引申到化學與實際生活,最后用案例來培養學生的綠色化學理念,增強學生的環境保護意識。綠色化學理念是現代化學教學中的新課題,在初中化學教學中可以更好地培養學生這一理念。本文研究了在初中化學教學中滲透綠色化學理念,旨在促使更好地進行化學教學。
化學論文3
【摘 要】掌握生物化學的實驗技能不僅有助于學生理解和鞏固理論基礎知識,同時也是學生提高獨立操作能力和思維能力的重要途徑。實驗考核體系的改革是高等教育改革中很重要的一個方面。筆者分析了實驗考核中存在的問題,對實驗考核改革提出了幾點見解。
【關鍵詞】生物化學;實驗考核;問題;改革
實驗教學作為生物化學教學內容的組成部分,其實驗技能廣泛服務于醫學的許多領域,也是醫學研究的重要手段,因此,掌握生物化學的實驗技能不僅有助于學生理解和鞏固理論基礎知識,同時也是學生提高獨立操作能力和思維能力的重要途徑。一個完善的考核體系不僅能夠考查學生的學習態度,測評學生的學習效果,還能檢驗教師的教學水平。因此,通過完善生物化學實驗考核體系,可以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從而推動學風和教風建設。雖然,改革實驗考核體系對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都是互利的',但如何通過改革,來發揮考核體系對教學的導向作用是當前應解決的首要問題。總之,實驗考核體系的改革是高等教育改革中很重要的一個方面。我國現階段培養的醫學生,基礎理論知識雖比較扎實,但基本的實驗技能欠缺,具表體現為動手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較差,這是典型的重基礎、重理論,輕實踐、輕創新的傳統培養模式造成的后果。
1.目前的實驗考核存在的問題
1.1測評指標不科學
目前,大多數醫學基礎課程的實驗教學考核缺乏整體布局設計,制約了實驗教學內容的整合,影響了考核體系的建立。比如考核項目陳舊、考核方式及成績組成等不能適應新課改的要求。
1.2內容不合理
傳統的實驗考核中,內容大多是由任課教師根據個人的教學經驗來命題的,試題考核的重難點、題型難易程度受主觀因素影響較大。此外,考試更注重單純記憶性知識的積累,如基本概念、原理、注意事項等;而綜合性、研究性的測試題比重小甚至沒有,無法對學生的整體水平綜合素質進行全面和正確的評價, 也不利于學生的綜合能力與創新思維的培養。
1.3考核方法單一
考核方法缺乏多樣性和層次性。每個學生只需掌握基本的實驗技能,會按部就班地做實驗,完成操作就可以了。這樣難以實現對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進行考查,不能合理評判學生的學習成效;無法真正了解學生對基本知識和實驗技能的掌握程度,也不利于選拔優秀人才。另外,學生作為考核對象,教師對學生實驗知識信息的單向流動較多,反饋交流較少,不利于掌握學生的學習動態,無法及時進行改進。
2.實驗考核的改革
綜上所述,為了克服上述實驗教學考核體系現狀中存在的問題,應從全方位培養和提高學生綜合能力和創新能力的角度出發,按照人才培養目耍遵循實驗教學規律,并深化考試體系改革,充分發揮實驗考核的導向作用,使考核體系能夠客觀、準確地評價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掌握和應用能力。
生物化學實驗考核應貫穿在該門課程學習的全過程中,具體內容應包括:實驗課的表現、基本操作技能、常用儀器的使用能力、獨立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記錄及分析表達能力、紀律及衛生情況、實驗報告完成情況、實驗結果分析等。要對以上多項內容進行全方面考核,再結合期末實驗考查的結果,給出每個學生的最后成績。讓考核成績作為衡量學生對實驗理論及技能的理解與掌握程度的依據,做到全面客觀地評價學生的實驗能力,使實驗考核科學化、規范化,讓教師和學生首先從思想上重視實驗課,才能使實驗達到預期效果。
生物化學實驗改革的具體內容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2.1設計性試驗方案。通過布置設計性實驗任務,讓學生通過查找資料進行實驗設計,包括實驗原理、藥品試劑的配制、樣品選擇、詳細的操作過程及注意事項等都要求學生認真設計寫出。任課教師在課前完成方案批改,并指導學生修改設計方案,直至具備可行性。
2.2實驗課上對考勤、紀律、實驗課操作及值日等進行嚴格要求,量化指標,便于分數統計和信息反饋。
2.3實驗報告嚴格劃分等級,每一個等級都列出具體的量化指標。該項重點考察學生的學習態度、實驗結果、結果分析討論、思考題等。同時對不按時交實驗報告的,給予酌情扣分,強化醫學生的時間觀念。
2.4期末實驗考核。每學期的最后一次實驗課為期末實驗考核,其內容包括實驗操作和理論問答。采取一對一的考核方式,考題抽簽決定,要求學生在規定時間內完成操作,主考教師對學生操作的全程進行考察并評分,比要求學生熟悉所做過的所有實驗的原理部分。
綜上所述,改革以后的實驗考核方式,對學生和老師都有了更高的要求,在提高學生實驗基本技能的基礎上,加強了學生基礎知識的掌握, 同時讓學生從思想上重視實驗教學,讓教師在教學中不斷提升,以保證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段祖安.強化實驗教學管理提高實驗教學質量的措施[J].實驗室科學,20xx,16(1):62-64
[2]黃敏,賈惠芳,余梅.應用型本科院校有機化學實驗考核方法研究與探索[J].高校實驗室工作研究,20xx,116(2):3-4
[3]徐格寧,陸鳳儀,孫大剛等.創建地方高校國家級機械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的探索實踐[J].實驗技術與管理,20xx,27(2):1-3
化學論文4
一、微課在高中化學教學中的應用
(一)微課在高中化學教學中的應用意義
微課教學是在教學課例、教學課件等教學資源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輔助教學方法。一般情況下,微課教學時長為10分鐘左右,講述的內容是重點、難點知識,是教學內容中的精髓。在高中化學教學中,應用微課能夠有效提高化學實驗的可視性,能夠模擬錯誤的操作方式。如學生進行鈉與水的化學反應實驗時,可以使用投影儀,并在投影儀試管中進行該實驗,學生能夠從投影儀屏幕上觀察溶有酚酞試液的水與鈉的反應現象,實驗的可視性明顯比在大燒杯中進行的傳統實驗要高。化學實驗均具有一定的危險,無法對所有的現象進行實驗,學生只能憑借想象力對錯誤操作方式帶來的現象進行想象,而在微課中,學生能夠直觀地從課件中觀察錯誤操作帶來的現象,使學生對實驗現象印象深刻。不僅如此,微課教學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高中化學微課使用先進的教學技術進行教學,包括圖片、影音、聲音、圖片等技術,并將這些技術與化學公式、原理結合起來,使高中化學課堂活躍起來。如化學教師講解金屬冶煉時,可以播放金屬冶煉的相關視頻,讓學生清楚地知道金屬冶煉的過程,進而掌握金屬冶煉的相關知識。高中化學課程較復雜,教學難度較高,而微課能夠引導學生利用視覺和聽覺進行化學知識的學習,加深對化學知識的理解和記憶,訓練學生的邏輯思維、語言表達以及抽象思維能力,且能夠間接影響學生對計算機技術的研究,使學生體驗到微課教學的魅力。
(二)微課在高中化學教學中的`應用對策
微課教學能夠提高教學效率,但是微課教學方法的應用是輔助教學手段,無法替代課堂演示實驗。因此,高中化學教師應明確微課的針對性,只能應用于無法操作、危險性較高或實驗現象模糊的實驗。危險性不高,化學現象明顯的實驗應由學生動手完成,以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分析能力、觀察能力、邏輯能力等,演示實驗能夠給學生帶來最直接的感受,如學生聞到二氧化硫的氣味后,才會深刻記住該物質的刺激性。在高中化學教學中應用微課時,應準確把握微課教學的切入點,明確哪些內容適合應用微課教學的方式進行教學,哪些內容不適合用此教學方法。且應將微課教學放在輔助地位,將教學的重點放在教學內容上。只有選擇合適的教學內容,結合微課教學,才能提高教學效率,使微課的價值發揮出來。
二、高中化學微課教學設計制作
1.微課教學的時間不長,內容短小、精煉。因此,設計制作高中化學微課時,應重視內容與時間的配置,科學利用教學資源,突出教學重點。化學教師應圍繞重點進行課程設計,以重點知識為主線,充實教學內容,突出教學內容精髓,使學生能夠準確地把握這些重點知識。教師分析題目時,應根據學生做錯的原因來分析、講解題目,使學生清楚哪些解題技巧的掌握仍不牢固,通過這種突出主題的教學方法,能夠有效節約授課時間,使學生能夠理清解題思路,進而提高學習效率。
2.建設微課系統教學資源庫。高中化學課程應用微課教學方法時,需要足夠的教學資源。因此,應建設微課系統教學資源庫,完善微課教學資源,使高中化學知識的微課教學內容得到全面補充。微課教學資源包含的內容較多,如微課教案、微課講解、微課練習等,而在這些微課教學資源中,主要是視頻教學資源。但是如果要將這些資源有效地利用到教學過程中,使學生不受時間與地點的限制進行學習,必須做到以下幾方面:首先,進行微課設計時,應保證微課內容的完整性,保證微課囊括整個高中的化學教學知識,使微課教學全面、系統。其次,進行高中化學微課設計時,應保證微課內容不雜亂,條理清晰,清楚地講解各個知識要點,使學生能夠掌握化學知識的精髓。最后,設計高中化學微課時,應將學生的心理狀態納入考慮范圍內,合理安排學生的學習環節,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引導學生主動學習,使學生的學習效率得到有效提高。
三、結束語
微課在高中化學教學中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在高中化學教學中,合理運用微課教學方法,確定微課教學的輔助地位,科學地選擇教學內容,并與常規教學方法結合在一起,相互彌補不足的地方,以強化高中化學教學效果。進行高中化學微課設計制作時,應合理把握微課教學特點,有效利用微課教學資源,保證微課教學內容的完整性和合理性,進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化學論文5
一、計算機應用能力對化學教育專業學生的意義
化學教育專業畢業生的主要就業方向是從事中小學教學。進入信息社會,利用計算機進行輔助教學這一新手段已成為各級各類學校教學改革的熱點,計算機必將成為學習及工作的重要工具。信息獲取不再完全依賴圖書館、書店,互聯網已逐步成為信息獲取與交流的重要渠道。教學過程中,多媒體設備正逐步取代黑板成為最重要的教學展示設備。遠程教育、在線答疑正蓬勃發展。為迎接這些挑戰,化學專業計算機課程的改革已受到普遍重視。同時,信息技術促進了化學學科的迅猛發展,出現了許多依賴信息技術的科研新方向。化學學科要求的計算越來越復雜,化學信息的存儲和管理要求越來越高,化學機理的微觀表現、化工過程的自動控制,都要求化學工作者掌握現代計算機技術,特別是計算機在化學中的特殊應用技術。化學教育專業的學生要適應這種變化趨勢,尤其是部分學生進一步深造,要緊跟學科前沿就必須加強計算機課程的學習。
二、把握專業特點,提升化學教育專業學生計算機應用能力
根據專業特點,學院對教學計劃做了一些有益的嘗試。實踐證明,要提高學生參與的積極性,讓學生學到真才實學,內容組織必須貼近化學教育專業特點,并充分融合化學知識與計算機知識。
1.系統開設課程、厚基礎、重實用
計算機應用能力培養對于不同的學科形態,強調不同的專業基本能力。一方面,學院召開教研會,討論對化學教育專業學生開設的計算機課程的特點,注重化學與計算機學科的融合,選擇與化學教育專業學生最實用的課程,包括計算機文化基礎、VisualFoxPro程序設計、CorelDraw與Origin、化學信息學。另一方面,根據學院、學校師資情況列出可開設的課程表,加以課程描述,供學生選擇感興趣的課程,包括AutoCAD、Web程序設計。該教學計劃注重基礎,突出引用,強調實踐。
2.課堂教學內容豐富,注重效率
首先,認真準備電子教案。出于經費的`考慮,學生通常只選購一本基礎教材,而這本教材往往是為多個專業的學生編寫,內容沒有很強的針對性。教師備課時需更多專業特點,了解課程知識在化學教育專業中的典型應用,從而制作內容豐富、針對性強的課件。其次,注重課堂提問、練習檢查等反饋形式,及時獲取學生知識掌握情況。最后,改善上機實踐。機房安裝紅蜘蛛多媒體教室軟件,投影儀。上機環節,先教師同步示范,學生再練習。同時在教師FTP服務器上提供練習題目,實驗步驟及詳細的解答視頻供學生下載。另外,下機前,對每位同學的上機作業做一個簡單的考核,作為平時成績。
3.豐富課外活動、激發學習興趣
學院定期組織課件制作比賽、裝機比賽,并給予獎勵。為學生計算機興趣小組提供活動場地、提供服務器,教師適當給予指導。
4.師資隊伍建設
師資隊伍建設措施包括增加計算機化學方向、化學教育技術方向師資隊伍人員編制,在教師自愿的基礎上鼓勵他們參加計算機課程教學,對這些教師,工作量給予適當減免。鼓勵化學方向的中青年教師跨學科報考計算機方向、教育技術方向及相關學科的碩士生、博士生。在師資緊張的情況下,可聘請外院相關專業教師授課。
三、效果評價
實施新教學計劃后,從學生到課情況看,缺課、曠課率明顯降低,學生計算機等級考試一次通過率提高很大,學生上課能提出建設性的問題,課后能將所學知識應用到學習生活中。畢業生的就業面拓寬,畢業生在工作中承擔一些新的任務。這些畢業生因知識結構新,動手能力強,能適應中學教育的發展趨勢而被用人單位青睞。就業統計表明,參加過輔修的畢業生,就業率更高,所簽工作滿意度更高。這些積極的信息促進了低年級學生參加計算機課程學習的熱情。
化學論文6
新課標指出,科學探究是一種重要的學習方式,也是化學課程的重要內容。而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化學實驗正是進行科學探究的主要方式,在化學教學中,實驗既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又可以讓學生學習獲得新知識,驗證鞏固原有知識,更加重要的是它還能讓學生學會科學的學習方法,提高科學探究的能力,實驗的這種作用是其它教育無法替代的。因此,在化學教學中,如何選好實驗,用好實驗,做好實驗,充分發揮實驗的探究功能,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應是化學教師教學研究的課題。
一 、 引導學生自主探究 體現實驗活動情
實驗能幫助學生認識和理解科學的發現過程,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因此,教師要盡可能地創設實驗,引導學生自主探究。例如,在“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與實踐”教學時,首先引導學生對比分析氧氣和氫氣的制取裝置,得出設計氣體制取裝置的一般思路,然后根據二氧化碳的反應原理,由學生自主設計并動手裝配一套最滿意的裝置,組裝完畢后召開“設計裝置展示會”,再由各組骨干同學作為推介員介紹其裝置的優點,最后由全班學生作出評價。這種教學方式,有利于調動學生創造性思維和積極性。 在學生這些自主探究過程中,要經常提出一些能激發學生創造欲望和創造興趣的問題,盡量給學生多一些動手的機會,讓學生在手腦并用的活動中迸發出創造的火花來。
二、適當增加規律實驗 提高學生探究能力
在實際教學中,可以根據需要,適當補充一些實驗,既可以增加學生的動手機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又可以提高實驗的探索性。例如,在“酸溶液與金屬氧化物反應”這一環節教學中,可以補充由學生分組做氧化銅與稀鹽酸、稀硫酸反應的實驗,原料易得,實驗易做,并且現象明顯。通過這個實驗和鐵繡的主要成分氧化鐵與稀鹽酸、稀硫酸的反應實驗,更能使學生理解能與金屬氧化物反應生成鹽和水的規律,便于學生得到和掌握規律。又例如,在“堿溶液與非金屬氧化物反應”這個教學環節中,可以補充氫氧化鈉溶液與二氧化硫反應的實驗,先做硫在氧氣中燃燒的實驗,按要求聞氣味,再加入氫氧化鈉溶液,振蕩后再聞氣味。這個實驗,既可以讓學生得出堿溶液能與非金屬氧化物反應生成鹽和水反應的規律,又可以加強環保教育, 強化環保意識。同時教育學生,對生產生活和化學實驗造成的環境污染,只要我們采取恰當的措施,就可以防止或減少污染,這樣既激起學生學習興趣,又能使學生所學知識更系統化深刻化,效果非常好。
三 、 恰當改進實驗方案 豐富學生實驗情感
我國著名無機化學家戴安邦說過,實驗室是培養全面化學人才的最好場所。由此,化學實驗在化學探究和學習中所起的作用非同一般。挖掘和開發化學實驗在化學探究性學習中的功能,對于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進一步轉變學生學習方式意義極大。新課程新理念也認為,要重視知識與能力的協調發展。讓學生親歷實驗過程,不管實驗成功與否,目的在于讓學生體悟探究過程,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例如,“用5%的過氧化氫溶液加熱分解
放出氧氣”實驗中,可用帶火星的小木條檢驗,會觀察到小木條復燃的現象。然而我們的實驗卻不能觀察到這樣的現象,看不到火星變旺,而發現會熄滅。是什么原因呢?它是由過氧化氫溶液濃度引起的,還是由于分解產物中有大量水蒸氣造成的呢?讓學生分組去探究。一組可試驗10%、15%、20%等多種濃度的過氧化氫溶液,一組可加長導管,待生成的'水蒸氣冷卻后,再用帶火星的小木條去測試。結果發現原因均存在。于是引導學生去改進這一方案。方案一:使用20%的過氧化氫溶液,加熱溫度不要太高,盡量減少水分蒸發,有大量氣泡冒出時,把帶火星的小木條伸入即可;方案二:生成的氣體通過盛有生石灰(或堿石灰)的干燥管,再用帶火星的小木條去檢驗。
總之,化學實驗能讓每一個學生以輕松愉快的心情去認識多姿多彩、與人類息息相關的化學,積極探究化學的奧秘,形成持續的化學興趣,增強學好化學的自信心;也能讓每一個學生得到平等的學習動手的機會,逐步學會分析和解決與化學有關的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更能讓每一個學生有更多的機會主動地去體驗探究性學習的過程,在知識的形成、聯系、應用過程中養成科學的態度,獲得科學的方法,在科學探究實踐中逐漸形成終身學習的意識和能力。
化學論文7
1、實驗再開發^補充實驗堆強理論
說服力實驗(白磷與紅磷的燃燒),教材只用白磷與紅磷的燃燒來學習燃燒的條件,教學時我們將實驗進行再開發,提供部分器材讓學生動手實驗,蠟燭燃燒現象在隔絕空氣和產生大量二氧化碳會對燃燒造成什么影響,采用盡可能多的方法來使正在燃燒的睹燭熗滅。學生們除了書上的方法外,還采取了用嘴吹滅、用書扇滅、用水澆滅、用剪刀剪去燃燒的燭芯等方法,這種嘗試不是盲目的,而是將前面得出的結論應用在他們的具體方法中,理論的精髓在這里得以體現,通過增加這個探究實驗,在思維高潮中得出燃燒的條件,這樣使燃燒的條件記憶猶新。
2、再開發一續探究,給力實驗原理
實驗(用過氧化氫和二氧化錳反應制取氧氣):教材設計的實驗步驟中,缺少了對“二氧化錳能否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進行探究,我們可以在實驗后提出問題“是不是二氧化錳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的?”隨著問題的提出,學生產生了質疑,于是告訴學生一切以事實為根據,單獨對二氧化猛加熱觀察二氧化錳能否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通過對實驗的觀察,學生堅定了二氧化猛的作用,學會了催化劑的概念,催化劑新名詞的神奇作用,進一步學習制取氧氣,使學生在質疑中進入氧氣制取原理的學習。因此,后續探究在實驗教學中起了重要的作用。我們也嘗試將實驗進行改動,做了如下改動:⑴取2支試管,分別加人5ml5%的過氧化氫溶液和少量的二氧化錳,分別加熱,再把帶火星的木條分別伸入這兩支試管中,觀察木條是否復燃<(2)將上述過氧化氫溶液倒入裝有二氧化錳的那支試管中,把帶火星的木條伸入試管,觀察木條是否復燃。經過設計,使實驗探究過程更加科學嚴謹。實踐證明進行生成性再開發,將不失為一種很好的教學手段。
3、再開發一家庭小實驗,提高學習興趣
將教學課題延伸至課外,集鞏固知識技能培養動手能力開發創新能力于一體。例:用玻璃杯代替燒杯,用飯碗等代替做蠟燭燃燒的實驗,同學們都在家做了實驗,有的成功,有的`不成功,經過上課再次指導后,這個經過改進的演示實驗最終又在家庭成功完成了,提髙了初學者對化學的熱情。我們配合教學內容將實驗延伸到課外,以促進所學知識的鞏固和培養學生動手能力,經常收集各種課外素材或者將課堂實驗用家庭日常用品替代,讓學生回去做為興趣去完成,有的實驗我們共同稱之為“廚房化學、綠色化學、生活化學”等,既豐富了學生課余生活,又充分發揮學生的創新能力,尤其當實驗內容與生活實踐緊密結合時,積極性特高。例如:廚房里炒鍋起火如何使火熄滅>高度酒為啥能燃燒,如何讓它熄滅?等等,還有要求學生動手設計一個家庭實驗證明蠟燭成分里有氫等。這些實驗將化學知識融入生活,在開發家庭實驗的中,展開學生無限的想象空間,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們可以幫助學生自制儀器、尋找替代品,積極開動腦筋、因地制宜地利用一些廢舊物品自行設計實驗裝置,自己動手制作儀器。有利于學生能力的培養。例如,我們讓學生利用廢舊的塑料眼藥水瓶、塑料吸管(或用過的圓珠筆芯)組合制成多用滴管>利用裝洋參丸(或草珊瑚含片)的透明真空硬塑板制成微型井六板,利用小號具支試管、塑料眼藥水瓶、塑料吸管、小號離心試管等制成一套試驗白磷與氧氣反應的裝置>利用裝青霉素的小藥瓶、塑料眼藥水瓶、塑料吸管、裝新簧片的小藥瓶等制成一套制取二氧化碳的實驗裝置。大大提髙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當然,有些實驗由于條件限制而無法完成,如一氧化碳的燃燒、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鋼和氧化鐵的實驗,因實驗存在一定的危險性和環境污染等問題,教學時我們采用課件進行演示。有些實驗的成功率不夠高,今后我們將繼續進行研究和改進,提高這類實驗的可行性、可視性和趣味性,充分發揮實驗獨特的教學功能。
化學論文8
【摘要】
有機化學是一門特殊性學科,具有覆蓋率廣、應用面廣泛且抽象理論多的特點,傳統教學往往讓學生對有機化學難以掌握,覺得課程困難逐漸失去信心。如果能充分利用現代多媒體技術進行有機化學的教學,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教學質量。因此本文結合實際教學淺談多媒體技術對有機化學教學影響。
【關鍵詞】
多媒體教學;有機化學;教學軟件;教學課件
1多媒體教學對有機化學教學的意義
多媒體教學的實施是在繼承傳統教學優點基礎上發揮多媒體技術的優勢,二者結合給學生帶來全新的課堂體驗,豐富了課堂內容。在傳統教學上,學生對構成復雜的有機化學理論和結構難以把握,而多媒體課堂可以把這些內容表達為數字信息、圖表和圖片傳達給學生,讓他們更直觀更全面地了解這些知識結構,有利于課堂效率的提高。此外,生動豐富的課堂比傳統課堂更容易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而且多媒體技術還能夠在有效的課堂時間內,大大的增加課堂的信息容量,使學生學習到更多的知識,也能夠利用多媒體技術擴展課外相關有機化學知識,對有機化學教學質量的提高有很大的幫助。同時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在傳統教育中,往往是圍繞教師展開,學生跟著教師的思維走,只重視了教學成果,而忽視了能力培養,現代教育所提倡的是以學生為主體,培養他們的創新意識,多媒體教學主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需要他們發揮個人創造力。通過多媒體教學實踐培養了學生們的動手創造能力,把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去更好的理解所學知識內容。并在實踐中開展自己的自主探究能力,懂得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傳統的教育方式嚴重束縛了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的發展。在計算機練習題時,教師能夠一目了然的觀察學生的動態,當學生做錯時,及時輔助學生,該過程中其他學生能夠一起觀看,這就大大的提升教學質量和效率。不但培養了學生的能力,同時也節省了老師的時間,
2淺談多媒體技術對有機化學教學正面影響
2.1生動形象地展示教學內容
多媒體能通過圖像、聲音、動畫等方式,具體的把有機化學內容更加生動的展示出來。多媒體技術多以二維、三維的表達方式來演示有機化合物的溶解分類則可使之生動逼真,這種教學手段呈現出來的效果是傳統教學無法企及的。尤其是鑒定有機化合物常用的紅外光譜、質譜法、核磁共振譜等知識,利用多媒體技術模擬先進的分析儀器和分析過程,這些都是傳統教學無法呈現的。
2.2豐富教學內容,提高教學效率
傳統教學課堂教師都是根據大綱授課,但是有機化學課程學時較少,因此教師并沒有足夠時間全部講解完教材內容,學生也沒有全部學習了解課程,而現代多媒體教學很好地解決了這個問題,直接通過圖像細致地為學生呈現教學內容,并且因為有機化學的`發展是日新月異的,多媒體具有信息容量大的顯著優勢,因此能夠及時收集到新的有機化學知識并傳遞給學生,課堂效率大大的提高。教師只要提前做好功課準備,查閱知識與時俱進,然后直接制成課件在課堂呈現給學生即可,在有限的時間內,即可把較為豐富的理論知識準確、清晰地展示給學生,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2.3減輕教師壓力,減少粉塵污染和節約資源
在傳統教學中,有機化學是門邏輯強的學科,學生接受較慢,教師講授有機化學需要大量備課,并且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加上班級學生數量不斷增多,導致化學教師精力分散的太多,大量的消耗自身能量。從而影響教師課堂教學的效果。運用多媒體教學,能夠使教師通過網絡設計課件,減輕不少負擔,增加教學效率和進度。亦可自由掌握教學。另外多采用多媒體教學減少了粉筆的使用,也大大的節約了資源和減少粉塵污染。
2.4啟發學生創造性思維
在傳統教育中,學校和家長往往只重視學習成績,而忽視了個人能力培養。隨著我國科學技術的發展,更加要求培養出富有創造性的人才,這就必須具備獨立能力。而有機化學課程單靠教師講解是不足以掌握的,需要學生具有自主創新學習能力,善于探索問題,并且解決它。而多媒體教學的目的就是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充分發揮學生潛能與創造力,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在多媒體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給學生留有一定的創造空間,傳授給學生創造性思維方法,引導他們從各個方向去解決問題,用多種方法來解決同一個問題。同時因為計算機教學內容靈活多變,也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
3有機化學的多媒體教學應注意問題
3.1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
在實際授課時,有些教學經驗不足的教師會控制不好播放速度,又是因為速度較快,使得學生跟不上課程進度,學生常常會因為跟不上進度而失去學習興趣,導致多媒體教學并沒有充分發揮它的優勢,學生也沒有記下筆記。播放速度較慢又使學生對課程內容失去興趣因此分散注意力,教師要根據學生的進度和狀態,合理掌握教學進度;年輕的教師在備課經驗的不足直接在課堂播放“圖文電視”,這樣的課堂不利于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思維創造能力,讓多媒體教學失去了他本身的教學意義,因此尤其是教學經驗尚淺的教師,要掌握多媒體教學的特點,根據學生的學習狀態,充分發揮他在教學課堂的優勢,提升教學效率。
3.2影響年輕教師的成長
一般年輕教師剛走上工作崗位,教學經驗尚淺,應該花時間在教學領域,積累自己的教學經驗。雖然多媒體教學興起,但是傳統教學也是有一定優勢的,作為一名教師不能光會運用電腦做精致的課件,這只是一種輔助教學手段,要真正的明白自己教的教材內容和如何傳遞給學生,提高教學效率。如果長期把時間都用在制作外觀漂亮的課件上,不利于年輕教師教學經驗的積累。
3.3內容與形式的統一
內容與形式的關系是教師在開展多媒體教學過程中必須明確的,形式為內容服務的,多媒體教學也不例外,它是為了提升教學效率的一種教學輔助手段。如果把握不當,過度的追求課件外觀和形式只會分散學生的注意力,對教學產生不利的影響。作為一名教師要明確和充分的利用多媒體教學。
4結語
多媒體技術在有機化學教學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師應該根據內容與形式的統一合理運用,在使用時根據教學內容,合理地選擇使用,以此來提高教學效率和質量。并且建立一套完善的多媒體教學評價機制,使多媒體技術在有機化學教學中發揮更大的優勢。
化學論文9
【內容摘要】隨著社會經濟地不斷發展,為了適應這種發展現狀,我國教育部門提出將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作為高等教育改革的重點。然而,生物化學這門課程作為生命科學以及相關專業學習中的重要基礎課程,它對于培養合格的應用型生物化學方面的人才具有重要的探究意義。本文結合現階段生物化學課程在教學方面存在的問題提出了適當的改善措施,在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下,優化教育內容、改善教學方式、及時反饋教學效果,為生物科技發展培養更多相關專業的應用型人才。
【關鍵詞】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生物化學;課程改革
21世紀生物科技發展相當迅速,生物科技的發展少不了對相關專業人才的培養以及相關專業的學習。生物化學既是生命科學的基礎課程,也是生命科學發展的前沿,它是通過化學理論、化學結構及化學變化在分子水平對生物體進行研究的一門學科。生物化學是很多生命科學相關專業必學的專業課程,比如生物工程、制藥工程、醫學、環境科學等等。由于生物化學這門學科知識復雜、深度難度大、理論深奧、內容抽象,導致教學效果不是很理想,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積極性下降。生物化學作為一門其他專業課程學習前的基礎課程,它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學習到扎實的理論基礎,還可以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得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提高。因此,要尋找新的教學理念來改變傳統的生物化學教學模式,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本文就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在生物化學課改中的探索提出了一些改善措施。
一、現階段生物化學教學過程存在的問題
(一)內容復雜,知識深奧。生物化學這門學科涉及到的內容和知識面都非常多,而且有很多生僻的醫學名詞,在解釋過程中要運用一些復雜的醫學術語,導致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比較吃力,加大了學習難度。生物化學中機體出現的大部分化學反應都是非常復雜的,甚至還有一些連鎖反應,并且參加機體內部反應的物質都是一些生物大分子,要考慮的因素相對較多。許多機體內部的化學反應都不是一步就可以完成的,有些反應甚至需要十幾個新陳代謝完成,新陳代謝也不是單獨反應的還涉及到各部分機體之間的聯系,這就大大地增加了學生學習的難度。一些老師為了完成教學進度,講得也非常快,很多知識還沒理解就過去了,對于一些基礎較差的同學更是一頭霧水。(二)教學理念不足,教學內容單一。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為了完成教學進度,往往還采用以前老式的教學理念。雖然已經實施了新課程的改革,但由于生物化學這門學科的性質,很多老師在授課時還是填鴨式和宣講式,不斷地給學生灌輸復雜的理論知識,甚至是拿著書本照抄照念,這大大降低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率。這些都會導致學生被動學習,成為了接受知識的容器,同時也完全違背了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理念。雖然作為一門理科學科需要做一些實驗,但生物化學學科的實驗部分也是非常單一的,大多數實驗沒有什么探究的價值,只是簡單的證明書本上的理論知識,導致學生所學的知識與社會完全脫節,學生無法將所學習的東西運用到今后的工作與生活當中。(三)學生學習積極性差,學習能力差。經過從小學到高中的傳統式教育,大部分學生都存在依賴學習的習慣,無法主動地去學習、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到了大學這種習慣嚴重影響了他們的學習甚至影響他們未來的就業。生物化學是生命科學相關專業所學的基礎課,要想把專業學好就必須學好這門課程,為以后課程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對于生物化學這門學科的學習,如果僅僅只依賴老師課上講的是完全不能很好地掌握這門課程的。在學習這門學科的同時,要將其理論知識結合生活以及未來的工作,這樣才能滿足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下的學習。
二、生物化學教學的改革措施
(一)優化教學內容。在生物化學的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循序漸進、條理清晰、講解要簡明易懂并且邏輯要連貫緊密。應該突破傳統的學習方式對學生的限制,需要多方面的教學,讓學生對生物化學更加了解,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突出教學重難點,還需要結合生活實際,讓學生充分地把所學的`知識與實踐結合起來。在教學中,需要把所學的知識有效地聯系在一起,讓學生心中有一個整體的框架,通過對不同知識內在聯系的了解,使得學生更深入的對所學知識的掌握。在教學內容上,不要只是局限于書本上的知識,應該聯系生活上的一些實際問題,這樣就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二)改善教學方式。在教學方式上,要突破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模式。傳統的教學方式,更加重視老師對知識技能的傳授,注重理論輕實踐,在這種教育模式下,嚴重阻礙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抑制了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在教學中,應該以老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充分發揮學生的個性,讓學生自主學習。還需要了解學生的個性,因材施教,對不同的學生采用不一樣的教學方式。把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讓學生通過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掌握。采用啟發式教學,巧妙地設計一些問題,使得學生能自己發現和解決問題。通過利用歸納教學法,可以把一些復雜的難記憶的知識,通過總結歸納分析讓學生更清晰深刻的記憶。(三)及時反饋學習效果。及時的反饋學習效果,在生物化學的教學上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通過對學生學習效果的了解,可以更好地把握學生在哪些方面掌握不足的情況,這樣能更好地對他們進行進一步的指導。通過對學習效果的了解,老師也能更好地發現自己教學過程中的不足,為教學過程及教學方法的改進提供了一個有效的參考。在對學習效果的反饋中,可以加深老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通過這些交流老師可以更好的了解學生,這樣就可以根據學生的不同差異采取因材施教,通過學生對老師的一些建議,可以讓教學方式方法更適應學生的學習。在反饋過程中,可以通過提問、課堂小作業等方式來檢測學生的學習情況,通過這些反饋可以使得學生更加積極地投入到學習中去。
三、結語
為了適應社會對于綜合能力強、具有創新能力人才的需求,我國致力于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所謂的應用型人才就是能夠將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相結合應用到所從事的學習和工作中,并且能夠熟練掌握社會實踐、社會生產以及一些社會活動的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它是隨著高等教育的發展而不斷發展的。而生物化學作為生命科學的一門重要基礎課,它對于培養能適應社會發展、專業能力強的生命科學相關專業的人才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所以本文就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在生物化學課改中的探索進行了分析,由此可知,生物化學這門課程需要在應用型人才培養的背景下,進行教學內容優化、教學方式改善、及時反饋教學效果,以此來培養學生掌握理論與實際結合的能力。
【參考文獻】
[1]朱長俊,周盛梅,朱紅薇,馮德明,李朝峰.專題微課生物化學教學新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嘉興學院學報,20xx,27(4):141~144
[2]孫若東,及長虹.通過課改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以檢驗專業生物化學檢驗課程為例[J].中國醫療前沿,20xx,8(20):110~111
[3]胡曉倩,于海東,董麗麗,畢淑峰.以地方性應用型建設為契機全面推進生物化學課程的教學改革[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xx,31(24):233~236
[4]李敏艷,房宇,王伯平,馬慧玲.高職醫學檢驗技術專業生物化學教學改革初探[J].廣州化工,20xx,44(9):194~195
[5]徐燕.基于轉化醫學理念的高職醫學院校生物化學教學改革初探[J].生命的化學,20xx,36(4):568~570
[6]何志新.高中生物如何在教學過程中體現高效課堂[J].經貿實踐,20xx,21:271
化學論文10
人類正闊步進入信息化社會,教育也正掀起信息化革命的浪潮。用現代信息技術推動教育事業的發展,推進教育教學的改革已是歷史的必然。基于此種認識,我校本著早起步、早受益、高標準、高效益的指導思想,自1997年開始,就努力探索發展現代教育技術,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途徑。我們的實施策略是以構建信息化校園為理念,以先進的現代教育技術設備為載體,以現代管理方略為動力,力求高效率、低能耗的使用,讓教師和學生在信息化的校園中獲取知識,培養能力,生成智慧,形成人格。
建創造信息化校園的物質平臺
一、更新觀念,提高認識,重點投入。
當代信息技術的發展與普及,已深刻地影響和改變人們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也帶來了一場學習上的革命。傳統的一支粉筆、一張嘴,一塊黑板、一本書教學方式,顯然已與當今現代化教育大相徑庭。只有在裝備好現代教育技術設施的基礎上,積極運用現代化教育教學手段,創構新的教育教學過程,給學生提供廣闊的學習活動空間,才能搶占現代教育的制高點,使學校立于一流學校之林。為此,我們這幾年都把現代教育技術作為建設一流學校的突破口,確立了發展目標,多方籌措經費,克服重重困難,想方設法使有限的資金重點投入,在學校還有很多教師沒有住房、食無定所的情況下,我們從學校大局考慮,盡量保證了現代教育技術建設。
二、整體規劃,分步實施,注重實效。
我校的現代教育技術建設本著整體規劃,分步實施,注重實效的指導思想,具體經歷了三步走的過程:
1、準備階段(19971999年)。在這三年中,我們邊規劃邊建設,首先購買了相應設備,這時主要以PⅡ為主要使用機型,重點為電教教師、學校骨干教師、行政管理提供服務,同時為大規模開展現代教育技術裝備奠定基礎。
2、硬件設備添置階段(19992001年)。這一階段主要以購置設備為主。同時分步建立學校校園網,通過在全校各教室安裝多媒體電腦,使電腦從學校管理和少數人使用向課堂教學和大多數使用延伸,迄今為止,全校43個班級和15個年級處室都配備了由清華同方電腦公司提供了相應品牌電腦。學校同時投入20多萬元,建起了高標準的文昌電視臺,使之成為信息交流的重要中轉站。建起兩個寬敞的電腦網絡室和一個電子備課室,按當時較先進標準規格裝備了機房。目前,學校共配備計算機188臺,購買了電視機62臺,投影器5臺,攝像機2臺,多功能視頻展示儀9臺,教學演示、控制系統各一套,全數碼采編設備一套。使學生有了學習電腦、攝入信息的`場所,也使教師和學生能運用多媒體計算機進行各種信息的交流和教學。
3、軟件提高階段(20012003年)。學校聘請華中科大附屬專業公司為學校建立千兆以太網,將各教室、各辦公室和計算機連接起來,組成了一個多媒體網絡,為教師提供能應用現代教育技術,利用網絡服務器的集中、存儲、檢查、編輯和演示,形成教師課件、存儲資料教學演示的支持系統,輔助教師的教學科研工作。實現學校與社會聯網,通過中國電信的Intercom連接,構建信息化校園,建立校園虛擬網,定期及時更新網上內容,使網上豐富的教育教學信息資源系統來輔助教師進行備課,制作課件和開展各種教學活動,進一步擴大學生的信息量和界面,實現教師、學生,國內外資源共享。建立學校圖書館多媒體網絡,為教師、學生提供一個具有電子閱讀的多媒體環境,并實現包括圖書編目、流通、檢索在內的圖書館管理自動化,提高圖書信息的流通量和利用率,為教育教學和教改科研更上一個臺階提供服務。
管尋求信息化校園的高質量
一、落實分層管理責任。
為了抓好學校現代教育技術工作,學校成立了現代教育技術領導小組,由分管校長任組長,領導小組下設立現代教育技術中心,負責制訂學校現代教育技術工作計劃,制定現代教育技術設備的使用、保養、維護工作、借還登記等有關制度,收集整理現代教育信息資料,組織開展現代教育技術教學活動,各個班級、處室的教師和負責人,負責各班和處室電教設備的管理和使用,形成設備損失與工作績效掛鉤的管理機制,保證了學校電教工作的正常運行。
二、扎實培訓,建好人才庫。
學校將現代教育技術培訓作為提高教師素質的重要指標,列入學校師資培訓計劃。運用現代化教育技術的教學設備,實現教育的現代化,關鍵在教師。我們將現代教育技術水平納入教師現代素質范疇,并在學校師資培訓計劃中作重點提出,在19992002三年間,我們請市電教館和兄弟學校的專家來校講課,使全體教師都接受了一定的基礎知識培訓。在此基礎上,我們派遣骨干教師赴武漢、宜昌、荊州等地學習觀摩優秀電教課,去年暑期我們派出了十多名教師赴荊州參加CAI課件短期培訓,今年,我們又派去了兩名教師赴武漢學習多媒體課件制作。與此同時,學校利用晚上和各個假期組織了三期教學多媒體技術集中培訓,內容從最初的電腦認識到一般維護,從authoware課件、Flash動畫制作到Frontpage網頁制作,各學科近40名教師初步掌握設計編輯多媒體教學課件的技術,他們放棄寒暑假休息時間,完成了首批課件制作工作,學校青年教師陳賢君、馬敏等在學習期間刻苦鉆研,常常一學就是十幾個鐘頭,他們不懂就問、刻苦鉆研的精神也極大地帶動了其它教師的學習熱情,在培訓期間精益求精的學習態度蔚然成風。今年,學校對這些教師的培訓成績進行了評比,并在網上公布了考試成績。20022003學年度,學校要求青年教師將現代教育技術作為一門必修課程,作為提高教育教學效益,提高自身素質的需要。
我們在校內提出明確的指導意見,鼓勵教師自制課件運用于課堂教學中,鼓勵優秀教師脫穎而出,對在這方面取得突出成績的教師,學校予以表彰獎勵。學校每期都要開展一次電化教學評比活動,要求每位教師上一節電教優質課,寫一篇電化教學論文,設計制作一件CAI課件,由現代教育技術中心組織評比,對獲獎教師給予獎勵。為督促教師堅持使用好各種電教媒體,學校還將電教媒體使用情況與教學工作考核掛鉤,獎優罰劣。
三、加強信息技術課程的管理,提高學生操作能力。
信息技術課不同于其它學科課程,是一個動手能力極強的課程,要求學生具有一定的操作水平,我們在其管理上也花費了大量的精力,首先成立了信息技術課題教研組,加強集體備課,學習初制訂教學計劃,期中檢查計劃落實,期末對學生進行綜合測評。其次,合理安排課表,合理使用計算機室,力爭學生上課就能上機,讓每一個學生都要上機時間和動手機會。最后,根據學生年齡和心理特點,注重信息技術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指導,達到學以致用。
四、課題研究帶動現代教育技術經驗成長。
自1999年我校開展互動生成課題實驗研究以來,計算機輔助教學一直是課題實施的必要條件之一,我們認為,要開展計算機輔助教學,關鍵是課件。針對市場上現有的課件還不太適應課堂教學和學校各科教師的具體情況,我們主要采取由執教老師談教學設想,由專長教師制作;利用已開發的課件,改進使之成熟;全校性課題研討會,帶動執教教師課件開發熱情等。目前,我校已建起了自制的課件加庫,由20多位教師自制的30多個課件極大的豐富了學校課件資源庫。
五、尋求技術支持。
為了提高我校現代教育技術的技術含量,至20xx年以來,我們一直努力尋求,得到現代教育技術公司、大專院校和上級教育主管部門的技術支持,經過與華中師范大學信息技術系的多次接觸、交流,在華師教授、領導認真反復的考察之后,我校正式成為華中師范大學的教育實習基地和信息技術實驗學校,每年,他們都將派譴多名研究生、專家和教授來我校進行信息工作的指導。今年,我校又成為中央教科所的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這些都無疑將為我校信息技術的發展與騰飛提供絕佳的契機。
用追求信息化校園的高效益
經過幾年來不懈努力,我們感到在學校工作中運用現代教育技術為學校管理以及學生的發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1、提高管理效益。在學校校園網內,學校行政管理、辦公自動化,教務、財務管理、教師的教育、教學資料和學生各種資料共享,教師和職工開始逐步擺脫繁瑣的手工勞動式的操作,工作效率也大大得到了提升。
2、多媒體輔助教學。由于教室和辦公室都已安裝電腦和多媒體顯示儀等現代教育技術設備,教師在備好課后,只要將有關資料設置共享,不管走到哪個年級或處室都可以隨時調用,教師無紙化辦公、備課和學生無紙化學習已成為趨勢,不但增加了課堂教學的密度,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并且充分發掘了學生的潛力,促進了學生的左腦、右腦同步發展,使學生的觀察力、注意力、想象力得到培養,學生學得也輕松愉快。
3、培養學生各種能力。據不完全統計,全校1600多名上機學生中,有40%學生能夠熟練使用Windows98操作系統和Word、excel等軟件,不少五、六年級學生有自己獨立的ICQ號,能自如的收、發電子郵件和閱讀網上資料。現代教育技術給學生帶來了信息化學習的革命,知識具有了更強的直觀性和可操作性,學生可隨時自由閱讀、選擇信息,主動地獲取各類知識。同時,網絡的更新也提高了學生絡的能力,為他們將來進一步學習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4、豐富校園文化建設。我們不僅利用電教手段創建了學生在課堂中的諸多樂趣,還利用網絡技術讓教師和學生自制處室、班級和個人網頁,現在處室、個人網頁已初見成效,由于其圖文聲音并茂,深受教師學生的喜愛,我們覺得這也是校園文化新的形式,我們將加以引導和發展。
5、暢通信息渠道。隨著教育網、科技網等開通,網上信息資源日見豐富,教師能夠從網上獲取各種有用的信息資源,充實教學內容,學生也能從網上學到各種有用的知識。
在各級電教主管部門的領導的支持下,我校師生齊心協力,使這項工作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學校先后被評為市級電化教學先進單位、市示范學校,成為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近二年來,教師采用電教手段的公開課有一節在荊州市獲獎,有3節在市級獲獎。教師參加電教論文評比中先后有4人獲省、地、市一、二等獎。教師制作的各科CAI課件也分別獲得省二等獎、地級一等獎。
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對我們來說僅僅是個開端,今后,我們將進一步以學生發展為本,著力師資自培,努力創造出一支精良的教師群體隊伍,以適應現代化教育技術實驗的需要。我們相信,在上級主管部門的正確領導之下,借助豐富的現代教育資源,我們構建信息化校園的宏偉目標一定能夠早日實現!
化學論文11
1樹立“以學生為本、培養學生職業能力”的教學理念
現代高職教育的宗旨是以培養職業能力為主線,以市場需求和就業為導向。高職生物化學課程的定位要緊扣這一宗旨,樹立“以學生為本、培養學生職業能力”的教學理念,著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兼顧學生職業素質、團隊素質、人文素養的培育[2]。作為一門基礎學科,生物化學主要闡述生物大分子的化學組成和分子結構以及在體內的代謝變化。通過本課程教學使學生理解生物化學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掌握生物化學的主要概念和規律,了解近代生物化學的主要成果;寓綜合職業能力與全面素質的培養于教學之中,培養學生科學思維的能力、運用所學的生物化學知識解釋、分析和動手解決有關實際問題的能力。
2構建高職食品類專業特色的生物化學課程標準體系
生物化學課程在食品科學系食品類專業主要涉及生物技術、食品加工、食品營養與檢測3個專業。這些專業的主要就業崗位包括食品、藥品、酶制劑生產企業等的生產崗位、質量管理崗位、檢驗檢測崗位等。生物化學課程的基礎內容有其自身的學科特點,不同專業對生物化學課程的要求各不相同,如生物技術專業主要向學生傳授生物體的化學組成、結構及功能;物質代謝及其調控;遺傳信息的貯存、傳遞與表達;細胞間信息傳遞等生命科學內容。食品加工專業則側重于生物活性、酶促反應、生物轉化、大分子物質代謝等內容,其中物質代謝是講解的重點。食品營養與檢測專業重點在于對組成成分的定性、定量測定、對被測物的定性、定量及分離、提純,包括對一些儀器如分光光度計、電泳儀、層析儀等的使用。
3課程設計
3.1制定合理的教學大綱和教學計劃
教學大綱是培養計劃的具體表現形式,食品科學系每學年對食品類各專業市場需求和崗位變化進行調研,及時對食品類專業進行論證、調整,以此制定合理的教學大綱和教學計劃,包括教學目標、任務、內容、體系、范圍、進度、教學方法、考核與評價體系等。在制定生物化學教學大綱和教學計劃時,以長三角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為宗旨,結合現代生命科學發展方向,將職業道德教育與職業素質教育內容融入課程教學中,加強學生職業能力與職業養成教育。教材內容緊密結合生產實際,并注意及時跟蹤先進技術的發展。更新教學設施和儀器設備,保證學生有足夠時間的、高質量的實際動手訓練,切實提高學生的職業能力,滿足高技能人才培養的需要。同時,根據各專業生物化學課程標準的不同,食品營養與檢測專業生物化學教學學時由原先68學時壓縮為64學時,將實驗課時由原先24學時提高至32學時;食品加工技術保持68學時課時提高總數,縮減理論課時,實驗課時由原先24學時提高至32學時;生物技術及應用(含生物制藥方向)專業生物化學教學學時由原先68學時提高至72學時,整合實驗項目增加綜合性試驗,壓縮4學時理論課并增加4學時實驗課時,由原先24學時提高至32學時。
3.2根據教學側重點,選擇滿足專業需求的教材
根據專業對生物化學知識和技能需求的差異,有側重點地選擇不同專業的生物化學教材。食品營養與檢測專業以檢測為主,選擇十一五高職高專規劃教材、榮瑞芬主編的《生物化學》,重點介紹食品中糖、蛋白質、脂肪、核酸、維生素與酶類等營養元素的理化性質、結構與功能等相互關系,并對其生物代謝過程和色香味化學進行了介紹,理論部分強化靜態生化內容,簡化動態生化內容,突出支撐檢測技術應用的知識點,實驗技術選擇適合產品分析檢測用的基本技能和技術,以培養學生的職業技術能力;食品加工技術選用農業部高職高專規劃教材,劉靖主編的食品類《生物化學》,強化食品加工過程中物質食品加工中的變化及運用,了解生物氧化和代謝過程對食品質量的影響;生物技術及應用(含生物制藥方向)專業選擇高等職業教育教材、夏未銘主編的《生物化學》,結合生物科學的發展和高職生物技術與生物制藥的實際需要,重點介紹糖類、蛋白質、脂肪、核酸、維生素與酶類等結構、生物學功能、代謝規律、相互關系和特點及主要臟器的生物化學等知識點,掌握蛋白質的理化檢測、酶的特性研究、脂肪轉化糖等物質間相互轉化的實驗技能,熟練實驗分光光度計、電泳儀、層析儀等儀器設備[6-7]。
3.3設計優化實踐教學內容
根據高職技能型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崗位需求和前后續課程的銜接要求[8],食品科學系通過對相關用人單位、工作崗位的深入研究和調查,在確定實踐教學內容時,減少了驗證性演示實驗,重點突出了生物物質的提取、分析檢驗、代謝加工等內容,并參照公共營養師、食品檢驗工、化學檢驗工等職業技能的要求,在理化分析基本技能的基礎上,將課程的實踐教學與考工考證相結合,重點放在專業必備技能熟練及常規理化分析儀器使用上,課程實踐教學內容涉及的技能包括生化基本檢測技術、分光光度技術、電泳技術層析技術、比色分析技術、酶活力測定、酵母提取技術等。
3.4探索以崗位需求為導向的課程模塊化教學設計
為了更好地服務于專業改革,食品科學系生物化學教學改革建設過程中,結合食品加工技術、食品營養與檢測、生物技術及應用專業的崗位需求調查,認真研究課程教學內容,分析職業崗位的知識和技能構成,整合課程教學內容,將教學內容分為生命科學基本營養素模塊、生命體中的能量變化模塊、生命體中營養素的代謝模塊、生物化學實驗模塊等,結合各專業技能需要,合理設計安排教學內容。同時,根據專業要求和特點,在實踐教學內容中加入了專業針對性較強的生物質提取分析純化等的操作訓練。并且,將實踐教學內容分為基礎模塊和綜合性實驗模塊,基礎模塊是不同專業共選的內容,綜合性實驗模塊則是整合實驗內容,開設出融合多種技能的大實驗(如將單純的酶特性的驗證實驗,整合成酶的發酵生產、提取、分離、提純、性質檢測和生產應用等技能融合的大實驗),供不同專業根據專業特點選擇的內容,整合從而使同一課程體現不同的專業特色。
4增強教師自身素質,不斷提高教學質量
教師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根本。面對日新月異的生命科學,生物化學知識也在不斷更新。這要求生物化學教師不斷學習,提高自身素質,才能保證教學高質量。教師要不斷增強自身生命科學知識儲備,教師的學術水平直接決定其專業教學質量,而教師專業知識積累則是教學活動開展的前提和基礎。一方面,教師要上好生物化學這門課,就要吃透各專業生物化學重點和難點,自身要有扎實的無機化學、有機化學、分析化學、食品加工、食品營養分析與檢測等學科的基礎理論知識。另一方面,要時刻關注生命科學發展,及時補充和更新各學科生物化學關注的方向,比如僅生物化學檢測技術,不斷在更新、提高。即使是最新版本的教材內容與企事業單位實際的檢測手段和技術也存在一定的距離,如果教師照本宣科,教學就會嚴重脫離學科發展前沿。因而,注重高技能素質人才培養的`高職高專教師要站在專業科學前沿,關注本學科研究進展,準確掌握最新研究成果,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注意理論和實踐、經典與前沿的融合,努力使動物生化課程變得興趣盎然,而不是枯燥無味[9]。教師只有勤于積累,不斷充實自己,厚積而薄發,切實提高自身綜合素質,才能做一名稱職的、讓學生敬佩的生物化學專業教師。
5改革教學手段與方法
傳統的生物化學授課方式是填鴨式的教師授課,學生被動聽課模式,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揮,不利于學生對課程內容的掌握,時間越久,不但降低了學生的學習效率和能力的培養,也使教師逐漸失去授課的積極性。只有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積極融入到課程教學中來,才能使教師的教與學的雙邊活動成效顯著[10]。同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積極掌握現代教學多媒體技術,把聲、像、影等技術融合到教學手段中,以生動的語言和多彩的畫面最大限度地展示生物分子的立體結構和化學變化過程,將繁冗的生物化學知識變抽象為直觀,變復雜為簡明,變枯燥為生動,形象直觀地掌握課程的重點和難點。為此,食品科學系教師在生物化學的授課模式上結合多媒體技術采用了啟發式、“寓學于做,做學結合”的發現式教學模式。
5.1啟發式教學的應用
在生物化學教學中,應用啟發式教學,是利用生命科學的知識,引導學生按照認識事物、掌握知識技能和解決問題的思維過程,引導探究,層層深入,直至學生能動地領會和掌握知識技能的方法。在講授課程時,盡量將所講授的內容與生命活動、食品科學、營養與健康等方面的知識聯系起來,通過學生已感知的、感興趣、最常見的實際問題。如講述“糖的代謝:糖酵解”時,提問學生“為什么人在劇烈運動后會感到肌肉酸痛”以引起學生學習糖酵解的興趣;講述“維生素與輔酶”時,提出“為什么有人會得夜盲癥”;講述“生物氧化”時,提出“為什么一氧化碳會致人窒息”等,激發學生學習生物化學的濃厚興趣。通過這些問題的導入,讓學生感受生物化學與生活密切相關,學習生物化學不再是空洞知識,而是生活中時常遇到需要解決的問題,做到學而有用、學而有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和自覺性。
5.2“寓學于做,做學結合”的發現式教學
發現式學習是培養學生探索知識、發現知識為主要目標的一種教學模式[11]。在生物化學教學過程中,食品科學系教師引入“寓學于做,做學結合”的發現式教學模式,讓學生通過體驗來發現知識的產生。如在講蛋白質的沉淀作用和變性作用差異時,先設計實驗安排學生實驗,觀察蛋白質的變化現象,仔細地總結實驗結果,在“做”的過程中,讓學生知道用于蛋白質沉淀和蛋白質變性的方法,理解蛋白質沉淀和變性的聯系和區別。因此,這一“做學結合”,“做”中“學”的教學模式的應用,能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擺脫枯燥難懂的書本知識,將被動接受的消極態度轉變為主動探索總結獲取知識的積極態度,提高了學生對《生物化學》學習的興趣和學習效率。
化學論文12
摘 要:化學作為一門自然科學,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往往更多地關注其作為自然科學的屬性,卻有意無意地忽視了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人文關懷。正因為如此,化學課堂往往會出現嚴謹有余而趣味、活力不足的問題,使課堂氣氛過于沉悶緊張,缺少靈動與活潑。因此,在日常教學管理中,化學教師應努力構建和諧寬松的課堂氛圍,讓學生都能夠全面發展。
關鍵詞:高中化學 新課改 思考
化學作為一門自然科學,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往往更多地關注其作為自然科學的屬性,卻有意無意地忽視了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人文關懷。正因為如此,化學課堂往往會出現嚴謹有余而趣味、活力不足的問題,使課堂氣氛過于沉悶緊張,缺少靈動與活潑。因此,在日常教學管理中,化學教師應努力構建和諧寬松的課堂氛圍,讓學生都能夠全面發展。
一、關注學生情感世界,實施有效化學教學
高中學生承受著來自學校、家庭、社會等多方面的壓力,他們非常渴望自己能夠在學業上取得優異成績。化學課程嚴謹、抽象,如果教師忽視學生內在的情感需求,就更容易助長這種壓力。因此,化學教學中構建和諧課堂氛圍有著重要的意義。首先,教師必須提高自己的化學專業水平和教學能力,以高效的課堂教學和顯著的教學成果,來緩解學生的學習和升學壓力。其次,要形成一種嚴肅認真的工作習慣:上課前必須精心設計好教案,教案中既要有明確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又要關注學生的情感,強調課堂教學的有序性。在教學常規中,教師應盡自己最大的'努力提高化學教學水平,盡力滿足學生的學習需要,以高效的課堂教學,化解學生所承受的各種學習壓力。
二、切實更新教學理念,尊重學生個性發展
我國傳統文化十分注重等級,強調等級觀念:孩子必須服從家長,學生必須服從教師,群眾必須服從領導……在這種傳統文化熏陶下的教師,往往認為自己的一切教育教學行為都是為學生好,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為學生著想,從而嚴重忽視了學生的思想和感受如何。教師缺乏寬容心,缺乏對學生表達尊重和理解的技巧,以為自己為學生好,學生就能感受得到。此外,教師經常把學生當成一個成年人來看待,以成年人的行為標準來要求學生,認為自己理解的學生也應該能夠理解。當代的高中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他們接受了許多新潮思想和更多的西方文明觀念,自我意識明顯增強,渴望民主、平等、博愛,個性張揚,強調以自我為中心。所以,許多學生常常會認為教師所做的是侵犯他們自我平等的權利,埋怨教師對他們不尊重、不理解,而不是反省自己學習是否刻苦、勤奮。
化學教師要想在自己的教學活動中建立與學生的和諧關系,就必須樹立這樣的工作和教學理念:為學生提供優質的教學服務是教師的職責;學生是成長中的孩子,犯一點錯、出一點格都是正常的。所以教師應寬容地對待學生,正視學生的差異,采用誘導的方法改變學生的不良學習習慣。只有以學生為本的教師才能得到學生的尊重與信賴。為了更好地調動高中學生學習化學的積極性,化學教師必須摒棄落后的教學理念,順應學生自我意識的覺醒,只有這樣才能有效地構建和諧高效的化學課堂。
三、善用多種激勵手段,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遺傳、基礎和化學學習習慣三個主要因素可以決定一名高中學生學習化學的能力。遺傳是無法改變的,基礎在較短的時間內也較難改變,能夠在短時間內見到成效的是學習化學的習慣。如何改變學生的學習習慣呢?筆者認為,最有效的辦法就是運用多種激勵手段,激發其學習興趣,強化其學習動力,使學生良好的習慣得以固化。通過激勵的強化,達到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目的,這是教師應當靈活運用的教育手段。化學教師不但要會用表揚和批評,而且要善于用表揚和批評,即多表揚、少批評。表揚是最簡單的激勵方法,如每次考試后對成績好、有進步的學生大力表揚;或者經常抽一些時間對學生的預習、復習、錯題的歸類等學習習慣進行檢查,對優秀者大力地表揚;或者不時請一些學生上講臺書寫化學用語,對書寫規范者進行及時表揚。讓學生經常得到各種方式的表揚,有利于營造積極向上、寬松和諧的學習氛圍。批評的使用,則要注意場合、程度,要顧及學生的承受能力,一定要以學生為本,千萬不能以分數為本。
四、縮短師生心理距離,實現師生高效互動
一個班級就是一個團隊,在團隊中,教師起著多重作用:一是知識的傳授者、團隊的組織者;二是心理醫生、學生的朋友。當學生遇到困難時,他首先期望教師不是高高在上的權威者,而是與他平等的朋友和支持者。化學課偏重實驗,這給了教師和學生很大的互動空間,有利于教師調節學生情緒、贏得學生的信任、融入學生團隊。化學教師一定要充分運用實驗課的機會,在保持學科嚴謹特點的同時,使自己很好地參與到學生的求證和實驗當中,參與到支持、協助學生的學習之中,并為學生的每一點發現、每一點成功感到由衷的欣喜。這樣,才能形成融洽的師生互動關系。此外,教師還必須十分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每一點失誤,嚴格地進行糾正。只有這樣,才能增強學生的認識能力,引導學生良好的行為,才能贏得學生的敬愛、信任。綜上所述,一位優秀的化學教師,只有立足于化學學科的特點,充分把握化學教學的規律,及時更新自己的教學理念,靈活地運用教育心理學知識,不斷地提高自己的化學教學水平,善用表揚和批評縮短與學生之間的心理距離,才能有效地在化學課堂中營造寬松和諧的教學氛圍,才能使高中學生在這種和諧高效的課堂中提高化學成績及個人素養和品質。
化學論文13
一、化學專業安全教育的方式
1.1安全教育原則
(1)長期性。安全意識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需要長時間不斷地予以強化。因此,安全教育要貫穿學生的全部學習過程,從學生的入學教育,到理論知識的學習、實驗技能的培訓,再到畢業設計,甚至到研究生教育階段,安全教育要貫穿每個教學環節。
(2)系統性。鑒于化學學科涉及危險化學品多的特點,化學專業學生必須獲得系統的安全教育培訓,將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技能、安全知識融入化學知識、實驗技能的教學中。在講授化學品的性質、化學反應時也要講授化學品的安全管理和安全防護,由易到難、由淺入深、由知識到技能,避免片段零碎的知識灌輸,讓學生得到系統的安全教育。
(3)多樣性。安全教育的多樣性是指安全教育的內容、安全教育的形式的多樣性。安全教育的內容涉及化學及相關學科知識,包括化學品的危險性及安全管理、儀器設備的規范操作、安全防護設施的使用、安全事故的早期處理等。安全教育的形式既可以是課堂講授,也可以是網絡學習、場景模擬、報告講座、技能競賽。多樣化的培訓方式、豐富的培訓內容有助于學生深刻記憶、強化安全意識。
1.2化學專業人才培養中安全教育途徑
1.2.1理論教學中滲透安全理念
在高校化學專業的理論教學中要適時進行安全的教育。例如在有機化學教學中,講到低沸點試劑的易燃易爆性質后,要及時強調這些試劑的存放要求、使用注意事項;講到砷及其化學物時,介紹砒霜的劇毒性質時要強調劇毒化合物的管理規定和實驗注意事項;講到堿金屬時要強調活潑金屬的儲存方式,提示禁止將實驗后的金屬碎屑扔到垃圾桶或沖入下水道中,以免引發火災。在理論知識的講授過程中穿插安全問題,可以豐富講授的內容,吸引學生注意力,學生也容易理解安全管理的內容并自覺遵守安全管理制度。
1.2.2實驗教學提高學生規范操作和防護技能
實驗教學是化學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學生鞏固理論知識,熟練操作技能,培養觀察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化學專業的學生有近一半的學習時間是在化學實驗室度過的,有很多機會接觸各種化學試劑和實驗儀器設備,因此實驗室是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的主要場所。
(1)安全管理制度教育。在學生進入實驗室之前要進行實驗室安全管理制度教育,包括實驗室安全管理規定、化學試劑的放置位置及取用要求、實驗防護措施(比如護眼鏡、實驗服、防護手套、通風屏蔽設備)的使用、實驗廢棄物的收集存放要求、發生各種安全事故的處理方法、洗眼器的使用、滅火裝置的操作、實驗室疏散路線等。要求學生在進入實驗室前熟記實驗室布局、環境、實驗內容,每次實驗前強調本次實驗的安全注意事項、存在的危險及事故處理辦法。
(2)實驗操作的規范化、標準化、熟練化。化學實驗過程中發生的安全事故很多是由于學生的不規范操作引起的。例如實驗裝置安裝不正確造成化學品溢出或泄漏;有毒有害物質的操作沒有在通風櫥中進行;腐蝕性化學品的操作不配戴防護手套、護眼鏡;實驗廢棄物隨意倒入垃圾桶或下水道。另外,學生在成長過程中缺乏動手能力的訓練,在實驗操作過程中畏首畏尾、不敢操作、缺乏條理以及實驗臺面雜亂無章,都極易發生危險。因此,在實驗教學過程中要重點強調規范的實驗操作要領,并將實驗操作的規范程度、熟練程度作為實驗技能考核的一項指標。
(3)采用微型化實驗教學。化學實驗的“微型化”就是在能實現實驗教學目標的前提下,努力開發微型化實驗,減少化學品的用量,減少反應廢棄物。隨著人們對化學實驗安全問題和污染問題認識的提高,化學實驗微型化已經成為實驗教學的一種趨勢。在微型化實驗中,化學品的用量往往是常規實驗化學品用量的1%~10%。化學試劑用量減少、廢棄物也隨之減少,自然提高了實驗的安全性。微型化的化學實驗要滿足實驗現象顯著、快速、安全的要求,也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
(4)安全防護設施、救護設施的使用操作。化學實驗室中發生安全事故的原因多種多樣,例如不規范的實驗操作或是在出現事故苗頭時未能采取正確的處置措施。救援措施和逃生方法不正確也會造成巨大的財產損失或人身傷害。因此,正確地使用防護設施和正確的施救方法是化學專業學生的基本專業素養。定期組織學生參加安全模擬演練和疏散演練,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熟悉各種防護設施和自救方法。學校可以將一些重要的安全防護技能納入到學生實驗課程的考核體系中以強化師生的重視程度。
1.2.3通過多種課外活動提高安全意識
營造安全氛圍是提高學生安全意識的有效途徑。院系可以聘請專業人士舉辦安全知識講座、進行安全事故案例分析,以真實的案例引起學生對安全的關注。可以組織師生進行安全培訓、安全知識技能競賽等多種形式的安全教育活動,在活躍的氣氛中熟練掌握安全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提高師生的安全意識。結合實驗室的情況和學科特點,有計劃地開展實驗室安全事故應急演練,對于減少事故的危害、提高學生救援和防護能力非常必要。例如演練使用洗眼器或噴淋裝置來降低腐蝕性化學品對眼睛或皮膚的傷害;演練撲滅有機試劑的失火,讓學生正確使用不同類型的消防器材。這些訓練將提高師生在危急情況下的應急能力,避免在事故發生時驚慌失措。
1.2.4建設安全實驗環境,營造安全氛圍
實驗室設備和水、電、氣管線等設施的安裝要符合規范和標準,符合實驗要求,方便操作,盡量減少設備、設施的挪動、延伸和改造。實驗室內部布置要合理、通暢、整潔,物品和設備擺放有序、位置固定,統一安裝智能通風系統、易燃和毒害氣體報警裝置、消防聯動系統、安全防護裝置等,以預防和早期發現安全事故并及時處置,減少事故的危害程度和范圍。根據實驗室功能的不同,要安裝相應的安全設備、設施。大型儀器設備實驗室必須配備防輻射裝置和空氣清潔裝置;化學實驗室必備滅火設備、噴淋設施、洗眼器、急救箱,并且放在容易取用的位置,標志齊全、醒目,定期檢查,保證狀態良好。在實驗室的醒目位置張貼實驗操作規范、防護用品和設施使用示范的圖片或說明、安全事故處理辦法、實驗室管理規定等規章制度,方便學生學習。整潔、有序、安全的實驗室環境有助于學生養成良好的實驗習慣,保持愉悅的心境,潛移默化地強化學生安全意識。
2.2.5開設安全教育課程,豐富安全知識
對于化學這樣一個危險性實驗較多的專業,有必要開設專門的安全教育課程來豐富學生的安全知識,強化安全意識。國內外很多高校都開設有安全教育課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非常值得學習和借鑒。安全教育課程的內容應包括:從安全的角度介紹化學品,尤其是危險化學品的特性、危害、存放和運輸要求、操作規范等;實驗室安全管理制度;化學實驗室安全防護用品和設施的使用及實驗室安全事故的處理措施。安全教育課程可以采用面授或網絡自學的教學方式,前者有助于學生系統學習安全知識,后者則可以充分利用網絡的資源優勢,學生可以有重點地學習,課程內容也可以設計成模擬案例,這樣對于學生更有吸引力。結合實驗室準入制度對學生進行考核,可以采用筆試和實際操作相結合的方式進行考核,對于未參加學習和未通過考核的學生將不允許進入實驗環節。
二、結束語
安全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生提高各項素質的基礎和保障,對于化學這門存在潛在“危險”的學科尤其如此。在對學生進行化學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培養過程中要時刻注意滲透安全教育,既要鼓勵學生大膽創新、勇于探索,也要培養學生細心、謹慎的實驗習慣,這也是對自己、對他人、對社會的責任心所在。在專業學習中培養的安全素質將伴隨學生今后工作、生活的各個方面,并將使學生終生受益。
化學論文14
摘要:化學是高中所有課程中至關重要的一門學科,目前新課標針對高中化學學科的教學活動有新要求,要求教師一定要以學生的切實情況和知識累積出發,令學生在熟知的情景中感知和學習化學知識。情景教學法是當前高中化學學科教學活動中的關鍵方式。文中以情景教學模式的含義作為出發點,綜合教學中運用情景教學的關鍵作用,細致探究情景教學模式于高中化學學科中的具體運用實踐,增強課堂教學成效與品質,推動高中化學教育全面發展。
關鍵詞:情景教學;高中化學;教育中;運用
高中化學是高中時期教學活動中關鍵的課程,是要進行實驗活動的理科內容,在高中化學知識的學習活動中,學生需要進行大量的實驗,才可以切實地了解化學知識中的公式和原理等抽象又復雜的知識內容。于高中化學的教學活動中使用情景教學模式,可以給學生營造優良的教學氛圍,令學生在這樣的氛圍中學習化學的知識內容,不僅有助于學生對于化學公式和原理的理解,而且還能夠切實有效地帶動學生的思維能力,養成學生邏輯思維的能力,繼而達成化學學科教學活動的最終目標。
一、簡述情景教學模式
情境教學模式是新課改中關于高中化學教學活動的新要求,其所指的就是用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感情活動營造出獨有氣氛的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主要是營造優良的環境去吸引學生的關注,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跟興趣。目前,情景教學模式已經被大部分教師所接受采納,其使用的范圍寬泛,涉及到的學科也有很多,高中化學知識內容中有很多的公式和原理,這讓學生在學習活動中感到壓力大、也消化不了。但是當教師把情境教學模式運用到高中化學知識的教學活動中時,不但能夠切實有效地帶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而且還有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繁冗復雜的知識內容,有效地培養學生自主積極探究學習知識的能力,繼而達成化學學科的教學目標。所以,高中化學教師于課堂教學活動中一定要重視綜合學生的愛好和訴求,給學生創造優質的情景,讓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情景中,切實增強課堂教學的成效[1]。
二、情景教學模式應用到高中化學學科教學中的意義
其一,充分帶動學生學習的自主積極性;新課改的實施,讓教學活動的要求跟從前不用了。目前,在高中化學教學活動中更加重視以人為本,其注重學生,并且一再強調學生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所處的是主體地位,教師不但要教給學生本學科的知識內容,還要重視拓展學生的研究、拓展其思維,養成學生綜合能力的全面發展,在高中化學的課堂教學活動中使用情景教學模式,教師給學生營造優質、愉悅的教學氛圍,切實有效地帶動學生的自主積極性,繼而增強學生對化學知識學習的熱情,經過情景教學模式的運用,學生可根據課程內容的要求做獨立地思量與探索研究,在探索研究的活動中,學生增強自身剖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此外,亦可推動學生深挖更深層面的知識內容,激起學生度對于知識的向往和熱情[2]。其二,養成學生綜合能力的全面發揮;高中化學學科的教學目標不只是教授學生學習化學知識內容,更為主要的是要令學生意識到化學知識的關鍵性,養成學生把所學習到的理論知識有效應用到現實生活當中的能力,為了提升學生學以實用的能力,教師在化學課堂教學活動中,一定要運用情景教學模式,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此外,高中化學教師要實用可養教學活動充分拓展學生的'思維能力,養成學生創新意識能力,讓學生不只是被動地接受教師講授的知識,而是能夠獨立進行思考,在高中化學課堂教學活動中使用情景教學模式,教師還要重視跟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學生能獨立使用所學到的知識進行思索,并且理解教師講授的知識內容,形成自身獨有的認知,所以,使用情景教學模式,可以切實養成學生綜合能力的全面發展[3]。
三、在高中化學教育中運用情景教學模式的策略
把課堂教學跟日常生活有機整合在一起。知識來源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當情景教學模式運用到高中化學課堂教學活動中的時候,教師一定要重視知識聯系生活,把課堂教學活動跟日常生活有機整合在一起,有助于學生把所學習的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當中,在實際的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在創建情景的時候,一定要將日常生活作為出發點,用學生感興趣的實踐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例如:在學習《物質的量》時,在課堂當中,教師不只是從課本著手,還要跟學生進行互動交流,適時地進行提問:一個正常的成年人每天攝入1500毫升的水,那么,他每天喝入多少個水分子呢?水分子是由什么組成的呢?教師提出問題,給予學生相應的時間去思索問題,讓其感受到現實生活跟化學知識的密切關聯的。
四、結束語
情境教學模式針對學生學習、把握化學知識具有促進作用,其能夠有效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養成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對于學生的創新能力也有關鍵的推動作用,將化學知識的課堂教學活動與現實生活有機整合起來,不但充分發揮了情景教學模式的意義,也切實有效地推動了高中化學教育品質的增強。
參考文獻
[1]陶雪.情景教學模式在高中化學教育中的實踐應用分析[J].未來英才,20xx,(7):248.
[2]袁小建.高中化學情景教學法的有效運用探究[J].教育界,20xx,(8):59.
化學論文15
摘 要:地名是一種語言現象,也是一種文化現象。平遙作為一座歷史文化名城,其地名中蘊含著深厚的文化底蘊。本文主要根據《平遙縣地名錄》的記載,以平遙縣的行政地名為研究對象,深入挖掘這些地名背后深厚的文化內涵。本文對平遙地名所反映出的平遙人民獨特的重宗族心態、傳統道德觀念、宗教信仰,以及歷史事件、民間傳說、諧音雅化等文化內涵作了深入分析,力圖較為全面地揭示平遙地名的文化學價值,進而讓人們更好地了解平遙。
關鍵詞:平遙;地名;文化
一、引言
地名是人們對于特定方位、地域范圍、形態特征的地理實體的指稱,“是一定的社會群體為特定的地域所約定的專有名稱”。[1]地名屬于語言的范疇,是詞匯中的專有名詞,就功能而言,它是標記和識別不同地域的名稱。但是,地名不僅能夠用來指稱某一地理實體,表明命名對象的空間位置和類型,更重要的,它還是地域文化的載體,背后蘊藏著豐富的文化內涵。
平遙古城不僅具有悠久的歷史,而且含有極其深厚的文化底蘊。平遙的地名真實地記載了平遙的歷史,通過這些地名的由來、發展和演變,我們可以窺探出平遙的社會、歷史、文化等的風貌,尋覓出平遙人民獨特的宗教信仰、社會心態等。
二、平遙縣概況
平遙縣位于山西省中部,太原盆地西南端,隸屬晉中市。總面積約1260平方公里,人口49.97萬,全縣共轄273個行政村。居民絕大多數是漢族,也有極少數少數民族。南同蒲鐵路、108國道、大運高速公路穿境而過,距離太原機場90公里左右,交通便利,區位優勢十分明顯。
平遙古城的歷史源遠流長,它在上古時期稱為“古陶”,是帝堯的封地,春秋時為晉國古邑,戰國時屬于趙國,稱為“中都”,秦統一后置平陶縣,西漢又置中都縣,北魏時,鮮卑族拓跋部統一北方,為了避諱北魏太武帝拓跋燾的名字,改為“平遙”,沿用至今。
悠久的.歷史,使古城鐘靈毓秀,注定了它的地名中也蘊含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平遙的地名不僅見證了平遙的歷史沿革,也見證了它的社會變遷。從這些地名中,我們不僅能夠尋覓到平遙人民重視宗族的社會心態、傳統道德觀念,也能感受到純樸的平遙人民所特有的宗教信仰,聆聽許多有關平遙的歷史事件和民間傳說,品味平遙人民求雅、求吉的良好愿望。
三、平遙地名的文化學價值
地名是人類社會長期發展的產物,其內涵隨著社會的發展在不斷地發展演變,它是人類創造的一種寶貴的精神財富,可以說,地名就是一部濃縮的史書,其中蘊含著極其豐富的文化內涵。平遙古城作為我國保存最為完好的四大古城之一,其地名中的文化底蘊非常深厚,有很高的文化學價值。
(一)姓氏地名反映出平遙人重視宗族的社會心態
姓氏地名在全國各地隨處可見,它是宗法制度在地名文化中的一種反映。以姓氏來命名地名是有歷史淵源的。我國的姓氏制度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姓氏制度之一。[1]在古代,姓與氏是有區別的,“姓”主要用來區別血統,“氏”用來區別子孫。進入夏商周時期,姓氏又被賦予了階級色彩,尤其是氏,都是通過統治階級的賜封才得到的,平民百姓則沒有姓氏。戰國以后,人們逐漸以“氏”為“姓”,本來有別的姓、氏開始通用。秦統一后,庶人也慢慢地開始擁有自己的姓。至宋代,父系血統宗族共同體大量涌現,宗法制也異常地興盛,因此,從實施的范圍來說,姓也體現出了較多的民間特征,幾乎所有鄉間的百姓都被劃歸到了不同宗族的共同體當中。從此以后,鄉村便多聚族而居,以姓氏命名的地名應運而生。
在平遙縣的地名中,以姓氏命名的有很多。其中,絕大部分是以單一姓氏命名的,其形式通常是“姓+通名”或“姓+家+通名”。如:
姓+通名:梁村、郝村、韓莊、龐莊、楊嶺、常村、范村、武村、段村等。
姓+家+通名:閻家莊、蔣家堡、賈家莊、白家莊、程家莊、喬家山等。
另外,也有一部分是以兩個姓氏連用命名的,如:侯冀、梁趙、魏樂、王郭、侯郭、冀郭等,這說明平遙的先民是非常重視家族之間的血緣關系的。
尤其引人注意的是,在平遙姓氏地名中,保留了一些至少在現在的當地人看來是非常罕見的姓氏。如:蘭村、靳村、魏樂、桑城等,其中的“蘭、靳、樂、桑、城”等姓氏大多數在當地已無傳人,而地名卻沿用至今,這說明地名具有很好的傳承性,也說明人們潛意識中非常重視家族觀念,即使這些地名很多已經名不副實了,但他們也不愿輕易地去改變其名稱。
在平遙,還存在著一些伴隨著某一家族勢力的增強而演變成的新的姓氏地名。如:喬家山,由最初的廉家山改名而成;梁坡底,由王坡底改名而成;段村,由張村改名而成;彭坡頭,因后遷來的彭姓人多勢眾而得名。這反映出人們往往把姓當作其宗族的標志,希望能夠借此名揚四方。
(二)平遙地名反映出的傳統道德觀念
在中國古代,儒家學說長期占據統治地位,經過歷代統治階級的推崇而在人們思想中根深蒂固。孔子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儒家學說以“仁”為核心思想體系,強調“愛人”,提倡仁義禮智信的道德標準,要尊敬師長、講求誠信、知恩圖報、仁愛厚重
【化學論文】相關文章:
化學論文07-02
化學與生活論文05-15
綠色化學論文06-07
化學與生活論文07-20
綠色化學論文07-28
化學教學小論文01-01
高中化學論文11-21
化學綜述論文12-22
[精]綠色化學論文06-12
大學化學論文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