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高中化學論文
在學習和工作的日常里,說到論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論文是我們對某個問題進行深入研究的文章。相信寫論文是一個讓許多人都頭痛的問題,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高中化學論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高中化學論文1
論文關鍵詞:新課程教學 導入策略思考 實踐和體會 案例分析
論文摘要:新課程背景下,以多方位、多角度的思維設計課程導學策略,教無定法,但其關注學生主體,貼近生活和課本,培養學生科學素質的理念,是新課程教學導入策略設計的方向。
萬事開頭難。作為教育改革的主陣地——課程教學,其教學理念、效率以及成功與否,則尤其重要。所謂良好的開端等于成功的一半。所以,我個人認為一堂新課程教學的優秀導入是順利貫徹新課程教學理念的重要保證。下面,結合本人近幾年的教學實踐,就新課程背景下高中化學課程導入策略,淺述拙見,求教于同仁。
一、教學導入的涵義及目的
所謂課程的導入,是指在短時間內采用適當的方式,為進入正常的教學作一個有效地鋪墊,以便學生進入更好的學習狀態。
課程教學的導入有三個主要的目的。一是轉換學習情境。現在高中課程設置以電腦隨機排課居多。文化課一堂連一堂,堂堂課都“關鍵”,課間認真的學生甚至連上廁所的過程都是在跑,如果化學教師一進班便步入正題,學生正在座位上喘氣,很難適應老師們轉變的節奏。二是有利于調動學生們的積極性,提高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我們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興致提高了,注意力更加集中了,主動性也會相應加強。師生互動效果尤佳。三是有利于明晰課堂學習目的,把握課堂教學目標,實現化學知識的正遷移,逐步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
二、教學導入的策略及案例分析
設計化學課堂教學導入應該根據不同的內容和要求采取多方位,多角度的不同策略。下面談談幾種導入策略分析及案例,僅供參考。
(一)對于概念的教學導入要注意東西方文化的差異。
高中化學教材許多概念來自于西方文化語言描述系統。如“物質的量”概念。“物質的量”實際上是用集合體的形式描述微觀粒子的多少。在漢語系統里,描述物質的多少時有著豐富的量詞“打、個、雙、捆”等,針對不同的物質使用不同的量詞在學生的語言系統中已根深蒂固。而西方文化在表述上則用單、復數已可。“物質的量”作為不同微粒的共同表征也在情理之中,而在漢文化中則易發生混淆。“物質的量”作為一個整體詞組難以融入學生已有詞語系統中,以至于不少學生理解為“分子的量”“原子的量”。看來用漢語系統的思維方式來理解源于西方語言系統“物質的量”是學生學習的最大障礙。相對而言,我們已經有的數目和量詞等概念,對于學生學習“物質的量”起負遷移的作用。教師在講解過程中往往對兩者進行對比,實際導入效果并不佳,“越說越糊涂”。再說,“物質的量”概念與學生生活經驗相去甚遠,同時又缺乏實驗基礎,不利于直觀教學的導入,素材面較窄。甚至學生在以后的化學計算中容易回到用質量為中心物理量的老路上去。主動運用“物質的量”為中心計算能力不足,因此對“物質的量”學習導入還應有一個需要應用的情境過程。
課時:物質的量與摩爾質量
師生探究導入1:以日常生活中的事例,如粒為單位存在的米與以袋裝為單位的商品關系,探究微小物體往往以集合體的形式呈現,解決從微觀到宏觀的表征方法,直接引入集合體概念。
師生探究導入2:1滴水中有多少水分子?全世界60億人同時數,要數多少年?引領學生體驗任何宏觀物質都是由數量巨大的微觀粒子組成的,幫助學生建立微觀意識,產生如何表述巨大數量微粒的學習疑問,為引入“物質的量”概念做好鋪墊。
師生探究導入3:化學方程式的意義;方程式中計量數與參加反應的微粒數,參加反應的“物質的量”關系,以便建立概念學習的情境需要。
(二)對于化學反應原理基本理論教學導入可建立思維中間站的方式。
奧蘇伯爾提出的“先行組織者”概念就是一個很好的教學導入法。“組織者”可以是一段材料、一個模型、一個定律、一個實驗等等,主要是于學習材料出現之前呈現,以學習者通俗易懂的或已經接受的面貌出現。顯然,它是新舊知識的橋梁,是一種思維中間站,這樣可讓學生縮短思維跨度,分解學習難點,形成正確的知識遷移。
課時:氧化還原反應
以江西衛視“傳奇”欄目“誰是縱火真兇”事件作為導入材料,讓學生的思路跟隨“破案”的過程,建立思維中間站,引導學生從現實生活到課堂“氧——還反應”原理的學習。
課時:共價鍵的形成
列舉現象:有一塊菜地,在甲家房后,但在乙家房前,甲說此地屬于甲,乙說應屬于乙,彼此爭論,沒有結果。后來協商。兩家達成共識,讓甲在此地種青菜,乙在青菜空行種芝麻,這樣這塊菜地既屬于甲又屬于乙,即共同擁有。
課時:化學反應速度影響因素——有效碰撞
列舉NBA籃球賽這樣一個學生熟悉的例子,我問了兩個問題:比賽中哪一區域隊員最集中?姚明受傷的主要區域在哪里? 類似還可以用水池進出紅黑水來說明化學平衡的建立及其部分特征;用乘電梯再往上走的例子來導入電離平衡移動原理教學等。采用學生熟知的情境,建立一個思維中間站,不僅活躍課堂氣氛,縮短了師生認識的差距,便于學生進行知識的同化和順應。
(三)元素化合物內容教學導入應注重人文化,生活化以及科學素養的培養。
在化學教學中,從卷帙紛繁,浩如煙海的中國古文化中,采擷一些與化學相關的詩文佳句,史實典故,用于課堂,使其知識性和人文性“交相輝印”,可激勵學生在充滿神奇與奧秘的`化學知識寶庫里不斷追尋,使學生在逸趣橫生的學習過程中,激發他們對科學的熱愛和探索,既有利于豐富和提高學生素質,又有利于他們健康良好的發展。
課時:乙醇的性質及制備
講述我國悠久的釀酒歷史,列舉相關詩句“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課時:乙醇與乙酸酯化應
引用詩詞“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列舉生活實例,如:煎魚時為何又放酒,又放醋?
課時:PH值和酸堿指示劑
引用詩句“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鮮花色彩的斑斕,是因為花瓣細胞液中多種有機色素,在酸堿度的不同時顏色就千變萬化。
這些詩句的引用,會給學生帶來生動形象的美的感受,進而進入化學層面來進行學習和探究,帶入樂觀向上,勤奮好學的意境,從而感受到積極健康的美學趣味,熱愛生命,涵養性情。
2008年我國成功舉辦奧運會,開幕式上的“腳印”焰火,氣勢恢宏,五彩繽紛,讓人目不暇接,而2010年廣州亞運會水上焰火令人稱絕,這些都是“焰色反應”課時很好的導入課件。同年,“神七升空”,舉國歡騰,太空中宇航員的呼吸,返回艙的歸來,又是《金屬及其化合物》課時極好的導入素材。
20xx年底省教育廳專家組蒞臨我校指導工作,聽了我執教的《鐵及其化合物》一節課。課上我把購買的速力菲補血藥,含鐵醬油作為導入材料展示,獲得了專家們一致的肯定,認為教學方式貼近學生的生活,貼近新教材,符合新課程的改革理念,一節課有了好的開端,那么接下來也就順理成章,水到渠成了。
“教無定法”,在新課程背景下,課堂教學的導入策略方式必然豐富多樣,但無論何種方式或策略,其貫徹實施新課程教改理念的目標是一致的。那么,就用我們的激情,把握時間,去拉開新課程課堂教學的序幕吧!
參考文獻
1、丁文楚化學教學中的育人藝術,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08(6)30-31
2、胡裕樹方光燾與中國語言學北京文化大學出版2003150-160
3、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10
4、翟遠杰新課程的化學教學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09(11):18-19
高中化學論文2
高中化學是高中階段學習的重要學科,實驗又是高中生學習化學知識、理解化學原理,甚至進行化學創新的重要途徑。實驗對培養高中生的科學興趣、科學態度以及科學能力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美國前化學會會長布里思羅提出化學是一門中心的、實用的、創造性的科學。從中可見化學實驗在高中化學教學中處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化學實驗教學是讓學生探究、學習、獲取化學知識的重要手段,是實現高中化學新課改的有效途徑。而優化高中化學實驗的教學,對提高高中化學的課堂教學效果,培養學生的化學實踐能力、創新意識和環境意識都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那么如何優化高中化學實驗課教學呢?在此,本人膚淺地談談對教學實踐的個人體會,敬請同行們批評指正。
一、營造良好的興趣氛圍,激發學生動手欲望
生動有趣的化學課堂實驗極容易激發起學生的直覺興趣,可以使他們的注意力高度集中,積極探究;而出乎意外的化學實驗現象又可以使他們產生疑惑和好奇,為尋找科學合理的化學解釋、化學原理提供動力,從而滿足他們的求知欲。同時,化學實驗課程和實際生活之間的緊密聯系,也使得化學實驗的課程更加社會化,更加具有實用性。這樣,當學習高中化學教材的理論知識和面對形態各異的化學儀器、容器時,學生很自然地會產生自己試做甚至是自己設計實驗的愿望,這有助于學生形成更為持久的學習化學的興趣。因此教師組織學生進行化學實驗時,應避免只是簡單的演示過程、觀察現象,要注意操作規范、講解準確,提高實驗的可視度,讓學生悟出其中蘊含的道理,做到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化學規律是在反復的化學實驗探究過程中歸納出來的,學生只有勤于觀察、樂于分析、善于總結,才能從化學現象中總結出規律,才能真正認識化學當中隱含的道理,而這個過程就是激發學生學習化學興趣的有效途徑,也是激發學生動手欲望的過程。
二、突出自主的學生實驗,培養學生動手能力
高中生通過自主學習或者教師講解高中化學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規律,再自己參與、親自動手進行化學實驗,更能有利于消化理解化學理論知識,并促進化學理論和化學實踐的有機結合,使學生有效掌握科學探究的基本技能,如實驗、觀察、推理,以及信息的收集、處理、傳遞等。在高中化學實驗課上,教師的組織與引導,既要是全面,更要有計劃、有針對性、有側重。可以將動手能力強的和動手能力弱的學生編在一個實驗小組,男女生混合編組;對于那些基礎知識薄弱、動手能力不強的學生,可以先由教師演示實驗,然后師生共同完成實驗,再由學生獨力進行實驗,教師在一旁多耐心指導,啟發他們對比思考為什么要求規范操作,為什么要求步驟合理,以及出現某一化學現象的原因,從而切實糾正錯誤,提高動手能力,提高實驗課實驗效率,促進學生成長。
學生在自主實驗的過程中,很可能會出現觀察到的實驗現象和教材中的實驗結論不一致的情況,這是引起學生對教材中的實驗結論產生“疑點”的絕佳機會,這必將激發學生為驗證自己的實驗結果而重做實驗,甚至多次重做,當自己的實驗結果與教材中的.結論一致時,疑點自然就會消除,對實驗的過程(規范性、程序性等)的認識也必將是全新的。如做乙醇催化氧化實驗時,將螺旋狀的銅絲加熱變黑后,如不迅速插入乙醇,不會看到銅絲變成紅色,也不會聞到有刺激性氣味。因為銅絲插入太慢,使銅絲溫度下降后反應就不能發生了,此時教師應正確引領,促進學生的實驗探究欲望,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分析能力。
三、增加合理的課外實驗,拓寬學生動手能力
離開了化學實驗,就沒有化學的發展。而化學作為自然學科的分支,與日常生活緊密相連。增加課外化學實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打破學生死記硬背的學習習慣,使學生體驗到化學研究中的多種方法,并培養他們的創造性思維。例如:蔗糖溶液配制、酒精的溶解、向雞蛋清的水溶液中加入食鹽顆粒等,如此種種,將課外實驗和自己動手做實驗進行有機聯系、相互補充,學生既學到了化學知識,又會運用于生活,更重要的是培養了學生利用化學實驗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而這些效果離不開整體結構這個實驗教學體系,而單靠演示實驗、學生實驗在有限的時間內是難以達到的。
四、開展競技型實驗比賽,強化學生動手能力
實驗技能比賽既重視實踐也不可忽視理論,既考核技能也考查學生的細心、耐心和耐力,這些都是科學的育人理念在競賽要求中的反映,它對引導和完善育人標準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假設化學試驗名稱:葡萄糖、淀粉的性質試驗。具體評分方法:①葡萄糖的氧化:向一支試管中加入2ml新制氫氧化銅,再向其中加入0。5ml30%葡萄糖溶液,振蕩,加熱至沸騰,觀察現象。(40分)②淀粉的特征反應:將碘酒滴加到一片新切土豆片上,觀察現象。(40分)③清洗儀器,整理復位。(20分)面對這樣的競技性實驗大賽,參加的學生為了給個人爭光、為小組爭光勢必需要在比賽前勤加練習各式各樣類似的實驗,增強動手練習的熟練程度,以便在比賽中取得理想的成績,而他們不斷實驗的過程就是不斷強化了自身的操作水平。
總之,在新課程體系中,化學實驗教學的重要地位將越來越突出,而優化化學實驗課教學的重要性也更為迫切。作為新形勢下的化學教師,我們只有通過化學實驗,一方面對化學結論進行驗證,對化學規律進行探究,另一方面通過對自主實驗、課外實驗以及日常生活中化學現象的觀察、思考、實踐,來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從而向高校輸送合格的優秀生源,為社會培養所需的有用人才。
高中化學論文3
實驗是高中化學學習的重要組成內容之一,學生們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就會更加有效的掌握了有關化學知識。但傳統單一枯燥的化學實驗教學模式下,學生通過化學實驗所掌握的化學知識尤為有限,效率也比較為低下。科學創新是實現學科進步的動力所在,將科學創新與高中化學實驗教學進行有機結合,就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化學實驗教學作用,使學生在創新的教學方法下更好的掌握化學知識。
一、科技創新的重要性
科技創新能夠培養出高質量的人才,而高質量的人才不僅體現在掌握知識的數量,還體現在學生自我學習與創造知識的能力。在科技創新的環境下,學生可以利用實驗進行有效的創新性學習,通過自己不斷的嘗試來深入探究新的知識領域,從而實現自我學識能力的提升。
科技創新能夠提升教師的水平素質,也可以提供給教師更好的教學設施,教師可以通過一定的創新教學模式來不斷優化教育教學方式,從而為學生營造出一個具有濃厚創新氛圍的學習環境。教師自身創新能力的提升可以有效的改善整個學校的師資水平,利用科技創新設施來發展創新式教學,從而提升學校的教學能力。
科技創新在高中化學實驗課堂中的表現
1.組合法
該方法是通過對一些相關性較強的化學實驗知識的整理,來實現有關聯化學實驗知識的學習,這種將已存在的化學實驗進行有機組合,從而產生新特征和新功能的方法,就是創新性的實驗教學方法。
在高中化學實驗教學中使用組合法時,應當注意以下內容。第一,科學的組合并不是對若干實驗進行表面連接與統一,它必須能夠在原有知識上產生新的特征和功能,實現一加一大于二的作用;第二,有效組合不是機械搬移和拼湊,而是在原先實驗理論上升級以后形成的有機結合;第三,對實驗進行組合時要把握結構簡單化、操作明了化的原則,如果課堂中使用大量巨型、繁雜,甚至需自己制作器設備的實驗,就會很大程度上弱化學生的學習重點,使他們將大量的時間消耗在儀器與結構的介紹上,最終影響了學生常規知識的學習。
2.模擬法
該方法意在通過一些學生較為熟知的實驗器材,來展現學生平時很難感性認識的知化學識。高中化學實驗多是切合生活實際的實驗,因此,設計一些創新性的實驗來促進學生學習知識,調動他們學習積極性,就一定能取得優良的效果。例如沼氣、溫室效應、酒精制作等都可以在試驗中來制作完成。
3.逆向法
顧名思義,逆向法就是利用反向思維進行研究教學,這種思維方式可以有效促進新實驗、新方法的提出。
逆向法最常見得使用方式就是功能逆向,從功能的'逆向思考去探索新的實驗。以稀釋濃硫酸為例,該實驗要求濃硫酸沿著器壁慢慢的流入水中并同時進行一定攪拌;但是若把水倒入到濃硫酸溶液中,便會引起不良后果。教師可以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進行相應的操作,從而加強學生們的意識。
結構逆向也是一種有效的逆向方法,即通過逆向結構來探尋新實驗的方法。以碳棒電解氯化銅溶液的實驗為例,當學生明白其電解原理之后,調換實驗中碳棒陰陽極的位置,然后再次實施電解,學生們就會發現之前碳棒陽極的銅逐漸不見了,學生就會對實驗原理有更深層次的理解。
因果逆向是指對實驗的因和果進行相互轉換,以求得到新的實驗。在進行鐵的鈍化教學中,許多教師習慣在實驗前告訴學生鐵會在濃硝酸中發生鈍化,但筆者認為先通過實驗演示讓學生觀察現象,即讓鈍鐵和硫酸銅進行反應,銅不能發生置換,此時學生對知識就會產生困惑。
狀態逆向,依照實驗屬性逆向來進行實驗的創新。以制備溴苯為例,把苯和溴放入燒餅并加入鐵粉以后,在催化劑的作用下化學反應會異常的激烈,引起溴經過導管揮發溢出,最終造成實驗的失敗。但假如在放入苯和溴之前就加入鐵粉,并將苯和溴進行混合分液加入,利用分液漏斗來控制液體流速,就可以很好地達到實驗的目的。
二、科技創新對提升課堂效率的展現
科技創新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非常的多。上述各種方法可有效的應用到實際課堂教學中來:通過組合法可以科學的將眾多的實驗進行有效組合,實現知識的連接與優化,使學生課堂積極性得到很好地調動,學生的學習效率也會得到了極大地提升。模擬法將學生的化學知識學習與生活實踐相結合,這會使學生更愿意投入注意力到化學實驗上來,從而極大地促進有關實驗知識的掌握和理解。逆向法的使用較為廣泛,它利用對實驗結構、功能、因果、狀態等方面的逆向思考,使學生建立起系統的知識思維體系,從而有效的提升其學習效果。
小結
科技創新是社會進步之源,也是學校實施教育工作最重要的優化途徑。高中化學實驗有其特有的知識屬性,廣大教師應當積極注重高中化學實驗與科技創新的結合,只有不斷實現對化學實驗教學方法的創新優化,才能在最大程度上提升教師的教學水平和教學效率。
結束語
科技創新對于教育工作有著特別重要的意義,對高中化學實驗教學的作用更為明顯。由于筆者能力及文章篇幅的限制,文中提到的很多問題都未能進行深入的展開和探討,希望以上的論述能夠為廣大化學教師提供一定的借鑒和幫助。
參考文獻
[1]楊宏偉,侯千金.高中化學實驗探究式教學模式的構建與實施[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xx(08).
[2]李萍.新課改下對高中化學實驗創新教育之我見[J].現代閱讀(教育版).20xx(02).
[3]王錦峰.淺談新課改下的化學實驗教學[J].學周刊.20xx(10).
[4]吳昊.新課標下高中化學教師實驗教學的理念初探[J].才智.20xx(10).
高中化學論文4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化,對于教學模式的研究越來越多.那么,高中化學課堂如何轉型呢?下面結合自己的教學就該話題談點看法.
一、以探究教學為主要教學方式
新課程強調,學生是教學的主體,倡導探究式教學,教學應該以探究為主.例如,在講“元素化合物”時,教師可以采用以實驗探究為重心的教學模式.元素化合物是高中化學的主干知識.
1.以探究為重心的元素化合物教學模式.
以實驗探究為重心的元素化合物教學模式有4個環節.可以看出,以探究為重心的教學模式,教師的主導性作用還是很強的.通過設計問題,激活學生探究的欲望,問題是驅動力,也是線索,實驗探究是核心.
2.探究性實驗選擇的原則.
以實驗探究為重心,最重要的問題是如何選擇探究性實驗.
(1)所選的實驗必須具有污染小、可操作性強、實驗現象明顯、反應時間短等特點.
(2)結合學生的認知特點和教學內容的難易程度考慮實驗的開放度,可以是半開放,即給學生提供實驗試劑或器材,也可以是全開放型實驗,讓學生進行實驗器材和試劑的選擇.例如,在引導學生做“研究硫元素化合物之間的轉化”實驗時,筆者沒有給學生提供氧化劑和還原劑,而讓學生結合自己所學知識,以學習小組為單位就試劑進行自主選擇,這是原有知識內化和自主設計實驗的過程.
二、以問題解決為教學輔助手段
學習的過程是探究的過程.探究的目標是什么?是解決問題.在高中化學教學中,為了引導學生順利地探究知識,教師應該設計問題串,引導學生的思維向著正確的方向發展.例如,在講“硝酸”時,筆者通過實驗探究,幫助學生初學知識點.由于是新授課,學生往往把這些知識點簡單孤立起來,筆者引導學生尋找關聯性問題粘合劑,將新學知識與已學知識有機地聯系在一起,形成初步的知識網絡.筆者設計如下幾個問題:問題1:工業上由氨氣生產硝酸的反應原理是什么?問題2:問題1中的反應中涉及的氧化還原反應有哪些?問題3:如何使NOx盡可能轉化為硝酸?問題4:Fe(NO3)2能在溶液中穩定存在,但如果在溶液中加入鹽酸,溶液將由淺綠色變為棕黃色,其中的原理是什么?
三、聯系生產、生活實際組織教學
生活即教育!化學知識更是與生活緊密聯系.在化學教學中,教師應注重將知識與生產、生活相聯系,有效拓展學生的認知渠道,同時讓學生感受到化學學習的價值.例如,在講“硫的化合物”時,筆者教學設計的整個框架。
四、關注學生的課堂生成
生成的目的,不是讓課堂熱鬧非凡,搞形式主義,而是要服務于教育教學,讓學生更好地發展.傳統灌輸、僵化的一言堂,使學生不愿、不敢提出自己的觀點,所以生成性資源很少,即使有也被教師“打壓”下去,無法創設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在化學教學中,教師要學會“俯下身”去傾聽,了解學生的.困惑、創意和問題,審視自己教學上的偏差,不要急于將學生思路生拉硬拽到自己的預設軌道上.例如,在一次課堂上,筆者提出了一個問題:有哪些方法可以判斷電解氯化銅溶液時陰陽離子的運動方向?問題剛落,學生的發言非常踴躍,方法就在學生的生成過程中得到了沉淀.學生1:可以根據電極產物,陰極上析出金屬銅,銅離子在向陰極移動,陽極析出氯氣,氯離子向陽極移動.學生2:根據外電路中電流方向可以判斷,電流從直流電源正極流出,陽離子移動和電流方向一致,向陰極移動.學生3:如果讓電解過程在磁場中進行,根據左手定則,離子運動會切割磁力線,運動軌跡發生偏轉來說明.學生提出的觀點也許比較幼稚,不夠完整,甚至錯誤,教師要寬容地接納這些觀點,充分表揚、鼓勵其中合理的部分,哪怕片言只語,對學生的學習興趣都有很大的觸動,以后學生會更加敢于、勇于提出自己的觀點,生成性資源會源源不斷地不約而至.
高中化學論文5
一、課題的提出及研究的意義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學就是不斷引導學生生疑、釋疑的過程。美國教學法專家斯特林曾提出:“提問是教師促進學生思維、評價教學效果以及推動學生實現預期目標的基本控制手段。”西方學者德加默曾提出這樣一個觀點:“提問得好即教得好”。這充分說明提問是課堂教學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是在課堂上了解學生、反饋教與學信息、增進師生交流、提高課堂效益的重要一環,更是教師課堂教學藝術的體現。
當今基礎教育改革的真正走向是要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要從以教師為中心的“傳授教育”逐步向以學生為中心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的方向轉變。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更多地關注學生的發展,創設真本、有效的教學情境,讓學生主動參與,主動探究,開展教育性對話。我認為要真正實現以上的轉變,關鍵在于教師課堂教學提問的有效性上,特別是在學生學習發生困難時,準診斷,敢調整,善引導,勤追問,通過有效提問把學生的思維和情感引向深入。
國內近年來的研究資料表明,中小學教師平均每堂課的有效提問僅為56%,而化學教師有效的課堂提問通常就更少了,且問題的設置存在著:問題公式化,問題的難度控制不當,問題不明確,啟而不發,問題缺乏邏輯性,問題單向、缺少互動性,問題過于收斂,缺乏發散性等缺點。我校教師多以中青年教師為主,課堂教學提問中更存在著較大的誤區和低效性,嚴重制約著我校化學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
因此,深入研究高中化學課堂提問的有效性,定能促使我校化學教師學習現代教學理念和新課程改革理論,切實轉變教育觀念和課堂教學理念,提高教學技能,促進教師向專業化方向發展;激發我校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提升學生學習化學能力;誘導學生更多地參與課堂、師生協作構成課堂動態應答鏈、提高學生的認知水平,從而大大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
二、課題研究的理論依據
1、建構主義理論
建構主義理論認為,學習活動不是由教師向學生傳遞知識,而是學生根據外在信息,通過自己的背景知識,建構自己知識的過程。學生是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者,而不是外界刺激的被動接受者。只有通過自己的切身體驗,利用他們在生活中所見到的、聽到的、感受到的現實積淀,直接影響其知識建構,學生才能真正完成新知識意義的建構。學習者的建構是多元化的,教師應努力創造一個適宜的學習環境,使學習者能積極主動地建構他們自己的知識。
2、有效教學理論
以學生為中心,把教師主導作用與學生主體作用有機結合,辯證統一在學生的學習和發展上。“學習中心論”是有效教學的基礎和核心,它強調:激發和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和自覺性,提供和創設適宜的教學條件,以促使學生形成有效的學習,促進學生發展。有效學習論以學生學習為中心,學生學習的原有狀況是教學深化的根本出發點和依據;課堂教學是教學生學習,教學過程中學生是“主角”,教師是“導演”,教學活動圍繞學習活動、教學進程、進度、節奏等一切以學生的學習情境為轉移;教學評價以學生學習過程及結果為標準,不是看教師講得如何,而是看教師為學生創設的教學條件是否適宜、是否有效。
3、新課程標準的要求
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要求:“通過高中化學的學習,使學生具有較強的問題意識,能夠發現和提出有探究價值的化學問題,敢于質疑,勤于思索。”
三、國內外研究的現狀
在課堂教學上,提問是一種常用的教學方法,對它的研究可以追述到20xx多年前孔子的“啟發式”提問和蘇格拉底“產婆式”提問,他們用提問成功地引導學生學習,至今為人稱頌。近幾年教學問題聚焦在真實的課堂,關注教師怎么教和學生怎么學。課堂提問是教學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也是課堂互動最經常使用的形式之一,因此受到許多研究者關注。
(一)國外研究現狀
“有效課堂提問”研究在國外大范圍的開展已近40年之久,現已步入成熟階段,研究范疇包括:有效課堂提問的功能、策略、評價標準以及有效課堂提問與教學效果的關系等等。如:心理學家帕特、美國教學論專家L。H。克拉克和Ls。 斯塔爾、威倫(William Wilen )、愛仕拉爾(MargaretIshler )、凱茨沃特(Richard Kindsvater)等對課堂提問的功能與作用進行研究。教育研究者尤其是中小學教師認識到,有效課堂提問對于完善備課內容、優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技能、檢驗教學效果都有重要作用,而且學者構建的研究體系還為一線教師和教研人員參與研究提供了基礎,并使大家認識到,提問不應囿于技術上的有效,還應追求先進教育理念上的有效、設計上的有效、語言上的有效、對整體課堂效果提升的有效等等。最早掀起課堂提問實證研究的美國心理學家史蒂文斯指出 “有效課堂提問”是形成有效教學的核心,也就是說,提高課堂提問的有效性,是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關鍵環節。
(二)國內研究狀況
國內關于課堂提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課堂提問的原則、功能、策略和技巧、以及有效性等幾個方面。
1、課堂提問的功能和目的。研究者們在國外課堂問題研究基礎上,進行了延伸和具體化,歸納出了如下幾條功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習充滿樂趣,提供回顧所學內容和材料的機會,讓學生預習即將學習的內容,檢查學生已經掌握和未掌握的內容,聯絡新知識,檢查學生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訓練學生終身學習的技能,使學生參與討論,教會學生提問,培養學生批判和創造性思維技巧。
2、課堂提問的原則。閻承利在《教學最優化藝術》中明確提出了十二條原則:精心設計,注意目的性;難易度適中,注意科學性;新穎別致,注意趣味性;循循善誘,注意啟發性;因材施教,注意針對性;優選問點,問在關鍵處;掌握分寸,問在難易適中處;注意分寸,問在學生需要處;因勢利導,注意靈活性;正確評價,注意鼓勵性;面向全體,注意廣泛性;選準時機,問在教學當問處。前八條原則主要針對問題設計,而后四條原則主要針對提問的實施。歸納大家的研究,提問的原則主要有以下這些:系統性原則;層次性原則;簡潔性、明確性原則;啟發性原則;適宜性原則;靈活性原則;差異性原則;學生主體性原則。將這些原則優化組合,運用在不同的學科課堂教學中,完成課堂提問的任務,達到教學目的。
3、課堂提問的策略。提問的策略就是研究怎樣提問,各層面的研究者都非常關心它,因而研究成果也比較豐富。概括起來有如下:問題的'封閉性、開放性策略;問題的啟發性、反思性策略;適當延長候答時間策略;問題“少而精”策略;探問的策略;延緩評判的策略等等。教師在操作中要靈活運用,采用適合自己的和利于學生發展的具體策略。
4、課堂提問有效性研究。隨著有效教學的提出,教育者進而追求課堂高效性,課堂提問的有效性也逐漸被人們所關注。各地均有不同的研究。王方林在《何謂有效的課堂提問》中,提出了有效課堂提問應具有的技巧:提出更少的問題,提出更好的問題,提問要有深度,提問要有廣度,使用恰當的等候時間,選擇學生,給予有用的教師反饋。李志厚將課堂提問劃分為有效提問、低效提問、無效提問,并指出各自所包括的問題類型。他認為有效問題主要包括三類:一是其背后包含有一定的思想性和哲理性,能促進學生進一步思考的問題;二是能夠產生良好效應的問題;三是能夠組織形式有效地進行討論問題。于君風在其《課堂提問應注重有效性的基本原則》一文中,對課堂提問的有效性進行了這樣的界定:是指在實際課堂教學中教師根據教學目標,結合學生認知水平設計問題,引導學生積極思維,掌握正確答案時學生的接受度和效率。
四、核心概念和研究對象的界定
(一)核心概念的界定
1、高中化學: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課書(人教版):必修模塊《化學1》《化學2》和選修模塊3《物質結構》、4《化學反應原理》、5《有機化學基礎》等五個模塊。
2、課堂教學:以教室、實驗室為教學場所,以班集體為教學單位,以45分鐘為一個教學時段的課堂教學。
3、課堂教學提問:課堂教學提問是化學課堂教學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教師開啟學生心智、促進學生思維、增強學生的主動參與意識的基本控制手段,準確、恰當、有效的課堂提問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更好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4、提問的有效性:提問的有效性是相對于“低效”甚至“無效”而言的,其核心是“有效”。課堂提問的有效性是指在實際課堂教學中教師根據教學目標,結合學生認知水平設計問題,引導學生積極思維,掌握正確答案時學生的接受度和效率。
(二)研究對象界定
1、青銅峽市第一中學高一至高三年級化學課堂教學含化學實驗教學和化學研究性學習活動。
2、青銅峽市第一中學高一至高三全體學生。
3、青銅峽市第一中學全體化學教師。
五、研究目標
通過本課題的研究,引領教師在“教中研”、“研中教”,促使我校化學教師學習現代教學理念和新課程改革理論,切實轉變教育觀念,轉變課堂教學理念,提高教學技能,促使教師走專業發展之路,提高我校化學教師整體教研水平。調研我校化學教師課堂教學提問的常見誤區和存在的問題,了解高中化學課堂教學有效提問的原則,結合我校學生的實際認知水平,總結出高中化學課堂教學有效提問的方法和途徑,探索出高中化學課堂教學有效提問的策略,建立高中化學課堂教學有效提問的候答與理答的機制,形成對學生回答問題后進行有效評價的機制。激發我校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提升學生學習化學能力。通過提高課堂教學提問的有效性,從而實現課堂高效,提高教學質量。
六、擬研究解決的問題
1、調研高中化學課堂教學提問的常見誤區和存在的問題。
2、高中化學課堂教學有效提問的常用方法和途徑。
3、高中化學課堂教學有效提問的策略。
4、高中化學課堂教學有效提問的候答與理答的機制。
5、高中化學課堂教學中對學生回答問題后有效性評價的機制。
七、研究方法
1、文獻法:查閱相關文獻,了解國內外對于課堂提問有效性的相關研究,了解有效教學與有效提問的理論與策略,了解新課改高中化學學科特點及高中學生學習化學的心理,對新課改中高中化學學科行動綱領內涵的理性思考。
2、問卷調查法:在研究的前期、中期和后期采用問卷、談話、觀察等方法進行調查,掌握實驗前后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問題設計能力的變化及學生的學習興趣、互動式學習的情況,了解實驗的效果。
3、課堂觀察法:通過觀察在課堂上教師的表現(如:與學生的交流,提問的有效性、教學方法與手段、課堂機制等)與學生的表現(如:主動參與教學的情況、上課時注意力是否集中、有無睡覺現象、問題的提出能否引起其思維活動等)獲得有關實驗的資料。
4、個案法:通過對典型對象在實驗前后的學習興趣、能力與成績等進行對比分析,獲得實驗效果。
5、行動研究法:根據高中化學課程的實際情況,在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化學1、化學2、選修3、選修4、選修5)中,選擇部分的章節作為研究的重要內容,進行課堂教學有效問題設計,開展研究課活動,獲得有關實驗的資料。
八、課題研究步驟
(一)準備階段(20xx年5月~20xx年的10月)
1、課題組全體成員通過圖書館、上網等途徑,搜集國內外相關資料,研究文獻綜述,對本課題進行論證。
2、課題組通過問卷、課堂觀察、訪談等形式了解課堂教學現狀,撰寫前期調查報告。
3、成立課題組,撰寫課題申請書,提出課題立項申請。
(二)理論研究階段(20xx年11月~20xx年6月)
1、撰寫開題報告,制定研究實施方案、計劃。
2、舉行課題開題會,組織課題組成員,討論落實各層面具體工作。
3、學習課題相關理論知識及國內外此項研究中取得的成果。
4、對課題組人員實施分層次的培訓,初步構建有效教學與有效提問的理論與策略。
5、通過課堂觀察、問卷調查、訪談等形式對高中化學教師課堂教學提問的常見誤區和存在的問題進行調研,提出改進措施。
(三)實踐研究階段(20xx年7月~20xx年12月)
1、課題組結合本校教師及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教學現狀展開行動研究。全面實施課題方案,對以下內容進行研究:
(1)在理論的指導下,課題組成員根據高中化學課程的實際情況,在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化學1、化學2、選修3、選修4、選修5)中,選擇部分章節作為研究的重要內容,進行課堂教學有效問題設計,開展研究課活動,總結出高中化學課堂教學有效提問的常用方法和途徑。
(2)通過組內示范課、競賽課等形式,開展高中化學課堂教學有效提問的策略的研究。
(3)對課題組成員進行階段性的課堂觀察活動,結合課堂實際與實驗者的反思,形成高中化學課堂教學有效提問的候答與理答的機制。
(4)在研究第四個問題的同時,結合學生問卷對高中化學課堂教學中對學生回答問題后評價的有效性進行研究。
2、選擇優秀教學案例,每隔一周的周三下午召開優秀教學經驗交流與展示現場會,及時積累材料,進行反思、總結形成論文或案例。
3、課題實驗教學。20xx年12月~20xx年12月,在我校高一、高二年級確定實驗班級,通過對典型對象在實驗前后的學習興趣、能力與成績等進行對比分析,獲得實驗效果。
4、課題組通過問卷、課堂觀察、訪談等形式了解課題研究中期教師的研究、課堂教學、學生的學習等現狀,撰寫中期調查報告。
5、總結課題方案實施情況,分析取得的成績、查找存在的問題,撰寫中期階段性報告。并進行階段性成果總結,形成研究論文、有效提問設計案例、課堂提問有效性教學案例等。
(四)形成成果階段(20xx年1月--20xx年7月)
1、研究并解決課題研究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2、后期調查,撰寫調查報告。進行課題實驗階段性總結,匯總為后期階段性報告。
3、搜集、整理并完善各種研究資料、研究成果。
4、撰寫結題研究報告,申請結題結題。
九、課題研究組織管理及成員分工
(一)課題研究組織管理
課題指導:楊興武 吳建國 胡敏
課題負責人:張淵
課題組成員:洛旭昕 方潔張建霞 蔡莉 蒙春梅 張淑琴 郭虹
(二)人員分工
張 淵:課題第一負責人,主持、協調課題的研究工作,主要負責課題申報、開題報告、中期報告、結題報告的撰寫,課題階段性任務的安排,課題成果的審核與呈報等工作。
方 潔:主要負責研究過程性資料的收集與編輯,課題研究信息處理,20xx年下半年工作總結報告等工作;開展課堂教學提問的有效性實踐研究,并收集過程性資料。
洛旭昕:主要負責課題研究前期、中期、后期調查、撰寫調查報告等工作;開展課堂教學提問的有效性實踐研究,并收集過程性資料。
張建霞:主要負責20xx年上、下半年工作總結報告;開展課堂教學提問的有效性實踐研究,并收集過程性資料。
蔡 麗:主要負責撰寫20xx—20xx年上、下半年工作總結報告;開展課堂教學提問的有效性實踐研究,并收集過程性資料。
蒙春梅:主要負責課題組活動過程中的文字、圖片、視頻記錄;開展課堂教學提問的有效性實踐研究,并收集過程性資料。
張淑琴:主要負責課題研究人員的培訓及課堂教學提問的有效性實踐研究工作,并收集過程性資料。
郭 虹:主要負責各類活動的總結和課堂教學提問的有效性實踐研究工作,并收集過程性資料。
十、研究成果預期形式及內容
1、調查報告:《高中化學課堂教學提問的有效性研究》課題前期調查報告
《高中化學課堂教學提問的有效性研究》課題中期調查報告
《高中化學課堂教學提問的有效性研究》課題后期調查報告
2、開題報告:《高中化學課堂教學提問的有效性研究》課題開題報告
3、結題報告:《高中化學課堂教學提問的有效性研究》課題結題報告
4、各種實踐活動的記錄資料、文字材料。
5、優秀論文:《高中化學課堂教學提問的常見誤區和存在的問題研究》
《高中化學課堂教學有效提問的常用方法和途徑》
《如何在高中化學課堂教學中進行有效提問》 等。
6、“高中化學課堂教學提問有效性”優秀案例集。包括:有效問題案例、教學案例、教學反思、教學故事,教學優秀課堂教學錄像等。
十一、完成研究任務的可行性分析
1、課題主持人為我校化學教研組長,主要成員是我校化學學科的骨干教師,均有豐富的高中化學教學經歷、具備一定的理論水平和實踐能力。他們均為中青年教師;有各級骨干教師、優秀班主任、備課組長;有高級教師。他們分別擔任著我校三個年級化學教學任務。他們都參與市級課題研究。先后在國家級、省級刊物中發表論文多篇,另有多篇論文在各級各類評比中獲獎。
2、課題組成員為了搞好本課題做了大量準備工作。認真學習了《普通高中新課程標準》;到圖書館或在互聯網借閱、查閱了大量的資料,比如《課堂提問應注重有效性的基本原則》、《何謂有效的課堂提問》、《教學最優化藝術》以及高中所有必修、選修教材;查閱了國內外有關高中課堂教學提問研究現狀的一些文章;走訪了我校理綜學科的教師,調查我校高中化學課堂教學的現狀,對該課題的可行性進行了充分的論證。
3、學校對課題進行嚴格管理,并在組織上、制度上、經費上給予支持。
(1)研究組織保障:由教研組長擔任課題主持人,并聘請市、校教科研專家給予指導。學校配備行政領導、教科研主任督促開展課題研究。健全課題研究的實施網絡,全面調控課題研究的運作。
(2)例會制度保障:圍繞課題研究的展開,抓好科研隊伍,注意點面結合,加強重點難點的攻關力度,使研究活動經常化。
(3)確保時間落實:每月進行一次課題研討活動,每兩個月舉行課題匯報活動,不斷提高研究者的研究能力和研究水平,抓好課題的過程管理。
(4)必要經費保障:學校對課題文獻資料的收集、開題、結題會的召開、研究成果的整理組合等方面給予經費上的保障。
十二、主要參考文獻
[1]熊川武,《反思性教學》,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xx。3
[2]夏正盛。 高中化學課程標準教師讀本[M]。 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 20xx,
[3]劉儒德。 基于問題學習對教學改革的啟示[J]。 教育研究,20xx(2)
[4]王祖浩。化學課程標準解讀。湖北教育出版社,20xx。6
[5]邵懷領。課堂提問有效性:標準、策略及觀察[J]。教育科學,20xx。2第25卷第1期
[6]王方林。何謂有效的課堂提問[J]。教育理論與實踐,20xx(7)
[7]于君風。課堂提問應注意有效性的基本原則[J]。遼寧商務職業學院學報社科版,20xx(2)
[8]李志厚。通過有效提問,促進學生思維發展[J]。教育導刊,20xx(9)
[9]宋心琦。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化學1、化學2、選修3、選修4、選修5人民教育出版社
[10] 許振勇。建構主義下高中化學課堂有效提問的策略[J]。化學教學,20xx(3)
高中化學論文6
一、課前參與性引導,讓學生主動參與教學
授課教師可根據教材知識的內容,引入生活中的化學現象,引導學生融入到與知識相關的問題情景中,讓學生通過對問題的觀察思考,試著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通過教師的引導對現象進行初步分析,讓學生在參與中體會到現象的內涵,使學生處于對某種事物產生興趣的最佳狀態,在問題情境中逐步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講《金屬及其化合物》這一節時,教師可以引入鐵、銅、鋁等,通過實驗的方法,讓學生從觸覺和實驗中觀察金屬變化。通過引導學生回憶日常生活中的生銹現象和播放經過快進處理的生銹現象的科學視頻資料,指導學生探討生銹后轉化成的化合物及其性質,激發學生對化學知識的興趣,讓學生主動參與至教學活動中來。
二、開展多元化教學,讓學生充分利用課堂
為了培養學生的好奇心,授課教師可以不斷地創設變化的、能激起新異感的學習環境,實現多元化的教學。例如,在探討“反應產生電的影響因素”時,教師引導學生合理猜想、展開討論并進行實驗。通過問題或任務的設計,使學生意識到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合理猜想和科學探究的重要性,知道猜想必須用事實來驗證。通過合作探究的形式,既滿足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又讓學生能學到知識。在新授課之余,適當組織學生分組進行創造性實驗比賽活動,激發他們在相互競爭中參與學習與合作的欲望。課堂的教學也可以引入多媒體教學設備,通過直觀、超越時間和空間的.技術手段引發學生參與教學的興趣,達到課堂教學的高效性。
三、合作探究式學習,讓學生自主實踐探究
合作教學在高中化學教學模式中很重要,不僅體現教學雙邊的互動性和參與性,還能有利于學生實踐能力的發展。教師在提出問題后,學生通過課堂小組的討論交流思想和方法,加深對知識點的理解。這種自主探究式的教學模式在教學中一定會顯示不同的效果。例如,《鐵與鐵的化合物》的教授,教師提出問題:為什么有的家用廚具會生銹?生銹發生的是什么化學反應?如何防銹和除銹呢?學生通過分組參與討論,合理猜想,并利用實驗桌準備的實驗原料進行小組合作實驗。學生通過合作探究,實驗后以小組為單位匯報實驗結論,教師分別進行點評,最終引出相關化學原理。要盡量為學生提供多思考的機會,對于學生經過思考能回答的問題,應給予他們充分的時間讓他們通過自己的思考得到解決辦法和途徑,敦促學生積極參與課堂,緊跟教師思路不斷思考。以此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參與到問題解決方案的討論和探究中,以對此有真切的體驗和認識。
四、課內外深度鏈接,讓學生合理安排實踐
化學的教學不能只局限于教材的學習,化學史和化學前沿的發展與應用都對學生學習化學有很大的幫助。對于高中生,授課教師可以搜集課外相關化學發展史的知識,引出典型事例感化學生。教師可以組織實驗技能訓練,安排課后實驗課題。如:檢測性實驗需要較長時間,要鼓勵學生合理利用課余時間實踐操作;探索性實驗較難成功,應允許失敗并指導重做;反應實驗現象不明顯時,要引導他們細致觀察,采用改善實驗條件等方式。只有通過不斷的實踐才能逐漸理解化學知識的奇妙,逐步讓學生從更深層的方面理解化學現象的內涵,也能通過自主合理安排時間豐富業余生活。
五、培養師生和諧度,讓學生充分發展個性
良好的個性是在實踐活動中慢慢形成和發展的。師生關系的發展對學生學習和個性的發展影響很大,往往學生和教師的關系直接導致學生學習態度的展現。教學內容偏向抽象,學生實踐操作時間不充足,教學內容重復多或難度高等,使學生對教師的授課能力存在質疑。授課教師應該重視不同層次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因材施教,及時地將困惑解決。授課教師可以通過開展學科主題討論會,探討適合學情和個性發展的教學方案,更好的促進師生之間的和諧關系。例如,在講授《物質結構元素周期律》一節時,通過門捷列夫等人物關于發現元素的故事引入課堂,能夠緩解緊張的課堂氛圍,同時對于不同物質有一個大體的認識,并通過談話活動互動探討元素的性質、尋找異同點等,活躍課堂氣氛,這樣能調整學生的心理狀態,改善師生之間的關系,進而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六、結語
參與型教學的開展離不開學生的積極參與,因此在化學課堂教學中要充分激發學生的參與欲望,逐步實現教學質量和學生學習能力的良性互促發展。在課堂中引入參與式教學,使課堂成為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交流、互動的平臺,也與接受式學習的形成互補。
高中化學論文7
摘要:新課程教學改革的大背景下,新的教學理念要求課堂具備高效性,構建高效課堂,簡言之就是,教師教得輕松、高效,學生學習愉快。這要求,課前,要做好充分的準備,既要指導學生做好預習,又要做好備課準備。為高效課堂的實施做好鋪墊;課上,要以生為主,提高課堂效率,在教給學生知識的同時,指導學生掌握學習的方法;精心設計課堂練習和課后作業,檢測和促進學生對課堂知識的掌握。
關鍵詞:高中化學;高效課堂;策略
在新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構建高效課堂教學成為每一位教師積極研究和探索的重要課題。結合日常的高中化學教學工作,我認為高效課堂必須要符合以下幾個標準:第一,學生在課堂上有事可做,沒有停下來走神的時間和機會;第二,每節課結束之后,課前所預設的教學目標達成度高;第三,每一個學生都能在課堂教學中主動探究、勤于思考,學生的主體地位被充分體現。那么,在我們的教學過程中,如何構建高效課堂呢?本文筆者將結合在日常教學工作的所見、所為,談談自己在構建高中化學高效課堂的幾點做法。
一、做好課前準備工作,為構建高效課堂打下堅實基礎
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教師必須做好課前準備工作,為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指導學生進行有效預習,認真細致地做好備課工作。
(一)有針對性地指導學生進行預習
有效的課前預習能夠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獨立思考能力,能夠幫助學生提前解決部分課堂教學中可能遇到的困難,還可以激活學生的.活躍思維,提高學生的聽課效果,良好的預習習慣能夠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教師要充分認識到課前預習的重要性,指導學生做好課前預習學習。課前預習包括整體預習、一周預習和每日預習三個方面。整體預習是要求學生在假期內提前通讀下學期的化學教材。這里的通讀并不是說將化學課本從第一頁一字不漏地讀到最后一頁,而是在通讀課本的基礎上,了解其中的含義,找到重點的化學概念、原理,并做好記錄。在對教材有一個整體把握之后,嘗試著去做后面的相應練習題。一周預習是要求學生先復習和鞏固上星期所學的知識,而后認真閱讀下星期將要學到的內容,如果遇到不懂的地方,嘗試借助工具書或者輔導資料去解決,實在解決不了的問題記錄下來,在課堂教學中有的放矢地聽講。每日預習要更加得認真與細致,并且更具有針對性,學生在完成當天的作業之后,對下一節課的教學內容進行預習,將自己在周預習中做出的重點標記重點閱讀。
(二)認真細致地做好備課工作
在日常備課過程中,我通常通過三個步驟進行。第一,主備課。這種備課方式是以我們的高中化學教研組為單位,每一個教師認真研讀教學大綱和課程標準、分析學生的學情、制定單元教學計劃、分配備課任務等一系列活動;第二,精備課。在經過集體備課之后,每一位化學教師還要根據自己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進行二次備課。這個環節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運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和手段,確保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做到心中有數;第三,細備課。教師要充分考慮教學各個環節中的細節問題,精心設計教案學案,一切以有利于學生的能力發展為前提。
二、優化課堂教學,努力打造學習型的化學課堂
課堂教學是學生獲得化學知識、提高化學技能的主陣地,要提高化學課程的教學質量,教師必須利用好課堂教學的45分鐘,明確課堂教學目標、選擇恰當的教學內容、合理安排課堂教學時間,優化化學課堂教學。我們要打破傳統教育思想的束縛,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學觀念,將課堂教學以教師的“教”為主逐步轉變為以學生的“學”為主,努力打造學習型的化學課堂,向45分鐘要效率。新課改下的高效課堂應該由三部分組成,即:學生自主探究、教師引導講解、學生的綜合練習。按照全新的教育教學理念要求,教師在課堂上的講解時間不宜超過25分鐘,其余的時間應該交給學生,讓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并最終運用所學解決問題。教師一定要擺正自己在課堂教學中的主導地位,盡量做到少講精講,多學多練。讓學生在教師的合理安排下耳濡目染,學會合理運用時間,使學生在有限的時間里實現效益最大化。
三、加強學生化學學習方法的指導,探究有效的教學途徑
古語有云:“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教師在化學課堂教學過程中不但要向學生講解教材中的基礎知識,更重要的是教給學生學好化學的有效方法。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向學生滲透良好的學習方法,并指導學生運用這些方法進行學習,使學生切實感受到良好方法的神奇效果,激發起學生努力探索有效學習方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同時,教師還要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幫助學生在解決疑問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四、精心設計相關練習,強化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消化和鞏固練習是課堂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節,通過相應的練習題,教師可以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幫助學生進一步消化和鞏固課堂所學,使學生將課本上的理論知識轉變為解題的能力。練習一般分為兩種情況:當堂練習和課后作業。課堂練習是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根據本堂課的教學內容,有針對性地設計一些相關習題,對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檢驗。通過這些習題,學生能夠對課堂所學產生更為深入的理解和掌握,能夠促進學生將所學知識轉化為實際運用的能力,教師也能夠根據學生的完成情況,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安排。在設計課堂練習時,教師一定要注意分層,使不同學習水平的學生都能得到鍛煉和發展自己的機會。課后作業是進一步鞏固課堂教學效果的過程,教師要精心設計,并且加強對作業完成情況的檢查。發現共性問題班內集體講解,個性問題單獨輔導,杜絕將學生遇到的問題積累,及時發現問題,及時指導糾正。總之,構建高效課堂是初中化學新課程改革對教師提出的具體要求,作為一名工作在教學第一線的化學教師,我們要不斷學習和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學理念,改革自己的教學方法和策略,為學生提供一個輕松愉快學習的教學環境,促進學生的全面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劉紅梅.新課改背景下高中化學教學中的高效課堂構建方法探討[J].新課程研究(教師教育),20xx(11):51-52.
[2]季本峰.優化教學設計結構打造高中化學高效課堂[J].數理化解題研究(高中版),20xx(11):65-66.
高中化學論文8
1在新課標的引導下,推進化學創新教育
1.1轉變傳統式的教育理念
在新課標的引導下,推進化學創新教育,首先就要改變教師的傳統理念。教師應該清楚的認識到,教育并不只是一種灌輸知識的工具,它應該是一種發展認識的手段。因此,營造輕松的教學氛圍、平等、自然的教學環境是每一位老師必須要做到的。素質教育的實施,就改變以往封閉式的教學模式。在輕松的學習氛圍中,不再是單向性的交流,而是師生之間的互動,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思維提出自己的見解,這樣有利于學生積極的去發現問題、提出問題,也激發了他們的創新思維,使課堂的效率得到提升。老師在教學中更多的充當著引導和顧問的作用,這樣更有利于學生在學習的帶路上自信、自主、自強。
1.2課堂教學,尊重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
若是教師不了解學生的學習規律,教學就會陷入茫然、被動。新課標的課堂教學要打破“籠統式”的教學方法,通過相關教學信息的反饋,及時的調整教學方案。因此,教師在中教學計劃的時候,首先要了解學生的學習水平,并結合課堂中的每個環節,及時的清楚學生的學習動態,然后對學生針對性的設置教學方案。同時,還要根據學生不同的學習狀況,教學的內容和方法都要呈現出相應的表達方式,從而滿足學生的需要,對于學習化學有濃厚興趣和天賦較高的學生,教師可以積極的引導他們在課余時間繼續專研,從而進一步的挖掘他們的潛能。
2高中化學中創新能例培養的途徑
2.1自主能力的培養
自學能力是建立在觀察、思維、記憶等能力基礎上的一種比較綜合的獨立、主動的學習能力[1]。只有主動的去學習,積極發揮主體的作用,教學才能促使學生更好的發展。
2.1.1為學生創造思維的空間和機會
化學本身就是一門與社會緊密聯系的學科,然后新教材中更多的'與實際中的閱讀教材、選學內容以及學生所感興趣的感性材料所聯系,使得學生對化學大大的增加了興趣。通過這些內容的自主學習,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還培養了學生運用理論聯系實際的科學方法,從而提升學生的分析、應變能力。
2.1.2加強創新能力的訓練
創新教育是要尊重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教師積極的引導學生,學生積極的參與學習;教師要引導學生開動腦筋,找尋問題的答案,并且還要幫助學生進行獨立的探索和思考,從而養成對新知識的好奇心、渴望求知心,使學生既要學會又要會學。
2.2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在課堂中往往是教師在上面問,學生在下面答。通過教師精心設計的階梯式的問題,學生積極的思考,表面上的確有一定的效果。但是長期這樣,學生就會在被動的學習中漸漸的失去了自主發現問題的能力。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從學生的經驗出發,善于設障、立疑,使他們在平常熟悉的生活環境中去感受化學的重要性,了解化學同日常生活的緊密聯系,讓學生對自己所學的化學內容時刻處于有疑問可思,從而促進學生進行聯想,運用自己所學的知識去解決所發現的問題,教師也應該積極的鼓勵。
2.3鍛煉學生的發散思維
化學教育上是戰士思維的過程,然而這一過程就是對化學基礎知識以及今本理論的一個理性認識的過程。在教師的指導下,讓學生去參與化學規律的揭示以及概念的形成的過程。學生親自去感受、去揣摩、去體會、去試驗、去模擬這個過程,就能領悟知識在形成的過程中所蘊含的思想方法[2];避免了學生囫圇吞棗和死記硬背的壞習慣。在教學過程中,學生不只是獲得零碎的知識或者是已得出的結論,更重要的還是發展學生的抽象概括思維的能力,從而獲得探索教學的辦法,提升學生的創新意識,激發他們的創新思維和發散思維。所謂發散思維,即是指解決問題時,要思維靈活,從多角度看問題,從多種途徑尋找答案[3]。加強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使學生從一類現象的結論向該現象中的其他現象進行推論,使學生掌握的知識能夠融會貫通,舉一反三。
2.4注重試驗,提升學生的觀察力
化學實驗是化學創新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學生們在教室的引導下,自己獨立的完成實驗。這樣的實驗,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而且還能讓學生在新奇、成功的實驗下激發他們的動手操作能力,還能培養他們的觀察和分析的能力,更能讓他們從中找出事物的本質現象和規律,并在其中找到樂趣。
高中化學論文9
研究高中化學高效課堂構建問題對實現高中化學教學的高效實施具有重要的意義,目前針對相關問題的研究還有許多不盡如人意之處,因此,開展相關問題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一、高中化學教學存在的問題
1.過于重視理論教學
長期以來,高中化學教學的實施始終把應試教育理念作為教學的指導思想,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主要以理論知識的傳授作為教學的重點內容,教學活動的開展以學生化學理論水平的提升為目的。考試中會出現的內容,教師在教學中會格外重視,只要能夠讓學生提升考試成績,教師就會不遺余力地開展相關的教學活動。這樣的教學活動對學生缺乏吸引力,學生在理論知識的機械灌輸中,難以調動起學習的積極性,學生對于這些化學理論的學習逐漸感到厭倦,學習活動難以持續的開展,不利于學生化學素養的真正提升。
2.實驗教學的實施不盡如人意
在傳統的高中化學教學中,教師對于實驗教學不夠重視,認為實驗教學對于提升學生的高考化學成績沒有太大的幫助。不僅如此,有的化學教師甚至偏激地認為,做太多的化學實驗會占用學生大量的做題時間,影響知識教學的有效開展。化學理論知識的形成,不是憑空而來的,它來源于大量的化學實驗,化學研究者對化學實驗規律進行了深刻的總結才形成了今天的化學知識,脫離實驗教學的化學教學活動就如同“無本之木”,失去了化學學科的本質,因此,在高中化學教學中忽視實驗教學對學生化學素質的提升是非常不利的。
二、高中化學高效課堂構建策略
1.教材的內容要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聯系
教材是開展高中化學教學的依據,只有通過教材內容的.學習,學生的化學素養才能夠真正得到有效的提升,通過教材內容的教學,學生才能夠掌握更多的化學知識,因此,教學內容怎樣實施直接關系到高中化學教學的實效性開展。現階段高中化學教學內容相對來說比較滯后,與目前的學科發展趨勢不相適應,因此當前的化學教學內容難以適應現階段高中生化學學習的需要。目前的高中化學教材內容實踐元素不多,一些學生沒有能夠將學習到的化學知識應用到日常生活中,化學教學內容與學生生活的實際運用缺乏必要的聯系。面對這樣的情況,教師就要改革現有的教材內容,盡可能地充實一些與生活緊密聯系的教學內容,通過教學內容生活化,學生可以將學習到的化學知識更好地應用到現實生活中,這對提升學生的化學學習興趣,促進高中化學高效課堂的構建是非常有益的。
2.要開展小組合作學習
在以往高中化學教學的實施中,教師是化學教學的主體,學生在化學教學中只能夠被動地學習,學習的方式也是以個人的獨立學習作為主要的學習方式,教師在教學中很少給學生提供彼此合作的機會,這對高中生化學學習效率的提升是非常不利的。因此,要提升高中化學教學的效率,教師就要對小組合作學習重視起來,積極組織學生開展有實效性的小組合作學習活動。在合作學習的開展中,教師設置一些合作學習的問題,鼓勵學生通過彼此的溝通與合作,探尋解決問題的有效途徑,提升學習的效率。
研究高中化學高效課堂構建問題對促進高中生化學素養的形成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現階段高中化學教學的實施存在著諸多的問題,通過高中化學教學的高效課堂構建,提高學生對化學學習的興趣,以便更好地將化學理論運用到現實生活中。
參考文獻:
段國榮.淺談如何提高高中化學課堂教學有效性[J].學科教育,20xx.
高中化學論文10
摘要:為了適應新課改教學的要求和標準,促進高中化學教學的良性發展,文章首先分析了高中化學高效教學模式的內涵,提出了通過優化課堂結構,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等途徑,達到高效、高質量的課堂教學,讓學生打好化學基礎,熟練地掌握化學知識,構建高中化學課堂高效教學模式。
關鍵詞:構建;高中化學;高效教學模式
隨著新課改在全國范圍內的推行和實施,高中化學教學面臨著新的挑戰,為了符合新課改的教學要求標準,一些學校通過延長學生學習時間,加大學習工作量以求達到這一目的,這種作法不但加重了學生的負擔,而且長期使學生處于高壓狀態,極大地阻礙了高中化學教學的發展。面對這樣的教學現狀,高中化學教學應當考慮的是如何構建高中化學課堂高效教學模式,推動高中化學教學的發展。高效教學模式即是在一定的時間內,通過科學的課堂結構和合理地講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主動地參與到教學當中,從而達到在較短的時間之內,完成高效的教學目標的教學模式。高效教學模式,并不是和以往的教學理念一樣,把學生的成績當作重點,而是把學生當作教學的主體,除了注重成績的提高之外,還注重學生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理念等,培養全面發展的學生。
一、高中化學高效教學模式的內涵
長期以來,高中化學教學都以學科知識的講解為主體,而忽略了高中生的需求和反饋,導致學生不喜歡課堂講述的模式和知識點的呈現方式,長久在這樣的'課堂氛圍中,導致了學生缺乏對化學學科的興趣,學習效率低下,極大地阻礙了學生對化學知識的掌握和運用。而高效教學模式則是把學生當作教學的主體,通過科學的課堂結構和知識呈現方式,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跟上高中化學教師的授課思維,從而達到提高化學課堂教學效率的目的。高中化學教師還應該根據學生對課堂模式的意見及反饋做出相應的調整,使高中化學課堂結構更加符合學生的需求。通過高中化學課堂高效教學模式的實施,將達到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的化學素養的教學目的。
二、進行有效的備課是構建高效教學模式的基礎
俗語說得好:不打沒有準備的仗。對于高中化學教學更是如此,有效的備課是良好的課堂質量的前提,只有具備清晰的授課思路和科學的課堂結構才能使課堂順利進行,吸引住學生,并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前備課應該根據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的平均水平做出合適的調整,合理的備課方案,能在帶領學生在有效復習上節課堂的重點內容的情況下,在合適的節奏中,進入新知識的講解,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既加深了學生對舊知識的掌握程度,又為新知識的講解做了良好的鋪墊,讓學生能夠在最短的時間之內進入狀態,跟上教師的授課思維。在講解的過程中應該進行合理的知識分配,重點知識和普通知識應該區別對待,讓學生在聽講的過程中就能明確感受到需要重點學習和掌握的知識點,從而使學生的學習更有針對性和側重性,只有這樣才能保證課堂教學能夠順利進行。
三、教學生活化
化學知識來源于生活,又反過來服務生活。高中化學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應該注重讓學生明確地意識到自己所學習的知識都是與生活息息相關的,而不是為了考試而學習。但是當下的高中化學教學由于面臨著高考的壓力,大都是采取功利化的教學模式,根據以往的高考習題和教師的經驗總結,列舉出大量的重點試題,讓學生練習,以求在最短的時間內最快提高高中學生的化學成績,忽略了化學知識和生活的關聯,這樣一味地要求學生提高成績的教學模式,極大地阻礙了學生形成化學知識生活化的意識,同時也使得課堂教學枯燥無味,無法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降低了學生的學習效率。高中化學教師應該在授課過程中,結合學生的生活實例進行講解,讓學生具備化學知識和生活息息相關的意識。教師在進行例題講解的過程中,不應當只注重例題中包含的化學知識的講解,還應該分析例題的出題背景,即這樣的化學問題是為了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哪一系列問題,讓學生明白化學知識是服務于生活的,而不是與生活隔離的這一真理。隨著社會經濟和科技的飛速發展,舊有的高中化學教學模式已經明顯落后于當代的教育需求,面臨著這樣的教學現狀,構建高中化學課堂高效教學模式已經成為了當下高中化學教學的大勢所趨。高效的課堂教學,應當以學生為教學主體,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學習興趣,在進行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應該優化課堂結構,進行詳細合理的備課,以確保課堂教學的順利進行。高效教學模式的實施,能夠構建出輕松活躍的課堂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有效推動新課改在全國范圍的推廣和實施。
參考文獻:
[1]何敏.構建高中化學課堂高效教學模式研究[J].未來英才,20xx(1):23-24.
[2]郭見見,宮子文.構建高中化學課堂高效教學模式研究[J].中學生導報(教學研究),20xx(4):90-91.
[3]王賽中.構建高中化學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的研究[D].長沙:湖南師范大學,20xx.
[4]石佳美.新課程理念下高中化學高效課堂的構建[J].數理化學習(教育理論),20xx(7):111-112.
高中化學論文11
生活化的教學模式,不僅有利于教學知識點的呈現,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夠深化學生對于教學知識的理解與掌握. 尤其是對于高中化學教學過程而言,課本中的很多知識都能夠在生活中得到體現,很多內容都可以用來解釋生活中的一些問題或者現象. 因此,教師要善于在化學教學中開展生活化教學,這不僅有助于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的營造,也能夠為知識教學提供推動功效.
一、列舉生活化的教學實例新課程背景下,在高中化學教學中開展生活化教學的模式有很多.
教師可以透過生活化的教學實例的列舉來為知識教學提供良好的輔助功效. 課本中的很多知識都和學生熟悉的生活有著較為緊密的聯系. 不僅如此,很多知識點單一的教師口頭講述,學生往往體會不深. 如果能夠以一些生活實例作為教學輔助,學生不僅能夠立刻領會到其中的含義,對于知識的理解也會更加深入. 因此,教師要善于透過生活化的教學實例的列舉來輔助知識教學,這不僅有助于課堂教學氛圍的營造,還能夠提升課堂教學效率.例如,對于鐵元素易和血紅蛋白結合這一知識點的學習,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普及一下鐵元素的實質存在的物體.
日常生活中我們常說,補鐵的方式中食補最為簡單易行,而很多食物,如動物的肝臟、各種豆制品、芝麻、木耳、海帶等都含有豐富且易吸收的鐵質. 可以通過這些生活化的常識的介紹來進行一個課前預熱,用貼近生活的實例加強學生對元素的實體認識. 如果只是單純地介紹元素鐵,學生會覺得十分生疏,對于這些知識的感受也不深. 透過這些生活常識的介紹,不僅給課本知識教學形成了鋪墊,也拉近了學生和知識點間的距離,能夠深化學生對于這部分內容的理解與掌握,進而提升課堂教學效率.
二、多組織課外教學活動教師可以結合教學內容多組織一些有意思的課外教學活動,讓學生在生活中直觀地體驗課本知識,這往往能夠為課堂教學提供推動作用.
很多化學知識在生活中都有直觀的體現. 不僅如此,一些化學常識還能夠用于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小難題. 教師要善于挖掘這類教學素材,要通過各種豐富多樣的課外教學活動的創設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探究欲望,這對于知識教學具有輔助作用.化學知識在生活中有著很多實際用途. 如,用醋能夠清洗水壺里的茶垢等. 這些現象無時無刻不發生在我們的生活中,但是有可能發生的情況就是學生經歷了這種情況后仍舊不能夠將其聯系到化學知識上. 因此,教師需要在教學過程中進行一些引導,通過讓學生參加課外化學活動將化學知識與生活聯系在一起. 這樣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夠使學生將學到的化學知識應用于生活.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盡量給學生創造進行實踐活動或者課外活動的機會和條件,可以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來開展化學實驗和課外活動,激發學生參與化學科技實踐活動的興趣,提高學生應用化學知識解決一些生活問題的`意識與能力. 讓學生參加這些有意思的課外活動,不僅能夠活躍學生的思維,這也是提升學生的知識應用實踐能力的一種途徑,并且能夠增進學生對于這些知識的理解與體會.
三、鼓勵學生進行知識的生活實踐
實現化學課程的生活化教學的另一個有效途徑在于鼓勵學生積極地進行課堂上所學知識的生活實踐. 教師可以給學生創設一些開放性的課后作業,讓學生在生活中去探究某一化學知識的應用與體現. 這樣,不僅能夠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而且能夠讓學生在獨立思考中體會某些知識點在生活中的應用. 同時,這是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一種直觀體現,并且能深化學生對于知識的應用與實踐. 這些都是對于課堂教學的有效發散與延伸,并且有助于學生各方面能力的培養.例如,在講“鹵族元素”時,鹵族元素都有一些氧化性,在實際生活中常用作漂白劑、消毒殺菌劑等. 教師可以布置一項課后作業,讓學生回家后嘗試用牙膏清潔白色的鞋子,同時觀察會有怎樣的現象. 不少學生都發現用牙膏清洗會使鞋更白,學生在探究其中的原因時慢慢意識到,這是因為牙膏中含有微量的氟元素,因此能夠進行一定的氧化還原,起到一定的漂白作用.
這個實踐過程,豐富了學生對于這部分知識的理解與體會. 教師還可以布置學生去調查不同品牌的消毒劑的成分和功效,并進行一定的比較,寫一個調查報告. 通過多讓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實踐化學知識,不僅能夠深化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對于理論知識的應用實踐也是一個很好的機會,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總之,要想在高中化學教學中實現生活化教學,教師在課堂教學模式上可以有一些合適的轉變. 教師可以在知識教學時多列舉一些生活化的實例,這將會促進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與掌握. 教師還可以適當地結合教學內容組織一些課外實踐活動,并且鼓勵學生進行知識的生活實踐. 這樣能夠深化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的培養,對于理論知識的應用實踐也是一個很好的機會,對于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有很大的推動作用.
高中化學論文12
輕松、充滿趣味性的化學課堂,不僅能對學生形成巨大的吸引力,也有利于提高教學效果.從傳統的教學模式來看,圍繞教師授課的教學方式,課堂教學呈現出低迷、沉悶的狀態,使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熱情和興趣較低,從而對實現課堂教學目標造成不利的影響.尤其是在高中學習階段,學生的學習壓力比較大.對于時刻處于高壓狀態的學生,在課堂學習的時候,如果課堂氛圍過于低迷,就會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對實現學生的學習目標造成負面影響.在新課改背景下,要改善課堂教學現狀,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教師就要營造輕松、充滿趣味性的課堂氛圍,將學生的注意力集中于課堂學習,從而實現高中化學教學目標.
一、聯系實際生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化學學科實際上是對人們日常生活中現象的解釋,大都是來源于實際生活的知識內容.在傳統的高中化學教學中,教師是課堂的主體,使學生的.學習熱情較低,不能對教學內容形成深刻理解,導致教學效果不理想.而在新課改背景下的高中化學教學中,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學情,加強教學內容與實際生活的聯系,增強學生對化學課堂的親切感,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學習興趣,從而實現構建高中化學趣味性教學模式的目標.例如,在講“提取人體必需的化學元素”時,健康與學生的實際生活息息相關,了解更多與健康相關的知識,對促進學生身心發展具有重要作用.教師可以將其與學生的實際生活聯系起來,要求學生根據對化學元素的了解,用實際生活的例子加以論證.如,有的學生舉例“加碘食鹽中的碘元素是人體必需的化學元素之一,加鐵醬油中的鐵元素也是人體必需的化學元素之一”.將實際生活與課堂教學聯系起來,能使學生對化學課堂產生親切感,并在學習過程中充分發表自己的觀點和見解.師生互動交流,營造出充滿趣味性的課堂,使學生的注意力集中于課堂學習活動,從而提高了學習效率.由此可見,打造生活化課堂是現代化課堂的基本特征之一.將教學內容與實際生活聯系起來,營造充滿趣味性的高中化學課堂,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對課堂學習產生親切感和歸屬感,并認真參與課堂討論互動,有利于打造高效課堂.
二、重視化學實驗,優化教學方式
化學實驗在化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不僅有利于趣味課堂的構建,而且有利于學生在化學實驗過程中加深對化學原理的理解和掌握,從而提高學生的化學水平.構建高中化學趣味課堂,教師要重視化學實驗,優化教學方式,使化學課堂充滿生機與活力.例如,在講“提取人體必需的化學元素”時,學生通過舉例的方式,說出了一些人體必需的化學元素,而對于化學元素在人體內發揮的作用并不了解,也不清楚如何對人體必需的化學元素進行提取.基于此,教師可以巧妙導入實驗,讓學生概述實驗要求,弄清楚實驗過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項,然后引導學生自主完成實驗操作.此外,為了保證學生順利、高效地完成化學實驗,教師可以巧用多媒體呈現實驗過程,讓學生仔細觀察實驗現象,然后對實驗形成進一步的認識.在此基礎上,由學生自主展開實驗操作,就能使學生從化學實驗中有所收獲,從而實現構建趣味性化學課堂的目標.由此可見,構建趣味性高中化學課堂,教師要認識到化學實驗在課堂教學中的重要作用,通過巧妙導入化學實驗,加深學生對化學知識的理解,使學生在化學實驗中所有收獲和獲得成就感,進而提高學生學習化學的自信心.
三、巧用多媒體教學,營造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
構建高中化學趣味性課堂,需要營造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多媒體在課堂教學中的廣泛應用,以其獨特的優勢,不僅能營造實施教學活動需要的氛圍,還能輔助教學,提高教學效果.在高中化學趣味性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借助多媒體等現代化技術手段,營造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使學生的注意力迅速轉移到課堂學習活動中.例如,在講“提取人體必需的化學元素”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展示人肥胖、瘦小等圖片.教學內容相關的圖片對學生形成了直面的沖擊,且與學生的實際相關的圖片展示,更能激發學生的好奇心.然后導入教學內容,讓學生初步認識人體必需的化學元素,加深學生對教學內容的認識.為了讓學生對教學內容形成深刻理解,教師還可以巧用多媒體呈現課堂教學中難以實踐操作的化學實驗,為學生營造充滿趣味性的化學課堂.由此可見,構建高中化學趣味性課堂,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學習需求和興趣特點,巧妙打造高效化學課堂,使學生在學習中有所收獲,從而實現高中化學教學目標.
高中化學論文13
摘要:新課程強調,高中化學教學應以生為本,注重學生興趣的培養,注重師生互動.只有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才能提高教學效果.
關鍵詞:興趣;情境;師生互動;合作學習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化,如何提高教學有效性成為目前教育界研究的重要課題.本文就高中化學教學中如何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提高教學有效性進行探討.
一、注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
1.將化學史融入教學中.“化學可以給人以知識,化學史可以給人以智慧”.這強調了化學知識學習過程中滲透化學史教育的重要性.課堂教學順著化學史進行知識講授,能夠激發學生對化學知識的好奇心,科學家發現規律的過程更是對學生精神的激勵,給學生帶來化學知識、科學精神和科學方法多位一體的熏陶.例如,在講“元素”時,筆者從多個維度滲透了化學史,豐富了學生對元素的認識.
(1)從古代的元素觀講起到波義爾的元素概念;
(2)從道爾頓的原子學說講起到阿伏加德羅的分子理論;
(3)從單質的概念→同素異形現象→原子結構理論.這樣,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對元素概念的演變過程有了深刻理解.
2.將生活化實驗引入教學中.化學教學離不開實驗,化學教學更扎根于生活,因此課堂教學應盡可能地將生活化實驗引進來.在教學實踐中發現,注重生活化實驗,能夠激發學生設計化學實驗的興趣,看似在玩,其實學生動手、動腦,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提升.
例如,在講“原電池原理”時,筆者課前要求學生從生活中找材料,如芒果、番茄、土豆、硬幣、銅絲等,自己制作一個簡易的水果電池帶到課堂中.學生都很感興趣.筆者看到學生帶來的一件件作品,他們是有親身經歷的,提出討論性問題:是不是所有的水果都能做電池?有沒有不成功的經歷?要做成水果電池,你覺得要滿足那幾個條件?這些問題,學生有親身體驗,討論變得格外熱烈,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體現.
二、注重課堂教學中的多維互動
1.創設民主和諧的氛圍.實踐經驗和理論研究表明,平等、和諧的課堂心理環境,能夠給學生成功的體驗,有助于學生樹立學好化學的信心.民主、和諧不是喊在口號上的,而是需要教師心中裝著學生.
(1)教學不能憑著教師的經驗出發,而應該從所教學生的具體認知和習慣的實際出發,準確把握教學的起點.
(2)教學不應該只關注部分學生,而應該充分考慮學生間存在的個性差異,多層次設置問題,尊重每個學生的個性化學習,給學生留足自主思考和相互交流互動的時間與空間.
(3)教學不應該只有學生解決教師的問題,也應該有教師解決學生的問題,還應該有學生解決學生的.問題.
2.注重教學問題的精心設計.教學不應該是單向的灌輸,應該是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多通道的交流與互動.如何實現呢?教師可以借助于問題來搭建多維互動的橋梁.例如,在“Cu與濃HNO3反應”實驗教學中,由于實驗產生的NO2容易造成空氣污染,所以筆者和學生一起探究減少污染的實驗裝置和實驗設計.為了激活學生的思維,提高其課堂參與度,筆者設置如下問題,激發學生的思考,順著學生的思考,繼續追問與學生互動,幫助學生有效拓展思維.
問題1:如果想及時停止該反應,根據前面所學知識,你能想到什么方法?從學生的已有認知出發,他們提出來的方法有如下三種:
①加水沖稀;
②用水冷卻試管;
③將Cu取出.
新的問題生成了:這些方法都有效么?學生間的交流討論由此展開.在交流中,學生發現①、②是違背實驗原則的,于是可行的只有方法③.追問:如何將試管中的銅片取出?學生間的討論進一步展開,討論中學生想到了對實驗進行改進:用銅絲代替銅片,其中銅絲的一端繞成螺旋狀伸入試管底部與濃HNO3接觸,另一端伸出試管的外部.通過這樣的改進,只要將銅絲拉出即可立刻停止反應.
問題2:將一根銅絲插入微熱的稀HNO3中,在液面上觀察到紅棕色氣體,這是為什么?如何才能觀察到無色氣體?引導學生討論得出:在插入銅絲之前,加少量NaHCO3固體,以排出空氣.
問題3:當一定量的濃HNO3與過量的銅絲反應后,再往試管中加入鹽酸能否反應?讓學生分析推理,然后驗證自己的結論是否正確.在這個案例中,實驗出現的現象一次又一次否定了學生前面的猜測,教師在適當時間提問學生,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經過學生動手動腦,創新改進,深入探究,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參考文獻:
陳二偉.構建學生自主的課堂教學環境[J].教育與管理,20xx.6.
高中化學論文14
摘要:高中化學新教材全面實施的過程中,對綠色化學的新理念、新思想進行重新審視,是綠色化學開展的前提。本文主要概述綠色化學實施中的注意事項,希望學生能通過化學學習樹立良好的綠色化學理念,進而在今后為環境的提升盡一份力。
關鍵詞:高中化學;綠色化學觀;教育探索
綠色化學是現在世界范圍內普遍接受與大力提倡的化學新理念,主要是在化學實驗過程中重視“人類、自然環境”的可持續發展戰略。
一、教學中推行微型實驗操作
所謂微型化學實驗操作是在實驗過程中打破常規的實驗教學,將化學藥品的用量減少或者縮微,使其能在微型化的條件下對實驗進行重新的設計與探索,進而能在使用少量實驗藥劑的情況下達到良好的實驗效果,起到節約實驗藥品用量的目的。微型實驗活動中使用的儀器裝置要做到微型化和試劑量少的特點,這樣才能讓操作更便捷,也能節約藥品的使用,減少藥品的污染,這也是綠色化學發展的新方向。另外,綠色化學發展中使用身邊的廢、舊物品,自己制作簡單的儀器開展實驗操作也是可以的。例如,實驗中可以使用一次性的針筒替代量筒,使用塑料吸管替代移液管,使用“西瓜霜”等片狀劑的鋁塑包裝替代點滴板等。通常在實驗過程中能對實驗的儀器進行微縮,并對常用的實驗量進行限量,在實驗過程中也能將量杯、燒杯等常見實驗工具進行微型化,進而節約實驗試劑的用量。若在進行微型化的過程中,出現了實驗現象不夠明顯的情況,教師可以使用多媒體教學手段輔助教學活動,將實驗的結果進行擴大,使學生能對實驗的真實情況進行了解。
二、尋找實驗替代的儀器與藥品
實驗過程中,需要對實驗的方法進行適度的改革,選擇一些無毒無害的原材料進行實驗,然后結合新的材料重新進行實驗過程的規劃。現階段,教科書內的實驗現象仍有一定的危險性,需要通過多次刪改將其實驗的危險性降低,如在進行實驗的時候可以適度的將硝基苯及苯的毒性這些內容刪減。在進行自燃這個概念引入的時候,使用的實驗藥品是白磷,但是由于白磷燃燒過程中產生的五氧化二磷會污染空間,所以實驗的過程中可以用Mg2Si水解以后產生的SiH4在水面上自燃用以替代白磷,這樣才能讓實驗的整個過程更安全,且能做到無毒無害,符合綠色實驗的要求。還有部分顏色變化明顯的定性類實驗,將其放置在點滴板上進行,如指示劑能與酸或者堿起作用、三價鐵離子的顯色實驗等相關內容。
三、妥善處理實驗廢液和藥品
中學的化學教師需要在實驗完成后對實驗的剩余廢液和藥品進行妥善的處理,且不可隨意丟棄,否則污染環境的同時,可能在一定條件下發生危險,造成人員傷害。同時教師也要給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進而使學生也養成實驗完成后妥善處理廢液和剩余藥品的良好習慣。教師要求學生將使用過的酸類、堿類、鹽類等相關廢液、廢渣等倒入到回收容器中,然后根據國家的標準進行標準化處理,可以通過中和、分解、吸收的方式分類處理廢棄物。實驗完成后需要將金屬片(鐵、鋅、銅)等交還到制定的地點進行回收再利用。實驗室內需要增設尾氣吸收裝置,用以減少實驗中產生的環境污染。例如在進行氯氣制取實驗的時候,使用向上排氣收集法進行氯氣收集,然后將多余的氯氣用氫氧化銅溶液吸收;濃硫酸脫水實驗,為避免蔗糖與濃硫酸反應產生大量刺激性較強的氣體,產生空氣污染,可以使用水槽封液的方式減少污染。
四、使用計算機多媒體模擬危險危害實驗
常規化學實驗會消耗掉大量的藥品與水資源,特別是部分試劑藥品十分昂貴,且實驗操作極易引發爆炸,里面的部分物質有毒,特別是進行(苯、苯酚、重金屬)實驗的時候,在實驗中會排放較多的氣體以及有毒的廢水,這將給師生的健康帶來極大的.危害,甚至會破壞環境,這與綠色化學目標的達成出現悖逆。但使用計算機多媒體系統進行仿真實驗則能很好地解決這一問題,能在清晰觀看實驗現象的同時,避免可能出現的污染和傷害。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利用計算機多媒體技術對實驗的原理、裝置和流程等進行仿真,然后使用文字、聲音和圖像的效果,能讓學生在計算機屏幕上產生身臨其境之感,進而能讓學生對理論知識有著深刻的掌握,使學生清晰地觀察到實驗中的每個環節,對于重點環節教師可以提取出來重點講解,為學生放緩播放速度,使學生能細致的進行觀察,也能讓教學的靈活性更好,從而減少“三廢”污染。
五、課外實驗中延伸綠色化學觀教育
化學課是一門與社會生活聯系較為密切的課程,學生在進行化學知識學習的過程中應走出課堂,并將課堂內容進行深化,進而能培養學生的化學能力。可以多利用課外實踐進行綠色化學觀的豐富,在靈活多樣的化學內容引入的情況下,讓理論知識與實踐更好的結合在一起。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的時候,需要將綠色化學內容設計為專題介紹,在進行“環境保護”相關內容講解的時候,可以將其看成獨立的章節提煉出來,在課堂教學中不但要為學生介紹有關環境污染的防治措施,更要以課堂活動的形式為學生介紹各類不同的污染形式,然后讓學生自己查閱理解,分析污染出現原因,并給出問題解決方案,讓學生能在自主學習中,培養綠色化學觀。又如,在講授有關硫酸的相關內容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對硫酸的用途進行簡單的了解,然后從環境保護與資源利用的角度探尋工廠對使用后的硫酸進行處理的方式是否妥當。
六、結束語
環境問題是當前人們需要面臨的巨大挑戰,綠色化學則是人類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重要方式之一,也是化學教育工作者長期以來研究的課題。中學階段開展的化學教學滲透教學,能讓學生認知綠色化學在化學科學技術方面擔負的重任。
參考文獻:
[1]劉曉樂.在高中化學實驗中培養綠色化學觀的教育分析[J].中學生數理化(學研版),2015(11):22-23.
[2]周麗娟.高中化學實驗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綠色化學觀[J].中學生數理化(教與學),2016(11):11-12.
高中化學論文15
[摘要]根據問題教學法在高中化學教學中的應用現狀及帶來的實際效果,提出在實施本教學法時應關注的問題及相應的建議,以提高化學課堂效率。
[關鍵詞]高中化學;問題教學法;應用
[中圖分類號]G633.8[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6058(2016)11-0095
一、問題教學法概述
問題教學法最早是由前蘇聯教學論專家馬赫穆托夫提出的,即在課堂上,由教師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主動探索,進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或由教師主動提出并解決問題,同時向學生展示教師自己在該探索情境下的思維邏輯。教材的知識點以問題的形式呈現,學生在尋求和探索、解決問題的思維活動中,掌握知識、鍛煉技能,并使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得以提高。
二、高中化學問題教學法的應用
1.明確教學目標,恰當選擇教學問題
問題教學法應用于高中化學教學中,首先要明確教學目標,明確應該根據目標設置什么樣的問題,并根據學生已經具備的知識水平及心理發展狀況來進行設置。例如,在進行“純凈物”的教學時,之前學生已經學習了元素的兩種存在形式:游離態和化合態,并了解游離態是指元素以單質的形式存在的狀態,化合態是元素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的狀態。教師給出單質、化合物、純凈物的概念。為了讓學生深刻理解概念,教師可以提出問題:“由一種元素組成的物質一定是純凈物嗎?”通過這個問題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思考。當學生給出否定答案時,教師可以通過這個預設性問題進一步引導學生進行說明;當學生給出肯定答案時,教師應及時對這個形成性問題做出反應,通過具體例子來進行說明,如舉出石墨、金剛石、C60這三種物質雖然都由碳元素組成,但它們屬于三種不同的.單質,單獨存在時是純凈物,但彼此混合時,屬于混合物。通過這樣的問題引導,不僅有助于學生的獨立思考以及問題解決能力的培養,還有助于學生從知識層面得到鞏固提高,增加對化學學習的興趣。
2.積極引導與肯定,創設良好的問題解決環境
應用問題教學法時,要注意內部和外部因素。內部因素是指學生的學習動機,即是否具有有意義學習的心向;外部因素是指教師對學生的積極引導與肯定。因此,化學教師在應用問題教學法進行教學時,一定要綜合各方面因素,充分引導學生進行有意義的學習,創設和諧自由、積極向上的學習環境,充分調動學生解決問題的積極性。當學生回答正確時,要及時肯定,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見解;回答錯誤時不能妄加批評,要引導學生探尋正確的結論。
3.依教學內容選擇相應的問題形式
問題教學法的關鍵還在于問題呈現的形式。按呈現形式,問題可分為兩種。一種是預設性問題,這種問題是教師在備課時為達到教學目的、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學情充分準備的問題,有利于教師在課堂上把握對學生的引導和點撥,控制教學進程;另一種是形成性問題,它是學生的思維在課堂上被激活的產物,是動態的,是教師和學生主動建構教學活動的過程,這種方式對教師的要求比較高,需要教師有豐富的知識儲備和應變能力。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教師應采用不同的問題形式。例如,在“濃硫酸與銅反應”的實驗中,教師在實驗之前可以預設幾個問題讓學生思考,如是否有氣體或沉淀生成?生成物是什么顏色的?使學生先明確應該關注哪些方面的內容。另外,根據實驗現象再形成新的問題,如反應過程中,觀察到溶液中先產生黑色物質,隨后該物質又變成灰白色物質,學生自然會產生疑問:黑色物質是什么?為什么又變成灰白色?灰白色物質又是什么?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分析現象、進行假設、實驗驗證并形成結論,并確保學生有充足的時間進行自我思考,從而激發學習興趣。
三、應用問題教學法需注意的問題
1.創設能激發學生興趣的問題
興趣是有意義學習的前提,當學生從內自發產生這種學習動機后,才會有研究學問的取向。因此,在化學課堂中,教師在采用問題教學法時,選取的問題要能夠激發學生的興趣,引導他們思考并解決問題。如,在進行“濃硫酸性質”的教學中,引入“黑面包”實驗,教師提出問題:“為什么產物會變黑?”“為什么產物會是面包的形象?”“反應過程中為什么有奇怪的味道?”等等,讓學生通過現象來預測濃硫酸的性質,最后由教師補充答疑。通過這樣一個既充滿趣味性又包含教學重點內容的實驗,不但滿足了學生的好奇心,幫助學生掌握了必要的化學知識,還使學生感受到化學學科的魅力,進而提高了教學質量。
2.從學生的主體地位出發創設問題
新課標對于學生主體地位的發展、自我能動性的發揮,以及自主思考、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提高,都有了較為明確的規定,將問題教學法應用于化學課堂,能夠較好地滿足這些方面的要求。因此,高中化學教師應立足于實際,考慮學生的主體地位,科學靈活地運用問題教學法,提高教學效率。
【高中化學論文】相關文章:
高中化學論文11-21
高中化學論文06-13
高中化學教學論文03-05
高中化學教學論文11-02
高中化學教學論文發表12-11
高中化學論文15篇11-22
高中化學論文(15篇)11-22
高中化學實驗論文05-16
高中化學實驗論文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