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化學教學中的點撥藝術教育論文
教學方法是教學過程體系的一個子系統,是教學過程中教師教法和學生學法的結合,是完成教學任務的方法的總稱。如何才能達到教學效果的最優化是每一個教師都應該認真去探索的課題。根據張熊飛教授的“誘思探究”教學論,一定要在課堂教學中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根據筆者幾年來的教學體會,我覺得教師的角色是指路人,是拐杖,要設置適當的教學方法讓學生“跳一跳,摘到桃”,在他們遇到困難的時候不是抱起他們往前走,而是要“點撥”一下,讓他們在實踐中體會學習的苦與樂,在解決問題中增強能力。
點撥是指教師用簡練、精辟的語言,或鮮明生動的實驗等方式,指示或指點學生,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去獲得知識、提高能力、發展智力的一種教學手段。它體現了“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題”的教學原則,是化學教學中的一門藝術。點撥是否恰當,也是教師是否成熟的標志。本文僅就“點撥”時應遵循的原則、點撥的類型作些探討。
一、點撥的原則
1. 啟發性原則
點撥要點在點子上,撥在關鍵處,即通過撥動學生的思維之弦,揭示問題的實質,啟發學生醒悟,雖然只要一言半語,卻能一針見血,達到“心有靈犀一點通”的最佳效果。 例如,為鑒別NO2和溴蒸氣,可以讓全體學生開動腦筋,說出自己認為可行的方法,在黑板上羅列,學生會想出用淀粉碘化鉀,用水,用溶液,用苯,用PH試紙等一些方法,先讓學生討論,然后教師適時“點睛”指出哪些方法可以,哪些方法不行,哪些操作最簡單,效果最明顯。這樣比直接告訴學生答案效果要好的多。
2.適度性原則
點撥的過頻,過長,就會顯的羅嗦,易引起學生煩躁,有礙思維,實為畫蛇添足。過短,過于隱晦,學生就不能心領神會,阻礙不能排除,勞而無功,失去了點撥的效果;過明把思路方法完全暴露給學生,會越俎代皰,侵占學生思維的時間和空間,將學生完全束縛在教師設置的框框里,阻礙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因而點撥一定要適度,即“點”的恰當,“撥”的適度,不可濫用。例如:一節自習課上有一位學生問了這樣的題目:有一在空氣中KOH固體,經分析知道其中含水7.62% ,K2CO3 2.88%,KOH 90%,若將此樣品1g加入到40.00ml的1mol/L 鹽酸中,過量的酸再用1.07mol/L的KOH溶液中和,蒸發中和后的溶液可得固體多少克?說這道題他覺得各個反應他都知道,但利用方程式計算起來很費勁,懷疑是不是有簡單的方法,我并沒有給他將這道題怎么做,而是說:你認真觀察這道題中所以發生的反應,看能否發現有什么特點,學生一會告訴我,按照鹽酸計算很快就得出了答案。
3. 適時性原則
要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把握學生思維“脈搏”,點在“節骨眼”上,點在必要時刻,即點在學生思維的迷茫之時,思維的短裂之處,這才有助于頭腦開竅,思路接通,撥動思維延伸。
4. 靈活性原則
表現在兩個方面:一為方法上的靈活。化學問題千變萬化,學生的思維阻礙千姿百態,這就要求教師點撥時要審時度勢,隨機應變,采用不同的“點撥”方式,才能擊中要害。二為程度上的靈活。由于學生在知識水平、理解能力上存在差異,學習過程中所遇阻礙的大小、多少則必然不同。思維能力強的學生學習中阻礙少,就是有阻礙,只需略微點撥一下,就會茅塞頓開;而思維能力差的學生,所遇阻礙較多,決定老師對他們點撥的透明度要高,且在點撥之路上要多送一程,才能解決問題。總之,點撥要根據課型、知識內容與學生接受能力靈活安排。
二、點撥的類型
1. 向導點撥
預習新課前的點撥,猶如出征前的戰斗動員,通過點撥使學生明確學習目的,了解重點、難點,從而提高學習的興趣和自覺性,例如在學習《電鍍》這一內容前,先向學生簡介電鍍在現代科學領域和工農業生產中的應用,從而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欲,隨后向學生指出學習中應注意:①電鍍的形成條件;②電鍍與電解的區別與聯系,使學生一開始就能抓住主要矛盾,順藤摸瓜,有的放矢的自覺探究。
2. 比喻點撥
化學的理論教學往往是抽象的、枯燥的,如果用空洞的語言平鋪直敘地傳授,學生聽起來乏味,效果當然差,不防運用比喻點撥,將抽象的知識具體化、形象化,深奧的道理通俗化。這就好比是捅破窗戶紙,紙未破,總象隔層霧,模模糊糊,似懂非懂,捅個小口子,學生便豁然開朗了。例如,將pH=8的溶液稀釋1000倍后,溶液的pH是多少?在剛剛學習過pH的計算之后肯定會有不少學生用計算公式進行計算,會得出pH=5的結果,如何給學生解釋這個結果是錯的呢,如果采用理論闡述,定量分析,就會比較麻煩,這時可以根據生活實際進行點撥:從大家的計算結果看,原來的堿性溶液經過稀釋之后成了酸性溶液,那大家根據生活實踐告訴我,食醋加水稀釋會變成堿性的嗎?這時學生緊鎖的眉頭一定舒展了,然后在方向明確的前提下可以再和學生一起探究原因,因此具體而形象的點撥,往往是啟發學生思維的“激素”,增強記憶的“催化劑”。
3. 聯想點撥
聯想是由某一問題引起另一問題的心理活動過程,是思維的翅膀,它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既傳遞信息,又獲取信息。在具體的學習過程中,學生往往很難把目前知識與已學知識聯系起來。當學生思維受到阻礙時,教師要及時指點迷津,勾起學生的聯想,常常峰會路轉,另學生驚奇萬分。例如一堂習題課中,研究這樣一道題:自然界的磷礦中,磷酸鈣礦[Ca3(PO4)2]很少,主要是磷灰石礦[Ca5F(PO4)3]。寫出由磷灰石礦為原料,生產過磷酸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很多學生面對題目一籌莫展。為了幫助學生聯想,我點撥說:“Ca5F(PO4)3的組成元素有何特點?能否與我們學習過的知識掛上鉤?”,三言兩語點燃了學生思維的火花,個個有目標的觀察、回憶、思索,發現:若把Ca5F(PO4)3“分解”的話即:
Ca5F(PO4)3 == CaF2 +3Ca3(PO4)2
由兩個熟悉的反應:CaF2 + H2SO4 = CaSO4 + HF↑
Ca3(PO4)2 + 2H2SO4 = 2CaSO4 + Ca(H2PO4)2
進行合并,就會得出正確答案:2 Ca5F(PO4)3 + 7H2SO4 = 7CaSO4 + 3Ca(H2PO4)2 + HF↑
這樣,借助點撥,迅速找到了解題的捷徑,活化了思維,領略到聯想的無窮魅力。難怪有人說:點撥是思維的引發劑。
4. 范例點撥
授課過程中的范例,目的不只是讓學生會解某一道題,而是通過思路方法的點撥讓學生舉一反三,觸類旁通,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就是在給學生以魚的同時,更教學生以漁。例如,在一定溫度和壓強下,將40ml H2S 和50ml O2混合點燃,再恢復到原狀況,反應后氣體的體積多大?講完這道很平常的題目之后,可以進行適當的點撥:在我們學過的化學反應里,還有哪些隨反應物用量的不同而影響產物類別的題型也可以用配平法解決呢?教師的點撥,打開了學生思維的閘門,有的說 CO2和 NaOH,有的說 Al3+ 和OH-, AlO2- 和H+ , Ag+ 和NH3H2O等等,這樣使學生思維的發散和收斂得到了有效的訓練,既鞏固了知識,又培養了思維的靈活性和廣闊性。
5. 歸納點撥
歸納總結中的點撥,既要突出本節的教學重點與關鍵,起畫龍點睛的作用,又要將知識歸納成一個或幾個知識點,連點成線,并順利歸納入原有的認知結構中,有時還要巧設懸念為今后的學習打下基礎。例如“乙醛”一節結束時,我通過點撥讓學生自行總結出下列衍生圖:
網絡圖的總結,促進了知識的系統化,概括化,收到了滿意的教學效果,最后向學生指出:乙醛的氧化產物是乙酸,它具有怎樣的性質呢?為下一節學習埋下伏筆。
6. 實驗點撥
實驗是最直觀的教學手段,看到那些玻璃儀器形狀各異,潔凈透明;各種藥品赤橙黃綠,五顏六色;化學反應激烈奇幻,生動鮮明,最易激發學生的興趣,引發思維。利用實驗進行點撥會給學生留下鮮明深刻的印象,例如:《硝酸 硝酸鹽》一節講授鋁、鐵在濃硝酸中會發生鈍化現象,部分同學總持懷疑態度,理由是:稀硝酸都能與鋁、鐵反應,那么與濃硝酸應該更劇烈。我索性補充演示這一實驗,當同學們看到鋁片在盛有濃硝酸的燒杯中很“安詳”時,懷疑的同學頻頻點頭,我趁勢加水將濃硝酸稀釋,短時間內就看到許多氣體產生,現象的強烈反差,進入了“此時無聲勝有聲”的佳境,同學們眼見為實,疑團頓消。
7.信息點撥
許多化學試題給解題者提供大量、錯綜復雜的信息,捕捉有用信息,排除干擾信息,是解決問題的關鍵,教師應著力點撥學生將隱蔽的弱信息挖掘出來,以補充解題信息不足,確保解題通暢,并識別干擾信息,確保解題正確。試看一次測驗中錯誤率高達60%的試題:淺綠色的Fe(NO3)2溶液中存在著如下平衡: Fe2++2H2O Fe(OH)2 + 2H+ 若在此溶液中加入鹽酸,溶液的顏色是( ),有變深,變淺,不變,變黃四個選項。很多學生誤選變深,這時我啟發學生對題目重新審視,在題目所給的平衡反應式之后,有沒有隱含著什么?同學們恍然大悟,Fe2+、NO3-、H+三者之間要發生氧化還原反應。點撥之后,有的同學為自己審題不細而懊悔,有的卻陷入了沉思中。這說明,教師要細心體會學生思維的觸發點,巧妙點撥,同中求差異,舊中探新途,平中發奇想。
當然,點撥的形式還有很多,除以上的幾種外,還有提問點撥、類比點撥、空白點撥、圖象點撥等。
總之,點撥藝術是教師的一項創造性勞動,非努力鉆研教材,研究學生心理,下一番苦工夫不可。當然,點撥只是教學的一種輔助手段,在正常授課過程中,它能大大增強我們的教學效果。
【化學教學中的點撥藝術教育論文】相關文章:
課堂教學巧用點撥教育論文07-14
高中化學教學中的STSE教育論文09-05
藝術教學藝術教育論文09-06
化學教育中滲透環保知識教育論文09-18
化學教學中的綠色化學教育研究08-11
化學教學中的人文文化教育論文10-02
藝術教學中的審美實踐的論文08-05
教學中的欠情藝術論文10-18
試論素質教育中的藝術教育的教育理論論文09-24
綠色化教學化學教育論文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