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淺談新課程背景下化學有效課堂教學策略論文
摘要:課堂是學校教育教學的主陣地,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參與課堂教學的深度和廣度,直接影響課堂教學過程的有效性。作者通過實踐得出了新課程背景下有效課堂教學策略應為:明確目標,實施全程調控策略;創設情境,激發學生主動參與策略;基于問題,引導學生探究策略;小組合作,關注全體學生發展策略。
關鍵詞:新課程;有效教學;教學策略
在傳統的化學課堂教學中,教師所追求課堂效益或效率往往就是讓學生牢記各知識點,會做化學題,衡量教學有效性的唯一標準就是分數。雖然就掌握化學知識和掌握化學基本技能這樣的課堂教學也許是有效的,但卻忽視了學生身心的全面發展。仔細審視當下的課堂滿堂灌、填鴨式、高耗低效,甚至無效的現象依然存在:有的教師教得累,學生學得苦,課堂失去了生機,課堂氛圍是死氣沉沉;有的課堂的確很“活躍”,但只是形式上追求“熱鬧”,實際上學習目標并不明確,時間觀念不強,而且對教學內容的處理隨意性也很大,導致學生根本學不到真正的東西。這些現象或做法不僅造成了課堂教學的無效或低效,而且漠視學生成長和健康發展,同時也不利于教師自身的發展和課程改革的順利進行。
“有效教學”概念自17世紀大教育家夸美紐斯發表《大教學論》始,就寄希望于通過“班級教學”和擴大教學規模來提高教學效益,從而實現以“一個教師可以教很多學生”。直至目前,人們仍然希望通過“有效教學”來追求教學的高效益、高效率和高質量。顯然,不同的時期人們追求教學有效性的著眼點不同,但總體上看,有效教學研究的著重點仍然是由教師如何有效地傳授知識向教師如何促進學生開展有效學習轉變。
根據新課程“以學生發展為本”的理念,結合了數位優秀化學教師的教學經驗,筆者將新課程背景下的化學課堂教學有效性標準概括為五個維度,15個指標,具體內容20條。
根據以上課堂教學有效性標準和化學學科特點,我們提出了新課程背景下化學有效課堂教學策略:
一、明確目標,實施全程調控策略。
1、實施這一策略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1)明確表述課堂教學目標;
(2)確保課堂教學目標的有效性;
(3)有效實施教學調控策略。
2、如筆者設計根據以上策略制定的《電能轉化為化學能》的三維教學目標為:
(1)知識與技能:
①理解電解的基本規律;
②電解池中電極反應的書寫;
③掌握電解原理的重要應用,如電鍍、金屬的電解精煉、氯堿工業等。
(2)過程與方法:分析比較歸納等思維能力的培養,通過電解實驗培養觀察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從實驗現象分析得出宏觀現象和微觀本質的關系,領悟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過程。
我們可以看出有效實施教學調控策略由其重要,教師發揮積極調控的有效性應注重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自我調控,可以根據課堂上學生的反應調整教學目標。
二是細節調控。
三是教師要靈活調控。課堂教學是一個動態的系統,教師在實施有效的課堂教學時,要具有一定的靈活性,才能最終達到教學目標。
二、創設情境,激發學生主動參與策略。
教學中,要激發學生主動參與,關鍵是教師要為精心創設學生學習情境。學習情境通常包括問題情境和心理情境兩方面。
首先是問題情境的創設。如筆者在講《沉淀溶解平衡》這節課時,在網上下載了溶洞的形成的錄像,從聲、圖等,根據課程的需要進行了修改,課堂上錄像的播出,明顯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拋出了問題“向氯化鈉飽和溶液中加入濃鹽酸現象是什么?”從實驗提出問題,啟發學生思考,激發學生想要進一步學習新知識的熱情。又設計了問題:
(1)硬水中含有較多量的Ca(HCO3)2mg(HCO3)2,加熱后,得到的鍋垢的成分是CaCO3、Mg(OH)2,可以用什么試劑將水垢除去?
(2)吃糖為何會出現齲齒?
等生活中學生經常遇到的問題,促使學生積極主動開展思維活動。教師設置問題情境時需要注意:
(1)應具有真實性,最好是日常生活中所能接觸或感受過的,具有一定的趣味性。
(2)具有針對性,有利于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積極情感和態度。
(3)具有一定的思考性,要通過情境刺激,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積極的思維的活動。
其次是課堂心理情境的創設。良好的課堂心理情境對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將產生重要而長遠的影響。構建良好的課堂心理情境通常需要教師有高尚的人格魅力、豐富的教學情感、恰當得體的語言、獨特的教學藝術風格等,并以此形成良好的師生關系和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開展有效的學習。
三、基于問題,引導學生探究策略。
探究式學習是新課程主要倡導的一種學習方式。“基于問題的學習”目的就是要引導學生探究,而學生的探究又是基于問題的,這是一個教學策略的兩個方面,二者相互聯系,缺一不可。教師應:
(1)努力為學生創設探究式學習的情境,激發學生主動學習和探究興趣,使他們積極主動參與探究活動;
(2)給予學生更多的鼓勵,使學生體驗到探究的樂趣,增強學生探究的信心,使學生對探究活動產生積極的情感體驗。(3)訓練學生掌握探究方法。科學方法是科學探究的核心,它為學生進行科學探究、認識客觀世界提供了平臺。
(4)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探究精神。學生的探究式學習的結果和目的并不是要解決什么科學難題和有什么重要的科學發現,重要的是給學生提供一個探究學習的機會,培養探究、創新的意識和科學探究精神,為其將來的發展打好基礎。
基于以上策略,教師在引導學生探究的時候應采取以下幾種形式:
(1)問題探究。教師設置懸念讓學生產生認知沖突。如:“如何除去自來水中的余氯,以適合養金魚”的問題,從學生比較熟悉的自來水不能養魚這個生活常識入手,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來設計學習情境,顯得自然、真實,使學生感到親切并產生興趣,他會思考如何能為小魚創造一個比較舒適的生活環境,然后通過各種途徑來解決問題。
(2)方法探究。教師設置問題情境,讓學生設法找到多個解決問題的方法。如“對燃燒條件的探究”中,我們可以啟發學生:從實驗來探究燃燒條件;從生活中的實例來探究;可以從網上下載些圖片引導學生來探究等方法。
(3)實踐探究。如課題“中國各地區水污染情況分析”,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通過觀察、調查、參觀、收集、閱讀、討論、實驗等活動,調動學生自主參與實踐活動的積極性,完成課題。
(4)實驗探究。教師可以給學生提供必要的實驗儀器、開放實驗室,讓學生獨立思考,設計出獨特的解決辦法來。
(5)合作探究。教師設計任務,鼓勵學生在同伴的協助下完成任務。
四、小組合作,關注全體學生發展策略。
小組合作學習有效地克服了傳統課堂教學中只有競爭沒有合作的弊端,通過學生之間積極的人際交往,加強了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合作、交流和溝通,并以集體促進個體進步,這樣,課堂教學成為一個既有集體生活、又有個人自由表達,既有相互協作又有個人自主探索的“學習與生活的共同體”,促進了課堂教學效果和質量的整體提高。新課程改革實施以來,小組合作學習已成了廣大教師在課堂上普遍采用的學習方式。在學習小組的組建上,大家采用的策略基本上都是依據“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的原則,按照學生不同的學習水平實行分層搭配。教師這樣劃分學習小組的初衷,是希望小組成員之間能夠實現團結合作,優勢互補,最終實現各小組之間的均衡發展。如我們可以在每個小組中選出化學成績較好或較喜歡化學的學生,為“化學代言人”,在遇到較難化學問題時為本小組發言。從而可以增加小組同學的自信,也可以促進不同小組間的競爭。
我們所提出的有效課堂教學策略是為了建立合適的有效課堂教學模式,從而培養學生的主體參與意識,充分調動學生的課堂教學參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轉變學生的高中化學課堂教學中學生參與方式和參與效果,提高學生化學學習成績,并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和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任長松.探究式學習 ——學生知識的自主建構[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5
[3]靳玉樂.探究教學論[M].重慶: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4]劉知新.化學學習論[M] .南寧:廣西教育出版社,1996
[5]高劍南,王祖浩.化學教育展望[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淺談新課程背景下化學有效課堂教學策略論文】相關文章:
淺談新課程背景下的高中化學有效教學07-10
新課程下高中化學有效教學措施論文09-23
新課程下小學數學有效教學策略09-12
新課程背景下中學美術課堂教學的有效性08-22
淺談備課與化學課堂教學的有效銜接論文07-25
新課程背景下的化學美育教學(一)10-28
新課程背景下的美術教學探索的論文06-15
關于初中數學有效課堂教學策略淺談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