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日本制造業的研討
摘要:在20世紀80年代,由日本引領的質量至上和及時生產的理念曾經給全球制造業帶來一場變革,而現在,日本又一次站在了前沿。在制造領域,日本目前正努力生產更多高附加值的產品,同時把更多的工廠轉移到工資水平較低的國家,尤其是亞洲國家。制造零部件和設備的日本公司在優化產品和改善流程方面的投資力度已超過了其歐美的競爭對手。關鍵詞:日本制造業 質量至上 競爭對手
在日本北部一個高高的山坡上,一群工程師正在開會,他們有的說漢語,有的說日語,還有的說泰語。他們的議題是如何改進美蓓亞(Minebea)株式會社在亞洲的諸多工廠所采用的自動化機械設備。美蓓亞株式會社是全球最大的小型工業軸承生產商。
發生在美蓓亞株式會社的輕井澤(Karuizawa)工廠中的這一幕,反映了全球制造業正發生著一些關鍵性的變化。在20世紀80年代,由日本引領的質量至上和及時生產的理念曾經給全球制造業帶來一場變革,而現在,日本又一次站在了前沿。
在制造領域,日本目前正努力生產更多高附加值的產品,同時把更多的工廠轉移到工資水平較低的國家,尤其是亞洲國家。
咨詢顧問杰·格瑞高里(Gene Gregory)在越南工作。過去的.40年里,他一直關注日本工業的發展。他認為,就日本目前采取的戰略而言,日本又一次走在了其他國家和地區的前面,當然,這也許是因為日本與亞洲其他國家距離較近,有地理優勢。
他認為,辦公室設備生產商理光(Ricoh)公司,以及精工(Seiko),夏普(Sharp),和三洋電子(Sanyo electronics)是日本制造業的杰出代表。
位于匹茲堡的卡耐基·梅隆大學(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的經濟史學家戴維·胡賽(David Hounsel)認為,日本經濟在過去10年中的糟糕表現,讓旁觀者忽視了日本制造企業所取得的進步。“認為日本已一無是處是不對的”。
日本的制造業產值占該國總產值的比例為19.5%。雖然這一比例僅僅比經合組織(Organisation of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30個成員國的平均水平略高一點,但是一半以上的日本制造業產值來源于高端的或者中等水平的科技產品。這個比例比經合組織的平均水平高出一倍。此類產品包括儀器儀表、電子設備、汽車和藥品。
根據經合組織本周的數據,在相關行業,從日本的研究人員數量與其他員工數量的比例來看,日本研究力度的發展速度超過了大多數經合組織成員國。1990年,日本在這一比例的排名上還非常靠后,但目前僅次于美國,位居第二。
在日本諸多制造企業中,日本三大汽車生產商豐田(Toyota)、日產(Nissan)和本田(Honda)的表現尤其突出。
這幾家企業運營利潤占銷售額的比例均超過10%,遠遠高于大多數生產企業,而且這幾家企業在美國的市場份額也在不斷擴大。
照相器材和半導體產品生產商佳能公司(Canon)的凈收入1994年以來已增長了6倍,但仍在不斷把資金投入技術研發領域。
與其他日本制造企業一樣,這些公司在亞洲其他地區的影響力也在不斷增加。去年,亞洲其他地區吸引了25%的日本直接投資,而在2000年這一比例僅為7%。在此期間,日本對中國的直接投資也從9.37億美元上升到26億美元。
美蓓亞株式會社就是一家迅速向高科技產品生產轉型的公司,它在亞洲的影響力正不斷增強。該公司的產品目前已經能夠精確到0.05微米,可用于從視頻播放機到飛機的許多設備中。
在該公司每年生產的20億個軸承中,只有1%產自輕井澤的工廠。這個工廠現在充當了技術研發中心的角色,其研發成果將被送至泰國、新加坡和中國,由設在那里的工廠復制生產。
在日本專業制造領域,阿爾派公司(Alps)是一個出色例子。該公司為汽車、照相機和其他工業設備生產配套的微型電子設備。
該公司總裁沓澤虔太郎(Masataka Kataoka)表示,阿爾派擅長做微型設備,合作的客戶都是大公司,這就是公司最基本的競爭力。“我們95%的產品都是為某家公司定制的”。
這類制造零部件和設備的日本公司在優化產品和改善流程方面的投資力度已超過了其歐美的競爭對手。全球最大的半導體測試設備生產商之一的愛德曼公司(Advantest)就是這樣一家公司。去年,該公司在研發上的投入占總收入的24%,在2000年這一比例為10%。
【有關日本制造業的研討】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