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貿易》課程教學水平的思考論文
摘要:《國際貿易》是一門綜合性、實踐性、應用性很強的課程,在課堂教學環節中要積極嘗試新的教學方法,大大加強學生的實踐能力,激發學生對課程的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水平, 培養高素質的國際貿易人才。
關鍵詞:國際貿易;建議;教學水平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程度的逐漸加深,國家和區域之間的經貿往來越來越頻繁。在這種背景下,外向型企業的數量和規模也不斷增加,相應地就會需要越來越多的國際貿易人才。《國際貿易》是國際貿易專業重要的核心課程之一,高等院校應該加強本課程教學模式的改革與創新,根據外部人才的實際需求調整教學方向,才能培養大批優秀的國際貿易人才,適應當前的經貿形勢。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國際貿易》課程教學也已經取得了一定程度的發展,但是也應該清楚地看到在現階段《國際貿易》課程的教學還存在很多問題,嚴重地阻礙了國際貿易人才的培養。 因此,廣大高校教師應結合本課程的特點和外部人才的現實需求在教學方法上積極和大膽地創新,探索出有效的教學方法,促進國際貿易人才的培養。
一、《國際貿易》課程的特點
《國際貿易》課程的理論基礎是國際經濟學,內容包含理論和政策兩方面的內容,采用經濟分析方法完整地闡述了國際貿易的內容。作為經濟類專業學生,《國際貿易課程》是必修課。課程研究的是國際間商品交換的操作程序,能夠使學生掌握國際貿易業務的基本知識和流程,培養具備進出口業務操作能力的專門人才的課程。《國際貿易》課程研究的是國家之間的商品交換活動的應用性學科,因此涉外性較強,理論與實踐結合較為緊密。近年來隨著學科的進一步交叉融合,不僅國際貿易專業的學生開設《國際貿易》課程,一些非國貿類專業甚至非經濟類專業都開設了《國際貿易》課程,諸如工商管理專業、電子商務專業和商務英語專業等,本課程的適用范圍越來越廣泛。通過本課程的學習,要求學生掌握國際貿易理論和政策,能夠運用所學知識分析世界經濟和中國對外貿易的現狀,對今后的工作和學習具有較強的指導意義。
二、當前高校《國際貿易》課程教學中的存在問題分析
伴隨著經濟全球化的逐步深入,中國的外貿行業同世界經濟聯系得更加緊密,對高素質外貿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多。但是不同高校的教學水平參差不齊,在《國際貿易》課程的教學中還存在一些問題,具體主要表現為:
(1)教學基礎狀況不完善
很多高校對國際貿易教學投入的教學資金有限,基礎設施建設不完善、 實訓設備不全,導致無法完成對國際貿易專業人才的培養。 《國際貿易》課程涵蓋有較多的國際貿易理論,課程本身具有偏理論的特點,老師在講解過程中,在資源有限的條件下,還是以教材為主,造成學生的實踐能力較差。除此之外,由于學生存在個體差異,尤其個別學生英語基礎較差,接受能力有限,無法對教材內容全面的理解,嚴重影響了學習效果。
(2)教學內容重視理論輕視實踐
《國際貿易》課程理論性較強,且較為抽象。教師在教學過程都比較重視理論的講解,而輕視實踐教學,往往造成理論與實踐的脫節,培養出的學生往往是紙上談兵,只懂理論不懂實踐操作,很難滿足現實對外貿人才的需求。在教學過程中把教師作為中心,單方面的理論講解,缺乏聯系實際的教材,學生很難發揮主動性自主學習的積極性。 課堂上教師所講的理論內容和現實不能有效聯系,學生覺得這些內容離自己很遙遠,學習的意義不大,也就失去了學習的熱情,由此造成的學習效果可想而知。理論在講解過程中也比較枯燥,很容易引起學生的厭學情緒,不能達到預想的教學效果。這種脫離實踐的理論教學很難讓學生體會到理論知識蘊涵的政策含義,會讓學生認為國際貿易理論對現實的指導意義較差,只是建立在一系列假設條件上的理論基礎,進而更加輕視本課程的學習,不利于教學目標的推進。
(3)教學方法單一
在目前的《國際貿易》課程教學中,主要還是按傳統的教學方法,老師一直在課堂上講,學生以聽講和記筆記為主,師生之間缺乏互動性。這種傳統的滿堂灌的教學方式,沒有給學生提供思考問題的機會,學生只是一味地被動接受。這種方式使本來就晦澀難懂的理論變得更加枯燥無味,學生就失去了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甚至會產生厭學情緒。
(4)教師外貿實踐經驗不足
我國大多數高校《國際貿易》課程教師的'培養方式都是從學校再到學校,理論功底很深厚,但普遍缺乏實踐經驗。國際貿易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課程,隨著全球化的進一步深入,國際貿易的交易形式、政策、法規等都在發生變化,這種變化是超前于教材的。如果老師還是不走出學校,把主要精力花費在理論教學和科研中,那么培養出來的學生一定也是與社會需求相脫節的,這就違背了我們培養勝任國際貿易人才的根本目的。
三、提高《國際貿易》課程教學水平的建議
(1)教學內容理論聯系實際,適應時代的發展
在理論講解過程中,要緊密聯系實際。隨著時代背景的變化,在原有國際貿易理論的基礎上要適時更新,能夠與時俱進,強國際貿易課程的實踐性,適應時代的發展。密切關注國際貿易的政策措施、貿易規則等內容的不斷變化,對有現實意義的當代國際貿易理論、有實際運用價值的新理論和區域經濟集團的相關知識及時補充到教學內容中去,使教學重點隨著國際經濟形勢的變化迅速調整,加深具有現實意義的新理論的講授。而且應注意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強調學生對理論的應用與解決問題的能力。此外,要強調外語在國際貿易中的重要性,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加強與專業知識有關的英語講解。比如可以用英語板書、母語授課的形式,能夠擴大學生對專業英語詞匯的積累,又用母語進行講解,便于學生對專業知識的深刻理解,對于一些英語基礎不好的同學也不會因為語言障礙而失去學習的興趣。同時鼓勵教師與外貿企業中經驗豐富的外貿人員合作新編教材,對原有的知識及時更新,適應當今外貿形勢的需求。
(2)多種教學方法混合使用,加強師生互動性
在《國際貿易》知識的講解過程中,有效的教學方法是激發學生學興趣的重要手段之一。 互動討論式的教學方法是指老師根據所講的內容確定一個或多個討論主題,讓學生進行課堂互動討論,老師適時地補充和總結,引導同學們找出問題,提出解決方案,同學們在充滿激情和互動的氛圍中掌握了理論知識。案例分析法是老師選取有代表性的案例分析,讓學生們從實際的案例分析中學習知識。比如講到跨國公司,就可選取幾家耳熟能詳的跨國公司, 分析其特點和發展歷程,可選取如蘋果、三星、可口可樂等跨國公司分析,能使學生輕松地就能掌握跨國公司的相關內容。這種將理論和實際案例進行融合的講授方法,能夠增強學生用理論知識去分析實際業務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任務式教學法是將學習內容分成一個或多個任務布置給學生,在老師的幫助下,學生帶著任務進行學習,具有較強的目的性,從主觀上降低學習的難度。情景模擬教學法是把和國際貿易相關的實際案例搬進課堂,模擬實際案例中的場景,讓學生扮演場景中的各個當事人。情景模擬教學法打破了原有傳統教學中的以老師為主的教學模式,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中心,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也增加了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
(3)建好實踐基地,擴大師資隊伍
加強學生實踐基地的建設,從企業聘請具有較強業務能力的工作人員對學生進行培訓, 重點是技能方面的培訓。加大實訓室的建設,配備新型設備,強調教學實踐環節,注重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培養出來的學生不僅理論知識豐富,又要具備較強的實踐操作能力,成為符合時代需求的國際貿易高素質人才。同時高校要多與外貿企業開展合作項目,及時地把國際貿易最前沿的理念補充到教學中。還應該擴大師資隊伍建設,不能僅僅把教師的學歷作為衡量教學水平的標準,還應該更多關注教師的實踐教學水平。
(4)鼓勵教師學習和參加培訓
大多數《國際貿易》課程的老師都是理論功底比較深厚,但普遍缺乏外貿工作經驗,在授課時也很難把理論和實踐有效地結合,達不到本課程的教學目的。因此高校要為教師外出培訓和學習創造條件,比如鼓勵老師到企業掛職、出國交流等方式,提高教師的實踐技能。
綜上所述,要提高《國際貿易》課程的教學水平,高校應該加大對基礎設施的投入,尤其是新型實訓室的建設。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打破過去那種以老師為中心的單項式授課的教學方式。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把各種教學方法混合使用,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國際貿易》課程是一門應用性很強的經濟學學科,具有較強的實踐意義,如果學生只學習理論,缺乏實際業務技能的學習,很難培養出優秀的國際貿易人才。因此老師在講授《國際貿易》課程時應該因地制宜,因材施教,使用多種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水平。
參考文獻:
[1]田園.國際貿易教學方法改革探討[J].現代商貿工業,2013(09).
[2]陳.“后危機時代”國際貿易教學改革探討[J].金融教學與研究,2011(2).
[3]于洪麗.淺談國際貿易發展及其課堂教學[J].知識經濟,2013(21).
[4]魏松峰.關于獨立學院《國際貿易》課程教學改革的思考[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03).
【《國際貿易》課程教學水平的思考論文】相關文章:
4.國際貿易課程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