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經濟學論文2篇
隨著我國城鎮化建設速度的不斷加快,我國在城市建設中的問題也越來越突出。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推薦的產業經濟學論文,供大家參考。
產業經濟學論文范文一:地方能源消費CO2排放
1研究方法
1.1分部門能源消費CO。排放強度估算方法廣東省各部門能源消費CO。排放強度的計算方法參考《IPCC2006國家溫室氣體排放清單指南》,R為廣東省i部門單位產值的能源消費CO。排放量,Mt/萬元;C為i部門的能源消費CO排放量,Mt;X為i部門的產值,萬元;N為k燃料的低位熱值,kJ/kg或kJ/m。;為消費的化石燃料類型數,種;C為k燃料的CO排放系數,kg/TJ或m。/TJ;A為i部門k燃料的消費量,kg或m。,對于農業,建筑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批發、零售業和住宿、餐飲業和其他服務業有分燃料類型的能源消費量統計數據,而除建筑業外第二產業的其他部門缺少分燃料類型的能源消費量統計數據,故本研究采用估算數據。為確保測算的準確性與可靠性,各種化石燃料的低位熱值及CO排放系數盡量采用適用于我國國情的數據(見表1),具體資料來源于《中國能源統計年鑒2008》_1、國家發改委氣候司《關于公布2009年中國區域電網基準排放因子的公告》[以及《中國溫室氣體清單研究》]。本研究得到的廣東省各部門CO。排放數據,只包括化石燃料消費引起的排放量,同時沒有包括CO。以外的溫室氣體的排放量。
1.2EIOLCA模型本研究基于EIO-LCA模型建立了廣東省2007年的部門能源消費C02排放矩陣『】,具體計算見式(2):BR(IA)Y(2)式中:B為各部門的能源消費CO。排放矩陣,b為B中元素(i為產品生產或服務提供部門的序號,J為產品或服務使用部門的序號,i一1,,,一1,,,為投入產出表中的部門數Mt(以COz計),B的各行向量之和表示部門i在產品生產或服務提供過程中的CO直接排放量,各列向量之和表示部門J在生產中因使用部門i的產品或服務而產生的CO隱含排放量;R為對角矩陣,對角元素為R;(卜一A)為列昂惕夫逆陣,反映了經濟的中間投入產出結構以及生產技術水平,其中f為單位矩陣,A為直接需求矩陣,a為A的元素,表示第J個部門增加~個單位的最終需求時所需要的i部門的產出,取值為2007年廣東省(進口、調進)非競爭投入產出表中J部門對i部門產品或服務的直接消耗系數;Y為對角矩陣,對角元素為y,,表示J部門產品及服務的最終需求量(包括最終消費支出、資本形成、出口、調出),萬元。
1.3數據來源與處理本研究使用的主要數據資料有2007年廣東省價值型投入產出表Dg]、分部門能源消費量。。由于投入產出表和能源消費量中的行業統計分類不完全對應,筆者以《國民經濟行業分類》(GB/T4754~2002)為基本參考,調整投入產出表的135個部門為43個部門,具體分類如表2所示。2007年廣東省價值型投入產出表只統計了各部門總的進口及調進產值,而未建立具體的進口及調進中間使用和最終使用矩陣,筆者按照WEBER等[2使用的比例等同法,假設各中間使用部門和最終使用部門對進口及調進產品的使用比例等同于對國內產品的使用比例,將各部門總的進口及調進產品進行分解,建立(進口、調進)非競爭投入產出表,得到43個部門的直接需求矩陣以及各部門產品或服務的最終需求量。《中國能源統計年鑒》給出了廣東省農業,工業,建筑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批發、零售業和住宿、餐飲業以及其他服務業不同燃料類型的能源最終消費數據,但未給出工業分行業的不同燃料類型的能源消費數據。而《廣東統計年鑒》只統計了工業分行業的能源消費總量(以標準煤表示),卻沒有細分至分燃料類型的能源消費量。筆者利用上述數據基于雙比例尺度(RAS)法,以工業分行業的終端能源消費總量為列目標向量,工業不同類型能源的消費總量為行目標向量,取全國工業分行業終端能源消費量分配比例為初始條件,經多次迭代運算,以估算廣東省工業分行業的不同燃料類型的能源消費量。
2結果與討論
2.1基于部門生產的CO排放分析
廣東省各部門能源消費的CO。直接排放量計算。2007年,廣東省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能源消費的Co。直接排放量分別為4.O9、31O.45、50.65Mt,所占比例分別為1.12、85.O1、13.87。可見,能源消費CO直接排放主要集中在第二產業,這其中電力、熱力的生產和供應業能源消費的CO直接排放量最大,達184.02Mt,占排放總量的50.39;此外,非金屬礦物制品業、交通運輸業、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紡織業能源消費的CO。直接排放量也較高,占排放總量的比例分別為12.29、11.66、3.90、2.4O;其余38個部門能源消費的直接CO。排放量之和僅占排放總量的19.36。因此,從部門生產的角度看,應重點針對這5個部門的生產制定CO減排政策,以控制生產中因能源消費而產生的CO。排放。廣東省各部門單位產值的CO直接排放量(以下簡稱CO直接排放強度)計算結果。根據各部門的CO直接排放強度對表2中43個部門進行分組:直接排放強度小于0.37t/萬元的為低碳強度組,0.37~3.70t/萬元的為中碳強度組,高于3.70t/萬元的為高碳強度組。2007年廣東省各部門CO直接排放強度平均為0.37t/萬元,各部門的直接排放強度差異顯著,高碳強度組只有1個部門(電力、熱力的生產和供應業),其直接排放強度為4.98t/萬元;中碳強度組有5個部門,分別為非金屬礦物制品業,交通運輸業,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紡織業,石油加工、煉焦及核燃料加工業,其余的37個部門都屬于低碳強度組。可見,要降低廣東省的CO。直接排放強度,首要應當提高中、高碳強度組部門的能源利用效率。劉暢等_2]的研究指出,科研經費支出的增加有助于高耗能部門能源效率的提高;滕玉華等_23]的研究發現,外商直接在我國投資引致的研究與開發溢出對我國東部地區的能源效率表現出明顯的影響。由此可得,提高科研經費支出,加強節能技術的開發利用,引進外商的直接投資都有利于提高廣東省中、高碳強度組部門的能源利用效率,降低CO直接排放強度,從而實現能源消費的CO減排。
2.2基于最終需求的Co。排放分析
廣東省各部門能源消費的CO隱含排放量計算結果見圖2。2007年,廣東省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能源消費的CO隱含排放量分別為4.88、313.03、47.29Mt,所占比例分別為1.34、85.729/6、12.95。可見,能源消費CO隱含排放也主要集中于第二產業,這其中建筑業的排放量最大,為67.18Mt,占排放總量的18.40。此外,非金屬礦物制品業,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電力、熱力的生產和供應業,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能源消費的CO隱含排放量也較大,分別占排放總量的7.96、7.34、6.69、5.64。與能源消費CO直接排放量的部門分布情況相比,能源消費CO隱含排放量的部門集中度相比較低,其余38個部門能源消費的CO隱含排放量之和占總量的53.97。廣東省各部門單位最終需求引起的CO隱含排放量(簡稱CO。隱含排放強度)的計算結果亦。根據計算結果對43個部門的CO隱含排放強度進行分組:隱含排放強度小于0.57t/萬元的為低碳密集組,0.57~5.70t/萬元的為中碳密集組,高于5.70t/萬元的為高碳密集組。由圖2可見,2007年廣東省各部門的CO。隱含排放強度平均為0.57t/萬元,高碳密集組只有一個部門(電力、熱力的生產和供應業),其隱含排放強度為7.83t/萬元;而中碳密集組有20個部門,其余的22個部門屬低碳密集組。根據廣東省2007年(進口、調進)非競爭投入產出表中J部門對i部門產品或服務的直接消耗系數得,中、高碳密集組的部門具有密集使用COz直接排放強度高的部門的產品的特點。因此,要降低各部門的CO隱排放強度,其根本仍立足于提高電力、熱力的生產和供應業,非金屬礦物制品業,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等高能耗部門的能源利用效率。不同的最終需求類型對各部門能源消費的CO隱含排放量的貢獻具有明顯差異。建筑業的CO。隱含排放主要由省內資本形成引起;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電氣機械及器材制造業,紡織服裝、鞋、帽制造業,非金屬礦物制品業,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這些部門的CO。隱含排放主要由省外需求(出口及調出)引起;電力、熱力的生產和供應業以及屬第三產業的部門的CO隱含排放則主要由省內消費需求引起。統計各部門不同最終需求類型的CO隱含排放情況得出,由出口引起的CO隱含排放量最大,為135.94Mt,占排放總量的37.22其次是由調出、資本形成、最終消費支出引起的,其各自的CO隱含排放量所占比例分別為27.57、19.23、15.98。可見,廣東省能源消費CO排放主要是由省外的需求引起的。
對于高碳密集組,電力、熱力的生產和供應業的最終需求能源消費的CO。隱含排放量并不大,其主要因省內居民消費需求所引起的。對于中碳密集組,建筑業、非金屬礦物制品業、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紡織業、交通運輸業、塑料制品業這6個部門的CO。隱含排放量均超過10Mt,這些部門的產品或服務需要引起的CO2排放量較高。其中,非金屬礦物制品業、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紡織業、交通運輸業、塑料制品業這5個部門的最終需求大部分來源于省外,僅這5個部門的產品因出口國外的需求引起的C02隱含排放量之和就為59.95Mt,占廣東省排放總量的16.41,而這5個部門產品因調出省外的需求而引起的CO隱含排放量之和為39.70Mt,占排放總量的10.87。可見,對于這些部門應當從產業政策、稅收政策上對其規模擴張和產品出口量進行適當限制,防止高碳耗能產品從廣東省大量低價地出口及調出。與上述5個部門不同,建筑業的最終需求主要來自于省內資本形成,其引起的CO。隱含排放量為65.63Mt,占廣東省排放總量的17.97。魏一鳴等_2依據2002年我國122個部門投入產出表計算得到投資的行業需求結構,指出建筑業是投資支出的主體。若投資率過高,導致建筑業的最終需求增加,大規模的土建工程需求消耗大量高耗能產品,會造成大量的CO隱含排放。而有研究者采用完全分解的Laspeyres指數分解模型,對1995-2008年廣東省的能源消耗強度進行分解,發現1995年以來的14年間,廣東省建筑業的能源消費強度不降反升。由此看來,對于廣東省建筑業的發展需要進行有效指導,防止重復建設、過度建設以及不合理規劃導致的能源浪費,從而減少建筑業的CO隱含排放量。
對于低碳密集組,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電氣、機械及器材制造業,批發和零售貿易業、餐飲業以及其他等4個部門的CO。隱含排放量均超過10Mt,這些部門的產品或服務需要引起的CO排放量較高。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電氣、機械及器材制造業這2個部門的最終需求主要來源于省外,這2個部門的產品因出口及調出的需求引起的排放量為42.93Mt。批發和零售貿易業、餐飲業以及其他這2個部門的最終需求主要來源于省內,這2個部門的產品因省內居民消費需求引起的排放量為22.88Mt。與中碳密集組不同,低碳密集組中這幾個排放量比較高的部門在引起大量的CO。隱含排放的同時,為廣東省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效益。以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為例,該部門為滿足出口或調出的需求而引起1tCO。隱含排放量的同時,也能為廣東省帶來0.93萬元的增加值。而根據張治軍朝的`計算,在廣西人工林的固碳成本約為0.07萬元/t(以CO計)。可見,對于這些部門而言,可以通過支付人工林的建設等簡單的固碳方式,來間接解決部門CO隱含排放量大的問題。
3結論與建議
從通過基于EIOLCA模型建立的2007年廣東省部門能源消費CO排放矩陣分析可得:
(1)不論是從部門的生產視角,還是從最終需求視角看,廣東省能源消費CO排放都集中于第二產業。其中,CO直接排放量集中于電力、熱力的生產和供應業,占排放總量的5o.39,而CO隱含排放量最大部門為建筑業,占排放總量的18.4O。
(2)從部門生產的CO排放分析看,電力、熱力的生產和供應業是CO直接排放強度最高的部門,直接排放強度達4.98t/萬元。提高高耗能部門的能源利用效率是減少CO排放量最為有效的方法之一。
(3)從部門最終需求的CO排放分析看,廣東省能源消費CO排放主要是由省外的需求引起,占排放總量的64.79。不同最終需求對各部門的CO隱含排放量的貢獻表現出明顯的差異,建筑業的CO隱含排放主要由省內資本形成引起;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電氣、機械及器材制造業,紡織服裝、鞋、帽制造業,非金屬礦物制品業,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這些部門的CO。隱含排放主要由省外需求引起;電力、熱力的生產和供應業以及屬第三產業部門的CO隱含排放則主要由省內消費需求引起。對于不同的部門,應當針對其CO。隱含排放的特點,制定相關的減排策略。
產業經濟學論文范文二:鋁箔紙壓弧輥及導紙板的創新
摘要:YB25軟盒包裝機鋁箔紙輸送機構的工作原理,分析了鋁箔紙在輸送過程中出現彎曲、打卷、存紙和偏斜等故障的原因,詳細地闡述了各種解決方法和效果,最終通過對壓弧輥及導紙板的改造,解決了鋁箔紙輸送穩定性較差的問題。
關鍵詞:單張鋁箔紙;壓痕輥;導紙板;壓弧輥YB25軟盒包裝機是上海煙草工業機械廠代表中方從意大利G.D公司引進并消化XISC包裝機全套制造技術生產的國產卷煙包裝設備,具有包裝質量好、性能穩定、運行速度快、自動化程度高等優點,是目前我國卷煙軟盒包裝設備的主流機型。但在生產過程中,由于設備本身的設計缺陷和原輔材料質量的影響,YB25軟盒包裝機鋁箔紙輸送裝置運行中,存在較為嚴重的堵紙和單張鋁箔紙輸送偏斜問題,致使小合煙包鋁箔紙頂、底部折疊不好等諸多質量缺陷和存紙現象,嚴重影響設備的正常運轉。經自行多次檢修,聘請主機廠(上海煙機廠)師傅調整,均未取得良好的效果,隨著設備運行時間的延長,此問題日趨嚴重。通過對鋁箔紙輸送裝置的分析研究,根據兄弟煙廠對鋁箔紙壓弧輥改造的特點,摸索出增加鋁箔紙壓弧輥的新方法,最終成功地解決了鋁箔紙在輸送過程中的存紙、偏斜等問題。
1鋁箔紙輸送裝置傳動結構原理分析
鋁箔紙輸送裝置動力來自主傳動系統的軸,通過安裝在軸上的兩個齒輪,分兩路傳遞,驅動各輸送輥齒輪,齒輪嚙合帶動各輸送輥、延展輥,實現鋁箔紙向下輸送到一號輪前端由左、右滑桿進行定位。
2鋁箔紙輸送機構工作原理
鋁箔紙供給系統是由一系列的輸送輥和過紙輥組成,經過展開驅動輥和過紙輥展開后,進入其分階段切割流程。為了避免鋁箔紙切割后出現彎曲、打卷現象,在鋁箔紙切刀前設計安裝了一對壓痕輥和兩對壓弧輥。壓痕輥有三方面作用:一是與驅動輥配合完成鋁箔紙的展開驅動,二是在鋁箔紙兩側滾壓壓痕,防止其出現彎曲、打卷現象。三是在鋁箔紙上打印產品生產班次。壓弧輥的作用是在鋁箔紙經過時滾壓出輕微縱向弧痕,以達到給鋁箔紙導向的目的,防止切割后的鋁箔紙斷面在向下運動時出現翹曲。帶有壓痕的鋁箔紙,經過鋁箔紙切刀的切割后,被分切成合格的單張鋁箔紙,每張鋁箔紙再依次由輸送輥、輸送凸輪輥和加速輪輸送,最終到達左、右滑桿處進行定位,在此處與一號輪輸送來的煙支共同推入鋁箔紙包裝成型輪(2#輪),進入煙包鋁箔紙的折疊過程。
3故障表現形式
設備運轉時,特別是當壓痕輥磨損后,鋁箔紙從切刀下部通道斷開處跑出,或在通道下部的定位處出現彎曲、打卷現象,使鋁箔紙在通道內堵塞,或出現鋁箔紙不能準確定位,導致鋁箔紙煙包頂、底部折疊不好,剔除煙包數量增加,影響設備正常運轉,不但增加了原輔材料的消耗,而且加大了操作工的勞動強度,影響設備的有效作業率和產品的包裝質量。
4原因分析
針對上述故障表現,進行大量分析和認真研究,認為要將此類問題徹底解決,最根本的途徑是必須保證鋁箔紙在通道內輸送過程中保持挺直,使鋁箔紙輸送穩定。
在實際的使用過程中,由于鋁箔紙在運輸過程、倉儲過程中的溫差變化,以及季節變化造成的溫濕度變化等都會對鋁箔紙的應用產生一定的影響;設備運轉中,當壓痕輥磨損,無法在鋁箔紙上滾壓壓痕,鋁箔紙會出現彎曲、打卷現象。縱觀其整個輸送通道,大部分都是由導板予以導向的,也就是說,大部分通道是封閉的,封閉通道內鋁箔紙的輸送是穩定的,但封閉通道有兩處斷開較大部分:一處使鋁箔紙切刀處。另一處是鋁箔紙加速輪與定位叉之間。所以,這兩處是鋁箔紙容易彎曲、打卷和產生阻力的地方,在設備的實際運行中,也正是如此。
從2000年第一臺ZB25包裝機組引進至2003年,運行中普遍存在著鋁箔紙輸送過程中產生堵紙、打卷等現象,冬季尤為突出,針對這一現象,車間維修工、技術人員先后提出以下改進方案和具體實施辦法:
①考慮到設備運行時間較長,零部件磨損程度不一,更換04部件的鋁箔紙橡膠牽引輥(2XBWA2)、壓痕輥(2XCML1)、加速輥(3XA309)、加速軸(OX9229)(OX9232)。②調整左滑桿(2XDSA4)、右滑桿(2XDWA9),根據單張鋁箔紙在一號輪前定位時,前后高低位置不一致,確定高低差值,對輸送偏斜的單張鋁箔紙進行重新校正。通過以上更換備件與調整,均未取得良好的效果,仍存在鋁箔紙輸送偏斜、堵紙現象,影響產品質量和設備的正常運行。③將鋁箔紙輸送改為真空吸風帶傳送,改造部位較大、費用較高,維修困難。④將鋁箔紙通道改為全封閉的,實現起來存在較大的難度,而由于鋁箔紙壓痕輥的壓筋輪廓為直角,如將其尺寸加大來加深則容易將鋁箔紙壓破。⑤改變凹輥的槽半徑和加寬凸輥的寬度,安裝使用后效果也不理想。
5改進措施
根據以上改進方案,最終決定對鋁箔紙壓弧輥進行改造。在不改變其導向作用的前提下,增加鋁箔紙壓弧數量,使其更加挺直,有利于鋁箔紙在通道內正常輸送。另外,在增加壓弧輥后,壓弧輥形狀的改變又受到鋁箔紙導紙板的限制,所以,在經過認真分析、驗證后,我們對其兩側的導紙板進行改造,有利于壓弧輥的正常安裝和使用。
要想使鋁箔紙在通道的輸送過程中增加壓弧量,就必須拆除其原部件的兩對壓弧輥(見圖1), 重新安裝相應的四組壓弧輥,四組壓弧輥的外徑相同,兩組內徑不同(見圖2)。四組壓弧輥的外徑是根據原件凹輥的外徑而確定的,經上海煙機廠為我廠專門定做。四組壓弧輥的安裝位置(見圖3、4),安裝要求是通過觀察鋁箔紙的壓弧狀況進行確定。首先,要保證鋁箔紙在輸送過程中不能被壓破;其次,要使壓弧輥滾壓出4條相同的弧痕,鋁箔紙弧痕要分明,且挺直。由于在主動軸和從動軸上各加了兩組壓弧輥,就必須對原有導紙板進行加工改造(見圖5),便于壓弧輥的安裝和調整,改造后的導紙板(見圖6)。從而增強了鋁箔紙的挺直性,使得鋁箔紙在輸送通道內不易打卷、彎曲,穩定的向下輸送,達到預期的改進效果。
①此項改進節約了輔料;減少了因鋁箔紙堵塞故障而造成的停機,降低了鋁箔紙消耗。根據實際調查統計,鋁箔紙單耗比改進前降低了0.08kg/箱(改進前為3.12kg/箱,改進后為3.04kg/箱),鋁箔紙打卷堵塞明顯減少。②由于此項技術的成功改進,YB25包裝機還節約了設備備件費用。在改進前,當鋁箔紙壓痕輥使用6個月時,壓痕輥上的壓痕筋就因磨損而起不到壓痕作用,開始出現鋁箔紙彎曲、打卷現象,就要更換壓痕輥來保證設備的正常運轉。改進后,當壓痕輥的壓痕筋磨損后,由于4對壓弧輥的作用,依然能對鋁箔紙滾壓弧線,保證鋁箔紙的正常輸送。這樣,在壓痕輥壓筋磨損但并不影響其輸送功能的前提下,就不必更換壓痕輥,使鋁箔紙壓痕輥的使用壽命由原來的6個月延長到2年,此項改造的成功,每年可節約的備件費用為:改造前一對壓弧輥的造價:58002=11600(元);改造后一對壓弧輥的造價:2408 =1920 (元);節約費用:11600-1920=9680(元)。
綜合所述,我們對鋁箔紙壓弧輥的改進是成功的,并通過這次改造,提高了自身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今后技術創新和改造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產業經濟學論文2篇】相關文章:
5.戀愛經濟學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