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淺談關于我國貿易紡企轉型升級的戰略思考
引言
截至今年第二季度中期,紡織服裝出口企業(以下簡稱貿易紡企)的接單狀況并不理想,主要原因是國際市場需求不旺,再加上原材料價格的大幅波動、勞動力成本的持續攀升、國際產業轉移的加速、中小企業融資難度的增加以及人民幣升值、通脹和節能減排的持續壓力。一度以要素增加繁榮起來的勞動密集型行業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嚴峻挑戰,以加工貿易貼牌(OEM)為主要特征的貿易紡企作為典型的勞動力密集型行業則首當其沖。根據中投證券的分析,由于成本的上漲,紡織服裝行業中有70%的企業利潤率在4%以下,大多為中小企業。前不久,江浙一帶更是傳出中小出口企業因不堪負重而破產倒閉的消息。為此,如何在國際產業大轉移、國內產業結構大調整的內外環境演變的情勢下,謀求生存與發展,實現戰略突圍,成為千萬產業大軍的核心關鍵。筆者基于供應鏈價值創造視角,結合多年從事貿易紡企的經營管理實踐,著眼于有效應對變化跌宕的外部宏觀環境變化,立足于企業自身核心競爭能力的培育和競爭優勢的構建,謀求貿易紡企實現轉型升級的突圍之路,以期和同行及專家學者共鳴。
貿易紡企大多處于供應鏈價值分解圖的中游(加工制造環節),附加價值是最低的(如圖1所示)。因此,本身微薄的盈利水平在內外挑戰的沖擊下愈發風雨飄搖。而供應鏈是由客戶(或消費者)的需求開始,貫通從商品設計到最初原材料供應、產品生產、銷售直至品牌以及渠道建設等過程,以及通過中間過程或經過運輸、倉儲,把產品送到最終用戶手中的各項業務活動。供應鏈及其管理是整個企業系統的戰略性問題,關系到企業的興衰。供應鏈的上下游則包含了附加值較多的增值空間。同時,不可逆轉的是未來的競爭將愈發集中體現在供應鏈的競爭上。因此,在加強供應鏈上下游的價值創造的同時,深挖中游的潛在價值,獲取價值增值,從而推進貿易紡企轉型升級是當務之急。
當然,不可否認,國內貿易紡企大多是中小型企業,企業的規模、實力及整合資源的能力有限。因此,對于中小貿易紡企來講,量體裁衣,順勢而為,在整條供應鏈上找尋適合自己實際情況的切入點,差異化運作,發揮自身的優勢,是每一家貿易紡企必須要做的功課。
一、向供應鏈上游延伸,加強原料把控和并購研發
對絕大多數貿易紡企來講,供應鏈上游多為薄弱環節,筆者以為可著重從大宗原材料走勢的把控、以并購方式增強核心競爭力以及提升主題化系列化產品設計研發能力三個方面入手不失為可行之路,具體講:
(一)加強對大宗原材料走勢的把控
面料成本是貿易紡企業務經營成本的主要部分,在服裝產品當中,面料占總成本的比例約為40-50%;而在家紡產品中,基于產品品類的差異,面料成本所占的比例則高達60-90%。由此可見,控制住面料成本是保證一定盈利空間的關鍵。隨著大宗原材料價格的高企震蕩,應大力加強對大宗原材料特別是棉和化纖走勢的分析判斷和研究把控。現在這個階段,企業如果不注重、不研究原材料波動規律,恐怕后期有再好的管理、再好的產品,也很難做到持續經營。根據對接單情況的預測,以及對原材料價格走勢的研判,提前鎖定一部分原材料價格,從而鎖定收益,應是一個追求穩健發展的企業不錯的選擇方案。
(二)嘗試以并購方式增強核心競爭力
貿易紡企一方面可實施縱向一體化發展,以服裝產業鏈為例(詳見圖2),采取兼并收購的方式整合纖維原料、織造、染整等上游供應環節,打造系統產業鏈,形成整合優勢和抗風險能力;另一方面,亦可同時實施橫向一體化發展,應有意識地選擇具備專業人才、渠道、客戶或供應網絡的同類企業,采取收購或控股、參股的方式進行擴張,以并購方式加強自身的核心競爭力。正如香港利豐研究中心指出的,回顧很多企業的合并經驗,大部分的收購并不一定能為企業帶來業務的飛躍,但為什么利豐貿易數次收購合并均能大大提升公司的盈利能力和業務效益?這是因為貿易業務十分強調規模效益,而利豐專注其核心的商貿業務,其所做的收購均是從加強企業的優勢出發。實踐證明,香港利豐先后實施并購40多次,大大增強了核心競爭優勢,獲得了快速發展。可以預見,收購對未來產業的做大做強將會起到愈發重要的作用。
(三)提升主題化系列化產品研發能力
紡織服裝行業是看樣成交的行業,這就對“一盤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正如學者指出的,面對“十二五”的挑戰,中國的勞動密集型產業里的很多公司可能仍會生存下來,但可行的方式只能是通過轉移至全球經濟的不同區域,或者是升級至國內的高附加值生產鏈條。也就是說,要么升級,要么出局。而高附加值則是通過“一盤貨”展示出來的。因此,增加設計研發投入,提高設計研發能力,開發高附加值產品,特別是加強主題化系列化產品的設計研發能力,同時,借助快速反應能力的打造,為客戶提供及時的可供選擇的產品設計方案,是提升產品檔次,優化客戶結構的必由之路。
二、向供應鏈中游擴張,加強實業技術和產能網路
雖然,處于供應鏈中游的生產制造環節在轉型升級的浪潮中愈發不被重視,簡單紡織服裝產品的生產制造正在加速向越南、印度、孟加拉等國家和地區轉移,中國在簡單產品制造上的低成本優勢正在消失,但不可否認的是,中國具備完整的產業鏈,中國仍然具有復雜產品制造的比較優勢,這一點不容置疑。再加上我們大多數貿易紡企比較熟悉甚至擅長供應鏈中游環節。正因為如此,對于整條供應鏈,我們不能顧此失彼,過猶不及,而是仍然需要加強生產制造環節。筆者以為應加快自有實業提檔升級、加強技術創新和進軍中西部,三輪驅動。
(一)加快自有實業提檔升級步伐
按照研究機構的提法,在我國勞動力無限供給時代已經結束,不論是人口結構變化還是勞動人口增幅,都意味著低價而充裕的勞動力供給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而國家人保部提出要實現勞動工資五年翻番。因此,對于貿易紡企特別是珠三角、長三角經濟發達地區的貿易紡企來講,加快自有實業的提檔升級刻不容緩。必須走專業化發展道路,加快自有實業的專業化制造能力,提升自有實業的運營效率。并重點加強質量管理能力和提升精細化管理水平,從而以專業化的能力提升產品品檔次,升級客戶結構。著力將自有實業建設成為“四個中心”:核心產品的生產中心、技術中心、質量保障中心、輻射外圍產能的總部中心。同時,對資金實力較為厚實的貿易紡企來講,可以興辦自動化程度高的、人均產出高的精品工廠,做精品項目,提高進入門檻,亦為蹊徑。
(二)加強技術創新提升效率
經過金融危機的洗禮,如今仍然活躍在市場中的貿易紡企,大多具備一定的貿工技相結合的能力。隨著勞動力成本的大幅上漲和一線產業工人的緊缺,提高生產效率勢在必行,而技術創新則是關鍵。貿易紡企要想成功轉型,能否實現技術突破是重要的制約因素。這就需要大力加強技術創新與攻關,建立支持開發和運用新技術的政策機制,在功能性和替代性面料開發、復雜款式的批量生產、新型設備引進、模板化生產、生產工藝改進、小工具運用等方面實現較大突破。同時,要加強信息技術,尤其是EPR信息技術建設。因為,信息技術是平面化世界的中心,它使樂團里的所有成員在同一時間演奏同樣的篇章,它使所有成員在演奏中同時前進,不論他們在世界什么位置。因此,貿易紡企要著力讓新技術的實際運用成為突破效率瓶頸的有效方式,以技術創新支撐企業的轉型升級。
(三)進軍中西部加強產能網絡建設
隨著國家紡織工業調整和振興規劃以及紡織產業轉移指導意見等一系列政策的出臺,中西部正在成為產業轉移的熱土。對貿易紡企來講,小部分產能自供,大部分產能外包,愈發成為趨勢,例如:紅豆集團目前只保留20%的生產,而把80%的生產外包到500多家協作企業。貿易紡企要緊抓國家產業結構調整的契機,在充分研判中西部地區承接的重點產業、招商優惠政策、勞動力供給和價格、交通物流成本以及產業配套情況等綜合考量的基礎上,發揮貿易紡企在企業品牌、市場、人才、資金等方面的優勢,向中西部地區進行產業轉移,開辟新的采購供貨基地。根據企業的實際,采取建立辦事處、自建工廠、合作辦廠、配套加工等多種適合的途徑,滲透布局,整合中西部社會產能資源,擴大并形成穩固的產能網絡,在消化訂單的同時降低成本。
三、向供應鏈下游拓展,突破營銷和進軍國內市場
對絕大多數貿易紡企來講,受能力體系所囿,供應鏈下游環節要么缺失要么脆弱,而下游卻是發展方向和未來競爭的主戰場。筆者以為,洞察前沿市場、進軍國內市場和開展電子商務是為向供應鏈下游拓展的可行之路:
(一)提升目標市場洞察能力
2009年,國外訂單不足,2010年,只要有廠就有做不完的訂單,2011年初又是沒訂單,這就是近三年來,貿易紡企的行業現狀,猶如過山車,預期的不明朗讓眾多的中小貿易紡企對未來發展的信心不足。筆者以為造成這一現狀的很重要的原因之一是大多數貿易紡企對國外前沿市場的洞察能力不足。未來幾年內,最有可能占據領先地位的企業將是那些對引起變革的市場力量進行積極回應,并從根本上了解客戶偏好發展趨勢的企業。貿易紡企大多主要依靠參展和拜訪客戶的傳統營銷方式,缺乏相應的目標市場分析機制,對國外市場洞察相對較淺。為此,要建立目標市場的分析機制,深入目標市場和銷售終端,貼近客戶和市場,通過各種渠道收集和挖掘市場和客戶需求信息,分析和預測消費者的喜好和市場需求的變化,努力提升對市場的敏銳度,不斷提升對客戶需求的準確把握能力,爭取直接與品牌商、零售商對話,力求從根本上了解客戶偏好的發展趨勢,努力成為客戶洞察的領先者。
(二)大力加強國內市場的開拓
在當前高通脹預期和緊縮貨幣政策的宏觀調控形勢下,擴大內需和釋放國內消費潛力雖然面臨重重壓力和考驗,但國家實施內需發展的戰略是堅定不移的,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依靠消費、投資和出口拉動經濟增長的思路是清晰的。據國家商務部推算,2010年,中國內地市場規模將達2萬億美元,遠高于出口總額,到2016年可能超越美國,達到34萬億元人民幣,在2020年之前將超過50萬億人民幣。隨著中國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提高,中國隱含的巨大紡織服裝需求將會逐步釋放出來,國內市場即將步入消費的黃金時期。因此,貿易紡企應順應大勢,在穩定發展國際市場的同時,加大國內市場的開拓,一是深入探索和把握國內服裝消費市場和國內貿易的特征和變化趨勢,以國內知名品牌為目標客戶,充分發揮貿易紡企在供應鏈上積累的優勢資源開展國內貿易。二是可著眼企業核心價值的提升,創建自主品牌。當然品牌建設是一個漫長的積累和需要大量資金投入的過程。對于貿易紡企來講,創立和發展的品牌屬于后入品牌,后入品牌想要突破先驅品牌,主要有三種戰略,一是快速跟進戰略,二是差異化戰略,三是創新戰略。筆者以為,不可一味模仿,應立足實際,綜合考量品牌發展之道,可以探尋的路徑有:與國際知名品牌深度合作、與國際著名設計師合作以及借助資本市場支撐品牌建設等,努力打造和提升自主品牌的運營能力,創造品牌價值。
(三)開展電子商務網上營銷
央視焦點訪談在今年4月份曝光了淘寶網店售假行為,一度引起了熱議,的確網上銷售存在著售假、侵權及第三方電子交易平臺監管不到位等一系列問題有待加強和規范,但有一點是不可忽視的,網上營銷呈現出蓬勃發展的趨勢和迅猛的勢頭。郎咸平先生指出,中國外貿出口企業要改變身處產業鏈的最底端、利潤最低下的局面,就一定要利用好電子商務,將整條產業鏈,包括產業設計、原料采購、銷售等等產業鏈和制造,透過電子商務以及資訊系統進行高效壓縮,這樣才能幫助中國制造從國外巨頭手中要回定價權。當今世界休閑服裝零售五大巨頭之一的優衣庫(UNIQLO)于2009年4月在中國的網絡旗艦店正式上線,開店不到兩周,銷售量就突破了3萬件。據有關部門統計,2010年,我國網絡購物用戶已經有1億6051萬,網購的交易規模達4610億元。更有專家測算,“十二五”期間,網購規模將2萬億元,潛力巨大。業內預計,未來幾年,網上銷售將保持100%以上的速度增長。有道是不破不立,作為習慣于傳統思維的貿易紡企,應解放思想,轉變思路,搶抓電子商務快速發展的大好時機,結合自己的專長產品,充分利用各類較為成熟的網上營銷平臺,開展國內和國際業務的網上銷售,一方面擴大銷售渠道,另一方面培育自主品牌,從而建構新的商業模式。
以上是筆者基于供應鏈價值創造視角,就貿易紡企當前及今后的轉型升級的幾點思考和看法。限于篇幅,所勾畫的戰略路線圖也僅是粗線條的框架思路。在供應鏈價值創造的各環節,貿易紡企可根據自身情況,有重點有步驟地進行突破,一個環節的突破往往會帶來意想不到的效果。廣大的貿易紡企也應充分認識到,作為我國國民經濟的傳統支柱產業和重要的民生產業的紡織服裝業,即使面臨著國際產業轉移、國際市場動蕩、國內產業結構調整升級、成本大幅攀升以及行業內部洗牌等諸多挑戰,但衣食住行的根本需求決定了我們這個行業是一個“萬年青”行業,而且隨著經濟社會的進步和發展,傳統的紡織服裝行業正在向時尚產業轉變,更加展現出無限廣闊的發展前景。而此時此刻,恰恰需要改變和調整的是我們的經營理念和思維方式。相信,在新一輪戰略機遇期里,只要我們搶抓機遇,創新求變,加快轉型升級,貿易紡企依然能在我國國民經濟中占有重要地位,依然能為我國經濟的發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參考文獻:
[1][日]杉田俊明:《利豐:從“中介人”到供應鏈主導者》,《北大商業評論》2007年第11期.
沈偉民:《周海江:破“劉易斯拐點”》,《經理人》2011年5月刊(第202期).
利豐研究中心:《供應鏈管理:香港利豐集團的實踐(第二版)》,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年8月版.
[美]麥克爾·斯賓塞:《中國發展之變》,《財經》2011年第10期.
楊永清:《探求傳統紡織服裝出口企業的轉型之路》,《對外經貿實務》2009年第8期.
馮國經、馮國綸等,宋華譯:《在平的世界中競爭》,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年9月版.
[美]Saul Berman等,華曉亮等編譯:《未來企業之路》,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年4月版.
[美]艾麗絲·M·泰伯特等,劉鳳瑜譯:《凱洛格品牌論》,人民郵電出版社2006年11月版.
[日]谷木真輝等:《一勝九敗:日本新首富柳井正的創業人生與商業哲學》,中華工商聯合出版社2011年1月版.
【淺談我國貿易紡企轉型升級的戰略思考】相關文章:
淺析我國加工貿易轉型升級12-05
我國加工貿易未來轉型升級的方向03-26
對我國加工貿易產業升級的分析03-18
淺談安徽省旅游業轉型升級研究03-06
關于我國增值稅轉型問題的思考03-24
我國物流企業面對跨國競爭的戰略思考12-04
談我國企業的營銷戰略轉型及未來發展趨勢03-23
針對綠色貿易壁壘我國的對策與思考12-05
淺析我國服裝企業貿易模式創新的思考03-23
對我國貿易秘密法律保護的思考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