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淺談普通本科院校國貿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與實踐
[摘要]本文以國貿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為研究對象,在深入剖析國貿應用型本科人才培育誤區的前提下,結合桂林理工大學國貿專業教學改革實踐,提出了普本院校人才培養模式創新理念。
[關鍵詞]應用型人才 培養模式 創新
經濟全球化進程不斷深化發展,后WTO時代的到來以及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逐步建立,加大了全社會對國際化人才需求,因此國貿專業成為高校和考生眼中的香餑餑,國內一半以上的本科院校都開設了國貿專業。然而,就業市場同質導致過度競爭使得該專業求職市場人滿為患,2007年以來的國際金融危機引起各國貿易保護主義勢力抬頭,就業形勢變得尤為嚴峻。桂林理工大學國貿專業取得了2006-2009年四年一次性就業率均超過90%,大大高于全國平均水平。是什么樣的原因成就了高就業率呢?本文就桂林理工大學國貿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創新背景及實踐進行了歸納,系統地提出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普通高校國際經濟貿易人才培養模式。
一、開展特色應用型本科國貿人才培養模式創新的背景
當今普通高校國際經貿人才培養中存在一些誤區,影響了人才的就業競爭力,主要表現為:
(一)教育理念滯后于社會發展的需要
教育的基本功能是培養人,尤其是知識經濟時代要求人不僅僅在于掌握知識,更重要的學會學習的方法,在浩瀚的知識海洋中搜尋自己所需要的知識的能力。普通高校的國貿人才培養很大程度上扭曲了“教育是培養人”這一命題,而代之以“規范人、塑造人”的標準。
(二)定位不清晰,陷入高不成、低不就的窘境
按高等教育人才培養目標的定位,在高等教育大眾化階段,不同類型、不同規格、不同專業的人才有不同的質量評價標準。一般可以將其分為以學術性為主的研究型人才、以開發性為主的應用型人才和以技能性為主的實用型人才三種類型。應用型人才中還可以進一步劃分為偏向研究開發性的應用型人才和偏向實踐應用性的應用型人才[1]。
研究型人才的培養更多是研究型大學的社會責任和義務。普通本科院校通常屬于教學型或教學研究型大學,受限于生源質量和教師整體狀況,盲目定位于研究型人才培養是值得商榷的。這類大學在構建各自的人才培養模式時應以適應市場需求為導向,以培養復合型、應用型的人才為主,更多地面向基層、面向生產第一線需要定位。
應用型人才的要求是要有一定理論基礎、有較強動手能力和二次開發能力,它既區別于高職高專類學校培養的服務于生產、服務及管理第一線,并具有較強動手能力的技能實用型人才,又區別于研究型高校培養的通識型、綜合型、研究型人才。應用型人才應突出既有“知識”,又有“能力”,更有使知識和能力得到充分發揮的“素質”,應當具備基礎扎實、知識面寬、能力強、素質高四個突出特點,尤其是要具備較強的創新與實踐能力。因此,在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過程中“既要避免知識面過窄,又要防止出現一味地追求厚基礎,而忽視專業應用能力培養”。
(三)培養模式趨同化
1.人才培養目標趨同于理論型
現在大多數普通本科院校國貿專業的培養目標都是“高級專業人才”,把“高級”等同于“理論”,趨同于研究型高校的研究型、理論型人才培養目標,偏重于學生在國際貿易、國際經濟學等宏觀方面的理論知識掌握,而對于國際貿易具體業務的實際操作能力的培養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專業課程體系趨同象牙塔式教育模式
當前國際經貿專業課題體系設置上基本沿襲了傳統的三段式模式,嚴重制約了具有特色的專業型人才的培養。以公共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三段組合而成的 “三段式”模式,人才培養要么定位于“知識型”、要么定位于“技能型”,忽略了既有較廣的國際經貿知識,又具備較強的動手能力的復合型應用人才的培養。課程體系設置的趨同性,導致高校國貿專業學生在競爭力的趨同性,結構性的矛盾加劇了就業市場競爭性。專業人才培養方式“重理論、輕實踐”
由于人才培養目標和課程體系設置的簡單模仿,在課堂教學上集中表現為教學“重理論輕實踐,重教學輕應用”。各高校雖然在教學計劃中安排了各種實習,但大部分采取的形式為帶領學生與工廠、企業參觀,真正參與實踐的少。
高校對教師考評機制“科研為王”一刀切,導致教師集中于理論研究,外貿實務操作教學能力不足。同時由于國際貿易實務涉及商業機密,外貿公司和企業不是很愿意接收學生實習,導致實踐教學基地的建設不穩定等,嚴重制約了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重書本知識傳授、輕社會能力培養
大學擴招及師資立足的制約,采取的多是上大課的課堂教學模式,一對一的輔導和溝通機會少,造成老師和學生的陌生感。培養模式的單一和考核方式的單調,學生能力的單一性(考試能力強但社會能力差)的特點尤為突出。比如團隊合作的精神、社會適應能力,心理調節能力等綜合能力的缺失都成為制約學生就業和發展的障礙。
二、獨具特色的科學定位探索
桂林理工大學在省部共建后生源主要來自廣西,大約占70%左右,學校在對國貿專業定位時,綜合分析了我校在激烈競爭中的獨特優勢: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建立使廣西成為投資和貿易熱土,相鄰的廣東是我國對外貿易最為發達的省份,因此,面向東盟和港珠澳(香港、珠三角及澳門),服務地方經濟發展是桂林理工大學國貿專業的基本定位。同時,考慮到作為一所普通本科院校,無論是生源質量還是師資條件都無法與重點高校相比,要在激烈的就業市場中脫穎而出,必須有自己獨特的核心競爭力。因此,我們總結了“立足地方、面向東盟、面向港珠澳,厚基礎、寬口徑,重應用、強能力、提素質、出特色”的定位思路。
三、不斷創新的培養模式
(一)構建寬口徑、厚基礎的課程體系
傳統高等教育注重在單一學科領域中培養人才,人才知識結構單一,知識面狹窄,適應性較差。隨著教育大眾化和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社會對知識結構單一人才的需求不斷減少。
針對人才培養上的應用性特色,在學生知識構架上應把握好通識教育與專業教育的關系。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是一種針對專業教育而言的通識教育,同時也為終身教育做準備、打基礎。為此,學校從實際出發,提出了課程體系的五點要求:“厚”—基礎理論要扎實;“寬”—選修課程安排及方向要多;“精”—課程要精; “新”—內容要緊追學科發展最前沿,把最新的知識傳授給學生;“實”—要適應社會、學生的需要。
于是,我們設置了兩大課程平臺“公共課程平臺”和“學科課程平臺”,公共課程平臺主要包括“兩課”、外語、數學、計算機等通識教育課程,主要目的是素質教育,以提升基本素質、基本技能。學科課程平臺則側重于國貿專業的專業基礎課,滿足“厚基礎、寬口徑”培養目標需要,設置了宏觀經濟學、微觀經濟學、國際經濟學、貨幣銀行學、國際金融、會計學、統計學、財政學、管理學和國際商法等專業基礎課程。解決多個專業方向發展的需要,同時還要滿足學生不同層次發展和進一步提高的需要,如報考研究生等進一步深造的需要等。
此外,我們設置了多方向的專業選修課程,為寬口徑培養提供體系支撐。通過國際貿易實務、國際結算、國際貨物運輸與保險、國際技術貿易、市場營銷學、商務談判技巧和電子商務及應用等課程要求學生掌握外貿實務的基本知識;通過國際貿易地理、國際市場營銷等課程,要求學生掌握市場基本面的分析方法,掌握關于國際市場、競爭因素、商業技巧、競爭秩序,顧客興趣等方面的知識。通過商務統計、經濟評估和數據分析技巧等課程,要求學生掌握信息社會下企業運營數據收集、處理和分析技巧和能力。要求學生熟悉商務倫理道德,掌握一定的交際技能,培養學生團隊合作和人際溝通等方面的能力。
這種課程體系設置,既滿足了應用型人才培養中所需基本知識要求,也滿足了不同職業方向發展需要,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創造了良好環境。
(二)重實踐應用的教學環節安排
實踐性教學環節是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知識與能力相交融、動手與動腦相協調的實踐性教學過程。國貿專業本身就是一個應用性很強的專業,我們開設了社會調查、認識實習、國際貿易實務課程實習、獨具特色的東盟實務實習、畢業實習等多個實踐性教學環節,同時設置了國際貿易案例分析討論專題,建立了多處校外實習基地及校內國際貿易實務模擬實習和外貿單證實務操作等四個平臺,通過學生深入企業參觀,操作,增強對國際貿易實務的了解。國際貿易模擬和單證實務平臺,讓學生在仿真的國際商務環境中切身體驗貿易全過程,并廣泛聯系外貿企業、海關、商檢等單位實地見習,增強學生實踐操作能力,使其知識向能力轉化。
(三)特色課程打造競爭優勢
為突出特色,體現面向東盟、面向港珠澳的特色,開設了東盟經濟概論、東盟貿易實務操作、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等獨具特色的專業選修課程,增進同學們對東盟的了解,熟悉東盟國家基本環境和外貿實務操作的特殊性,為學生就業創造了獨具特色的競爭優勢。
同時,我們開設報關員、報檢員、單證員、外貿業務員等從業資格考試課程,使平時教學與獲取各種資格證書聯系在一起,一方面從知識和技能培養體系上大大加強國際貿易實務類理論課程的延展,提高學生工作技能,改善過去偏重理論的培養體系;另一方面,學生擁有一些職業資格證書,也增加學生的就業競爭力,贏得就業機會。
(四)強化應用能力的教學形式
1.以提高一線教師教學水平為切入點。不管教學體系設計多么完美,設想如何周全,知識傳授最終都是由教師通過豐富多樣的教學形式完成,因此高水平教師是保證教學目標實現的第一要素。學校每年都采取多種形式資助老師出國學習、參加國內的各種培訓班和學術會議,全面提升教師教學水平。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角色和地位的轉變。在教學中,要求老師減少以往填鴨式灌輸授課方式,代之以更多的案例討論,情景模擬,創造條件讓學生積極參與教學,逐步形成學生和老師通過互動完成教學的良好授課氛圍。授課方式的改變也讓教師角色從“傳道”者轉向獲知的引路人,從“解惑”者轉向生惑的啟發人,從“授業”者轉向創業的指導人。不斷創新教學方法。推廣案例教學法、情景教學法、“讀寫議”教學法,引導和啟發學生提出問題和思考問題。提倡教師采用討論式、互動式課堂教學,增加小組研討的課時,采用講授和小論文結合的教學方式,幫助學生深入理解和掌握理論內容。注重培養學生分析與創新能力。引入多元化的考核方式,學生作業和考試更多是大量閱讀和資料收集分析,在獨立思考基礎上得出結論。推進教育技術的應用。借助信息網絡平臺,運用多媒體教學和網絡教學等現代化教育手段,提供動態、豐富的資訊,使教材生動具體,加深學生對課程內容的印象,從而達到教學目的。推行“本科教育導師制”。每個學生都有除輔導員以外由專業教師擔任的導師,負責同學們對學生進行輔導,制訂了定期指導和談話制度,縮小了師生之間的距離。
結論
國際經濟與貿易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是社會的需要,普通高校在學生培養上應該找準自己的位置,不盲目攀比,也不妄自菲薄,而是要立足于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的需要,為社會培養有用的人才。
[文獻]
[1]張宇馨.國際貿易專業課程設置和應用性人才培養—以英國大學商學院為例.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J].2008(5):95-98.
莊華潔,周金其.本科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與實踐[J].高等教育研究,2004(6):108-109.
【淺談普通本科院校國貿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與實踐】相關文章:
醫學本科應用型人才培養基礎醫學課外實驗活動改革初探的論文(精選6篇)07-26
淺談課程改革的基礎教育論文05-31
高職院校混合學習模式設計與應用探究論文05-03
加強應用型本科專業基礎課教學改革探討06-02
淺談校企合作下的高職院校繼續教育06-04
淺談高等院校化工實驗室的安全管理08-22
旅游管理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淺析論文04-15
校企合作下的高職院校學生管理模式探析05-16
淺談高職工程力學課程教學改革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