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論《長生殿》審美意象的異質同構
審美意象既體現主觀情思又體現客體的審美特征,下面是小編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長生殿》審美意象的異質同構的論文范文,供大家閱讀參考。
摘 要:《長生殿》中金釵鈿盒、《霓裳羽衣曲》、牛郎織女是穿插在劇本中不可或缺的三種不同質的意象。這三種不同質的意象分別隱喻不同的話語立場,有著不同的敘事功能和審美指向,也承載了不同的情感色彩。在戲曲的結構意義上,它們起到了貫穿場面、聯絡主角、推動情節的作用,增加了劇本的結構穿插之美。在意境上,通過這三種意象或平行或交叉的時隱時現的敘述,共同形成了《長生殿》廣闊深遠的詩意境界。在題旨上,這三種意象體現了洪 對人生、歷史和社會的終極思考。
關鍵詞:審美意象 異質同構 詩意境界
審美意象是藝術家在構思的過程中,將主體的審美情感、審美認識與把握的客觀物象相融合,并以一定的藝術表達方式和語言為媒介形成的存在主體觀念中的內心視象。審美意象既體現主觀情思又體現客體的審美特征。《長生殿》意象體系最主要的是三種意象:金釵鈿盒、《霓裳羽衣曲》、牛郎織女。作家在文學創作中對意象的營構大致有兩種情況:“一是通過有著平行交叉審美關系的同質或異質意象的同構來創造意境;二是圍繞焦點性(主題)意象反復詠嘆和多方面描繪,形成如音樂般的主題旋律,在一唱三嘆中完成作品意境的創造。”{1}如馬致遠《秋思》就屬于第一種情況,“古道”、“西風”、“瘦馬”、“小橋”、“流水”、“人家”就是有著平行交叉審美關系的同質或異質的意象同構,產生相對比相映照的審美功能。而《荊釵記》中之荊釵意象、《桃花扇》中之桃花扇意象都是屬于第二種情況,是通過對主題意象的反復詠嘆完成作品的意境創造。《長生殿》中金釵鈿盒、《霓裳羽衣曲》、牛郎織女就是共同穿插在劇本中不可或缺的三種不同質的意象,各自從不同的方面映襯、烘托了《長生殿》的題旨,共同建構了《長生殿》永恒的意境。這三種不同質的意象分別隱喻不同的話語立場,有著不同的敘事功能和審美指向,也承載了不同的情感色彩。
一、金釵鈿盒意象
吳舒鳧在《重圓》一處批道:“釵盒自定情后,凡八見:翠閣交收,固寵也;馬嵬殉葬,志恨也;墓門夜玩,寫怨也;仙山攜帶,守情也;璇宮呈示,求緣也;道士寄將,征信也;至此重圓結案。”其實在《長生殿》中釵鈿意象出現的.次數并不是吳舒鳧說的八次,而是十次(以一出為一次),包括《定情》《絮閣》《埋玉》《情悔》《尸解》《仙憶》《補恨》《寄情》《得信》《重圓》。沒有出現但劇中人物提到的有八次:《傳概》《密誓》《冥追》《哭像》《神訴》《彈詞》《見月》《改葬》。
在第二出《定情》中,李隆基將金釵鈿盒贈予楊玉環,說:“朕與妃子偕老之盟,今夕伊始。”楊玉環也表示:“惟愿取情似堅金,釵不單分盒永完。”可見金釵鈿盒出現伊始便是作為情比金堅、白頭偕老的愛情象征。此后金釵鈿盒在劇中反復出現,隨情節的變化發展由合而分,由分而合,抒寫了唐明皇與楊貴妃“精誠不散、生死不渝”的情愛。
第十九出《絮閣》中李隆基宿在梅妃處,楊玉環大鬧之余要把金釵鈿盒退還給李隆基,此一出說明他們的愛情并不風平浪靜。第二十二出《密誓》中二人情緣進一步加固,楊玉環拜告雙星:“愿釵盒情緣長久訂。”第二十五出《埋玉》中楊玉環臨死前將釵盒交給高力士,吩咐他將其殉葬。第二十七出《冥追》中楊玉環的鬼魂在游蕩之際仍念念不忘釵盒。第三十出《情悔》中楊玉環的鬼魂在月夜拿出釵盒把玩:此處出現的釵盒代表楊玉環對過去縱情的追悔。第三十二出《哭像》中李隆基哭楊玉環像,“只為我金釵鈿盒辜負,致使你白練黃泉恨渺茫,向此際捶胸想,好似刀裁了肺腑,火烙了肝腸。”第三十三出《神訴》寫馬嵬坡土地向織女訴說楊玉環難忘釵盒情緣,于是引出織女的同情,決定幫助楊玉環復歸仙籍。第三十七出《尸解》中楊玉環尸解成仙,不忘帶上釵盒,表明楊玉環對愛情的堅守。第三十八出《彈詞》中李龜年提到釵盒,回憶二人情緣是“弛了朝綱,占了情場”。第四十出《仙憶》中楊玉環在蓬萊仙山拿出釵盒,仍在渴望著與李隆基的重逢。第四十一出《見月》中李隆基面對荒墳思念妃子,提及釵盒。第四十三出《改葬》中李隆基重新改葬貴妃,卻發現殉葬的釵盒不見了,不由傷心欲絕。第四十七出《補恨》中楊玉環把釵盒拿給織女看,織女感于二人真情,決定成全。第四十八出《寄情》中楊玉環分金釵鈿盒各一半,托道士給李隆基,表明自己堅守的心意。第四十九出《得信》中李隆基見到道士帶來的半個釵盒,被告知中秋夜二人可月宮相見。第五十出《重圓》中釵盒重圓,玉帝感于二人的情深,命他們永為夫婦,釵盒情緣終于有了圓滿結局。
無疑,金釵鈿盒這一意象貫穿了李楊二人愛情的開始、發展、波折、鞏固、深化,他們的情愛發展過程是一個不斷祛除貪欲、不斷進行凈化提升,逐漸合理化的過程。釵盒意象在劇中連接了愛情,促進了情節的發展,加強了全劇的抒情氣氛和詩意境界。
二、霓裳意象
霓裳意象即《霓裳羽衣曲》,在劇本中出現或被提及共有二十出,也是《長生殿》中一個重要的意象。在《聞樂》《制譜》《偷曲》《舞盤》《罵賊》《彈詞》《重圓》等七出中以演奏的方式出現過。在《傳概》《合圍》《窺浴》《驚變》《情悔》《神訴》《私祭》《仙憶》《改葬》《覓魂》《補恨》《寄情》《得信》等十三出是通過人物之口提及過。
《霓裳羽衣曲》是唐代大曲中法曲的精品,是唐代音樂的代表作,樂調優美,構思精妙,在唐宮廷中備受青睞,在開元、天寶年間曾盛行一時,天寶之亂后,宮廷就再沒有演出了。隨著唐王朝的衰落,一代名曲《霓裳羽衣曲》竟然也寂然不傳矣。可見從歷史來看,《霓裳羽衣曲》這一物象本身就有一種歷史的盛衰興亡之感。霓裳意象在劇中主要隱含著歷史與人事的變遷、興衰榮辱。
在第一出《傳概》中提到:“月宮會,霓裳遺事,流播詞場。”可見作者是把霓裳意象與李楊愛情的變遷、大唐的興衰緊密地聯系在一起的。第十一出《聞樂》寫嫦娥派人召玉環夢魂聽《霓裳羽衣曲》,“使其醒來記憶,譜入管弦。竟將天上仙音,留作人間佳話。”在這一出戲中,《霓裳羽衣曲》把天上事與人間事串聯在一起,使全劇在結構上嚴絲合縫。此后,《霓裳羽衣曲》由天宮來到人間。第十二出《制譜》寫楊玉環根據回憶譜成霓裳新曲,《霓裳羽衣曲》成為楊玉環贏取愛情的一個砝碼,成為李楊二人愛情甜蜜的見證。第十四出《偷曲》寫李暮慕名偷曲,以華清宮的豪華以及月下歌舞的婉妙顯示大唐盛世的歡樂祥和景象。第十六出《舞盤》寫貴妃祝壽,李龜年領梨園子弟按譜奏樂《霓裳羽衣曲》。此一出意味深長,一方面顯示了大唐的隆盛氣象,另一方面寫出李隆基通過楊玉環的曲中妙舞對她更加寵愛,表現了李隆基由情不專到專一的過程。
第十七出《合圍》中安祿山譏笑唐天子:“等不的宴華清《霓裳》法曲終,早看俺鬧鼓鼙漁陽驍將反。”于是有了第二十四出《驚變》,李楊二人正無限溫情之際,“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霓裳意象見證了他們的甜蜜愛情和盛世景象的轟然倒塌。李隆基被迫倉皇出逃幸蜀。第二十八出《罵賊》寫安祿山當權,喚梨園子弟吹奏舊日《霓裳》曲,此時的《霓裳》又見證了叛賊的猖狂得志。這其間無疑包含了濃重的興亡榮辱的傷痛和感喟。第三十八出《彈詞》寫李龜年在“安史之亂”后流落江南,以賣唱為生,他“把霓裳御譜沿門賣”,自月宮傳下的仙曲,如今竟淪落到街頭賣唱小曲,可憐可嘆。在李龜年的彈詞里,唱出了李楊二人“弛了朝綱,占了情場”,揭示了動亂的原因是李楊二人的過于縱情縱欲。
第三十九出《私祭》寫永新、念奴、李龜年和李暮在動亂之后偶然相遇聚到一起,他們都是《霓裳》曲的參與者和見證者,永新、念奴大發感慨:“《霓裳》一曲到得流傳,不想制曲之人已歸地下。連我每演曲的也都流落他鄉,好傷感人也。”正是一曲《霓裳》把幾人的身世之感、家國之感與興亡之感融為一體,寄寓了作者“樂極哀來,垂戒后世”的寓意。第四十出《仙憶》寫月主娘娘向楊玉環索取《霓裳》新譜,而楊玉環提起《霓裳》竟潸然淚下,此處的《霓裳》包含著楊玉環無限的思念、哀傷和無奈。第四十七出《補恨》、第四十八出《寄情》、第四十九出《得信》都一再提到說:“八月十五,月中大會,奏演《霓裳》,二人可相會。”此處的《霓裳》充滿了李楊二人無限的憧憬與期盼。第五十出《重圓》寫李楊二人終得團圓,月宮中奏起《霓裳》,二人在《霓裳》曲中實現了他們永恒的愛情。
可見,霓裳意象貫穿全劇始終,在今昔對比、天上人間的對比中表現出作者對歷史與人事變遷、美好易逝的感慨和悲涼。《長生殿》中的歷史興亡之感,其實“并非是具體地對于明王朝遺民式的追憶和感嘆,而是跨越歷史時空,對于滄海桑田、人世變換的感傷和慨嘆”{2},所以,霓裳意象所傳達的歷史興亡之感,是跨越歷史時空的深刻感悟,包含了歷史的虛幻無常,又包含了人生的峰回路轉。
三、牛郎織女意象
牛郎織女神話傳說最早產生于西周時代,至漢代已初具規模,至魏晉南北朝時廣為流傳,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文化淵源。牛郎織女神話以浪漫的情調、幻想的意境、超現實的敘述,為人們展示了牛郎織女這一對有情人始終不渝的愛情歷程。《長生殿》中牛郎織女雙雙出現或織女單獨出現、被提及有十一次,分別是《傳概》《密誓》《神訴》《尸解》《見月》《慫合》《雨夢》《覓魂》《補恨》《寄情》《重圓》。民間傳說中的牛郎織女是愛情忠貞不渝的象征,而在《長生殿》中牛郎織女意象具有更豐富的敘述功能和審美意蘊。首先,牛郎織女意象類似于詩歌中的用典。在劇中,可以看到李楊與牛郎織女兩個故事的重合。如果說金釵鈿盒意象主要是寫實的功能,那么牛郎織女意象則是充分發揮了寫意的功能,從而使作品在寫實與寫意之間自由轉換,有了更深廣的敘事空間。其次,牛郎織女意象在《長生殿》中反復出現,推動了情節的發展,同時也隨著情節的發展賦予了牛郎織女更豐富的意蘊,那就是牛郎織女不再僅僅是忠貞愛情的象征,而且牛郎織女也是二人愛情的見證者,是二人愛情的促成者,沒有牛郎織女也就沒有李楊二人最后的團圓。
在第一出《傳概》中寫道:“證合天孫,情傳羽客,鈿盒金釵重寄將。”在這一出就直言天孫(也即織女)是李楊愛情的見證者,是他們愛情的重續者。牛郎織女意象是與金釵鈿盒情緣不可分割的,是自始至終結為一體的。在《密誓》中牛郎織女意象第一次正式出現。李楊二人雙雙設誓:“雙星在上,我李隆基與楊玉環,情重恩深,愿世世生生,共為夫婦,永不相離。”此后,牛郎織女或雙雙出現或織女單獨出現,每次出現都見證李楊愛情發展的一個重要歷程。在《密誓》中,牛郎織女對李楊的愛情是抱著觀望態度的:“若果后來不背今盟,決當為之綰合。”而在《神訴》中,織女聽聞土地訴說楊玉環的癡情與悔過之意,于是打算助她歸仙班,但對于李楊的重續情緣卻仍在考慮觀望之中。《尸解》中織女傳旨給楊玉環,準許她復歸仙位,居蓬萊仙山,為二人的重合打下了基礎。《慫合》中牛郎織女雙雙出現,二人爭論,織女認為李隆基薄情,不愿成全二人情緣,但在牛郎辯解之下,織女最終同意:“他若果有悔心,再為證完前緣便了。”《覓魂》中李隆基派道士上天入地去尋找楊玉環的魂魄,織女感于李隆基的一番真情,為道士指明楊玉環之所在。《補恨》中織女方知二人彼此情深意厚,于是有了《重圓》,織女捧玉旨而來:“準天孫所奏,鑒爾情深,命居仞利天宮,永為夫婦。”
牛郎織女意象實際上整體見證了他們的情定、情專、情悔、情思、情圓的過程,正是由于織女的幫助,他們才得以重續前緣,永為夫婦,在此意義上,牛郎織女意象、釵盒情緣、李楊愛情三者成為密不可分的一個整體。
總之,《長生殿》中,釵盒意象、霓裳意象、牛郎織女意象三種不同質的意象結合在一起構成一個緊密的有條不紊的意象體系。在戲曲的結構意義上,它們起到了貫穿場面、聯絡主角、推動情節的作用,增加了劇本的結構穿插之美。在意境上,通過這三種意象或平行或交叉的時隱時現的敘述,形成了《長生殿》廣闊深遠的詩意境界,營造了《長生殿》無限豐富的內涵和審美意蘊,同時也充滿了中國古代傳統文化的深厚魅力。在題旨上,這三種意象體現了洪 對人生、歷史和社會的終極思考。
參考文獻
{1} 孫敏強.試論孔尚任“曲珠”說與《桃花扇》之中心意象結構法[J].文學遺產,2006(5).
{2} 營之梅.情緣終歸虛幻[J].戲劇之家,2006(4).省略
【淺論《長生殿》審美意象的異質同構】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