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主體意識和古代文學教學管窺
一、大學生學習古代文學的主體意識的缺乏及其原因
大學生對與古代文學的學習缺乏主體意識,原因有多方面。首先,大學課程設置過多。學分制實行后,學生不僅有專業必修課、專業限選課,還有公共選修課、通識通選課等,占用了學生大量時間。在此情況下,學生對于以四卷本的文學史及六冊作品選為核心內容的中國古代文學課程無法投入足夠精力去學習。其次,古代文學課程被嚴重壓縮。這是大學課程設置過多以及新專業不斷出現而引發的后果。以往的本科教學計劃中,古代文學教學至少需要兩個學年共四個學期的時間來完成。修改后的教學計劃中,根據不同專業,古代文學教學時間被縮短為三個學期甚至一學年。漢語言文學專業雖然保持四學期的時間不變,但為了給其他課程讓路,具體的教學時數也被削減了。課程被壓縮,教師必須趕教學進度,學生對古代文學的學習囫圇吞棗,知識消化不良,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他們主動學習的興趣。其三,課程考核體系有缺陷。教師對學生期末成績的評分一般是:考試成績占70%,平時成績占30%。考試題目基本以課件內容為主,學生既無暇也無興趣去涉獵其他內容。平時成績以課堂考勤為主,此外再布置一到兩篇課程論文,這也是流于形式化的考核,對于學生主動學習沒有促進作用。目前,在高校普遍重科研而輕教學的背景下,教師亦缺乏督促學生學習的動力。其四,單向度的課堂教學模式。教師對課堂教學的準備不可謂不足,課前查找豐富資料,制作圖、文、音、畫并茂的精美課件,課堂上也注意教學技巧,即使如此,教學效果也并不十分理想。在古代文學課堂上,除了少部分學生積極回應教師外,其他學生要么是一臉茫然,要么是低頭不語。究其根源,教師單向度講授,而忽略學生主體的能動性,課件再精美,聲音再洪亮,學生們也難免產生審美疲勞。其五,學生對古代文學知識的魅力和價值認識不足。在現代技術日益發達,工業化進度越來越快,商業氣息漸趨濃厚,以及全民娛樂的時代氛圍中,古代文學知識對于個體人格涵養、文化修養以及社會的精神文明建設的魅力和價值已經淹沒在一片喧囂繁華之中。學生們更喜歡快餐式的文化享受,而不喜歡需要時間去沉浸在其中方能體會魅力和價值的古代文學知識。
二、強化大學生學習中國古代文學的主體意識的方法
在新形勢下,強化大學生學習古代文學的主體意識不能靠單純增加課時數或逼迫學生自學等老舊方法來實現,而必須貫徹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理念,充分挖掘學生潛能,讓他們自覺、自愿去擴大學習的面,并深入吸取知識的精華。筆者提出的一些方法或許對問題的解決有所助益。
(一)角色反串法角色反串法即為讓教師和學生互換角色,讓學生站上講臺教,教師旁聽。目前高校教師依然習慣以自己講授為主,學生被動聽、記為輔,而往往忽略大學生不同于中學生,他們不僅具有極強的自主學習能力,也具有極強的自我表現欲。在具體實施上,教師可結合古代文學史的教學大綱,在每次課中布置一到兩篇教學內容之外的作品給學生,讓他們利用課后時間準備要講授的內容并制作PPT,在下次課親自展示,每位學生所需時間以5到10分鐘為宜。學生講授后,教師進行簡要點評,指出其優點和不足,同時也可讓其他同學來評價。在課程已被壓縮的情況下,角色反串法一方面能以學生親自參與、主動融入的方式擴大教學容量,另方面可激發學生在課外自主學習的興趣。角色的互換不僅使學生感到新鮮,而且反串教師也讓他們有扮演好這一角色的使命感、責任感,這是提升學生主體意識的一大動力。
(二)團隊表演法這是基于角色反串法的一種延伸。在講授敘事性較強的文學作品比如敘事詩、古典小說、古典戲曲時可以考慮用此方法。因為無論教師或學生,單純講授,其生動性、趣味性依然不夠突出,而通過表演方式可解決此問題。因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較多,一人無法完成表演,教師可以安排幾位同學在課外一起琢磨作品,體會人物形象,然后通過團隊合作編排,反復演練,最后在課堂上演出。團隊表演法生動活潑,融知識性和趣味性于一體,對于喜歡表現自我的90后大學生來說更有吸引力。在表演過程中,學生對作品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作品的藝術魅力有了切身體會,同時也鍛煉了學生們的協調合作能力。此外,在尊重原作的基礎上,教師也可鼓勵學生發揮文學想象力加以創新。由此可見,團隊合作表演法的益處是多方面的。
(三)課外拓展法由于目前大學班級學生人數眾多,而教學時數有限,教師盡最大努力讓每位同學都來反串教師角色或進行團隊表演實屬不易。鑒于古代文學課程需要學習的內容很多,教師講授、學生反串講授和團隊合作表演的作品之外,仍有很多優秀篇目需要學生自主學習。這就需要教師在既定內容之外安排課外拓展學習的篇目。具體而言,課外拓展可細分為研讀、改課程教育研究CourseEducationResearch2013年4月下旬刊綜述專著寫、誦唱等幾個層次。例如唐代詩人白居易的詩歌作品較多,在學習《長恨歌》、新樂府詩等作品后,可安排學生以將詩歌改編為劇本等形式改寫《琵琶行》等篇目。此外,還可根據情況適當讓學生自主安排一些古典詩詞朗誦、古典詩詞演繹會或者古典文學知識競賽等。這些環節可增加他們主動學習的樂趣,也豐富了他們課余的學習生活。
(四)建立多元化的考核體系在目前的評價體系下,大學生的學習成效最終還是體現為成績。為了使上述措施能落到實處,還需制定更完善的考核體系。具體而言,要把目前以期末考試成績和以課堂考勤、課程論文為平時成績的二元化考核體系,改變為以期末成績、平時成績、自主學習成績等為指標的多元化考核體系。自主學習成績指標包括學生在反串教師角色講授、團隊合作表演、課外拓展學習等環節中所獲得的評價分數。如果說角色反串法、團隊表演法可以通過教師的直觀感受來評價,那么課外拓展學習的評價則可通過隨堂考核的形式來打分。教師可在上課過程中隨堂抽查,以便檢驗課外拓展學習的效果。
(五)教師人格魅力的感召盡管我們一再強調學生的主體性,并努力通過各種方式來調動學生自主學習古代文學的積極性,但是仍然不能忽略教師的主導作用。針對目前大學生對古代文學的魅力和價值認識不夠的現狀,教師必須展示出以古代文學知識為涵養的人格魅力,從氣質、學識、修養等方面現身說法來打動學生,以此感召學生自主學習古代文學。前清華大學校長梅貽琦所提出的."所謂大學者,非大樓之謂也,乃大師之謂是也"觀點,在當下更有警醒意義。寬敞明亮的教室、現代教學設備、圖文并茂的課件,這些因素集中起來,對增加古代文學在學生心目中的吸引力,都不如一位學有造詣、魅力四射的中國古代文學大師來得強烈。教師們唯有不斷增加自身的中國古代文學學養,以期有朝一日能達到大師的高度。
三、主體意識強化所取得的初步效果及其意義
在教學過程中,筆者已將角色反串法、團隊表演法等措施應用到具體的教學實踐中,并且取得了不錯的成效。首先,課堂氣氛大為活躍,學生不僅聽課積極性更高,而且課后自主學習的勁頭也很足。例如PPT展示環節,學生模仿的第一對象就是任課老師,為了能更好地展示自己,他們一改往日漫不經心地聽課習慣,聚精會神關注教師授課的方法、步驟、技巧等。比如某某同學講授南朝樂府詩《西洲曲》時,按背景、文本解讀、詩歌主題、藝術特點的步驟一一介紹,所制作的PPT圖片優美,非常契合作品意境。展示完后,在座同學不禁鼓掌表示稱贊。再如廖某某、劉某某、楊某同學三人合作表演的《木蘭辭》,不僅有配樂、朗誦,還有準確生動的舞蹈動作,獲得同學們的滿堂喝彩。這些成效的取得無疑是靠學生課后自主學習的努力而獲得的。其次,學生對古代文學作品的接觸學習更加全面而深入,教學效果有了顯著提高,古代文學課的吸引力較之前有所增強。有學者提出古代文學課程教學要將作品選代替文學史論,這觀點尚可商榷。本文所提出的幾點措施,其實質就是讓學生在課堂上學習文學史論之余,利用課后時間去全面了解古代文學作品,可謂兩全其美。筆者看到,此前認真聽課的同學變得更加積極主動,而那些在課堂上低頭不語或打瞌睡的同學,精神面貌也大有改觀。究其根源,對作品的深度理解使學生不再對文學史論感到枯燥乏味。上述措施的實行具有多重意義。對中國古代文學課程的教學改革而言,這是一次有益的嘗試和探索。對教師而言,通過角色反串法等措施的實行,不僅對提高自身教學水平有反向的促進作用,而且使他們對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有了全新的認識。此前,教師因囿于成見,加上學生在課堂上的沉悶表現,會認為學生不僅缺乏自主學習的興趣,而且缺乏這方面能力。以上措施的實行使教師對學生的這一印象得以改變。事實上,作為成年人,大學生鮮活的生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在一定程度上被教師忽視了。此外,角色反串法、團隊表演法等學習方式的成功普及,對于師范專業的學生來說是一次提前進行的典型的教學實踐,對于非師范專業的學生也具有鍛煉膽量、內化知識等意義,還可產生一種連鎖反應:不僅使中文專業的學生更加喜歡古代文學課程,而且在高校非中文專業開設《中國古典文學鑒賞》課呼聲甚高的情況下,廣大學子也可通過這樣一種直觀效果來獲得對中國古代文學魅力的重新認識,從而擴大中國古代文學的影響力。
【學生主體意識和古代文學教學管窺】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