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高校人事管理論文
一、高校人事管理存在的問題
1.人事管理理念滯后
傳統人事管理是一種靜態的管理,是對人的過去進行管理和評價,這種管理缺乏激勵、引導作用,忽視了以人為本的先進理念,忽視了對人的潛能的開發,是一種消極被動的管理,缺乏開發的積極主動性。目前,一些高校人事管理還停留在這一觀念上,不重視人力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同時一些高校人事管理思想中帶有濃厚的舊體制色彩,管理者與被管理者之間有著明顯的痕跡,還沒有從傳統對人對事管理的觀念中走出來。管理人員還采用傳統的監督方法,導致教職工的主體地位被削弱,不利于教職工積極性的調動,不能充分挖掘教職工的潛能。
2.用人制度存在問題
高校是知識型人才密集的地方,有著豐厚的人力資源。現階段,我國高校的人員是按照教育規模引進的,主要有教育教學人員、教學輔助人員、專業技術人員、管理人員、后勤服務人員等。不管在哪個崗位上,高校用人還是終身聘任,使得優秀的人才難以施展才能,不合格的教職工又占有職位。在高校用人機制方面,評職稱是一個難題,雖然當前職稱評定進行了變革,出臺了一些積極的政策,給優秀的人才提供了上升的機會。但職稱評定中還存在論資排輩的現象,完全適應市場的用人機制沒有真正建立起來,這樣就沒有了競爭,沒有競爭就沒有壓力,使一部分安于現狀、不思進取,同時還會影響一部分年輕職工的積極性,不利于廣大教職工創新精神的調動。有的在評定職稱后滿足于現狀,不再積極進取,科研能力、教學質量下降。有的在升職后,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缺乏改革創新精神,影響高校人事管理質量。總的來說,高校用人制度還停留在靜態層面上,對人才的任用還停留在注重文憑、重職稱,而輕能力、輕水平。
3.人才流動機制不暢
過去高校人事制度僵化,人事管理實行的是計劃分配,統一管理的過死、過嚴,尤其是有的學校缺乏自主權,無法調入急需的人才,多余的人才又無法調出,進入人才積壓同時又人才匱乏的怪圈,這也暴露出高校人才準入與退出機制的不完善。現在高校引入人才時,不管學歷和專業,基本上定的是一個準入標準,只要符合基本要求,經考試和面試合格后就能進入。但進來后一些人員不作為,又沒有實行完全市場化,很難向企業那樣辭退教職工,導致人才流動機制僵化。
4.考評體系有待完善
人事管理中離不開考評,當前教職工積極性不高,很大程度上是因為考評評價體系不完善。考評走過場、形式化現象嚴重,考評內容沒有針對性,由于摻雜著人情,績效高低不能正確評定。考核評價方面,有的學校過分注重成果,如科研論文,考核時看重數量忽視質量。同時考核忽視師德,這是最為嚴重的。高校人事管理的最終目的是發現人才,而人才是要德才兼備的,所以高校人事管理應在考評中融入師德。另外考評結果與獎懲不掛鉤,導致教職工的積極性受挫。
二、高校人事管理的對策
1.創新人事管理觀念
高校人事管理工作要順利開展離不開探索、創新,如果沒有創新,就缺乏生機活力。一般來說,工作中出現了新問題,管理人員勇于迎接挑戰,以創新的方法去分析、去探索,往往能取得較好的效果。因此要從傳統的人事管理中走出來,注重以人為本,考慮教職工的自尊、情感,多鼓勵、多授權。傳統人事管理把人當作是一種工具,還停留在行政范疇內,這種制度缺乏積極性,不能充分發揮人事管理的效益。現代人事管理注重能力開發,把人作為最重要資源,強調人盡其責,人職匹配,重點是開發教師潛能,使廣大教師積極主動、創造性地開展工作。這有利于調動教職工的積極性,從而推動高校的發展。
2.建立人事代理制度
人事代理制度是社會化服務的一種方式,代理有關的人事業務,這是向現代人力資源管理的轉變。實行人事代理,單位與聘用人才之間是聘用合同關系,這打破了人事管理與人員使用的分離,打破了傳統人事管理的限制,這是一種社會化管理。對人才自身來說,實現了由“國家人”向“單位人”、“社會人”的轉變。建立人事代理制度能將一些人事關系交給社會上專門的服務機構去做,不僅能節約人力資源成本,還能使高校人力資源管理部門從煩瑣的工作中解脫出來,致力于學校的核心工作。
3.健全人才配置機制
人才配置機制是用人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要健全人才配置機制,實現人力資源的優化配置,將合適的人配置到合適的崗位上,充分發揮每個人的潛能,實現人盡其才、物盡其用。人才配置時要揚長避短、學以致用,揚長避短就是不強人所難,也不浪費人力資源,否則會帶來人才流失。學以致用是人盡其才,使廣大教職工發揮各自的專長和創造力,發揮其潛能。同時為了健全人才配置機制,高校要注重人才培訓,使人才更好地服務于高校的教學、科研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