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冠心病患者社區管理論文
相關的臨床資料顯示,給予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后患者有效的社區管理,可明顯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本研究就冠心病患者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與社區管理的臨床特點進行了分析和探討,現報告整理如下,供研究和參考。
1基線資料和方法
1.1基線資料
選擇2013年7月至2014年8月我院手術的80例冠心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將其分成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各40例。實驗組患者中,共有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18例,年齡在62-74歲之間,平均年齡為(68.04±2.55)歲,病程在0.50-2.61年之間,平均病程為(1.44±0.57)年。對照組患者中,共有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17例,年齡在63-75歲之間,平均年齡為(67.11±3.46)歲,病程在0.51-2.62年之間,平均病程為(1.43±0.56)年。經確認,參與本次研究的所有患者均經相關的臨床檢驗確診為冠心病患者,且排除心肝腎功能嚴重受損、手術禁忌及其他嚴重病變患者,符合本次研究的基本條件,另,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無明顯差異(P>0.05),差異不存在統計學意義,兩組間的數據可進行比較和分析。
1.2方法
1.2.1手術治療方法對兩組患者進行常規的消毒和麻醉后,指導患者取仰臥位,兩下肢呈外展外旋狀態,在股動脈內側作長切口,以顯露其大隱靜脈,并對其進行剝離,操作過程中,不要損傷血管外膜及淋巴管,用細線在距靜脈主干1mm處結扎,并盡可能鉗斷其分支;切斷大隱靜脈后,剝離靜脈兩端的外膜,避免縫入官腔內出現血栓,最后在靜脈內充盈冷肝素血。
1.2.2社區管理患者手術成功出院后,對照組患者不給予社區管理,實驗組患者給予社區管理和干預,具體如下:
(1)定期進行社區隨訪,主動了解患者病情恢復情況,對患者的病情變化進行評估;在隨訪中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并提醒患者需定時復診和及時進行心電圖檢測。
(2)提醒患者進行藥物治療,冠心病患者在手術后仍需服用藥物,延緩動脈粥樣硬化的進程。
(3)控制危險因素,在社區管理的過程中,應督促患者保持良好的生活作息習慣,戒煙戒酒。
1.3觀察指標
對80例冠心病患者的治療效果及社區管理效果進行觀察。具體包括手術成功率、生活質量評分,手術成功率和生活質量評分越高,表示患者的治療效果和生存狀態越好。
1.4數據處理
對80例冠心病患者的治療效果及社區管理效果進行數據處理,以95%作為可信區,使用均數標準差表示計量資料,用t檢驗進行對比分析,使用率(%)表示計數資料,用卡方檢驗進行對比和分析,P<0.05的前提下,數據之間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手術治療結果
80例冠心病患者的手術成功率為98.75%(79/80),僅有1例患者因心率異常,手術失敗,另擇手術日期。
2.2實驗組和對照組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
研究結果表明,實驗組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高于對照組患者(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3討論
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已成為治療冠心病的有效手段,具有恢復快、創傷小及并發癥多等臨床優點,在近幾年受到了眾患者及專家的一致好評。冠心病患者行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后進行有效的社區管理對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具有明顯的作用。患者手術順利完成后,由于對疾病缺乏應有的認知度和重視度,其治療依從性往往較差,易導致飲食、作息及用藥不規律的現象,對其疾病的預后及生活質量易產生不良影響。術后社區管理作為臨床一種新型的護理模式,有效突破了時間和空間的局限性,能對患者進行更好的管理。對患者的病情情況進行定期的隨訪和評估,并提醒患者到醫院復查,是了解患者預后狀況的有效手段,大大減少了疾病的復發;藥物治療是冠心病患者術后控制疾病進一步發展的重要方法,由于冠心病患者在術后的用藥種類較多,藥理較為復雜,故對患者進行用藥干預可以有效減少用藥的錯誤率,增加用藥的安全性;冠心病患者在術后面臨的危險因素較多,例如血壓、運動、情緒等,因此,在社區管理過程中,給予患者危險因素控制具有十分顯著的臨床應用價值。本研究結果表明,實驗組和對照組患者均取得了較好的手術效果,但在術后進行社區管理干預的實驗組患者其生活質量評分明顯高于未進行社區管理干預的對照組患者,實驗組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為(55.98±11.77)分,對照組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為(46.51±8.93)分,故冠心病患者行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并在術后給予社區管理具有顯著的臨床應用價值,值得推廣應用于臨床。
【冠心病患者社區管理論文】相關文章:
冠心病患者生存教育論文07-17
高血壓患者社區管理論文10-08
傳統醫學對冠心病患者的影論文提綱06-24
冠心病患者監護病房護理風險管理分析10-15
冠心病護理教育論文07-05
手術室患者安全管理的論文09-01
腦瘤患者護理安全管理分析論文07-30
綜合醫院專科—社區合作管理對社區哮喘患者控制的影響07-28
泌尿外科患者護理管理措施論文08-31
對冠心病患者的心理特點分析與護理探討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