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我國大學生就業形勢及其對策
摘 要:伴隨著經濟社會發展的區域性失衡,大學生就業逐步呈現出“眼高手低”的就業心態與“驅東避西”的就業取向,由此相互交織而引發的失業現象以及相關社會問題日益嚴峻。大學生就業問題的改善不僅與我國經濟增長水平的提高、經濟體制改革的完善、區域經濟的協調發展等緊密聯系,同時也取決于大學畢業生個人就業觀念的轉變。關鍵詞:大學生;就業;對策
1 大學生就業難深層原因分析
(1)愿望與現實之間的反差構成了現階段大學生就業難的重要原因。
家庭與學生個人的觀念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就業困難。家庭對子女教育特別是接受高等教育的投資日漸增大,對子女就業的期望自然伴隨教育投資的增長而提高,這是一種客觀反映。就學生及家長的主觀愿望而言,雖然我國的高等教育已經從精英教育進入了大眾化教育階段,但家長與大學生個人仍然始終對畢業后的就業抱著高期望值。當這種高期望值與現實中的就業崗位或機會存在落差時,大學生就可能陷入難以就業的處境。因此,愿望與現實之間的反差構成了現階段大學生就業難的重要原因。
(2)信息市場的不完善導致就業信息的不對稱。
畢業生求職和用人單位招聘是一個互動過程。在此過程中,畢業生需要通過各種途徑獲得用人單位的信息,同時用人單位也要充分了解求職人的信息,二者是雙向選擇的過程。一方面,求職人員需要了解用人單位所需人才、薪資待遇、具體工作等實際情況;另一方面,用人單位則需要了解求職人員的真實信息,包括其知識結構、綜合素質以及將來的發展方向等。由于目前我國勞動力市場中存在就業信息不對稱、不充分的缺陷,就業信息往往滿足不了勞資雙方的要求,這就會導致以下兩種情況的發生:一是大學畢業生進入了不適合自己的企業,接受培訓后沒多久就跳槽,或者是根本適應不了該企業的工作環境而被淘汰,從而促使企業招生風險加大而很少敢招收毫無經驗的應屆畢業生;二是一些畢業生缺乏對企業的了解,進入后發現“事與愿違”,但某些企業會依靠占有檔案非法索取高額違約金,很多畢業生寧愿失業也不簽這類單位。
(3)結構性矛盾,供求錯位。
我國的大學生培養機制脫離社會實際需要:社會需要的人才大學不供應,非常短缺,而社會不需要的人才大學又拼命培養,導致過剩,因此,我國大學生的就業難題其實是一個結構性過剩問題。在市場經濟發展到今天的地步,許多高校仍在遠離市場實際需求,根據自己的經驗而非實際調查閉門造車,相關教材也過于陳舊,在這種狀況下培養出來的學生,怎么可能為社會所接受?高校教學質量的下降和無所不在的浮躁氛圍,又加劇了結構性矛盾。現在,許多高校對教學的忽略程度令人難以置信。這些高校紛紛大興土木,建造豪華校園,而對教學與科研的投入則非常吝嗇,這種主次顛倒的做法在眼下極其普遍,許多高校以近乎暴發戶的心態擴張,而對高校最核心的教學工作置之不理,培養出來的學生越來越遠離社會的需要。實際上,很多大學生參加工作后,用人單位常常不得不對其進行二次培養,這無疑將加大用人單位的成本,令其頭痛不已,漸漸失去對大學畢業生的興趣,許多用人單位招生要求必須有兩年以上工作經驗,也是基于這一苦衷。
(4)就業市場不規范是瓶頸。
目前,我國就業市場還存在著一些不公平與不規范的現象,就業市場發育不良對大學生的就業造成多方面的損害。在我國的就業市場上,一方面是片面的人才觀、用人觀造成了學歷崇拜與學歷歧視并存,直接降低了大學畢業生與就業機會的有效匹配,也造成了人力資源的巨大浪費,扭曲了正常的人力資本投資行為。另一方面則是各種非正常現象的影響,破壞了就業市場的公平性,人際關系客觀上在我國現階段的就業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就業機會的不公平不僅表現在大學生之間,也表現在大學生群體與其他群體之間。正是由于有關部門未能有效地維護就業市場的公平競爭,導致了本來應當最具就業競爭力的大學畢業生反而成了特殊的就業弱勢群體,這是就業市場異化的直接結果。 3 扭轉大學生就業形勢的理性思考
當前大學生就業問題是一個牽一發而動全身的結構性問題,解決大學生就業問題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事情,而是一項長期的“系統工程”,需要在政府宏觀調控下大學生、市場、高校三者的協調與合作。
(1)政府:綜合運用各種手段,做好宏觀調控,給大學畢業生創造一個比較平等的競爭擇業環境。
①政府應做好長遠規劃,協調城鄉二元結構差異和區域差距,這不僅關系到大學生的就業問題,也關系到國家的長遠發展問題。
②短時間內政府解決大學生就業困境的當務之急應該是通過法律、政策等手段消除那些妨礙大學生就業的制度、政策壁壘,尤其是關于戶口和流動問題,這雖然不能從根本上改變當前大學生涌向大城市就業難的現狀,但可以有效緩解當前大量學生紛紛積壓在大城市求職的狀況。
③適當把資源向中小城鎮傾斜,縮小城市和地區在政治資源上的差異,更好地引導大學生向不發達地區、小城鎮等地區移動,這樣不僅能為小城鎮帶來人力資源,也能相應緩解大中城市的壓力,促進社會發展的良性循環。
④維護公平競爭才是根本。政府部門應當盡快創造與維護就業市場的一體化與公平的就業環境,改變在大學生等特定群體就業方面所采取的相互分割、頭痛醫頭的政策取向,將注意力、財力、行政強制力等轉移到努力創造與維護公平的就業市場競爭環境上來。為此,一要禁止就業歧視與摒棄學歷崇拜,代之以公平就業與能力優先;二要規范勞動就業市場,強化對勞動者就業的監管,消除各種不正當競爭行為;
⑤建立和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多數人總是指責大學生擇業不夠理性,期望值較高,卻很少有人深層次地分析高期望值背后的原因。大學生在擇業時缺乏安全感,常有后顧之憂,擔心失業、生病以及其他狀況后生活沒有保障。由于我國的社會保障體系還不夠完善、成熟,特別是城鄉二元結構和東西地區發展不平衡使社會保障存在著較大的差異性。故大學生在擇業時心有余悸,不得不考慮社會保障這個很實際的問題,從而爭相到條件好的大中城市和單位就業。要引導大學生到西部和農村去就業,改變目前大學生就業難的現狀,建立和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勢在必行,特別要在西部和廣大農村地區真正實現“老有所養,病有所醫,失業有救濟”的政策。如果真的做到這一點,“大學生到西部去,到農村去”的口號就不會只是一句空話,而會在不久的將來變為現實。
⑥政府在宏觀調控的過程中應該注意協調學校與市場之間的信息溝通,除了制定所謂的就業率指標外,更應該注重宏觀上的規劃和指導,合理引導高校的招生規模以及市場經濟結構。
(2)大學生:轉變傳統就業觀念,走向市場。
理念是核心價值觀,正確的理念帶來正確的行動,正確的行動才會有正確的結果。樹立正確就業理念是大學生走好人生的第一步。到哪就業,干什么工作都應辯證地、發展地、全面地看待。小企業有重要崗位,偏遠地區有最適合發展機遇,最艱苦的地方,最能磨練人的意志,祖國需要的地方也是青年人成長最快的地方。
①機不可失,早作決斷。當前,很多畢業生還在左顧右盼、猶豫不定,有的學生手中有幾個選擇但遲遲不簽約,總希望奇跡在明天出現。豈不知,用人高峰稍縱即逝,在畢業生供給充足、社會需求呈現買方市場的態勢下,好的用人單位不可能在一個需求周期內兩次或多次到同一個學校去,更不可能苦苦等待你遲來的回復。所以,建議目前有就業意向的同學盡快簽約。當然,實在不理想的也不要強人所難。
②全面撒網,重點捕魚。還沒有找到工作的畢業生,就業信息是最重要的。一方面,要盡快與學校就業部門聯系,取得主渠道的幫助和支持;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地緣、血緣、學緣”關系,發動老鄉、親友、同學?校友?找信息。在有目標的情況下,要重點“捕魚”,在沒有目標的條件下,可以有選擇地全面“撒網”,甚至“有棗沒棗打一竿”。
【我國大學生就業形勢及其對策】相關文章:
我國就業增長乏力分析與對策03-20
淺析我國鐵路物流發展形勢及對策論文11-25
淺論入世對我國保險精算的挑戰及其對策03-19
我國網絡銀行發展面臨的問題及其對策03-18
我國利用外資中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03-21
我國高額外匯儲備匯率風險及其對策03-23
金融海嘯中我國產業集群缺陷及其對策12-04
我國高校德育中存在的問題及其解決對策論文12-08
WTO對我國中小企業的影響及其發展對策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