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專業性電臺(頻率)的日常管理優化探究
專業性電臺作為我國廣播媒體業界發展的主要形態,既要發揮輿論引導和服務社會的功能,又要擔負著對聽眾進行文化傳播的職能,下面是小編搜集整理的一篇關于專業電臺管理問題研究的論文范文,希望對你有幫助。
中文摘要 專業性廣播電臺(頻率)作為目前我國廣播媒體業界實踐的主要形態,擔負1過有效的管理,專業性電臺(頻率)的競爭力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發揮,這也是媒體管理的重要內容。現如今,專業性電臺(頻率)在各地如雨后春筍般出現,然而在其數量大幅度增加的同時,也暴露了諸多問題。例如:組織結構陳舊、節目制作管理存在問題、人才管理機制落后、廣告管理松散、缺乏有說服力的市場調查機制、管理信息化程度不足等。從目前來看,傳統單一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手段已經不足以滿足專業性電臺(頻率)日新月異的發展需要。因此,專業性電臺(頻率)在日常管理的實踐中需要對管理方法進一步完善,同時探索解決現有問題的對策,才能達到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雙豐收。
本文結合文獻研究、案例分析、實地調查、多學科研究等多種研究方法,收集了多家專業性電臺(頻率)在管理方面的相關資料,為該論文的撰寫提供了依據。在界定了“廣播電臺專業化”、“專業性電臺(頻率)”等概念的基礎上,運用人本管理、目標管理等理論,分析我國專業性電臺(頻率)的管理現狀,對專業性電臺(頻率)管理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探索。與此同時,筆者對我國專業性電臺(頻率)管理中存在的問題也提出了解決的對策,并對吉林省和其他省市的具體實踐進行了論證。主要對策和建議包括:調整組織結構、進行具有專業化特色的節目管理、實行“以人為本”的用人機制、完善廣告管理制度、進行全方位、多渠道的市場調查機制、提升信息化管理并加強與新媒體的合作等。
關鍵詞:媒體管理,專業性電臺,問題,對策
第 1 章 緒 論
1.1 論文選題的目的及意義
1.1.1 論文選題的目的
隨著人們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不斷提升,廣播媒體也在飛速發展中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上世紀 80 年代起,新聞、交通、音樂、經濟、故事、評書等專業性電臺(頻率)一時間在全國各地大量涌現,沖破了計劃經濟時代“一臺統天下”的媒體格局,在滿足聽眾細分化需要方面具有相當積極的意義。然而隨著其雨后春筍般的數量擴張,存在的諸多問題也暴露了出來,這就要求專業性電臺(頻率)的管理者和從業者積極探尋與時俱進的管理方式,推動媒體健康發展。
對此,國家廣電總局也提出“六個重大轉變”.即:“1.以傳統媒體為主向傳統媒體與新媒體融合發展轉變,實際上要求發展模式的升級;2.農村廣播影視由工程建設向公共服務體系建設轉變,實際上要求服務理念的升級;3.內容生產由以數量擴張為主向以質量提高為主轉變,實際上要求內容生產的升級;4.廣播電視網由傳輸覆蓋向全功能全業務轉變,改單向傳播為雙向互動,實際上要求傳播方式的升級;5.管理由以行政手段為主向綜合運用法律、經濟、行政、科技等手段的轉變,實際上要求管理方式的升級;6.以國內發展為主向統籌國內國際發展的轉變。”[1]
由此可見,轉變廣播媒體的管理方式、特別是探索專業性電臺(頻率)的管理轉型的現實迫在眉睫。
本文旨在對專業性電臺(頻率)在管理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剖析,分析問題產生的原因,并以此為基礎,提出專業性電臺(頻率)的管理方向和可行的改革建議。
1.1.2 論文選題的意義
專業性電臺(頻率)作為我國廣播媒體業界發展的主要形態,既要發揮輿論引導和服務社會的功能,又要擔負著對聽眾進行文化傳播的職能;既要追求經濟效益,又要滿足聽眾的收聽需要。因此,解決專業性電臺(頻率)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具有廣泛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目前,針對廣播媒體管理方面、尤其是針對專業性電臺(頻率)管理方面的理論研究相對較少。本文對這一問題進行初步探索,對于豐富廣播媒體管理理念具有一定的價值;同時,考慮到專業性電臺(頻率)與綜合性電臺(頻率)相比,在頻率定位和節目內容上存在一定差異,在管理方式上也應該區別對待,傳統單一的、統一的管理理念和區分度較小的綜合管理手段已經不足以滿足專業性電臺(頻率)的發展需要。因此,對這一領域的探討意義深遠,也將有助于專業性電臺(頻率)今后的發展。
1.2 研究情況綜述
1.2.1 國外專業性電臺發展情況綜述
國外廣播電臺專業化理念的產生以及整體格局的形成相對較早。一些發達國家關于專業性電臺的探索具有相當大的參考價值。
1、美國
世界上第一個廣播行業興起在美國,其發展水平較高,是業界的領導者。在十年前,美國的廣播電臺數量就達到了 11000 多家,專業性電臺遍布大中城市甚至中小城鎮,只有幾大廣播公司才擁有部分綜合電臺。其中,商業電臺的比例要超過 85%,另有一部分為公共或非商業的電臺。
美國廣播業所涵蓋廣播節目類型已經達到了幾十種,每家電臺都有一類主打的專業節目:如音樂、宗教、談話、或者二十四小時的新聞節目,針對產業市場高度細分;而在常見的類型區分之外,每一類型下面又再度細化,其中分類最細的要數音樂臺,可以細分為:老式搖滾、成人流行樂、爵士樂、鄉村音樂、古典音樂等等。每個臺的聽眾數量雖然不大,但是類型清晰、人群固定,仍然可以吸納到與之對應的廣告客戶。[1]
一般來說,美國廣播電臺的專業化,受眾行為是市場定位和組織運作的基礎,目前已經形成了流程化的生產過程,編排的格式化和聽眾目標群也絕對明確。在學術上,也有將美國的這種專業性電臺稱為類型化電臺,這也成為近年來我國廣播媒體借鑒的主流方向。
2、英國
英國在頻率專業化方面也有自己的特色。例如 BBC(英國廣播公司)的廣播系統,其中包括 5 個全國性無線廣播電臺和 40 個地方廣播電臺。首先,BBC 頻率專業化的主體是音樂節目。一、二、三臺的性質都可以劃歸為音樂頻率,但是每個頻率具有不同的音樂類型特點,這三個頻率影響力非常突出,其音樂精品節目幾乎能夠將各個民族、流派、國家一網打盡;其次,BBC 重視對目標聽眾的鞏固和擴大。在節目設置方面,英國廣播節目的專業性特征自成一派:并非頻率的所有節目都是集中在專業的一定區域,但是它們都具有一定的專業領域為主體,也包括這一基礎上的其他類型的節目,節目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再次,BBC 投入巨資在相關的社會活動中,通過社會活動來提高頻率專業化的發展。由 BBC 音樂頻率舉辦的音樂和藝術活動影響傳遍全世界,優秀的音樂家和他們的作品都在頻率搭建的平臺上得以展現,在世界范圍內產生的巨大的影響力。作為一個廣播機構,BBC 滲透到社會所有領域的功能,具有堅實的社會基礎和深遠的影響。[1]
3、日本
日本廣播電臺采用的是具有濃厚本國特色的經營模式。公共廣播電臺和商業廣播電臺是日本廣播電臺的兩大主要門類。其中,NHK(日本廣播協會)是日本最大的電視廣播公司,同時也是唯一的公共電臺。NHK 是禁止播出廣告的,其運作費用主要是由全國擁有電視機的收看者平等負擔。這樣,電臺既能夠保證高質量的節目品質,保證整體財政運作的獨立自主,又能夠確保其公正性,不受任何社會團體和特定勢力的影響。而其他商業電臺的管理則沒有這么嚴格,一般來說,90%的收益是通過廣告產生的。
在日本,廣播的專業化分眾格局已經基本實現了。以東京五大廣播公司為例,TBS、QR、Lf 的節目主要涵蓋了棒球、談話等熱門內容,主要的收聽對象是 35 歲到 59 歲的聽眾,其中動員了一大批受歡迎的日本動畫配音演員的 QR,動畫一類的節目非常地受歡迎;而 TFM、J-WAVE 的音樂節目非常多,主要面向 20 歲到 34歲的聽眾。[2]
1.2.2 國內專業性電臺(頻率)研究綜述
在我國,廣播電臺(頻率)的專業化發展基本上是從上個世紀的九十年代開始,相關的理論研究觀點如下:
1、廣播專業化的起因
傳播學者喻國明認為,“頻道專業化的實質是聽眾的‘細分市場':細分市場是營銷學中的一個概念,意指在競爭環境中,將一個市場分成細小的單元,其核心問題是顧客偏好產品特性的組合,而這種組合能創造出壓倒其他對手的競爭優勢,這就是頻道專業化的目的所在。”[1]
2、廣播專業化存在的問題
申其武在《媒介的生態位策略與廣播頻率的專業化設置》一文中指出:“頻率專業化是廣播媒介發展的必由之路,但目前真正意義上的專業頻率并不多見。因此,惡性競爭屢見不鮮,資源浪費在所難免。”“讓不同的專業頻率通過尋找原始生態位、整合頻率資源和凸顯頻率特色進行差異化的錯位競爭以實現生態位的分化,應該有助于問題的解決。”[2]
3、廣播專業化問題的解決途徑
學者林暉認為,對市場化的媒介而言,面對多樣的需求與細分化的市場,越是專業化才越有頻率多樣化。從共賞走向分賞、從大眾化走向小眾化,是廣播電視發展的必由之路,其集中體現即為類型化。這是市場經濟成熟和深入的必然產物。[3]
4、廣播頻率專業化研究
關于廣播頻率專業化的研究,最有影響力的專著是鄧忻忻、黃京華合著的《廣播頻率專業化研究》、以及趙多佳、許秀玲的著作:《內容 受眾 傳播--廣播專業化概論》。其中,《廣播頻率專業化研究》對我國廣播頻率專業化的現狀、廣播頻率專業化的問題、背景和淵源等問題進行了介紹,并對不同類型的專業化頻道進行了整體分析和個案分析。作者的觀點是:廣播電臺的目標受眾要精確定位,有自己鮮明的特點,以特色求生存。專業化則指這一內容提供或服務總和集中于某一專門的類別,或者集中針對某一特定的聽眾群體;[4]
《內容 受眾 傳播--廣播專業化概論》一書則采用普遍聯系的方式,有針對性地分析研討廣播專業化在不同時期的變革與創新。廣播作為一個復雜的自適應系統,要不斷積累專業化創新過程中的經驗,總結發現廣播的發展規律,同時在目前的媒介環境當中注重與新媒介的融合發展。[5]
1.2.3 總結評述
通過筆者搜集到的資料來看,國外對于專業性電臺的實際探索要普遍早于我國,但文獻研究相對較少,多存在于傳播學者和業界專家的論述中,缺乏完整性和系統性;相比之下,國內的相關學術研究范圍較廣,對廣播專業化進程中存在的問題和對策均有涉獵,對本文的撰寫具有借鑒意義。但是,國內外文獻多半集中于專業性電臺(頻率)的廣播實務、節目和市場的研發,而管理方面的專業資料相對較少。這也為筆者的研究拓展了余地。
1.3 研究內容
第一部分為緒論,闡明專業性電臺(頻率)在管理方面的研究目的和意義;第二部分概述了涉及到的概念和理論;第三部分對目前我國專業性電臺(頻率)管理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第四部分針對專業性電臺(頻率)管理中的問題提出對策建議。
1.4 研究方法及創新點
1.4.1 論文的研究方法
1、文獻研究法
專門針對廣播媒體管理,筆者廣泛查閱了近年來國內外相關的專家著作和學術論文,系統研究了其中有關專業性電臺(頻率)管理的相關觀點。
2、案例分析法
搜集吉林省及全國其他省市專業性電臺(頻率)的案例,并結合其他研究者的書籍、期刊、論文研究,來綜合、客觀地呈現問題。
3、實地調查法
筆者在廣播媒體工作已近七年的時間,結合工作優勢和自身工作經驗,筆者從吉林省及其他省市的專業性電臺(頻率)的管理角度出發,分析管理過程中有哪些經驗值得借鑒,以及具體存在的問題有哪些,并且針對經驗和問題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對策和建議。
4、多學科研究法
綜合運用公共管理學、新聞學、傳播學、營銷學等多學科的研究成果,努力解決專業性電臺(頻率)在目標、運行、評價標準中存在的問題。
1.4.2 論文的難點與創新點
筆者通過查閱資料發現,現有的研究成果主要是從新聞學、傳播學、廣播電視藝術學等學科視角對專業性電臺(頻率)進行研究,主要針對的是節目的創新和研發。而與廣播媒體相關的管理類文獻則相對較少,且多為期刊論文,資料的匱乏為論文寫作增添了很大難度;與此同時,由于國外廣播電臺的商業化、私有化程度高度發達,而筆者研究的我國的專業性電臺(頻率)則不涉及商業性電臺,其性質應為國有事業單位。二者性質不同,在管理模式上也有很大的不同,可借鑒的內容相對有限。
然而,由于該領域系統研究的成果比較有限,筆者也擁有了較大的研究空間。
因此,對于廣播電臺、尤其是專業性電臺(頻率)管理方法的探索是本文的創新之處。
第 2 章 相關概念及理論闡述
2.1 相關概念
2.1.1 綜合性電臺(頻率)
目前,綜合性電臺和專業性電臺是我國廣播電臺的兩大主要類別,綜合性電臺是指“以廣大聽眾為對象、綜合播出各類廣播節目的廣播電臺。簡稱綜合臺。這類電臺面向覆蓋范圍內的各種年齡、性別、文化程度、職業以及具有不同需要、接受能力和接受習慣的聽眾,服務對象廣泛。”[1]由于綜合性電臺面向的聽眾涵蓋了各個層次,所以在節目內容上要包括新聞、文藝、教育、服務等多種節目類型。綜合性頻率即指具有以上特點的廣播頻率。
2.1.2 廣播電臺專業化、專業性電臺(頻率)
廣播專業化是指“廣播頻率或廣播節目以目標聽眾群為傳播對象,明確市場定位,傳播相對專一內容,通過各種手段努力形成個性和特色的大眾傳播行為”.
由于廣播的運行成本較低、節目制作便捷、頻率資源豐富,廣播相對于其他類型的媒體,在專業化發展方面具有更多的優勢;此外,作為業界俗稱的“弱勢媒體”,廣播媒體的綜合性也難與電視等強勢媒體相抗衡,以個性化節目取勝也有利于廣播媒體在發展中揚長避短。
和綜合性電臺相對比,專業性電臺即指“以特定的聽眾群體為對象,主要播出內容有特定取向的節目的廣播電臺,簡稱專業臺。由于這類電臺節目內容側重于某一特定領域,能夠更深入反映這一領域的實際,更好地滿足特定聽眾群體的需要。它的聽眾雖不如綜合臺廣泛,但因節目內容有特色、有深度,往往擁有較多穩定聽眾。”專業性頻率即指具有以上特點的廣播頻率。
通常情況下,一家省級或地市級電臺由一個綜合性頻率和多個專業性頻率組成。對于專業性頻率而言,日常所稱的“交通臺”、“經濟臺”等關于“XX 臺”的提法,實際上為該頻率對外使用的呼號。這些頻率既要接受電臺的統一管理,又具備頻率自身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模式。所以在本文的研究中,筆者以綜合性電臺(頻率)或專業性電臺(頻率)的說法來進行界定。而由于筆者學習和研究的是公共管理方向,所以本文所涉獵的專業性電臺(頻率),特指屬于事業單位性質的專業性廣播電臺(頻率),實行純商業化運營的、企業性質的電臺(頻率)則不包含在內。
2.2 理論基礎
2.2.1 人本管理
人本管理是“一種視人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為管理活動的核心和動力的管理理念和機制,視做好人的工作為一切管理活動的根本。”
這種管理是“以人為中心”的,基于科學人性觀基礎上的,其出發點是尊重人、依靠人、發展人、為了人。充分肯定人的主體地位和作用的管理活動是人性化管理的精髓。
在當代,組織發展已經不再以生產規模的簡單擴大作為唯一體現,而是通過科技水平的高低和管理水平的高低來進行衡量,而人正是體現這些“水平”的載體。人的主觀能動性發揮得越大,組織工作的效率就越高,創造的經濟效益也就越大,因為人是一切創造力的源動力。
把人作為組織管理的出發點、調動人的積極性,對于完善廣播媒體的管理方式有著重要啟示。作為低成本運行的廣播媒體來說,物質資產的數量是相對有限的,最大的財富是人、是人的知識儲備和創造能力。高素質、管理有序、能夠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的員工隊伍是廣播媒體真正的價值來源。通過以人為本的管理,不僅能夠實現廣播媒體的管理目標,同時還能夠實現從業者的自身價值。在這種情況下,人本主義的管理理念也就成為廣播媒體的必然選擇。
2.2.2 目標管理
“目標管理”的概念是管理專家彼得·德魯克于 1954 年在其名著《管理實踐》中最先提出的,其后他又提出了“目標管理和自我控制”的主張。德魯克認為,并不是有了工作才有目標,相反的,要有目標才能確定每個人的工作。目標管理是以目標為導向、以人為中心、以成果為標準,而使組織和個人取得最佳業績的現代管理方法,亦可稱之為“成果管理”,俗稱責任制。[2]
廣播媒體要想發展,和從業人員的責任感和創新能力是分不開的。尤其是崇尚個性化、專業化的專業性廣播電臺(頻率),讓每位員工各抒己見的同時又各司其職、提高工作成效、形成團隊意識,對于電臺(頻率)的發展是非常有益的。
在廣播電臺管理的過程中,組織目標是由最高管理者所確立的,由他們將目標層層分解為個體目標。目標自下而上地實現,是通過員工的參與和協作完成的;同時,管理者還要建立評估,對完成目標的工作人員設立獎勵和懲罰制度。每個頻率乃至每位員工都能夠以適合自身的分目標為己任,為了更好的完成個體目標而加強能力培養,尋找突破口。
2.2.3 專業性電臺(頻率)與綜合性電臺(頻率)管理方面的區別
專業性電臺(頻率)與綜合性電臺(頻率)所涉及的節目內容不同、聽眾類型不同,在管理方面也應區分對待。二者在管理方式上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不同:
1、專業性電臺(頻率)的管理更注重管理方法
在不同的時間段里,綜合性電臺(頻率)會選擇不同類型的節目,而滿足不同層次聽眾的需要。為了達成這一目標,管理者在設定管理制度時很難向某一類節目傾斜,管理方式相對均衡和中庸。而專業性電臺(頻率)由于提前鎖定了某一類人群為目標聽眾,因此,節目的類型化程度更加鮮明、采編播人員的專業水準也要更高。對這樣的節目和人員進行管理時,管理者需要依據其定位特點制定具有專業化特點的管理方式,以激發從業者的創新能力和思維活躍度。
2、專業性電臺(頻率)的管理更加注重個性化
由于綜合性電臺(頻率)多為所屬轄區的主干臺,所以,作為政府輿論宣傳的主要出口,其承擔的宣傳任務更重。受到各項宣傳政策的影響,雖然節目也在追求個性化、專業化,但是其辦臺理念、節目運行方式、人員管理等受到的條框限制仍然比較明顯。而對于專業性電臺(頻率)而言,以經濟、交通、旅游、健康等方向為主打的定位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政治性,強化了娛樂大眾、為聽眾提供專業知識和文化享受的需求。在人員方面,從業者更需要突破常規,擁有個性鮮明的媒體精神。手中握著更大自主權的專業性電臺(頻率),在管理制度的建立和管理方式的選取上更加鼓勵從業者的個性發揮,同時根據專業特色進行節目的引進和管理,以增加電臺(頻率)的競爭力。
3、專業性電臺(頻率)的管理更關注市場反饋
和綜合性電臺(頻率)相比,專業性電臺(頻率)的商業化程度更高,廣告創收任務也更加繁重。怎樣在辦好節目的同時更好地為廣告客戶服務,也成了專業性電臺(頻率)在管理方面需要重點考慮的問題。在這一方面,專業性電臺(頻率)擁有得天獨厚的靈活條件,廣告經營管理能夠根據市場反響進行實時調整,使廣告宣傳與節目有機結合。達到廣告客戶滿意,電臺(頻率)也能收到豐厚回報。
第 3 章 專業性電臺(頻率)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3.1 組織結構存在缺陷
參照胡正榮在《電視臺組織結構的重構:行政原則與價值規律》一文中對電視臺組織結構的分類,筆者認為,廣播電臺的組織結構也可以大致分為以下三種:
第一種是部門制結構,以內容生產的各個部門建構電臺,比如說新聞中心、文藝中心等;第二種是頻率制結構,以內容播出的渠道建構電臺,如交通頻率、經濟頻率等,每一個頻率也等同于一個部門;第三種是部門頻率矩陣結構,即電臺內部的部門設置和頻率建構相互交叉重疊。而這幾種組織結構在筆者看來,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著一些問題:其一是管理層次多。依照行政科層制為基準進行設計,從臺長、副臺長、部門/頻率主任、欄目制作人/部門科級負責人、再到普通員工,形式較為復雜;其二是用工體制復雜。由于歷史原因,同在一家電臺工作的從業人員,通常要分為在編人員、臺聘人員、組聘人員、實習人員等不同的身份。以上情況也衍生了如下問題:
一、在編制設置方面,在編人員、臺聘人員由電臺統招,而頻率只對組聘人員和實習人員有聘用的權利。從業人員編制不同,在薪酬、福利等多方面受到的對待也不同;甚至在面對評優、升遷時,資格審查條件都有區別,容易影響員工的工作熱情。二、在崗位競聘、職稱評定方面,論資排輩和依賴人情關系等痼疾依然存在,一些有真才實干的年輕人難以脫穎而出;無論是電臺還是各頻率,一些負責人崗位相對固定,競聘成功后即使沒有成績,職位也是只升不降或維持原位;還有的電臺各頻率之間多年沒有人員流動,從業者動力不足,缺乏創新性。三、在工作安排方面,由于各地區的主干臺通常都是綜合性頻率,所以專業性頻率的人、財、物力配比都比較有限,很多從業者都要“兼職”,這就造成崗位之間的職能交叉現象,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工作效率。而即便是同一個崗位名稱,在同一個頻率中實際工作的內容也會相差很遠:比如說編輯,有的只負責稿件的審核修改工作,有的卻還要負責文秘的工作;同樣是廣告監管人員,有的只負責廣告的播出協調,有的卻還要兼任行政;一些主持人要同時負責幾項任務,如采、編、播等,有的則是只負責播音。從業人員忙閑不一,不公平的任務分配也容易造成人員之間相互推諉。
3.2 節目制作管理存在問題
對于一家專業性電臺(頻率)來說,擁有代表自身類型特色的節目是基本要義,而沒有一套合理的節目制作管理機制,就很難有明確的自身定位。近年來,在同一地區范圍內,省級、市級廣播電臺之間的競爭日趨白熱化,而在同一電臺所屬的各個頻率之間,競爭同樣激烈。于是,有的頻率就展開了“圈地運動”,其中尤以專業性頻率居多。有的頻率在缺乏對媒體發展規律和社會需求研究的情況下,就直接照搬其他頻率的管理運行模式和節目形式,別人做什么我做什么,什么火了就學什么,不管是否符合本頻率的定位,也不管本頻率是否有可操作的條件,有的甚至還未確定好頻率定位就先推出了節目。這就導致了抄襲和雷同現象嚴重,人員和節目匆忙上陣,難以體現出自身特色。結果在實踐一段時間之后,發現節目方向和管理方式不適合頻率運作,被迫重新調整、反復調整,造成了聽眾的流失,以及自身特色的流失。
為推動好節目、原創節目的誕生,電臺的管理者們也想出了不少方法,其中,優秀節目評選是目前業界最常用的方法之一。然而遺憾的是,對于電臺的專業性頻率而言,很多精品節目和特色節目通常只出現在每年的評獎環節當中:一方面,專業性頻率每年都能拿出讓人叫絕的好節目,這些作品制作精良、播報有序,讓人耳目一新的同時還能斬獲各類大獎。然而在實際操作中,以專業性頻率的工作能力,基本不可能通過如此費時費力的制作形式來進行日常播出,最終不過是為獲獎而創作節目,而無法推向市場;另一方面,評獎環節中的精品節目又遭遇了曲高和寡的窘境:一些節目評委叫好,聽眾卻不買賬,反而是那些難以在創優中登上大雅之堂的“俗套節目”收聽率屢創新高,受到聽眾和廣告客戶的青睞。理論上的“精品”與實際脫節,這也給專業性頻率的魅力打了折扣。究其原因,是對優秀節目制作和評選的管理機制缺失,導致了好節目難以走向市場。
3.3 缺乏針對專業人才的管理機制
作為專業性電臺(頻率),不但要有特色鮮明的節目,還要有能夠理解、駕馭節目的從業人員,這也是“人本管理”的基本要求。從業人員要懂專業,成為行業內的專家,才能為節目增色。這就要求電臺(頻率)在人才的選拔、培養、培訓等方面有相應的管理制度作為保證。但實際上,由于一些專業性電臺(頻率)缺乏人員培養機制,導致從業者不但沒有專業的學習經歷,也沒有經過系統培訓,導致從業過程中或漏洞百出,或言之無物,讓人貽笑大方;同時,一些專業性電臺(頻率)受到財力或編制的限制,很難再引進專業人才,這也讓電臺(頻率)的運行捉襟見肘。
破除固有的管理方式是專業性電臺(頻率)實現質的飛躍的保證。只有通過獨立自主的創新意識才能增強頻率之間、崗位之間與個體之間的合作性,推動整體上的健康發展。可想而知,如果一個電臺(頻率)沒有具備一定專業素養的人才,就很難達到節目的推陳出新;而節目創新能力的匱乏,又必然要影響到收聽效果;聽眾的反饋效果一旦下降,從業者的信心也會受到影響,又使得一些從業者向基礎條件更好的其他電臺(頻率)靠攏,或轉而從事其他行業--由此形成的循環鏈條勢必會影響電臺(頻率)的人員積極性和節目品質。
3.4 廣告管理松散
近年來,廣播媒體的產業功能日益深化。廣播電臺不再僅僅依靠政府財政撥款,廣告創收逐漸成為了廣播電臺(頻率)生存的主要物質基礎。在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中,如何能在兼顧節目播出效果的同時獲得更多盈利,是廣播媒體近年來需要面對的重要問題。對于專業性電臺(頻率)而言,其商業化程度更高,承擔的廣告創收任務也更重。于是,在利益的驅使和廣告任務配額的雙重影響下,加之缺乏有效的廣告監管制度,一些專業性電臺(頻率)經常會在廣告段位的選取上出現問題。這主要體現在:
一、不加限制地吸納廣告,導致廣告與節目的結構失衡。廣告客戶只要給足了廣告費,黃金時段的大塊時間便會被侵占,其中又以醫療健康節目的問題最為突出。由于綜合性電臺(頻率)的廣告監督管理更加嚴格,不少醫藥廣告的客戶就把目光轉向了專業性電臺(頻率),導致了專業性電臺(頻率)的醫療健康節目所占比例過大,甚至出現了“打開廣播聽廣告”、“廣告里邊插播節目”的現象,影響連貫性和可聽性。二、廣告監管部門缺乏包裝意識。一些電臺(頻率)包裝廣告的能力相對較弱,廣告和節目之間的銜接缺乏策劃、簡單生硬,使得廣告與節目脫節,僅剩下盈利性。三、一些專業性電臺(頻率)仍然采取固步自封的自主經營方式,沒有專業的廣告運營團隊,負責廣告的人員都是主持人、記者“半路出家”,顯然缺乏先進管理理念和經營理念。
3.5 目標管理機制缺乏科學數據支撐
目前,市場調查數據是廣播媒體制定管理目標的重要指導,節目設計的調整、廣告創收額度的設定、人員任務的下發和考核都離不開科學、完善的市場調查機制。然而,一些專業性電臺(頻率)在制定目標管理方案前,沒有充分了解聽眾的收聽意愿,盲目辦節目、盲目改節目、節目管理呈現無序狀態。這便難以和聽眾需求接軌,更是難以獲得高收聽率。
準確的市場調查結果需要大量收聽數據作為支撐。目前在全國范圍內,能夠提供廣播市場調查數據的知名媒體研究機構包括央視索福瑞、AC 尼爾森、賽立信等多家,每家機構提供的研究方向各有側重,調查方式也各有不同。僅以其中某一家的數據為依據,說服力是有限的。以吉林省的廣播媒體為例,目前正在使用的調查數據,都是由央視索福瑞媒介研究機構提供的。其調查方式為:從長春市內抽取 300 份樣本,進行記錄卡式調查(即由隨機抽取的樣本聽眾手工填寫記錄卡來記錄收聽情況),提供收聽率、市場份額、聽眾忠實度等數據。但實際上,吉林省內多家專業性頻率都是全省范圍覆蓋,一些頻率的主要收聽人群又集中在收聽調查范圍之外的地區。這樣復雜的現狀僅憑單一的調查方式是難以涵蓋的。而以這樣的調查結果作為目標管理的依據來設定管理指標,也缺乏一定的客觀性。
3.6 管理的信息化程度不足
隨著信息技術在媒體管理方面的迅速普及,專業性電臺(頻率)的日常管理工作也邁向了信息化時代。然而,對于目前的專業性電臺(頻率)管理的信息化情況而言,仍然存在著一些問題:有的從業者年齡層次偏大,對信息化管理的認識不足,導致他們接受技術成果的速度較慢,或者存在著排斥心理;有的從業者計算機水平較低,各項技術培訓又不太到位,于是很多先進的技術手段都沒有達到理想的使用效率。這會造成資源的浪費,不利于實現高效管理。
此外,隨著新媒體的不斷壯大,廣播媒體也需要在競爭中與新媒體實現合作共贏。廣播媒體利用網站、微信公眾平臺等方式進行頻率和節目的宣傳,已經成為時下流行并有效的方式。然而對于很多專業性電臺(頻率)來說,這一方面的應用顯然不夠;而掌握新媒體相關技術、能夠運用新媒體融合技術的管理者也是專業性電臺(頻率)目前所缺乏的,復合型管理人才短缺的問題已經凸顯。
第 4 章 專業性電臺(頻率)管理的對策建議
4.1 有效調整組織結構
4.1.1 實現組織機構的有效設置
如上文所述,目前一些廣播電臺的組織機構設置過于龐雜,無論是行政性部門還是還是事業性部門,都存在著職能的交叉錯位現象,從而影響了機構的高效運行。筆者認為,可以考慮進行一些機構設置方面的改變:一、推動組織機構設置扁平化。將不必要的管理層級剔除,職能機構的數量進一步壓縮,冗余機構和冗員也應裁剪。二、多運用市場關系進行組織機構設置,傳統媒介慣用的行政管理關系則應該逐漸淡化。三、要打破傳統部門的邊界,注重部門間的橫向聯系和協作管理,將崗位設置按照專業分工進行設置是有利于有效開展協作的。四、實行彈性化組織管理。管理者要掌握集權與分權的尺度,把日常決策管理權適當下放,調動各級人員的積極性;從業者應當服從統一的指揮、保持嚴格的紀律,但也要發揮主觀能動性。
4.1.2 探索以目標管理為核心的管理方式
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深入,廣播媒體既要保證社會效益、滿足人們的文化生活需求,同時作為一種特殊的經濟組織,又要兼顧經濟效益。因此,廣播電臺的管理應該服從于媒介經營的目標,注重實效,才能不斷提高效益指數。
對于廣播電臺來說,目標設定應主要集中在收聽效果和廣告創收兩大方面。為保質保量完成指標,首先,建議電臺以年度、季度和月為單位,分別擬定預期達到的指標,同時擬定獎懲措施,再將這一指標分解給電臺下屬各頻率,按照頻率實力制定具體配額,實行簽約式管理;其次,電臺應建立相應的收聽數據監管部門以及廣告監管部門,對各頻率的具體實施情況進行實時監控,發現問題隨時調整,或根據實際情況對指標進行修正;最后,還應該建立完善的目標考評制度,按照指標完成情況對頻率進行獎懲,以此為依據總結經驗和不足。對于各專業性頻率來說,也應該以同樣的流程將指標分解給欄目組進行實施。
同時,無論是電臺還是電臺下屬的專業性頻率,都應該結合外部環境和內部條件設定三年以上的中遠期目標,以前瞻性的遠景規劃引導機構長遠發展、科學發展。
4.1.3 與公司化運行方式相結合
長期以來,很多專業性頻率采取的方式都是自己生產節目自己來播出。這的確有利于重大宣傳報道和直播活動的順利進行,也更容易確保安全播出;然而隨著聽眾對節目品質的需求越來越高,制播合一的體制必然會導致精品節目減少、節目生產平臺受到局限的狀況。因此,將節目的制作和播出分離開來進行管理,就成為提高廣播電臺工作效率、降低成本的必需,即:分離出一部分節目制作與廣告經營,將它們進行公司化的運作。這樣一方面能夠借助社會力量,另一方面也能夠提高節目品質。
由于各地電臺(頻率)的經濟實力和內部改革進程各不相同,將人員和節目一次性推入市場也是不現實的。在這個過程中,強勢節目、品牌節目的市場化運作應該優先考慮,確定合理的利潤分配方式和激勵機制,實現節目而非電臺(頻率)的公司化。在這個過程中,要保持電臺(頻率)作為黨的宣傳功能,完善頻率和人員的管理,確保電臺(頻率)在制播分離的過程中性質不變。
4.2 推行具有專業化特色的節目管理
4.2.1 創新具有特色的專業化節目
對于廣播媒體來說,為了確保生命的延續,創新是永恒的主題。對于專業性電臺(頻率)而言,如果沒有個性突出、過耳不忘的特色節目作為支撐,就無法在競爭中守住陣地。對于怎樣進行節目創新,筆者認為應該做到:一、對節目實行定位管理。從大的節目定位到小的欄目定位,都要在科學管理的基礎上進行論證。要有不止一檔節目能夠與頻率定位相統一,同時這些節目要成為所在電臺(頻率)的主打節目。節目在什么日子開播,放在什么時段,都要以發展的戰略眼光去決策。二、節目的生產管理要實現流程化。從策劃、制作到播出的整個程序要符合嚴格的生產管理程序,輿論導向、內容和質量都要達標,對于標準要有嚴格的獎懲制度作為支撐。三、節目的資源配置有保證。在人財物有限的情況下,有收聽率、有社會影響力、觀眾滿意度高的節目應該享有最好的社會資源,同時要吸納社會資金的投入,降低節目制作上的浪費,使節目在效益和質量上達到良性循環。四、節目的研發管理要同實踐結合起來。要避免節目創新脫離實際應用。如果一檔節目作為創新節目參與評選,獲獎作品必須付諸實施,參與評獎的節目要來源于日常播出,或者可以直接應用于日常播出。電臺(頻率)應該約定籌備時間,如果沒有按時實施應按照處罰措施進行處理;同時要對新節目進行年度考核,市場反響優秀的節目應予以獎勵。
以競標的方式進行節目創新,也是一項有新意的嘗試。2012 年起,吉林交通廣播采取了面向臺內和社會的節目競標的方式,其招標方式包括:將部分標志性、重點節目作為邀標節目,由現有節目的主創人員負責制作,允許其他人員進行創意性的投標;將指定時段、指定類型的節目作為定向競標節目,面向臺內以及社會公開招標;除邀標及定向競標的節目外,其他時段的節目均為創意競標節目,面向臺內以及社會公開招標。投標者可以自由創意,競標成功并播出的節目要以月為單位,接受節目收聽情況和廣告吸納量的考察,成果突出的團隊按照定量評價的標準獲得獎勵;對于未完成指標的節目,按照規定責令進行整改或淘汰更新。僅 2012 年,吉林交通廣播就有 29 位臺內外人員參與競標,14 檔節目成功中標。經過一年多的運行調整,保留下來的節目充分體現了交通頻率的專業特色,創造了良好的收聽效果。
4.2.2 避免內耗性競爭
在收聽市場相同或重合的情況下,即使是同一電臺的不同頻率之間也存在著競爭關系。為了縮短節目研發時間,減少節目創作成本,很多時候頻率之間都在互相照搬,這難免會對電臺的整體實力造成內耗。為破除這一難題,筆者建議在規范定位的基礎上,一方面,電臺從源頭上進行把關,每個專業性頻率在推出新節目之前,都應該向臺里上交詳細的策劃文案和樣帶,在全臺范圍內統一籌劃、整改;另一方面,要建立完整的節目轉讓制度,如果某一頻率新節目的設計不符合該頻率的定位,而恰好適合其他頻率時,應該以有償轉讓的形式供其他頻率使用,同時也允許首創人員以兼職的形式參與這一節目的相關工作。這樣,就使節目資源在全臺范圍內得到有效流通,同時也保證了各專業性頻率的自身特色和首創性。
4.2.3 維護特色節目的可持續性
專業性電臺(頻率)由于聽眾結構比較單一、聽眾范圍比較有限,所以新節目在培育初期的市場反饋速度也會相對緩慢。尤其對于一些規模較小的電臺(頻率)來說,這一問題便更加突出。“權威調查機構的分析數據顯示:一檔廣播節目的影響往往要三個月到半年時間才會慢慢顯現,收聽率才能漸漸提升。廣播的傳播效果具有延緩性,任何一檔廣播節目都不大可能像《非誠勿擾》《中國好聲音》等電視節目一樣指望一炮而紅。”[1]
筆者認為,要避免在新節目在孵化期內就面臨盲目改動或者被取消,就應該在一檔節目面世之后,通過科學有效的方式來保護其延續性。如:成立專門的節目研發部門,預先討論節目的發展前景和可能遇到的困難;由電臺或頻率成立的專家組對新節目進行審聽和跟蹤服務,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對新節目的包裝、推介進行流程化管理,確保節目收到更好的收聽表現。與此同時,如果沒有極特殊情況,盡量杜絕在短時間內對節目進行大改,以保護特色節目穩步成長。
4.3 實行“以人為本”的用人機制
有需求才有市場,對于廣播電臺來說,人才的培養和選擇,應該根據市場需求來“定制”.通過科學合理的用人機制,才能使具備工作熱情和責任心、具備策劃和實施節目的相關業務能力、具備豐厚的專業知識底蘊的從業者發揮出最大的能力。為此,筆者認為應該做到:
一、推進人事制度改革,全員競聘上崗,減少身份意識所帶來的問題。使聘用制員工和在編員工同工同酬,給人才創造施展空間,給人才以相應待遇。每三到五年應進行全臺范圍內的人員流動,實現人員的雙向選擇。二、完善人才引進機制,為人才提供優厚的待遇。引進高精尖人才之后,不但要對其的職業生涯進行充分規劃,而且要解決他們的各種后顧之憂,為他們創造良好的人文發展環境。三、提倡建立“學習型單位”.專業性電臺(頻率)的從業者應該具備“一專多能”的基本素質,既要符合日常工作需求,又能發揮獨到的優勢,為提升節目質量、擴大節目影響力增色。為此,從業人員應定期開展有專業特色的培訓、學習、交流,領導層更要學習經營管理、文化產業、專業知識等事關產業發展動態的新成果新信息,做高素質的領軍人物。四、健全人才激勵機制。建立由專家、員工、聽眾組成的多維度評價體系,實行定期考核,對有突出表現的從業人員實行重獎,對沒有作為的從業者予以警告和處罰,使能者上,庸者下。
4.4 完善廣告管理制度
4.4.1 制定合理的廣告經營模式
廣告自主經營、分散經營,是當下很多廣播電臺仍在延續使用的廣告經營方式。這種初級的經營方式對于專業性頻率而言,短時間內也許能夠得到快速發展,但是對于同一電臺的各頻率來說,就容易發生相互壓價等不規范經營行為,難以形成合力。所以,應該通過統一規劃來整合分散的能量。電臺的廣告經營部門應該出臺組合銷售的廣告投放制度,針對廣告的性質和類型向客戶推薦頻率。對于廣告吸納能力較弱的頻率,可以提供打包銷售的折扣,將優質客戶適當向弱勢頻率進行分流。這樣,每一個客戶都能均衡享受最合理的市場回報,各個專業性頻率本身也能做到頻率定位與廣告定位的融合。
而在媒體競爭激烈的當下,僅靠電臺本身的管理能力也不足以滿足市場對廣告經營的各種需求。因此筆者認為,可以借鑒一些電臺(頻率)的經驗,引入經營經驗豐富的廣告代理公司參與廣告管理。以北京交通臺為例,該頻率在成立之初就開始實行代理制,并且探索了多種代理模式,每次變革都給頻率創收帶來了豐厚的回報。在實踐中,北京交通臺先后嘗試了獨家代理、多家聯合代理、多家聯合承包代理等幾種方式,最終通過總結經驗,于 2000 年開始實行分行業代理,即不同行業的廣告分歸不同的代理公司受理。這樣一來,不但管理成本有所降低,電臺和代理公司的利益都得到了保證,實現了雙贏。“從 2000 年起,(北京交通廣播)連續 12 年在全國廣播單頻率廣告創收中名列第一。同時,自 2005 年起,北京交通廣播持續穩居北京廣播市場收聽率及同時段市場占有率首位。”[1]
4.4.2 嚴把廣告監管關口
要想讓專業性電臺(頻率)實現精品化,廣告與節目的數量比例和銜接技巧也左右著聽眾的聽覺效果和選擇。專業性電臺(頻率)所吸納的廣告應該盡量貼近其定位,對于什么樣的廣告能播,什么樣的廣告不能播,什么廣告放在什么時候播,應該有一個完善的制度來把關。在有效分析節目的收聽規律后,應限定重點時段的廣告時間:比如說,白天時段插播常規廣告的最短間隔不得低于半小時,常規廣告不從整點起播,黃金時間段的廣告時長應加以限制;白天時段的健康講座節目要進行限時,盡量不占用黃金時間段等。同時,應多推薦客戶使用冠名、整點報時等方式,既能提升廣告的含金量,同時也不破壞節目的完整性。
此外,大時段的健康講座節目不但會影響到節目的播出效果,而且一旦醫藥廠家銷售的產品出現問題,也會影響電臺(頻率)的聲譽。因此,應該有計劃地引導健康講座節目退出廣播市場。在這方面,長春人民廣播電臺所屬各頻率走在了前面。“2012 年 1 月 1 日起,長春電臺六套頻率全部取消了醫藥、醫療專題廣告,全面打造綠色頻率,開全國廣播之先河。”[1]
“綠色頻率”計劃施行僅半年,長春人民廣播電臺所屬各頻率的收聽率、市場份額便取得了良好成效。而隨著節目的時間增加,節目品質的提升,頻率吸納優質廣告客戶的能力也進一步增強。這是值得學習和借鑒的。
4.4.3 探索廣告包裝多樣化
優秀的廣告不僅要表現為一種促銷手段,也應該與節目風格相輔相成。為了確保廣告質量,應由廣告公司或者專門的廣告人員進行統一包裝。與此同時,廣告的制作管理也應提上日程:比如說,在廣告設計中套用電影對白、設計故事情節、加入時尚詞匯等等,讓廣告成為節目的一部分。同時,可以通過開辦服務類節目、進行營利性商業活動等方式,探索前景良好的多樣化創收空間。
4.5 運用全方位、多渠道的市場調查機制
通過對節目的收聽效果進行市場調查,從而實現評價管理,是當前宣傳新形式下的一個重要環節。對于擁有相對固定的收聽群體的專業性電臺(頻率)來說,應該將聽眾調查指標作為節目的評價核心,在現有的資源中建立起完善的收聽調查體系,這樣才能保證管理方式的客觀、真實和有效,并為節目制作和節目品質服務。對于這一方面管理方式的完善,建議如下:
一、在條件允許的前提下,盡量以兩家或多家收聽研究機構的數據作為依據進行參考,建立起科學有效的節目質量綜合評價體系。在同一電臺內,可以將多家公司對各頻率的調查排名結果進行平均,然后得出最后排名,更客觀地反映聽眾對節目的客觀評價。二、由電臺牽頭,成立專門從事收聽數據研究分析的部門,定期總結分析,為各專業性頻率提供有針對性的指導。以北京電臺的發展為借鑒,“北京電臺 2001 年 9 月成立了廣播發展研究中心,從 2004 年通過公開招標,購買國際公認、市場承認的調查數據,每周都獲得一次新數據。該中心定期開會,對有詳實調查數據、調查收聽率和市場份額數據的報告進行評論、講解。”多角度收聽數據將全臺的節目質量和收聽效果更加全面地呈現出來,對于媒體發展起到了直接的指導作用。三、專業性(電臺)頻率應定期委托收聽調查公司或自行組織人力,進行一定范圍的聽眾問卷調查。只有掌握了聽眾收聽特點的核心信息,才能更加及時地調整節目內容,更好地滿足聽眾需求。四、與新媒體合作,建立大數據,為分析聽眾偏好、進行專業化廣播定制打好基礎。由于收音機本身并不具備記錄收聽情況的功能,因此,收聽調查只能通過人工填寫記錄卡,這無疑增加了收聽數據的誤差。筆者認為,廣播媒體應該利用新媒體對收聽情況的較強記錄能力和對收聽偏好的判斷能力,與之展開合作,提高收聽調查結果的準確性。
日前,吉林人民廣播電臺所屬各頻率就已經與“蜻蜓 fm”進行了收聽調查合作,將其客戶端獲取的收聽次數作為各頻率收聽情況考核的一部分。目前來看,獲得的調查數據支持還是比較理想的,有利于更科學地分析收聽效果。[2]
4.6 提升信息化管理程度
4.6.1 實現廣播媒體的信息化管理
現在,計算機智能已經輻射到了生活的每一個角落。對于廣播媒體而言,時間就是生命,工作效率、市場競爭力與管理水平的信息化現代化是密不可分的。
對此,筆者建議:
一、從業者應更新思想觀念,摒棄固有的僵化思想,從思想意識上接受現代化發展的成果,并將其應用到實際工作中。二、爭取資金支持,將其應用于更新辦公設施、采編設備、媒資共享平臺等方面,提高軟硬件設備的水平。資金來源可以是向政府申請專項經費,也可以從廣告創收等自主盈利中撥款。三、對人員定期進行技術培訓,使其充分掌握新設備、新技術,并根據從業者的反饋進行及時調整。目前廣播電臺已經普遍引進了科技水平較高的軟硬件設備,但是由于培訓不到位、溝通不及時,導致很多設備沒有發揮其應有的作用,所以,應該完善培訓和考核制度,推動新技術的推廣。
4.6.2 實現廣播媒體與新媒體的有效融合
我國現在已是網民大國。據第 33 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 2013 年 12 月,我國網民數已增至 6.18 億人,位居世界第一位,互聯網普及率攀升至 45.8%.[2]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帶來了挑戰,對傳統的廣播媒體來說也帶來了機會。在“三網融合”的新形勢下,廣播媒體應該與新媒體進行達成優勢上的互補,開辟一個新的宣傳格局。[2]
筆者建議:
一、運用新媒體信息傳播快、具有可視性等優勢,彌補廣播媒體的天然缺陷。通過建立網站、官方微信平臺等方式,進行圖片、音頻、視頻的展示,突破廣播傳播的劣勢。二、通過互聯網、微信客戶端等媒介實現廣播與聽眾的互動,給聽眾提供更多融入節目的機會。通過提高聽眾參與度來擴大電臺(頻率)在固定人群中的穩定性。三、培養新型人才,使其掌握新媒體的相關應用技能。從業者不但要能采、能編、能播,還要有能力提供網絡文稿,能拍攝圖片和視頻,高效輸出多媒體產品。
結 論
近年來,專業性廣播電臺(頻率)在全國范圍內的數量激增,鑒于其在管理上具有特殊性,因此對專業性電臺(頻率)的管理進行研究是十分必要的。隨著專業性電臺(頻率)暴露出的組織結構陳舊、節目制作管理存在問題、人才管理機制落后、廣告管理松散、目標管理機制缺乏科學數據支撐、管理信息化程度不足等問題,進一步建立健全專業性電臺(頻率)的管理能力迫在眉睫。對此,筆者建議,應該調整組織結構、進行具有專業化特色的節目管理、實行“以人為本”的用人機制、完善廣告管理制度、進行全方位多渠道的市場調查機制、提升信息化管理程度。
通過對現有資料的閱讀以及結合自身工作特點的研究,筆者在研究內容和研究視野上都取得了一些進步。本文分析和總結了目前專業性電臺(頻率)在管理中存在的諸多問題,并通過歸納、分析和實地調研,提出了一些解決問題的建議和對策。然而受到本人能力、資料數量、客觀條件等限制,對于專業性電臺(頻率)的案例分析還不夠具體。筆者今后還將對這一方面的問題進行更深一步的研究,希望筆者的拙見能夠為廣播媒體的發展盡到綿薄之力。
參考文獻
1. [美]布朗、[美]奎爾、鐘新等(譯)。廣播電視管理(第 3 版)[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
2. [美]羅伯特·L·希利亞德、[美]邁克爾·C·基思、秦珊(譯)、邱一江(譯)。美國廣播電視史(第 5 版)[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2.
3. 趙玉明、王福順。中外廣播電視百科全書[M].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1995.
4. 王振鐸、趙運通。編輯學原理論[M].北京:中國書籍出版社,1997.
5. 喻國明。解析傳媒變局[M].廣州:南方日報出版社,2002.
6. 張振華。中國廣播電視新論[M].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4.
7. 鄧忻忻、黃京華。廣播頻率專業化研究[M].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6.
8. 許秀玲、趙多佳。內容 受眾 傳播:廣播專業化概論[M].北京: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2008.
9. 高福安。媒體管理概論[M].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10.
10.郭慶光。傳播學教程(第 2 版)[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
11.朱貽庭。倫理學大辭典[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11.
12.覃信剛。類型化電臺研究[M].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13.
13.林暉。類型化--中國廣播電視發展的必由之路[J].新聞記者,2001(9):26-28.
14.申啟武。媒介的生態位策略與廣播頻率的專業化設置[J],暨南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02):141.
15.黃勇。中國廣播電視事業發展和體制改革[J].中國廣播,2006(05)。
16.郭 燕、王明遠、陳江鵬。廣播收聽率調研探析[J].新聞前哨,2006(8):77.
17.胡正榮。電視臺組織結構的重構:行政原則與價值規律[J].中國記者,2007(03)。
18.成紅珍、李漢如。廣播頻道專業化的思考[J].新聞前哨,2007(01)。
19.劉浩然。現代受眾多元需求下的廣播專業化之路[J].東南傳播,2007(04)。
20.王小瑋。公共廣播電視構建策略--BBC 公共廣播頻率成功案例的啟示[J].新聞世界,2009(1)。
21.王紅。廣播媒體的“專業化”之路[J].新聞傳播,2009(04)。
22.李雪、陳睿。日本廣播媒體在新媒體時代發展運營現狀調查[J].今傳媒(學術版),2010(9):133.
23.楊歌。從北京電臺專業化辦臺看電臺改革[J].科技信息,2012(15)。
24.歐陽宏生、李欣。特色化、專業化、類型化--21 世紀以來中國城市廣播傳播理念述評[J].中國廣播,2012(01)。
25.周小普。廣播類型化發展的歷史及前瞻思考[J].中國廣播,2012(2):20.
26.譚天、趙敏。中國廣播亟待第三次升級轉型--破解廣播發展困局的思考[J].新聞記者,2012(10):42.
27.王玉玲。北京交通廣播:多渠道營銷戰略鞏固品牌核心價值[J].傳媒,2012(11):25.
28.張磊。廣播節目創新的困窘與突圍--從安徽電臺廣播節目創新大賽談起[J].中國廣播,2012(11):18.
29.吳鋒、屠忠俊。我國新聞出版與廣電業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回顧與前瞻--2013 年“署局合并”之透視[J].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2013(05)。
30.徐立謙。淺談中國專業化廣播在新媒體時代的發展[D].西安:西北大學,2007.
31.王麗。中國大陸類型化廣播發展策略研究[D].武漢:武漢大學,2010.
32.何懿。 廣播電臺人力資源配置優化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學,2011.
33.左艾甫。新媒體環境下我國廣播電臺改革與發展研究[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13.
34.CNNIC:2014 年第 33 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OL].
35.長春人民廣播電臺簡介[OL].
36.吉林人民廣播電臺交通廣播 2013 年度節目競標方案[OL].
37.目標管理--MBA 智庫百科[OL].
38.汪良。汪良論廣播電臺經營管理[OL].中國報業網。
致 謝
2011 年。我在吉林大學開始了攻讀在職研究生的日子,這段時光讓我終身難忘。闊別校園四年后重新做回學生,兼顧學習和事業的體驗讓我感到辛苦也收獲了快樂。特別是在論文寫作期間,很多人給了我幫助、關心和支持。
首先感謝我的導師潘洪陽老師,感謝您對我嚴格和細致的指導。作為一名媒體從業人員,我在公共管理方面的工作實踐相對較少,理論基礎也相對薄弱,所以在研究過程中也遇到了一些意想不到的困難。每當向您求助的時候,您總是第一時間回復我的問題,并以極大的耐心和熱情給予我指引。從選題的擬定、到寫作的思路、再到研究的方法,您都悉心地提出意見、反復推敲,讓我看到了一名優秀教師的閃光品質。
其次,感謝我所在單位吉林人民廣播電臺的各級領導,感謝你們給予我這個繼續深造的難得機會,感謝你們的信任和培養。作為一名記者,我深愛著自己的工作,在職研究生的學習將提升我的個人素質,使我更好地為電臺貢獻自己的力量。在此還要特別感謝我的領導王林先生,謝謝您給我的論文寫作帶來的細心指導和無私支持。您提供的豐富資料和精深觀點都給我帶來了很多啟示,讓我受益匪淺。
最后,感謝我的家人、同事和朋友,并感謝我的研究生同學們,感謝你們的關愛。有了你們的陪伴,我的學業之路變得溫馨而充實,擁有你們是我終生的財富。
謝謝大家。
【專業性電臺頻率的日常管理優化探究】相關文章:
公路施工機械日常保養的成本管理探究11-22
基于MR信息干擾矩陣的頻率優化算法03-07
建筑水體景觀優化設計探究03-28
淺談德育優化管理03-18
工程項目管理探究03-22
全面審計風險管理探究03-12
工資日常管理與審計03-20
配送中心管理優化探討03-20
BSC下的高校績效管理探究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