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校園景觀環境規劃和設計探析
當校園總體規劃及單體建筑確定后,校園環境的規劃設計成為重要一環,如何使校園環境營造更科學、更利于學校空間的發展,是當前校園環境規劃與設計的核心問題。校園環境規劃的目標
(一)生態系統完善
1、加強生態優勢
從整體上把握校園現狀的生態優勢,進行適當改造和引導后,形成一個功能合理、景觀優美的新的生態構架,原有地形地貌盡可能保持,減少土方量;原有水系要有序引導疏通;原有植物,尤其是大樹,盡可能保留并養護好,避免施工時的傷害。綠化的比例須達到規范要求,方能強化原有校園生態所具有之優勢。
除了盡量保持原有的地形和山水態勢外,隨著對生態研究的擴展,天空這一元素亦被引入,“缺乏天空的生態系統是不完善的。”人們視平線前上方45度的視野內若無法看到天空,是不符合自然的生態設計。因此設計師需精心考慮教學樓及宿舍樓前方的景觀生態環境。國內外著名大學的主要教學樓與宿舍區都重視室內采光與樓間距的控制,盡可能保證在主要教學樓的正南方有大面積的寬廣地帶,保證充足的日照及開闊的天空視野。
2、創造人工與自然和諧的綠色校園
校園建設中所創造的人工景觀必須與保留、改造的自然景觀相呼應、協調,形成完整的大景觀構架,即天人合一。
校園景觀設計的出發點不應是繁復的人工堆砌,清新的空氣比人工景觀造型本身更有實用價值,大量供氧植物的配置令空氣清新,使學生不易因缺氧而貪睡和疲憊,保持清醒的頭腦。
在校園四周應盡可能以高大植物加以圍合,以植物墻遮擋校園外喧嘩的社會環境,以利于內外空間的劃分,適當在校園入口處點綴爬藤月季、薔薇等開花的攀爬植物和花灌木,以色彩強化校園重點部位。坐在校園內部小游園座椅上晨讀是學生的最愛,如果所看到的是廣闊天空自然為最佳選擇。復習疲憊時凝望天空少頃是眼科專家一致推薦的舒目良方,廣闊的天空對疏解疲勞的確有神奇的妙用。小游園如坐落于高地或視野廣闊之處為最佳,設計者在規劃時需詳細考察地形。若地形受限,小游園前方有遮擋建筑,僅能“以遮回遮”,整齊的綠籬可收束散亂的心續,但綠籬至少距離座椅三米以上,以免產生壓抑。學生在自修疲憊時以凝望綠籬調節身心。綠籬若過于密實,仍會產生壓抑感,在修剪上齊中有透,虛實呼應最為上乘。
(二)功能組織合理
校園的功能分區一般分為:校前區、教學區、行政區、文體區、學生生活區、教職工生活區、生態林區、湖泊水體區、科研生產區、后勤區等。
其構成形式可分為全集中型、主集中型、分散型等。校園的外部環境空間包括校前區、入口大門、功能各異的廣場、庭園、人行道與車行道、山地、水面、綠地、運動場、展示場、試驗場、露天劇場、屋頂平臺、屋頂花園等等,其中廣場、庭園、露天劇場、展示場等是流線中的“亮點”,吸引學生停留、駐足,并由點帶線,引導整個流線。通過道路、廣場、綠地等環境元素組織、協調、溝通、運作,對各種功能進行梳理,供學生學習、交流、生活、運動、游戲、種植、飼養、勞動。線、點、面的結合講求豐富、變化,避免橫平豎直式布局,而由各種美觀多變的曲線、直線相結合,正向、斜向相搭配,產生豐富的景觀視覺效果,符合青年學生的心理需求。
景觀的設計完全可以通過對周圍環境的調整對同學之內心世界產生引導。在教學樓旁的景觀設計必定是全校園最有序的設計,整齊修剪的林蔭道,帶有豎向拉伸感的植物,厚重的植物色彩,易使學生活潑好動的特點受到場所精神的約束,快速進入嚴謹認真的學習氛圍中。
(三)景觀特色明顯
校園應充分利用本校地形、水面的優勢,并巧妙運用校園外的景觀造景、借景,做到崇尚自然,獨特,同時,應具有鮮明的時代特點和一定的藝術水平,具有較高思想內涵,優先人文、張揚傳統文脈,并融入現代精神。
如北京大學的未名湖畔,山水地形富于變化,至今仍不失其名園風采,是學生散步讀書、鍛煉身體、修身養性的場所。清華大學的清華園和近春園,其中的“水木清華”和“荷塘月色”等景點,由于利用地形優勢,植物配置得當,加上朱自清先生所寫的“荷塘月色”名篇,成為吸引萬千學子、具有無窮魅力之校園景觀。
每個校園都有自己的人文歷史,新建校園有自己新的奮斗目標,在景觀設計上應充分彰顯這些個性特色,突出校園精神。可通過景觀造景如雕塑、碑刻、小品、標志物等來表現校園人文。校園小品宜簡煉含蓄,留給學生多一些思索,多一些想象空間。
校園環境規劃原則
(一)生態性原則
生態是環境景觀設計永遠的主題,尊重、注重保護和利用現有的校園自然景觀資源,創造一個人工環境與自然環境和諧共存、相互補充,面向可持續發展的理想校園生態環境是最根本的原則。經濟合理地利用土地和其它自然資源,實現向自然適度索取與最優回報間的平衡,共生、共榮、共存、共樂、共雅。
美國的哈佛大學、斯坦福大學,中國的清華、北大,幾乎所有的名校都有著令無數莘莘學子驕傲的校園環境,以校園中固有的山坡、河流、湖泊、凹地、綠地、樹林等自然景觀作為校園景觀環境格局的構架,是建成優美校園的重要而有效的方法,盡量利用原有地形和植被,少動土方,也是減少投入,獲取高效益的有力手段,從而營造出一個山青水綠、天藍云卷、草木迭翠的生態校園。校園景點宜以植物造景為主,且以喬、灌、草復層綠化為佳。
(二)延續性原則
1、與校園總體規劃相吻合景觀環境規劃應在校園總體規劃指導下進行設計,應是校園總體規劃的延伸和拓展,必須強化校園總規的原則和特色。
2、與校園建筑應有機結合,融成一體,追求建筑“長”在自然環境中的意境。
(1)內外空間交流,綠地可局部伸入室內,延伸至室內空間。
(2)制造一些通透性好的半開敞的“灰空間”,如門廳、門廊、廊架、亭閣、平臺等。
(3)在硬質景觀(廣場、硬地、鋪裝等)中采用與建筑物相同或類似的建筑材料,作為建筑的延伸處理。
3、原有山林坡地、水面應盡量讓其自然融入校園環境中,使綠色楔入校園環境,自然景觀延伸到人工景觀中。
4、與校園的歷史文脈相延續,相拓展。
(三)人本化原則
校園的特點是學生相對單純一一年齡、文化背景大致相同;使用規律比較簡單一一教室、食堂、宿舍三點一線為主;組成的元素較為完整——象個小城市,五臟俱全。
校園的建筑、景觀環境都必須以使用者為中心,以他們的行為作為模數和參照,形成完善、安全、舒適的、供師生學習、交流、聚散、步行休閑、文化娛樂、夜間照明及生活的系統。
1、空間分割合理
中心區輪廊明顯,方位標志突出,道路直達便捷,色彩對比強烈,視線走廊通透、聚焦。
戶外學習空間幽雅、安靜,用植物圍合成半封閉空間,有可停可歇的坐凳、亭廊、花架等設施,夜晚照明好。
2、尺度舒適、安全、方便管理
教學樓教室邊南北向的植物應以低矮為主,形成寬敞明亮的采光環境。所有室外家具和設施必須符合大、中、小學生尺度和行為模式。
主、次干道分明,休閑步道1.5-2.0M左右即可。水邊宜建生態性駁岸,可設緩坡草地深入水中,水深處的平臺、橋梁一定要設防護欄桿(高 1.10M)。如人造水池,水深宜少于0.6M為宜,水中步石為安全起見,在中、小學不宜設置。噴泉水景不宜多設,過于喧嘩,且難以養護管理,運行成本也高。
3、可識別性強
由于使用者定期更換(每年都有新生入學),來訪者眾多,建立識別特征(易于辨認、找路)、結構特征(方向、主次等)、景觀特征(主樓、雕塑、主廣場等)、標識系統(指示路牌、建筑物標牌、公廁等公共設施標牌)也是必需的。
(四)人文性原則
校園景觀環境應能體現各種人文精神,能最大限度地強化激勵學生、教師職工的內在精神特質,潛移默化,感染人的情緒,提高人的道德品質、藝術修養,完善人格,保持學校蓬勃向上、清新、凈美的氣質。一般可運用以下方法將校園精神滲透到物化的環境之中。
1、環境風格的建立
充分利用校區內獨特的自然景觀和建筑環境,創建風格濃郁的環境特色,是建立富有精神內涵的校園環境的重要方法。
2、歷史環境的保護與紀念環境的創造
每個學校都有自己的歷史,將這些歷史反映到校園環境中,利用反映校史的建筑、雕塑、碑刻、紀念林地等能幫助學生更好地領悟校園精神。在學校擴建和改建中,尤要注意保留具有歷史意義的空間場所和建筑實體,并讓新的空間和實體與原有空間和實體相呼應,可設置一些紀念性環境,如杰出人物、教育家的雕像、紀念園、紀念林、壁畫、紀念亭、展示廊、小品等來突出文化內涵和傳統精神,激勵學生。
3、現代精神的融入
在設計中加入能反映現代學校教學宗旨、鼓勵學生向科學高峰勇敢攀登的現代精神,體現學校前進的朝氣是必不可少的,可用一些抽象的、現代感較強、質樸或現代的材料制作雕塑或標志物。
(五)景觀性原則
景觀是一種物質和精神的展示,運用視廊、節點、邊界、路徑、地標、景區、開放、半開放、閉合的空間、主要視點等相關設計元素,運用借景、組景、透景、隔景等設計手法,將天、水、氣、山、地、綠引入校園,形成布局緊湊,張馳有致,富于節奏感、韻律感,簡潔大方而又豐富多變、引人入勝的校園空間效果。
(六)整體性原則
校園功能各異,景觀子系統必須在上一級系統宏觀控制基礎上,運用統一的設計語言,統一的色彩體系,保持自身的完整性與整體性,強調不同層面,不同區域景觀設計的統一性,將各種序列空間合理組織好。
【校園景觀環境規劃和設計探析】相關文章:
城市園林綠化景觀設計及養護管理探析論文04-22
景觀設計開題報告06-29
探析多媒體校園通信網絡建設08-10
網購時代下的快遞包裝設計探析06-01
探析中國傳統榫卯結構對現代設計的啟示04-21
景觀設計手繪表現淺議08-14
藝術設計中的創造思維探析論文(精選5篇)06-14
探析我國傳統室內設計的意象之美05-29
關于景觀設計主題及理念的研究04-11
婚姻效力探析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