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地理空間思維能力的培養論文
摘要:地理學科的性質決定了其思維方式的空間特色,各種地理思維活動(記憶、想象、判斷、概括、推理、分析綜合)無一不借助各種形式的空間展開,常常是借助正確的心理地圖來進行。我們把這種借助圖形對地理問題進行各種空間維度思維的心理活動稱之為地理空間思維。
關鍵詞:空間思維能力;地圖;地理教學
在地理教學與學習過程中,許多學生不能正確理解掌握基礎,尤其是自然地理知識,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缺乏地理空間概念。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經常使用生動的語言、巧妙的手勢、形象的教具及簡明的板圖等方法不斷培養和訓練學生的空間思維能力。
一、繪制簡易地圖、示意圖,強化空間思維
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除了運用各種現成的圖像(掛圖、課文插圖、地圖冊等)外,應結合教材創造性地將文字轉變成板圖來進行教學,培養其空間思維能力。例如:講解太陽直射點在南北回歸線間往返移動規律時,可將內容設計成示意圖,邊講邊繪,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直觀演示,使抽象的空間具體化
人的一生與漫長的地質時代相比,只是短暫的一瞬間,許多地質構造的形成無法直接觀測。在講解地質構造時,可用一些粗淺的演示。如講褶皺時,用書本代表水平巖層,在水平擠壓力作用下,發生波狀彎曲變形,向上拱起的部分叫做背斜,向下彎曲的部分叫做向斜。再如:講斷層時,用一粉筆代表巖層,當巖層受力超過一定限度時,會發生破裂,這叫斷裂;再沿斷裂面把二截粉筆上下或左右錯開,這叫斷層,學生自然得出:斷層等于斷裂加位移的結論。
三、用啟發式開拓空間思維
在學習“黃河”時,可以設計以黃河為主線,將地形、氣候、植被及人文地理結合起來提出問題的方案,層層追問,步步啟發;黃河流向怎樣?這種流向怎樣受地形的制約?黃河特有的凌汛現象及多泥沙與緯度、位置、流向、地形、土質結構、氣候和植被有什么聯系?最后問黃河沿岸資源和開發情況,并運用填圖的方式讓學生繪簡略地圖進行總結。
這樣,可以使學生對課文內容有一個清晰的思路,對地理現象的空間分布規律掌握較牢固。
四、以逆向思維加深對空間的理解
在常規題目中,以逆向思維形式提出新的問題,可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進一步訓練其空間思維能力。例如:黃赤交角的存在是形成五帶的原因之一,若黃赤交角變大(小),五帶范圍如何變化?在講“太陽日與恒星日”長短時,可有意識地提出:如果地球自轉方向與現實相反,我國氣候會有什么變化?會出現什么地理現象?干燥少雨是西亞氣候的一般特征,西亞是否存在相對多雨區?這些地區分布在何處?相對多雨的原因是什么?用這些假設式的啟發性問題培養學生空間思維能力,會激發他們對這些地理現象的深入思考,并加深對地理現象空間分布的理解。
五、培養學生空間思維能力的重要策略
讀圖是感知階段。主要獲得一些地理空間分布知識,諸如地名、位置、數字等知識。首先讓學生掌握必要的地圖知識:如熟悉不同比例尺的地圖,利用比例尺量算距離,確定方向。其次掌握讀圖順序:如政區圖,可從沿海省市→邊界省區→內地的順序去記憶省區的相關位置,鼓勵學生根據省區政區圖的輪廓發揮想象力進行判讀;地形圖,讀海拔和地勢、地形種類,并與同比例尺政區圖疊加;水系圖要追根溯源,找出河流發源地、分水嶺、流經省區和河口地區,氣候圖則以等值線圖為重點,啟發學生歸納讀圖規律。
記圖的目的是積累地圖表象,使學生形成一定的空間觀念。主要記住地理事物的相對位置、空間順序、空間聯系、分布特點和規律等。轉繪地圖或繪分布示意圖的方法能強化學生觀察地理事物位置特征的能力。
地理圖像的判讀和使用是高中學生必備的地理能力,學生形成基本的能力后,能從圖上準確判讀區域的范圍、緯度位置、海陸位置、相對位置等,能夠進行區域的準確定位并進行描述。根據近幾年高考文綜試題的特點,在教學中多選擇一些局部區域交界地區的地圖,幫助學生建立區域之間的聯系。
綜上,進行圖像教學,能幫助學生感知、體會、分析宏大的地理環境中的復雜地理事物、地理現象、地理景觀和地理演變過程,有助于學生掌握對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識、有助于學生地理空間思維能力的培養。
參考文獻:
[1]袁孝亭。地理課程與教學論[M]。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
[2]夏志芳。地理課程與教學論[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
[3]教育部。地理課程標準研修[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地理空間思維能力的培養論文】相關文章:
談高中地理教學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論文08-13
思維能力地理教學論文07-16
培養學生地理思維能力的研究10-14
高中地理思維能力培養措施09-13
培養學生數學思維能力論文08-18
物理直覺思維能力的培養的論文05-31
大學數學中思維能力培養論文09-24
高中地理學生創新思維能力培養分析論文09-15
小學數學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論文10-01
高中地理思維能力提升路徑論文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