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電子政務的論文
無論是在學習還是在工作中,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論文吧,通過論文寫作可以提高我們綜合運用所學知識的能力。你所見過的論文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關于電子政務的論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關于電子政務的論文1
1電子政務發展的保障措施
(1)領導重視是前提:確立領導在電子政務工作動態監管中的主導地位。沒有“一把手”的重視,電子政務很難取得實效,所以說“電子政務”是“一把手”工程。
(2)全員參與是關鍵:電子政務也是全員參與的工程,只有每個工作人員都能使用,才能發揮電子政務應有的效應。主動參與,明確定位。堅持選賢任能,公開選拔,不斷推進電子政務隊伍專業化進程,精心籌劃電子政務培訓課程,重點加強對電子政務隊伍的教育和培訓。同時,將電子政務使用情況納入年度績效考核體系,要求達標驗收,并與部門的評優相結合,從而確保全員參與的實現。
(3)完善需求是重點:電子政務能否有效運行,關鍵在于電子政務系統能否滿足本單位的政務、業務需要。因此,必須根據工作需要,對單位的業務流程進行梳理、簡化、優化、提出適合電子政務要求的需求。
(4)選好合作伙伴是保證:在電子政務軟件開發上,應采技術實力雄厚、開發經驗豐富、后續服務到門的大型軟件開發公司,從而為網絡建設和正常運行奠定堅實的基礎。
(5)采用先進技術是核心:信息技術是支持政府工作人員分工協作的基礎,是實現政府信息資源的優化配置,資源共享,消除信息孤島,協同工作的基礎。
(6)加強信息安全是保障:必須充分認識做好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極端重要性,全面提高信息安全防護能力,采用硬件防火墻,正版殺毒軟件,數據備份軟件,確保電子數據的安全和完整。重點保障基礎信息網絡和重要信息系統安全,創建安全健康的網絡環境,保障和促進信息化健康發展。建立信息安全保障基礎設施,其中包括:建立重要的信息安全管理中心和密碼管理中心;建立數據備份和災難恢復設施;建立國家信息安全認證認可機構等。增加信息安全資金投入,加大對信息安全基礎設施建設和基礎性工作的支持力度。
(7)建立電子政府創新管理體系是目標:建立充分運用競爭、評價、監督和激勵機制的電子政府創新管理體系,提高湖北省電子政府創新管理活力,確保政府信息,重要信息的有效利用,提高信息利用率。
2電子政務發展的管理模式
為了促進電子政務的發展,對電子政務的管理應圍繞以下幾個方面全面地進行:構建基本支撐體系、完善服務與應用系統、建設信息資源發布與共享平臺、協調基礎設施的建設、完善法律法規。
21構建基本支撐體系
2.1.1保證電子政務外網和內網的線路安全
選用TCP/IP網絡作為低層通信網,利用SSL協議(SecureSocketsLayer,安全套接層)構建安全通訊線路。它是目前安全電子商務交易中使用最多的協議之一,內容主要包括協議簡介、記錄協議、握手協議、協議安全性分析以及應用等,有較好的兼容和擴展性。也可以利用IPSEC或其他安全協議進行構建,最大限度的保證網絡線路的安全、穩定、保密。
2.1.2構建安全體系
安全管理體制綜合了安全檢測、實體安全、運行安全、信息安全、網絡公共秩序和人員管理等安全法規的規定。首先對系統本身的安全漏洞進行測試檢查并修復,有效防止在進行政務處理或交換時錯誤的發生。另外,嚴格保證線路、基站、服務器等基礎設施的安全。加強和規范電子政務網絡信任體系建設,建立有效的身份認證、授權管理和責任認定機制。完善密鑰管理基礎設施,運用適合網絡結構的安全技術,為系統提供保障。充分利用密碼、訪問控制等技術保護電子政務安全,促進應用系統的互聯互通和信息共享。有實效的稽查制度和事故應變制度也是管理體制的重要組成部分,無論對政府辦公人員還是普通上網民眾都應進行有效的監察制度,最大限度的減少人為的疏忽或惡意的行為對系統的穩定帶來的影響。
21.3確定系統可靠性方案
由于政務系統有著比一般電子商務更強調穩定性和安全性,應建立健全信息安全監測系統,提高對網絡攻擊、病毒入侵的防范能力和網絡失泄密的檢查發現能力。統籌規劃電子政務應急響應與災難備份建設,對發生的系統突發實踐應有一套成熟的應急方案,如:備份,防病毒,復雜系統的容錯,應急體系等。
2.2完善服務與應用系統
建設服務與應用系統是電子政務建設的主要內容。應逐步完善已建應用系統,強化已建系統的應用,推動互聯互通和信息共享,支持部門間業務協同。對新建的應用系統,要根據業務發展需要,統籌規劃建設。各地區、各部門要做好需要優先支持業務的流程梳理,搞好部門應用系統和地方綜合應用系統的銜接。應用系統建設要有利于深化政府機構改革和優化組織結構,避免簡單地在原有體制和業務流程基礎上建設應用系統。
2.3建設信息資源發布與共享平臺
建設集成的科技信息資源共享咨詢服務平臺和電子信息產品數據交換平臺。包括統一規劃和集成的若干個大型數據中心、文獻資源中心、科技信息數據庫,為政府提供決策依據,為產業和社會提供基礎數據、產品數據、科技文獻、技術標準、人才資源、知識產權、專利、產業技術動態等各種信息查詢服務。按照統一的標準和規范,逐步建立政務信息資源目錄體系,為各級政府提供信息查詢和共享服務;逐步建立跨部門的政務信息資源交換體系,圍繞部門內信息的縱向匯聚和傳遞、部門間在線實時信息的橫向交換等需求,為各級政府的社會管理、公共服務和輔助決策等提供信息交換和共享服務。
2.4協調基礎設施的建設
基礎設施的建設也是十分重要的,基于構建先進的國家信息基礎設施和推進三網融合的需要,并考慮到自身的潛在產業規模,力爭實現重點突破,開發出一批重大業務應用,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和創新產品。基礎設施包括國家電子政務網絡、政務信息資源目錄體系與交換體系、信息安全基礎設施。基礎設施建設要統籌規劃,避免重復投資和盲目建設;提高整體使用效益。
2.5完善法律法規
貫徹落實國家有關加強自主創新的法律法規和配套政策;推動《信息產業科技促進法》的制定工作,以此作為信息產業科技法律法規與政策體系的龍頭,統領信息產業科技發展工作,指導和規范信息產業科技政策的制定和執行;進一步完善信息產業知識產權工作體系,強化中介服務,建立信息技術專利數據庫,研究國外信息產業知識產權法律政策,進行知識產權態勢分析,提供專利檢索和預警信息服務。通過制定鼓勵技術轉讓政策,明確知識產權歸屬。
綜上所述,電子政務是一個十分復雜而又龐大的系統工程,牽扯到系統、基礎設施、法律法規、人員的培訓等諸多方面的問題。構建電子政務系統應逐步開展,應對現有資源進行優化比對未來的構建進行合理的規劃并加以實現。我們還需要在建設中總結經驗,最終構建出符合中國國情的優秀的電子政務系統。
參考文獻
[1]@李志義.談電子政務中知識管理系統的構建[J].現代圖書情報技術,20xx,(6).
[2]@陳波,王浣塵.電子政務建設與政府治理變革[J].國家行政學院學報,20xx,(4).
[3]@紀建悅,王元月.試論我國電子政務現狀、問題及發展策略[J].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0xx,(6).
關于電子政務的論文2
摘要:“十五”期間,我國電子政務建設取得了重要進展,電子政務總體發展水平邁上了新臺階。但我國電子政務建設過程中還存在不少難點,受到“數字鴻溝”、“信息孤島”等的影響。有必要借鑒國外的成功經驗,結合我國實際,探索我國電子政務建設的有效措施。
關鍵詞:電子政務 信息安全 措施
我國電子政務建設中的問題
(一)思想觀念滯后,電子政務受到人文環境的約束 。
從近年的實踐來看,對我國電子政務的建設,一方面,認識上還存在一些誤區。不少人對電子政務的目的、意義、重要性和發展趨勢缺乏足夠的認識,他們習慣于傳統的辦公模式,對電子化給傳統政務辦公方式帶來的革命性變革認識不足又難以適應。把電子政務當作政府部門的計算機化,認為電子政務是一個技術問題,從而加強硬件投入,卻不重視軟件的開發,也不重視業務流程的重組,更不注重信息的收集,使建立起來的網絡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另一方面,部門利益自我保護根深蒂固。電子政務建設強調政府流程再造,需要對政府機構進行改革,必然會帶來政府相關部門利益和部門的消失和權利的削弱,會減少人員等,對發展電子政務的阻力也會增大。
(二)標準化程度低,政務信息資源開發利用滯后 。
電子政務建設沒有完全以政府業務流程為導向,各業務系統共享程度較低,普遍存在著“重建設輕應用,重硬件輕軟件”的現象。盡管有“充分利用現有資源和現有網絡平臺條件,嚴禁重復建設”的明確要求,但由于電子政務的發展缺乏宏觀的規劃,政務專網建設存在各自為政、標準不統一的現象,不能支持實現互聯互通,信息不能共享,跨部門業務不能協同。“縱強橫弱”、“信息孤島”現象比較嚴重。政府信息資源管理制度規范尚不完善,政務信息公開的制度性建設剛剛開始,制約了政府信息資源的開發利用的整體水平。
(三)注重“電子”建設,忽視政府業務流程的改進 。
“電子政務”的關鍵是“政務”,而不是“電子”。但不少領導者只是把電子政務當成一種新技術,以為只要投資,有了硬件設備和各種軟件,政府上網以后,就算建成電子政務。這種錯誤的認識,導致出現一些問題,一方面,原有的金字塔式的行政組織結構不利于信息的有效傳播。信息在行政傳播過程中呈現非對稱性和層級性,往往造成信息的失真或失效。另一方面,傳統的業務流程不適應電子政務。傳統的政府機構條塊分割,職能包羅萬象,政府業務數據流程不得不按地理位置和人力分配被分割在多個部門,使得相同的信息往往在不同的部門都要進行收集、存儲、加工和管理,在建立電子政務系統時,各個系統相互獨立,技術與規范各不相同,結果是建立起了一個個信息孤島。這種多層次、低效能的行政機構和業務流程不利于信息的統一收集和整理。
(四)安全存在隱患,制約了電子政務的發展 。
對于電子政務來說,網絡的安全非常重要,它關系到信息時代國家機器的穩定運行和社會秩序的安定團結。總體上看,我國的網絡與信息安全防護仍處于初級階段,尚未形成科學、完整、高效、統一的電子政務安全保障體系。主要表現為我國的政務系統大多分級、分域保護不明確;安全隔離不徹底,內外網承載業務劃分與信息安全的要求不對等;密碼與信任體系建設不完善;信息安全法律法規和標準不完善;全社會的信息安全意識不強;信息安全的管理和技術人才缺乏;信息安全技術缺乏創新性與自主性,同時對引進的信息技術和設備缺乏有效的管理與合理改造。呈快速上升趨勢的病毒傳播和網絡攻擊等犯罪活動使網絡泄密事件屢有發生。這些都存在對電子政務系統構成威協的不安全因素。
完善電子政務建設的措施
促進我國電子政務的發展,既是我國各級政府機構自身改革和發展的需要,也是我國經濟與社會發展的需要,同時,也是與國際接軌,適應世界經濟全球化的需要,我們要借鑒發達國家電子政務發展的成功經驗,結合我國信息化和電子政務的現狀,針對電子政務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提出如下對策建議。
健全領導機構,規劃統一的電子政務平臺
目前,制約我國電子政務應用發展的主要瓶頸是地方之間、部門之間不能協同共享應用系統和信息資源。因此,對電子政務的發展要加強領導、統一規劃。一方面,國務院要成立電子政務領導機構,統一領導和組織中央及地方政府的電子政務建設,可以采取“總體統籌、分工負責”的原則,加強政府的指導監督等管理
關于電子政務的論文3
摘要:目前我們處于數字信息化時代,政府也處于電子政務的新時代,電子政務將提高政府的運作效率,并不斷增加政府的競爭力。提高政府的服務水平與質量,進一步促進政府管理體制改革,為服務型政府提供堅強的后盾。本文將知識管理與電子政務相結合,以知識管理理論為基礎,借鑒系統集成和信息集成,研究設計了基于知識管理的電子政務信息共享云平臺模式。
關鍵詞:有關電子政務的論文
電子政務是政府管理政務信息的工具,即通過網絡技術將管理和服務集成優化,超越于各部門的分隔限制,將最優質的服務于管理提供社會大眾。政府間電子政務(G2G)、政府商業機構電子政務(B2G)、政府與公民電子政務(C2G)是政府電子政務的主要形式。知識管理是一種指導思想,對電子政務的開展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引領著電子政務的發展方向,電子政務與知識管理思想的融合更能夠促進政府電子政務的發展。
1知識管理下的電子政務信息整合體系概述
現如今出現的電子政務建設的問題有,各個部門的網絡各自為政,結構布局多樣,一個統一化的電子政務網絡還未形成;政務部門網站首頁建設有待提高,各個類型功能更新不及時;業務應用于社會需求有較大的差距,有些事關群眾生活的各類型業務系統還未進行建設,各個部門政務系統不能實現互通和互聯;信息資源開發滯后,雖城市網站發展速度加快,但是資源交換比較少,存在資源信息總體規模小和共享程度低的問題。針對上述問題電子政務管理部門將獲取的各類資源進行整理,利用互聯網信息技術進行廣泛傳播與共享,發展知識管理型電子政務可以極大實現政府信息公開化,加快電子政府的向前發展。信息資源整合要改變傳統的電子政務模式,建立適合新時代的電子政務。在建立新模式的電子政務核心在于把知識管理放到電子政務的首要位置,將知識管理核心中的知識共享、技術挖掘等手段充分應用。信息資源體系利用知識管理的高效共享性也將進一步讓電子政務體系越發完善,發揮電子政務在新時期的最大化作用。
2知識管理下的電子政務信息整合目標
知識管理下的電子政務建立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如果將知識管理的核心進行發揮可以提高政府間各個部門之間的協調性,更好的為社會提供服務,因此可以說知識管理是電子政務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我們從電子政務建設比較成功城市來看,有越發重視知識管理的趨勢。電子政務信息整合目標主要有以下幾個:(1)將電子政務統籌建設,把電子政務搭建在政務系統的底層。(2)實現行政電子政務的電子審批和閱覽。(3)擴容數據庫建設,不斷增加數據庫容量以實現各個部門之間的數據共享。(4)完善電子政務安全防范體系,確保電子政務系統可以安全運行。(5)制定電子政務制度與標準,以實現電子政務長效規范化運行。
3基于知識管理下的電子政務共享云平臺模式
3.1分層共享模式的搭建
電子政務系統中實行統一的政務共享平臺是電子分組和知識流程的綜合表現,政府信息門戶是最外在的表現,電子分組是政務信息門戶中各類知識的邏輯展現。知識邏輯處理與有序的知識中心是知識處理邏輯和底層知識存儲在電子分組中的實現。我們可以把這個信息共享模式分為數據層、應用層、表現層。在數據層主要是將政務信息資源庫中的信息在規范的交換格式的支撐下實現異構數據匯集、多維數據加工、政務信息合成,現如今大部分采用云計算平臺,云計算平臺具有成本低和可靠性強的特征。在應用層將政務內網和政務外網有機統一。在政務內網內實現各部門之間的協調辦公,政務外網實現一網式的服務和一表式的服務。在表現層中,政府要搭建政府信息站、政府公務人員服務網、社會企業服務網相同一的GIP即通用信息門戶系統。電子政務系統的底層信息資源庫的建設是構成有序政府知識的重心,是電子政務信息資源建設的集中體現,支撐著整個應用層和表現層。應用層的一站式和一網式服務將是整個政務系統的發展方向。
3.2政務知識的分類邏輯
GIP應劃分出企業、政府、公眾三個不同的入口,企業入口可以進行行業劃分,數據信息由法人單位提供。政府入口也可以按照行業進行劃分,例如有研究機構、教育機構、社保機構等,這部分的數據有數據庫提供支持,公眾入口的可以按照年齡、職業、區域進行劃分,為公民提供一個個性化和全方位的指導與服務。知識分類必須有關鍵詞作為基礎,因此在數據收集、知識挖掘、內容管理過程中要注重主題的應用。電子政務主題詞表示是整個信息資源庫和資源交換的基礎,在電子政務資源目錄中發揮著基礎和核心的作用。
3.3政務流程重組與政府知識中心建立
在政府電子政務實施的過程中要對知識管理為基礎進行政府業務重新梳理,按照用戶最便利的原則進行重組。對于政府知識中心的建立要規范標準,第一要建立規范的信息采集機制,對各部門收集的數據進行統一協調,對能夠歸并和共享的信息要及時處理,在后臺應用軟件上要走一條標準化的道路,讓信息收集系統規范化運作。第二要制定統一的分類編碼標準,讓單位名稱和網站信息采用統一標準名稱,在檢索欄中實現時間和類型字段的合成編碼,方便信息檢索。最后要采用與數據管理模式相對應的信息共享機制,可以采用內部集中管理和外包等形式相結合的管理辦法,對收集到的信息進行分析,形成對政府決策有幫助的數據支撐,為政府提供最為優化的共享信息。
參考文獻
[1]吳延卯.基于云計算的電子政務中心的研究[J].數字技術與應用,20xx(03).
[2]尹霞,周明昱.云計算在省級電子政務系統建設的思路淺析[J].現代電信科技,20xx(10).
[3]魯俊杰,侯衛真.面向信息資源整合的電子政務云平臺構建研究[J].圖書館學研究,20xx(13).
[4]柳琰,范偉,黃偉慶.國外政府電子政務云應用探析[J].保密科學技術,20xx(04).
關于電子政務的論文4
計算機技術和通訊網絡技術的成熟和發展,使得信息技術在政府領域得到廣泛的應用,電子政務應運而生。在政府公共政策的制定過程中擴大公民參與具有深遠的意義。然而,我國由于深受傳統的集權式決策模式和官本位思想的影響,公共決策系統很不完善,政策制定過程中的壟斷現象比較嚴重,導致政策制定中公眾參與的嚴重缺失,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程度較低。因此,應立足我國政府政策制定的實踐,對信息技術環境下我國政府政策制定中的公眾參與機制進行有益的探索。
一、傳統政務模式與電子政務模式的比較分析
電子政務與傳統政務相比,具有很多顯著的區別,可以將這些區別歸納為在辦公手段、行政業務流程以及與公眾溝通方式方面的區別。
1.辦公手段的不同。傳統政務模式下管理層次多且管理的跨度較小。層次管理結構導致了繁瑣冗長的操作流程,使政府系統內部的信息容易失真。傳統的辦公以紙質文件為主要信息傳遞的介質,效率極其低下。實現電子政務后,政府部門之間的信息溝通不必通過高成本、低效率的紙質媒介進行,傳遞信息的速度快、形式靈活。電子政務模式加快了信息交換的速度,提高了信息利用的頻率。
2.行政業務的流程不同。傳統政務的科層結構和分工細化,造成其機構臃腫,處理政務的模式流程繁瑣、效率低下,再加上手工操作,辦事成本高而效能低,造成信息失真的幾率較高,使行政意志在執行與貫徹的過程中會發生不同程度的偏離。電子政務的出現,使公眾、科員及領導都在一個信息網絡上工作,使政府機構趨向扁平化,減少了行政層次,縮短了辦事流程,大大提高了信息傳遞的準確率和利用率,也減輕了政府部門人員的管理勞動強度。
3.與公眾溝通方式的不同。傳統政務模式下,政府主要借助各種公共傳媒來發布政務信息,公眾主要借助信件等傳統手段向政府表達訴求;交流方式速度緩慢,政府和公眾之間無法及時溝通信息。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改變了政府與公眾之間的溝通方式;而電子政務的扁平化結構,縮小了政府與公眾之間的距離;政府對公眾的需求能做出迅速的回應,能提高公眾的參政議政意識,使政府與公眾之間的關系更加和諧。
二、電子政務環境下公眾參與政府決策面臨的困境
在電子政務環境發展的過程中,我國公眾參與公共決策的條件越來越具有科學化及民主化,但我國正處于轉型時期,政府和社會問題日益復雜、多樣化;因此,公眾參與政策制定的過程中仍面臨許多瓶頸,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層面:
1.政府層面。
1.1在電子政務環境下政府對政策制定中公眾參與的作用和地位認識不足。目前,電子政務作為實現政府信息化的手段,已經引起各級政府的高度重視。但在很多時候,政府更側重政府上網或者辦公自動化,而對面向公眾的社會服務內容以及政府與公眾的雙向互動方面重視程度不夠。
1.2保障和規范公眾參與行為的相關法律法規滯后。中國加大了對互聯網的規范力度,但全國性的立法目前尚未出臺,主要規范來自國務院和部門主導的'法規和規章,在部門主導立法的模式下,這些法規偏重于網絡,對網絡公眾參與設置了一整套的管制措施。如對于規范網絡公眾參與行為的細則尚未出臺,在帶來海量信息的同時,網絡暴力、網絡匿名制和網絡謠言等也不斷充斥于網絡,這容易誤導公眾的思想,甚至給社會穩定帶來負面影響。
2.公眾層面。
2.1公眾參與公共政策制定的意識薄弱。受傳統的“官本位”“臣民意識”以及自上而下的進行公共決策的思想的影響,公眾參與公共政策制定的愿望、信念一直受到壓抑,甘愿成為公共政策的被動接受者。此外,許多公民由于受經濟發展水平、教育經歷的限制,思想觀念保守、落后,意識不到自己在公共政策制定當中的參與權利,限制了公民的參與行動。
2.2公眾信息技術和計算機操作技能的缺乏。計算機及網絡通信技術得到了迅速的發展,但受制于經濟社會發展水平滯后和硬件設備落后等因素,目前并不是所有公眾都有能力來操作電腦,尤其是落后農村地區的公民。公民信息權的缺失阻礙了公民通過電子政務參與公共政策的制定,致使弱勢群體的利益訴求和思想動態無法進入政策制定者的視線。
三、電子政務環境下公眾參與政府決策的“網絡-互動”模式研究
1.進一步完善電子政務的公眾參與機制。為實現政府與公眾之間的良性互動,政府應為公民搭建更多的參與平臺,也應給予相應的政策支持。政府人員對于群眾呼聲要耐心傾聽、對于群眾的各種意見和建議要進行及時的整理匯總,并對這些信息做出及時的反饋,以建立—個良好的雙向互動機制。另外,對于電子政務中公眾參與的內容要進行適當的引導。因為公眾比較關注與自身利益密切相關的問題,而對政府的一些宏觀長遠性的項目規劃和政策制定充耳不聞。因此,政府對于這種狀況要結合公眾的自身利益進行適當的引導,進而擴大讓公眾的參與范圍。
2.提高公眾參與電子政務的意識和能力。為了使公眾能夠更有效地參與電子政務,必須不斷提高公眾參與電子政務的意識和能力。首先要培養公眾的主體意識;公民只有意識到自己的主體地位,才會意識到自己控制自己生活和環境的能力,并充分利用自己的話語權和表達權參政議政。其次應加快發展教育文化事業,努力提高公民的教育文化水平,使公眾了解公共政策制定的相關知識,以更好的參與到公共政策制定當中。最后,公民應自覺踐行作為國家主人而應有的權利和義務,增強參與公共政策制定的責任感,不斷提高參與熱情與意識。
3.加快信息化建設,努力縮小數字鴻溝。國家要加強對信息化建設的統一規劃和指導,要從政策、技術和資金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同時,政府相關部門應加強信息知識、技能的教育和培訓,使大多數公眾能得到免費接受信息化知識的機會,力爭使每一個具有初級文化程度的人都會使用計算機,使不同階層的公眾都能與電子政務“零距離”接觸。還應配合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建立農村信息服務站,努力提高信息弱勢群體的信息儲備和計算機技能,使他們熟悉電子政務的應用環境,掌握通過網站參與公共政策制定的程序和方法,從而達到縮小數字鴻溝的目的。
4.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引導公民正確的參與政策制定。互聯網為民眾提供了一個自由發言的平臺,但是毫無節制的自由必將導致這種權利被濫用,進而對社會穩定造成不良的影響。因此,國家應盡快出臺配套的規范網絡公眾參與行為的法律制度,將政府、社會公眾和媒體等網絡主體的權利、義務和責任以法規形式加以明確規定,從法律上保證公眾參與的有序進行。因此,完善法律法規,能保證公民參與的規范有序,提高公共政策制定的質量。
四、結語
電子政務為公眾提供了大規模的、全新的政策訴求的窗口和政策參與的途徑,并且強化了政策過程的監督手段。從整體上看,電子政務中公眾參與的形勢還是比較樂觀的,但還是會受到傳統政治文化思想的影響;因此電子政務公眾參與的狀況還并不成熟,整體的參與程度和層次都比較低,在具體的參與活動中還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需要政府與公眾的進一步努力。
關于電子政務的論文5
一、從信息化電子政務到突發公共事件應急系統
提起突發公共事件應急系統iEMS,或許并不是被大眾所熟悉,但如果換成信息化電子政務,相信這個話題的導入就會變得簡單很多。信息化電子政務早已在各級政府安家落戶,成為家喻戶曉的一個名詞,其發展在中國早已不是一個新議題,并且一直是各方關注的焦點。而在大家熟悉的信息化電子政務體系中就包涵了這樣一個特殊的信息管理系統應急管理系統,它屬于信息化電子政務系統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又在很大程度上區別于一般的電子政務。
眾所周知,信息化電子政務是基于一個服務型政府的基礎上的,要求政府從傳統官僚體制中解脫出來,改變運作方式,更好地提高服務型政府的效率。作為信息化電子政務系統的分支,突發公共應急管理系統同樣具備這些特性,是輔助政府轉變職能、提高行政效率、迅速集中有效信息、全力解決危機事件的有效手段。
正如我們先前所說,突發公共事件應急系統iEMS不是常規的電子政務,而是一類特殊的電子政務,與常規電子政務最大的不同是其時效性,突發公共事件應急系統的時效是以秒為計,而常規電子政務是以天、周計。應急響應是制定、執行一個或多個處置方案的過程。應急事件發生后,調度者根據應急預案、范例、上級指令、應急資源狀態、事件實時狀態制定處置方案,執行方案,并監控方案的執行、事態的發展,根據反饋的狀態,進行新一輪的方案制定和部署執行,循環此過程直到事件處置結束,方案制定的實時性和效率是應急響應的生命。突發公共事件應急系統的應急準備、規劃、保障、調查、評估、分析可歸為常規電子政務的一部分。在電子政務建設中我們知道一般包括內外網、OA、門戶網站、行政審批等系統或功能,各地雖有出入,但差別不大。但在應急指揮系統建設中,就目前已建的系統看單就投資差別就很大。因此,各系統所含功能千差萬別,沒有規范。
2、發展應急管理對電子政務提出的要求
由于我國電子政務起步較晚,探索較少,發展并不完善,其缺陷成為了突發公共應急管理系統發展的最大阻礙因素。應急管理的工作順利進行對電子政務體系提出了較高的要求。但當前我國行政管理普遍采用條塊管理,政府組織機構是條塊分割的二維模式,是縱向層級制和橫向職能制的矩陣結構,這就給政府內部協調信息造成很大的困擾。另外,由于我國各級政府對電子政務的發展缺乏統一的宏觀規劃,各級政府和部門在開展電子政務時往往采取各自為政的做法,各個行政機關、事業單位封閉各自所有的信息。各個部門之間的信息不交換、不共享、無法進行有效的信息資源整合,導致一個個相對獨立、相互封閉的政府信息系統的出現。各個系統無法協同工作,由此造成行業、部門間的交流障礙,猶如一個個分散、獨立的島嶼。由于信息孤島的存在使得系統內部與內部之間,內部與外部之間的信息共享和業務處理困難重重,導致大量的資源不能充分發揮作用,效率底下。
但是,應急指揮管理恰恰就是更多地體現在信息擁有權上,很顯然,沒有信息就無法了解實際情況、無法制定處置方案。信息孤島現象不僅使信息封閉而且孤立,而突發公共事件應急系統建設的核心詞就是“整合”和“協同”,整合是手段,協同是目標,“整合”貫穿了業務體系、技術系統建設的全過程,從另一個角度來說,整合也是突發公共事件應急系統面臨的最大挑戰。監測監控和信息接報是應急管理的眼睛,應急指揮和應急處置是應急管理的手腳,全面及時的信息對于應急管理工作開展來說是必不可少的基礎。突發公共事件應急系統不是一個單純的系統集成,而是集成系統的集成階段,即以通信和計算系統為依托,將某一地域范圍內跨越多個管理域,具有不同體系結構的各種信息系統綜合集成為具有單一體系結構的系統,從而成為集成系統的集成。不只是建設一個應急指揮中心,而應該是在整合的基礎上建設各級中心的協作群體。
3、全力建設突發公共事件應急系統
從上面的論述,我們可以看出,我國行政管理要逐步改變條塊管理模式,對電子政務系統要實現信息公開、透明和高效傳播,加強社會管理,整合資源,形成全面覆蓋、高效靈敏的社會管理信息網絡,增強社會綜合治理能力。協同共建,完善社會預警和應對突發事件的網絡運行機制,增強對各種突發性事件的監控、決策和應急處置能力。此外,增強各部門聯系協調,建立統一的技術規范、數據標準、數據交換格式,制定相應的制度和管理辦法,在應急管理部門形成一個整合的、標準化的數據倉庫勢在必行。這樣有助于打破部門間的信息壁壘,促進社會、企業、政府間的信息共享,解決“信息荒島”和“信息孤島”。在應急時,有助于調度各個方面的應急資源,高效進行指揮。
此外,科學技術是保障,要把各項應急管理落到實處,還需要高度重視運用科技手段提高應對突發公共事件的能力,加快應急管理信息平臺建設,加強應急管理學科研究,提高應急裝備和技術水平,充分發揮專家作用,形成國家公共安全和應急管理的科技支撐體系。
參考文獻
[1]王文俊,淺談iEMS建設存在的問題[J],信息化建設,20xx(11)
[2]范維澄,我國應急平臺建設現狀分析[J],計算機世界,20xx(6)
[3]蔣力群,新加坡電子政務成功的因素[J],信息化建設,20xx(6)
[4]洪春艷,我國電子政務建設的現狀及解決途徑[J],科教文匯,20xx(2)
[5]王春強,鄒永利,解析我國電子政務中的“信息孤島”現象[J],農業圖書情報學刊,20xx(3)
關于電子政務的論文6
電子政務是政府機構應用現代信息與通信技術,將行政管理和服務通過網絡技術為載體進行集成,在互聯網平臺上實現政府組織機構和工作流程的優化重組,電子政務也被認為是以電子信息通信技術為核心的第三次科技革命。電子政務的施行打破了傳統行政機關的辦公環境,重塑了新的公共管理新模式,進一步推動了政府部門辦公自動化、政務信息化和工作流程的程序化,電子政務的全面推進,在提高政府辦公效率、節約行政成本的同時,也給電子政務下的檔案管理工作帶來了新的變化,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電子政務背景下檔案管理面臨的新變化。
1.檔案管理對象的變化。在電子政務背景下,檔案行政管理部門對于檔案管理對象也發生了深刻變化,主要表現在:對于檔案本身的管理已經極大了延伸了,拓展到了檔案形成的前身,即現行文件的生成背景、生成過程以及歸檔等等全部環節。隨著網絡技術和數碼技術等現代高科技的發展和新型材料的使用,檔案載體由傳統的紙質、文字形式為主逐漸向光盤、磁帶、移動存儲設備等磁性材料為載體的記錄存檔方式轉變,檔案內容也由以依賴文字記載為主逐漸向生動的聲音、圖像等全景展示轉變。檔案管理不再是檔案部門及其檔案生成部門之間的業務范疇,檔案管理已經滲透到了與檔案管理職能緊密聯系的軟件部門以及軟件設計開發公司等第三方,與電子政務相關聯的業務應用軟件大多都與檔案管理部門聯系起來,設置了相應的檔案存檔功能,極大地便捷了檔案的生成與歸檔等工作。
2.檔案管理模式的變化。電子政務背景下,檔案行政管理部門的檔案管理方式也發生了深刻變化,主要表現在:從面對面直接檔案管理與服務,拓展到了可以直接應用網絡信息技術為管理和服務對象提供間接的管理與服務功能;檔案管理也從原來的檔案生成者與管理者之間的服務與管理拓展到了管理者綜合協同各部門共同管理、利用的發展形勢;檔案管理也由當初的建制式向建議式管理轉變,在電子政務背景下,檔案管理部門可以通過第三方信息技術,利用不同的信息服務軟件系統及時與檔案用戶進行溝通和聯系,提供便捷高效的檔案服務功能,可以對不同時期和不同部門所需的檔案信息進行及時配給,滿足政府各部門的檔案信息利用需要。
3.檔案管理觀念的變化。電子政務背景下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進一步促進了檔案管理由傳統的手工向自動化轉變,檔案管理也由依賴經驗式管理向科學式管理轉變,檔案的數字化、信息化管理理念深入人心,這就要求具體從事檔案工作的管理者來說,既要立足現實需要,也要從更高眼光出發,自覺加強檔案資源的存儲、加工、傳遞和共享,牢固樹立信息服務理念和資源優勢理念,充分發揮檔案資源在管理、創新中的巨大潛能,把政府在政務活動中形成的檔案變成“活”資源,主動地開展檔案信息的開發、利用工作,提高檔案服務發展的現實需要。
二、電子政務背景下檔案管理的原則。
1.“端口遷移”原則。與傳統的文書檔案相比,電子檔案具有易逝性、易改性的特征,這就要求電子檔案的管理不能按照舊有檔案的管理,即按照文件的生成、鑒定、立卷,再到歸檔、分類、著錄等順序按部就班地進行歸檔和入卷的管理,這樣難以保證電子檔案的真實性和準確性,也容易造成一些重要的電子檔案流失或因操作失誤而刪除。這時,因考慮電子檔案的生成和管理特點,落實“端口遷移”原則,即,把原來紙質文件管理系統中后期階段需要控制的具體措施提前,對于檔案管理部門來說,就是要對電子公文的管理介入提前,從文件的生命周期的一開始就控制整個文件的歸檔活動。具體來說,就是要在電子政務行文系統的初始階段,檔案人員就要參與設計、進行指導,把后期需要歸檔的文件管理需求提前至成文初期,把歸檔工作納入到工作的全流程,以保障文件程序完成后能夠實時地實現歸檔。對于管理者來說,則要求其及時地進行文件信息鑒定,并做好文件著錄、鑒定以及電子檔案之間的銜接,以保證電子檔案與相關信息能夠完整地發送或移交至檔案管理部門,實現統一歸檔。
2.“全程管理”原則。電子檔案的產生、保存、利用以及銷毀全過程都應納入到管理工作中,以保證整個電子檔案的真實性、完整性和可讀性。具體來說,就是要從電子檔案管理體制與管理模式的選擇,電子檔案管理系統的設計與運行,以及電子檔案管理的制度和運行等等方面都需要納入到管理范疇中。以電子檔案對文件流程階段的管理和監控為例,電子政務管理系統在設計之初,就應該把電子檔案管理系統作為其中的一個重要子系統,根據不同部門的工作職責和智能特點,設計的系統應結合機構內部各部門及其應用系統中的電子檔案進行統一的歸口登記、分類、鑒定,并對文件中的創立、登記、修改、審核以及簽署和發文等每一個環節的監控和記錄,對該份檔案文件的任何技術性操作包括存儲位置的變更都應準確詳實地記錄下來,實現全過程的記錄和管理。
3.“分工負責”與“優勢互補”相結合原則。電子政務背景下的檔案管理不再是檔案管理部門的“獨角戲”,無論是檔案生成部門還是管理部門都應該在立足本職的基礎上,實現各自的優勢互補。具體來說,作為檔案部門來說要加強檔案管理傳統基本知識的學習和檔案法律法規的宣傳教育,讓電子政務的運行部門或具體操作人員熟悉并了解一定的檔案管理業務知識和要求,以補充其檔案管理專業知識方面的不足,保證電子政務的運行機制符合檔案管理信息化的要求。而檔案信息化管理者則要學習相應的信息技術基礎知識,以更好地協同完成基于網絡為基礎平臺的政務系統的開發和運用,在“分工負責”的基礎上,實現電子政務背景下檔案管理不同參與主體之間的“優勢互補”,實現檔案管理的優質高效,服務經濟社會發展。
4.“價值取向”與“目標管理”相結合原則。電子政務背景下的檔案管理雖然發生了巨大變化,但檔案工作的本質沒有發生根本性變化,網絡信息平臺歸根到底是一種工具,信息網絡的應用延伸了檔案工作業務,提高了檔案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質量,信息服務水平得以提高。但電子政務背景下的檔案管理的價值取向依然是最大限度地維護好檔案信息的完整、準確和安全,最大限度地發揮檔案信息資源服務社會的效用,這一價值取向是檔案工作的總目標,在此基礎上,不同主體圍繞自身目標開展工作,都應該是屬于有所為的范疇之內,不能一味地追求信息化而忽視了這一根本價值取向,切忌“眉毛胡子一把抓”.
三、電子政務背景下檔案管理的措施。
1.提高電子檔案管理數據庫建設。檔案管理工作要在電子政務建設中發揮資源優勢的作用,其首要任務是必須做好數字資源數據庫建設。檔案管理部門的網絡系統屬于涉密計算機網絡,不能簡單地建立一個大而全的網絡,具體來說,首先要建立內部的辦公業務網絡平臺,支持檔案局(館)內各項辦公行政業務和檔案管理業務;其次是要建立電子政務專網平臺,以實現黨政機關內部網絡的橫向聯系和信息共享,滿足檔案管理部門上下級之間的數據傳遞,再次是建立本單位與公眾信息網的聯系,實現檔案部門與外部的信息交流,為社會公眾提供檔案信息查詢服務。
2.加強電子檔案管理制度化建設。加強對電子政務標準化制定,國家檔案管理部門連同工信部門以及政府聯合加強對文件、檔案管理的標準化的制定,在電子政務系統建設中嵌入檔案管理制度和標準,借鑒國內外相關專業的標準化成果,建立一套科學、完善、合理和健全的電子檔案管理制度,對電子檔案的歸檔范圍、歸檔日期、歸檔要求、歸檔主體等進一步作出明確的要求。此外,還需要進一步整合和拓展檔案管理部門職能,規范電子政務各機關的檔案工作行為,嚴格按照數字化、網絡化和標準建設要求規范機關管理行為,實現政府公開信息資源共享和動態更新。
3.推進電子檔案復合型人才培養。電子檔案管理是一門集計算機科學與檔案學于一體的綜合性學科,電子政務背景下的檔案管理對于廣大從事具體檔案管理者以及一線具體工作的人員來說,要求其必須掌握一定的現代化信息技術,能夠熟練應用各種計算機辦公系統和檔案軟件應用系統,并且要在工作實踐中,積極參與到電子文件管理、檢索系統的規劃設計中來,發現問題及時解決,不斷提高電子檔案系統的科學性。從短期來看,要抓緊對現有檔案人員的信息技術的業務培訓,盡快掌握電子政務中各種涉及與檔案工作相關的信息技術,從長遠來看,教育主管部門應在高校設立相應的檔案工程信息學科,專門培養一支高素質的檔案工程學復合型的人才隊伍,以不斷滿足電子政務下的檔案管理的需要。
關于電子政務的論文7
一電子政務管理的內涵
一.一電子政務戰略管理
電子政務戰略管理是1個以政府信息化為目標的動態管理的進程。為保證此目標的勝利實現以及政務進度的正確謀劃,在施行進程中進行對于各信息主管部門進行節制,使患上各級信息主管部門能夠將這類謀劃以及決策順利施行,從而快速準確的實現政府信息化。電子政務戰略管理主要包括1下4方面內容:(一)戰略分析:依據政府各個部門的不同職能,分析外部環境變化帶來的機遇與挑戰;分析內部前提,明確各部門擁有的資源情況和施行能力。通過對于電子政務進行戰略分析,對于政府各部門的職能進行總體掌控。(二)戰略選擇:在前述分析的基礎之上,依據實際情況,信息化主管部門提出與之對于應的電子政務建設思路,并運用國外先進技術選擇正確的戰略,選出1套相符我國國情的,相符我國政務發展目標的電子政務戰略,從而制訂出相干政策以及規劃保證政務發展所需的資本以及人力資源。(三)戰略施行:戰略施行就是指依照制訂的戰略進行實際行為,將戰略轉化為現實的癥結步驟,其主要觸及下列幾方面內容:公道設置組織結構,對于人力財力物力進行公道計劃,文化軌制建設以及處理戰略施行中的各項矛盾,確保這幾項內容的正確切施,從而以保證戰略施行的勝利。(四)戰略評價:戰略制訂的優劣,戰略執行的好壞都必需通過戰略評價患上出,只有對于制訂的戰略進行全面評價,才能體現出電子政務戰略施行的真實效果。如過評價效果不好,說明指定的策略有偏差,應依據評價結果并參考實際情況及時對于調劑電子政務戰略。戰略評價結果常常會成為新戰略制訂的根據,通過對于其不斷的改良,從而構成1套完美的電子政務戰略。
一.二電子政務項目管理
加強電子政務建設項目的管理,可以對于有限政府資源進行公道有效地節制,保證項目順利完成。電子政務的項目管理主要由5個階段組成:項目計劃、項目立項、項目建設、項目驗收以及系統運維。電子政務的項目管理所觸及的業務主體眾多,管理量巨大,公道管理存在難度。電子政務的項目管理所觸及的業務主體主要有:電子政務項目的審核者、組織者、審核者、申請者、建設者、第3方監督者等。對于這些業務主體進行統1管理,統1制訂電子政務項目管理的規則以及標準,樹立1整套項目運行的標準規范,使患上項目的建設、管理、監理等工作可以順利施行。高度注重電子政務項目的前期籌備工作,對于項目執行情況進行整體計劃,對于項目需求進行公道分析,保證電子政務項目的投資預算患上當。在電子政務項目執行前進行評估,所有電子政務項目主體都必需通過信息主管部門的技術審查,才能撥發電子政務項目資金。加強項目執行后的評估,評估結果可作為項目驗收的參考根據。充沛施展市場作用,可通過外包、托管等方式,充沛應用社會現有資源,使項目順利完成。
一.三電子政務服務管理
發展電子政務的終究目的就是為了更好的為社會提供服務,更好的為民眾提供便利。電子政務服務不但指政府向社會民眾提供服務,而且也包含政府各部門之間的互相服務。電子政務服務可以使社會以及政府內部各部門通過互聯網直接提獲取政府提供的各項服務內容。與之對于應的,電子政務的主要服務情勢也有兩種:1是面向社會的,2是面向政府內部各部門的。。電子政務服務管理主要有協同管理、質量管理、保障管理以及客戶管理4方面內容。業務協同管理實現政府部門之間的服務流管理;服務質量管理的最主要的目的就是樹立起1個優良的電子行政監管軌制,保證電子政務服務正常運行;基于互聯網的服務管理是服務保障管理的最主要的保證情勢,互聯網服務管理的法子是1種10分快捷的法子,繚繞著客戶需求對于互聯網的服務進行優化服務;客戶瓜葛管理是為了保證政府能夠順利向公民提供公共服務。
一.四電子政務組織管理
電子政務組織管理由3部份組成:一、組織機構;二、管理職能;三、運行機制。為保證政府管理職能的正常執行,電子政務管理機構主要由領導機構、管理機構、技術支撐機構以及執行機構4部份組成。電子政務管理機構必需不斷進步,不斷發展,必需具有1整套完全的執行機構,才能保證電子政務的延續發展。電子政務的管理職能主要有5種,5種職能分別為:規劃職能、調和職能、建設職能、立法與執法職能、監督與評價職能。在知足政府的基本請求之下,電子政務管理職能應明確規定其內容以及性質,進而構成1套完全全面的職能體系。電子政務管理機構的運行機制有4方面內容,彼此之間互相聯絡,它們分別是:計劃預算機制、項目管理機制、業務調和機制以及監督評價機制。優良的電子政務管理機構運行機制是保證電子政務正常運行的癥結。
一.五電子政務的運行環境管理
電子政務的運行環境管理主要有下列3個方面:電子政務法律建設、樹立電子政務安全保障體系、樹立電子政務標準化體系。電子政務法律建設觸及電子政務管理中每一1個環節,其影響之廣,嚴重制約了電子政務發展,因而為保障電子政務的正常運轉,保證電子政務的可延續發展,需要樹立1個完美的。遵所樹立的電子政務法律保障體系必需遵循國家相干的法律法規,依據電子政務建設與管理的實際需要修訂與電子政務發展以及管理不相適應的規章軌制,保證政府機構的信息資源能夠公道應用,同時保證服務系統建設、社會基礎設施建設以及信息安全建設的正常執行。樹立電子政務安全保障體系可以有效地解決電子政務運行環境中呈現的安全問題。樹立電子政務安全保障體系主要包含樹立信息系統備份中心、樹立安全監控系統、統1信任體系等。切實做到防御工作與防范工作相結合,按保密管理的具體請求嚴格施行,樹立公道的等級維護軌制,采取公道的技術以及管理手腕,對于不同的部門采用分級、分層、分域的維護,實現電子政務全面安全,從而樹立起1個行之有效的電子政務安全保障體系。電子政務標準化體系是在國家標準的基礎之上樹立起來的,充沛施展了行業標準在電子政務建設中的作用,是1個具有標準化機構以及大量技術專家的標準服務體系。應加大電子政務標準化體系的施行力度,并踴躍將電子政務標準化體系利用到現實工作中來,使患上電子政務標準體系在電子政務建設中能施展出它的最大作用。
二結語
要使電子政務正常運轉,保證其可延續發展,就必需采取行之有效的法子對于電子政務進行管理。在電子政務建設進程中我[文秘站-您的專屬秘書!]們累積了良多勝利的經驗,咱們必需不斷總結不斷立異,在現有資源的基礎上構建出完全的電子政務管理體系,肯定不同管理維度,不同管理層次下的政府職能以及發展方向。雖然咱們已經經對于電子政務管理的內涵進行了相應的探討,然而還不夠深刻,提出的觀點還都停留在理論階段,如何樹立1個行之有效的電子政務管理體系是目前電子政務管理的重中之重。今后,咱們必需著眼于實踐,1切從實際動身,理論聯絡實際,運用先進的理論以及技術分析法子,進1步探討電子政務管理的內涵,提出1種可操作性強以及前瞻性好的電子政務管理體系。
關于電子政務的論文8
在經濟和信息全球化的快速推動下,網絡信息化已經成為一個國家在世界競爭力強弱的一個體現,也是發展社會經濟帶動國家前進的關鍵。所以,在信息時代,電子政務已經成為國家社會發展的不可或缺的工具。發展電子政務是政府轉變職能,提高工作效率和科學性,提升政府的社會服務職能,增加政府行政管理的透明度。電子政務不僅是政府部門利益的表現,也是廣大民眾利益的保障。所以電子政務的網絡安全保障是維護利益的基本前提,是社會穩定的基本保障。
一、電子政務網絡安全的概念
從宏觀的角度來看,網絡系統的安全是電子政務信息安全的基礎,是指網絡中的系統軟件及其系統中的數據得到保護,在強大的安全保護系統下,不會被惡意的病毒侵入而使數據得到泄露,修改和破壞。但是,盡管近幾年人們在網絡安全方面做出改進,可還是難以擺脫不了形形色色的駭客對電子政務網絡系統的攻擊,這是電子政務網絡安全問題的嚴重威脅。電子政務網絡安全涉及技術和管理問題,兩者缺一不可,若使能最大程度的保護電子政務網絡安全問題必須從這兩個方面入手[1]。技術側重于抵擋外部駭客的攻擊,管理是針對于內部使用人員的管理,只有電子政務網絡安全得到充分的保障,才能使信息面對社會開放程度達到最大化。
二、我國電子政務網絡安全研究現狀
雖然我國電子政務的發展逐漸趨于成熟。但隨著網絡信息技術的普及化,非法用戶的攻擊手段也變得多樣和棘手。所以,對網絡信息安全的防護措施還需要不斷的改進和完善,繼續研究和發展信息技術不斷的更新防護系統,才是應對各種攻擊的基礎。電子政務是政府部門通過網絡增加信息的透明度,靈活的使用各種先進技術對政府信息進行管理,為的是提供高標準的優質服務和實現政府工作的統一化。但信息安全卻受到嚴重的干擾,這不僅僅是網絡安全,也是計算機安全。我國關于電子政務方面的法律制度還不夠完善。但在國外,相對于那些發達國家來說,他們對網絡安全法律制度較為重視,所以具備的法律制度也較為完善,尤其是美國特別注重以法律的手段來保障電子政務的發展。基于這些法律法規的制定與實施,美國的電子政務安全問題在法律基礎的占到很大的優勢[2]。
三、電子政務網絡安全的重要性及存在的問題
(一)電子政務網絡安全的重要性
電子政務的實質就是政府部門利用現代信息和通訊技術,將工作方面通過網絡技術進行集成,在互聯網上實現政府組織結構和工作流程的優化重組,提高政府中作的便利性和科學性,向全社會提供高標準和全方位的管理和服務。目的是增加政府工作的面向廣大公眾的透明程度,使人們更加的信任政府,也是對人們群眾利益的保障。目前,電子政務建設已從功能性層面和社會服務層面開始轉變也使得我國地方級政府逐漸由“管理型”向“服務管理型”轉化。在電子政務系統中,政府機關的各項文件指令、資料儲備、服務方式都逐漸電子化。在提高辦事效率和改善政府形象的同時,也給一些非法用戶及居心不良的人提供的竊取重要文件和信息資料的機會。所以,必須要加大網絡安全措施的保障,為的是保護國家和人民的安全和利益。安全是電子政務建設的首要前提,只有在一個安全的環境下,政府的電子政務工作才能得到全面的開展。
(二)電子政務網絡安全存在的問題
由于社會的發展迅速,科學技術和網絡信息技術得到廣泛的發展和普及。一些非法用戶試圖利用網絡技術對信息系統進行攻擊,達到一些非法目的。手段形形色色,給網絡安全帶來嚴重的威脅,包括各種攻擊行為,因為我國電子政務網絡安全的防護措施還不是很完善,系統自身的安全相對脆弱,不能應對各種攻擊,造成電子政務的安全損害。能負面影響網絡安全的因素有很多,分為人為攻擊和非人攻擊[3]。自然災害也是電子政務系統安全的一個隱患。人為安全威脅可能是受到外界人員的攻擊,但也可能是內部人員自身的問題。內部人員多帶來的安全隱患可能是惡意也可能是非惡意。惡意是內部人員出于某種目的來攻擊政務系統。非惡意是內部人員的自身技術和管理問題。居心不良的人利用的典型手段是故意修改數據和安全參數,而這些數據的非正常改變可能會對政務信息帶來直接的損害,破壞政務信息的完整性和可用性。還有一種就是使信息暴露,泄露國家機密,嚴重威脅國家安全。
四、電子政務網絡安全問題的對策
(一)加強日常管理及安全系統建設
對電子政務設備和機構人員進行檢查和監督;加強網絡信息安全系統的建設。建立階層型的信息安全管理機構,按照級別分別確定職責和權限。使各個職能部門各司其職,發揮作用,互相配合,共同保護電子政務的網絡安全;強化人員安全保密意識,往往內部人員帶來的安全隱患也是非同一般的,所以不能忽視對內部人員的安全意識的培養,從領導到各個工作人員都必須嚴格遵守保密原則。引起所有人員的重視,對員工一視同仁。使他們端正態度,樹立對網絡安全問題的正確認識和所能帶來的危害性。
(二)加大技術引入和資金投入
世界全球經濟信息全球化的發展迅速,同樣表明國家應具備更先進、更完善的科學技術來順應世界發展潮流。我們需要在網絡技術方面加強學習和研究,學會借鑒其他國家的優良技術和提高自身研究的能力。加大資金投入,引進和發明更加先進的設備,進行通訊基礎和網絡基礎設施的升級和完善,使電子政務網絡安全的防護系統更加強大,也推動保護措施更加多元化。
五、總結
電子政務網絡應用的發展,帶動政府部門工作的優質化轉變。在與此同時,電子政務的網絡安全問題也日益暴露,需要不斷的更新技術和設備來防御來自外部的攻擊。還要加強內部人員的管理和監督,加強安全防范意識。只有電子政務在一個安全的網絡環境下,才能更加全面的實施和發展,才能給國家和人民帶來更大的利益保障。
參考文獻:
[1]湯嘉偉.電子政務中的網絡安全問題分析與研究[D].貴州大學,20xx.
[2]張智慧.我國電子政務信息安全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D].湘潭大學,20xx.
[3]黃健.黑龍江省電子政務信息安全問題分析與管理對策[D].哈爾濱工業大學,20xx.
關于電子政務的論文9
立體網絡肅清電子政務障礙
一.甚么是人道化的立體網絡?
在回答甚么是人道化的立體網絡以前,咱們首先看看甚么是立體網絡。在目前傳統的計算機網絡建設中,咱們首先要建設IP數據網絡,實現文件的網上傳輸,收發郵件及網上閱讀等功能,這可以比喻為1維網絡。伴同全世界Internet使用的普及,人們的工作糊口愈來愈離不開網絡,所以人們將語音載入網絡實現數據語音相融會的網絡發展2維階段。數據語音的融會大大利便了人們的網上交換,節省傳統話音的開支及網絡的運營費用。每一1次新技術的引入,1方面,帶給人類新的變化,帶來社會的進步。另外一方面,伴同人類對于新技術的采取及熟識,反過來又對于新技術的發展提出更高的請求。網絡技術的發展印證了這個道理。當網絡用戶熟識數據以及語音相融會的網絡時,人道的簡潔與直觀對于網絡提出了實時可視互動的請求,將現代網絡的發展推到了3維的網絡發展空間即:數據、語音、實時動態可視,實現人道化的立體網絡。
二.人道化的立體網絡怎么肅清電子政務的障礙?
大家都知道,電子政務的勝利與否取絕決于政務利用的勝利使用。那末如何才能使電子政務的利用勝利進行呢?從技術的角度斟酌,當使用政務利用的用戶遇到政務問題或者技術問題時,他們可以通過語音網絡的政務專家系統,政務利用軟件的專家系統進行電話溝通,解決政務利用中的疑問問題。對于于通過網絡、通過電話不能夠解決的問題,可以采取網絡實時可視互動的人道化網絡平臺,與政務專家、政務利用軟件專家實現遠程零距離的“面對于面”的溝通,而且也能夠將用戶電腦的屏幕推送到“專家的眼前”,解決在政務網絡利用中遇到的“數字鴻溝”問題,推進電子政務利用的順利使用,獲得電子政務的勝利。
甚么樣的網絡有助于電子政務的勝利
通過上面的介紹咱們看到,3維立體人道化的網絡有助于電子政務的勝利。下面咱們比較詳細地介紹1下怎么建設立體人道化的網絡:
咱們以電子政務外網為例:
盡人皆知政務網絡的勝利癥結在于政務業務,所以,政府工作人員的主要精力以及工作重點將放在政務利用上,放在為企業以及百姓的服務方面。所以,請求網絡平臺簡單、可靠、高速、不亂、具有強大的擴大能力,在這方面咱們采取北電的Passport八六003層路由交流機為中心,采取Baystack五五一0或者Baystack四二02層以太網交流機作為邊沿,實現大樓或者園區網絡的建設。對于于遠程分支機構咱們可以采取Contivity一一00/六00通過ADSL等路線與中心的Contivity 二七00/五000相連接,實現遠程網絡的連接。
在上面樹立了1維數據網絡以后,為了解決用戶利用的問題,可以依據政府利用數據庫的情況樹立相應的呼喚中心政務利用專家系統,便可以采取北電的BCM產品樹立小型的政務利用語音呼喚中心平臺,然后將政務利用的專家系統與呼喚中心相結合,實現用戶遇到問題時,通過電話實現專家對于問題的自動指點。或者者采取Succession一000/一000M或者M一為網絡范圍較大型的政府樹立相應的語音呼喚中心平臺。對于于2維網絡平臺,BCM/Succession一000/一000M和M一/ITG支撐的網絡電話為政府以及企業帶來網絡通話費用的節省以及網絡運營本錢的節省。
如果但愿到達實時可視,實現遠程零距離的“面對于面”的溝通效果,咱們可以在政府的中心機房安裝北電MCS五一00(多媒體通訊服務器平臺),該平臺采取服務器以及用戶端(Client/Server)的結構在IP網絡上支撐動態可視、實時語音以及IP的傳輸等功能,為電子政務構樹立體人道化的網絡平臺。此外,MCS五一00產品也能夠做為中間件與電子政務的利用相結合,在相干的利用中添加“可視匡助”的按鍵,實現遠程“零距離”的動態可視、可據說、可進行頁面推送、文件傳送的立體網絡平臺,解決電子政務利用中遇到的各種問題,文秘站:解除數字鴻溝的障礙。
關于電子政務的論文10
【摘要】“政務”在《現代漢語詞典》中的解釋是“關于政治方面的事務,也指國家的管理工作”。詳細來說,電子政務指各級政府機構的政務處理電子化,包括內部核心政務電子化、信息公布和發布電子化、信息傳遞與交換電子化、公眾服務電子化等。
【關鍵詞】電子政務;檔案信息化
引言
國務院剛成立了工業和信息化部,這些都說明了黨和政府加快我國信息化建設進程的信心和決心。而檔案信息化是國家信息化建設的必然要求和重要內容,信息化也是檔案事業發展的大勢所趨。
1.電子政務的基本含義
電子政務是社會不斷發展、網絡逐漸普遍的直接需求,其產生的基礎是信息技術和互聯網的高速發展,知識和信息是其發展的關鍵性資源,不斷深化的全球化和國際競爭是其外部的推動力。電子政務一般指政府機構為優化工作流程和重組政府組織結構,運用計算機網絡和通信等現代信息技術,建成的精簡高效、廉潔公平的政府運作模式。簡單來說,電子政務模型可概括為兩種類型,一種是政府部門內部運用先進的網絡信息技術,兌現信息化管理、自動化辦公、科學化決策;一種是政府部門和社會各界運用網絡信息平臺進行信息共享,增強群眾監督,提高辦事效率,增強服務職能及促進政務公開等。
2.電子政務系統相關技術
2.1 B/S 技術
B/S即Browser/Server(瀏覽器/服務器)結構,B/S結構基于“網站”的形式。客戶機上只要安裝一個瀏覽器,如Internet Explorer,服務器安裝Oracle、或SQL Server等數據庫。瀏覽器通過Web Server同數據庫進行數據互換。
B/S 結構具有如下的特點:
B/S 建立在瀏覽器上,能更加豐富與生動的表現方式和用戶交流;
B/S 建立在廣域網之上的,不一定是專門的網絡硬件環境,租用設備、信息管理,有比 C/S 更強的適應范圍,一般只要有操作系統與瀏覽器就行;
B/S 建立在廣域網之上,對安全的控制能力相對來說比較弱,面向的是不可知的用戶群;
B/S 方便構件個別的替換,實行系統的無縫升級,系統保護開銷減到最小,用戶在網上自己下載安裝就可以達成升級;
2.2 關系數據庫技術
2.2.1 一個關系數據庫包含了進入預先定義的各類之內的一組表格。每組表格(有時被稱為一個關系)包括用列表示的一個或者更多的數據種類。每行包羅唯一的一個數據實體,這些數據是要被列定義的種類。還有的一個表格會描述一個訂單:產品、客戶、日期、銷售價格等等。數據庫的一個使用者可以獲得適應了該使用者的需要的數據庫的觀點。
2.2.2 關系數據庫(relational database)的定義造成元數據的一張表格或者造成表格、列、范圍與約束的正式描述。重要的關系數據庫:oracle是oracle公司的,中文名稱是甲骨文公司,還有SQL,access;db2是IBM的,中文名稱叫國際商務機器公司。現在主流的關系數據庫還有微軟的sqlserver,Sybase公司的sybase,(英孚美)軟件公司的informix和免費的my sql等。
2.3 工作流技術
2.3.1 工作流程的計算模型、即將工作流程中的工作如何前后組織在一起的邏輯和規則在計算機中以恰當的模型進行表示并對其實施計算的就叫工作流(Workflow)。通過計算機技術的支持去定義、執行與管理工作流,協調工作流執行過程中工作之間和群體成員之間的信息交互的就是工作流管理系統(Workflow Management System, WfMS)的主要功能。在最頂層上,WFMS 應能提供以下三個方面的功能支持:
(1)模板定義功能
對工作流過程及其組成活動定義和建模;
(2)實例驅動功能
在運行環境中管理工作流過程,對工作流過程中的活動進行調度;
(3)運行交互功能
指在工作流運行中,WFMS與用戶(業務工作的參與者或控制者)及外部應用程序工具交互的功能。
2.3.2 工作流引擎是適應現代辦公多樣化的一個核心模塊,通過它可以滿足日常業務辦公的流程變化、人員變化和業務變化的需求,滿足業務重組和快速定制的需求。其主要功能包括:
(1)流程模板定制,包括流程的期限控制、人員控制、要件控制、步驟定義、線索控制、事件控制、表單控制等定義。
(2)流程實例驅動,包括流程實例化、流程運轉、條件分支驅動等。
(3)流程實例監控,包括流轉狀態監控、流轉人工干預、統計分析等。
3.我國電子政務信息安全保密管理現狀及問題分析
3.1 我國電子政務信息安全保密管理的現狀分析
3.1.1 我國電子政務的主體是各級政府機關,如黨的機關、國家行政機關、立法機關、司法機關等廣義上的政府機關。因此,廣義的電子政務既包括政府行政機關行使行政職能,也包括國家立法、司法機關以及其他一些公共組織管理活動的開展和事務的處理。狹義的政府機關通常專指國家權力的執行機關,即國家行政機關,這也是我國目前電子政務的主要實施機關。
3.1.2 電子政務信息安全管理需要把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與通信傳輸技術結合起來,是一個非常龐大的工程。這就需要一個對專門對系統進行開發和維護的隊伍,但政府部門不管是從自身職能上還是有關編制、體制上,都不可能供養這樣一個隊伍,一些負責技術開發和網絡維護的公司應運而生,這些公司開發出相應的信息安全系統后,通過有關部門的鑒定和評估后,形成這一類系統解決方案的國家標準和范本。
3.2 我國電子政務信息安全保密管理存在的問題
3.2.1 由于沒有統一的電子政務管理機構,使得同級部門間橫向交流難、溝通難,下級部門間縱向政令不暢通,要想實施涉及跨級別、跨行業、跨部門的項目更是困難。二是缺乏規范化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制定并落實信息安全責任制、配備相應的信息安全管理和認證機制等,是電子政務 信息安全的要求。但各級政府一般只從技術層面上采取措施,去保障電子政務的信息安全,卻忽略了建設規范的管理體制。
3.2.2 世界上還沒有統一的操作系統、數據庫管理系統和計算機網絡系統,沒有統一的信息安全標準與協議,而這些系統存在的漏洞往往為黑客和病毒入侵提供平臺,使得在安全性與網絡性能之間難以兼顧。由于網絡建設規劃缺少安全設計以及前瞻性的系統規劃,再加上政府電子政務網絡建設資金往往跟不上信息技術的發展步伐,使得電子政務在具體運行中,由于多個瓶頸限制網絡流量,缺乏統一規劃的 IP 地址。
3.2.3 電子政務信息系統使用范圍涉及面廣,環節多,涉及人員多,流程復雜,有的系統內有上千臺計算機終端。由于我國電子政務的發展起點不高,許多政府工作人員沒有受到過有關電子政務方面的教育培訓,對電子政務缺乏科學、正確的認識,信息素養總體水平不高,不適應信息化辦公的要求。很多電子政務信息系統的工作人員希望管理和服務更加專業化、網絡化,追求辦公手段的現代化和自動化、辦公效率的提高,卻不重視信息系統的安全保密問題,交叉使用移動存儲介質等安全保密意識不強的行為常常為電子政務系統帶來安全隱患。
4.結語
電子政務,實質上就是政府機構應用現代信息和通信技術,將管理和服務通過網絡技術進行集成,在網絡上實現政論組織結構和工作流程的優化重組,超越時間、空間與部門分隔的限制,全方位地向社會提供優質、規范、透明、符合國際水準的管理和服務。
參考文獻
[1]國家保密局教材編寫組.保密工作概論[M].北京:金城出版社,20xx.
[2]張振,王惠芳.電子政務安全體系結構研究與設計[J].網絡安全技術與應用,20xx(11).
[3]趙衍.電子政務中的信息安全保障策略[J].上海管理科學,20xx(4).
關于電子政務的論文11
0 引 言
改革開放以來,順應信息全球化的潮流,我國的科學技術也得到了迅速的發展。信息全球化將來自世界各地的信息進行無障礙的整合傳輸,使人們獲取信息的渠道更加廣泛,獲得信息更加高效。但在信息高度共享化的局面下,對信息安全的管理意識也應該得到不斷的加強。尤其是基于政府角度考慮,對電子政務信息的安全管理應該實施有效措施進行嚴加管控。政府信息的安全直接決定著國家安全,政府必須以維護國民安全的名義維護電子政務信息的安全。
1 電子政務信息安全概述
電子政務信息是在社會信息化和共享化影響下發展出來的一種更加便捷的政府工作組織結構,通過對計算機和現代信息技術的使用實現精簡高效、廉潔公正的一種政府運作方式。一般情況下將電子政務信息模式分為兩種:一種是在政府內部使用,對政府內部的信息化管理的技術;另一種是聯系政府和民眾的電子政府信息系統,旨在加強群眾監督和政務信息的交流。由于這些電子政務信息模式都是以電子信息和計算機網絡為媒介,而眾所周知,計算機信息傳輸雖然迅速,但容易出現安全問題,造成信息的泄露。因此,加強電子政務信息在傳輸過程中的安全管理,保證政務信息能夠快捷迅速地傳輸,保證民眾接受的信息準確。只有如此才能保障我國政府系統的正常運行。
2 電子政務信息安全保密管理現存的問題
2.1 信息安全技術水平有待提高
由于我國正處在科學技術的高速發展時期,因此本質上信息安全技術水平是低于國外發達國家的水平的。在信息安全技術的發展上,雖然意識到其中的重要性,但限于技術水平,而無法達到理想的信息安全技術水平目標。我國的信息安全技術水平還是有很大的提升空間的,應該加強對信息安全方面的科研力度,提升我國的信息安全技術水平。
2.2 保密管理體制不完善
保證政務信息安全的基本前提是擁有較高的信息安全技術水平,但這并不意味著信息安全就能得到完全保障,信息保密管理體制是保障信息安全技術能夠有序有效實施的前提。但在我國的信息安全管理系統中,管理條例和體制還不是十分完善,還需要進一步加強。
2.3 相關法律法規建設滯后
管理體制的不完善主要是管理條例不完善,管理體制存在漏洞或不合理,相關法律法規也無法對應建立。擁有完善的管理體制和管理條例是相關法律法規有的放矢的前提,因此沒有完善的管理體制和條例,就無法及時地進行法律法規的制定或修補,從而導致了相關法律法規的制定滯后。
2.4 電子政務系統使用人員安全意識欠缺
擁有強烈的信息安全意識是實現信息安全管理的重中之重。由于我國的電子政務系統使用技術相對遲緩,因此對政務系統電子信息的安全保護意識并不強烈。電子政務系統的使用人員對電子政務系統的使用和操作也并不規范,由于安全保護意識薄弱導致政務信息泄露,危害政務系統的健康運行。
3 電子政務信息安全保密管理的強化策略
3.1 建設信息安全系統
信息安全系統的建立是為信息安全管理的措施實施提供程序結構,通過對基本的系統結構的建立來確定管理系統的骨架,根據基本框架就容易進行細節的修訂和完善。而且,建設信息安全系統為加強電子政務信息的安全管理提供了基本條件,擁有科學合理的信息安全系統能使安全管理工作更加高效地進行。政務信息安全系統的建立應該更加注重對信息公開、群眾監督、政府信息安全、信息交流等綜合因素的考慮。盡量在信息安全系統建立時,對各種影響因素考慮全面。
3.2 制定有效的規章制度
任何機構工作效力的產生都必須建立在有序合理的基礎之上,而制定相關的規章制度,對工作過程進行管理和調整是確保機構工作效率的關鍵。因此根據建立的信息安全系統進行相關規章制度的制定,通過科學合理的方法使二者產生對應的制約關系,加強信息安全系統的可控制性,有效提高信息安全系統的工作效力。在進行相關規章制度的建立時,同時考慮信息技術方面和管理實施兩方面的影響因素,著重考慮規章制度的可實施性和實施效果,確保所制定的規章制度是科學合理、切實可行的。
3.3 建設有效的信息安全管理機構
建立信息安全管理機構是為了能將安全管理措施落到實處,對安全管理進行實際效力的施行。信息安全管理機構是信息安全的直接保障者,在信息安全管理機構的設置上要考慮其設置的合理性,至少要保障信息安全管理機構對基本安全管理措施的實施能力,同時還要保證相關管理機構能夠對該機構具有一定程度的有效管理來確保其運行秩序。
3.4 加強工作人員保密意識、培養專業人才
工作人員作為信息安全管理的基本組成單位,對信息的安全具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對信息的保密擁有重要的意義。在工作人員的選拔上,相關單位一定要對其專業知識、工作素養等進行考量。對在崗人員也要進行職業道德、職業素養和職業能力的定期培養,提高工作人員的保密意識,規范工作人員的操作,培養更加專業的人才。
3.5 做好信息公開保密審查工作
對公開信息和保密信息要有一定的區分標準,通過相關審查部門對信息的可公開性進行審查后再確定政務信息是否納入政務信息系統,是否完全公開或部分公開。這就需要建立嚴謹的審查制度,對審查部門的資格進行嚴格審定,確保其審查效力。另外還要對審查后的信息進行公開部門的選定,對公開部門的公開資格也要進行明確規定,對其可公開信息的公開平臺進行合理選定。
4 結 語
綜上所述,對電子政務信息的安全保密管理工作并不是通過簡單的單方面技術或意識的提升就能夠完成的,而是必須進行綜合能力的提升。通過信息安全保護意識的加強、信息管理系統的完善、嚴謹的信息審查、完善的規章制度等工作的全面提高,來實現對電子政務信息的安全管理。
主要參考文獻
[1]王小紅.電子政務信息安全保密性管理探析[J].卷宗,20xx,6(1):246.
[2]張效強.對電子政務信息安全保密管理的研究[J].信息安全與技術,20xx,7(1):6-7.
[3]李琴.電子政務信息安全保密管理研究[J].網絡安全技術與應用,20xx(12):111.
關于電子政務的論文12
1電子政務標準化建設的重大意義
(1)可以達到政務業務系統之間相互聯通和相互操作的要求。除了許多系統部件之間的協同工作是電子政務所涉及的內容之外,這些部件之間的操作接口同樣也是電子政務所涉及的內容,由此可見,電子政務建設是一項非常復雜的工程。如果接口標準和規范無法達成統一,則很可能對整合系統的順利運行造成影響。因此,我國電子政務標準化建設的最終目的就是實現電子政務系統的相互聯通和相互操作,充分保證來自不同廠商的系統能夠在統一的接口標準規范下很好地協同工作。
(2)能夠推動相關技術產業化。對于電子政務相關技術的產業化而言,標準和規范工作具有非常明顯的推動作用。在標準標準和規范的框架下,可以促使更多的廠商參與到市場競爭當中來,從而能夠在較短的時間內形成基本的產業規模,使整個產業鏈快速閉合。在越來越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當中,可以使得產品的成本得到非常有效的控制,有助于技術產業化目標的實現。
(3)是保護自主知識產權的關鍵技術。一直以來,標準和規范是保護關鍵技術所有者權利的關鍵手段。在全球經濟一體化趨勢下,我國在IT產業方面的整體水平還比較低,因而通過標準化的方式來保護自主知識產權的關鍵技術顯得尤為重要。在我國電子政務建設過程中,尤為強調產品在系統中的全面應用和自主知識產權的關鍵技術。目前,我國許多核心技術仍然需要依靠國外,因而采用這些基于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是非常有必要的,能夠為電子政務系統的穩定運行提供全面保障。
2電子政務標準化建設的工作框架
2.1電子政務標準化建設的技術路線方向
以下兩個方面是我國電子政務標準化建設工作的技術路線所包含的主要內容:建立起標準規范框架,并確保其完整性。首先應該經常關注國外相關領域內的所取得的新成果,并且將我國的實際發展情況充分結合起來,努力建立起完整的通用框架體系和電子政務業務規范標準體系,為今后的相關工作提供理論參考和實踐指導。嚴格遵循緊密結合應用和急用先行的基本原則。我國電子政務標準化建設工作應該密切結合重大專項工程和國家級的電子政務應用示范工程,以便及時將應用成果轉化為業務規范和技術規范,然后再通過實踐檢驗使其上升為正式標準,這樣的工作模式不僅能夠將應用示范工程的示范效應充分發揮出來,同時能夠使標準化的工作流程得到有效縮短,從而能夠更加針對性地開展標準化工作。
2.2電子政務標準化工作框架的內容
以下幾個方面是我國電子政務標準化工作的主要內容:規范我國電子政務的總體框架。在現階段,我國電子政務系統的建設指南和體系結構是電子政務標準化工作框架的主要內容。電子政務服務的技術標準體系。該體系的重點是使我國電子政務建設過程中所需要的各種關鍵技術變得越來越規范,其具體內容主要包括國家電子政務的數據格式標準系列和安全技術標準系列等等。對外服務業務規范體系。從該體系的重點來看,主要是規范對外電子政務服務系統的業務流程,并且應該在政務服務技術標準體系的基礎之上,使業務的通用流程規范得到更進一步的明確,從而為外部政務服務系統之間的相互聯通和相互操作提供重要支持。
2.3電子政務標準化工作的主要目標
從目前的實際情況來看,絕大多數政府信息系統形成了一個個信息孤島,處于相對孤立的狀態,我國電子政務建設工作將以現行的政府信息系統為基礎,以標準化為紐帶,發揮自己的最大努力構建出我國的電子政務公眾服務系統。同時,在我國電子政務建設工作中,所有的電子政務業務規范和相關的技術標準都應該為建設國家自主知識產權的電子政務業務應用系統提供有效的標準支持,并確保其正常運行,規范和指導電子政務業務系統建設過程中的產品研發工作和所必需的而各種關鍵技術,推動科研成果向產業化發展,實現業務系統之間的互聯、互通以及互操作。同時,由于業務技術標準規范是向全社會開放的,因而我國電子政務將會在全國范圍內得到廣泛應用,并且通過實施技術標準不斷推動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的電子政務業務系統的發展。
3電子政務中的標準化技術
3.1總體標準
以下幾點是總體標準所包含的的具體內容主要:術語標準。設置術語標準的主要目的是為了使所獲得術語集更加標準化,使術語集當中所包含的所有術語和相關概念形成一個良好的對應,最大限度避免出現歧義,使人們產生誤解。在我國電子政務領域當中,術語標準主要是將該領域所涉及到的技術和所使用的通用術語匯集起來,比如數據處理、各種信息技術以及漢語信息處理等等,并且對其進行定義,不僅需要定義術語的本質特征,還需要對其進行相應的解釋。中文信息處理標準。從全球范圍內來看,為了便于應用,絕大多數國家和地區制定都已經制定出了相應的內碼體系,并且設置了相應的編碼標準。要想實現我國電子政務的標準化建設工作,首先必須對中文信息進行科學有效的處理,尤其是漢語信息和漢字信息的處理是不可或缺的兩大重要部分。
3.2信息安全標準
以下兩個方面是信息安全標準的具體內容表現:密碼算法標準。密碼技術是保護信息安全的重要手段,信息交互雙方可以自己的實際需要在交換信息階段使用。從嚴格意義上來說,密碼技術屬于一種交叉性學科,該技術將眾多的學科有機地結合在了一起,其中,最主要的有通信、科學以及計算機等等,除了具有確保信息機密性的信息加密功能以外,還具有系統安全、秘密分存、身份驗證以及數字簽名等功能。密鑰管理標準。密碼系統主要包括兩大基本要素,密鑰管理是其中一大要素,另外一大要素則是加密算法。由于密碼系統通常會被反復多次的使用,因此,如果僅僅只是依靠密碼算法根本無法充分保證信息的安全性。密鑰是對解密算法和加密算法進行有效控制的關鍵信息,密鑰系統能夠為加密信息的安全性提供重要保障。
3.3網絡基礎設施標準
網絡基礎設施標準的具體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兩點:網絡建設規范。網絡建設規范的基礎是建立“三網一庫”,具體而言,就是在政府機關的內部建立起辦公業務網,并且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與其辦公業務網之間實現相互連通,最終建立起一個地區級的政務專網,從而使政府內部的涉密信息能夠實現共享。因此,網絡建設規范除了需要包括電子政務公眾服務網建設規范以外,同時,還必須包括電子政務辦公業務網建設規范。網絡維護管理規范。通信網絡的建設是信息高速公路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而電子政務運行于信息高速公路之上必然也離不開網絡的建設。目前,國家電聯、國際標準化組織以及部分民間團體均已經制定出了一系列網絡管理標準,極大地推動了網絡管理標準化的進程。當然,在電子政務領域中,由于電子政務系統具有特殊性,因而應該在充分借鑒這些標準的基礎上,努力制定出對電子政務外網、內網以及專網等的管理標準。
3.4應用支撐標準
應用支撐標準的具體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信息交換標準。信息交換指的是軟件與軟件之間的通信。近年來,電子政務的發展方向主要是不斷朝著跨平臺的信息交換方向發展,歸根結底,所有關于電子政務的活動都可以看作是政府部門與部門之間和政府與政府之間在信息方面的一種交換。建立起信息交換總格服務平臺具有多方面的優點,一方面不僅能夠使各種復雜的電子政務變得更加的簡單,使人們更加容易理解;另一方面還能夠充分體現出一種科學有效的服務模式。由于歷史的原因,我國現存的各種網絡有著不同的信號機制和通信協議。因此,作為電子政務服務平臺應該通過更加簡便的信息交換機制來完成復雜的電子政務。標記語言標準。顧名思義,標記語言指的是一種用來給文本添加標記的語言,從發展歷程上來看,這些標記語言依次經歷了“標準通用化標記語言”、“超文本標記語言”和“可擴展標記語言”三個發展階段。
關于電子政務的論文13
關鍵詞:電子政務信息安全
1電子政務信息安全的總體要求
隨著電子政務應用的不斷深入,信息安全問題日益凸顯,為了高效安全的進行電子政務,迫切需要搞好信息安全保障工作。電子政務系統采取的網絡安全措施[2][3]不僅要保證業務與辦公系統和網絡的穩定運行,另一方面要保護運行在內部網上的敏感數據與信息的安全,因此應充分保證以下幾點:
1.1基礎設施的可用性:運行于內部專網的各主機、數據庫、應用服務器系統的安全運行十分關鍵,網絡安全體系必須保證這些系統不會遭受來自網絡的非法訪問、惡意入侵和破壞。
1.2數據機密性:對于內部網絡,保密數據的泄密將直接帶來政府機構以及國家利益的損失。網絡安全系統應保證內網機密信息在存儲與傳輸時的保密性。
1.3網絡域的可控性:電子政務的網絡應該處于嚴格的控制之下,只有經過認證的設備可以訪問網絡,并且能明確地限定其訪問范圍,這對于電子政務的網絡安全十分重要。
1.4數據備份與容災:任何的安全措施都無法保證數據萬無一失,硬件故障、自然災害以及未知病毒的感染都有可能導致政府重要數據的丟失。因此,在電子政務安全體系中必須包括數據的容災與備份,并且最好是異地備份。
2電子政務信息安全體系模型設計
完整的電子政務安全保障體系從技術層面上來講,必須建立在一個強大的技術支撐平臺之上,同時具有完備的安全管理機制,并針對物理安全,數據存儲安全,數據傳輸安全和應用安全制定完善的安全策略
在技術支撐平臺方面,核心是要解決好權限控制問題。為了解決授權訪問的問題,通常是將基于公鑰證書(PKC)的PKI(PublicKeyInfrastructure)與基于屬性證書(AC)的PMI(PrivilegeManagementInfrastructure)結合起來進行安全性設計,然而由于一個終端用戶可以有許多權限,許多用戶也可能有相同的權限集,這些權限都必須寫入屬性證書的屬性中,這樣就增加了屬性證書的復雜性和存儲空間,從而也增加了屬性證書的頒發和驗證的復雜度。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作者建議根據X.509標準建立基于角色PMI的電子政務安全模型。該模型由客戶端、驗證服務器、應用服務器、資源數據庫和LDAP目錄服務器等實體組成,在該模型中:
2.1終端用戶:向驗證服務器發送請求和證書,并與服務器雙向驗證。
2.2驗證服務器:由身份認證模塊和授權驗證模塊組成提供身份認證和訪問控制,是安全模型的關鍵部分。
2.3應用服務器:與資源數據庫連接,根據驗證通過的用戶請求,對資源數據庫的數據進行處理,并把處理結果通過驗證服務器返回給用戶以響應用戶請求。
2.4LDAP目錄服務器:該模型中采用兩個LDAP目錄服務器,一個存放公鑰證書(PKC)和公鑰證書吊銷列表(CRL),另一個LDAP目錄服務器存放角色指派和角色規范屬性證書以及屬性吊銷列表ACRL。
安全管理策略也是電子政務安全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安全的核心實際上是管理,安全技術實際上只是實現管理的一種手段,再好的技術手段都必須配合合理的制度才能發揮作用。需要制訂的制度包括安全行政管理和安全技術管理。安全行政管理應包括組織機構和責任制度等的制定和落實;安全技術管理的內容包括對硬件實體和軟件系統、密鑰的管理。
3電子政務信息安全管理體系中的風險評估
電子政務信息安全等級保護是根據電子政務系統在國家安全、經濟安全、社會穩定和保護公共利益等方面的重要程度。等級保護工作的要點是對電子政務系統進行風險分析,構建電子政務系統的風險因素集。
3.1信息系統的安全定級信息系統的安全等級從低到高依次包括自主保護級、指導保護級、監督保護級、強制保護級、專控保護級五個安全等級。對電子政務的五個安全等級定義,結合系統面臨的風險、系統特定安全保護要求和成本開銷等因素,采取相應的安全保護措施以保障信息和信息系統的安全。
3.2采用全面的風險評估辦法風險評估具有不同的方法。在ISO/IECTR13335-3《信息技術IT安全管理指南:IT安全管理技術》中描述了風險評估方法的例子,其他文獻,例如NISTSP800-30、AS/NZS4360等也介紹了風險評估的步驟及方法,另外,一些組織還提出了自己的風險評估工具,例如OCTAVE、CRAMM等。
電子政務信息安全建設中采用的風險評估方法可以參考ISO17799、OCTAVE、CSE、《信息安全風險評估指南》等標準和指南,從資產評估、威脅評估、脆弱性評估、安全措施有效性評估四個方面建立風險評估模型。其中,資產的評估主要是對資產進行相對估價,其估價準則依賴于對其影響的分析,主要從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三方面進行影響分析;威脅評估是對資產所受威脅發生可能性的評估,主要從威脅的能力和動機兩個方面進行分析;脆弱性評估是對資產脆弱程度的評估,主要從脆弱性被利用的難易程度、被成功利用后的嚴重性兩方面進行分析;安全措施有效性評估是對保障措施的有效性進行的評估活動,主要對安全措施防范威脅、減少脆弱性的有效狀況進行分析;安全風險評估就是通過綜合分析評估后的資產信息、威脅信息、脆弱性信息、安全措施信息,最終生成風險信息。
在確定風險評估方法后,還應確定接受風險的準則,識別可接受的風險級別。
4結語
電子政務與傳統政務相比有顯著區別,包括:辦公手段不同,信息資源的數字化和信息交換的網絡化是電子政務與傳統政務的最顯著區別;行政業務流程不同,實現行政業務流程的集約化、標準化和高效化是電子政務的核心;與公眾溝通方式不同,直接與公眾溝通是實施電子政務的目的之一,也是與傳統政務的重要區別。在電子政務的信息安全管理中,要抓住其特點,從技術、管理、策略角度設計完整的信息安全模型并通過科學量化的風險評估方法識別風險和制定風險應急預案,這樣才能達到全方位實施信息安全管理的目的。
參考文獻:
[1]范紅,馮國登,吳亞非.信息安全風險評估方法與應用.清華大學出版社.20xx.
[2]李波杰,張緒國,張世永.一種多層取證的電子商務安全審計系統微型電腦應用.20xx年05期.
[3]趙暉.網絡安全中的安全審計技術.集團經濟研究.20xx年23期.摘要:長期以來,在電子政務信息安全建設方面,存在著重技術輕管理的問題。信息安全并不是技術過程,而是一個綜合防范的過程,安全技術應由適當的安全管理體系來支持。在信息安全保障工作中必須管理與技術并重,進行綜合防范,才能有效保障安全。本文旨在提出了一種電子政務安全解決方案。首先,分析了電子政務面臨的威脅和挑戰;其次,對電子政務安全保障體系進行探討;再次,討論了電子政務安全等級保護思想和風險評估方法。
關于電子政務的論文14
電子政務是指公共管理部門運用現代信息技術、通訊技術以及管理理論,將管理以及服務通過網絡技術進行集成,實現組織結構以及業務流程的優化重組,超出時間、空間與部門分隔的限制,全方位地施行對于社會的管理職能,向社會提供優質、規范、透明的公共服務。
目前,電子政務還處于發展的早期,即便電子政務發展最快的國家,能夠做到雙向互動處理事務的電子政務項目尚不足三0%,能對于現有政府形態施行電子政務改造的就更少。因而,電子政務的發展還有1段漫長的路要走;同時,不可否認也將有更大的發展空間。
下面筆者試對于我國電子政務的發展歷程及發展示狀與趨勢作1個分析:
1、我國電子政務發展的歷程
(1)我國電子政務發展的階段
中國的信息化建設起步可追溯到二0世紀八0年代早期,從國家鼎力推進電子信息技術利用開始,電子政務的發展閱歷了下面4個階段:辦公自動化階段(籌備階段二0世紀八0年代—一九九三年)、“3金工程”階段(啟動階段一九九三年三月—一九九七年四月)、“政府上網工程”階段(開展階段一九九七年四月— 二000年一0月)、“3網1庫”階段(發展階段二000年一0月至今)。
(2)我國電子政務發展的特征
我國電子政務的發展進程基本上是與我國的信息化發展歷程同步的,主要表現在下列幾個方面。
一、我國電子政務出發點比較低。這是由于我國整體上的信息化水平不高,因而,我國的電子政務的發展是從辦公自動化開始的,二0世紀八0年代才剛剛起步;而西方政府機關的辦公自動化早在二0世紀的六0—七0年代就完成為了。
二、我國電子政務發展不平衡。因為我國各地的發展水平差距較大,因而我國的電子政務在發展進程中,則是在中央政府的“推進”以及需求的“拉動”下從1些行業管理部門開始的。
三、我國電子政務的目標以及動身點更具多樣性。因為我國正處在市場經濟體制的樹立進程中,政府對于經濟尤其是對于企業的管理方式要進行徹底的扭轉,這些變化,必然影響到政府政務的流動,因而我國電子政務的發展目標更深層次的問題是如何進1步增進政務流動的變革。
2、我國電子政務發展的現狀
二00三年底,聯合國發布了對于成員國電子政務的測評結果。結果顯示,中國在一九一個成員國中排名第七四位。下面,從下列幾個方面對于我國電子政務發展的現狀作扼要敘述:
(1)電子政務基礎建設現狀:
一、我國電子政務建設遭到熱切以及廣泛地關注。
二、游覽、經濟開發區等首要城市網站點擊率顯明高于1般地區。
三、東西差距顯明,欠發達地區政府上網工程進展遲緩,大眾關注率不高。
(2)電子政務市場商機無窮,仍將繼續維持快速增長勢頭
電子政務領域堪稱商機無窮,在中國向全面市場經濟轉型進程中,政府投資的主導作用無比顯明,電子政務領域特別如斯。權威人士分析,未來幾年內,我國各級政府投資電子政務的總金額預計將到達二000至二五00億元人民幣。此外,在第3屆中國電子政務技術與利用大會上,業界專家認為當年我國電子政務建設投入的資金應當在四00億元擺布,這將吸引眾多的IT企業群雄爭霸。因而可以預計未來幾年內,我國電子政務市場將繼續維持上升勢頭。
關于電子政務的論文15
以電子政務為核心的政務信息化是推進我國國民經濟信息化的癥結,而政務信息化是1項全國規模的、異樣龐大繁雜的系統工程。近日,在國家質檢總局、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就電子政務系列標準召開的第1次新聞發布會——《會計核算軟件數據接口》國家標準新聞發布會上,國務院有關部委的負責同志在接受記者采訪時1再強調:標準化作為1種科學的管理手腕,是確保電子政務各功能系統之間互聯互通、信息同享、調和運作、安全可靠的基礎;統1標準能夠減少電子政務建設中沒必要要的重復以及盲目性。標準先行,必需成為政務信息化的重要任務!
信息化監管的基礎
以行將于明年一月一日起施行的《會計核算軟件數據接口》國家標準為例,國家審計署副審計長石愛中向記者解釋了標準先行在審計信息化建設中的首要性:
審計信息化建設的重點是審計利用,審計利用的重點是展開計算機審計,包含現場審計以及聯網審計。展開計算機審計,首先要取得被審計單位的電子數據,然后才能進行相干的檢查分析。但是,目前審計人員所面對于的是上百個版本且數據結構各不相同的會計核算軟件,這就給審計工作帶來了極大的不便。剛剛發布的《會計核算軟件數據接口》國家標準,規定了會計核算軟件的數據接口請求,包含會計核算數據元素、數據接口輸出文件的內容以及格式請求;提出了數據元素以及輔助核算的概念,為標準使用者理解會計核算的數據概念奠定了基礎;規范了文本格式以及XML格式的數據接口,為會計核算軟件與其他信息系統之間的數據交流創造了前提。
“標準化是政務信息化的基礎。《會計核算軟件數據接口》國家標準的出臺,是國家通過制訂標準來規范企業行動的重大舉措,將大大提高審計、財政、稅務、工商等經濟管理部門的信息化監管水平”石愛中副審計長給出了這樣的評價。
對于政務信息化有3大作用
談到標準化在規范以及增進政務信息化中的具體作用,國家質檢總局副局長蒲長城側重給記者歸納了3點:
第1,標準化是實現電子政務網絡互聯互通、數據同享以及業務協作的有效途徑。目前,國內各行業、各處所已經投入大量資金建設了不同范圍的網絡平臺以及業務系統。因為政府部門之間缺乏1致的數據同享手腕以及有效的業務協作機制,致使信息資源應用率差、辦公效力低、業務部門信息溝通難題,通過相干標準的統1,可以推進這些問題的解決。
第2,標準化是規范政府職能以及保障信息系統安全可靠的首要手腕。政務信息化直接觸及各級政府的核心政務,請求電子政務的施行進程始終擁有高度的可靠性以及安全性。信息安全是我國電子政務建設發展的癥結問題之1,保證業務正常運轉以及系統安全可靠的信息安全標準已經成為普遍關注的焦點。
第3,標準化是增進信息產業發展的推進力。政務信息化建設勢必給眾多的軟件、硬件以及系統集成廠商創造1個巨大的市場空間。在遵照國際慣例的條件下,通過標準化的手腕來進1步規范電子政務相干產品的開發,對于提高我國信息產業的國際競爭力有首要意義。
政務信息化必需標準先行
“標準不是簡單的文字工作,標準是實踐經驗的總結以及歸納,文秘站-您的專屬秘書!政務信息化必需標準先行!”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主任李忠海對于記者強調。據李忠海主任介紹,從二00二年一月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以及國務院信息化工作辦公室批準成立電子政務標準化整體組到現在,我國已經基本構成了電子政務標準體系。依據利用需求,組織專家編寫了《電子政務標準化指南》共6個分冊,啟動了6項電子政務基礎標準的制訂工作。今年四月,《電子政務主題辭表》、《電子政務業務流程設計法子》、《電子政務數據元》3項國家標準已經經發布,為兼顧計劃我國電子政務建設打下了基礎。
談到標準如何先行于政務信息化,李忠海主任強調了今后的3項具體措施:首先要改良以及完美電子政務標準的研制程序,逐漸構成1套有效的標準動態保護機制;其次樹立咨詢以及服務體系,推動標準的施行;還要加強處所標準與國家標準的1致性,各地在電子政務系統建設進程中必需嚴格貫徹國家電子政務標準體系,優先選用國家標準、行業標準。
【電子政務的論文】相關文章:
淺析電子政務機房建立原則論文06-23
電子政務的研究熱點與研究趨勢論文11-25
電子政務安全認證系統的開發論文11-30
我國工商管理現狀與電子政務的運用論文10-09
發揮電子政務對檔案工作的積極影響論文12-09
電子政務系統資源共享研究論文06-21
探究互聯網+時代下的電子政務論文07-25
電子政務對檔案工作的影響及檔案室定位論文12-08
3層體系架構下的電子政務系統設計論文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