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電子產品產業鏈協同創新機制研究論文
摘要:隨著電子產品生命周期及其關鍵技術研發周期的縮短,僅有良好的生產效率、足夠高的質量已不足以保持我國電子產品生產企業的競爭優勢,必須構建電子產品產業鏈的協同創新機制,才能提高各節點企業乃至整個電子產業鏈的競爭力。
關鍵詞:電子產品產業鏈,協同創新,信息共享
1我國電子產品產業鏈協同創新的必要性
最初的電子產品生產企業所采取的“縱向一體化”管理模式,雖然具有壟斷經營優勢,能夠降低企業交易成本,增強企業獲利能力,但其產品開發能力和市場營銷能力都非常弱,缺乏市場競爭力,其“大而全”的特點減緩了產品的生產效率,降低了企業的敏捷性。鑒于“縱向一體化”管理模式的種種弊端,國際上很多電子產品制造企業逐漸將邊緣化、不具競爭優勢業務外包給合作企業,本企業只需抓好核心競爭業務,充分合理利用有效資源滿足市場需求。由于從供應商、制造商、銷售商、到客戶表現為一種傳遞性供需關系,將這些企業依次連接起來,便形成了電子產業鏈。隨著市場競爭加劇和經濟全球化,單一企業已經不再具有競爭優勢,必須協同供應鏈上的其他企業才能最大限度提高新產品研發效率、降低產品成本、滿足客戶需求、擴大市場份額,產業鏈的競爭代替了單一企業間的競爭。企業的注意力逐漸從單一地降低成本而獲取價格優勢轉向各節點企業的協作實現創新。電子產品產業鏈協同創新的優勢主要表現在以下五個方面,也是我國電子產品產業鏈協同創新的必要性所在。1.1獲取互補資源隨著電子產業鏈科技的不斷發展,產業鏈企業間的協同創新在吸收各節點企業有效資源后,會產生資源裂變效應,在原資源基礎上衍生出新資源。這個過程使得各節點企業資源創新的同時增強了其在交易市場的競爭優勢。1.2降低創新的風險和成本當產業鏈上的一個企業獨自創新時,其創新難度大,創新的不確定性高。而產業鏈企業間的協同創新則可以有效避免此問題。首先,各節點企業間信息資源的交互性增加了創新的可能性和完成性。其次,這種交流不僅可以提升企業各自的競爭力,同時還可使供應鏈整體競爭力得以提升。1.3激發協同創新潛能供應鏈企業間的協同創新能夠刺激各潛在要素以新的“排列組合方式”產生創新潛能,當這種潛能存在于每個節點企業內,即產生“協同創新效應”。1.4加快新產品進入市場速度當產業鏈上的一個企業獨自創新時,由于其資源的有限性,信息的封閉性,對市場上該產品的信息把握不夠全面,致使延緩其產品的進入市場速度。而產業鏈企業間的協同創新可以避免以上問題,提高創新效率。1.5提升信息共享的跨度、頻度和深度在節點企業協同創新過程中,不僅包含相鄰游企業間進行創新活動上的信息共享與溝通,還涵蓋任意兩方到多方成員企業的交流與溝通,實現了產業鏈跨越式的信息共享;通過在各節點企業間建立相互溝通的信息交流平臺,加快了企業間信息交流的速度,充分提升了信息共享的頻度;為了增強信息共享的深度,各節點企業可就創意來源、產品設計、生產開發、產品銷售等方面作為切入點。
2我國電子產品產業鏈協同創新現狀
2.1行業環境良好電子產品生產企業逐漸發展壯大,為我國電子企業實行產業鏈整合提供了較好的行業環境。只有當供應商、制造商、銷售商和客戶等供應鏈節點企業充分投入到創新戰略計劃和戰術實施體系當中,供應鏈的協同創新才有可能實現。2.2“技術流”信息日益重要作為技術密集型產業,其產品、質量、生產、交貨等相關信息都以相應的“技術流”形式在供應鏈中各環節流通,并主導著整個供應鏈的運作以及貨物流的動向。對于電子產業來說,“技術流”并非一般意義上的信息流,而是涉及到產品的研發、生產、質量、包裝、交貨等所有環節的相關技術信息以及一般商業信息。2.3供應鏈管理以及整合難度大由于我國電子產業發展較晚,部分環節無法在國內完成,必須到國外尋求技術、產能支持,一開始就必須面臨全球化的供應鏈環境,對我國大多數初創型的電子企業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挑戰。2.4協同創新進程緩慢由于電子產品生產企業供應鏈管理運營模式建立較晚,我國大部分電子企業還沒有和相關的供應鏈節點企業形成穩定的戰略性合作關系,供應鏈的潛力沒有得到挖掘和發揮,仍然處于探索以及相互磨合和選擇的階段。因此,產業鏈協同創新進程較為緩慢。
3我國電子產業鏈在協同創新方面存在的問題
3.1信任問題產業鏈上的協同創新涉及到所有供應商、制造商、分銷商和客戶的協同,在此過程中,如果各節點企業缺乏必要的信任就會使彼此之間的關系由“戰略合作”轉為“戰略防御”,人為阻礙信息傳遞,甚至故意散布虛假信息干擾競爭對手,最終使協同創新導向惡性循環。因此,各節點企業間的信任是打破惡性循環的基礎,也是實現“戰略合作”的前提和保證。3.2信息共享問題供應鏈各節點企業在彼此信任的基礎上,只有充分交流各自的知識,才能做到優勢互補,增強企業間的競爭力。因此,信息共享對于能否實現協同創新起到關鍵作用。在此過程中,信息共享的重點集中在企業自身獨特的資源,即數據、技術創新、管理經驗等。將這些信息與企業實際情況融合起來創造出新知識和新資源,使企業間的溝通交流形成良性循環,以此真正實現產業鏈協同創新。3.3供應鏈管理觀念薄弱供應鏈管理的精髓就是通過對供應鏈資源的收集、整合,與自身實際情況加以融合,發揮供應鏈整體優勢,創造出適合于本企業的解決方案,以彌補節點企業自身的不足,協助公司取得競爭優勢。而目前我國大多數電子產品生產企業沒有意識到供應鏈管理的重要性,主要表現在以下兩方面:①漠視節點企業間的戰略合作關系。認為各節點企業間的關系僅僅是簡單的買賣關系,而沒有將有關資源進行整合、優化管理,與公司的核心能力形成良性的互動。認為只有產品研發決定著企業的生死存亡,而沒有意識到良好的供應鏈管理同樣能協助產品的研發進度、縮短產品上市周期等。②缺乏“技術流”觀念。3.4核心資源的保密問題在產業鏈協同創新過程中,存在著各節點企業核心資源在供應鏈信息系統流通傳遞,包括數據、技術、經驗、企業文化等。這些核心資源必然是各節點企業競爭優勢所在。因此,對于這些資源的保密也是產業鏈協同創新過程中應有之義。每個企業在資源共享過程中,將其他企業資源與本企業相融合,視其為自身資源予以保密。反之如不能解決好保密問題,致使核心資源外泄,各節點企業可能會為了減少泄密帶來的損失同時保持競爭優勢,隱瞞相關的核心資源,阻礙其在產業鏈傳遞,使協同創新難以實現。
4我國電子產品產業鏈協同創新機制
4.1建立誠信記錄,健全監督評估機制電子產業鏈中的信任問題也可視為各節點企業的誠信問題。要解決此問題,首先在全行業針對供應商、制造商、銷售商和客戶制定不同的行業準則,每個企業按照自己領域內的行業準則行事,其次,可以借鑒交通規則中的積分制對每個企業加以約束。如果某個企業過分追求本企業的利益而造成不必要的摩擦與矛盾,該企業的誠信紀錄就會受損,如果其在規定時間內不能加以整改或完善,則會被從整個行業中清除。由此推斷,誠信紀錄越好、積分越高的企業,其在本領域內的認同度越好,與之合作的企業也會越多。這種方法著眼于從根本上解決企業自身的誠信問題,而非等信任問題暴露后再予以解決。對不合作的節點企業,定期對信息共享企業進行評估,及時發現問題并作相應調整。4.2建立全面激勵機制4.2.1價格激勵以產業鏈上游企業為例,制造商為了在原材料采購環節取得競爭優勢,就必須與供應商保持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就要將供應商納入產業鏈信息共享系統。通常采用價格激勵機制,即以原材料采購時的價格優惠來補償其在信息共享時形成的額外成本。4.2.2減少庫存提前期對銷售商而言,減少庫存提前期會降低其庫存管理成本。但從整條產業鏈來看,提前期的減少不僅會降低整體庫存水平,還會規范銷售商訂貨模式,降低“牛鞭效應”對各節點企業的影響,為協同創新創造可能。4.2.3統一信息共享標準以上游為例,當制造商將供應商納入其自身的信息共享系統時,便形成了局部信息共享標準,下游企業應依據此標準向制造商提供信息,以保證各節點企業競爭的公平性。4.3克服企業文化的差異4.3.1加強合作觀念每個企業都是以實現自身利益最大化而存在的。當這方面的愿景愈來愈強,供應鏈協同創新、供應鏈管理的觀念也就愈來愈薄弱。因此,要克服企業文化的差異,將“雙贏”、“共贏”甚至“多贏”的理念放在每個企業文化的首位,同時加強資源整合、優化管理,從單純靠企業研發的戰術思想上升到供應鏈管理的戰略思想。4.3.2加強“技術流”觀念對于電子產業來說,“技術流”并非一般意義上的信息流,而是涉及到產品的研發、生產、質量、包裝、交貨等所有環節的相關技術信息以及一般商業信息。因此,這就更要求產業鏈上的核心企業加深信息共享的跨度、頻度和深度,不斷解決創新過程中出現的信息共享問題,以更好的實現產業鏈上的協同創新。4.4解決好保密問題正如上文所述,核心資源決定了各節點企業在競爭過程中所處的地位。在合作的過程中存在的保密問題是企業有待解決的。保密問題的解決應基于產業鏈的信任,當產業鏈上的核心企業處于高度信任狀態時,涉及到本領域內的所謂秘密就不再是秘密,而涉及到其他領域的秘密則需要保護。因此,建立最基本的企業間信任體系是解決保密問題的基礎。
5結論
我國電子產業發展滯后于西方發達國家,若想在激烈的全球化競爭中提升我國電子產業競爭力,必須進行電子企業全產業鏈協同創新,需要從建立誠信記錄、健全監督評估機,建立全面激勵機制,克服企業文化的差異,解決好保密問題等方面構建電子產業鏈協同創新機制。
【電子產品產業鏈協同創新機制研究論文】相關文章:
現代物流企業創新機制研究03-24
企業市場營銷的創新機制研究03-23
企業管理創新的研究論文12-02
企業管理創新的研究論文05-20
藥學專業研究生創新意識的培養機制03-28
淺談現代企業管理創新機制研究03-19
淺談技術控制的法律協同機制12-06
農業項目投入機制和資金管理研究論文11-13
新時期高校圖書館職員培訓機制創新研究03-21
協同發展下的公共管理創新與經濟發展論文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