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基于SD的跨境電子商務風險分析管理模型研究論文
內容提要:跨境電子商務風險管理過程是一個復雜的、具有SD特征的系統工程。本文從供應鏈角度出發,將跨境電商貿易存在的風險因素分為交易風險、海關通關風險、物流風險及環境風險4類,并利用SD方法分析其演化機理,借助AHP建立風險指標評價體系,并利用FAM完成對風險因素風險等級的靜態評價,進一步建立跨境電商風險系統的動態分析模型,將風險管理流程進行集成,對第三方跨境電商平臺企業風險管理進行實例仿真試驗,實現了靜態與動態分析方法的良好融合。
關鍵詞:跨境電商;風險管理;模糊層次分析;系統動力學
中圖分類號:F713.36;F7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1-148X(2017)12-0162-06
一、引言
近年來,跨境電商在國家政策的支持下發展迅速,交易規模持續穩定增長。艾媒咨詢數據顯示,2016年中國跨境電商整體交易規模達6.3萬億,預計2018年將達到8.8萬億[1]。然而,在跨境電商貿易中,普遍存在通關效率低下、退稅結匯不暢、跨境電商商品質量不合格、跨境物流服務質量不高等問題,眾多的經營風險嚴重阻礙了跨境電商的發展。因此,分析跨境電商中可能存在的風險,對相關風險因素進行識別和評估,制定合理的風險管理體系顯得尤為重要。
Kurnia等[2]運用因子分析法和描述統計法分析馬來西亞125家中小企業數據,發現國家就緒、行業就緒、組織就緒以及環境壓力是影響跨境電商成功實施的四大因素。Estrella等[3]通過考察歐盟市場的消費者數據,并分別剖析成本優勢、在線支付、物流模式等因素對跨境電商發展的影響,建議國家應積極從規劃、監管、通關等方面為企業提供便利。我國跨境電商起步較晚,對跨境電商及其風險的相關研究也積累了一些成果。楊振華和郭怡君[4]通過研究我國跨境電商出口貿易,發現在通關、物流、監管等方面存在阻礙因素。高翔和賈亮亭[5]利用結構方程模型分析167家跨境電商企業的相關數據,發現影響企業跨境電商供應鏈的關鍵性風險包括網絡營銷風險、跨境電子支付風險、電子通關風險、跨境物流風險和信用風險,而法律法規風險是間接風險因素。
目前理論文獻大多基于靜態分析方法研究跨境電商風險,事實上,跨境電商貿易過程是一個復雜、非線性的動態系統,風險管理具有明顯的反饋動力學特征。因此,本文考慮采用靜態與動態分析方法相結合的方式,從系統動力學(SystemDynamics,SD)視角分析跨境電商風險系統的風險演化機制,并將層次分析法(AnalyticHierarchicalProgramming,AHP)及模糊綜合評價法(FuzzyAssessmentMethod,FAM)的靜態分析結果應用于SD模型,并借助SD模型進行仿真試驗,實現對跨境電商貿易中所存在的多種風險的識別、評估及動態管控,指導跨境電商企業的決策與管理。
二、跨境電商風險分析
(一)跨境電商風險分類
圍繞供應鏈的主要環節,跨境電商可以分為交易階段、物流階段及海關通關階段三個部分,對應地存在著跨境交易風險、跨境物流風險及海關通關風險。另外,包括政策法規、市場經濟等外部環境風險也制約著跨境電商的發展,有必要將環境風險作為重要風險因素納入本文研究中。
1.跨境交易風險
包括信用、信息、法律法規等風險。我國缺乏完善的信用體系,失信現象屢見不鮮,而在跨境交易中信用風險尤為突出,其中導致風險出現的主體包括境內賣方、境外買方、銀行、第三方支付平臺等。信息風險主要存在于供應鏈及網絡安全兩方面,其中供應鏈信息風險來源于供應鏈中的信息不對稱及信息失真現象,而網絡安全信息風險則來源于網絡自身存在的安全隱患或者遭受惡意進攻時出現的信息和數據泄露、交換延遲等現象。法律法規風險在于法律法規體系不健全,跨境交易的相關政策及監管措施不完善,導致出現兜售客戶信息、假冒偽劣商品、退換貨爭議等阻礙跨境電商發展的現象。
2.海關通關風險
跨境貿易中,一切出入國境的貨物均需要接受海關的監管,在完成申報、查驗、征稅及放行等基本環節后,即完成海關通關。在此過程中,由于海關部門及通關環節中的不確定因素所形成的風險因素,主要包括申報風險、查驗風險、征稅風險及通關風險等四方面。與海關部門相關的風險因素,包括通關時效及通關率兩方面,海關部門需提高工作效率以滿足跨境電商日益發展的要求。申報環節中,由于跨境電商訂單具有批量小、批次多的特點,報關方式以電子數據報關為主,所涉及的收發貨人信息、貨物信息均為虛擬電子信息,海關部門難以核查,從而形成申報風險。查驗環節中,海關主要核查貨物的性質、數量及重量等實際情況是否與報關單信息相符,以及貨物是否存在侵犯商標權、專利權等情況,本文將該過程中所涉及的風險因素歸納為檢驗檢疫風險和知識產權侵權風險。而在征稅環節中,風險主要來源于稅制體系改革、稅收執法失誤、稅源監管遺漏等方面。
3.跨境物流風險
目前,跨境電商物流包括傳統跨國物流、郵政小包、專線速遞、海外倉及多式聯運五種模式。影響物流網絡協同效應的主要因素包括物流成本、物流效率、物流損耗、物流信息方面。跨境物流運輸時間長、距離遠,增加了通關、商檢、退稅結匯、海外倉儲等環節,極大程度上增加了跨境物流風險,也對跨境物流的服務質量及效率提出較高的要求。跨境物流涉及多種運輸方式及物流節點,對貨物的包裝技術、存儲條件、退換貨流程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增加了物流過程中的包裝、庫存及運輸等方面的物流成本,跨境物流成本風險即來源于此。物流效率風險在于物流時效不高,跨境交易中各國國情差異較大,物流基礎設施有所差異,不確定因素較境內物流明顯增多,造成跨境物流工作無法高效展開,在運輸、配送及清關階段中延遲現象較為嚴重。另外,跨境物流信息在傳遞過程中可能出現信息錯誤或難以實現實時追蹤的情況,跨境商品出現貨物破損或貨物丟失,以致商品無法按時、安全的到達境外消費者手中,本文將其歸納為物流損耗風險及物流信息風險。
4.環境風險
跨境電商的環境風險是指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對跨境電商產生的風險,包括自然環境、經濟環境、政策環境及行業環境四方面。自然環境風險主要來源于兩方面,一方面是由于火災、洪澇、地震等自然災害的發生,對跨境電商造成人員、貨物、財產等方面的重大損失;另一方面是跨境電商貨物自身以及其物流的過程中出現泄露、自燃、爆炸等現象,對自然環境造成的環保威脅。經濟環境方面,其風險主要源于國際市場復雜多變,市場經濟波動以及匯率、利率變動較國內貿易更為明顯。政策環境風險主要體現在國家針對跨境電商領域所制定、推行的政策是否有利,以及國家為其發展所建設的基礎設施水平的高低。最后,行業環境也影響著跨境電商的發展,需要考慮市場需求、市場規模、增長速度、競爭程度以及發展前景等因素。
(二)跨境電商風險的演化機理
跨境電商的風險系統具有明顯的動力學特征,跨境電商感知到風險時,會采取風險識別、風險評價和風險管控,所進行的治理活動又將反饋至風險因素,可能使原有風險量減少,也可能導致風險量增加甚至誘發新的風險源。因此,對于跨境電商現存風險量而言,將形成如圖1所示的因果反饋回路,對已識別的跨境電商風險因素進行風險評價,根據評估的風險等級對是否采取管控措施進行決策,管控措施的實施存在一定的信息和物質延遲,且管控力度將引起風險量的動態變化;另一方面,系統累積的風險量影響風險轉化率,風險量值越高時,各類風險因素間的相互作用、交叉性增強,風險轉化率較高,進一步影響未控制風險量。
三、基于模糊層次分析的跨境電商風險評價
(一)模糊層次分析法
AHP是一種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多目標決策優化方法。AHP方法應用于跨境電商風險評價中,可將該問題中的風險因素及評價體系進行細化分解,并建立其兩兩比較的判斷矩陣,使其評判過程定量化和系統化,提高了風險評價的合理性、可靠性及精確性。
FAM方法基于模糊數學應用模糊關系合成原理,將不易量化的定性因素巧妙的量化。風險評價中,風險量、風險發生概率以及風險造成的損失都難以具體量化,并且跨境電商是一個新興事物,歷史經驗及相關數據尚少。因此,將FAM理論應用于跨境電商風險研究中是十分適合的。
跨境電子商務中的風險因素較多,風險因素間相互影響,使風險管理復雜多變而難以展開。AHP的優點在于可將復雜的風險系統以多準則將系統進行細分并形成相對程度判斷矩陣,但其對模糊信息的處理能力較差,結合模糊數學的方法便可得到改進。因此,將二者結合起來,則可實現定量與定性方法的良好結合,從而完成對跨境電商風險進行綜合評價。
(二)風險評價指標體系建立
基于前文對跨境電商風險因素所進行的識別分析,并參照國內外相關風險管理的研究成果(宋健,2011),構建跨境電商風險評價的指標體系。按照AHP的基本思想,將跨境電商風險評價指標體系分為目標層、準則層、指標層及方案層四級。遵循構建風險評價體系的科學性、全面性、針對性、可操作性等原則,本文構建了4個準則層、15個指標層以及45個方案層指標(表1)。
(三)風險指標權重的計算
確定跨境電商風險系統的指標體系后,將層次結構中的風險因素進行兩兩比較,構造風險系統所對應的判斷矩陣,該矩陣中的元素采用1-9標度法進行賦值。基于判斷矩陣,可得到各層次各風險因素之間的權重值,包括下層風險相對于上層風險的權重以及各層次相對于目標層的權重,同時得到權重綜合排序。根據以上結果,可判斷出各風險因素對其上層風險以及對跨境電商整體風險的影響程度。針對高權重風險因素,跨境電商相關企業及部門應引起高度重視,并對其進行實時監控。
(四)風險等級的模糊綜合評價
利用AHP所得到的風險因素權重值,建立起對應的模糊隸屬度矩陣和評價矩陣,并遵從最大隸屬度原則得到風險綜合評價的結果。對指標進行評價時,將評語集設為五級,對評語集中各評價等級賦值為1-5,其參數設置詳見表2。對于綜合評價為高風險等級的風險因素,企業應考慮是否接受其風險度,若不接受則需要在隨后的風險管理活動中決策采取何種治理措施以及其管控力度。
四、基于系統動力學的跨境電商風險管理模型構建
基于前文對跨境電商風險系統所進行的風險分析及建立的評價指標體系,借鑒相關文獻并簡化提煉模型[6],最終構建出跨境電商風險系統模型的流圖(圖2)。該模型設置4個準則層風險因素作為狀態變量,由FAM結果及專家意見,可得其初始值。根據狀態變量的存量,可對其風險等級進行綜合評價。所得風險等級決定了是否采取風險管控措施,企業可根據實際情況自行設定。若當下風險等級在企業接受的風險程度范圍內,企業不采取管控措施,此時對應風險管控率設為0,而風險未管控率值為1;當風險等級超過企業所能接受的風險程度時,企業進行風險管控,此時對應風險管控率非0,其具體值取決于企業的管控力度,而風險未管控率=1-風險管控率。由AHP計算所得各層次各風險因素權重值作為權重參數輸入對應的變量方程式中,如對目標層跨境電商風險而言,其方程式設為:S=wAA+wBB+wCC+wDD。分別為4個準則層風險設置風險轉換率,其取值由跨境電商風險系統當前整體風險量決定。
五、跨境電商風險管理實例
本文選取國內某一跨境電商平臺作為實例展開研究,以該企業近年來的貿易案例為基礎,結合專家調查問卷的結果,將其中所涉及的各類風險指標進行量化,再利用模糊層次分析模型及所建SD模型對其展開跨境電商風險管理的分析。
(一)跨境電商風險系統的模糊層次分析
按照前文的分析,建立該企業風險系統的AHP模型,并以該模型為基礎形成調查問卷,根據專家反饋的數據進行群決策,采用幾何平均法進行相對權重的計算,最終得到計算結果。
根據判斷矩陣,首先計算各層次中各風險因素相對于其上層風險的權重值。計算得到準則層相對于目標層的權重向量:
該向量表示各風險因素在跨境電商風險中所占權重值,如表3所示。對判斷矩陣進行一致性檢驗,其CR=0.0113<0.1,滿足檢驗要求。從權重值表中可以看出,準則層中海關通關風險及跨境交易風險權重較大,對跨境電商整體風險的影響較大;環境風險權重最小,其對跨境電商風險的影響較小。同理可得到指標層中的風險因素相較于準則層的權重值,以及方案層中各風險因素相較于指標層的權重值,計算均通過一致性檢驗。結果顯示,交易風險中,信用風險權重值最大,對其影響較大;海關通關風險中,通關風險影響較大;物流風險中,物流時效風險影響較大,其次是物流損耗風險;環境風險中,政策環境風險影響較大。
進一步可計算出各層次中風險因素相對于目標層跨境電商風險的相對權重值,并得到各風險因素的權重綜合排序。為避免贅述,現根據計算結果分別羅列出綜合排序中排名前20%的高權重風險因素(表4),指標層中的高權重風險包括通關風險、信用風險、法律法規風險3個因素,方案層中則是貨物通關率、通關效率、支付信用風險等9個因素。在該企業的日常風險管理工作中,應對以上風險因素給予重視。
在AHP所得結果的基礎上,結合專家意見,對各風險因素進行模糊綜合評價(見表5)。結果顯示,跨境電商整體風險評價等級為較高,4個準則層風險因素評價等級均為較高,其中海關通關風險的評價結果最高,應引起該企業及相關部門的高度重視。
(二)跨境電商風險管理的SD模型仿真
模型仿真是SD模型應用的重要部分,其目的在于通過動態模擬識別系統存在的問題,并為進行政策決策提供理論支持。基于前文所構建的跨境電商風險SD模型,結合模糊層次分析模型的計算結果,設定其中的參數值。結合專家意見及模型試驗,設置各風險因素的風險轉換率為跨境電商整體風險量的表函數,且滿足fB>fA>fC>fD。考慮到模擬時間長度所蘊含的不確定性所帶來的誤差,設置仿真時間為15個單位周期。
本文結合該企業實際情況共設計5組仿真試驗,包括基本模擬及4組對比模擬。基礎模擬中,對所有風險不采取管控措施,風險管控率均設置為0,各風險因素相互作用并進行累積。基本模擬的結果顯示,該企業風險因素及整體風險的風險等級均高于一般水平,且在仿真時間內各風險因素持續增長,導致跨境電商整體風險也保持增長,其中海關通關風險增長較快(圖3a)。對比模擬試驗中,企業將根據當前風險評價等級對風險因素采取力度不同的管控措施,設置各風險因素的風險管控率為風險評價等級的函數,且等級越高則其風險管控率越高。模擬結果顯示,隨著管控治理措施的實施,各風險因素的風險存量有所下降,且管控力度越大,治理效果越為明顯;對準則層中某一風險因素進行風險管控時,該項風險下降最為明顯,而其他風險略有下降;對準則層4個風險因素施以同一控制率時,海關通關風險靈敏度最高,即控制海關通關風險時,跨境電商整體風險下降最為明顯,而環境風險靈敏度最低,對跨境電商整體風險影響最不明顯(圖3b),以上靈敏度試驗結果與AHP中的權重綜合排序基本一致。
(三)相關建議
根據以上靜態分析及動態模擬的結果,對該企業當前跨境電商風險系統提出以下建議:
1.準則層4類風險因素及跨境電商整體風險的當前風險等級均高于一般水平,若不采取管理措施將呈現持續增長的趨勢。另外,4類風險因素對整體風險的影響程度有所不同,海關通關風險對整體風險的影響最大,環境風險的影響最弱,跨境交易風險的影響高于物流風險。因此,當管控措施被實施時,各風險因素的變化程度存在差異,在企業的風險管理決策中應針對各風險因素制定不同的管理體系。
2.SD模型動態模擬結果顯示,在風險等級較高時,若系統中的風險管理主體積極采取風險管控措施,風險量仍能得到有效的控制。因此,跨境電商相關企業應對當前風險系統中的風險進行識別及評價,提高風險管理意識,完善風險預警體系,建立風險應急預案以應對風險。
六、結語
跨境電子商務是當前促進全球經濟的重要國際貿易活動,面臨著眾多風險因素,其風險管理過程是一個復雜的、具有動力學特征的系統工程,適用于應用系統動力學的理論和方法對其開展研究。因此,本文首先將跨境電商風險系統中涉及的風險因素分為了交易風險、海關通關風險、物流風險及環境風險等4類,并從動力學角度分析了其風險演化的機理。其次,通過結合層次分析法和綜合模糊評價方法,建立了適用于跨境電商風險系統風險評價的指標體系,完成了對風險因素風險等級的靜態評價,克服了風險描述難以量化的問題。在此基礎上,本文建立了跨境電商風險管理的SD模型,將靜態分析的結果應用于模型中,并利用該模型進行了實例的動態仿真試驗,實現了靜態與動態分析方法的良好融合。當然,本文研究仍有一定的局限性,如未對企業管控措施詳細的區分描述,不同的風險因素,管控政策有所不同,系統的行為可能會存在差異。在后期的研究工作中,將進一步考慮通過建立更為具象的SD模型揭示不同管控措施下跨境電商風險系統的行為特征及規律。
【基于SD的跨境電子商務風險分析管理模型研究論文】相關文章:
基于戰略系統的審計風險模型研究06-25
基于因子分析的套利定價模型及實證研究06-08
基于組織利益的電子商務影響因素模型分析06-21
跨境電子商務論文05-29
基于供應鏈管理的知識轉移模型研究09-06
淺析基于GARCH-VaR模型的股指期貨風險度量實證研究09-01
急診護理風險管理效果分析論文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