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盈余治理及其效應
[摘 要] 盈余治理是企業在有選擇會計政策和會計估計的自由時,在正當的條件下選擇使企業市場價值最大化的行為,是企業作為追求市場價值最大化的經濟主體。只有對盈余治理理性對待與恰當運用,才能給企業帶來一定的正面效應,實現效益最大化。[關鍵詞] 盈余治理;盈余做假;正面效應 一、盈余治理的概念 在企業經營過程中,衡量公司經營狀況、評價公司價值、利潤分配、納稅等方面盈余是非常重要的指標。因此,企業的利益相關者都比較重視企業的盈余。而由于委托代理關系和對治理者激勵約束機制的存在,會計權責發生制下會計職業判定,以及會計準則彈性的客觀存在,都使治理者產生調節盈余的動機。 治理者調節盈余目標的不同,會導致對盈余治理的概念界定及調節方式方法等一系列不同。通凡人們會把盈余治理與盈余操縱及盈余做假等概念混為一談。其根本原因是對盈余治理沒有明確的定義。美國會計學家WilliamT Scott在《財務會計理論》一書中以為,盈余治理是指在會計準則答應的范圍內,治理者通過對會計政策的選擇從而使經營者自身利益或企業市場價值達到最大化的行為。目前大家普遍認同的盈余治理,是指治理者在有會計政策和會計估計的'選擇自由時使自身利益或者企業市場價值最大化的行為。正由于這些定義的涵蓋面太廣,才造成對盈余治理概念的一些誤解或模糊。 上述定義中的共同點是把盈余治理的目標界定為使治理者利益或企業市場價值達到最大化,但是這二者是不能相提并論的。治理者作為理性經濟人,必然會追求其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企業市場價值最大化是整個企業經營治理的長期目標和終極目標,就是通過各個部分職能的發揮,促進企業長期穩定發展,不斷進步盈利能力,實現企業總價值最大。顯然這兩個目標是截然不同的,也必然導致治理采取不同的
【淺談盈余治理及其效應】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