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學生英語自主性學習能力提升策略研究
摘要:在高職英語教學過程中,如何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已成為高職院校英語教學的關鍵。此文首先論述了自主性學習的理論發展,并進一步分析了自主性學習的概念及其教學的優點,最后根據筆者多年的教學實踐,對高職英語教學的自主性學習策略進行了深入分析和探討。
關鍵詞:傳統教學模式 情景教學 自我教育 自主性學習
隨著高校的擴招,大多數高職學生入校成績不是很理想,尤其在英語方面基礎薄弱,水平參差不齊,對于剛入校的大一新生而言,幾乎每個學生都表明有學好英語的意愿,但因他們的英語基礎都很差, 教材上的內容只能理解和掌握一小部分, 對老師的提問回答不出或是沒有勇氣回答, 甚至連剛教過的篇幅也沒有幾個同學能準確順暢地讀下來, 課堂氣氛很是沉悶。幾次課下來,學生覺得收獲甚微,甚至剛剛燃起的學習英語的熱情也在挫敗感中慢慢熄滅,導致他們對英語學習興趣不高,便缺乏自主學習的意識,然而自主學習能力已成為21世紀人類生存的基本能力,培養自主學習的意識,具備自主學習和終身學習的能力,是當今社會對現代大學生的基本要求。所以,高職英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注重對學生學習策略的指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提高學生的自主性學習能力。
一、自主性學習的理論探索
在國外,傳統的自主學習思想如蘇格拉底、盧梭等學者的觀點都停留在理論思辨的層面,并沒有通過實證研究來檢驗。西方的自主性學習研究在20世紀初正式進入初步實驗階段,杜威(John Dewey)和斯金納(Rudolf Steiner)在初步實驗研究中作出了巨大的貢獻。20世紀60年代后,自主學習進入了系統研究階段,包括馬斯洛(A.H. Maslow)與羅杰斯(Carl Rogers)的人本主義教學思想、皮亞杰(J.Piajet)建構主義理論和布魯納(Brunner)的發現學習理論等。我國于20世紀80年代初開始對自主學習作系統的研究,如錢夢龍的“導學教學法”、劉學浩的“青少年智力開發”、盧仲衡的“自學輔導心理學”和邱學華的“嘗試教學法”等,基本奠定了我國自主性學習的基礎理論。視學習者的主動性和所謂“自主學習”,是指學生在教師的科學活動指導下,通過能動的創造性的活動,實現自主性發展。教師的科學指導是前提條件,學生是教育的主體;學生能動的創造性的學習是教育教學活動的中心,是教育的基本方式和途徑;實現自主性發展是教育教學活動的目的,是一切教育教學活動的本質要求。這是指狹義的“自主學習”。廣義的"自主學習"是指,人們通過多種手段和途徑,進行有目的有選擇的學習活動,從而實現自主性發展。
二、自主性學習的概念和優點
根據H. Holec的觀點,自主性學習是學習者自我負責管理語言學習的能力,在學習過程中,學生能夠自己決定學習目標,確定學習內容和進度,選擇學習方法和技巧,監控習得過程及自我評價學習效果。而D.Little則把自主性學習界定為一種“進行客觀的批判性反思,做出決定并能實施獨立行為的能力”。Dickinson認為,自主學習“既是一種學習態度,又是一種獨立學習的能力”。總之,以學生為主體的自主性英語教學模式強調學生是課堂活動的主動參與者,課堂活動主要由學生來完成;學生是主動地建構知識而不是被動地接受知識;積極嘗試合作學習;強調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注重教師的組織、引導和促進作用。
自主學習從根本上確立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強調培育學生強烈的學習動機和濃厚的學習興趣,它強調學生要創造性地學習,即對知識的整合和構建過程,重探索性學習,形成以學生為中心的生動活潑的學習局面。自主性學習的英語教學模式的開放性原則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并容易樹立信心;它的靈活性原則有利于發揮學生的主體能動性;它的互動性原則有利于發揮學生的競爭和合作意識。學生在小組合作寫作中互相學習,既激發了自我完善和相互競賽的動機,又培養了團結合作的精神;而它的標準性原則有利于促進學生高水平的思維和學習活動,因為自我評價是培養學生自主性學習能力和終生學習能力必不可少的因素。
三、高職英語教學自主性學習策略分析
在高職英語教學中,如何運用正確的指導方法,把教學的“舞臺”讓給學生,促使學生主動把握英語學習,達到學生自主學習目的。筆者通過多年的英語教學實踐,是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來培養學生的自主性學習:
3.1營造氣氛,和諧師生關系
“親其師而信其道”,“師者,為人父為人母也”,老師只有把學生當成自己的孩子一樣去疼去愛幫助他們慢慢成長,才能在這個過程當中形成師生相互信任和諧的課堂氛圍,營造良好的師生關系。良好的師生關系是進行正常教學活動、也是提高教學效果的保證,對師生雙方良好品質的形成也起著重要作用。教學過程就是教師和學生對世界意義進行合作性建構的過程,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情感交流的過程,而不是單純的知識傳遞過程。不和諧的師生關系,缺乏情感的維系,學生對教師總帶有一種畏懼、戒備、冷漠等不正常心理。久而久之,在課堂教學中,學生不想也不敢回答問題或提出自己不同的見解,那么課堂效果自然也就無法得到提高。因此,要真正確實有效地在課堂教學中落實創新精神,就必須重新建立一種新型師生關系,以營造一種和諧、民主、輕松的教學氛圍,平時注重與學生溝通,研究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個性特點,了解其認知規律和興趣點,與學生交朋友、談心,進行有效的交流溝通,使課堂氣氛和諧民主,給學生創造創新的環境,使其具備創新的品質,并根據學生的特點制訂方案措施,遷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樂學、愛學,使學生能在自主開展研究性學習中大膽發言,大膽實踐,大膽創新。
3.2創設情景,啟發學生思維
設置教學情景更能抓住語言材料的主題范圍,避免漫無目的的“群言堂”,達到避“輕”就“重”的目的。教學情景一般包括問題情景和模擬情景:問題情景不束縛學生的思維范圍,帶有誘導學生質疑的功能。在授課過程中引導學生對所學內容提出問題,讓學生自己去找問題的答案,從而培養學生探究發現的能力,達到自主學習的目的。模擬情景是學生自主學習課堂教學最直接的方法,能幫助學生準確、容易地推斷語境,收到較好的理解與記憶效果。模擬情景必須從教學內容出發,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常識出發。模擬情景有以下幾種:形象思維、語言描述、出示圖表、演示教具、模仿聲腔、動作表演、特殊環境的布置及教室環境的利用等,創設情境來優化課堂教學,著眼學生的發展,讓學生在真實的語境中完成英語學習,激發學習興趣,提高語言交際和運用能力。
3.3個性教學,激發學生自信
高職學生在學習英語時受到各種內外在因素的干擾和影響,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礙。主要表現在:缺乏興趣、甚至沒有興趣學習,上課注意力不集中,基礎知識掌握不牢;學習動機不端正,目標不明確,畏難情緒嚴重,缺乏持之以恒的毅力;缺乏學好英語的自信心,害怕出錯,不敢開口說英語。意志不堅強往往是阻礙學生自主學習英語的障礙,尤其是缺乏信心和膽怯,這也是如何開發非智力因素的問題。所謂非智力因素,亦稱“非智力個性品質”是指智力以外的心理品質和個性特征,包括興趣、動機、情緒和個性等因素。在學生成才和成功上,非智力因素往往比智力因素更重要。對于英語基礎不好的學生來說,非智力因素對他們的影響更為突出。為了消除學生課堂中自主學習的心理障礙筆者以下幾方面著手:一是給學生創造成功的機會,激發他們學習英語的自信。學生進行學習活動的難度應符合學生的實際水平,以免挫傷學生的信心,從而達到消除學生因學習活動的心理障礙;二是盡可能分層教學。學生的學習程度參差不齊,對于不同程度的學生,可以給予不同程度的學習活動。如對話和課文的學習,最終目的是語言運用。對于語言能力差的學生來說,要適當背誦原文,因為他們的關鍵問題是語言儲存量小、語感不強、阻礙對口語的組織;對于基礎扎實、語言豐富的學生,他們有能力對材料進行歸納、整理、重新組合,因此可要求他們復述課文;三是盡量使用評價效應。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要每個學生都能積極自主學習,教師要處理好評價問題。教師在評價過程中要以肯定與鼓勵為主。評價是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積極性的手段。
3.4信息技術擴大自主學習途徑
多方面整合教學資源,是高職學生自主學習的基本支撐。多媒體網絡技術在英語教學中的普及使英語學習更加便捷和多元化,它克服了傳統教學模式中的種種弊端,使英語教學中的抽象、枯燥的學習內容轉化成形象、有趣、可視、可聽的動感內容。在英語學習過程中,學生利用多媒體技術可以和多媒體電腦設置的虛擬任務對話,依據電腦的評判(包括語音、句法、詞法甚至習慣用語)修正自身的錯誤。整合教學資源,利用多媒體技術可以大大提高課堂容量,使課堂內容更加充實。多媒體的交互性和智能化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熱情,從而在生動豐富的多媒體環境下有效地促進學生自主主動學習。
總之,學生自主把握學習不僅是外語課堂教學改革的一個突破,也是實施素質教育的要求。對于高職學生來說,具備較強的自主語言學習能力是今后的職業生涯中生存和發展之本。然而,自主性學習能力的培養并非一蹴而就,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不僅需要教師的有效指導和學生頑強的學習毅力,也需要學校通過提供比較豐富的教育資源和比較完善的支持服務對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個性化學習施加影響。
參考文獻:
[1] 王凡.青少年心理健康[M].吉林大學出版社,2010.
[2] Tessa Woodward.如何巧妙設計英語課堂[M].劍橋大學出版社,2011.
[3] 周國燭,王文博,韓志偉.高等職業教育課程教學設計與教案[M].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9.
[4] 孫云曉,趙霞.自主學習決定成功[M].漓江出版社,2008.
[5] 龐維國.自主學習[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高職學生英語自主性學習能力提升策略研究】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