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試論誠信及其價值
論文摘要:“誠信”是社會的一個基本道德觀念。當今,我國社會在各方面取得了輝煌的成就,但同時社會問題日漸突出,“誠信”的缺失,已成為比較普遍的問題。只有從多角度研究“誠信”問題,研究提高社會“誠信”意識的措施,才能使我們這個社會充滿誠信。
論文關鍵詞:誠信;道德教育;道德規范
誠信是一個古老的道德范疇命題,當今社會對誠信教育的關注很大程度上源于社會交往中頻頻出現的誠信缺失現象。誠信缺失在趨利的市場經濟條件下已滲透到社會的各個領域,包括經濟、文化、政治,甚至是教育體系本身。自我黨確立實行改革開放、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基本國策以來,我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取得了輝煌的成就。綜合國力大大加強,國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改善,社會發展日新月異,國際地位日益提高。然而與此同時,也出現了一系列與社會發展相伴隨的社會問題,社會誠信就是其中最為突出的一個方面。如果我們對這一問題不能加以高度重視,不能提出切實有效的解決辦法和途徑,勢必影響我國的經濟建設,影響社會安定,影響人民的幸福生活,甚至消解我們以往在改革開放和經濟建設中所做出的努力。因此,我們應當而且必須從多角度研究社會誠信問題,研究提高社會誠信意識的措施,落實“以德治國”的治國方略,提升全體公民的道德品質。
自然科學的學習和研究,是排斥主觀性、排斥主體“我”自身的。越少主觀性,科學的研究也就越接近客觀真理。道德的學習和修養則必須與主體自身緊密相聯系。孔子和荀子都曾經把道德的學習和修養稱之為“為己之學”。這種學問的特點是“入乎耳,蓍乎心”,造就和提升自己的人格。修德首先就是要有一顆誠心。所謂誠,用古人的話說就是“毋自欺”,“如好好色,如惡惡臭”。誠是心靈、理性、情感、意志的內在合一,是自我身心的統一。它是一種精神的狀態和境界,同時也是一個修習的過程。
人是一種社會動物,總要與他人交往。人與人之間的交流主要是通過言行來進行的。成于中必顯于外。心有誠意,口則必有信語;口有信語,身則必有慎行。一個人能夠長期地堅持以誠信待人處世,就會形成誠信的人格。具有誠信人格的人,就會贏得人們的普遍信賴。自尊者人尊之,自敬者人敬之,自信者人信之,這是人際交往的必然規律。
一個人誠信與否,是以行為和時間來檢驗的。孔子曾講,“始吾于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論語·公冶長》)一個有道德的人,以己之心度人之心,自己誠信故而也相信別人的誠信。然而,人并不都是言而有信、言行一致的,因此要聽其言而觀其行。有的人自以為很高明,認為人都很好欺騙,故而長于言而短于行。但是,人畢竟是不能靠欺騙生活的,當其欺騙的把戲被人們普遍知曉的時候,這種人就變成了孤家寡人,再也沒有欺騙的市場。童話中講的“狼來了”的故事,就是一個很好的證明。《中庸》云,“莫見乎隱,莫顯乎微”。在隱蔽的地方,在微小的地方,常常能夠看出一個人的真正的面目。即使偽裝的再高明,總是會露出破綻和馬腳的。我們常常看到這樣的情況:內在德性誠實的人一般都從來不表白自己的誠實,而慣于說謊的人總是誠懇地向人表白自己說的不是謊;誠實的人總覺得人人說的都是實話,不誠實的人總覺得別人都不誠實;厚道的人常常認為人人都厚道,工于心計的人常常認為人人都工于心計。具有豐富人生經驗的人,不需費很大的氣力就可以通過言談洞察一個人的德性。
誠信作為一個基本的道德規范。與人相交往,自己首先要保持誠信。然而,正常的、和諧的人際關系的維持則需要雙方或多方都講誠信。信字還包含同心相知、彼此信任的意思。如果雙方當面說一套,背后搞另一套,友好的關系不可能得到維持。彼此以誠信相待,不因偶然事件而動搖,不因時光流逝而褪色,才算得上是真正的誠信。
值得指出的是,誠信作為一個最基本的道德規范,每個人都不可須臾而離,但是這也不能看成是絕對的。誠信是一個基礎性的道德,它需要以正義的道德原則來統帥。一個人為人處事,一言一行,都要以義為原則;義所當為則勇往直前,義所不當為則退避三舍。孟子曾說.“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義所在。”(《孟子·離婁下》)對于一個病人膏肓的人,你不必告訴他實際的病情;對于一個別有用心的人,你不必告訴他他不該知道的秘密。從大義出發,該說實話的時候說實話,該說謊話的時候說謊話,這并不妨害一個人誠信的品格。
[1][2]下一頁
【試論誠信及其價值】相關文章:
試論儒家科技倫理思想及其當代價值05-09
淺談數學精神及其教育價值04-21
公允價值、預期現值法及其應用06-01
試論詩化批評及其審美品格藝術論文08-10
電磁波及其經濟價值分析12-30
動畫片中召喚結構及其價值展現探討05-10
試論家族企業持續發展的社會誠信因素05-29
試論早期中國動畫電影音樂及其歷史地位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