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淺談立足應用能力培養高職語文課改之本
[論文關鍵詞]高職語文課程改革;語文應用能力;培養對策
[論文摘要]高職校以培養高素質職業技術型人才為目標,為使技術人才能適應社會、市場、企業需要,高職語文教學應以語文應用能力的培養為本位,不斷提高學生適應現代社會從職和交際需要的讀、寫、聽、說能力,尤其側重口語表達、應用文寫作能力的培養。
一、高職語文教學定位
語文的本質是工具性還是人文性,曾經有過很多的爭議,并且持續過很長時間。在高考這根指揮棒的魔力下,我們曾一廂情愿的簡單地把語文的本質歸結為工具性,在課堂上緊緊圍繞基本知識、應試作文展開教學。當我們發現學生越來越不會說,越來越不會寫時,當大眾發出“語文誤盡天下蒼生”的吶喊時,我們才真正意識到人文性是應該存在卻被忘卻的一面。因此,在2003年出臺的《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中重新定位語文的性質:“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
目前,江蘇省五年制高職校的語文新課程標準雖然剛出臺,但配套教材還沒出版。面對蓬勃發展的職業教育,作為基礎文化課的語文應該如何與時俱進,如何作好服務學生全面發展的角色呢?我們能否套用普通高中的教學方式和方法呢?高職語文教學究竟應該如何定位呢?這些問題都一直未能解決,高職語文教學也就處于較為混亂的局面。
語言是一門工具,我們每個人都要運用這一工具去表達自己的思想。但是,語文并不是學習和研究語言,而是教會學生在掌握一定語言的基礎上,去更好地運用語言。語文的本質屬性是工具性。語言都有一定的思想內涵,語文教學并不是研究這些語言的意義,那應該屬于語言學研究的范疇。語文課不是政治課,關注學生人文思想和道德品質,那是政治課內容。雖然在語文教學中也會體現出人文性的內容,那只是輔助性的。語文教學不應該把人文思想教育放在首位,過去這種做法曾經有專家和學者毫不客氣的批判,說語文教學是“荒了自己的田,去耕別人的地”。
高職校以培養高素質職業技術型人才為目標,為使技術人才能適應社會、市場、企業需要,高職語文教學應以語文應用能力的培養為本位,不斷提高學生適應現代社會從職和交際需要的讀、寫、聽、說能力,尤其側重口語表達、應用文寫作能力的培養。同時,因勢利導,依托生動的語言文字,對學生進行德育和審美教育,尤其側重職業道德素養的培養。
其實這一觀點,在多年前葉圣陶曾提出:“語就是口頭語言,文就是書面語言。把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連在一起說,就叫語文。”從根本上說,語文教學就是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和書面表達能力,而高職語文教學應體現出職業教育特色,立足對學生口語能力和應用文寫作能力的培養。
二、高職語文教學現狀
語文課程的邊緣化。在普通中學,語文是作為“語數外”三大主要科目之一出現的,畢業會考、升學考試都將語文包括在內,而高職的辦學經驗與教學資源相對不足,師資和教材建設一時難以形成自己的體系,面臨的是“市場競爭”,而非“升學壓力”,難免帶有功利性。因此,在高職里,備受關注的是專業課、實踐課的設置和安排,認為語文課與技術培養并沒有多大的關聯,常常以學制短、專業教育要求高、實踐課程任務重為借口壓縮語文課所占的比重,甚至到了“名存實亡”的境地;學生的家長也通常關注理工科和專業科目,他們抱有“一技在手,終身不愁”,“百藝好藏身”的根深蒂固的陳舊觀念,更不在意語文課存在的價值和意義。
教學質量不高。大部分學生進人高職也是抱著一份“學門技術,將來找個工作”的心理,他們的文化基礎相對而言不那么扎實,因此,對學校開設的文化課、基礎課不重視,這樣一種態度在無形當中對教師也造成了不好的影響:學生不愿學,老師勞神費力收益也不大。于是,在語文教學中就出現了一種思想的惰性,不花心思推陳出新,而沿襲中學摒棄的“作品背景介紹—段落大意—中心歸納”的老路子,使語文課堂愈發沉悶、呆板。如此一來,教學中的這種敷衍使語文教學的質量難以提高。
課程設置單一,重理論,輕實踐。在高職的教學安排中,語文作為必修課出現,以公共基礎課形式出現,沒有安排選修課,更缺少其他的實踐活動。作為高職生,接受的應是一種職業性教育,學生畢業后就直接走上工作崗位,要面對社會的激烈競爭,因此在語文教學應該盡可能多地給提供學生一些鍛煉的機會,多組織實踐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逐步提高各種語文應用能力。
教材內容陳舊,缺乏實用性。在語文教材中占大量篇幅的往往是一些經典名篇,這些作品大都缺乏時代感,而當代涌現出來的一些優秀作品卻很少選人教材中。甚至一些文章直接來自初中教材,內容重復,缺乏初中教材和高職教材的有機銜接。教材中的實用性內容較少,口語訓練和應用文知識往往放在教材最后,所占篇幅較少。因此,在實際教學中,許多教師放棄了對學生進行專門口語訓練。
三、應用能力培養對策
高職語文教學中出現的不和諧之音,已嚴重束縛了學生的全面發展,制約了高等職業教育進一步的發展,我們應該加快高職語文課程改革的步伐,采取有效的措施才能解決問題、改變現狀。高職語文課程改革應緊扣職業性和實用性特征,轉變思想,更新觀念,加強學生口語和應用文知識培養。
(一)正確看待語文在職校教育中的地位
于漪老師認為,母語不僅是一門學科的教育,而是凝聚著民族情結,蘊含著文化積淀,是民族文化的根。在學校教育中,這份“根”的意識不能減弱。
高職語文課是文化基礎課,語文課應以就業為導向,以促進學生發展為主,以語文應用能力培養為本。高職語文課在職校教育中要扮演好“服務”的角色,通過發揮其工具性和人文性的作用,服務于學生的全面發展,服務于專業課程的需求。
(二)編制校本教材
校本教材應當充分考慮高職學生的知識基礎和能力因素,考慮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考慮到高職的人才培養目標。文章選擇上應做到既有經典名著,又有當代優秀作品;既有各種文體的寫作知識和練習,又突出應用文的寫作知識;最后還應強調學生的口語訓練,提供適當的口語訓練材料。
[1][2]下一頁
【淺談立足應用能力培養高職語文課改之本】相關文章:
高職學生數學應用能力的培養探析03-14
淺談多媒體技術在創新能力培養中的應用12-01
高職英語語法教學與學生語言應用能力的培養03-16
淺談英語專業學生的學習策略應用能力培養03-18
淺談音樂創造能力的培養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