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淺談生態價值論視野下的循環經濟
【論文關鍵詞】勞動價值 生態價值 生態經濟價值
【論文摘要】循環經濟作為新的經濟發展方式不僅建立在勞動價值論的荃礎上,而且體現了生態價值論的荃本理念。在循環經濟活動中人們以復雜勞動創造了價值,復雜勞動主要包括通過科技創新對工業工藝流程進行改造,通過系統工程協調工業布局。人們不僅在循環經濟中創造了價值而且保護、節省和儲存了生態價值,因為循環經濟拓寬了自然資源的利用范圍,提高了單位資源的產出率,降低了單位產品的資源消耗。傳統工業經濟發展的問題在于沒有解決勞動價值和生態價值的平衡關系,對勞動價值的單一追求,意味著對生態價值的忽視,這是工業經濟發展思路狹隘的致命之處。生態經濟價值是循環經濟富有特色的價值形態,體現了循環經濟將勞動價值和生態價值兼顧和融合的特點,體現了經濟發展方式的新視野即經濟活動應該具有環境良好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生態經濟價值是在勞動價值與生態價值對立關系基礎上實現統一關系的產物,體現了經濟領域中的價值關系辯證法。
一、生態價值論:與勞動價值論共同構成經濟價值理論體系
將經濟與價值聯系起來進行哲學思考,馬克思做出了杰出貢獻。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揭示了經濟與價值的關系真理。從歷史的角度來說,馬克思的價值論貢獻是偉大的,主要在于勞動價值論。當考察當下人類遇到的環境與經濟關系問題時,我們發現僅僅以勞動價值論來說明現時代的自然資源、勞動、經濟、價值之間的關系是遠遠不夠的。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就當時的研究條件和應用條件,重點揭示了微觀領域的勞動價值關系,對自然資源的經濟價值作出了近似于忽略不計的處理。隨著經濟學的深人發展和人類經濟生活的拓展,經濟價值已經遠遠超出了勞動范疇。
馬克思在其《資本論》(第一卷)中引用威廉·配弟的話說“勞動是財富之父,土地是財富之母”。馬克思在這里承認了經濟財富的全面價值來源在于人類勞動和土地等自然資源。遺憾的是馬克思賦予了勞動以價值,卻沒有賦予土地等自然資源以價值,而僅僅是承認自然資源的使用價值。“一個物可以是使用價值而不是價值。在這個物并不是由于勞動而對人有用的情況下就是這樣。例如,空氣、處女地、天然草地、野生林等等”。使用價值與價值是不相容的關系。
由于自然物的使用價值是無法計量和難以比較的,而經濟學基本上沿著數學化的方向發展。長期以來經濟學的發展沒有重視自然資源,不僅僅是因為其與人類勞動的區別,還因為其不容易量化和比較的特征。自然資源作為一個既沒有價值當然也不能以數量進行比較的財富來源,在經濟學發展的第一階段被忽略了。
從歷史的角度來說,作為后來者我們不能簡單地否定前人的理論創造,也不能無視現實的要求。立足于現實,從邏輯上說,生態價值論是勞動價值論的補充,二者共同構成經濟價值理論體系。我們僅僅從勞動創造價值的角度來談自然資源的價值是不合適的,因為勞動價值論的學術前提與生態價值論是不同的。比如說,以前人們說自然資源是沒有價值的,該結論顯然是從勞動價值論出發的。自然資源沒有價值,是違背常識的。中國的《現代漢語詞典》等辭書都把馬克思的勞動價值當作價值的第一含義,現在看來,這些解釋都將價值的含義作了狹隘的理解。相反《牛津現代高級英漢雙解詞典》把價值的常識理解當作價值的第一含義。"value :quality of bing useful。:desir- able:有用性,重要性,價值”。從常識的角度來說,價值既包括可以數學計量的勞動價值,也應該包括不能數學計量的,如使用價值。在使用價值概念中,漢語構詞是偏正結構,暗示了“使用價值也是價值”的理解。由于馬克思明確劃分了價值與使用價值,所以就造成了學術界對自然物價值的誤解。實際上馬克思談到的價值不是“價值”,而是勞動價值,用勞動價值代替價值,有以偏概全之嫌,并且很多事情就說不通了。因為就概念來說,價值的寬泛含義顯然不是勞動價值所能涵蓋的。但是把馬克思理解的價值表述為“勞動價值”,那么自然物的價值就容易理解了:自然物不是人類的勞動創造,沒有勞動價值,但是能滿足人們生活的需要,所以顯然是具有價值的。既然自然物有價值,那么保護環境和節省利用自然資源就合情合理了。要不,說自然資源沒有價值,那么就可以浪費自然資源了,這根本說不通。
由于概念使用和理解上的問題,我們誤解了馬克思,馬克思的價值是指勞動價值,不是一般所指的“價值”。從邏輯上說,一般意義上的價值應該包括所有的價值形態,如使用價值、交換價值、經濟價值、科學價值、審美價值、倫理價值、宗教價值,等等。這樣的話,我們在勞動價值之外,就能夠承認生態價值的存在了。生態價值的存在證明自然資源和環境對人類來說是有價值的。從哲學角度來說,自然資源作為客體滿足人類作為主體的各種物質需要和精神需要就是自然資源的價值。自然資源和自然環境具有價值是我們保護環境的價值前提。沒有對自然資源和環境價值的肯定,循環經濟的保護環境初衷是不可思議的。
自然環境不僅具有價值,而且具有人類所不能創造的價值。人類憑借自己的腦力和體力,長期致力于經濟財富的創造,以維持自己的生存和發展。人類創造巨額財富使得人類對自己的創富能力的認識急劇膨脹,人類獲得了有史以來最積極的自信心。盡管如此,我們還是不能創造一個自然界作為自己的生存環境,人類的創作力不能代替自然界的創造作用。美國科技界啟動“生物圈2號”工程,目的是再造一個人類的生態系統,可是最終失敗了。“生物圈2號”工程的失敗讓我們懂得,目前自然界是人類不可替代的生態系統。實事求是地說,迄今為止人類所有的創造都直接或間接地體現了人類自己的欲望和要求,在很多的方面并沒有考慮到自然界生態循環的規律要求,比如工業流程的孤立設計就與物質、能量的自然生態循環相違背。人類與自然不協調的經濟行為破壞了人類與自然界的和諧關系及其發展。循環經濟的理念告訴人們,人類應該在自然界面前謙 虛一點,人類經濟行為的設計應該充分考慮自然界的規律要求,人類的創造不能取代自然界的創造。人類社會不過是整個自然界系統的一個部分,這個系統的命運不是掌握在人類手中。人類對自然界的作用不管是正面的還是負面的,都要取決于自然界的選擇,這就是“浪花淘盡英雄……青山依舊在”。
[1][2][3]下一頁
【淺談生態價值論視野下的循環經濟】相關文章:
淺議經濟法視野下消費者權益的保護06-10
制度創新、技術創新與循環經濟05-28
淺談馬克思主義勞動價值論文(通用10篇)05-11
生態經濟專業的博士論文提綱06-02
關于生態經濟的博士論文提綱06-01
信息化視野下的小學德育教育策略論文04-21
淺析跳出勞動價值論再看勞動價值論05-30
淺談知識經濟社區文化建設論文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