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析科學認識馬克思勞動價值論及其當代價值
在日常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論文吧,論文可以推廣經驗,交流認識。你寫論文時總是無從下筆?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簡析科學認識馬克思勞動價值論及其當代價值論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簡析科學認識馬克思勞動價值論及其當代價值 篇1
論文摘要:馬克思勞動價值論作為揭示商品內在矛盾的科學理論,雖然誕生于19世紀資本主義初期,但是只要人類社會還存在經濟關系,它仍能指導我們認識和解決現實社會和經濟建設中的新問題。因此,我們應該繼續深入研究馬克思勞動價值論的主要內容,更重要的是了解其當代價值,以便更好地為我國經濟發展、社會和諧、人民富裕服務。
論文關鍵詞:馬克思勞動價值論;價值;使用價值;價值規律
馬克思勞動價值論作為馬克思主義經濟學領域里的一個重要的理論,它是在批判地吸收了古典政治經濟學價值論基礎之上創立的系統的、嚴謹的和科學的勞動價值學說,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基石,更是我們在新的歷史時期實現經濟騰飛的助跑器。雖然人類已經進人了21世紀,但是馬克思勞動價值論仍能指導我們正確認識和解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出現的各種新問題,并為之提供新思路,因此,不斷學習和研究馬克思勞動價值論的主要內容及其當代價值是十分必要的。
一、馬克思勞動價值論的主要內容
1.商品的二因素
商品是用來交換的勞動產品,它具有使用價值和價值二因素口在人類歷史上馬克思首次將商品的二因素統一在一起,糾正了以往古典政治經濟學在價值上的種種混亂現象,使人們對商品有了更加深人的認識和研究。馬克思從商品的使用價值出發引申出了交換價值,最終揭示了商品的價值。使用價值就是指商品的有用性或實用性,即商品能夠滿足人類某種特殊需要的屬性。使用價值是商品的自然屬性,是由物品本身的化學、物理、生物等屬性所決定的,不會隨著時間地點的改變而發生變化。使用價值是異質的東西,不同物品具有不同的自然屬性,它們能夠滿足人類不同的需要,因此無法進行量化,不能進行量的比較及評價其優劣。使用價值所體現出來的是人類與物的關系,它自身并不反映人類社會的生產關系,它在一切人類社會中都是存在的,是我們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物質基礎。不同的商品彼此之間能按一定的量進行某種交換,退一步說它們之間必定存在某些共同的東西,并且在質上這些共同的東西是相同的,這就是價值。價值是凝結在商品中的無差別的一般人類勞動,體現著商品生產者之間交換勞動的社會生產關系,是商品的社會屬性。這樣使用價值和價值就共同構成了商品的二因素,成了商品的對立統一體。
2.生產商品的勞動二重性
商品之所以具有二因素,是由勞動的二重性即具體勞動和抽象勞動決定揀如生產飛機,需要有工程師的勞動;生產汽車,必須有工人的勞動;生產糧食,要求有農民的勞動。這種生產不同使用價值的不同性質和不同具體形式的勞動,我們稱之為具體勞動。具體勞動不是創造商品使用價值的惟一源泉,商品使用價值是由自然物與具體勞動相結合的產物。具體勞動它體現的是人與自然之間的一種特殊的關系,是我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動。人類雖然在勞動的具體形式和方法上不同,但歸根結底都是人的體力和腦力的支出,皆為這兩者的結合物。這種撇開勞動具體形式的無差別的一般人類勞動就是抽象勞動。抽象勞動形成了商品的價值,是價值創造的惟一源泉。抽象勞動體現的是商品生產者之間相互交換勞動的社會生產關系。具體勞動和抽象勞動不是彼此分開的兩次勞動,也不是彼此毫不相關的兩種勞動,而是同一勞動的兩個不同的方面,同時它們是共同存在,共同統一于生產商品的勞動。
3.商品的價值量
商品價值的實體是勞動,因此商品的價值量也就必須由體現在商品中的勞動量來計算。許多復雜多樣的勞動可以通過折合為多倍的簡單勞動來計量。勞動量是用勞動的天然尺度即勞動持續的時間來計量的,所以,商品的價值量取決于生產商品時所耗費的勞動時間。我們這里所講的商品價值量的勞動時間不是生產個別商品所耗費的個別勞動時間,而是生產該種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所謂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是指在現有的社會正常的生產條件下,在社會平均的勞動熟練程度和勞動強度下制造某種使用價值所需要的勞動時間。當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發生變化時,商品的價值量也將隨之發生變化,即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多,商品的價值量就大。與此同時,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是隨著勞動生產率的變化而變化的,即勞動生產率提高時,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就減少了。最終當勞動生產率越高,單位時間內所生產的使用價值量就越多,但其所形成的價值總量卻不變,這樣單位產品的價值量就越少。所以,單位商品的價值量與生產該商品所耗費的勞動量成正比,與勞動生產率成反比。
4.價值轉化為價格
價值是凝結上商品中的無差別的一般人類勞動,體現的是一種社會生產關系,實現于生產過程中。人們進行價值生產的最終目的是為了用于交換,以取得價格,獲得利潤,而這個過程的實現不是物自身的轉化或轉移,它需要州門在依靠市場、通過流通商品來實現,從而形成了由內在形態向外在形態的轉變。因此,必然會出現價值與價格不一致,甚至是以假象的形式出現(即現象掩蓋了本質),給人一種理所當然的錯覺。縱觀現實經濟領域的種種本質及其現象,我們可以得知價格的本質其實就是物的外殼掩蓋下的人和人之間的經濟關系,甚至是一種不平等的利益關系,人們以此來獲得一種額外利益。
5.價值規律
價值規律是商品生產和交換的基本經濟規律,是人類從事一切經濟活動都必須遵守的客觀規律,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基本經濟規律。價值規律的基本內容是:商品的價值量是由生產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商品交換要按照價值量相等的原則進行,即等價交換。價值規律通過價格圍繞價值波動的形式起作用。價值規律是通過價格機制、競爭機制、供求機制的相互作用來表現的。價值規律對經濟活動的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第一,自發地調節著整個社會的各種資源配置和經濟活動,實現了資源的優化配置和經濟活動的有序進行。第二,刺激著商品生產者千方百計改進技術,努力提高勞動生產率,從而推動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第三,在各種經濟活動中形成優勝劣汰的機制,使得弱者越來越弱,強者愈變愈強。第四,貧富差距越來越大,產生了公平與效率之間的矛盾。這就要求政府在發揮市場機制作用的同時,努力趨利避害,采取有效措施把市場機制的消極影響減小到最低限度,實現經濟發展,社會和諧。
二、馬克思勞動價值論的當代價值
1.指導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正常有序地運行
由價值規律原理可知,商品生產者要想在激烈的現代市場競爭中求得生存與實現發展,就必須千方百計地實現勞動生產率的提高,使自身所生產的商品的個別勞動時間低于社會必要勞動時間,以此獲得更多的收益。這對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具有重要的啟示,它要求生產者以市場的供需作為晴雨表,自覺地不斷改進技術,縮短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提高勞動生產率,增加產品數量和提高產品質量,進而促進整個國民經濟的又快又好地增長。特別要注意的是勞動生產率的提高依靠的是科技的進步。我國經濟發展所處的歷史階段從客觀上要求我們自覺地走上依靠科技進步發展經濟的道路。
按照價值轉化為價格的理論,商品的價值要轉化為價格則必須依靠市場來實現,確切地說是在流通過程中得于實現。因此,在新的歷史時期,在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建設過程中,營造一個良好、有序、規范的市場環境,對于企業生產和經營的正常運行乃至整個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都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我國一個良好、有序、規范的市場環境應該滿足兩個條件,一是要在商品交換中充分體現價值規律,實行等價交換原則,防止欺詐和投機取巧等不法行為。二是有健全的各類商品和要素的市場,并形成了完備的市場體系,讓生產要素按貢獻大小參與分配,全方位多角度地充分調動各種要素擁有者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這也是我國現階段市場建設應遵循的目標和原則。
2.解決了社會主義發展過程中所出現的新問題
在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時,也出現了許多經濟問題和社會問題:收人分配不公、借國家的法律法規的漏洞來投機取巧以謀非法暴利、歧視社會弱勢群體及其勞動等等。我們不能把造成這些問題的原因只是簡單地歸結于管理制度跟不上或者是某些人的冷酷無情,究其深層次的原因是整個社會的思想問題,特別是意識形態導向領域的問題。從1978年我國實行的走出去、迎進來的改革開放政策以來,人們已對姓資姓社的問題喋喋不休,越來越多的各界人士更加熱衷于追捧西方經濟學,以西方的某些思想觀念來指導我國的經濟建設,這難免在意識形態導向領域上出現偏離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危險,進而產生資產階級自由化及祟拜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等思想。反觀改革開放以來所出現的一系列經濟問題和社會問題,乃至一些敏感的政治問題,我們可以輕易地發現,其問題的癥結往往在于淡化了馬克思主義經濟理論對當前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巨大指導作用。為此,在思想上我們要繼續堅持馬克思主義經濟理論的指導地位,要用始終堅持科學發展、持續發展的思路來解決這些問題;在分配方式上堅持按勞分配為主,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的原則,努力縮小貧富差距;在現實的實踐中要通過各種政策措施嚴打在經濟領域的不法行為,加大對孤寡幼殘等社會弱勢群體的扶持和保護力度,通過有效立法、公平執法來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不受侵犯等等。
3.促進了國有企業的改革和發展
目前我國國有企業改革已經進人了非常關鍵的時期,更要始終遵循價值實現規律,按照市場需求安排生產,依據自身條件進行擴縮。原來許多企業都投資在重復的低水平上(出現了一窩蜂式的盲目現象),很少堅持與時俱進的思想,沒有深人調查研究消費者的消費心理,忽視了社會消費層次的變動和發展。低水平的生產過剩,必然會導致了社會總需求的萎縮和國民經濟效益的下降。為了避免類似情況的再次發生,可以從以下方面來改進:第一,加強對市場的調研和考察,以此作為“前沿哨所”建立相應的消費者反饋機制,實現“溝通零距離”。第二,堅持“產銷研有機結合”的方針,科學規劃與制定各項生產計劃,運用各種有力措施,應對市場的變化和挑戰。第三,改變小而全、大而全的過時做法,提高生產的科學化、專業化、信息化程度。通過生產的科學化和專業化,培育企業的核心技術,大幅度提高個別勞動生產率,生產出更多的商品,以降低商品的個別價值,這樣企業就會獲得超額價值。第四,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唯有高級人才才能較好地引領“時尚潮流”,實現科技的跨越式發展,實現企業效益的“滾雪球,式發展。為此,國有企業必須以國家引進人才相關實施政策措施為依據,以企業自身的發展模式基點,以當今市場的風云變化為準繩,盡其力引進國內外的高級先進人才來為國有企業的發展注人新鮮血液。
4.鞏固了黨的執政地位,提高了黨的執政水平
馬克思勞動價值論將使廣大無產階級看到了資本家剝削工人的本質,進一步揭示資本主義制度是人剝削人的制度,資本主義社會是人吃人的社會。這些將使廣大無產階級更加積極的投身于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的事業中去,使他們對共產黨的領導更加的擁護和支持,對共產主義的未來充滿著信心。廣大無產階級的進一步靠攏無形中鞏固了黨的執政地位,讓黨的執政基礎更加的堅不可摧,但同時在新的歷史時期,如何理順好收人分配關系和縮小貧富差距,這些要求黨必須提高執政水平,提高服務于人民、服務于社會的本領,為此,各級領導干部都要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權力觀、利益觀、地位觀,自覺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常修為政之德、常思貪欲之害、常懷律己之心,自覺抵御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等消極腐朽思想文化的侵蝕,以自己的優良作風和良好形象帶動群眾做好各項工作。可見馬克思主義勞動價值論為我們黨在新的歷史時期,就如何執政,怎樣治國指明了前進的方向。
簡析科學認識馬克思勞動價值論及其當代價值 篇2
論文關鍵詞:以人為本 勞動價值論 科技勞動 管理勞動
內容摘要:本文闡述了以人為本和馬克思勞動價值論的基本觀點,重點分析勞動價值論體現了以人為本的價值觀,以及如何在以人為本的理念指導下堅持和發展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
以人為本的價值觀強調人既是社會發展的主體,又是社會發展的價值目標。人是歷史的主體,又是歷史的客體,人本身的發展是人類歷史活動的結晶。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揭示了勞動是商品價值的源泉,現實的生產勞動是最基本的社會實踐活動,是人類發展的根本動力。我們將“以人為本”的理念引入到經濟學領域,可進一步認識到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的科學性和在新的歷史條件下賦予的新的時代意義。
一、“以人為本”理念的產生與時代內涵
“以人為本”的價值觀是符合人類自身發展規律的理念。馬克思在《1857-1858年經濟學手稿》中,提出著名的人類主體發展三階段的學說,即以人的依賴關系為基礎的社會、以物的依賴性為基礎的人的獨立性發展的社會和人的全面自由發展的未來社會。這一學說充分體現了馬克思的以人為本思想。馬克思主義把“從事實際活動的人”作為確立自己歷史觀的出發點,指出了人是自然界和社會之“本”,科學概括了人的歷史主體地位,把人的全面自由發展確立為社會發展的最高目標和價值標準。在馬克思看來,人作為社會主體的意義,不僅僅在于人能創造和使用工具,改造勞動對象,創造物質財富,而且在于,人以及人的發展是人類改造對象世界的目的本身。
在新的時代背景下,要賦予以人為本新的時代內涵。堅持以人為本,要更加注重發揮人主觀能動性,增強人的學習和運用科技、信息等生產要素的能力,突出人的主體地位。把以人為本落實于社會主義經濟建設中,要求我們把人作為社會發展的主體、本質和目的,重視人、依靠人、造就人、造福人、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二、馬克思勞動價值論的基本內容及意義
馬克思勞動價值論博大精深,其主要內容可概括為:價值是凝結在商品中的一般的無差異的人類勞動或抽象的人類勞動。生產商品的勞動具有二重性,即具體勞動和抽象勞動。具體勞動直接創造商品的使用價值,是人類生存和社會發展的基礎和條件。抽象勞動是生產商品中撇開各種具體勞動的一般人類勞動,是形成商品價值的勞動。商品的價值是由生產該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的,商品按照等量價值進行交換。勞動價值論的核心是創造商品價值的源泉問題。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明確指出;生產商品的抽象勞動是唯一的價值源泉”。馬克思說:”創造價值的生產勞動就是一切加入商品生產的勞動,不管這個勞動是體力勞動還是非體力勞動。”他還指出:復雜勞動、效率更高的勞動在同一時間內創造的價值比簡單勞動、效率低下的勞動創造的價值大得多。由此可見,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已經認識到知識和科學勞動在價值創造中的重要作用,但由于歷史條件的限制,馬克思當時不可能詳細說明這一問題。
三、馬克思勞動價值論充分體現了以人為本的.理念
馬克思主義把人的自由而全面的發展作為根本的價值追求,也就不言而喻地將人當作了全部歷史活動和現實活動的本源和中心。而人作為全部歷史活動和現實活動的本源和中心又主要是通過他的勞動活動表現出來。因此,馬克思的勞動價值理論作為人類勞動的評價體系,自然是一種“以人為本”的價值理論。馬克思的勞動價值理論從以下幾方面體現了“以人為本”的價值理論:
1、充分肯定和高度評價了勞動在人類社會發展中的巨大作用。馬克思一方面從抽象勞動創造商品的價值的角度揭示了人類的活勞動是形成商品價值的惟一源泉,價值是由勞動創造的;另一方面,馬克思又從具體勞動生產使用價值的角度揭示出,勞動作為使用價值的創造者,是不以一切社會形式為轉移的人類生存條件。
2.突出的是勞動者的主體性,強調勞動是積極的、創造性的活動,“勞動是生產的真正靈魂”,勞動者的創造能力是人類社會經濟發展的根本動力和源泉。勞動價值理論比任何別的價值理論都更尊重人、重視人、依靠人,體現“以人為本”的最高原則。
3、強調了“以人為本”中的人不是抽象的人而是具體的人、社會的人。商品不僅是人類勞動創造的產品,而且是勞動交換的中介和社會經濟關系的載體。商品生產和交換過程體現了勞動者之間分工合作和交換勞動的社會經濟關系。
馬克思的勞動價值理論對我們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具有重大指導意義:一是要注重尊重勞動、尊重人才、尊重創造、尊重知識。二是要堅持勞動人民當家作主的價值觀,重視保護勞動、維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三是要以勞動者為核心,協調好各類勞動者之間的利益關系,正確處理人民內在矛盾。
四、以人為本要求堅持和發展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
今天的社會經濟環境己經和一百多年前馬克思主義創始人創立科學的勞動價值論時的情況有了很大的不同。其變化主要表現在:科學技術作為第一生產力,對經濟增長的貢獻越來越大;非物質生產部門的發展越來越迅速,非物質生產部門的勞動者所占比例越來越大;公司財產的所有權和經營權分離,經營管理人員成為生產的直接指揮者和經營活動的管理者;人們對精神生活的需求越來越多,從事精神產品的生產者日益增多。新的時代性因素要求我們在以人為本的理念下進行理論創新,繼承和發展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
1、以人為本要求我們堅持價值創造的一元論,反對多元論。科技、管理對提高生產率的作用越來越顯著,并不等于科技、管理這些生產要素自身能創造價值。科技、知識是決定勞動生產力的因素,而不是決定價值的因素。科技、知識不能成為獨立的生產要素,只能體現在或物化在勞動者、生產工具、勞動對象上才能參與生產。只有活勞動才是形成商品價值的唯一的現實的因素。如果認為生產資料、科學、技術、知識與勞動共同創造價值,就陷入多元論的價值論。
2、以人為本要求我們拓展創造價值的勞動種類和勞動者的范圍。科技本身不創造價值,但科技內化于勞動者的能力后,科技勞動者的復雜、高效率的勞動在同一時間里創造的價值比簡單勞動創造的價值高得多。社會分工的多樣化使個生產過程由許多的勞動者通過分工協作共同完成。因此,商品價值的創造也必然由許多勞動者即”總體工人”的勞動共同來完成,管理人員在這一生產過程鏈條上從事管理職能的勞動一旦凝結在商品中,就構成了生產勞動的重要部分,因此,管理勞動也創造商品價值。同時,我們要加深對不同部門勞動的認識:一是我們要明確在精神產品生產部門工作的勞動者是精神產品的生產者,也是價值創造者,雖然有些精神產品是非實體性的。二是要認識到在流通和服務產品提供部門工作的勞動者是通過創造非實體性產品滿足社會需要的,也創造價值。非生產性勞動有的直接創造價值,有的間接創造價值。三是要理解在公共產品的提供部門工作的勞動者,他們的勞動不創造經濟價值,但創造社會價值。
總之,凡是直接或間接生產物質商品,文化商品和勞務產品以及直接或間接為勞動力商品的生產和再生產服務的勞動,并將勞動凝結在商品中,其中包括管理勞動、科技勞動,都屬于創造價值的生產勞動,而從事這些生產的勞動者也都是商品價值的創造者。
【簡析科學認識馬克思勞動價值論及其當代價值】相關文章:
簡析馬克思、恩格斯悲劇觀的文化批判精神及其當代意義10-06
簡析勞動價值論與科學管理10-09
簡析勞動價值論創新與發展的方法論10-08
簡析全面理解和把握勞動價值論的意義10-08
簡析勞動價值論創新與發展的方法論04-15
深化對馬克思勞動價值論的認識-簡析從概念上理解勞動是創造價10-08
論析勞動價值論中的價值認定10-08
論析“社會勞動價值論”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