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從中日大學生自我同一性視角談大學生就業難問題
摘要:自我同一性是埃里克森(Erik H Erikson)人格理論的重要概念。針對當前大學生就業難問題,從探討埃里克森自我同一性多維度理論出發,就自我同一性存在的差異性向中日兩國大學生展開問卷調查。結果表明,在社會同一性方面,中國大學生明顯高于日本;而在個人同一性方面,二者相差甚微,并在此基礎上探討達到自我同一性的要件。關鍵詞:中日大學生;就業;自我同一性;間人主義
目前,我國有超過700萬的大學畢業生面臨就業難問題,“畢業就面臨失業”問題受到每個家庭甚至共和國總理的高度關注。2009年,日本在泡沫經濟破裂過后,又經歷了金融海嘯的沖擊,社會狀況日益嚴峻,大學生將面臨下一個“逝去的10年”,更加難以找到自己在社會中的位置。中國和日本社會發展狀況迥異,但兩國都存在大學生就業難的現象,我們不難發現,大學生就業愿景與現實的巨大落差,實質是大學生自我定位與社會定位之間矛盾的集中體現。大學生就業難只是一個典型的范例,大學生家庭、社會關系緊張,自身能力達不到工作崗位要求,兩國教育界面臨空前壓力。中日兩國大學生如何面對社會,如何自我定位,能否達到自我同一性,是兩國大學生成長中的重要課題,也是兩國發展前景的重要決定因素。按照“認識論”原理,對于客觀世界的認知是以自我認知為起點的,所以,采用比較研究的理論框架最為有效。
一、民營經濟憲法政策地位的基本認識
現行教育體制培養的人才難以適應市場需求,而人力資源市場便會以一個更低的勞務報價解決,甚至零報價(失業)。從形式上看,這樣一個邊際問題,可以以經濟學做答,但答案并不完美。不計報酬只求工作,那么天下間有數之不盡的工作。工作是為了改善生活,核心問題還是“工作能換取多少報酬”?作為教育工作者,筆者認為,如果社會提供的工作報酬使大學生難以“安生立命”,甚至不能收回教育成本,而把責任全部推給大學生,未免難辭其咎。回答諸如此類的問題,對于每一個追求自我價值目標的個體來講,美國學者埃里克森(Erik H Erikson)的“自我同一性”人格理論是一個非常有力的工具。
自我同一性(Identity Pattern Scale)是心理學理論中的重要概念,自我同一性強調自我與環境、個人與社會之間的相互依存的關系。自我同一性由個人同一性和社會同一性兩個層面構成:個人同一性,即自我(self)與環境相互作用下,個體表現出的目標、價值觀和信念體系;作為環境“鏡像”層面的社會同一性,即與團體理想一致的內在保持感和團體的歸屬感。同一性問題是青春期人格發展的核心,反應了青春期人格發展所遇到的矛盾和沖突的內在根源。當人進入到成年之后,能認同自己和接納自己,對自己的過去、現在、將來產生一種內在的連續之感;也能夠認同自己與他人在外表上、性格上的相同與差異,認同自己的現在與未來在社會生活中的關系,這就達到了同一性(或稱為心理社會同一感)。反之,如果一個人不能很好地完成自我同一性,就會產生同一性的混亂,阻礙人格的健康發展,甚至影響人的一生。
大學階段正是一個人的人生轉折點,即人格形成的重要階段。在這個階段里,青年人最主要的任務是選擇和確定自己的社會角色,它是達到自我同一性的關鍵因素,也是影響人一生發展的重要原因。推而廣之,引導自我目標價值的實現必須依賴于個體對于社會及環境的協同。為此,就以下案例進行比較研究,并以此為基礎淺析達到自我同一性的要件。 二、民營經濟刑事法制的現狀考查
(一)抽樣調查
本次調查采用分層整體抽樣方法,分別從日本弘前大學和哈爾濱醫科大學隨機抽取在校生287名(男生134名,女生153名)和256名(男生129名,女生127名)。發放問卷共543份,回收有效問卷528份,回收率為97.24%。其中,日本男生130名,女生149名;中國男生127名,女生122名。根據統計結果,進行對比分析。
(二)研究工具
【從中日大學生自我同一性視角談大學生就業難問題】相關文章:
從司法預防視角談社區矯正制度的發展思路06-05
大學生文學素養降低問題研究論文04-24
慣性獨特視角05-02
積極心理學視角下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論文(精選12篇)06-01
學術規范與學術批評-談中國問題與西方經驗06-13
大學生學術論文寫作慣常模式及其問題05-24
大學生手機依賴問題的應對對策論文04-13
不捧市場只談問題-訪長征空間盧杰06-17
從接受美學視角探討廣告翻譯05-22